漳州市 2023-2024 学年上学期十校联盟高二期中质量检测联考
高二地理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 (选择题) 和第Ⅱ卷 (非选择题) 两部分。 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75 分钟。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 (选择题 54 分)
一、 选择题( 27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4 分。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要求的)
下表为北京 2018 年 1 月 21 日~24 日天气资料。读图完成 1~3 小题。
日期 天气 气温
21 日 阴转小雪 2℃/0℃
22 日 晴 -2℃/-10℃
23 日 晴 -4℃/-12℃
24 日 晴 -4℃/ 11℃
该段时期影响北京的天气系统为
A.气旋 B.反气旋 C.冷锋 D.暖锋2.该天气系统过境的日期为
A.21 日 B.22 日 C.23 日 D.24 日
下列图示表示该天气系统过境后气压变化的是
B. C. D.
某地理兴趣小组模拟某种地貌的形成过程,做了如下实验(如图所示)。步骤一:将书本打开并倾斜放于桌面上。步骤二:将沙子沿书本的中缝从高处向下缓缓倾倒。步骤三:观察桌面上形成的堆积体的形状特点。读图完成 4~5 小题。
该实验模拟的地貌类型为
A.V 形谷 B.三角洲
C.沙丘 D.冲积扇5.该地貌类型多出现在
A.山前 B.峡谷
C.平原 D.河口
四姑娘山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是横断山脉东部邛崃山脉的最高峰,主峰海拔 6250 米,2005 年被确定为国家地质公园。图为四姑娘山景观图。据此完成 6~7 小题。
景观图中四姑娘山的构造地貌为
背斜山 B. 向斜山
C. 断块山 D. 地堑
图示地貌形成过程中涉及的板块运动为
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挤压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张裂
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碰撞
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互相分离
某科考队在我国野外考察地质地貌景观。他们发现了一种珍稀的景观——冰蘑菇(下图)。 冰川表面常常分布一些裂隙,它们将冰川分割成彼此基座相连的小冰块。在某些地区,阳光 照射加深这些裂隙,最后基座完全消失,形成独立挺拔的冰蘑菇。完成 8~9 小题。
巨砾的形成先后经历了
A.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侵蚀、冰川搬运B.岩浆喷出、地壳下陷、风力侵蚀、冰川搬运C.地壳抬升、风化侵蚀、冰川搬运、岩浆喷出D.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冰川侵蚀、流水搬运
该景观最可能出现在
①昆仑山脉 ②大兴安岭 ③雪线以上 ④雪线以下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006 年 12 月至 2007 年 4 月,地理学者对我国乌鲁木齐河源区季节性积雪进行了科研考察,分析了该区域积雪厚度等变化特征。下图是观测点分布及积雪厚度变化。据此完成 10~ 12 小题。
积雪观测点分布于
冰斗 B. 角峰 C. 刃脊 D. V 形谷
观测点 D 比 A 处积雪厚度大,主要原因是 D 观测点
海拔高 B. 地形平 C. 光照少 D. 降雪多
乌鲁木齐河源区的季节性积雪
存续时长约 4 个月 B. 12 至次年 4 月厚度减小
C. 海拔越高厚度越大 D. 3 月厚度变化与气温有关
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图,甲乙表示断裂面,丙丁表示岩层接触面。据此完成 13~14 小题。
图中最先形成的是
甲 B. 乙 C. 丙 D. 丁
有关图示信息,说法正确的是
甲断层形成于石炭纪地层前 B. 寒武纪时期发生地壳水平挤压
C. 该地区发生过 2 次大规模地壳上升 D. 丁形成时地壳先下降后抬升
下面左图为某区域地质结构示意图,0-J 代表不同地质年代地层,右图示意地壳物质循环过程。完成 15~17 小题。
材料中的花岗岩属于右图中的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图中
①花岗岩形成早于断层 ②花岗岩切穿背斜轴部 ③花岗岩切穿向斜轴部 ④断层形成晚于侏罗纪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7.该区域经历的地质作用过程是
A.固结成岩、岩层断裂、水平挤压、岩浆活动B.水平挤压、固结成岩、岩浆活动、岩层断裂C.水平挤压、岩层断裂、岩浆活动、固结成岩D.固结成岩、水平挤压、岩层断裂、岩浆活动
受疫情影响,美国南卡罗莱纳(34°N,81°W)某高校学生需要居家线上学习。考虑到各国时差等因素,仅有部分课程通过直播方式授课。2020 年 10 月起,该校 4 名学生参加同一门直播课程的学习。下表为他们居家学习所在地的地理坐标。据此完成 18~19 小题。
甲同学 乙同学 丙同学 丁同学
中国厦门 (24.5°N,118°E) 印度孟买 (19°N,73°E) 南非开普敦 (34°S,18°E) 乌克兰基辅 (50.5°N,30.5°E)
甲同学每天 21:30~23:00 参加课程直播,则该课程在学校课程表上的时间安排为
A.07:30~09:00 B.08:30~10:00 C.09:30~11:00 D.10:30~12:00
在甲同学每天参加课程直播时,与他处于同一天的同学有
A.0 位 B.1 位 C.2 位 D.3 位
张老师于2017 年1 月1 日乘坐飞机从上海(31°N,120°E)出发,飞往美国旧金山(37°N, 122°W)。下图为张老师所乘坐飞机的航班信息图。据此完成 20~22 小题。
(
美国联合航空
00:15
→
19:20
注:所有起飞/降落时间均为当地时间
UA890----789
浦东国际机场
T2
旧金山机场国际航站楼
1
月
1
日------00:15
浦东国际机场
T2
12
月
31
日----19:20
旧金山机场国际航站楼
)
上海和旧金山两地相比
A.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B.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同
C.线速度相同,上海的角速度大于旧金山 D.角速度相同,上海的线速度大于旧金山21.本次航班飞行时长约
A.9 小时 B.11 小时 C.13 小时 D.15 小时
张老师出发时为 1 月 1 日,到达时却为 12 月 31 日,“时光倒流”的原因是
A.该时段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B.起飞地点与降落地点分属不同半球C.飞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D.起飞地点与降落地点经度差异显著
下图为甲与乙两地一年内正午太阳高度差值变化示意图。完成 23~24 小题。
甲地所在纬度为
A. 10° B. 20° C. 30° D. 40°
当△H=0°时,从乙地上空向下看,昼夜状况与经纬网位置的关系可能是
B. C. D.
古诗中有一句“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晷指日晷,漏指漏壶,都是古代计时仪器。其中,日晷是利用日影计时。晷针指向北极星,晷面平行于赤道平面。图为某日北京时间 12:00 该日晷计时示意图。完成 25~27 小题。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反映的节气是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26.该地区所在的地理位置是
A.(40°N,120°E) B.(50°N,105°E)
C.(50°S,120°E) D.(40°N,105°E)
冬至日时
A.当日日出时,晷针的影子指向卯时中点 B.当日辰时中点的影长与申时中点影长相等C.正午晷针影长冬至日长于夏至日 D.此日过后晷针的正午影长逐渐变长
第Ⅱ卷 (非选择题 46 分)
二、 非选择题( 3 大题,共 46 分)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 分)
图 a 图 b
图 a 示意地球上四个特殊纬度年内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及正午太阳方向。图示四个地点从北往南的顺序是 ,④的纬度是 (4 分)
图 b 为芗城区(24.5°N)在二分日的太阳周日视运动轨迹,根据图示绘制冬至日当天芗城区太阳在天空中运行轨迹简图,标注正午太阳高度值,并在图中的方框内填入“东”“西” “南”“北”。(6 分)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 分)
受地面状况、大气运动、太阳辐射等因素影响,在地面或高空形成高气压区和低气压区。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不同半球形成不同的气旋和反气旋系统。图为北美洲局部地区某日某时刻等压线分布图。
指出图中甲、乙、丙三个阴影区中最适合户外活动的地区,并说明理由。(4 分)
简析 P 地形成阴天而没有形成雨天的原因。(4 分)
指出甲、乙两个阴影区形成的天气系统,并对比甲、乙两个阴影区的天气差异。(6 分)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2 分)
因河流下切侵蚀,使原来的河谷底部超出一般洪水位之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上,这种地形称为河流阶地。很多古老的河流,两岸常出现多级阶地。旺草盆地地处贵州乌江支流芙蓉江上游,盆地中的河流阶地发育明显。某校学生到旺草盆地芙蓉江某河段开展河流地貌研学活动,同学们观察到四级阶地,并且发现较完整的河流阶地多保留在凸岸。下图示意旺草盆地芙蓉江某河段阶地剖面,T1、T2、T3、T4 表示阶地。
各时期中,河流流速最慢的是 阶地形成时期,简述判断理由。(4 分)
按照形成从早到晚给图中河流阶地排序。简述 T1、T2 河流阶地的形成过程。(8 分)
简析“完整的河流阶地多保留在凸岸”的原因。(4 分)
简析耕地和聚落多分布在河流阶地的自然条件。(6 分)漳州市 2023-2024 学年上学期十校联盟高二期中质量检测联考
高二地理 参考答案
1.C 2.A 3.A
4.D 5.A
6.B 7.C
8.A 9.C
10.A 11.C 12.D
13.B 14.C
15.B 16.C 17.D
18.B 19.D
20.D 21.B 22.D
23.A 24.B
25.B 26.D 27.B
28.【答案】(1)④③①② 66°34 N(4 分)
(2)图略 地平圈方向(2 分),轨迹平行于二分日(1 分),日出东南、日落西南、正午
太阳高度值 42°(各 1 分)(共 6分)
29.【答案】(1)丙阴影区。理由:丙阴影区位于高压脊,气流下沉,天气晴朗。(4分)
(2)P地位于低压中心,但等压线稀疏,气流上升运动缓慢;空气中的水汽凝结量小,难以
形成降水。(4分)
(3)天气系统:甲阴影区为冷锋,乙阴影区为暖锋。
天气差异:甲阴影区形成云、雨(雪)、大风天气;乙阴影区形成阴雨连绵天气。(6分)
30.(1)T1 T1沉积物粒径最小;流速越慢,河流搬运能力越弱,沉积下来的物质颗粒越
小。(4分)
(2)T4、T3、T2、T1(2分) 地壳相对稳定或下降时,河流携带泥沙沉积明显,河漫滩发
育(2分);地壳上升,河流下切侵蚀加剧,原河漫滩超出洪水位,形成阶地 T2(2分);
地壳再次稳定一段时间接受堆积,后又再次上升(地壳间歇性上升),形成阶地 T1(2分)。
(3)河流凸岸多为沉积岸,阶地沉积面地形较开阔,容易被观察到(2分);凸岸受河流侵
蚀较弱,不同时期的阶地地貌较易留存(2分)。
(4)河流阶地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靠近河流,灌溉水源充足,有利于发展农业;地形平
坦,有利于交通线和聚落的建设。(任答三点得 6分)
{#{QQABLQwQggggQBBAARhCAQ0ICgKQkAECCAoGRBAAoAIAQAFAB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