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一2024学年高二(上)第三次月考
历史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中
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
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选择性必修1(9一18课)、选择性必修2前四单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地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感
1.古罗马帝国灭亡后,罗马法发展开始处于停滞甚至衰退的状态,西欧各国普遍以“日耳曼法”
为自己的法律标准。直到6世纪,伴随着《罗马民法大全》的颁布,罗马法再一次登上了历史
长
舞台。由此可知,中世纪的西欧
A法律体系逐渐走向了统一
B.法律制度开始趋于完善
安
C.罗马法取代了“日耳曼法”
D.罗马法得到传承和发扬
敬
2.清朝政府针对蒙古地区颁行了《蒙古律例》,分官衔、户口、差徭、朝贡、会盟、行军、边境哨卡、
盗贼等十二卷,共二百零九条。其中规定,禁止蒙汉两族之间自由往来,禁止蒙汉通婚,以及
韶
禁止内地汉人到蒙古从事农耕活动,蒙古王公不得延请内地书吏等。这
东
A.导致了民族矛盾加剧
B意在维护边疆地区社会稳定
C.阻断了民族交融过程
D.为废除土司制度创造了条件
3,二战以后,以国际经济法为主体逐渐发展出国际贸易法、国际货币法、国际投资法、国际产品
责任法、国际反托拉斯法、国际税法等法律,有关国际经济关系的实体法也大大增加,扩展了
国际法的适用范围。这些法律的出现
A说明国际经济新秩序已建立
B提升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地位
C.顺应了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
D.有效避免了全球经济危机爆发
【高二历史第1页(共6页)】
·24.-182B·
4,1935年11月,国民政府规定法币不能兑现(银),但可在指定金融机关内无限制地买卖外汇,
法币与英镑实行固定汇价。英美两国对于法币改革持支持态度,而日本却认为英美对中国法
币改革的支持,已经以“有害于日本的方式”加强了中国的力量。由此可知,国民政府的法币
改革
A.折射出列强间的利益争夺
B.加剧了国际局势的动荡
C.沉重打击了日本金融霸权
D.改善了当时的外交处境
5.表1所示为中国古代某一时期的赋税制度。据此可知,这一赋税制度是
表1
征收名目
将田赋和名目繁多的徭役合并征收
取消力被,把按丁、按户征收的力役改为折银征收,称为户丁银,并将其辨入田赋中,征收赋
纳税方式
税一律征级,用货币取代实物和力役;差役由政府雇佣
征收方式
改民收为宫收,从征收到押运均由官府承办
A摊丁入亩
B.两税法
C.二条鞭法
D.租庸调制
6.美国对社会保障采取统一与分散相结合,以分散为主的管理体制。联邦政府、州和地方政府
在社会保障方面都相对独立,各司其职,联邦政府制定的有关社会保障的基本法律,州和地方
政府都要贯彻执行。由此可知,这一管理体制
A体现了三权分立的政治理念
B体现了联邦体制特点
C,缩小了美国社会的贫富差距
D.提高了社会保障水平
7.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当我们看到人类总人口在距今10000年至2000年的8000年
中,从532万直线上升到13300万,即足足增加25倍时,也不会感到惊奇了。这一观点所依
托的时代背景是
A阶级的形成
B商业的发展和繁荣
C.物种的交流
D.农业的出现和发展
8.罗马共和国初期,一般平民和贵族所占土地在面积上并无太大差距。贵族出身的元老与执政
官甚至和普通农民一样要在自己的田间耕作。这可用于说明,当时罗马
A.实现了阶层平等
B.民主政治取得突破
C.社会经济的状况
D.小农经济逐渐恢复
【高二历史“第2页(共6页)】
·24-182B2023一2024学年高二(上)第三次月考
历史参考答案
1.D2.B3.C4.A5.C6.B7.D8.C9.C10.A11.D12.B13.D14.A
15.C16.B
17.(1)主要目的:巩固新生人民政权,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2分)
措施:与广大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实行“一边倒”外交方针);与苏联建立了平等互
助的同盟关系;废除国民党政府同外国建立的外交关系;抗美援朝。(6分,答出三点即可)
(2)评价:“一边倒”外交政策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基于国际局势和国家利益作出的正确选择,
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一边倒”外交政策充分体现了新中国外交的独立自主性和灵活
性;随着新中国与资本主义国家交往增多,一边倒政策做出了调整;这一政策并没有阻碍新
中国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友好交往,有力地维护了国家利益,改善了中国的国际环境,提升了
中国国际地位。(4分,答出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18.(1)特征:宣扬国威,政治色彩浓厚;经济上“厚往而薄来”;政府严格控制;以亲疏关系确定贡
期。(6分,答出三点即可)
(2)发展趋势:重要性日益降低,逐渐被民间贸易取代:进行朝贡贸易的国家减少。(2分,答
出一点即可)
影响:减轻了明朝政府财政负担;有利于明朝海外贸易机构的改革;客观上促进了民间贸易
发展:推动了海外贸易的拓展。(6分,答出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19.(1)表现: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呈现智能化和信息化趋势;购物中心和配套设施大量涌
现:城市郊区化特征明显;城市化率达到极高水平。(6分,答出三点即可)
(2)原因:新科技革命的推动;政府的积极干预和调控;经济的持续发展;相对稳定的国内外
环境: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对先前城市化经验的借鉴。(8分,答出四点即可,其他答案
言之有理亦可)
20.示例
论题:新航路开辟推动了物种交流,并对人类社会带来了多重影响。(2分)
阐述: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各地的物种交流范围不断扩大。原产于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甘
薯、番茄等作物逐渐从美洲外传到世界各地,其中一些作物被大量种植后,成为人们重要的
粮食食品,改变了人们的饮食结构。其中一些作物具有高产特征,能够有效保证粮食的供
应,使得人们能够种植大量经济作物,这有利于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提高和商品经济的发
展。此外,在物种交流的过程当中,各种病原体被传播到世界各地,对人类的生命健康造成
了威胁。由于新物种的引进及过度垦荒,一些地区的土地承载能力急剧恶化,从而对生态环
境造成了不利影响。(8分)
综上所述,新航路开辟以后的物种交流呈现出利弊共存的特征,并对人类社会带来了多重影
响。(2分》
(“示例”仅作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1页)】
·24-182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