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提优训练】最新统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试卷(含答案)
(测试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姓名 得分 .
读语段,按要求完成练习。(8分)
爸爸得到了两张音乐会的入场券(juān quàn),带我来到了剧院,随着钢琴黑白琴jiàn( )的跳跃、吉他弦的轻轻拨动,我táo zuì( )在了这美妙的乐曲声中,仿佛站在了遥远的lái yīn( )河畔。微风中,水面上波光粼(lín línɡ)粼,皎洁的月亮穿过一缕缕微云缓缓上升……演奏结束,人们才发现这些演奏者都是mánɡ( )人,原本安静的会场中立刻(曝爆)发出排山倒海般的掌声。
1.根据拼音写字词,并选出正确的读音或汉字,打“√”。(6分)
2.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演出结束后,一位叔叔发出了感叹:“多么美妙的音乐啊,简直是 !”
A.巧夺天工 B.栩栩如生 C.笔走龙蛇 D.天籁之音
二、选择正确的答案,把序号写在括号里。(16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意思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育人 旅行 伯牙鼓琴(弹奏) 锦囊玉轴(锦缎)
B.景像 烛光 一鼓作气(击鼓) 掉尾而斗(摇动)
C.微弱 茅屋 敲锣打鼓(乐器) 搐入两股(屁股)
D.失明 善哉 欢欣鼓舞(振奋) 志在太山(心志)
2.下列与戏曲有关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刚刚结束冬训的国家女排,今晚在体育馆首次亮相。
元旦联欢会,校舞蹈队作为压轴首先出场。
弟弟虽然还小,但做事有板有眼,让人夸赞。
D.每次班级排演节目,跑龙套的肯定有他。
3.下面关于课堂笔记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做课堂笔记不仅能帮助我们记忆,还能促使我们积极思考。
B.做课堂笔记,可以把老师上课讲的内容和板书记录下来。
C.做课堂笔记时可以把自已听课时产生的疑问随时记录下来。
D.课堂笔记只能记录新出现的知识点,听课时产生的一些想法不要写。
4.晚会帷幕徐徐拉开,女主持人步态优美地步入舞台,一不小心跌倒在地,观众哗然。此时,女主持人从容地站了起来,神态自若地说了一句话,场内立刻掌声四起。当时,她说的是( )。
A.对不起,我太紧张了,请不要见笑。
B.刚才,我是被大家的热情倾倒了。
C.对不起,我太激动了,失礼了。
D.不好意思,刚才我跌倒了,幸好没有扭伤脚。
5.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是( )。
A.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B.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C.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
D.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6.下列对句子中体现的人物心理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哪!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哇!”(自责)
B.一个男的说:“是啊,可是音乐会的人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抱歉)
C.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安慰)
D.盲姑娘听得人了神,一曲弹完,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哇!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激动)
7.下列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①但梅兰芳学艺的决心没有动摇。
②经过勤学苦练,梅兰芳终于成了著名的京剧大师。
③梅兰芳小时候去拜师学艺,师傅说他的眼睛没有神,不是唱戏的料。
④日子一长,他的眼睛渐渐灵活起来,人们都说梅兰芳的眼睛会说话了。
⑤为了练眼神,他常常紧盯空中飞翔的鸽子,或者注视水中游动的鱼儿。
A.③①⑤④② B.③①④⑤②
C.③②⑤④① D.③①④②⑤
8.下面这段话所表达的观点是( )。
艺术与历史息息相关,透过艺术品,我们可以看到那时、那事、那景:故宫博物院载着明清两代历史;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记录下兰亭山水美景,与友人雅聚之乐;小小一根马鞭见证了京剧表演艺术的发展史……
A.不同艺术品各具特色。 B.艺术见证历史发展。
C.书法艺术独树一帜。 D.京剧艺术别具一格。
三、按要求完成练习。(16分)
1.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8分)
(1)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改写成拟人句)
.
(2)根据“亮相”的不同意思各写一句话。(4分)
①戏曲演员上下场时或表演舞蹈时由动的身段变为短时的静止的姿势,目的是突出角色情绪,加强戏剧气氛。
.
②比喻公开露面或表演。
.
(3)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用自己的话说说句子的意思)(2分)
.
.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8分)
(1) 的海面上,霎时间 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 的微云。(3分)
(2)本单元课文让我们欣赏到了各种“美”。从伯牙的琴声中,我们感受到了他与锺子期之间 的纯真友情;从《书戴嵩画牛》一文中,我们明白了 的道理;从贝多芬的琴声中,我们感受到了他
的高尚情怀;从《京剧趣谈》的 和 这两种艺术表现形式中,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对京剧的 和对祖国传统文化的 。(5分)
四、语文实践。(8分)
书法作为我国的国粹,荟萃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在其发展历程中,不仅因其独特的雄浑之美使迁客骚人为之醉心,也因其秀逸之美而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和珍视。
1.我国古代楷书四大家有 、 、 、 。(4分)
2.王羲之是 时期著名的书法家,他的《 》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2分)
3.你认为学习书法有什么好处?(2分)
.
.
五、阅读理解。(22分)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6分)
一位同学根据下面的说明书制作一个羽毛球,但他发现说明书中的“准备工具和材料”部分的内容不完整,“制作过程”中有一步表述错误。请你
读读说明书,完成练习。
1.根据“制作过程”将“准备工具和材料”补充完整: 、 。(2分)
2.“制作过程”的哪一步表述有误?将该步骤改正确。(4分)
.
.
(二)课外阅读。(16分)
听秦腔
音律是人类最纯洁、最迷人的一种语言。心中隐不去的音律中,有九华山寺院僧尼琅琅梵歌,有苏州园林翠鸟的婉转啁啾,有黄梅戏行云流水般的唱腔,有辉煌大厅里心旌摇动的交响乐曲。但似乎总还有另一种声音粗犷豪迈,盘旋在高天流云之间,它在春天里回荡,在冬雪中徘徊,它在欢乐时嘶吼,在忧伤时泣诉,它就是秦腔。
在城里的公园林下、出租车内,在乡下的田间地垄、牧羊坡上,人们都在哼着吼着秦腔,聆听那些气冲斗牛似懂非懂的唱词,使人深切地感受到一种原生态歌调的浓郁氛围。秦腔诞生在八百里秦川,那是沟壑纵横的山沟沟,那是十年九旱的贫瘠地,秦腔是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大苦中的大乐。你看,骄阳似火,广袤的原野上,热风起处,大地上泛滥着一种浓郁的麦香。农人们挥镰收割,汗如雨下,在巨大的空间背景下显得渺小和无助,当累得筋疲力尽时,人直起腰仰头大吼一段泰腔,关关节节的困乏便一下子随着腔调走远了。
听了秦腔,便体味到其中有“快板”和“慢板”之分,高兴时唱“快板”欢音,像壶口黄河,奔流如泻,酣畅淋漓;悲苦时唱“慢板”苦音,像深谷的冷泉,如泣如诉,幽咽凄凉,但无论“快板”“慢板”都感情真切,既朴实又夸张。
唱秦腔时要用生命的底音。这声音带着冷峻之气,是经过西北黄土高原冷风搓揉过的;这声音还带着血丝,发自肺腑,磨烂喉咙,有一种粗矿、悲壮的气势。有时候这声音也是妩媚婉转的,但没有丝毫的扭捏作态,也绝不故弄风骚,那是赤足走在黄土地上的一种大方,一种本色,是原始的返璞归真。
我听过阴柔婉约的《梁祝》,也听过狂欢喜庆的《金蛇狂舞》,但总感到,它们是纯粹的艺术,而秦腔却是来自世世代代秦人心中的音律,散发着泥土气息,是真真切切的生活,朴实无华又隽味深长。
秦腔,让人挥之不去,魂牵梦绕……
1.秦腔诞生在 ,唱秦腔时声音有时是 的,有时也是 的。它散发着泥土气息,具有 的特点。(4分)
2.“高兴时唱‘快板’欢音,像壶口黄河,奔流如泻,酣畅淋漓”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3分)
.
.
3.“泛滥”一般多比喻不好的事物到处都是,请结合语境,说说第2自然段“大地上泛滥着一种浓郁的麦香”中这一词用得好不好,并说明理由。(3分)
.
.
.
4.第5自然段作者提到《梁祝》和《金蛇狂舞》,其作用是( )。(2分)
A.突出音乐的多样性。
B.丰富文章内容。
C.突出秦腔朴实无华的特点。
5.人们常说:“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秦人齐吼秦腔。”本文中也多次说到“吼”秦腔,请你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你对“吼”字的理解。(4分)
.
.
.
六、习作展示。(30分)
你有“绝活儿”吗?你见过哪些令你赞叹的“绝活儿”呢?是公园里令人惊叹的舞步,是舞台上令你咋舌的魔术,还是同学手中操纵自如的悠悠球,抑或是你令同学叹为观止的翻花绳?请选择一项你自己的或你见过的“绝活儿”,具体写一写表演的过程,并展现出自己的心理活动变化,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
【参考答案】
【提优训练】最新统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试卷(含答案)
(测试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姓名 得分 .
一、读语段,按要求完成练习。(8分)
爸爸得到了两张音乐会的入场券(juān quàn√),带我来到了剧院,随着钢琴黑白琴jiàn(键)的跳跃、吉他弦的轻轻拨动,我táo zuì(陶醉)在了这美妙的乐曲声中,仿佛站在了遥远的lái yīn(莱茵)河畔。微风中,水面上波光粼(lín√ línɡ)粼,皎洁的月亮穿过一缕缕微云缓缓上升……演奏结束,人们才发现这些演奏者都是mánɡ(盲)人,原本安静的会场中立刻(曝爆√)发出排山倒海般的掌声。
1.根据拼音写字词,并选出正确的读音或汉字,打“√”。(6分)
2.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D )(2分)
演出结束后,一位叔叔发出了感叹:“多么美妙的音乐啊,简直是 !”
A.巧夺天工 B.栩栩如生 C.笔走龙蛇 D.天籁之音
二、选择正确的答案,把序号写在括号里。(16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意思都正确的一项是(D)。
A.育人 旅行 伯牙鼓琴(弹奏) 锦囊玉轴(锦缎)
B.景像 烛光 一鼓作气(击鼓) 掉尾而斗(摇动)
C.微弱 茅屋 敲锣打鼓(乐器) 搐入两股(屁股)
D.失明 善哉 欢欣鼓舞(振奋) 志在太山(心志)
2.下列与戏曲有关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B)。
刚刚结束冬训的国家女排,今晚在体育馆首次亮相。
元旦联欢会,校舞蹈队作为压轴首先出场。
弟弟虽然还小,但做事有板有眼,让人夸赞。
D.每次班级排演节目,跑龙套的肯定有他。
3.下面关于课堂笔记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D )。
A.做课堂笔记不仅能帮助我们记忆,还能促使我们积极思考。
B.做课堂笔记,可以把老师上课讲的内容和板书记录下来。
C.做课堂笔记时可以把自已听课时产生的疑问随时记录下来。
D.课堂笔记只能记录新出现的知识点,听课时产生的一些想法不要写。
4.晚会帷幕徐徐拉开,女主持人步态优美地步入舞台,一不小心跌倒在地,观众哗然。此时,女主持人从容地站了起来,神态自若地说了一句话,场内立刻掌声四起。当时,她说的是(D)。
A.对不起,我太紧张了,请不要见笑。
B.刚才,我是被大家的热情倾倒了。
C.对不起,我太激动了,失礼了。
D.不好意思,刚才我跌倒了,幸好没有扭伤脚。
5.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是(C)。
A.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B.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C.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
D.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6.下列对句子中体现的人物心理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A.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哪!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哇!”(自责)
B.一个男的说:“是啊,可是音乐会的人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抱歉)
C.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安慰)
D.盲姑娘听得人了神,一曲弹完,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哇!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激动)
7.下列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A)。
①但梅兰芳学艺的决心没有动摇。
②经过勤学苦练,梅兰芳终于成了著名的京剧大师。
③梅兰芳小时候去拜师学艺,师傅说他的眼睛没有神,不是唱戏的料。
④日子一长,他的眼睛渐渐灵活起来,人们都说梅兰芳的眼睛会说话了。
⑤为了练眼神,他常常紧盯空中飞翔的鸽子,或者注视水中游动的鱼儿。
A.③①⑤④② B.③①④⑤②
C.③②⑤④① D.③①④②⑤
8.下面这段话所表达的观点是(B)。
艺术与历史息息相关,透过艺术品,我们可以看到那时、那事、那景:故宫博物院载着明清两代历史;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记录下兰亭山水美景,与友人雅聚之乐;小小一根马鞭见证了京剧表演艺术的发展史……
A.不同艺术品各具特色。 B.艺术见证历史发展。
C.书法艺术独树一帜。 D.京剧艺术别具一格。
三、按要求完成练习。(16分)
1.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8分)
(1)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改写成拟人句)
海面上,大风疯狂地咆哮着,堆起了一层层巨浪。
(2)根据“亮相”的不同意思各写一句话。(4分)
①戏曲演员上下场时或表演舞蹈时由动的身段变为短时的静止的姿势,目的是突出角色情绪,加强戏剧气氛。
我被这位京剧演员的静态亮相吸引住了。
②比喻公开露面或表演。
同学们认真排练舞蹈,都想在元旦晚会上亮相,为班级争光。
(3)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用自己的话说说句子的意思)(2分)
伯牙把自己的琴摔破了,挑断了琴弦,终身不再弹琴,他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8分)
(1)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3分)
(2)本单元课文让我们欣赏到了各种“美”。从伯牙的琴声中,我们感受到了他与锺子期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从《书戴嵩画牛》一文中,我们明白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从贝多芬的琴声中,我们感受到了他同情和关爱贫苦人民的高尚情怀;从《京剧趣谈》的马鞭和亮相这两种艺术表现形式中,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对京剧的喜爱和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自豪。(5分)
四、语文实践。(8分)
书法作为我国的国粹,荟萃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在其发展历程中,不仅因其独特的雄浑之美使迁客骚人为之醉心,也因其秀逸之美而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和珍视。
1.我国古代楷书四大家有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頫。(4分)
2.王羲之是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他的《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2分)
3.你认为学习书法有什么好处?(2分)
练习书法不仅可以练出一手好字,而且可以修身养性。培养恬静性格,更深入的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培养勤奋好学的精神,提高自己的学识和素养,培养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等等。
阅读理解。(22分)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6分)
一位同学根据下面的说明书制作一个羽毛球,但他发现说明书中的“准备工具和材料”部分的内容不完整,“制作过程”中有一步表述错误。请你
读读说明书,完成练习。
1.根据“制作过程”将“准备工具和材料”补充完整:两根橡皮筋、一个乒乓球。(2分)
2.“制作过程”的哪一步表述有误?将该步骤改正确。(4分)
第4步表述有误。剪下三分之一个乒乓球,将剩下的三分之二个乒乓球覆在瓶口上,盖住瓶口后用橡皮筋固定住。
(二)课外阅读。(16分)
听秦腔
音律是人类最纯洁、最迷人的一种语言。心中隐不去的音律中,有九华山寺院僧尼琅琅梵歌,有苏州园林翠鸟的婉转啁啾,有黄梅戏行云流水般的唱腔,有辉煌大厅里心旌摇动的交响乐曲。但似乎总还有另一种声音粗犷豪迈,盘旋在高天流云之间,它在春天里回荡,在冬雪中徘徊,它在欢乐时嘶吼,在忧伤时泣诉,它就是秦腔。
在城里的公园林下、出租车内,在乡下的田间地垄、牧羊坡上,人们都在哼着吼着秦腔,聆听那些气冲斗牛似懂非懂的唱词,使人深切地感受到一种原生态歌调的浓郁氛围。秦腔诞生在八百里秦川,那是沟壑纵横的山沟沟,那是十年九旱的贫瘠地,秦腔是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大苦中的大乐。你看,骄阳似火,广袤的原野上,热风起处,大地上泛滥着一种浓郁的麦香。农人们挥镰收割,汗如雨下,在巨大的空间背景下显得渺小和无助,当累得筋疲力尽时,人直起腰仰头大吼一段泰腔,关关节节的困乏便一下子随着腔调走远了。
听了秦腔,便体味到其中有“快板”和“慢板”之分,高兴时唱“快板”欢音,像壶口黄河,奔流如泻,酣畅淋漓;悲苦时唱“慢板”苦音,像深谷的冷泉,如泣如诉,幽咽凄凉,但无论“快板”“慢板”都感情真切,既朴实又夸张。
唱秦腔时要用生命的底音。这声音带着冷峻之气,是经过西北黄土高原冷风搓揉过的;这声音还带着血丝,发自肺腑,磨烂喉咙,有一种粗矿、悲壮的气势。有时候这声音也是妩媚婉转的,但没有丝毫的扭捏作态,也绝不故弄风骚,那是赤足走在黄土地上的一种大方,一种本色,是原始的返璞归真。
我听过阴柔婉约的《梁祝》,也听过狂欢喜庆的《金蛇狂舞》,但总感到,它们是纯粹的艺术,而秦腔却是来自世世代代秦人心中的音律,散发着泥土气息,是真真切切的生活,朴实无华又隽味深长。
秦腔,让人挥之不去,魂牵梦绕……
1.秦腔诞生在八百里秦川 ,唱秦腔时声音有时是粗犷悲壮的,有时也是妩媚婉转的。它散发着泥土气息,具有朴实无华又隽味深长的特点。(4分)
2.“高兴时唱‘快板’欢音,像壶口黄河,奔流如泻,酣畅淋漓”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3分)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秦腔“快板”欢音欢快、酣畅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秦腔的熟悉与喜爱之情。
“泛滥”一般多比喻不好的事物到处都是,请结合语境,说说第2自然段“大地上泛滥着一种浓郁的麦香”中这一词用得好不好,并说明理由。(3分)
用得好,“泛滥”一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麦香的气味浓郁,麦香充斥得范围广。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秦腔“快板”欢音欢快、酣畅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秦腔的熟悉与喜爱。
第5自然段作者提到《梁祝》和《金蛇狂舞》,其作用是(C)。(2分)
A.突出音乐的多样性。
B.丰富文章内容。
C.突出秦腔朴实无华的特点。
5.人们常说:“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秦人齐吼秦腔。”本文中也多次说到“吼”秦腔,请你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你对“吼”字的理解。(4分)
“吼”字指秦腔的唱法,也写出了秦腔粗犷、悲壮、大方的特点,表现了秦川人民返璞归真、直爽的性格。
习作展示。(30分)
你有“绝活儿”吗?你见过哪些令你赞叹的“绝活儿”呢?是公园里令人惊叹的舞步,是舞台上令你咋舌的魔术,还是同学手中操纵自如的悠悠球,抑或是你令同学叹为观止的翻花绳?请选择一项你自己的或你见过的“绝活儿”,具体写一写表演的过程,并展现出自己的心理活动变化,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
略。
自制羽毛球说明书
【准备工具和材料】
剪刀、一个空饮料瓶、两只网套、一颗玻璃弹球。
【制作过程】
(1)取250毫升空饮料瓶一个,将瓶子的上部剪下。
(2)将剪下的部分纵向均分为8到10份,用剪刀剪至瓶颈处,然后,将每一份都剪成大小一致的花瓣形状。
(3)将一只网套套在瓶身外,用橡皮筋固定在瓶口处,用另一只网套裹住一颗玻璃弹球,塞进瓶口,塞紧并露出1厘米左右。
(4)取一个乒乓球,将其覆在瓶口上,盖住瓶口后用橡皮筋固定位。
自制羽毛球说明书
【准备工具和材料】
剪刀、一个空饮料瓶、两只网套、一颗玻璃弹球。
【制作过程】
(1)取250毫升空饮料瓶一个,将瓶子的上部剪下。
(2)将剪下的部分纵向均分为8到10份,用剪刀剪至瓶颈处,然后,将每一份都剪成大小一致的花瓣形状。
(3)将一只网套套在瓶身外,用橡皮筋固定在瓶口处,用另一只网套裹住一颗玻璃弹球,塞进瓶口,塞紧并露出1厘米左右。
(4)取一个乒乓球,将其覆在瓶口上,盖住瓶口后用橡皮筋固定位。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