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第 18 课
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①知道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特点及其由来;
②了解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及其实行情况。
课程标准
概念解析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是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阶级性,是国家统治的形式,体现了国家的基本职能。
·社会保障调和社会矛盾,稳固社会秩序,是巩固基层治理的重要举措,是基层自治得以实现的重要条件。基层治理也是社会保障得以落实的依托。
民主实践
保障人权
图一:2020年疫情期间中国某社区给贫困户送米、油等生活物资
图二:2020年美国疫情期间,地方政府说不要抢购,但社区居民们仍在超市哄抢食物
两个国家同样实行社区基层治理,为什么中国社区有条不紊保障贫困户物资供应,而美国社区居民却不信任政府、哄抢物资呢?
01
02
03
西方上层的投影
——西方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
(神治·人治·制治)
西方维稳的安全器
——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救济·保障·福利)
民生福祉的发展器
——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
(借鉴·特色·发展)
自由·民主·人权下的:
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目录
时 期
古希腊时期
中世纪
近代西方
二 战 后
基层单位名称
社会治理功能
村社
处理登记公民、选举议事会议员等相关村务。
庄园
城市
教会
组织生产、征收地租、解决纠纷;
享有不同程度自治、行会商会规范经营活动、上层分子把持政权并治理城市;
英国
自治市
乡镇
自治市镇
承担除司法以外的所有公共服务功能;
社区
提供生活服务、教育、休闲娱乐、福利、卫生保健等;参与城市规划、土地政策等地方政府决策。
自主学习:阅读P105-106梳理西方在不同阶段的基层治理单位及其社会治理功能。
主持婚丧嫁娶等仪式。
一、西方主要国家的基层变迁——西方上层的投影
(神治·人治·制治)
【上层建设】古希腊城邦特征:
【史料阅读P105】凡父母双方均为公民者有公民权,公民在18岁时,在他们村社的名簿中登记,当他们登记之时,村社成员对他们宣誓投票做出决定……如果投票结果认为他们没有自由民身份,他们得向陪审法庭申诉…… ——亚里士多德著《雅典政制》
思考:基于这样的国家政治制度,请结合材料思考古希腊时期采用何种方式进行基层治理?有何特点?
方式:设置机构村社进行治理
城邦民主政治、小国寡民,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
一、西方主要国家的基层变迁——西方上层的投影
古希腊基层治理(人治)
特点:村社公民自治。
一、西方主要国家的基层变迁——西方上层的投影
封建西欧基层治理(神治·人治)
材料:西欧9-13世纪是封建庄园兴盛时期,到11世纪中叶以后新城市和集市涌现,最大的集市数香槟集市。一些城市商人势力显赫,操纵市政,形成城市贵族。教会虽然在文化领域中占据统治地位,但教会不能完全扼杀人们的思想和对生活的渴望。——摘编自《世界历史(中古部分)》
【上层建设】西欧封建社会的三大特征:
(1)封君封臣制
(2)庄园农奴制
(3)世俗王权与教会权力长期并立
思考:基于此时代的经济政治情况,结合材料在中古西欧哪些力量发挥了基层治理的重要作用?有何特点?并据材料分析中古时期欧洲能够形成该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的原因。
1.中前期:
后期:
2.特点:分权自治、自上而下管理,
具有神权色彩
3.原因:封建庄园兴盛;商品经济和对外贸易发展,新兴城市和新阶层出现。
庄园主或管家、教会
行会或商会上层分子、教会
西班牙
1835年,英国颁布法律,规定自治市的政府和议会都由当地选民选举产生,地方征税所得也由自治市自主开支,但必须接受选民监督,确立了英国近代自治市制度。美国建国后,基本保持了地方自治的传统,乡镇是最基本的地方自治单位,承担着除司法之外的所有公共服务功能。法国大革命后,形成了以自治市镇为基层单位的制度,每个市镇的市长和市议会都由普选产生,市长同时对中央政府和本地选民负责。(教材内容P105-106)
一、西方主要国家的基层变迁——西方上层的投影
近代西欧基层治理(神治·人治·制治)
【上层建设】近代西方的社会变化:
经济上:工业革命的开展,推动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
政治上:民族国家产生和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出现。
思考:基于此时代的社会变化,根据材料分析近代主要西方国家采用何种基层治理方式?有何特点?
方式:确立基层治理制度,以市镇为单位进行自治。
特点:基层民众自治权扩大,政府参与。
20世纪80年代以后,西方国家基层治理更加强调政府、社区和非政府组织的共同作用。
发展:
功能:
形成:
背景:
生活服务
卫生保健
教育事业
休闲娱乐
反映民意
工业革命以来,为解决社会问题需要,社区成为基层自治的主要方式。
政府鼓励当地居民参与,建立自下而上的机制解决社会问题;
一、西方主要国家的基层变迁——西方上层的投影
二战后的西欧基层治理(神治·人治·制治)
联合国的推动;
基层治理方式出现了什么新变化?(学思之窗P106—历史纵横P107)
基层治理效率更高、成本更低。
时期 表现 特点
古希腊 村社自治,村社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村社公民处理与村社有关的事务。 村社自治
中世纪 中前期:庄园主或管家、教会 后期:行会、商会上层分子、教会 分权自治、自上而下管理
近代 各国建立制度,加强对基层治理的管理 基层治理纳入政府管理范畴
二战后 建立机制,社区发展为基层自治的主要方式 居民自治、自下而上管理
20世纪80年代 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共同作用 社区自治作用强化,效率高、成本低
根据表格分析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发展有何特点?
(1)基层治理具有长期性、渐进性;
(2)基层治理向规范化、制度化、民主化方向发展。
(3)基层治理以自治为主,自主权逐渐扩大。
基层治理突破少数人的民主,不再被宗教、地主剥削和压迫,基层治理中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主角”
西方建立时间早,中国建立时间晚。社会性质不同。
1935年
17世纪初
19C80S
二战后
1951年
1977年
2018年
苏联实行全民社会保险制度
德国初步建立社会保障
美国确立社会保障制度
英国确立社会保障制度
中国社会保险法规
英国颁布济贫制度
中国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健全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
【自主学习】梳理西方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时期 国家 表现
17世纪初 英国
19世纪80年代 德国
1935年 美国
二战后 英国等欧洲国家
颁布了 。此后,欧洲各国纷纷建立了济贫制度
德国初步建立了 ,涉及疾病、工伤和养老等方面
颁布《 》,标志着美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最终确立
①英国率先构建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实现全民覆盖;
②北欧及法国、加拿大等国建成“ ”,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建立。
二、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西方维稳的安全器
(救济·保障·福利)
济贫法
社会保险制度
社会保障法
福利国家
西方政府承担社会救助责任的思想基础是西方的慈善文化,其思想渊源主要来自于基督教的“博爱”价值观,决定了西方社会早期社会救助主体不是政府, 而是基督教的慈善施舍和同业行会的互助互济。
同业行会章程中通常包含贫困救济和互助互济的措施, 以确保每个会员的基本生活条件。会员的生老病死和济贫者是行会互助救济职能关注的重点。
基督教会利用自己的收入, 通过修道院与城市慈善组织, 提供慈善职能。修道院是当时的救济之所和避难之所。教区承担救济病人、老年人、精神病人和丧失劳动能力的人, 看护病者和埋葬死者, 帮助安慰苦恼和悲伤的人, 短期救济失业工人, 为孤儿提供职业培训的服务。——郑军《中西方社会救助制度中政府责任差异的比较分析》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世纪欧洲社会保障制度的表现及其特点。
思考:中西方农业社会的社会救济的异同
社会救济 古代中国 西方主要国家
实施主体 政府、宗教、民间士绅 教会、行会(商会)
实施对象 面临生存危机的灾民、瘟疫患者等 教徒、行会会员、灾民等
指导思想 儒家的“仁爱”思想 基督教的“博爱”价值观
共同特点 施予者的仁政与恩赐,免除生存危机,缓和阶级矛盾 教会救助、行会救助、民间私人救助
救济的随意性;应急性的补救
二、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西方维稳的安全器
西方早期的社会保障(救济)
伊丽莎白一世
1.英国:社会救济
材料:英国圈地运动开始后,偷盗者、乞讨者等日益增多,社会不安定因素急剧增加。 1601年,英国颁布济贫法。救济办法因类而异,凡年老及丧失劳动力者,在家接受救济;贫穷儿童则在指定的人家寄养,长到一定年龄时送去做学徒;流浪者被关进监狱或送入教养院。1834年,新济贫法规定,有劳动能力的失业者必须进“贫民习艺所”,才能得到救济,而那里的条件比最低工资收入的自由劳动者还要恶劣得多。
——摘编自陈晓律《英国福利制度的由来与发展》
17世纪初,英国颁布济贫法,此后欧洲各国纷纷颁布济贫制度。
【思考】英国颁布济贫法的原因?
①圈地运动造成农村贫困问题突出;
②城市流浪人口增加,影响社会稳定
二、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西方维稳的安全器
现代社保建立:英国(救济)
2.德国:社会保险
材料1:工业革命后,德国经济发展,社会财富增加。但同时贫富差距拉大,经济的不稳定性增加。工人的工作环境和生活待遇较差,工人运动日益发展。面对这种情况,一些有见识的资本家认为要获得长远利益,就有必要适当改善工人的待遇。以俾斯麦为代表的德国统治者认为,要阻止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还需要用温和的手段缓解工人的对抗情绪,以保证正常的社会秩序。1863年以后,德国陆续颁布了一系列有关社会保障的法律,到20世纪初基本建立起当时世界上最完备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
——摘编自胡继晔《追寻中西方社保文化的起源和发展》
19世纪80年代,德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保险制度,涉及疾病、工伤和养老等方面。
1883年《疾病保险法》
1884年《意外伤害保险法》
1889年《伤残老年保险法》
二、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西方维稳的安全器
【思考】德国建立社会保险制度的原因?
①工业革命后经济发展,贫富差距大,工人运动发展;
②德国统治者为了缓和阶级矛盾,维持社会稳定,
巩固统治的需要
现代社保建立:德国(救济·保障)
3.美国:社会保障
材料: 1929年经济大危机席卷全球,罗斯福总统上台后,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美国罗斯福新政对此曾做了有益探索。1935年颁布了《社会保障法》,实行老年保险和失业保险。标志着美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最终确立。1935年以前美国的社会保险是自助和个人负责,1935年《社会保障法》颁布以后使得国家在人民福利方面担当重要角色,对稳定社会、发展经济具有重要作用,成为社会安定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同时也部分地改善了劳动人民的生活状况,缓和了阶级矛盾。
1935年,美国颁布《社会保障法》,标志着美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最终确立
二、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西方维稳的安全器
罗斯福签署《社会保障法》
【思考】美国建立社会保障的原因?
①1929年经济大危机加大阶级矛盾。
②罗斯福实行新政。
现代社保建立:美国(救济·保障)
4.二战后,西方各国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发展,福利国家形成,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建立。
第三次科技革命
国家干预
美国人排队领取救济
【思考】结合图片和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福利国家形成的原因?
①经济基础: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②政治保障: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历史教训:吸取经济大萧条的教训,受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④外部因素: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竞争和借鉴。
二、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西方维稳的安全器
西方国家社保发展(救济·保障·福利)
【学习拓展P109】社会保障制度在救济贫困、维护社会公正、实行财富再分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持续增加的社会福利开支让很多国家的财政入不敷出,英国、美国等社会保障发达的国家也不得不逐渐削减福利规模,引入市场因素。北欧国家却“逆向而行”,继续扩大社会福利。
思考:根据教材内容并结合下面的材料,谈谈你对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看法。
利:政府通过社会福利刺激国内消费市场,促进战后经济发展;通过在分配缩小贫富差距,缓和阶级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巩固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
弊:过度的社会保障加重了国家财政负担,容易助长懒惰行为。没能触动造成不平等和贫困的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
实质: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对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形式,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私有制进行的局部调整。
二、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西方维稳的安全器
西方国家社保(救济·保障·福利)
(1)发展历程
2.中华人民共和国:
1.苏联:实行全民社会保险制度(根据1977年苏联宪法)【历史纵横P107】
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
1951
《中华人民共和国
劳动保险条例》
新中国制定的第一部社会保险法规
制定法规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日趋成熟,保障水平稳步提高。
改革开放后
日趋成熟
全国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9.99亿人、2.17亿人、2.68亿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超过13亿人,覆盖94.6%的人口。日益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减轻了人们的后顾之忧,促进了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
覆盖全民
2020.12
三、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民生福祉的发展器
(借鉴·特色·发展)
·借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苏联等国的有益经验;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党和政府关注民生,重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不断发展完善。
【思考】与西方国家相比,新生的中国能够短时间内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并取得材料中所述成就的原因?
三、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民生福祉的发展器
中国(借鉴·特色·发展)
【史料阅读P108】 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习近平《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2021年2月25日)
西方社会保障制度:
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对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形式,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私有制进行的局部调整,并不代表人民利益。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立足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由中国共产党领导,政府对民生高度重视,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结合西方福利国家发展历程,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方向。
发展方向:
树立正确观念,福利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是整个国家进步的标志,对快速发展变革的社会尤为重要,是实现社会主义本质中“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举措。
制定与我国实际情况相适应的合理的保障水平,始终坚持以人为本。
从有限适度的保障水平开始, 继而再通过经济的发展逐年扩大覆盖面、逐渐提升保障水平。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民生福祉的发展器
西方社会保障制度——西方维稳的安全器
以人为本
民主实践
保障人权
本课小结
学以致用
1. 在中古时期的西欧,封建主的领地采取庄园制的经营方式。庄园制的本质内容除了主要使用农奴的无偿劳役耕种领主自营地外,还设有庄园法庭,审理庄园内的各种案件。这说明( )
A. 庄园实行的是封君封臣制度
B. 庄园是自给自足的经济体制
C. 庄园是农村基本的社会组织
D. 庄园中农奴受到沉重的剥削
C
学以致用
2.1883年6月,德意志帝国议会通过了《疾病保险法》,随后社会保障类立法在帝国议会都获得通过并实施。其适用范围包括全国所有工业人口,具有强迫性质,各种保险由国家直接筹备和管理,后来成立了专门的分级机构来管理,甚至分担部分保险费的开支。由此创建的国家福利使当时的德国( )
A.权力回到全体人民手中
B.社会矛盾得以缓和
C.助长了民族主义的情绪
D.马克思主义影响扩大
B
学以致用
3.在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劳动者要求改善劳动和生活条件的呼声逐渐高涨。为此,发达国家推行了一系列社会保障政策,以使贫困人口和由于各种原因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得到最低的生存保障。这一制度被称为福利国家制度。据此可知,福利国家的建立主要是由于( )
A.战争导致劳动力大量丧失
B.经济发展导致贫富悬殊严重
C.社会经济结构的全面调整
D.劳动人民大多依赖社会救济
B选必一第18课《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系统:单课教学主题的提炼
(一)提出的依据
1. 课标依据
本课的课标要求是:知道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特点及其由来;了解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及其实行情况。
从课标要求我们可以得出以下信息:首先从时空定位来看,课标明确了本课的主要学习对象是西方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时间跨度从古希腊时期一直到现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其中还包括现代的社会主义国家。西方自古希腊时期开始政治文化便具有着民主的色彩,西方的基层治理是民主实践的体现,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近代西方国家陆续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但西方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体系维持着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而现代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对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大作用,真正起到保障人民权益的作用。
2. 教材依据
教材对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是这样定义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是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阶级性,是国家统治的形式,体现了国家的基本职能。社会保障调和社会矛盾,稳固社会秩序,是巩固基层治理的重要举措,是基层自治得以实现的重要条件。基层治理也是社会保障得以落实的依托。在教材内容的编排上,本课共分为两个子目:第一子目“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历史与特点”,第二子目“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从教材的说明与教材内容的编排上我们可以知晓,在讲述西方基层治理时,教材从古希腊时期开始叙述,而古希腊古罗马具有早期民主色彩是欧洲文明的源头。教材对于西方基层治理的历史从西方古希腊时期开始,到中古西欧时期,再到近代民族国家的建立,后直到工业革命至今的现代社会。运用大量的史实概述了西方基层治理的发展历程,与此同时也体现着不同时期西方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承接第一个子目的内容,在社会保障制度这一内容上也以西方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为主,其中也花篇幅对现代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进行了描述,表现了中国现代社会治理水平的不断提高。无论是基层治理还是社会保障,都是国家上层建筑的表现方式,它们的建立与变化体现了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映。故基于以上分析,将本课内容重新整合为三部分,即西方上层的投影——西方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西方维稳的安全器 ——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民生福祉的发展器——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西方的基层治理对象从神治到人治再到制治,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从救济弱势人群到保障人权再到福利国家的建设,而现代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在借鉴西方优秀经验的同时结合国情发展出了真正体现民生福祉的社会保障体系。故本课的主题立意突显为自由·民主·人权下的国家治理的实践。
3.学术依据
有关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和社会保障”,在著作上,丁建定的《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史》详细论述了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历史,并对其特点展开分析。福利国家也是其中的一个研究热点。关于欧洲福利国家的基本制度及其构成,操作代表成果有黄素庵主编的《西欧“福利国家”面面观》和李棕写的《西欧社会保障制度》等。赵浩华的学位论文《欧洲福利国家制度变迁研究》系统分析了欧洲福利国家制度的特点、变迁,并总结其对我国的启示。在郑功成教授的《中国社会保障个人论》细致介绍了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及发展历程。
(二)单课教学主题
本课的主题是自由·民主·人权下的国家治理的实践。世界各国的国家治理包括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等,西方国家的基层治理受其顶层设计的影响,基层治理包涵着自由、民主、人权的思想。但西方国家实行的是资本主义制度,其阶级性质就决定了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制度中蕴含着的并不是全民的自由民主与人权,实质还是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而现代的中国,实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共产党代表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现代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更能体现自由、民主、人权的内涵。
二、学情分析系统:纲要必修与选择性必修教学衔接分析
纲要必修 选择性必修1
课标中课程内容要求 1.14改革开放新时期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形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文化的形成过程及意义的系统认识; 1.16中古世界的多元面貌 了解中古时期欧亚地区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 1.18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认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是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理念的初步实现; 1.19改变世界面貌的工业革命 理解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 1.6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知道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特点及其由来;了解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及其实行情况。
教材课时设置 纲要上第29课 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 纲要下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纲要下第9课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纲要下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纲要下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纲要下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第18课 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通过对中外历史纲要上下册与选择性必修1的相关课标内容的对比,我们可以得出:在纲要时,教师教学内容主要是对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主要阶段进行梳理。因此在纲要的学习中,学生主要学习掌握的能力是能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在历史时空框架下把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以及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例如:雅典的城邦政治、古罗马的法律等还有在此历史发展过程当中形成的人文主义、启蒙思想等文明成果。学生需从这些重要的历史事件中理解历史进程中产生的变化与联系,认识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而在选择性必修1里,要求学生能够基本认识世界主要国家基层治理和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发展线索,能够认识到国家的制度会随着生产力变迁、社会生活的变迁而变化,如本课提到的社会保障制度在不同的国家都有其不同的治理方法,并从中理解任何一种制度都不是十全十美的。要学会从社会实际状况出发,运用历史唯物史观的观念看待问题的发展,培养家国情怀。故,从二者课标内容的对比,我们姑且可以这样认为:选必内容是对纲要内容的细化与深化,纲要内容为高中的历史学习构建了基本的知识框架,而框架里面的内容需要在选必教材里面进行深化学习。二者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缺一不可。
教学目标分析系统:单课核心目标及其分解
(一)单课核心目标
历史学科的教学要落实五大核心素养,即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正确的运用历史唯物史观去辩证的认识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正确认识国家制度中自由、民主、人权的深层内涵,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障制度是真正维护广大人民利益的惠民政策,以此达到家国情怀的培养目标。
(二)单课目标分解
1.必备知识
2.关键能力
(1)辩证思维能力:利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基本观点,理解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作为上层建筑的一种,反映了特定的经济基础要求,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素养。
(2)历史解释能力:通过将之前学习的中国古代的基层治理与西方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做对比,进而作出初步的历史解释。
(3)信息能力:充分利用图像、文本和非文本史料、时间轴等,引导学生分析史事间的逻辑关系,培养时空观念素养。如通过解读“罗斯福签署《社会保障法》的图片与中国社会保障取得成就的“广西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图片,使学生明确不同的国家采用不同的制度进行国家治理,制度的制定与国情之间的逻辑关系。
3.核心价值
(1)能够认识到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制度,理解世界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变迁与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完善情况,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与历史解释能力。
(2)了解国家经济变化与政治制度形成之间的关系,理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唯物史观,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素养。
(3)中华民族拥有着丰富的历史遗存,优秀的文化内涵。自先秦时期起就有着民本思想与德治传统,国家的治理注重人民的历史地位,保障人民的权益,到新中国成立,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党和国家始终把人民放在第一位,培养学生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过程分析系统
第18课 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新课导入:
以2020年疫情期间中国某社区给贫困户送米、油等生活物资的图片与2020年美国疫情期间,地方政府说不要抢购,但社区居民们仍在超市哄抢食物的图片为导入,两张图片进行对比。请学生思考两个国家同样实行社区基层治理,为什么中国社区有条不紊保障贫困户物资供应,而美国社区居民却不信任政府、哄抢物资呢?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对比的方式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有利于学生形成发散思维,提高学生对本课的好奇,激发学生探究能力。
新课讲授:
【学习任务一】西方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经历了哪些变迁?为何会出现如此变迁?
【关键问题1】古希腊时期有哪些城邦特征,对基层治理有何影响?
材料:凡父母双方均为公民者有公民权,公民在18岁时,在他们村社的名簿中登记,当他们登记之时,村社成员对他们宣誓投票做出决定……如果投票结果认为他们没有自由民身份,他们得向陪审法庭申诉…… ——亚里士多德著《雅典政制》
【教师分析】古希腊的城邦实行民主政治、小国寡民,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基于这样的顶层设计,古希腊的基层治理采用设置机构村社进行治理,且村社公民可以自治。
【关键问题2】在中古西欧哪些力量发挥了基层治理的重要作用?有何特点?并据材料分析中古时期欧洲能够形成该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的原因。
材料:西欧9-13世纪是封建庄园兴盛时期,到11世纪中叶以后新城市和集市涌现,最大的集市数香槟集市。一些城市商人势力显赫,操纵市政,形成城市贵族。教会虽然在文化领域中占据统治地位,但教会不能完全扼杀人们的思想和对生活的渴望。——摘编自《世界历史(中古部分)》
【教师分析】西欧封建社会具有三大特征,即封君封臣制、庄园农奴制、世俗王权与教会权力长期并立。且西欧封建庄园兴盛;商品经济和对外贸易发展,新兴城市和新阶层出现。基于此时代的经济政治情况,西欧的中前期主要由庄园主或管家、教会进行治理。后期由行会或商会上层分子、教会。基层治理具有分权自治、自上而下管理,神权色彩等特点。
【关键问题3】近代主要西方国家采用何种基层治理方式?有何特点?
材料:1835年,英国颁布法律,规定自治市的政府和议会都由当地选民选举产生,地方征税所得也由自治市自主开支,但必须接受选民监督,确立了英国近代自治市制度。美国建国后,基本保持了地方自治的传统,乡镇是最基本的地方自治单位,承担着除司法之外的所有公共服务功能。法国大革命后,形成了以自治市镇为基层单位的制度,每个市镇的市长和市议会都由普选产生,市长同时对中央政府和本地选民负责。(教材内容P105-106)
【教师分析】近代西欧社会在经济上,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推动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在政治上,民族国家产生和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出现。基于此时代的社会变化,近代西欧确立了基层治理制度,以市镇为单位进行自治。
【关键问题4】工业革命之后,西欧主要国家的基层变迁出现了什么新变化?
【教师分析】工业革命以来,为解决社会问题需要,社区成为基层自治的主要方式。20世纪80年代以后,西方国家基层治理更加强调政府、社区和非政府组织的共同作用。
【设计意图】按照时空坐标顺序,以史料为依托,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旧知,探究基层治理与国家顶层设计的关系。进一步落实历史唯物史观,帮助学生增强以辩证的思维看待问题的能力,明确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唯物史观。
【学习任务二】探究西方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过程
【关键问题1】英国颁布济贫法的原因?
材料: 英国圈地运动开始后,偷盗者、乞讨者等日益增多,社会不安定因素急剧增加。 1601年,英国颁布济贫法。救济办法因类而异,凡年老及丧失劳动力者,在家接受救济;贫穷儿童则在指定的人家寄养,长到一定年龄时送去做学徒;流浪者被关进监狱或送入教养院。1834年,新济贫法规定,有劳动能力的失业者必须进“贫民习艺所”,才能得到救济,而那里的条件比最低工资收入的自由劳动者还要恶劣得多。——摘编自陈晓律《英国福利制度的由来与发展》
【教师分析】英国圈地运动造成农村贫困问题突出;城市流浪人口增加,影响社会稳定。在17世纪初,英国颁布济贫法,此后欧洲各国纷纷颁布济贫制度。
【设计意图】运用史料实证的方法,引导学生从材料中分析英国的历史背景,归纳答案。
【关键问题2】思考德国建立社会保险制度的原因?
材料: 工业革命后,德国经济发展,社会财富增加。但同时贫富差距拉大,经济的不稳定性增加。工人的工作环境和生活待遇较差,工人运动日益发展。面对这种情况,一些有见识的资本家认为要获得长远利益,就有必要适当改善工人的待遇。以俾斯麦为代表的德国统治者认为,要阻止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还需要用温和的手段缓解工人的对抗情绪,以保证正常的社会秩序。1863年以后,德国陆续颁布了一系列有关社会保障的法律,到20世纪初基本建立起当时世界上最完备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摘编自胡继晔《追寻中西方社保文化的起源和发展》
【教师分析】德国工业革命后经济发展,贫富差距大,工人运动发展;德国统治者为了缓和阶级矛盾,维持社会稳定,巩固统治的需要,在19世纪80年代,德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保险制度,涉及疾病、工伤和养老等方面。
【设计意图】通过史料实证的方法,学生通过分析材料,从材料里面找出关键词句,由此洞悉德国历史发展的背景,从中得出解题的答案。
【关键问题3】思考美国建立社会保障的原因?
材料: 1929年经济大危机席卷全球,罗斯福总统上台后,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美国罗斯福新政对此曾做了有益探索。1935年颁布了《社会保障法》,实行老年保险和失业保险。标志着美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最终确立。1935年以前美国的社会保险是自助和个人负责,1935年《社会保障法》颁布以后使得国家在人民福利方面担当重要角色,对稳定社会、发展经济具有重要作用,成为社会安定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同时也部分地改善了劳动人民的生活状况,缓和了阶级矛盾。
【教师分析】1929年经济大危机加大了美国社会的阶级矛盾,美国总统罗斯福实行新政。1935年,美国颁布《社会保障法》,标志着美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最终确立。
【关键问题4】分析二战后福利国家形成的原因?
【教师分析】二战后,西方各国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发展,福利国家形成,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建立。在经济上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其提供了经济基础,政治上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其提供了保障;同时吸取经济大萧条的教训,受罗斯福新政的影响,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竞争和借鉴等。
【设计意图】教师对此内容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帮助学生有效的掌握此知识点。
【学习任务三】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障体系发展的历程
【关键问题】如何理解与西方国家相比,新生的中国能够短时间内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并取得材料中所述成就的原因?
材料: 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习近平《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2021年2月25日)
【教师分析】西方的社会保障制度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对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形式,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私有制进行的局部调整,并不代表人民利益。中国起步较晚,通过借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苏联等国的有益经验,凭借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提供物质基础;与此同时党和政府关注民生,重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不断发展完善。中国建立了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立足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由中国共产党领导,政府对民生高度重视,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分析教学法,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障体系是真正的保障民生,体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新课小结及课后作业
完成课时作业第18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