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金苹果锦城一中2023-2024学年(上)
高2022级期中考试答案(生物)
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
1—5:CCDDB 6—10:AABBC 11—15:DDBAA
16—20:CCBDB 21—25:ABBAB
二、简答题(共5题,总计50分,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作答)
26.(9分,每空1分)
(1)体温调节中枢 增强 A、B、C
(2)升高 下丘脑 抗利尿激素 重吸收
(3)血糖浓度变化可直接刺激胰岛细胞分泌相关激素
(4)D
27.(11分,每空1分)
(1)转运分子 突触小体(或突触小泡/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外负内正
(2)黑盒(黑暗环境) 生理盐水
毒品改变了小鼠位置偏好(由偏爱黑盒变为偏爱白盒),导致小鼠毒品成瘾
(3)白(或黑) 短(或长) 芋螺毒素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导致钠离子通道关闭,突触后膜无法产生兴奋,降低愉悦感进而减缓成瘾
28.(9分,除标注外,其余每空1分)
(1)协助扩散 ①②③ (2)内流减少 减少 (3)GLUT4
(4)人参皂苷促进脂肪细胞中GLUT4基因的表达,导致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蛋白的数量增加,加快了脂肪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2分)
Akt磷酸化(或胰岛素受体)(2分)
29.(8分,除标注外,其余每空1分)
(1)稳态 延长 降低
(2)低剂量的乙醇促进DA的释放和分解,高剂量的乙醇除了促进DA的释放,还抑制DA的分解(2分)
(3)DAT表达量增多 多巴胺(或DA)
DAT表达量居高不下,会持续对DA进行摄取回收,降低了突触后膜的兴奋性
30. (13分,除标注外,其余每空1分)
(1)对照 (2)细菌X
(3)不能 无明显变化 抑制 细胞内 细胞免疫
(4)处理 呈递 活化巨噬 活化T细胞
(5)a、d、f(2分)成都金苹果锦城一中2023-2024学年(上)
高2022级期中考试试题(生物)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如图是家兔组织切片模式图,图中数字表示相应部位的液体,X、Y表示两种细胞。有关该组织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丙酮酸氧化分解发生在①中,为细胞提供能量
B. ③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糖和蛋白质的含量
C. ③中渗透压升高时,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会增多
D. ①②③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
2.毛细血管壁仅由一层上皮细胞组成,下图表示毛细血管壁细胞与内环境可能的物质交换途径,图中字母代表不同的体液。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液体c中的物质进入d中,至少要穿过4层生物膜
B.内环境稳态是指b、c、d三种体液的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
的状态
C.4种体液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是a,d与c相比,d中的蛋白质含量又比c高
D.d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含量有关,尤其是蛋白质的含量
3.内环境是人体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下列有关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膀胱内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尿液
B.生成和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
C.血红蛋白、载体蛋白、RNA聚合酶、胰岛素都不属于内环境成分
D.脚掌磨出的水泡一段时间后会自行消失,原因是其中的液体渗入了毛细血管和毛细
淋巴管
4.血浆的pH通常在7.35—7.45之间,红细胞在维持血浆pH稳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调节机制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血浆的pH能维持在7.35—7.45之间,主要是因为含有缓冲物质H2CO3—Na2CO3
B.人体组织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扩散进入红细胞并生成氨基甲酰血红蛋白,至少穿过了10层磷脂分子层
C.随着CO2的进入,红细胞可能会出现轻微失水现象
D.图中组织液中的CO2的最终去路主要是形成HCO3-
5.甲状腺是人体重要的腺体之一,可分泌甲状腺激素。如图为人体甲状腺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图中a、b、c表示不同的细胞外液,d、e、f代表不同的系统。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c所在的管道堵塞,不会导致b处
出现组织水肿
B.肾脏是构成e系统的主要器官,当其
功能衰竭时,血浆中尿素氮会升高
C.a中O2浓度通常小于b处,而甲状腺
细胞中CO2浓度一般要高于b处
D.图中d是消化系统,e为泌尿系统,人体的代谢废物均是通过e系统排出体外
6.星形胶质细胞是神经胶质细胞的一种。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特异性表达于中枢神经系统星形胶质细胞的胞质内,GFAP的异常会导致广泛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是由大脑和脊髓组成,其中含有许多神经中枢
B.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它们都含有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
C.在外周神经系统中,神经胶质细胞参与构成神经纤维表面的髓鞘
D.神经胶质细胞对神经元起辅助作用,具有支持、保护、营养、修复神经元等功能
7. 听到上课铃声,同学们立刻走进教室,这一行为与神经调节有关。该过程中,其中一个神经元的结构及其在某时刻的电位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此刻①处Na+内流,②处K+外流,且两者
均不需要消耗能量
B. ①处产生的动作电位沿同一条神经纤维传
播时,波幅一直稳定不变
C. ②处产生的神经冲动,只能沿着神经纤维
向右侧传播出去
D. 若将电表的两个电极分别置于③④处,指
针会发生偏转
8.瞳孔反射的中枢在脑干,当外界光线较强时,缩瞳纤维兴奋;当外界光线较弱时,扩瞳纤维兴奋,进而控制通光量。此外,去甲肾上腺素也可使交感神经兴奋,间接影响瞳孔大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瞳孔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该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
B.缩瞳纤维、扩瞳纤维分别属于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二者均属于自主性神经
C.对外界光线的强弱感觉产生于大脑皮层,进而可控制瞳孔大小
D.直接决定瞳孔大小的括约肌细胞表面没有去甲肾上腺素的受体
9.排便反射是一种复杂的反射活动,如下图所示。a、b表示相应部位的连接神经,平时人的直肠里通常是没有粪便的,一旦粪便从结肠被推送到了直肠,就会使直肠中的压力升高,引起脊髓初级排便中枢兴奋,同时冲动还上传至大脑皮层,引起便意。若条件允许,排便就会发生。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有利于肠胃蠕动,促进排便
B.排便反射的反射弧中效应器是由肛门内括约肌和外括约肌组成
C.婴儿在睡觉时不自主地排便,该过程由脊髓骶部排便中枢控制完成
D.若大脑皮层受损,直肠中有粪便排便反射仍可以进行
10. 如图表示人动脉血压维持相对稳定的一种反射过程。动脉血压正常时,过高过紧的衣领会直接刺激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引起后续的反射过程,使人头晕甚至晕厥,即“衣领综合征”。叙述错误的是
A. 窦神经受损时,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仍可产生兴奋
B. 动脉血压的波动可通过神经调节快速恢复正常
C. “衣领综合征”是反射启动后引起血压升高所致
D. 动脉血压维持相对稳定的过程体现了负反馈调节作用
11.脑科学家通过研究,确认了下丘脑中的乳头上核区域(Sum)是新颖信号处理中心,该区域不仅可以广泛的应答各路新颖刺激,还能选择性地将不同类型的新颖信号导向海马体的不同区域,并灵活地调节记忆的编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新颖刺激可导致感受器的膜上发生Na+内流
B.该过程中海马体区域可能发生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的多次转变
C.下丘脑中的Sum是应答各路新颖刺激的神经中枢
D.该过程证明了海马体与长时记忆有关
12.陈铭曾在《奇葩说》中表示“无数个一捧起书就会困的时刻,都怪童年的深夜”。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犯困本身与学习活动无关,但由于在大脑疲劳的情况下,仍然坚持看书学习,而当拿起书时,又抵制不住疲劳的侵袭,便想抛书睡觉,但又觉得不学不行,从而勉强支撑。如此多次反复以后,学习与睡觉两种本来并不相关的活动就联系起来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一学习就困”的形成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它消退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B.条件反射需要神经中枢的参与,非条件反射则不一定
C.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而短时记忆可能与突触形态及功能改变以及新突触建立有关
D.“一学习就困”的形成是条件反射建立的体现,尽量避免在大脑处于劳累的状态下学习
13. 食欲肽是下丘脑中某些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它作用于觉醒中枢的神经元,使人保持清醒状态。临床使用的药物M与食欲肽竞争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但不发挥食欲肽的作用。下列判断不合理的是
A. 食欲肽以胞吐的形式由突触前膜释放
B. 食欲肽通过进入突触后神经元发挥作用
C. 食欲肽分泌不足机体可能出现嗜睡症状
D. 药物M可能有助于促进睡眠
14.多巴胺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而多巴胺转运载体可以将突触间隙中的多巴胺回收以备再利用。可卡因可抑制前膜上多巴胺转运载体的活性影响多巴胺的回收,从而产生奖赏和依赖效应。产前可卡因暴露可导致胎儿糖代谢斋乱。实验发现,经鼻腔给予大鼠胰岛素,可降低可卡因所致的奖赏效应和运动活性,说明糖代谢紊乱与可卡因成瘾密切相关。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吸食可卡因刺激大脑中的“奖赏”中枢使人产生愉悦感,此反射活动的完成依赖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B.吸食可卡因可导致突触间隙中的多巴胺含量上升,长期吸食可能会导致后膜受体减少进而产生依赖
C.多巴胺通过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的过程属于神经调节
D.大鼠实验表明,胰岛素有望开发成为治疗可卡因成瘾的药物
15.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情感性精神障碍疾病,临床表现为情绪低落、悲观等。研究发现这与患者体内细胞1分泌的某种信号分子(图中以“▲”表示)难以作用于细胞2有关,相关机制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患者发病的原因是蛋白质A数量
增加或活性增强导致
B.研发抑制信号分子水解酶活性的
药物,可达到改善抑郁症状的效果
C.离子X进入细胞2的方式不需要
消耗ATP
D.细胞1分泌信号分子的过程需消
耗能量,信号分子在间隙中的扩散不消耗能量
16. 英国冒险家贝尔 格里尔斯(Bear Grylls)主持写实电视节目《荒野求生》,模拟探险家在极为恶劣的环境下为脱离险境,设法寻找回到文明社会的路径,在前进的道路上他沿绳滑落深谷、甚至徒手攀爬峭壁等。下列有关人体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人在恐惧紧张时,在内脏神经的支配下,肾上腺素增多,作用于心脏,使心率加快
B. 人长时间不吃饭、不喝水、不休息,其体内抗利尿激素和胰高血糖素增多
C. 人体内分泌腺产生的激素通过特异性受体运输给相应的靶器官、靶细胞
D. 人在寒冷环境下甲状腺激素与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使产热量增加
17.如图所示是某激素分子的信号传递途径,激素与受体结合后激活Gs—蛋白,Gs—蛋白与细胞膜上的腺苷酸环化酶(AC)结合激活AC,AC激活后将ATP转化为cAMP,CAMP作为“第二信使”向细胞内传递信号。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从受体位置和信号传递途径分析,该激素很有可能是性激素
B.Gs—蛋白在受体和AC间运动,充分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特性
C.激素传递的信号在细胞内有cAMP、PKA等多个继续传递环节,有利于放大激素效应
D.对同一细胞来说,不同的激素会有不同的受体,但都会激活AC,产生cAMP
18. 阿司匹林化学名称为乙酰水杨酸,具有解热镇痛、抑制血栓形成等作用。实验发现阿司匹林可以恢复小鼠对胰岛素的不敏感(对胰岛素不敏感是指注射胰岛素后血糖浓度无明显变化),使小鼠血糖浓度恢复正常。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实验组应选择对胰岛素不敏感的高血糖小鼠
B. 对照组应选择生理状况良好的健康小鼠
C. 胰岛素和阿司匹林可用生理盐水配制而成
D. 为控制无关变量,实验试剂都应通过注射的方式添加
19. 抗核抗体(ANA)又称抗核酸抗原抗体,是对细胞核内的DNA、RNA或这些物质的复合体产生的自身抗体,是自身免疫病重要的生物学标志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分泌ANA的浆细胞都直接由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
B. 过敏反应、风湿性心脏病等自身免疫病是先天性免疫缺陷导致的
C. 溶菌酶、ANA等免疫活性物质都是由免疫细胞产生
D. 可利用人工标记的抗体对人体组织内的抗原进行检测
20. 下图是桥本氏甲状腺炎的致病机理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该病是免疫系统自稳功能失调引起的自身免疫病
B. 该病患者血浆中的促甲状腺激素含量比正常值低
C. 引起B细胞活化的双信号是抗原和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分子
D. 通过药物抑制相应的辅助性T细胞的增殖有减轻病情的作用
21. 当病原体被抗体包被形成的颗粒较大而无法被巨噬细胞吞噬时,NK细胞可释放胞毒颗粒裂解病原体(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一种病原体只能激活机体产生一种抗体
B. ①中抗体与病原体表面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
C. ③中NK细胞通过FcR与抗体结合后被激活
D. 机体排除病原体的功能属于免疫防御
22. 人的角膜、妊娠的子宫等,能容忍外来的抗原而不产生排异反应,这种现象称为“免疫赦免”,这些部位称“免疫赦免区”,该区域细胞有赦免基因的表达,它能启动自杀程序让免疫细胞死亡。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免疫赦免”说明人体的免疫系统存在进化缺陷,不利于人类适应环境
B. 移植心脏难以存活的主要原因是机体会将移植心脏当作抗原进行攻击
C. 若要使移植器官获得“器官赦免”,可利用药物使人体免疫系统变得敏感
D. 赦免基因的启动,使得人体细胞毒性T细胞的增殖、分化过程出现异常现象
23. “国际肿瘤生物治疗及基因治疗年会”报告中指出,生物免疫治疗是目前知道的唯一一种有望完全消灭癌细胞的治疗手段。其中细胞免疫疗法是向癌症患者输入具有抗癌作用的免疫细胞,直接杀伤癌细胞或激发机体抗癌免疫反应,从而达到治疗癌症的目的,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树突状细胞会摄取共同培养的癌细胞,并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到细胞表面
B. 树突状细胞会将抗原传递给一起培养的T细胞,最终只会引起辅助性T细胞分裂分化
C. 专一功能T细胞回输到病人体内后会识别并接触癌细胞,使癌细胞裂解死亡
D. 由于输入的是患者的细胞,所以细胞免疫疗法不会产生免疫排斥反应和毒副作用
24. 黄牛骨肽(CBP)是一种食源性生物活性肽,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活性。研究人员用免疫低下小鼠进行实验,检测了非特异性免疫的相关指数(相对脾脏指数、相对胸腺指数和白细胞相对数量),同时检测了血清溶血素抗体指数,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
A. 实验组使用免疫低下小鼠,对照组使用健康小鼠
B. CBP对特异性免疫及非特异性免疫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C. 实验中使用的CBP剂量越高,对免疫调节的效果越好
D. 血清溶血素抗体指数可作为衡量小鼠体液免疫水平的指标
25. RNA疫苗进入人体细胞后,指导合成的抗原蛋白既可激活T细胞也可激活B细胞。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进入细胞的RNA与核糖体结合指导抗原蛋白合成
B. B细胞被激活后产生的浆细胞也可以识别相应抗原
C. 细胞毒性T细胞可通过增殖分化产生记忆T细胞
D. 注射特定RNA疫苗仅对相应疾病起到预防作用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0分。
26.(9分,每空1分)下丘脑在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图中甲、乙、丙表示下丘脑的某些区域,A、B、C表示不同的调节途径。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在寒冷环境中,皮肤冷觉感受器产生兴奋,传递到下丘脑的___________,进而通过自主神经的调节和甲状腺等腺体的分泌,最终引起细胞代谢___________,产热量增加,保持体温相对稳定。整个体温调节过程是通过__________(填图中字母)途径调节的结果。
(2)人饮水不足时,细胞外液渗透压___________,使___________中渗透压感受器兴奋,此后垂体释放的___________,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___________, 使尿量减少。
(3)若某人的下丘脑被破坏,此人的血糖调节能力不会完全丧失,理由是___________。
(4)下图为甲状腺激素分泌过程示意图,a~c表示激素,①~④表示生理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甲状腺激素分泌过程的调节既是分级调节又是反馈调节
B. 激素 a和b对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具有协同效应
C. 激素a和c均可作用于垂体调节激素b的分泌
D. 激素c分泌增加使激素a、b的分泌也增加
27.(11分,每空1分)毒品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后,能使人产生强烈的愉悦感和精神上的依赖,最终成瘾。成瘾机制如图1所示,回答相关问题。
(1)正常情况下,多巴胺(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与________结合,被转运回_______,可重新利用。当吸食或注射毒品后,毒品分子会与转运分子结合,使得多巴胺在___________中停留时间延长,不断刺激___________,使其电位变为___________,从而产生兴奋,增加愉悦感进而成瘾。
(2)位置偏爱是研究成瘾性药物效应的常用动物行为模型。研究人员利用小鼠进行穿梭盒实验,如图2所示,记录小鼠的活动情况。
①将普通小鼠放置在两盒交界处,让其在盒内自由活动15min,活动情况如图3所示,说明在正常生理情况下小鼠偏爱___________。
②将上述小鼠随机均分为两组,实验组小鼠分别于第一、 三、五、七天给予毒品分子后放置白盒训练50分钟,第二、四、六、八天给予生理盐水后放置黑盒训练50分钟;对照组小鼠给予___________,其他处理同实验组小鼠。第九天将两组小鼠分别放置在两盒交界处,让其自由活动15min,活动情况如图4。综合上述实验结果表明___________。
(3)研究发现芋螺毒素对治疗毒品分子产生的成瘾具有一定作用。
①用适宜浓度的芋螺毒素处理小鼠,若结果为实验组小鼠在___________盒停留的时间变___________,则可以证明芋螺毒素对毒品成瘾具有治疗作用。
②芋螺毒素作用于乙酰胆碱受体,而该受体可调控Na+离子通道,试解释芋螺毒素能治疗毒品成瘾的原因___________。
28.(9分,除标注外,其余每空1分)血糖平衡对于保证机体各种组织和器官的能量供应具有重要意义,胰岛素是维持血糖平衡的重要激素。图1表示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及其相关调节过程示意图,图1中GLUT2和GLUT4为葡萄糖转运蛋白。回答下列问题:
图1
(1)由图可知,进食后葡萄糖通过_____方式进入胰岛B细胞,生成ATP的过程有_____(用图中序号表示)。
(2)某物质能与胰岛B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结合,促使K+通道打开和Ca2+通道构象改变,进而导致Ca2+_______,最终导致胰岛素分泌________。
(3)蛋白M被胰岛素激活后会发生磷酸化,使胰岛素信号通路的关键蛋白Akt的磷酸化,进而促进_________向细胞膜转移,同时促进组织细胞吸收葡萄糖,降低血糖。
(4)Akt的磷酸化受阻导致组织细胞(如脂肪细胞)对胰岛素不敏感,表现为胰岛素抵抗,这是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之一。为研究人参皂苷对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的影响,研究人员用1μmol/L地塞米松(DEX)处理正常脂肪细胞,建立胰岛素抵抗细胞模型。用不同浓度的人参皂苷处理胰岛素抵抗细胞,相关检测结果如图2。
图2
根据结果推测,人参皂苷能降低血糖的原因是_______。若要进一步确定人参皂苷是通过改
善胰岛素抵抗,而非促进胰岛素的分泌来降低血糖,需在上述实验基础上检测______水平和
胰岛素含量。
29.(8分,除标注外,其余每空1分)人饮酒(主要成分是乙醇)后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早期主要表现为神经行为功能的变化。
(1)为研究酒对人体神经行为能力的影响,科研人员选取若干志愿者,饮酒后测试简单反应时(对简单信号作出反应的最短时间)、视觉保留(对视觉信号记忆的准确数)和血液中乙醇浓度,以受试者自身未饮酒时为对照,计算能力指数相对值,结果如图1所示。请分析回答:
图1 人饮酒后血液中乙醇浓度和神经行为能力变化
受试者血液中各项能力指数的变化全过程说明人体能通过自身调节维持机体___________。
随着血液中乙醇浓度的迅速升高,神经行为能力指数相对值明显降低,可以推测乙醇会
_________兴奋在相应反射弧上的传输时间,从而_________了机体的反应速度和判断能力。
(2)为研究乙醇对神经系统的影响机制,科研人员将乙醇中毒的模型鼠进行处理后,测定多巴胺 (DA,一种产生愉悦感的神经递质)和其分解产物DOPAC含量,数据如下表:
测定指标 对照组 低剂量组 高剂量组
DA 1367 ng/g 9714 ng/g 15752 ng/g
DOPAC 3552 ng/g 11455 ng/g 2990 ng/g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
(3)DAT是位于突触前膜上的膜蛋白,能特异性识别DA,将释放到突触间隙中的DA摄取到突触前膜内,从而终止神经兴奋的传递。科研人员对连续乙醇处理6个月的大鼠中的DAT表达量进行测定,结果如图2所示。
结合上述实验研究,推测乙醇成瘾的机制:长期的乙醇摄入导致 ;当失
去乙醇刺激时,神经末梢释放的___________减少,同时 ,
驱使机体寻找酒精刺激,进而形成酒精依赖。
30. (13分,除标注外,其余每空1分)
实验一:用不带特殊病原体的小鼠进行如下特异性免疫实验,过程如图1,结果如图2。
(1)实验中,对B组小鼠的处理是作为A组小鼠的___________处理。
(2)实验中Ⅰ~Ⅳ组的小鼠在注射T细胞或血清的前1天经___________感染。
(3)从图2可知,Ⅱ组与Ⅳ组相比,小鼠脾脏中的活细菌数量的增长趋势相同,说明血清中的抗体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有效抑制脾脏内的细菌繁殖。注射来自于A组小鼠的T细胞后,在4天内Ⅰ组小鼠脾脏中的活细菌数量___________,说明该组T细胞(活化T细胞)__________细菌数量的增长,由此推测该细菌生活在___________(填“细胞内”或“细胞外”),是活化的T细胞通过___________免疫方式消灭的。
实验二:在体外观察小鼠的T细胞和巨噬细胞对细菌X的杀伤力,结果如图3。
(4)在特异性免疫中,抗原经巨噬细胞的摄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而与T细胞识别。由图3可知,能有效消杀细菌X的是___________细胞,而不是__________细胞。
(5)有人假设,活化T细胞释放某种物质活化了巨噬细胞。若用体外实验验证该假设,实验组应选择的实验材料包括___________(填写字母)
a. 培养过活化T细胞的培养液 b. 培养过巨噬细胞的培养液
c. A组小鼠的巨噬细胞 d. B组小鼠的巨噬细胞
e. 培养过未活化T细胞培养液 f. 细菌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