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年华师大版八上科学期末冲刺之期末模拟四(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年华师大版八上科学期末冲刺之期末模拟四(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04.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华东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12-14 14:48: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八上科学期末冲刺之期末模拟(四)
一、单项选择(每空2分,总计40分)
1. 如图所示的各种现象中,物体运动状态没有改变的是( )
A.运动员把飞来的足球踢出去 B.小孩匀速从滑梯滑下
C.核外电子绕原子核匀速运转 D.刚刚起飞的火箭
2. 如图所示,是利用每秒闪光10次的照相装置拍摄到的四个物体运动的闪光照片(提示:图中的黑点表示物体),其中可能受到平衡力作用的物体是( )
A. B. C. D.
3. (2022·顺平县期中)下列物质都属于纯净物的一组是( )
①冰水混合物 ②洁净的空气 ③五氧化二磷 ④澄清石灰水
A.①③ B.②⑤ C.①② D.③④
4. 如图所示,甲、乙两支完全相同的试管。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液体。甲试管竖直置,乙试管倾斜放置,两试管液面相平。设液体对两试管底的压强分别为P甲和P乙,则( )
A.P甲<P乙 B.P甲>P乙 C.P甲=P乙 D.无法判断
5. 很多动物为了适应自身生存的环境,进化出了符合一定物理规律的身体部位,对此,下列从物理学的角度给出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壁虎的脚掌上有许多“吸盘”,从而利用大气压使其在天花板上也不会掉下来
B.啄木鸟的喙很尖细,可以增大压强,从而凿开树干,捉到躲藏在深处的虫子
C.骆驼的脚掌很宽大,可以减小压力,从而使其在沙漠中自如行走
D.深水里的海鱼,捕到岸上时会胀破肚皮死掉,主要原因是岸上的压强比深水处小得多
6. 关于分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有的物质分子间无论距离大小都只存在引力 B. 水结冰后分子会保持静止
C. “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停运动 D. “沙尘暴起,尘土满天”说明分子在不停运动
7. 无土栽培是栽培植物的新技术,青菜在无土栽培的培养液中也能茁壮成长.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培养液的浓度大小不会影响青菜对水的吸收
B.配制的培养液的主要成分与土壤溶液的主要成分相似
C.青菜在培养液中,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伸长区
D.培养液中含量最多的无机盐是含铁、锰、硼的无机盐
8. 如图所示,将B,A两个磁环先后套在光滑的木支架上,并使两磁环相对面的极性相同,此时可以看到上方的磁环“悬浮”在空中,设两磁环受到的重力相等,大小都为G,则磁环B对木支架底座的压力F与重力G的大小关系是(  ).
( http: / / www.21cnjy.com / )21cnjy.com
A. F9. (2022宣城期中)近日,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在氮化钒超级电容器材料研究中取得进展。如图是氮、钒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氮、钒都属于非金属元素 B.钒原子的中子数为23
C.氮的原子序数为7 D.钒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0.94g
10.在探究“弹簧长度与力的关系”时,选取甲、乙、丙、丁四根完全相同的弹簧,将甲、乙弹簧左端固定在墙上,用大小为F的力拉甲的右端,用大小为F的力压乙的右端,在丙弹簧左、右两端施加大小为F的拉力,在丁弹簧左、右两端施加大小为F的压力,四根弹簧都水平静止,如图所示,此时四根弹簧的长度分别是L甲、L乙、L丙、L丁,则( )
A.L甲=L乙=L丙=L丁 B.L乙=L丁11.一杯水放在列车内的水平桌面上,如果水面突然发生了如图所示的变化,则列车的运动状态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
( http: / / 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①列车突然向右启动 ②列车突然向左启动
③列车向右运动时突然刹车 ④列车向左运动时突然刹车
A. ①或② B. ②或③ C. ①或③ D. ②或④
12.把一刚摘下的果树枝装在小瓶中,如图所示,用弹簧秤测得重为5牛,光照6小时后,测得重为4.8牛。其重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蒸腾作用 B.运输作用 C.呼吸作用 D.光合作用
13.如图是某科研小组研究某植物吸水速率与蒸腾速率关系时绘制的曲线图,图中两曲线表示一天内光照和黑暗环境下吸水速率与蒸腾作用速率的变化过程,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c点表示a时刻蒸腾速率等于吸水速率
B.图中a到b时间段内,蒸腾速率大于吸水速率
C.有光照时,蒸腾速率有可能会小于吸水速率,黑暗时吸水速率总是大于蒸腾速率
D.有光照时,蒸腾速率有可能会小于吸水速率,黑暗时吸水速率总是小于蒸腾速率
14.车厢在水平路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车厢内一水平桌面上放着质量分别为M和m的两个物体,且M>m.设物体与桌面之间无摩擦,当车突然停止运动时,两个物体在离开桌面之前将( )
A.一定相碰 B.一定不相碰 C.不一定相碰 D.无法判断是否相碰
15.三个相同的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在容器底部,另一端分别与甲、乙、丙三个体积相同的实心球相连。向容器内倒入水,待水和球都稳定后,观察到如图所示的情况,此时乙球下方弹簧长度等于原长。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乙球的重力与它受到的浮力不相等
B.甲球的重力大于它受到的浮力
C.甲、乙、丙三个球的密度大小关系为ρ甲<ρ乙<ρ丙
D.甲、乙、丙三个球受到的浮力大小关系为F甲>F乙>F丙
16.如图是绿色开花植物的某些生理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表示根对水分的吸收,吸收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
B.b表示水分由导管从低往高运输,动力主要来自蒸腾作用
C.c表示水分的散失,“门户”是气孔
D.没有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水循环就无法进行
17.如图所示,甲、乙两球用细线相连,放入水中,细线受到的力为1N,它们一起悬浮在水中,如果细线断了,那么(  )
A.甲、乙两球都下沉 B.甲、乙两球均悬浮在水中
C.甲球下沉,乙球上浮 D.甲球上浮,乙球下沉
18.取某健康人肾动脉中的血浆、肾小囊腔中的原尿和肾盂中的尿液(单位:g/L),分析其中的主要成分,得到如表所示数据。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液体种类 水 蛋白质 葡萄糖 无机盐 尿素
血浆 930 80 1.0 9.0 0.3
原尿 970 0.2 1.0 9.0 0.3
尿液 950 0 0 11.0 1.8
A.从表中数据可以得知,尿液的主要成分是水、无机盐和尿素
B.比较血浆和原尿的成分,可以看出肾小球有滤过作用
C.原尿中含有葡萄糖而尿液中没有葡萄糖,这是因为肾小管具有重吸收作用
D.如果某人尿液中出现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则是因为肾小管发生了病变
19.如图所示,小华将弹簧测力计一端固定,另一端钩住长方体木块A,木块下面是一长木板,实验时拉着长木板沿水平地面向左运动,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即可测出木块A所受摩擦力大小,在木板运动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木块A所受摩擦力的方向向左 B.木块A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
C.拉动速度变大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 D.木块A受的是静摩擦力
20.如图,小试管的直径略小于大试管的直径,现在大试管内装满水,然后套入小试管(无水),然后将装置倒立,这时我们观察到的现象是( )
A.小试管被流水带出大试管 B.小试管在大试管内上升
C.小试管内会有部分水进入 D.小试管内也会充满水
二、填空题(每空2分,总计36分)
21.如图是水发生变化的微观结构模型,甲、乙两种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__________;从微观结构分析,该变化的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甲、乙两辆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同时向西行驶,路程﹣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则乙车的速度是
   m/s;两车行驶过程中,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    运动。(填“东”或“西”)
23.如图所示,物体A在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从甲图位置匀速运动到乙图位置。在此过程中,A对桌面的压力将    ,A对桌面的压强将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4.浓氨水有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在老师指导下,同学们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装置如图所示.
回答下面问题:
①实验中,E所起的作用是   .
②实验中观察到B、C试管内的溶液都变成红色,但C试管内液体变色速率较快,由此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写两条)①   ②   .
25.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轿车已逐渐进入百姓家庭,如图,是小华家购买的一辆小轿车,他发现轿车的外形类似于飞机的机翼。则轿车在快速行驶过程中,车子上方空气的流速   车子下方空气的流速,因而车子上方气体的压强   车子下方气体的压强,从而使得轿车对地面的压力   车的重力。(均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6.人体内各系统间是密切相关、协调统一的。请根据图示回答以下问题:
(1)淀粉经A系统后转变为  ,并进入C系统的过程为吸收。
(2)经B系统所排出的废物主要是    。
(3)   是D系统的主要器官。
27.将如图乙所示的平底薄壁直圆筒状的空杯,放在如图甲的饮料机的水平杯座上接饮料。杯座受到的压力F随杯中饮料的高度h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饮料机饮料出口的横截面积S1=0.8×10﹣4m2,饮料流出速度v=0.5m/s,杯深H=0.1m,杯底面积S2=3×10﹣3m2,则:(g=10N/kg)
(1)该饮料杯的质量为    kg;
(2)该饮料的密度为    kg/m3;
(3)饮料装满杯子,需要    秒。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总计33分)
28.为了测定木块所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两个实验小组分别设计了甲、乙两种方案。
(1)甲方案:在水平实验桌面上将木板用线拉住,通过弹簧测力计沿木板方向水平拉木块,使木块在木板上面匀速滑动。利用弹簧测力计测摩擦力的实验原理是:   ;
(2)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否与物体间的接触面积有关时,小明先后用大、小木块按照图甲所示的方法进行对比实验。小明做法的错误之处是:   ;
(3)乙方案:将长木板放在水平实验桌面上,用线通过弹簧测力计水平拉住木块,水平拉长木板,使长木板在木块下面滑动。乙方案中是否要求长木板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答:   。(填“一定”或“不一定”)
29.小乐在探究“气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时,完成了如下两个实验。回答问题:
【实验1】小乐设计了如图甲所示实验,将一个机翼模型穿在一根铁丝上,在铁丝的上、下端各挂一个弹簧秤,并用电风扇对着机翼模型吹风。实验时,机翼模型上表面的空气流速大于其下表面的空气流速;若发现    ;可说明气体的流速越大,压强越小。
【实验2】小乐设计了如图乙所示实验,A、B、C为三节直径不同的管子,三节管连接在一起,分别插入气体压强传感器(测量气体压强的装置)的探头,右端与吹风机的尾部相连。
(1)当用吹风机抽气时,在同一时间内,通过每节管子的气体总量相同,则A管内气体流速比C管内气体流速    (选填“大”或“小”)。
(2)三节管中气体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丙所示,则图线①反映的是    (选填“A”、“B”或“C”)管内气体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情况。第10s时,①②③三条图线开始出现下移,由此判断,三节管中气体的流速__________ (选填“增大”或“减小”)。
30.某兴趣小组做如图实验探究粒子的运动。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已知:浓氨水极易挥发,产生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的氨气,氨气密度小于空气)
(1)如图1所示,注射器内封闭一段空气,右手堵住注射器口,左手向内推,发现注射器内气体被压缩了,说明   。
(2)如图2所示,烧杯C装入浓氨水,A、B盛放滴有无色酚酞试液的蒸馏水,一段时间后烧杯A液体变红,说明分子   ,烧杯B的作用是   。
(3)图3实验中用胶头滴管吸取少许浓氨水,将其滴入T形三通管的细弯管处,然后用橡皮帽封闭管口。一会儿,观察到   (填“ba”或“bc”)段纱布条先变成红色。
(4)图3实验与图2实验对比,改进后的优点是   。
四、计算题(31题8分 32题8分 33题6分,总计22分)
31.中国是把香椿当做蔬菜的唯一国家。它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如香椿中含有的皂甙(dài),具有抗菌、防癌的作用,皂甙的化学式为C27H42O3,请你计算:
(1)皂甙由 种元素组成。
(2)皂甙中碳、氢、氧元素的原子个数之比是 。
(3)皂甙的相对分子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32.如图,质量为8kg,边长为10cm的物体在20N的水平拉力F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向右匀速运动了10m,用时20s。求:
(1)物体的速度。
(2)物体的重量。
(3)物体所受摩擦力的大小。
(4)物体对地面的压强。(g取10牛/千克)
33.工人师傅利用汽车作为动力,从水中打捞一个正方体物件,绳子通过定滑轮,一端系着物件,另一端系在汽车上,如图甲所示。汽车拉着物件匀速上升,已知汽车对绳子的拉力F与物件底面距离水底的高度h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绳子的体积、绳重及摩擦均忽略不计,g=10N/kg.求:
(1)物件的质量;
(2)物件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
(3)物件的密度。
2024八上科学期末冲刺之期末模拟(四)(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
1. 【答案】B
【解析】【解答】解:A、运动员把飞来的足球踢出去以后,足球在空中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它的运动方向不停的在改变,做的是抛物线运动,所以足球的运动状态在改变。
B、小孩匀速从滑梯滑下,速度一定而且沿直线运动,所以小孩的运动状态不改变。
C、核外电子绕核匀速运转,虽然速度一定,但电子做的是圆周运动,它的运动方向不停的在改变。
D、刚刚起飞的火箭,受到推力的作用,做加速运动,所以它的运动状态在改变。
故选:B。
2. 【答案】D
【解析】【解答】解:A、虽然物体的速度是一定的,但物体不是在沿直线运动,所以物体做的不是匀速直线运动,受到的不是平衡力作用,故A错误;
BC、虽然物体是在沿直线运动,但物体的速度在发生变化,所以物体做的不是匀速直线运动,受到的不是平衡力作用,故BC错误;
D、物体是在沿直线运动,并且速度大小不变,所以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受平衡力作用,故D正确。
故选:D。
3. 【答案】A
【解析】解∶④冰水混合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②洁净的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③五氧化二磷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④澄清石灰水中含有水和氢氧化钙,属于混合物。
故选:A。
4. 【答案】B
【解析】【解答】解:由题意可知:两管中所装的液体质量是相等的m甲=m乙,
因为乙管是倾斜的,由此可知:乙管中所装的液体体积比较大,即V甲<V乙,
根据密度的计算公式ρ=可知:ρ甲>ρ乙。
因为液体的深度相同,所以,根据p=ρgh可知,p甲>p乙,
故选:B。
5. 【答案】C
【解析】【解答】解:A、壁虎的脚掌上有许多“吸盘”,排出里面的空气,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就可以紧紧地压在天花板上而不会掉下来,故A正确;
B、啄木鸟的喙又尖又长,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有利于捉到躲藏在深处的虫子,故B正确;
C、骆驼的趾特别宽大,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有利于沙漠行走,故C错误;
D、深水里的海鱼,捕到岸上时会死掉,是因为海鱼生活在深海中,体内有一个压强与体外的海水压强相抗衡,若捞出来,岸上的压强比深水处小得多,体内的压强就会把海鱼撑死,故D正确。
故选:C。
6. 【答案】C
【解析】解析:A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只是在距离改变时引力和斥力的大小变化有差异
B 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所以结冰时不可能保持静止
D 沙尘是分子团体的整体运动,并不是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宏观表现。
所以选C
7. 【答案】B
【解析】B 解析:
A 植物的吸水和失水由细胞液浓度和周围溶液浓度决定,所以培养液的浓度大小会影响青菜对水的吸收。所以A错误。
B 培养液需要满足植物的生长所需,所以成分应该与土壤溶液的成分相似,所以B正确
C 根尖吸收水和无机盐的部位是根毛区,所以C错误
D 植物生长所需量比较多且容易缺乏的是NPK,所以培养液中含量最多的无机盐是N、P、K。
8. 【答案】 D
【解析】【答案】 D
【解析】A“悬浮”受平衡力,则A对B的作用力等于A的重力,方向竖直向下,所以B对木支架底座的压力F=2G.D正确.【来源:21
9. 【答案】C
【解析】解:A、氢元素是非金属元素,钒元素是金属元素,该选项不正确;
B、钒原子的中子数约为:51-23=28,该选项不正确;
C、氢的原子序数为7,该选项正确;
D、钒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0.94,单位不是g,该选项不正确。故选:C。
10.【答案】B 
【解析】B 解析:甲丙两图的受力效果相同,所以弹簧的形变程度相同,伸长相同长度;乙丁的受力情况也相同,所以形变程度相同,缩短相同长度。故而选B
11.【答案】【答案】B
【解析】【答案】B
【解析】 由图知杯内水面右高左低,是由 ( http: / / www.21cnjy.com / )于水相对杯子向右运动了,这可能是列车突然向左启动,水由于惯性留在右侧,造成右高左低,也可能是由于列车向右运动刹车,杯子随车停下,而水由于惯性继续向右运动,造成右高左低,所以B正确.2·1·c·n·j·y
12.【答案】A
【解析】植物放在阳光下,同时进行三种作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光合作用从外界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重量变化不大;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了二氧化碳,重量变化也不大;植物的蒸腾作用在不停的进行,因为它要:1,促进植物体内水分及无机盐的运输; 2,促进根部对矿质离子的吸收; 3,降低植物叶片表面的温度;所以此装置的重量减轻主要是蒸腾作用造成的。
13.【答案】D
【解析】A、从图中可以看出:c点是某植物的蒸腾速率和吸水速率曲线重合点,且正好处于a时刻.即c点表示a时刻蒸腾速率等于吸水速率.此选项叙述正确;
B、图中a--b时间段内,蒸腾速率和吸水速率都是逐渐升高,但在某一时刻蒸腾速率总是大于吸水速率.此选项叙述正确;
C、图中黑暗时间内,无论那一时刻,吸水速率的曲线总是位于蒸腾速率的曲线之上,即黑暗时吸水速率总是高于蒸腾速率;而有光照时,a--b时间段内蒸腾速率大于吸水速率,b时刻以后吸水速率则大于蒸腾速率.此选项叙述正确;
D、由图可知,黑暗时吸水速率总是大于蒸腾速率,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14.【答案】B
【解析】【解答】解:车停止前,物体M、m和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并且两物体和车具有共同的速度,当车突然停止时,由于物体在光滑的桌面上,因此两物体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大小不变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因此两个物体间的距离不变,一定不会相碰。
故选:B。
15.【答案】C
【解析】解:
A.乙球下方弹簧长度等于原长,则弹簧对乙球没有作用力,乙球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浮力和自身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二力大小相等,故A错误;
B.由图可知,甲球下方弹簧长度大于原长,则弹簧对甲球有向下的拉力F拉,甲球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和竖直向下的重力、弹簧的拉力作用处于平衡状态,
由甲球受到的合力为零可得:F浮甲=G甲+F拉,则甲球的重力小于它受到的浮力,故B错误;
CD.丙球下方弹簧长度小于原长,则弹簧对丙球有向上的支持力F支,丙球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和弹簧的支持力、竖直向下的重力作用处于平衡状态,
由丙球受到的合力为零可得:F浮丙+F支=G丙,则丙球的重力大于它受到的浮力,
又因三个实心球的体积相等,浸没时排开水的体积相等,
所以,由F浮=ρ液gV排可知,它们受到的浮力相等,即F浮甲=F浮乙=F浮丙,故D错误;
由F浮甲>G甲、F浮乙=G乙、F浮丙<G丙可知,G甲<G乙<G丙,
由G=mg=ρVg的变形式ρ=可知,三个球的密度大小关系为ρ甲<ρ乙<ρ丙,故C正确。
故选:C。
16.【答案】D
【解析】【分析】图中a表示根对水分的吸收,b表示水和无机盐的运输,c表示散失水分。
【解答】解:A、图中a表示根对水分的吸收,吸收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A正确。
B、蒸腾作用能够促进根对水分的吸收以及对水分、无机盐的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是通过导管进行的,B正确。
C、c表示水分的散失,“门户”是气孔,C正确。
D、如果没有绿色植物,水循环仍然可以进行。海洋、湖泊等蒸发的水蒸气进入大气中,形成云,继而形成雨、雪,再回到海洋或陆地。但是,如果没有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水循环会受到一定影响,如陆地的降雨会减少;降雨造成的地表径流会增多、加快,等等。水循环是依托水在气态、液态和固态之间的转换才完成的,而这三态的转换需要太阳光的照射,也就是来自太阳光能,D错误。
故选:D。
【点评】理解掌握蒸腾作用的过程及意义是解题的关键。
17.【答案】D
【解析】解:如图中两球正好悬浮在水中。受力平衡;
甲球受到重力G甲、浮力F甲和乙对甲的拉力F拉,G甲+F拉=F甲;
若剪断细线,F拉=0,G甲<F甲,甲球将上浮;
乙球受到重力G乙、浮力F乙和甲对乙的拉力F拉′,G乙=F拉′+F乙;
若剪断细线,F拉′=0,G乙>F乙,乙球将下沉。
故选:D。
18.【答案】D
【解析】【分析】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解答】解:A、形成尿液的主要器官是肾脏。从表格数据得知,1L尿液中水占950g,无机盐11g,尿素1.8g,所以尿液中的主要成分是水、无机盐和尿素。A正确。
B、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形成原尿,因此比较血浆和原尿的成分,可以看出肾小球有过滤作用。B正确。
C、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形成了尿液,因此原尿中含有的葡萄糖在尿液中却没有,是因为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C正确。
D、若某人尿液中出现血细胞,可能是因为此人肾单位中的肾小球发生病变。使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大,原来不能过滤的蛋白质和血细胞也能过滤到原尿中,原尿流经肾小管时肾小管不能重吸收蛋白质和血细胞,因此尿中出现蛋白质和血细胞。D错误。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尿液的形成过程以及肾单位的结构。
19.【答案】A
【解析】【解答】解:A、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因为木板水平向左运动,所以,木块相对木板来说是水平向右滑动了,因此它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左,故A正确;
B、木块相对于地面的位置不变,故木块相对于地面是静止,故B错误;
C、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大小无关,因此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会变化,故C错误;
D、因为木块和木板之间发生了相对滑动,因此这时的摩擦属于动摩擦,不是静摩擦。故D错误。
故选:A。
20.【答案】B
【解析】【解答】解:装置倒置后,大试管中的水由于重力的作用,会流下来,小试管上方的空间的压强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小试管就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着向上运动。所以会看到小试管在大试管中上升。
故选:B。
二、填空题
21.【答案】乙 分子种类不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解析】解析: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最大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产生,从微观的角度就是是否有新的构成物质的微粒产生。所以甲图中有新微粒产生,而乙图没有,因此甲图是化学变化,乙图是物理变化。
所以答案为:乙 分子种类不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22.【答案】6;东
【解析】【解答】解:由图象可知,当t乙=50s时,s乙=300m,所以乙车的速度:v乙===6m/s;
从图象可知,当t甲=20s时,s甲=300m,行驶相同的路程300m,甲用时少,所以v甲>v乙;
由于甲、乙两辆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同时向西行驶,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所以以甲车为参照物,甲乙之间的距离增大,乙车在向东运动。
故答案为:6;东。
23.【答案】不变;变小
【解析】【解答】解:根据物体对水平面压力大小等于物体重力,重力不变,故压力不变;
在物体移动的过程中因接触面积变大,则由p=可知,A对桌面的压强将变小。
故答案为:不变;变小。
24.【答案】故答案为:①作对比实验;②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解析】【分析】①根据实验中,E所起的作用是作对比实验进行解答;
②根据分子性质进行解答.
【解答】解:①实验中,E所起的作用是作对比实验;
②实验中观察到B、C试管内的溶液都变成红色,但C试管内液体变色速率较快,由此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故答案为:①作对比实验;②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微观粒子的特征及其溶液与酸碱指示剂相互作用显色等方面的内容.
25.【答案】大于;小于;小于
【解析】【解答】解:空气从汽车的前方分开,到车尾汇合,所用的时间相同,而S上>S下。
据公式:v=可知:v上>v下,即车子上方空气的流速大于车子下方空气的流速。
在流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所以车子上方气体的压强小于车子下方气体的压强。
对汽车在竖直方向上进行受力分析:向下有重力G、向上的有地面对汽车的支持力F支、因车子上方气体的压强小于车子下方气体的压强而产生的向上的空气压力F压。汽车在竖直方向上处于平衡状态即受平衡力,所以G=F支+F压,变形得:F支=G﹣F压,由此可知地面对汽车的支持力小于重力。因为汽车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汽车的支持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两者相等。所以,汽车对地面的压力也小于重力。
故答案为:大于;小于;小于。
26.【答案】故答案为:(1)葡萄糖 (2)二氧化碳 (3)肾(肾脏)
【解析】【分析】如图所示:A、消化系统;B、呼吸系统;C、循环系统;D、泌尿系统。
【解答】解:(1)淀粉经A消化系统后转变为葡萄糖,并进入C循环系统的过程为吸收。
(2)经B呼吸系统所排出的废物主要是二氧化碳。
(3)肾脏是D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
故答案为:(1)葡萄糖 (2)二氧化碳 (3)肾(肾脏)
【点评】熟记排泄的概念、途径和意义是解题的关键.
27.【答案】(1)0.09;(2)1.2×103;(3)7.5
【解析】解:(1)由图像可知,空饮料杯对杯座的压力F0=0.9N,因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和的重力相等,所以,空饮料杯的重力:G0=F0=0.9N,由G=mg可得,该饮料杯的质量:m0===0.09kg;
(2)由图像可知,装满饮料杯时,饮料杯对杯座的压力F1=4.5N,则饮料的重力:G=G总﹣G0=F1﹣G0=4.5N﹣0.9N=3.6N,
饮料的质量:m===0.36kg,
饮料的体积:V=S2h=3×10﹣3m2×0.1m=3×10﹣4m3,
饮料的密度:ρ===1.2×103kg/m3;
(3)饮料装满杯子时,设需要的时间为t,
则有:V=S1vt,即t===7.5s。
故答案为:(1)0.09;(2)1.2×103;(3)7.5。
三、实验探究题
28.【答案】(1)二力平衡;(2)没有控制压力大小一定;(3)不一定
【解析】【解答】解:(1)摩擦力的大小是通过读取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得出的,这是依据了二力平衡的原理,因此,图甲要保持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才行;
(2)小明先后用大、小木块按照图甲所示的方法,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否与物体间的接触面积有关,没有控制压力的大小一定,不符合控制变量法的思想;
(3)图乙在拉动木块时,很难让木块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会导致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稳定;图甲与图乙的最大不同就是一个拉弹簧测力计,一个拉木板,同是做相对运动,但可以看出,图乙当拉动长木板运动的过程中,无论长木板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木块始终处于静止状态,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摩擦力的大小。
故答案为:(1)二力平衡;(2)没有控制压力大小一定;(3)不一定。
29.【答案】【实验1】弹簧秤甲示数变小,弹簧秤乙示数变大;【实验2】(1)大;(2)A;增大
【解析】【分析】(1)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是:流速大的位置压强小,流速小的位置压强大;
(2)流体在流动过程中,横截面积越大的位置,流速越小,横截面积越小的位置,流速越大。
【解答】解:(1)实验1中,机翼模型上表面的空气流速大于其下表面的空气流速,若是说明气体的流速越大,压强越小,则上表面的气体压强小于下表面的气体压强,机翼模型将受到向上的气压差,所以,弹簧秤甲示数变小,弹簧秤乙示数变大;
(2)实验2中,由于流体在流动过程中,横截面积越大的位置,流速越小,横截面积越小的位置,流速越大,所以,A管内气体流速比C管内气体流速大;
由于三节管中,A管流速最大,气体压强最小,故图线①反映的是A管内气体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第10s时,①②③三条图线开始出现下移,说明气体压强变小,三节管中气体的流速增大;
故答案为:【实验1】弹簧秤甲示数变小,弹簧秤乙示数变大;【实验2】(1)大;(2)A;增大
【点评】本题考查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要了解流速与横截面积的关系。
30.【答案】(1)微观粒子之间有间隔;
(2)不断运动;对比
(3)ba
(4)更环保,节约药品。
【解析】【分析】(1)根据分子间存在着间隔来分析;
(2)根据分子在不断运动来分析;
(3)根据氨气的相对分子质量来分析;
(4)根据实验装置的特点来分析。
【解答】解:(1)注射器内气体被压缩了,说明微观粒子之间有间隔;故填:微观粒子之间有间隔;
(2)如图2所示,一段时间后烧杯B液体变红,是因为A中浓氨水中的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当运动到B中时,和水结合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烧杯C的作用是进行对比,通过对比说明空气中的物质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故填:不断运动;对比;
(3)图2实验中用胶头滴管吸取少许浓氨水,将其滴入T形三通管的细弯管处,然后用橡皮帽封闭管口,一会儿,由于氨气密度比空气小,氨分子运动到b点时向上运动,因此观察到ba段纱布条变成红色。
故填:ba。
(4)与图2实验相比,改进后图3实验的优点是更环保,节约药品。
故填:更环保,节约药品。
【点评】实验现象是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外在表现,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观察实验、分析实验,为揭示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实质奠定基础。
四、计算题
31.【答案】(1)三;(2)9:14:1;(2)414。
【解析】(1)三;(2)9:14:1;(2)414。
32.【答案】(1)0.5m/s;(2)80N;(3)20N;(4)8000Pa。
【解析】【解答】解:(1)t=20s,s=10m,物体运动的速度v===0.5m/s;
(2)物体的质量m=8kg,g=10N/kg,物体受到的重力G=mg=8kg×10N/kg=80N;
(3)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它们大小相等,
所以物体所受的摩擦力f=F=20N;
(4)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力F=G=80N,受力面积S=10cm×10cm=100cm2=0.01m2,
对地面的压强p===8000Pa。
答:(1)物体的速度是0.5m/s;
(2)物体的重量是80N;
(3)物体所受摩擦力的大小是20N;
(4)物体对地面的压强是8000Pa。
33.【答案】(1)物件的质量为220kg;
(2)物件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为1100N;
(3)物件的密度为2×103kg/m3。
【解析】解:
(1)物件完全离开水面后,由图像可知此时的拉力为2200N,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得物件的重力G=F拉=2200N,
由G=mg可得,物件的质量:
m===220kg,
(2)物件浸没在水中时,由图像可知此时的拉力为1100N,
根据称重法可得此时物件受到的浮力为:F浮=G﹣F拉′=2200N﹣1100N=1100N;
(3)当物体浸没时物体的体积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根据F浮=ρ水gV排可得,物件的体积为:
V===0.11m3;
则物件的密度为:
ρ物===2×103kg/m3。
答:(1)物件的质量为220kg;
(2)物件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为1100N;
(3)物件的密度为2×103kg/m3。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子非鱼伴你成长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