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群落的结构课件(共33张PPT)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2.1群落的结构课件(共33张PPT)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12-14 18:27: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2.1群落的结构
问题探讨
稻田中生活着多种底栖动物,如大脐圆扁螺、中国圆田螺、苏氏尾鳃蚓、羽摇蚊的幼虫等。在稻田中饲养中华绒螯蟹(俗称“河蟹”),由于河蟹喜食底栖动物和杂草,底栖动物和杂草都会减少。同时,河蟹的爬行能力能起到松动田泥的作用,因而有利于水稻的生长
1.河蟹与底栖动物(如螺类)的关系是怎样的?
2.提高河蟹的种群密度,稻田中其他动物种群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稻田中的河蟹
目 录
01
群落的物种组成
02
种间关系
03
04
群落的季节性和生态位
05
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群落的空间结构
一、群落的物种组成
一、群落的物种组成
1.群落:
2.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种群水平上研究的问题: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种群密度等
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作生物群落,简称群落
一、群落的物种组成
3.群落的物种组成
(1)意义: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也是决定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
(2)衡量指标:物种丰富度,指一个群落中的物种数目
(3)群落的物种组成特点
①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不同
一般来说,环境条件越优越,群落的发育时间越长,物种越多,群落结构也越复杂,科学家发现,越靠近热带地区,单位面积内的物种越丰富
②组成不同群落的优势种不同
优势种:在群落中数量很多,对群落中其他物种的影响也很大,往往占据优势
优势种通常占有竞争优势,并能通过竞争优势取得资源的优先地位,对整个群落具有控制性影响。如果把群落中的优势种去除,将导致群落性质和环境变化
③群落中的物种组成不是固定不变的
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原来不占优势的物种可能逐渐变得有优势;原来占优势的物种也可能逐渐失去优势,甚至从群落中消失
二、种间关系
二、种间关系
1.原始合作(互惠)
(1)定义: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时,双方都受益,但分开后,各自也能独立生活
(2)特点:共同生活时,数量上同时增加,分开后,数量独自变化
2.互利共生
(1)定义:两种生物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
(2)特点:如果彼此分开,那么双方或者一方不能独立生存。数量上两种生物同时增加,同时减少,呈现出“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
地衣是一种藻类-真菌共同体,藻类给真菌提供光合作用产物,真菌保护藻类免遭干旱和阳光的辐射,这样的组合使地衣能在真菌和藻类都不能单独存活的极端环境中茁壮成长
3.寄生
(1)定义:一种生物从另一种生物(宿主)的体液、组织或已消化的物质中获取营养并通常对宿主产生危害的现象
(2)特点:对宿主有害,对寄生生物有利。如果分开,那么寄生生物难以单独生存,而宿主会生活的更好
体内寄生
体表寄生
蝉吸食植物汁液属于寄生关系
4.捕食
(1)定义: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
(2)特点:数量上呈现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不同步性变化,捕食者的数量变化与被捕食者的数量变化相比较,呈现出“滞后性”
捕食者的数量随着被捕食者的变化而变化,故“先增加者先减少”的为被捕食者,“后增加者后减少”的为捕食者
被捕食者的数量通常多于捕食者,故曲线图中最大个体数较大的为被捕食者
翠鸟捕鱼
5.种间竞争
(1)定义:两种生物或更多种生物利用同样的有限资源和空间而产生的相互排斥的现象
(2)特点:若两种生物的生存能力不同,数量上呈现出“你死我活”的同步性变化,如图1;若两种生物的生存能力相当,则如图2。一般来说,生态需求越接近的不同物种间的竞争越激烈
非洲狮和斑鬣狗
易错提醒
1.池塘中的全部鱼构成一个群落( )
2.原始合作对双方都有利,且双方形成相互依赖的关系( )
3.不同群落中物种丰富度不同,一般来说,越靠近热带地区,物种丰富度越高( )
×
×

4.调查草原上某牧区的植物物种丰富度时,可采用样方法( )

三、群落的空间结构
三、群落的空间结构
1.群落空间结构形成的原因及意义
(1)群落空间结构的类型:
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结构。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
(2)形成原因:
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都与环境中的生态因素有关,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的具体表现都是群落在长期自然选择的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
(3)意义:
生物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的的位置配置关系,有利于提高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
2.垂直结构
(1)概念: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①森林结构的垂直结构: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
②湖泊群落的垂直结构:挺水层、浮水层、沉水层
(2)影响植物分层分布的因素
①光照
a.光照强度:森林群落中,不同植物适于在不同的光照强度下生长
b.光质:不同波长的光在水中的穿透能力是有差别的
②温度:在陆生群落中,也是决定植物地上分层的环境因素之一
③水分、无机盐:决定陆生群落中植物地下分层的环境因素
植物的分层现象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3)动物的分层分布
群落中植物的垂直分层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因此,动物也有分层现象
①动物的分层分布与其食物及栖息场所等有关
②群落中植物的垂直分层决定了动物的分层现象
3.水平结构
(1)群落的水平结构主要表现为镶嵌分布。镶嵌分布表明种群在水平方向上的不均匀配置,它使群落在外形上表现出复杂的斑块性
(2)影响因素
①环境因素: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
②生物因素: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人与动物的影响等
高山(a处)
从山脚到山顶分布着不同的植被,这是由于海拔高度升高,温度明显下降,不同海拔高度植被不同,这种分布特点属于植被的地带性分布,是群落的水平结构
水域(c处)
在水域生态系统中,河岸区、浅水区、深水区分别分布着不同的生物,这种分布特点是由地形、阳光等差异引起的,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
易错提醒
1.群落的分层现象不仅表现在陆地上,也表现在水域中( )
2.在海拔高度不同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 )
3.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

×

四、群落的季节性和生态位
四、群落的季节性和生态位
1.群落的季节性
由于阳光、温度和水分等随季节而变化,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也会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群落还具有昼夜节律,主要受光照的影响
2.生态位
(1)概念: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2)物种生态位的研究内容
①动物:通常研究它的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②植物:通常研究它在研究区域内的出现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等特征,以及它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3)意义
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这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间协同进化的结果
生态位重叠:当两个或更多的物种共同利用某些资源时,即出现了生态位重叠,如果资源供应不足,就会产生种间竞争,如果竞争激烈,种群对资源的利用就会发生改变,可能出现生态位移动或一个物种灭绝
特殊情况:当资源很丰富时,有生态位重叠的两种生物可以共同利用同一资源而不给对方带来损害,如资源十分丰富的热带雨林
易错提醒
1.群落的外貌和空间结构具有季节性规律的变化( )
2.四大家鱼的混养利用了它们在池塘中占据着不同的生态位( )
3.如果两种动物的生活空间相同,则它们的生态位就完全相同( )


×
五、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五、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1.实验原理
(1)土壤不仅为植物提供水分和矿质元素,也是一些小动物良好的栖息场所
(2)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不适用于样方法或标记重捕法进行调查,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3)土壤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
(4)物种相对数量的统计方法
①记名计算法:在一定面积(体积)的样地中,直接数出各个种群的个体数目,一般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物种
②目测估计法:按预先确定的多度等级来估计单位面积(体积)中的种群数量。等级的划分和表示方法有:非常多、多、较多、较少、少、很少等
2.实验步骤
准备
①制作取样器
②记录调查地点的地形和环境的主要情况
取样
①选择取样地点,拨开表层土的落叶
②取一定土壤样品
③注明取样的时间和地点等
①常规方法:诱虫器取虫
②简易方法:用包着纱布的镊子或吸虫器取虫
采集小动物
观察和分类
①借助有关的动物图鉴查清小动物的名称,并进行分类
②借助放大镜、体视显微镜进行观察
统计和分析
①统计丰富度
②完成研究报告
3.实验结论
(1)组成不同群落的优势种是不同的,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也是不同的
(2)一般来说,环境条件越优越,群落发育的时间越长,物种越丰富,群落的结构也越复杂
THANKS!
同学们,再见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