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学段 高中 学科 历史
使用教材版本 部编版
课题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1.单元学习内容分析
本单元课程内容时间跨度大,在空间分布上遍布世界,结合两次工业革命逐步扩大的进程图和起始时间的世界历史事件的解读,学生能够掌握工业革命下的发明创造所出现的时间和相关国家的基本情况;了解工业革命逐步推演到整个世界的过程;分析不同史料所呈现的观点,了解不同时间下各国发展的状况,能够做出对工业革命对促进世界连成一个整体的意义分析。通过工业革命一系列的发明创造,学生能够形成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认识到科技创新在时代变革中的作用,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1840年中西历史发展的分异上,学生理解近代中国被迫打开国门的原因,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进而生发爱国主义精神和科技创新的时代精神。
2.本课时学习内容分析
本课为《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五单元“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包括“工业革命的背景”、“工业革命的进程”、“工业革命的影响”三个子目内容,分别讲述工业革命的背景、进程与影响。三子目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把握三个子目内容的逻辑关联,特别是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过渡是教师在本课教学中需要特殊注意的地方。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版)》中对本课的要求为:“通过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以及所引起的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理解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及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课程标准》对本课进行了概括性教学指导,本课教学的重点也就在工业革命所产生的背景原因、演变过程和影响。 第一子目“工业革命的背景”,主要讲授“工业革命”的时代背景和首发于英国的特殊原因。主要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角度和“资本、劳动力、技术、市场和政治保障”五个层面来讲授。教师在讲授背景原因时,需要向学生解答背景原因类历史题目的思考角度和作答层面。学生能够在本课讲述理解某个历史事件发生的时代原因和地区性特殊原因的交互。 第二子目“工业革命的进程”,主要讲授两次工业革命的进程及其相互承接。“工业革命”主要讲述纺织业的发明创造和蒸汽机的历史作用,“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讲述电力技术的发展和内燃机的历史作用。课程讲授时注重两次工业革命的承接关系,分析两次工业革命的异同点。 第三子目“工业革命的影响”,主要讲授工业革命的历史性影响,主要包括生产力、生产关系、管理方式、社会阶级结构、社会生活等方面,这不仅有对世界发展的积极影响,也有对生态环境和贫富差距的消极影响。 本课课程内容集中简练,三个子目内容存在着层层递进和承接的逻辑关系。学生虽然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工业革命的相关内容,但仅限于浅层知识。在本课的教学之中,教师需要整合课程内容,较于初中所学的工业革命相关内容,教师需要深入讲解,拓宽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深度。 本课内容涉及了资本主义发展壮大和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历史性进程,教师在讲授过程中重点突出唯物史观的核心素养,利用唯物史观的方法论去讲解工业革命的始终和影响意义。
3.学习者分析
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在初中阶段已经基本落实,学生对工业革命的历史意义已经具备初步认识,但主要是对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影响。总的来说,学生对学习本课有一定的知识储备。然而,学生对历史现象发生的原因分析的能力较为缺乏,对工业革命影响的认识程度不够深入。 高一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好奇心和求知欲较强,敢于自我表现,具有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能够梳理教材的基本史实。然而,高一学生史料研读和历史解释的能力较为薄弱;感性认识较强、理性认识较弱,历史思维尚未成熟,对唯物史观的理解较为粗浅,难以运用唯物史观对工业革命的背景和影响作出较为科学合理的解释。高一学生对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有所了解,但是对史实之间联系的认识较为不足,缺乏对世界历史的宏观认识,此外,学生对工业革命的意义及其影响理解较为表层,未能很好地结合历史与社会现实思考问题。
4.学习目标确定
1.运用时间轴,让学生梳理两次工业革命发生、重大发明及结束的时序。(时空观念) 2.通过分析图片、文字材料,让学生理解两次工业革命背景、内容、特点,认识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及对人类社会的深远影响。(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5.学习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工业革命的背景、工业革命的特点 教学难点: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及人类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
6.教学准备
历史图片 历史地图 文字材料 多媒体课件
7.学习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导入 展示图片和文字材料,图片为英国水晶宫的图片,文字是水晶宫的介绍 认真听讲,思考问题 图片可以迅速将学生带入历史情境,
讲授 让学生阅读课本,探究工业革命的概念。 两次工业革命的时间范围是什么? 学生通过翻阅课本,得出工业革命即机器生产取代手工生产,整个工业革命时期一系列的发明代替了曾经的手工业生产。第一次工业革命是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中期,第二次工业革命是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 提出一系列简单的问题,目的掌握基础知识,集中学生精力,用追问的形式将学生代入所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此处落实时空观念、历史解释核心素养。
通过材料探究工业革命的背景。 引导学生学会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探究事件发生的原因,落实历史解释核心素养。
向学生展示还有更多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发明成果的图片,请思考这些发明中哪个是你心中最佳? 蒸汽机:最重要的发明,推动交通工具的变革。 蒸汽机车:以蒸汽作为动力,开启了人类的铁路时代。 汽船:加强了不同大洲之间的联系,促进经济发展。 蒸汽机是工业革命时期伟大的发明,引发了人类技术革命上的一次大的飞跃,蒸汽机取代了曾经的人力,以及曾经的自然力、畜力,引发了交通工具方面的变革,促进了生产技术的创新,使整个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强调工业革命在动力方面的变革,并与前面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进行衔接。
给出英国资本总额的变化柱状图,让学生分析工业革命在经济上的影响。 此环节给出给出多样化的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工业革命给世界带来的变化,落实历史解释核心素养。
总结 与此相比,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我们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让学生感受学习历史与现实的紧密联系,提升学生的家国情怀,这也是本节课的主体基调。提升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落实家国情怀核心素养。
8.板书设计
(呈现板书内容,说明板书与教学进程的结合)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一、工业革命的背景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9.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完成随堂练习 对于工业革命的影响展开自己的论述与理解
10.教学反思与改进
本课主要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策略,辅之以情境创设、主题引领,以时事新闻导入,激发学生听课兴趣。在讲授新课部分,尽可能做到“论从史出”,选取比较容易理解的史料,减轻学生研读史料的障碍,提高史料解读能力;为了避免史料类型单一,选取图文结合的方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通过任务驱动调动课堂积极性。最后升华主题,与现实热点相联系,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落实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本课内容较多且知识点较为集中,一节课时间内很难做到面面俱到。本节课教师讲述过多,应该在教学中注重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将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避免“灌输式”教学,渗透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