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始检测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共51分)
1.古诗词直接默写
(1)相顾无相识, 。(王绩《野望》)
(2)大漠孤烟直, 。(王维《使至塞上》)
(3)月下飞天镜, 。(李白《渡荆门送别》)
(4)攀条折其荣, 。(《古诗十九首》)
(5) ,松柏有本性。(刘祯《赠从弟》)
(6)柴门何萧条, 。(曹植《梁甫行》)
(7)树树皆秋色, 。(王绩《野望》)
(8)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9)乱花渐欲迷人眼,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0) ,志在千里; ,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11) ,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12) ,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13)天接云涛连晓雾, 。(李清照《渔家傲》)
(14) 。风休住, 。(李清照《渔家傲》)
(15)中原乱, ,几时收? 。(朱敦儒《相见欢》)
(16)轻舟短棹西湖好, 。(欧阳修《采桑子》)
(17)争渡,争渡, 。(李清照《如梦令》)
2.古诗词理解性默写
(1)崔颢《黄鹤楼》中用对偶手法描写出黄鹤楼两岸视野开阔、景象优美的诗句是: , 。
(2)《使至塞上》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的句子是: , 。
(3)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借江水的依依不舍表达诗人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 。
(4)《雁门太守行》中体现敌军来势汹汹,守城将士雄姿英发的句子是: ,
。
(5)陶渊明在《饮酒》中用问答的形式表明内心清净就能远离喧嚣之意的句子是: ? 。
(6)杜牧《赤壁》诗歌中的诗句“ , ”表达了诗人对战争成败的独特见解,并曲折地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7)在《浣溪沙》中,晏殊既惆怅于春光流逝的不可抗拒,又欣慰于美好事物的重现,含蓄地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感慨的句子是 , 。
(8)在欧阳修的《采桑子》中,写水动鸟飞的句子是 , 。
3.解释下列加点文言字词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至于夏水襄陵:
(4)虽乘奔御风:
(5)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6)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7)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8)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9)解衣欲睡,月色入户:
(10)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11)相与步于中庭:
(12)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1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14)蝉则千转不穷:
(15)经纶世务者:
二、名著阅读(共19分)
4.请结合《红星照耀中国》相关内容,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阅读活动 相关记录
活动一:读目录,获得整体印象 目录 第一篇 探寻红色中国 第二篇 去红都的道路 第三篇 在保安 第四篇 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 第五篇 长征 第六篇 红星在西北 第七篇 去前线的路上 第八篇 同红军在一起 第九篇 同红军在一起(续) 第十篇 战争与和平 第十一篇 回到保安 第十二篇 又是白色世界 浏览下面目录可知,《红星照耀中国》按照① 顺序记录了作者② 的过程。
活动二:读正文,把掘作者立场 纪实作品常体现作者的情感倾向,阅读这类作品要善于体会作者对事实的立场、观点和态度。下列片段是作者对长征途中③ 事件的叙述,隐含了作者对红军④ 的态度。 (选文)红军战士一个个站出来愿意冒生命危险,于是在报名的人中最后选了三十个人。他们身上背了毛瑟枪和手榴弹,紧紧地抓住了铁索一步一抓地前进。红军机枪向敌军碉堡开火,子弹都飞迸在桥头堡上。敌军也以机枪回报。
阅读《红星照耀中国》,点赞“红星”,品评人物形象。
“红星”1:他面容瘦削,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焖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凸出,我在一刹那间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
“红星”2:他原是著名将领蔡锷的军官,却毅然放弃荣华富贵投身于共产主义事业。
“红星”3:他是行伍出身,先在湖南,后在南昌进过军校,毕业后,因才能出众,迅获提升,一九二七年年方二十八就已任旅长,在湘军中以“自由派”军官著称。
“红星”4:他显然是中国人中最罕见的一种人,一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纯粹知识分子。他是一个书生出身的造反者。
5.《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是( ① )国记者 ② ,该书为了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方便曾易名为《 ③ 》。
④根据以上文段信息,写出这四位“红星”人物的姓名。
6.从以上“红星”人物中选一位,结合原著中选择该人物的一个典型事例分析其形象特点。
7.学校文学社决定开辟“讲好红色故事,传承名著精神”栏目,请你结合《长征》《飞向太空港》,任选一本名著,仿照示例,向文学社提供一则素材,不超过100字。
【示例】《飞向太空港》中,全体将士在泥石流后,夜以继日地对遭受毁坏的“亚洲一号”卫星发射基地进行重建,他们同大自然展开了一场殊死搏斗,只用了一个半月的时间就恢复了发射准备,体现出齐心协力、顽强不屈的精神品质。
三、现代文阅读(共17分)
现代文阅读
大酒缸
张中行
①不久前,七八月之间,正是北京最热的时候,一个朋友从上海来。时间是下午六时,我当然要招待晚饭。吃饭难的情况我是知道的,为了朋友也有精神准备,就先告诉他碰运气的计划,是直奔王府井大街,从北头起,先进萃华楼,能吃上最好,不能,迤逦南行,碰到哪里是哪里,碰见什么吃什么。他说好。于是照计划办理,先到萃华楼,看了看,站着等坐位的人比坐下边吃边喝的人还多。没办法,执行计划的第二步,迤逦南行。我忽然灵机一动,想起略南行向西,东安门大街西口内路北有个专卖蒸饺的小馆,因为价比一般店贵一倍,食客不多,估计一定可以如愿。向朋友说明此意,他也很高兴。于是前往,没想到入门一看,竟是空空如也。卖完了还是不卖了?问也无用,只好扭过头东行。好容易找到一个,北京所谓大路(中下等)饭馆,挤个坐位。饭菜都很坏,用了上大学时期可以包一个月饭的钱数,总算解决了困难。
②说起东安门大街,是上学时期往东安市场的必经之路,近年来很少到那里去,连印象都模糊了。即如那个蒸饺馆,是这一次碰钉子时候辨认,才想起当年是个大酒缸,字号为义聚成。
③关于大酒缸,除了长住北京,年过花甲,刘伶、阮籍一流人物以外,大概没有人知道了。这是一类商店的通称,有如油盐店、点心铺、绸缎庄之类。但比起油盐店等商业,大酒缸的特点尤其明显。就我见到的许许多多说,都是山西人所经营。有不少是家庭铺,夫妻共同经管,但女的照例不出面。规模都不大,门面一间,后面是住屋。前面这间营业室,左右两排,应该放饭桌的地方,放的是酒缸。缸很大,直径也许将近一公尺吧,上面盖着红漆木盖,周围放着坐凳。缸大多是一排三口,因为高,下部一节埋在地下。两排缸再往里,靠一边是柜台,台上放酒具、酒菜等,另一边是菜板、面板等,总起来是既供饮,又供食。大酒缸的营业,顾名思义,主要是卖酒,陈列几口大缸,我想是意在表示,所卖之酒既多又陈。其实缸都是空的,或多是空的,只能发挥一般饭馆桌子的作用。自然,如果顾客是文人墨客,那就还能体会到诗意,试想,这是坐在酒缸之旁,向里看,柜台上是大小酒具,两千年前,到临邛照顾司马相如,也许情景不过如此吧?自然,这里缺的是当垆的文君,那就设想为黄公酒垆,不是也好吗?
④我酒量很小,可是也常常到义聚成去。目的是三种:一是破闷,二是省钱,三是吃简便而实惠的饭。多半是晚饭时候去。入门,掌柜的照例说:“您来啦,请坐。”坐下以后,问喝几个酒(旧秤二两白干称一个,是大酒缸供酒的单位),热不热(热是用圆锥形铜酒具在火上加热),要什么菜。菜都是做好的凉菜,有煮花生仁、辣白菜、五香豆等,自己去挑选,一二分钱一碟。喝酒中间,掌柜的会来问,是不是在这里吃饭,如果吃,是吃饺子还是削面,吃多少,因为只卖这两种。决定吃什么以后,他立刻动手做,材料是准备好了的,总是喝酒兴尽的时候,食物就送上来。做饺子和削面是山西人的拿手活,都做得很好。总之,是费钱有限而可以酒足饭饱。
⑤大酒缸,北京当年遍布九城,我因为离义聚城近,其他地方很少去。唯一的例外是前门外一尺大街路南那一家。那是一位也好逛书店的老朋友发现的,说是饺子特别好。一尺大街大琉璃厂东口外,东通杨梅竹斜街,确是很短。我听说以后,每次往琉璃厂,一定到那一家去吃午饭。饺子果然与众不同,味道清而鲜。
⑥不记得从什么时候起,我很少一个人到外面吃饭,因而同大酒缸的关系就越来越疏远,以至它什么时候绝迹也说不清楚了。大约半年以前,一个年轻人前往杭州,回来说,曾抽暇往绍兴,到咸亨酒店看了看,真是鲁迅先生所写《孔乙己》中的样子,还卖罗汉豆。这使我想到北京的大酒缸,如果还有,能够到那里喝“一个”热酒,吃两碗刀削面,会多么好。
(选自《人生的乐趣》)
8.作者以散文的自由笔法抒写了他关于“大酒缸”的一些记忆。请根据文章内容,将下面空缺处的信息补充完整。
9.张中行先生的文章用词看似简单,实则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内容,赏析文中画横线处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决定吃什么以后,他立刻动手做,材料是准备好了的,总是喝酒兴尽的时候,食物就送上来。做饺子和削面是山西人的拿手活,都做得很好。
10.作者回忆常去的“义聚成”大酒缸,却以东安门大街的蒸饺馆、大路饭馆开篇,又在文末提到大琉璃厂东口外朋友推荐的大酒缸。联系上下文,说说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11.作者在结尾处说道:“这使我想到北京的大酒缸,如果还有,能够到那里喝‘一个’热酒,吃两碗刀削面,会多么好。”请结合全文,体会作者通过介绍绝迹已久的“大酒缸”所表达的情思。
四、小作文(10分)
12.暑假里语文老师布置了一些名著阅读任务。小北不喜欢看书,总喜欢用听书APP来替代纸质阅读。他的父母也默认了他这样的习惯。请你以小北好朋友的身份对小北或他的父母进行劝说:“作为初中生,阅读名著还是纸质阅读为好。”
要求:150字左右,能结合上述材料,联系自己的学习经验,语言得体,条理清晰。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长歌怀采薇
(2)长河落日圆
(3)云生结海楼
(4)将以遗所思
(5)岂不罹凝寒
(6)狐兔翔我宇
(7)山山唯落晖
(8)谁家新燕啄春泥
(9)浅草才能没马蹄
(10)老骥伏枥;烈士暮年
(11)采菊东篱下
(12)感时花溅泪
(13)星河欲转千帆舞
(14)九万里风鹏正举;蓬舟吹取三山去
(15)簪缨散;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16)绿水逶迤
(17)惊起一滩鸥鹭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
【解析】【分析】这些是课文中需要掌握的古诗名篇。注意易错字的写法,如“采、薇、生、罹、唯、骥、鹏、蓬、簪、缨、逶、迤、滩、鸥、鹭”等字。
故答案为:(1) 长歌怀采薇
(2) 长河落日圆
(3) 云生结海楼
(4) 将以遗所思
(5) 岂不罹凝寒
(6) 狐兔翔我宇
(7) 山山唯落晖
(8) 谁家新燕啄春泥
(9) 浅草才能没马蹄
(10)老骥伏枥,烈士暮年
(11) 采菊东篱下
(12) 感时花溅泪
(13) 星河欲转千帆舞
(14)九万里风鹏正举,蓬舟吹取三山去
(15)簪缨散,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16) 绿水逶迤
(17) 惊起一滩鸥鹭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常见的名句名篇默写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二是结合语境要求写出句子的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直接默写,比较简单。注意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
2.【答案】(1)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2)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3)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4)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5)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6)东风不如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7)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8)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这些是课文中需要掌握的古诗名篇。注意易错字的写法,如“萋萋、鹦鹉、洲、蓬、雁、摧、燕”等字。
故答案为:(1)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2)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3)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4)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5)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6)东风不如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7)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8)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常见的名句名篇默写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二是结合语境要求写出句子的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难度不大,学生理解古诗内容即可答题。注意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
3.【答案】(1)同“缺”,空隙,缺口
(2)太阳
(3)冲上、漫上
(4)飞奔的马
(5)延长
(6)消散
(7)鱼
(8)欣赏、领悟
(9)门
(10)于是;就
(11)共同,一起
(12)向东
(13)向高处伸展
(14)同“啭”;鸟鸣
(15)筹划,治理
【知识点】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1)翻译为: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 阙,同“缺”,空隙,缺口
(2)翻译为: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3)翻译为: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陵。 襄,淹上,漫上。
(4)翻译为: 即使骑上飞奔的快马,驾着疾风。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5)翻译为: 经常有猿猴在高处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显得非常悲惨凄凉。引:延长。
(6)翻译为: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歇:消散
(7)翻译为: 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鳞,鱼。
(8)翻译为: 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与:参与,这里有欣赏领略之意。
(9)翻译为: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月光从窗户照入。户:堂屋的门;单扇的门。
(10)翻译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遂:于是;就
(11)翻译为: 就一同在庭院里散步。 相与:共同,一同。
(12)翻译为: (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随意地向东或向西漂流。东,向东
(13)翻译为:山峦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轩,向高处伸展。
(14)翻译为: 蝉儿长久不断地鸣叫。转,通“啭”鸟鸣声。这里指蝉鸣。
(15)翻译为: 治理社会事务的人。经纶,筹划、治理。
故答案为:
(1) 同“缺”,空隙,缺口
(2) 太阳
(3) 冲上、漫上
(4)飞奔的马
(5) 延长
(6) 消散
(7) 鱼
(8) 欣赏、领悟
(9) 门
(10) 于是;就
(11) 共同,一起
(12) 向东
(13) 向高处伸展
(14)同“啭”;鸟鸣
(15) 筹划,治理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文言实词要注意积累,另外实词要注意特殊用法,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要结合语境正确答题。
4.【答案】时间;探寻“红色中国”;飞夺泸定桥(夺泸定桥);对革命战士英勇爱国、不畏艰难、无惧生死的敬佩和肯定。
【知识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时间顺序;体会作者情感态度;《红星照耀中国》
【解析】【分析】《红星照耀中国》记述了埃德加·斯诺于1936年6月至1936年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按照时间顺序通过采访、对话和实地考察后的所见、所闻、所感,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士兵、牧民、工人、共青团员和少先队员的战斗、学习和生活情况,探寻“红色中国”的过程。
(选文)是飞夺泸定桥的片段,表现了作者对革命战士英勇爱国、不畏艰难、无惧生死的敬佩和肯定。
故答案为:①时间
②探寻“红色中国”;
③飞夺泸定桥(夺泸定桥);
④对革命战士英勇爱国、不畏艰难、无惧生死的敬佩和肯定。
【点评】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的理解与分析能力。注意名著作者的文学常识,包括作者字号、时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朝代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还有作品的故事梗概,重要章节的主要内容、故事情节、作品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征、作品的大致主旨等。
【答案】5.①美;②埃德加 斯诺;③西行漫记;④毛泽东、朱德、彭德怀、周恩来
6.毛泽东:①质朴纯真、平易近人:他颇有幽默感,喜欢憨笑,说话真诚老实,斯诺有机会核对他的许多话,结果往往发现这些话是对的。经常毫不惹眼地坐在群众大会和红色剧院的观众中间,玩得很高兴。在剧社看戏休息的时候,群众一致要求毛泽东和林彪来一次合唱。②精力过人,身强体健:每天工作十三四个小时,常常二三点钟才休息。
朱德:①天性温和,爱护部下,平易近人:担任全军统帅后,他的生活和穿着都跟普通士兵一样,同甘共苦,早期常常赤脚走路,整整一个冬天以南瓜充饥;在长征途中,他把马让给走累了的同志骑,自己却大部分步行,似乎不知疲倦;②聪明睿智,经验丰富:将在印度支那边界与帮作战的经验与书本和学校学到的知识结合,形成了特殊的游击战术,这些战术为后来红色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彭德怀:生活简朴:彭德怀同部下一样,只有两套制服:他吃得很少很简单,伙食和部下一样。爱护部下、平易近人:①六千英里的长征,大部分他是步行过来的,常常把他的马让给走累了的或受了伤的同志骑;②在看演出中途,他把棉衣披在身旁的一个小号手身上;吃苦耐劳,精力过人:有一天红二师进行学习,斯诺正好同彭德怀在一起,他突然叫大家冲到小山顶上去,接着就一路领先,在大家之前先到达山顶。又有一次,他们在骑马时,彭德怀也这样叫了一声,提出挑战:他迟睡早起,每天晚上平均只睡四五个小时。从来都是不急不忙的,但总是很忙碌。
周恩来:①温和文雅,平易近人:把胳膊爱护地搭在”红小鬼”的肩上,与他同行。初遇斯诺时热情友好地用英语接待他。②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周恩来和上海的工人领袖一起组织了五方名工人纠察队,从军阀那里得到经验,训练了武装力量,进行了上海工人总罢工,占领了城市,使上海不攻自破。
【知识点】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经典情节;《红星照耀中国》
【解析】【点评】(1) 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的理解与分析能力。注意名著作者的文学常识,包括作者字号、时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朝代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还有作品的故事梗概,重要章节的主要内容、故事情节、作品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征、作品的大致主旨等。
(2)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从以下角度出发:人物言行举止;旁观者角度;作者对人(事)物的评价;文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等。在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的基础上结合文中重点段落和句子分析概括,尽可能四字词语答题。
5.《红星照耀中国》,曾易名为《西行漫记》,记述了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于1936年6月至1936年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即后来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通过采访、对话和实地考察后的所见、所闻、所感,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士兵、牧民、工人、共青团员和少先队员的战斗、学习和生活情况。
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是毛泽东。
朱德毕业于云南讲武堂,是著名将领蔡锣的军官。放弃荣华富贵毅然投身于共产主义事业。
彭德怀是行伍出身,先在湖南,后在南昌进过军校。
书生出生的造反者是周恩来。
故答案为:①美;②埃德加 斯诺;③西行漫记;④毛泽东、朱德、彭德怀、周恩来
6.①毛泽东,他的财物只是一卷铺盖、几件随身衣物,伙食也同每一个人一样;将自己的上衣脱给战士穿,长征中和普通战士一样地步行。生活简朴,平易近人。
②朱德,爱护部下天下闻名,宁愿自己走路,把马让给走累的同事,赢得战士的心;跟一般战斗员生活打成一片,方能带领齐心的队伍。爱护部下,同甘共苦,平等待人。
③彭德怀,长征中经常步行,把马让给其他同志骑;司令部陈设简陋,伙食也很一般,与部下一样;喜欢孩子,尊重少先队员(红小鬼),将棉衣脱给小号手。爱护部下、生活简朴、平易近人。
④周恩来,为斯诺规划采访行程;揽着红小鬼胳膊在乡间散步。善于分析、知行合一,平易近人,温和文雅。
故答案为:毛泽东:①质朴纯真、平易近人:他颇有幽默感,喜欢憨笑,说话真诚老实,斯诺有机会核对他的许多话,结果往往发现这些话是对的。经常毫不惹眼地坐在群众大会和红色剧院的观众中间,玩得很高兴。在剧社看戏休息的时候,群众一致要求毛泽东和林彪来一次合唱。②精力过人,身强体健:每天工作十三四个小时,常常二三点钟才休息。
或者:朱德:①天性温和,爱护部下,平易近人:担任全军统帅后,他的生活和穿着都跟普通士兵一样,同甘共苦,早期常常赤脚走路,整整一个冬天以南瓜充饥;在长征途中,他把马让给走累了的同志骑,自己却大部分步行,似乎不知疲倦;②聪明睿智,经验丰富:将在印度支那边界与帮作战的经验与书本和学校学到的知识结合,形成了特殊的游击战术,这些战术为后来红色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或者:彭德怀:生活简朴:彭德怀同部下一样,只有两套制服:他吃得很少很简单,伙食和部下一样。爱护部下、平易近人:①六千英里的长征,大部分他是步行过来的,常常把他的马让给走累了的或受了伤的同志骑;②在看演出中途,他把棉衣披在身旁的一个小号手身上;吃苦耐劳,精力过人:有一天红二师进行学习,斯诺正好同彭德怀在一起,他突然叫大家冲到小山顶上去,接着就一路领先,在大家之前先到达山顶。又有一次,他们在骑马时,彭德怀也这样叫了一声,提出挑战:他迟睡早起,每天晚上平均只睡四五个小时。从来都是不急不忙的,但总是很忙碌。
或者:周恩来:①温和文雅,平易近人:把胳膊爱护地搭在”红小鬼”的肩上,与他同行。初遇斯诺时热情友好地用英语接待他。②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周恩来和上海的工人领袖一起组织了五方名工人纠察队,从军阀那里得到经验,训练了武装力量,进行了上海工人总罢工,占领了城市,使上海不攻自破。
7.【答案】《长征》从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重新认识了长征的重要意义,书中的许多重大事件和资料都是首次披露,作者弘扬了长征体现出来的国家统一精神和不朽的信念力量。
《飞向太空港》再现了中国自主研发的运载火箭首次成功发射外国卫星的全过程,展现了中华民族勇于进取、不断攻坚克难的智慧与决心,以地球人的眼光,俯仰天地、穿越古今,展现出人类探索宇宙、憧憬未来的博大胸襟。
【知识点】造句式仿写
【解析】【分析】《长征》描述中国红军长征的历程和经历。它以纪实的手法,详细讲述了红军长征的起因、计划和实施过程,以及在这段艰苦的远征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表达作者对长征精神的赞美和敬佩。
《飞向太空港》写的是中国“长征三号”火箭首次在西昌卫星发射场发射外国卫星——美国“亚洲一号”的故事,表达作者对中国科技发展的高度赞美及对人类探索宇宙未来的赞美和祝愿。
仿写注意格式要求,结合《长征》《飞向太空港》的内容展开描述即可。
故答案为:《长征》从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重新认识了长征的重要意义,书中的许多重大事件和资料都是首次披露,作者弘扬了长征体现出来的国家统一精神和不朽的信念力量。
《飞向太空港》再现了中国自主研发的运载火箭首次成功发射外国卫星的全过程,展现了中华民族勇于进取、不断攻坚克难的智慧与决心,以地球人的眼光,俯仰天地、穿越古今,展现出人类探索宇宙、憧憬未来的博大胸襟。
【点评】本题考查仿写。注意例句格式,如字数、句式、修辞手法、主题等。语言合理即可。
【答案】8.大多是山西人,不少是家庭铺;②不大,一间门面;③应该放饭桌的地方放的是酒缸,上面盖着红漆木盖,下部埋在地下。
9.“立刻”表现大酒缸掌柜干活麻利,“就”表现大酒缸上菜节奏控制有方,“都”字可见大酒缸的主食虽种类不多但味道实惠。表达了作者对大酒缸的真诚赞美以及对这类饭馆消失的遗憾。
10.作者以东安门大街的蒸饺馆、大路饭馆开篇,写其价贵、食客不多,引出后文对热闹省钱、简便实惠的大酒缸的回忆,两者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大酒缸的可贵。文末提到琉璃厂东口外的大酒缸饺子味道与众不同,正面衬托出北京当年的大酒缸物美价廉的特点,表达出作者对大酒缸的怀念。
11.作者由在北京吃饭难一事写起,使他回忆起北京已经绝迹多年的大酒缸。大酒缸以待客热忱、价美物廉闻名。而今的饭店如东安门大街的蒸饺馆,态度冷淡却价贵一倍。作者怀念的不仅是大酒缸价美物廉的酒与刀削面,更是老北京朴实简单、真诚单纯的旧日生活,作者惋惜大酒缸的绝迹,也是惋惜人与人之间美好关系的流逝。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对比;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能力。根据题目要求,通读全文,抓住文章的主要信息,提取关键语句,在文中找到对应句,整合语言,简要概括大意即可。
(2)本题考查赏析加点字。注意三步法,第一步先看加点字①词性,如动词、叠词、色彩词等;②修辞手法,拟人比喻等;③描写方法: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描写。④词语本义和语境义。第二步结合句子分析这个加点字让句子哪里变得更好更优美更突出,第三步这句话表达作者何种情感态度。分析的时候一定要把所有的思考角度都想全了,一句话有可能不止一个赏析的点。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注意主题是写A,但是文中写了B,一般是用B对比突出A,或者用B衬托A,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即可。
(4)本题考查作者情感。通读全文,理解文章大意。在文中找到描写句、作者评价句、情感句、其他人看法等,综合分析归纳主旨情感即可。
8.在文中找到对应句分析即可。
③就我见到的许许多多说,都是山西人所经营。有不少是家庭铺,夫妻共同经管,但女的照例不出面。规模都不大,门面一间,后面是住屋。前面这间营业室,左右两排,应该放饭桌的地方,放的是酒缸。缸很大,直径也许将近一公尺吧,上面盖着红漆木盖,周围放着坐凳。缸大多是一排三口,因为高,下部一节埋在地下。
故答案为: 大多是山西人,不少是家庭铺;②不大,一间门面;③应该放饭桌的地方放的是酒缸,上面盖着红漆木盖,下部埋在地下。
9.立刻,紧接着某个时候,马上。指大酒缸掌柜干活麻利,绝不拖延。就,写喝酒兴尽了立马上菜,安排得当。都,全,写做饺子和削面手艺很好,写了对大酒缸的赞美及对这类饭馆消失的遗憾。
故答案为:“立刻”表现大酒缸掌柜干活麻利,“就”表现大酒缸上菜节奏控制有方,“都”字可见大酒缸的主食虽种类不多但味道实惠。表达了作者对大酒缸的真诚赞美以及对这类饭馆消失的遗憾。
10.写东安门大街的蒸饺馆、大路饭馆又贵,人又少,引出下文写大酒缸的热闹便宜。两者对比,突出大酒缸的实惠得人心,物美价廉。写琉璃厂东口外的大酒缸饺子果然与众不同,味道清而鲜,突出当年大酒缸实惠得人心,物美价廉的特点,写了作者对大酒缸的怀念。
故答案为:作者以东安门大街的蒸饺馆、大路饭馆开篇,写其价贵、食客不多,引出后文对热闹省钱、简便实惠的大酒缸的回忆,两者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大酒缸的可贵。文末提到琉璃厂东口外的大酒缸饺子味道与众不同,正面衬托出北京当年的大酒缸物美价廉的特点,表达出作者对大酒缸的怀念。
11.本文从开头北京吃饭难展开,写东安门大街的蒸饺馆、大路饭馆又贵,人又少,引出下文写大酒缸的热闹便宜,实惠得人心,物美价廉。写做饺子和削面手艺很好,写作者爱吃琉璃厂东口外的大酒缸饺子,也是老北京人朴实简单的旧日生活代表,写了作者对大酒缸绝迹的遗憾怀念惋惜,对人与人之间美好关系的流逝的惋惜。
故答案为: 作者由在北京吃饭难一事写起,使他回忆起北京已经绝迹多年的大酒缸。大酒缸以待客热忱、价美物廉闻名。而今的饭店如东安门大街的蒸饺馆,态度冷淡却价贵一倍。作者怀念的不仅是大酒缸价美物廉的酒与刀削面,更是老北京朴实简单、真诚单纯的旧日生活,作者惋惜大酒缸的绝迹,也是惋惜人与人之间美好关系的流逝。
12.【答案】【参考例文】
示例一:小北: 你好,学知识还是纸质阅读效果好。首先,人类接受信息的83%是通过视觉达成的,听书的平均速度远远不如看书的平均速度,对初中生阅读速度的提高不利。其次,听书虽然轻松一些,但应该只是阅读的起点,属于浅层阅读,只能作为是纸质阅读的辅助,老师布置的名著阅读任务需要进行精读、细读,还要进行批注与深入思考,仅听书背离了教材要求阅读名著的初衷。《论语》中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不能在精彩处驻足研读评析的听书,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真阅读。
示例二:叔叔阿姨,你们好! 中学名著,都是文学经典,教材中的大部分名著属于有一定阅读难度的,大都需要进行精读、细读,还要进行批注与深入思考,而听书仅适合泛读、通读,听书不能达到这样的阅读要求。在学校的学习中,名著中的经典片段老师会还带领大家精细品评,没有纸质阅读到时候在学校的学习过程中是会受到影响的。
【知识点】语言得体
【解析】【分析】劝说阅读名著还是纸质阅读为好,注意礼貌用语和称谓。劝说可以是:读纸质书,眼睛、手、大脑一起工作,才能更有感悟。听书软件只用了耳朵,没有眼睛没有大脑思考,不利于对阅读的深入吸收。且名著阅读是考试重点之一,如果没有纸质阅读,学习时如何抓住名著重点,考试如何得高分呢,言之合理即可。
【参考例文】示例一:小北:你好,学知识还是纸质阅读效果好。首先,人类接受信息的83%是通过视觉达成的,听书的平均速度远远不如看书的平均速度,对初中生阅读速度的提高不利。其次,听书虽然轻松一些,但应该只是阅读的起点,属于浅层阅读,只能作为是纸质阅读的辅助,老师布置的名著阅读任务需要进行精读、细读,还要进行批注与深入思考,仅听书背离了教材要求阅读名著的初衷。《论语》中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不能在精彩处驻足研读评析的听书,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真阅读。
示例二:叔叔阿姨,你们好!中学名著,都是文学经典,教材中的大部分名著属于有一定阅读难度的,大都需要进行精读、细读,还要进行批注与深入思考,而听书仅适合泛读、通读,听书不能达到这样的阅读要求。在学校的学习中,名著中的经典片段老师会还带领大家精细品评,没有纸质阅读到时候在学校的学习过程中是会受到影响的。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根据题目要求,围绕阅读名著还是纸质阅读为好展开描写,语言简洁明了,有逻辑,突出重点即可。语言表达题要注意说话分寸,语言得体,避免因语言不当产生冲突。
1 / 1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始检测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共51分)
1.古诗词直接默写
(1)相顾无相识, 。(王绩《野望》)
(2)大漠孤烟直, 。(王维《使至塞上》)
(3)月下飞天镜, 。(李白《渡荆门送别》)
(4)攀条折其荣, 。(《古诗十九首》)
(5) ,松柏有本性。(刘祯《赠从弟》)
(6)柴门何萧条, 。(曹植《梁甫行》)
(7)树树皆秋色, 。(王绩《野望》)
(8)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9)乱花渐欲迷人眼,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0) ,志在千里; ,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11) ,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12) ,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13)天接云涛连晓雾, 。(李清照《渔家傲》)
(14) 。风休住, 。(李清照《渔家傲》)
(15)中原乱, ,几时收? 。(朱敦儒《相见欢》)
(16)轻舟短棹西湖好, 。(欧阳修《采桑子》)
(17)争渡,争渡, 。(李清照《如梦令》)
2.古诗词理解性默写
(1)崔颢《黄鹤楼》中用对偶手法描写出黄鹤楼两岸视野开阔、景象优美的诗句是: , 。
(2)《使至塞上》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的句子是: , 。
(3)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借江水的依依不舍表达诗人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 。
(4)《雁门太守行》中体现敌军来势汹汹,守城将士雄姿英发的句子是: ,
。
(5)陶渊明在《饮酒》中用问答的形式表明内心清净就能远离喧嚣之意的句子是: ? 。
(6)杜牧《赤壁》诗歌中的诗句“ , ”表达了诗人对战争成败的独特见解,并曲折地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7)在《浣溪沙》中,晏殊既惆怅于春光流逝的不可抗拒,又欣慰于美好事物的重现,含蓄地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感慨的句子是 , 。
(8)在欧阳修的《采桑子》中,写水动鸟飞的句子是 , 。
3.解释下列加点文言字词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至于夏水襄陵:
(4)虽乘奔御风:
(5)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6)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7)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8)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9)解衣欲睡,月色入户:
(10)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11)相与步于中庭:
(12)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1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14)蝉则千转不穷:
(15)经纶世务者:
二、名著阅读(共19分)
4.请结合《红星照耀中国》相关内容,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阅读活动 相关记录
活动一:读目录,获得整体印象 目录 第一篇 探寻红色中国 第二篇 去红都的道路 第三篇 在保安 第四篇 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 第五篇 长征 第六篇 红星在西北 第七篇 去前线的路上 第八篇 同红军在一起 第九篇 同红军在一起(续) 第十篇 战争与和平 第十一篇 回到保安 第十二篇 又是白色世界 浏览下面目录可知,《红星照耀中国》按照① 顺序记录了作者② 的过程。
活动二:读正文,把掘作者立场 纪实作品常体现作者的情感倾向,阅读这类作品要善于体会作者对事实的立场、观点和态度。下列片段是作者对长征途中③ 事件的叙述,隐含了作者对红军④ 的态度。 (选文)红军战士一个个站出来愿意冒生命危险,于是在报名的人中最后选了三十个人。他们身上背了毛瑟枪和手榴弹,紧紧地抓住了铁索一步一抓地前进。红军机枪向敌军碉堡开火,子弹都飞迸在桥头堡上。敌军也以机枪回报。
阅读《红星照耀中国》,点赞“红星”,品评人物形象。
“红星”1:他面容瘦削,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焖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凸出,我在一刹那间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
“红星”2:他原是著名将领蔡锷的军官,却毅然放弃荣华富贵投身于共产主义事业。
“红星”3:他是行伍出身,先在湖南,后在南昌进过军校,毕业后,因才能出众,迅获提升,一九二七年年方二十八就已任旅长,在湘军中以“自由派”军官著称。
“红星”4:他显然是中国人中最罕见的一种人,一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纯粹知识分子。他是一个书生出身的造反者。
5.《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是( ① )国记者 ② ,该书为了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方便曾易名为《 ③ 》。
④根据以上文段信息,写出这四位“红星”人物的姓名。
6.从以上“红星”人物中选一位,结合原著中选择该人物的一个典型事例分析其形象特点。
7.学校文学社决定开辟“讲好红色故事,传承名著精神”栏目,请你结合《长征》《飞向太空港》,任选一本名著,仿照示例,向文学社提供一则素材,不超过100字。
【示例】《飞向太空港》中,全体将士在泥石流后,夜以继日地对遭受毁坏的“亚洲一号”卫星发射基地进行重建,他们同大自然展开了一场殊死搏斗,只用了一个半月的时间就恢复了发射准备,体现出齐心协力、顽强不屈的精神品质。
三、现代文阅读(共17分)
现代文阅读
大酒缸
张中行
①不久前,七八月之间,正是北京最热的时候,一个朋友从上海来。时间是下午六时,我当然要招待晚饭。吃饭难的情况我是知道的,为了朋友也有精神准备,就先告诉他碰运气的计划,是直奔王府井大街,从北头起,先进萃华楼,能吃上最好,不能,迤逦南行,碰到哪里是哪里,碰见什么吃什么。他说好。于是照计划办理,先到萃华楼,看了看,站着等坐位的人比坐下边吃边喝的人还多。没办法,执行计划的第二步,迤逦南行。我忽然灵机一动,想起略南行向西,东安门大街西口内路北有个专卖蒸饺的小馆,因为价比一般店贵一倍,食客不多,估计一定可以如愿。向朋友说明此意,他也很高兴。于是前往,没想到入门一看,竟是空空如也。卖完了还是不卖了?问也无用,只好扭过头东行。好容易找到一个,北京所谓大路(中下等)饭馆,挤个坐位。饭菜都很坏,用了上大学时期可以包一个月饭的钱数,总算解决了困难。
②说起东安门大街,是上学时期往东安市场的必经之路,近年来很少到那里去,连印象都模糊了。即如那个蒸饺馆,是这一次碰钉子时候辨认,才想起当年是个大酒缸,字号为义聚成。
③关于大酒缸,除了长住北京,年过花甲,刘伶、阮籍一流人物以外,大概没有人知道了。这是一类商店的通称,有如油盐店、点心铺、绸缎庄之类。但比起油盐店等商业,大酒缸的特点尤其明显。就我见到的许许多多说,都是山西人所经营。有不少是家庭铺,夫妻共同经管,但女的照例不出面。规模都不大,门面一间,后面是住屋。前面这间营业室,左右两排,应该放饭桌的地方,放的是酒缸。缸很大,直径也许将近一公尺吧,上面盖着红漆木盖,周围放着坐凳。缸大多是一排三口,因为高,下部一节埋在地下。两排缸再往里,靠一边是柜台,台上放酒具、酒菜等,另一边是菜板、面板等,总起来是既供饮,又供食。大酒缸的营业,顾名思义,主要是卖酒,陈列几口大缸,我想是意在表示,所卖之酒既多又陈。其实缸都是空的,或多是空的,只能发挥一般饭馆桌子的作用。自然,如果顾客是文人墨客,那就还能体会到诗意,试想,这是坐在酒缸之旁,向里看,柜台上是大小酒具,两千年前,到临邛照顾司马相如,也许情景不过如此吧?自然,这里缺的是当垆的文君,那就设想为黄公酒垆,不是也好吗?
④我酒量很小,可是也常常到义聚成去。目的是三种:一是破闷,二是省钱,三是吃简便而实惠的饭。多半是晚饭时候去。入门,掌柜的照例说:“您来啦,请坐。”坐下以后,问喝几个酒(旧秤二两白干称一个,是大酒缸供酒的单位),热不热(热是用圆锥形铜酒具在火上加热),要什么菜。菜都是做好的凉菜,有煮花生仁、辣白菜、五香豆等,自己去挑选,一二分钱一碟。喝酒中间,掌柜的会来问,是不是在这里吃饭,如果吃,是吃饺子还是削面,吃多少,因为只卖这两种。决定吃什么以后,他立刻动手做,材料是准备好了的,总是喝酒兴尽的时候,食物就送上来。做饺子和削面是山西人的拿手活,都做得很好。总之,是费钱有限而可以酒足饭饱。
⑤大酒缸,北京当年遍布九城,我因为离义聚城近,其他地方很少去。唯一的例外是前门外一尺大街路南那一家。那是一位也好逛书店的老朋友发现的,说是饺子特别好。一尺大街大琉璃厂东口外,东通杨梅竹斜街,确是很短。我听说以后,每次往琉璃厂,一定到那一家去吃午饭。饺子果然与众不同,味道清而鲜。
⑥不记得从什么时候起,我很少一个人到外面吃饭,因而同大酒缸的关系就越来越疏远,以至它什么时候绝迹也说不清楚了。大约半年以前,一个年轻人前往杭州,回来说,曾抽暇往绍兴,到咸亨酒店看了看,真是鲁迅先生所写《孔乙己》中的样子,还卖罗汉豆。这使我想到北京的大酒缸,如果还有,能够到那里喝“一个”热酒,吃两碗刀削面,会多么好。
(选自《人生的乐趣》)
8.作者以散文的自由笔法抒写了他关于“大酒缸”的一些记忆。请根据文章内容,将下面空缺处的信息补充完整。
9.张中行先生的文章用词看似简单,实则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内容,赏析文中画横线处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决定吃什么以后,他立刻动手做,材料是准备好了的,总是喝酒兴尽的时候,食物就送上来。做饺子和削面是山西人的拿手活,都做得很好。
10.作者回忆常去的“义聚成”大酒缸,却以东安门大街的蒸饺馆、大路饭馆开篇,又在文末提到大琉璃厂东口外朋友推荐的大酒缸。联系上下文,说说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11.作者在结尾处说道:“这使我想到北京的大酒缸,如果还有,能够到那里喝‘一个’热酒,吃两碗刀削面,会多么好。”请结合全文,体会作者通过介绍绝迹已久的“大酒缸”所表达的情思。
四、小作文(10分)
12.暑假里语文老师布置了一些名著阅读任务。小北不喜欢看书,总喜欢用听书APP来替代纸质阅读。他的父母也默认了他这样的习惯。请你以小北好朋友的身份对小北或他的父母进行劝说:“作为初中生,阅读名著还是纸质阅读为好。”
要求:150字左右,能结合上述材料,联系自己的学习经验,语言得体,条理清晰。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长歌怀采薇
(2)长河落日圆
(3)云生结海楼
(4)将以遗所思
(5)岂不罹凝寒
(6)狐兔翔我宇
(7)山山唯落晖
(8)谁家新燕啄春泥
(9)浅草才能没马蹄
(10)老骥伏枥;烈士暮年
(11)采菊东篱下
(12)感时花溅泪
(13)星河欲转千帆舞
(14)九万里风鹏正举;蓬舟吹取三山去
(15)簪缨散;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16)绿水逶迤
(17)惊起一滩鸥鹭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
【解析】【分析】这些是课文中需要掌握的古诗名篇。注意易错字的写法,如“采、薇、生、罹、唯、骥、鹏、蓬、簪、缨、逶、迤、滩、鸥、鹭”等字。
故答案为:(1) 长歌怀采薇
(2) 长河落日圆
(3) 云生结海楼
(4) 将以遗所思
(5) 岂不罹凝寒
(6) 狐兔翔我宇
(7) 山山唯落晖
(8) 谁家新燕啄春泥
(9) 浅草才能没马蹄
(10)老骥伏枥,烈士暮年
(11) 采菊东篱下
(12) 感时花溅泪
(13) 星河欲转千帆舞
(14)九万里风鹏正举,蓬舟吹取三山去
(15)簪缨散,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16) 绿水逶迤
(17) 惊起一滩鸥鹭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常见的名句名篇默写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二是结合语境要求写出句子的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直接默写,比较简单。注意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
2.【答案】(1)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2)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3)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4)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5)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6)东风不如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7)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8)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这些是课文中需要掌握的古诗名篇。注意易错字的写法,如“萋萋、鹦鹉、洲、蓬、雁、摧、燕”等字。
故答案为:(1)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2)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3)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4)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5)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6)东风不如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7)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8)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常见的名句名篇默写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二是结合语境要求写出句子的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难度不大,学生理解古诗内容即可答题。注意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
3.【答案】(1)同“缺”,空隙,缺口
(2)太阳
(3)冲上、漫上
(4)飞奔的马
(5)延长
(6)消散
(7)鱼
(8)欣赏、领悟
(9)门
(10)于是;就
(11)共同,一起
(12)向东
(13)向高处伸展
(14)同“啭”;鸟鸣
(15)筹划,治理
【知识点】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1)翻译为: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 阙,同“缺”,空隙,缺口
(2)翻译为: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3)翻译为: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陵。 襄,淹上,漫上。
(4)翻译为: 即使骑上飞奔的快马,驾着疾风。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5)翻译为: 经常有猿猴在高处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显得非常悲惨凄凉。引:延长。
(6)翻译为: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歇:消散
(7)翻译为: 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鳞,鱼。
(8)翻译为: 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与:参与,这里有欣赏领略之意。
(9)翻译为: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月光从窗户照入。户:堂屋的门;单扇的门。
(10)翻译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遂:于是;就
(11)翻译为: 就一同在庭院里散步。 相与:共同,一同。
(12)翻译为: (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随意地向东或向西漂流。东,向东
(13)翻译为:山峦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轩,向高处伸展。
(14)翻译为: 蝉儿长久不断地鸣叫。转,通“啭”鸟鸣声。这里指蝉鸣。
(15)翻译为: 治理社会事务的人。经纶,筹划、治理。
故答案为:
(1) 同“缺”,空隙,缺口
(2) 太阳
(3) 冲上、漫上
(4)飞奔的马
(5) 延长
(6) 消散
(7) 鱼
(8) 欣赏、领悟
(9) 门
(10) 于是;就
(11) 共同,一起
(12) 向东
(13) 向高处伸展
(14)同“啭”;鸟鸣
(15) 筹划,治理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文言实词要注意积累,另外实词要注意特殊用法,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要结合语境正确答题。
4.【答案】时间;探寻“红色中国”;飞夺泸定桥(夺泸定桥);对革命战士英勇爱国、不畏艰难、无惧生死的敬佩和肯定。
【知识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时间顺序;体会作者情感态度;《红星照耀中国》
【解析】【分析】《红星照耀中国》记述了埃德加·斯诺于1936年6月至1936年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按照时间顺序通过采访、对话和实地考察后的所见、所闻、所感,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士兵、牧民、工人、共青团员和少先队员的战斗、学习和生活情况,探寻“红色中国”的过程。
(选文)是飞夺泸定桥的片段,表现了作者对革命战士英勇爱国、不畏艰难、无惧生死的敬佩和肯定。
故答案为:①时间
②探寻“红色中国”;
③飞夺泸定桥(夺泸定桥);
④对革命战士英勇爱国、不畏艰难、无惧生死的敬佩和肯定。
【点评】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的理解与分析能力。注意名著作者的文学常识,包括作者字号、时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朝代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还有作品的故事梗概,重要章节的主要内容、故事情节、作品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征、作品的大致主旨等。
【答案】5.①美;②埃德加 斯诺;③西行漫记;④毛泽东、朱德、彭德怀、周恩来
6.毛泽东:①质朴纯真、平易近人:他颇有幽默感,喜欢憨笑,说话真诚老实,斯诺有机会核对他的许多话,结果往往发现这些话是对的。经常毫不惹眼地坐在群众大会和红色剧院的观众中间,玩得很高兴。在剧社看戏休息的时候,群众一致要求毛泽东和林彪来一次合唱。②精力过人,身强体健:每天工作十三四个小时,常常二三点钟才休息。
朱德:①天性温和,爱护部下,平易近人:担任全军统帅后,他的生活和穿着都跟普通士兵一样,同甘共苦,早期常常赤脚走路,整整一个冬天以南瓜充饥;在长征途中,他把马让给走累了的同志骑,自己却大部分步行,似乎不知疲倦;②聪明睿智,经验丰富:将在印度支那边界与帮作战的经验与书本和学校学到的知识结合,形成了特殊的游击战术,这些战术为后来红色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彭德怀:生活简朴:彭德怀同部下一样,只有两套制服:他吃得很少很简单,伙食和部下一样。爱护部下、平易近人:①六千英里的长征,大部分他是步行过来的,常常把他的马让给走累了的或受了伤的同志骑;②在看演出中途,他把棉衣披在身旁的一个小号手身上;吃苦耐劳,精力过人:有一天红二师进行学习,斯诺正好同彭德怀在一起,他突然叫大家冲到小山顶上去,接着就一路领先,在大家之前先到达山顶。又有一次,他们在骑马时,彭德怀也这样叫了一声,提出挑战:他迟睡早起,每天晚上平均只睡四五个小时。从来都是不急不忙的,但总是很忙碌。
周恩来:①温和文雅,平易近人:把胳膊爱护地搭在”红小鬼”的肩上,与他同行。初遇斯诺时热情友好地用英语接待他。②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周恩来和上海的工人领袖一起组织了五方名工人纠察队,从军阀那里得到经验,训练了武装力量,进行了上海工人总罢工,占领了城市,使上海不攻自破。
【知识点】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经典情节;《红星照耀中国》
【解析】【点评】(1) 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的理解与分析能力。注意名著作者的文学常识,包括作者字号、时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朝代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还有作品的故事梗概,重要章节的主要内容、故事情节、作品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征、作品的大致主旨等。
(2)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从以下角度出发:人物言行举止;旁观者角度;作者对人(事)物的评价;文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等。在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的基础上结合文中重点段落和句子分析概括,尽可能四字词语答题。
5.《红星照耀中国》,曾易名为《西行漫记》,记述了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于1936年6月至1936年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即后来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通过采访、对话和实地考察后的所见、所闻、所感,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士兵、牧民、工人、共青团员和少先队员的战斗、学习和生活情况。
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是毛泽东。
朱德毕业于云南讲武堂,是著名将领蔡锣的军官。放弃荣华富贵毅然投身于共产主义事业。
彭德怀是行伍出身,先在湖南,后在南昌进过军校。
书生出生的造反者是周恩来。
故答案为:①美;②埃德加 斯诺;③西行漫记;④毛泽东、朱德、彭德怀、周恩来
6.①毛泽东,他的财物只是一卷铺盖、几件随身衣物,伙食也同每一个人一样;将自己的上衣脱给战士穿,长征中和普通战士一样地步行。生活简朴,平易近人。
②朱德,爱护部下天下闻名,宁愿自己走路,把马让给走累的同事,赢得战士的心;跟一般战斗员生活打成一片,方能带领齐心的队伍。爱护部下,同甘共苦,平等待人。
③彭德怀,长征中经常步行,把马让给其他同志骑;司令部陈设简陋,伙食也很一般,与部下一样;喜欢孩子,尊重少先队员(红小鬼),将棉衣脱给小号手。爱护部下、生活简朴、平易近人。
④周恩来,为斯诺规划采访行程;揽着红小鬼胳膊在乡间散步。善于分析、知行合一,平易近人,温和文雅。
故答案为:毛泽东:①质朴纯真、平易近人:他颇有幽默感,喜欢憨笑,说话真诚老实,斯诺有机会核对他的许多话,结果往往发现这些话是对的。经常毫不惹眼地坐在群众大会和红色剧院的观众中间,玩得很高兴。在剧社看戏休息的时候,群众一致要求毛泽东和林彪来一次合唱。②精力过人,身强体健:每天工作十三四个小时,常常二三点钟才休息。
或者:朱德:①天性温和,爱护部下,平易近人:担任全军统帅后,他的生活和穿着都跟普通士兵一样,同甘共苦,早期常常赤脚走路,整整一个冬天以南瓜充饥;在长征途中,他把马让给走累了的同志骑,自己却大部分步行,似乎不知疲倦;②聪明睿智,经验丰富:将在印度支那边界与帮作战的经验与书本和学校学到的知识结合,形成了特殊的游击战术,这些战术为后来红色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或者:彭德怀:生活简朴:彭德怀同部下一样,只有两套制服:他吃得很少很简单,伙食和部下一样。爱护部下、平易近人:①六千英里的长征,大部分他是步行过来的,常常把他的马让给走累了的或受了伤的同志骑;②在看演出中途,他把棉衣披在身旁的一个小号手身上;吃苦耐劳,精力过人:有一天红二师进行学习,斯诺正好同彭德怀在一起,他突然叫大家冲到小山顶上去,接着就一路领先,在大家之前先到达山顶。又有一次,他们在骑马时,彭德怀也这样叫了一声,提出挑战:他迟睡早起,每天晚上平均只睡四五个小时。从来都是不急不忙的,但总是很忙碌。
或者:周恩来:①温和文雅,平易近人:把胳膊爱护地搭在”红小鬼”的肩上,与他同行。初遇斯诺时热情友好地用英语接待他。②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周恩来和上海的工人领袖一起组织了五方名工人纠察队,从军阀那里得到经验,训练了武装力量,进行了上海工人总罢工,占领了城市,使上海不攻自破。
7.【答案】《长征》从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重新认识了长征的重要意义,书中的许多重大事件和资料都是首次披露,作者弘扬了长征体现出来的国家统一精神和不朽的信念力量。
《飞向太空港》再现了中国自主研发的运载火箭首次成功发射外国卫星的全过程,展现了中华民族勇于进取、不断攻坚克难的智慧与决心,以地球人的眼光,俯仰天地、穿越古今,展现出人类探索宇宙、憧憬未来的博大胸襟。
【知识点】造句式仿写
【解析】【分析】《长征》描述中国红军长征的历程和经历。它以纪实的手法,详细讲述了红军长征的起因、计划和实施过程,以及在这段艰苦的远征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表达作者对长征精神的赞美和敬佩。
《飞向太空港》写的是中国“长征三号”火箭首次在西昌卫星发射场发射外国卫星——美国“亚洲一号”的故事,表达作者对中国科技发展的高度赞美及对人类探索宇宙未来的赞美和祝愿。
仿写注意格式要求,结合《长征》《飞向太空港》的内容展开描述即可。
故答案为:《长征》从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重新认识了长征的重要意义,书中的许多重大事件和资料都是首次披露,作者弘扬了长征体现出来的国家统一精神和不朽的信念力量。
《飞向太空港》再现了中国自主研发的运载火箭首次成功发射外国卫星的全过程,展现了中华民族勇于进取、不断攻坚克难的智慧与决心,以地球人的眼光,俯仰天地、穿越古今,展现出人类探索宇宙、憧憬未来的博大胸襟。
【点评】本题考查仿写。注意例句格式,如字数、句式、修辞手法、主题等。语言合理即可。
【答案】8.大多是山西人,不少是家庭铺;②不大,一间门面;③应该放饭桌的地方放的是酒缸,上面盖着红漆木盖,下部埋在地下。
9.“立刻”表现大酒缸掌柜干活麻利,“就”表现大酒缸上菜节奏控制有方,“都”字可见大酒缸的主食虽种类不多但味道实惠。表达了作者对大酒缸的真诚赞美以及对这类饭馆消失的遗憾。
10.作者以东安门大街的蒸饺馆、大路饭馆开篇,写其价贵、食客不多,引出后文对热闹省钱、简便实惠的大酒缸的回忆,两者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大酒缸的可贵。文末提到琉璃厂东口外的大酒缸饺子味道与众不同,正面衬托出北京当年的大酒缸物美价廉的特点,表达出作者对大酒缸的怀念。
11.作者由在北京吃饭难一事写起,使他回忆起北京已经绝迹多年的大酒缸。大酒缸以待客热忱、价美物廉闻名。而今的饭店如东安门大街的蒸饺馆,态度冷淡却价贵一倍。作者怀念的不仅是大酒缸价美物廉的酒与刀削面,更是老北京朴实简单、真诚单纯的旧日生活,作者惋惜大酒缸的绝迹,也是惋惜人与人之间美好关系的流逝。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对比;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能力。根据题目要求,通读全文,抓住文章的主要信息,提取关键语句,在文中找到对应句,整合语言,简要概括大意即可。
(2)本题考查赏析加点字。注意三步法,第一步先看加点字①词性,如动词、叠词、色彩词等;②修辞手法,拟人比喻等;③描写方法: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描写。④词语本义和语境义。第二步结合句子分析这个加点字让句子哪里变得更好更优美更突出,第三步这句话表达作者何种情感态度。分析的时候一定要把所有的思考角度都想全了,一句话有可能不止一个赏析的点。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注意主题是写A,但是文中写了B,一般是用B对比突出A,或者用B衬托A,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即可。
(4)本题考查作者情感。通读全文,理解文章大意。在文中找到描写句、作者评价句、情感句、其他人看法等,综合分析归纳主旨情感即可。
8.在文中找到对应句分析即可。
③就我见到的许许多多说,都是山西人所经营。有不少是家庭铺,夫妻共同经管,但女的照例不出面。规模都不大,门面一间,后面是住屋。前面这间营业室,左右两排,应该放饭桌的地方,放的是酒缸。缸很大,直径也许将近一公尺吧,上面盖着红漆木盖,周围放着坐凳。缸大多是一排三口,因为高,下部一节埋在地下。
故答案为: 大多是山西人,不少是家庭铺;②不大,一间门面;③应该放饭桌的地方放的是酒缸,上面盖着红漆木盖,下部埋在地下。
9.立刻,紧接着某个时候,马上。指大酒缸掌柜干活麻利,绝不拖延。就,写喝酒兴尽了立马上菜,安排得当。都,全,写做饺子和削面手艺很好,写了对大酒缸的赞美及对这类饭馆消失的遗憾。
故答案为:“立刻”表现大酒缸掌柜干活麻利,“就”表现大酒缸上菜节奏控制有方,“都”字可见大酒缸的主食虽种类不多但味道实惠。表达了作者对大酒缸的真诚赞美以及对这类饭馆消失的遗憾。
10.写东安门大街的蒸饺馆、大路饭馆又贵,人又少,引出下文写大酒缸的热闹便宜。两者对比,突出大酒缸的实惠得人心,物美价廉。写琉璃厂东口外的大酒缸饺子果然与众不同,味道清而鲜,突出当年大酒缸实惠得人心,物美价廉的特点,写了作者对大酒缸的怀念。
故答案为:作者以东安门大街的蒸饺馆、大路饭馆开篇,写其价贵、食客不多,引出后文对热闹省钱、简便实惠的大酒缸的回忆,两者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大酒缸的可贵。文末提到琉璃厂东口外的大酒缸饺子味道与众不同,正面衬托出北京当年的大酒缸物美价廉的特点,表达出作者对大酒缸的怀念。
11.本文从开头北京吃饭难展开,写东安门大街的蒸饺馆、大路饭馆又贵,人又少,引出下文写大酒缸的热闹便宜,实惠得人心,物美价廉。写做饺子和削面手艺很好,写作者爱吃琉璃厂东口外的大酒缸饺子,也是老北京人朴实简单的旧日生活代表,写了作者对大酒缸绝迹的遗憾怀念惋惜,对人与人之间美好关系的流逝的惋惜。
故答案为: 作者由在北京吃饭难一事写起,使他回忆起北京已经绝迹多年的大酒缸。大酒缸以待客热忱、价美物廉闻名。而今的饭店如东安门大街的蒸饺馆,态度冷淡却价贵一倍。作者怀念的不仅是大酒缸价美物廉的酒与刀削面,更是老北京朴实简单、真诚单纯的旧日生活,作者惋惜大酒缸的绝迹,也是惋惜人与人之间美好关系的流逝。
12.【答案】【参考例文】
示例一:小北: 你好,学知识还是纸质阅读效果好。首先,人类接受信息的83%是通过视觉达成的,听书的平均速度远远不如看书的平均速度,对初中生阅读速度的提高不利。其次,听书虽然轻松一些,但应该只是阅读的起点,属于浅层阅读,只能作为是纸质阅读的辅助,老师布置的名著阅读任务需要进行精读、细读,还要进行批注与深入思考,仅听书背离了教材要求阅读名著的初衷。《论语》中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不能在精彩处驻足研读评析的听书,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真阅读。
示例二:叔叔阿姨,你们好! 中学名著,都是文学经典,教材中的大部分名著属于有一定阅读难度的,大都需要进行精读、细读,还要进行批注与深入思考,而听书仅适合泛读、通读,听书不能达到这样的阅读要求。在学校的学习中,名著中的经典片段老师会还带领大家精细品评,没有纸质阅读到时候在学校的学习过程中是会受到影响的。
【知识点】语言得体
【解析】【分析】劝说阅读名著还是纸质阅读为好,注意礼貌用语和称谓。劝说可以是:读纸质书,眼睛、手、大脑一起工作,才能更有感悟。听书软件只用了耳朵,没有眼睛没有大脑思考,不利于对阅读的深入吸收。且名著阅读是考试重点之一,如果没有纸质阅读,学习时如何抓住名著重点,考试如何得高分呢,言之合理即可。
【参考例文】示例一:小北:你好,学知识还是纸质阅读效果好。首先,人类接受信息的83%是通过视觉达成的,听书的平均速度远远不如看书的平均速度,对初中生阅读速度的提高不利。其次,听书虽然轻松一些,但应该只是阅读的起点,属于浅层阅读,只能作为是纸质阅读的辅助,老师布置的名著阅读任务需要进行精读、细读,还要进行批注与深入思考,仅听书背离了教材要求阅读名著的初衷。《论语》中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不能在精彩处驻足研读评析的听书,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真阅读。
示例二:叔叔阿姨,你们好!中学名著,都是文学经典,教材中的大部分名著属于有一定阅读难度的,大都需要进行精读、细读,还要进行批注与深入思考,而听书仅适合泛读、通读,听书不能达到这样的阅读要求。在学校的学习中,名著中的经典片段老师会还带领大家精细品评,没有纸质阅读到时候在学校的学习过程中是会受到影响的。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根据题目要求,围绕阅读名著还是纸质阅读为好展开描写,语言简洁明了,有逻辑,突出重点即可。语言表达题要注意说话分寸,语言得体,避免因语言不当产生冲突。
1 / 1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始检测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共51分)
1.古诗词直接默写
(1)相顾无相识, 。(王绩《野望》)
(2)大漠孤烟直, 。(王维《使至塞上》)
(3)月下飞天镜, 。(李白《渡荆门送别》)
(4)攀条折其荣, 。(《古诗十九首》)
(5) ,松柏有本性。(刘祯《赠从弟》)
(6)柴门何萧条, 。(曹植《梁甫行》)
(7)树树皆秋色, 。(王绩《野望》)
(8)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9)乱花渐欲迷人眼,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0) ,志在千里; ,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11) ,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12) ,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13)天接云涛连晓雾, 。(李清照《渔家傲》)
(14) 。风休住, 。(李清照《渔家傲》)
(15)中原乱, ,几时收? 。(朱敦儒《相见欢》)
(16)轻舟短棹西湖好, 。(欧阳修《采桑子》)
(17)争渡,争渡, 。(李清照《如梦令》)
【答案】(1)长歌怀采薇
(2)长河落日圆
(3)云生结海楼
(4)将以遗所思
(5)岂不罹凝寒
(6)狐兔翔我宇
(7)山山唯落晖
(8)谁家新燕啄春泥
(9)浅草才能没马蹄
(10)老骥伏枥;烈士暮年
(11)采菊东篱下
(12)感时花溅泪
(13)星河欲转千帆舞
(14)九万里风鹏正举;蓬舟吹取三山去
(15)簪缨散;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16)绿水逶迤
(17)惊起一滩鸥鹭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
【解析】【分析】这些是课文中需要掌握的古诗名篇。注意易错字的写法,如“采、薇、生、罹、唯、骥、鹏、蓬、簪、缨、逶、迤、滩、鸥、鹭”等字。
故答案为:(1) 长歌怀采薇
(2) 长河落日圆
(3) 云生结海楼
(4) 将以遗所思
(5) 岂不罹凝寒
(6) 狐兔翔我宇
(7) 山山唯落晖
(8) 谁家新燕啄春泥
(9) 浅草才能没马蹄
(10)老骥伏枥,烈士暮年
(11) 采菊东篱下
(12) 感时花溅泪
(13) 星河欲转千帆舞
(14)九万里风鹏正举,蓬舟吹取三山去
(15)簪缨散,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16) 绿水逶迤
(17) 惊起一滩鸥鹭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常见的名句名篇默写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二是结合语境要求写出句子的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直接默写,比较简单。注意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
2.古诗词理解性默写
(1)崔颢《黄鹤楼》中用对偶手法描写出黄鹤楼两岸视野开阔、景象优美的诗句是: , 。
(2)《使至塞上》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的句子是: , 。
(3)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借江水的依依不舍表达诗人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 。
(4)《雁门太守行》中体现敌军来势汹汹,守城将士雄姿英发的句子是: ,
。
(5)陶渊明在《饮酒》中用问答的形式表明内心清净就能远离喧嚣之意的句子是: ? 。
(6)杜牧《赤壁》诗歌中的诗句“ , ”表达了诗人对战争成败的独特见解,并曲折地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7)在《浣溪沙》中,晏殊既惆怅于春光流逝的不可抗拒,又欣慰于美好事物的重现,含蓄地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感慨的句子是 , 。
(8)在欧阳修的《采桑子》中,写水动鸟飞的句子是 , 。
【答案】(1)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2)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3)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4)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5)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6)东风不如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7)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8)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这些是课文中需要掌握的古诗名篇。注意易错字的写法,如“萋萋、鹦鹉、洲、蓬、雁、摧、燕”等字。
故答案为:(1)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2)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3)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4)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5)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6)东风不如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7)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8)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常见的名句名篇默写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二是结合语境要求写出句子的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难度不大,学生理解古诗内容即可答题。注意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
3.解释下列加点文言字词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至于夏水襄陵:
(4)虽乘奔御风:
(5)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6)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7)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8)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9)解衣欲睡,月色入户:
(10)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11)相与步于中庭:
(12)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1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14)蝉则千转不穷:
(15)经纶世务者:
【答案】(1)同“缺”,空隙,缺口
(2)太阳
(3)冲上、漫上
(4)飞奔的马
(5)延长
(6)消散
(7)鱼
(8)欣赏、领悟
(9)门
(10)于是;就
(11)共同,一起
(12)向东
(13)向高处伸展
(14)同“啭”;鸟鸣
(15)筹划,治理
【知识点】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1)翻译为: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 阙,同“缺”,空隙,缺口
(2)翻译为: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3)翻译为: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陵。 襄,淹上,漫上。
(4)翻译为: 即使骑上飞奔的快马,驾着疾风。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5)翻译为: 经常有猿猴在高处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显得非常悲惨凄凉。引:延长。
(6)翻译为: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歇:消散
(7)翻译为: 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鳞,鱼。
(8)翻译为: 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与:参与,这里有欣赏领略之意。
(9)翻译为: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月光从窗户照入。户:堂屋的门;单扇的门。
(10)翻译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遂:于是;就
(11)翻译为: 就一同在庭院里散步。 相与:共同,一同。
(12)翻译为: (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随意地向东或向西漂流。东,向东
(13)翻译为:山峦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轩,向高处伸展。
(14)翻译为: 蝉儿长久不断地鸣叫。转,通“啭”鸟鸣声。这里指蝉鸣。
(15)翻译为: 治理社会事务的人。经纶,筹划、治理。
故答案为:
(1) 同“缺”,空隙,缺口
(2) 太阳
(3) 冲上、漫上
(4)飞奔的马
(5) 延长
(6) 消散
(7) 鱼
(8) 欣赏、领悟
(9) 门
(10) 于是;就
(11) 共同,一起
(12) 向东
(13) 向高处伸展
(14)同“啭”;鸟鸣
(15) 筹划,治理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文言实词要注意积累,另外实词要注意特殊用法,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要结合语境正确答题。
二、名著阅读(共19分)
4.请结合《红星照耀中国》相关内容,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阅读活动 相关记录
活动一:读目录,获得整体印象 目录 第一篇 探寻红色中国 第二篇 去红都的道路 第三篇 在保安 第四篇 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 第五篇 长征 第六篇 红星在西北 第七篇 去前线的路上 第八篇 同红军在一起 第九篇 同红军在一起(续) 第十篇 战争与和平 第十一篇 回到保安 第十二篇 又是白色世界 浏览下面目录可知,《红星照耀中国》按照① 顺序记录了作者② 的过程。
活动二:读正文,把掘作者立场 纪实作品常体现作者的情感倾向,阅读这类作品要善于体会作者对事实的立场、观点和态度。下列片段是作者对长征途中③ 事件的叙述,隐含了作者对红军④ 的态度。 (选文)红军战士一个个站出来愿意冒生命危险,于是在报名的人中最后选了三十个人。他们身上背了毛瑟枪和手榴弹,紧紧地抓住了铁索一步一抓地前进。红军机枪向敌军碉堡开火,子弹都飞迸在桥头堡上。敌军也以机枪回报。
【答案】时间;探寻“红色中国”;飞夺泸定桥(夺泸定桥);对革命战士英勇爱国、不畏艰难、无惧生死的敬佩和肯定。
【知识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时间顺序;体会作者情感态度;《红星照耀中国》
【解析】【分析】《红星照耀中国》记述了埃德加·斯诺于1936年6月至1936年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按照时间顺序通过采访、对话和实地考察后的所见、所闻、所感,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士兵、牧民、工人、共青团员和少先队员的战斗、学习和生活情况,探寻“红色中国”的过程。
(选文)是飞夺泸定桥的片段,表现了作者对革命战士英勇爱国、不畏艰难、无惧生死的敬佩和肯定。
故答案为:①时间
②探寻“红色中国”;
③飞夺泸定桥(夺泸定桥);
④对革命战士英勇爱国、不畏艰难、无惧生死的敬佩和肯定。
【点评】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的理解与分析能力。注意名著作者的文学常识,包括作者字号、时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朝代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还有作品的故事梗概,重要章节的主要内容、故事情节、作品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征、作品的大致主旨等。
阅读《红星照耀中国》,点赞“红星”,品评人物形象。
“红星”1:他面容瘦削,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焖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凸出,我在一刹那间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
“红星”2:他原是著名将领蔡锷的军官,却毅然放弃荣华富贵投身于共产主义事业。
“红星”3:他是行伍出身,先在湖南,后在南昌进过军校,毕业后,因才能出众,迅获提升,一九二七年年方二十八就已任旅长,在湘军中以“自由派”军官著称。
“红星”4:他显然是中国人中最罕见的一种人,一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纯粹知识分子。他是一个书生出身的造反者。
5.《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是( ① )国记者 ② ,该书为了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方便曾易名为《 ③ 》。
④根据以上文段信息,写出这四位“红星”人物的姓名。
6.从以上“红星”人物中选一位,结合原著中选择该人物的一个典型事例分析其形象特点。
【答案】5.①美;②埃德加 斯诺;③西行漫记;④毛泽东、朱德、彭德怀、周恩来
6.毛泽东:①质朴纯真、平易近人:他颇有幽默感,喜欢憨笑,说话真诚老实,斯诺有机会核对他的许多话,结果往往发现这些话是对的。经常毫不惹眼地坐在群众大会和红色剧院的观众中间,玩得很高兴。在剧社看戏休息的时候,群众一致要求毛泽东和林彪来一次合唱。②精力过人,身强体健:每天工作十三四个小时,常常二三点钟才休息。
朱德:①天性温和,爱护部下,平易近人:担任全军统帅后,他的生活和穿着都跟普通士兵一样,同甘共苦,早期常常赤脚走路,整整一个冬天以南瓜充饥;在长征途中,他把马让给走累了的同志骑,自己却大部分步行,似乎不知疲倦;②聪明睿智,经验丰富:将在印度支那边界与帮作战的经验与书本和学校学到的知识结合,形成了特殊的游击战术,这些战术为后来红色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彭德怀:生活简朴:彭德怀同部下一样,只有两套制服:他吃得很少很简单,伙食和部下一样。爱护部下、平易近人:①六千英里的长征,大部分他是步行过来的,常常把他的马让给走累了的或受了伤的同志骑;②在看演出中途,他把棉衣披在身旁的一个小号手身上;吃苦耐劳,精力过人:有一天红二师进行学习,斯诺正好同彭德怀在一起,他突然叫大家冲到小山顶上去,接着就一路领先,在大家之前先到达山顶。又有一次,他们在骑马时,彭德怀也这样叫了一声,提出挑战:他迟睡早起,每天晚上平均只睡四五个小时。从来都是不急不忙的,但总是很忙碌。
周恩来:①温和文雅,平易近人:把胳膊爱护地搭在”红小鬼”的肩上,与他同行。初遇斯诺时热情友好地用英语接待他。②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周恩来和上海的工人领袖一起组织了五方名工人纠察队,从军阀那里得到经验,训练了武装力量,进行了上海工人总罢工,占领了城市,使上海不攻自破。
【知识点】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经典情节;《红星照耀中国》
【解析】【点评】(1) 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的理解与分析能力。注意名著作者的文学常识,包括作者字号、时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朝代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还有作品的故事梗概,重要章节的主要内容、故事情节、作品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征、作品的大致主旨等。
(2)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从以下角度出发:人物言行举止;旁观者角度;作者对人(事)物的评价;文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等。在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的基础上结合文中重点段落和句子分析概括,尽可能四字词语答题。
5.《红星照耀中国》,曾易名为《西行漫记》,记述了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于1936年6月至1936年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即后来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通过采访、对话和实地考察后的所见、所闻、所感,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士兵、牧民、工人、共青团员和少先队员的战斗、学习和生活情况。
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是毛泽东。
朱德毕业于云南讲武堂,是著名将领蔡锣的军官。放弃荣华富贵毅然投身于共产主义事业。
彭德怀是行伍出身,先在湖南,后在南昌进过军校。
书生出生的造反者是周恩来。
故答案为:①美;②埃德加 斯诺;③西行漫记;④毛泽东、朱德、彭德怀、周恩来
6.①毛泽东,他的财物只是一卷铺盖、几件随身衣物,伙食也同每一个人一样;将自己的上衣脱给战士穿,长征中和普通战士一样地步行。生活简朴,平易近人。
②朱德,爱护部下天下闻名,宁愿自己走路,把马让给走累的同事,赢得战士的心;跟一般战斗员生活打成一片,方能带领齐心的队伍。爱护部下,同甘共苦,平等待人。
③彭德怀,长征中经常步行,把马让给其他同志骑;司令部陈设简陋,伙食也很一般,与部下一样;喜欢孩子,尊重少先队员(红小鬼),将棉衣脱给小号手。爱护部下、生活简朴、平易近人。
④周恩来,为斯诺规划采访行程;揽着红小鬼胳膊在乡间散步。善于分析、知行合一,平易近人,温和文雅。
故答案为:毛泽东:①质朴纯真、平易近人:他颇有幽默感,喜欢憨笑,说话真诚老实,斯诺有机会核对他的许多话,结果往往发现这些话是对的。经常毫不惹眼地坐在群众大会和红色剧院的观众中间,玩得很高兴。在剧社看戏休息的时候,群众一致要求毛泽东和林彪来一次合唱。②精力过人,身强体健:每天工作十三四个小时,常常二三点钟才休息。
或者:朱德:①天性温和,爱护部下,平易近人:担任全军统帅后,他的生活和穿着都跟普通士兵一样,同甘共苦,早期常常赤脚走路,整整一个冬天以南瓜充饥;在长征途中,他把马让给走累了的同志骑,自己却大部分步行,似乎不知疲倦;②聪明睿智,经验丰富:将在印度支那边界与帮作战的经验与书本和学校学到的知识结合,形成了特殊的游击战术,这些战术为后来红色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或者:彭德怀:生活简朴:彭德怀同部下一样,只有两套制服:他吃得很少很简单,伙食和部下一样。爱护部下、平易近人:①六千英里的长征,大部分他是步行过来的,常常把他的马让给走累了的或受了伤的同志骑;②在看演出中途,他把棉衣披在身旁的一个小号手身上;吃苦耐劳,精力过人:有一天红二师进行学习,斯诺正好同彭德怀在一起,他突然叫大家冲到小山顶上去,接着就一路领先,在大家之前先到达山顶。又有一次,他们在骑马时,彭德怀也这样叫了一声,提出挑战:他迟睡早起,每天晚上平均只睡四五个小时。从来都是不急不忙的,但总是很忙碌。
或者:周恩来:①温和文雅,平易近人:把胳膊爱护地搭在”红小鬼”的肩上,与他同行。初遇斯诺时热情友好地用英语接待他。②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周恩来和上海的工人领袖一起组织了五方名工人纠察队,从军阀那里得到经验,训练了武装力量,进行了上海工人总罢工,占领了城市,使上海不攻自破。
7.学校文学社决定开辟“讲好红色故事,传承名著精神”栏目,请你结合《长征》《飞向太空港》,任选一本名著,仿照示例,向文学社提供一则素材,不超过100字。
【示例】《飞向太空港》中,全体将士在泥石流后,夜以继日地对遭受毁坏的“亚洲一号”卫星发射基地进行重建,他们同大自然展开了一场殊死搏斗,只用了一个半月的时间就恢复了发射准备,体现出齐心协力、顽强不屈的精神品质。
【答案】《长征》从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重新认识了长征的重要意义,书中的许多重大事件和资料都是首次披露,作者弘扬了长征体现出来的国家统一精神和不朽的信念力量。
《飞向太空港》再现了中国自主研发的运载火箭首次成功发射外国卫星的全过程,展现了中华民族勇于进取、不断攻坚克难的智慧与决心,以地球人的眼光,俯仰天地、穿越古今,展现出人类探索宇宙、憧憬未来的博大胸襟。
【知识点】造句式仿写
【解析】【分析】《长征》描述中国红军长征的历程和经历。它以纪实的手法,详细讲述了红军长征的起因、计划和实施过程,以及在这段艰苦的远征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表达作者对长征精神的赞美和敬佩。
《飞向太空港》写的是中国“长征三号”火箭首次在西昌卫星发射场发射外国卫星——美国“亚洲一号”的故事,表达作者对中国科技发展的高度赞美及对人类探索宇宙未来的赞美和祝愿。
仿写注意格式要求,结合《长征》《飞向太空港》的内容展开描述即可。
故答案为:《长征》从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重新认识了长征的重要意义,书中的许多重大事件和资料都是首次披露,作者弘扬了长征体现出来的国家统一精神和不朽的信念力量。
《飞向太空港》再现了中国自主研发的运载火箭首次成功发射外国卫星的全过程,展现了中华民族勇于进取、不断攻坚克难的智慧与决心,以地球人的眼光,俯仰天地、穿越古今,展现出人类探索宇宙、憧憬未来的博大胸襟。
【点评】本题考查仿写。注意例句格式,如字数、句式、修辞手法、主题等。语言合理即可。
三、现代文阅读(共17分)
现代文阅读
大酒缸
张中行
①不久前,七八月之间,正是北京最热的时候,一个朋友从上海来。时间是下午六时,我当然要招待晚饭。吃饭难的情况我是知道的,为了朋友也有精神准备,就先告诉他碰运气的计划,是直奔王府井大街,从北头起,先进萃华楼,能吃上最好,不能,迤逦南行,碰到哪里是哪里,碰见什么吃什么。他说好。于是照计划办理,先到萃华楼,看了看,站着等坐位的人比坐下边吃边喝的人还多。没办法,执行计划的第二步,迤逦南行。我忽然灵机一动,想起略南行向西,东安门大街西口内路北有个专卖蒸饺的小馆,因为价比一般店贵一倍,食客不多,估计一定可以如愿。向朋友说明此意,他也很高兴。于是前往,没想到入门一看,竟是空空如也。卖完了还是不卖了?问也无用,只好扭过头东行。好容易找到一个,北京所谓大路(中下等)饭馆,挤个坐位。饭菜都很坏,用了上大学时期可以包一个月饭的钱数,总算解决了困难。
②说起东安门大街,是上学时期往东安市场的必经之路,近年来很少到那里去,连印象都模糊了。即如那个蒸饺馆,是这一次碰钉子时候辨认,才想起当年是个大酒缸,字号为义聚成。
③关于大酒缸,除了长住北京,年过花甲,刘伶、阮籍一流人物以外,大概没有人知道了。这是一类商店的通称,有如油盐店、点心铺、绸缎庄之类。但比起油盐店等商业,大酒缸的特点尤其明显。就我见到的许许多多说,都是山西人所经营。有不少是家庭铺,夫妻共同经管,但女的照例不出面。规模都不大,门面一间,后面是住屋。前面这间营业室,左右两排,应该放饭桌的地方,放的是酒缸。缸很大,直径也许将近一公尺吧,上面盖着红漆木盖,周围放着坐凳。缸大多是一排三口,因为高,下部一节埋在地下。两排缸再往里,靠一边是柜台,台上放酒具、酒菜等,另一边是菜板、面板等,总起来是既供饮,又供食。大酒缸的营业,顾名思义,主要是卖酒,陈列几口大缸,我想是意在表示,所卖之酒既多又陈。其实缸都是空的,或多是空的,只能发挥一般饭馆桌子的作用。自然,如果顾客是文人墨客,那就还能体会到诗意,试想,这是坐在酒缸之旁,向里看,柜台上是大小酒具,两千年前,到临邛照顾司马相如,也许情景不过如此吧?自然,这里缺的是当垆的文君,那就设想为黄公酒垆,不是也好吗?
④我酒量很小,可是也常常到义聚成去。目的是三种:一是破闷,二是省钱,三是吃简便而实惠的饭。多半是晚饭时候去。入门,掌柜的照例说:“您来啦,请坐。”坐下以后,问喝几个酒(旧秤二两白干称一个,是大酒缸供酒的单位),热不热(热是用圆锥形铜酒具在火上加热),要什么菜。菜都是做好的凉菜,有煮花生仁、辣白菜、五香豆等,自己去挑选,一二分钱一碟。喝酒中间,掌柜的会来问,是不是在这里吃饭,如果吃,是吃饺子还是削面,吃多少,因为只卖这两种。决定吃什么以后,他立刻动手做,材料是准备好了的,总是喝酒兴尽的时候,食物就送上来。做饺子和削面是山西人的拿手活,都做得很好。总之,是费钱有限而可以酒足饭饱。
⑤大酒缸,北京当年遍布九城,我因为离义聚城近,其他地方很少去。唯一的例外是前门外一尺大街路南那一家。那是一位也好逛书店的老朋友发现的,说是饺子特别好。一尺大街大琉璃厂东口外,东通杨梅竹斜街,确是很短。我听说以后,每次往琉璃厂,一定到那一家去吃午饭。饺子果然与众不同,味道清而鲜。
⑥不记得从什么时候起,我很少一个人到外面吃饭,因而同大酒缸的关系就越来越疏远,以至它什么时候绝迹也说不清楚了。大约半年以前,一个年轻人前往杭州,回来说,曾抽暇往绍兴,到咸亨酒店看了看,真是鲁迅先生所写《孔乙己》中的样子,还卖罗汉豆。这使我想到北京的大酒缸,如果还有,能够到那里喝“一个”热酒,吃两碗刀削面,会多么好。
(选自《人生的乐趣》)
8.作者以散文的自由笔法抒写了他关于“大酒缸”的一些记忆。请根据文章内容,将下面空缺处的信息补充完整。
9.张中行先生的文章用词看似简单,实则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内容,赏析文中画横线处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决定吃什么以后,他立刻动手做,材料是准备好了的,总是喝酒兴尽的时候,食物就送上来。做饺子和削面是山西人的拿手活,都做得很好。
10.作者回忆常去的“义聚成”大酒缸,却以东安门大街的蒸饺馆、大路饭馆开篇,又在文末提到大琉璃厂东口外朋友推荐的大酒缸。联系上下文,说说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11.作者在结尾处说道:“这使我想到北京的大酒缸,如果还有,能够到那里喝‘一个’热酒,吃两碗刀削面,会多么好。”请结合全文,体会作者通过介绍绝迹已久的“大酒缸”所表达的情思。
【答案】8.大多是山西人,不少是家庭铺;②不大,一间门面;③应该放饭桌的地方放的是酒缸,上面盖着红漆木盖,下部埋在地下。
9.“立刻”表现大酒缸掌柜干活麻利,“就”表现大酒缸上菜节奏控制有方,“都”字可见大酒缸的主食虽种类不多但味道实惠。表达了作者对大酒缸的真诚赞美以及对这类饭馆消失的遗憾。
10.作者以东安门大街的蒸饺馆、大路饭馆开篇,写其价贵、食客不多,引出后文对热闹省钱、简便实惠的大酒缸的回忆,两者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大酒缸的可贵。文末提到琉璃厂东口外的大酒缸饺子味道与众不同,正面衬托出北京当年的大酒缸物美价廉的特点,表达出作者对大酒缸的怀念。
11.作者由在北京吃饭难一事写起,使他回忆起北京已经绝迹多年的大酒缸。大酒缸以待客热忱、价美物廉闻名。而今的饭店如东安门大街的蒸饺馆,态度冷淡却价贵一倍。作者怀念的不仅是大酒缸价美物廉的酒与刀削面,更是老北京朴实简单、真诚单纯的旧日生活,作者惋惜大酒缸的绝迹,也是惋惜人与人之间美好关系的流逝。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对比;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能力。根据题目要求,通读全文,抓住文章的主要信息,提取关键语句,在文中找到对应句,整合语言,简要概括大意即可。
(2)本题考查赏析加点字。注意三步法,第一步先看加点字①词性,如动词、叠词、色彩词等;②修辞手法,拟人比喻等;③描写方法: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描写。④词语本义和语境义。第二步结合句子分析这个加点字让句子哪里变得更好更优美更突出,第三步这句话表达作者何种情感态度。分析的时候一定要把所有的思考角度都想全了,一句话有可能不止一个赏析的点。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注意主题是写A,但是文中写了B,一般是用B对比突出A,或者用B衬托A,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即可。
(4)本题考查作者情感。通读全文,理解文章大意。在文中找到描写句、作者评价句、情感句、其他人看法等,综合分析归纳主旨情感即可。
8.在文中找到对应句分析即可。
③就我见到的许许多多说,都是山西人所经营。有不少是家庭铺,夫妻共同经管,但女的照例不出面。规模都不大,门面一间,后面是住屋。前面这间营业室,左右两排,应该放饭桌的地方,放的是酒缸。缸很大,直径也许将近一公尺吧,上面盖着红漆木盖,周围放着坐凳。缸大多是一排三口,因为高,下部一节埋在地下。
故答案为: 大多是山西人,不少是家庭铺;②不大,一间门面;③应该放饭桌的地方放的是酒缸,上面盖着红漆木盖,下部埋在地下。
9.立刻,紧接着某个时候,马上。指大酒缸掌柜干活麻利,绝不拖延。就,写喝酒兴尽了立马上菜,安排得当。都,全,写做饺子和削面手艺很好,写了对大酒缸的赞美及对这类饭馆消失的遗憾。
故答案为:“立刻”表现大酒缸掌柜干活麻利,“就”表现大酒缸上菜节奏控制有方,“都”字可见大酒缸的主食虽种类不多但味道实惠。表达了作者对大酒缸的真诚赞美以及对这类饭馆消失的遗憾。
10.写东安门大街的蒸饺馆、大路饭馆又贵,人又少,引出下文写大酒缸的热闹便宜。两者对比,突出大酒缸的实惠得人心,物美价廉。写琉璃厂东口外的大酒缸饺子果然与众不同,味道清而鲜,突出当年大酒缸实惠得人心,物美价廉的特点,写了作者对大酒缸的怀念。
故答案为:作者以东安门大街的蒸饺馆、大路饭馆开篇,写其价贵、食客不多,引出后文对热闹省钱、简便实惠的大酒缸的回忆,两者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大酒缸的可贵。文末提到琉璃厂东口外的大酒缸饺子味道与众不同,正面衬托出北京当年的大酒缸物美价廉的特点,表达出作者对大酒缸的怀念。
11.本文从开头北京吃饭难展开,写东安门大街的蒸饺馆、大路饭馆又贵,人又少,引出下文写大酒缸的热闹便宜,实惠得人心,物美价廉。写做饺子和削面手艺很好,写作者爱吃琉璃厂东口外的大酒缸饺子,也是老北京人朴实简单的旧日生活代表,写了作者对大酒缸绝迹的遗憾怀念惋惜,对人与人之间美好关系的流逝的惋惜。
故答案为: 作者由在北京吃饭难一事写起,使他回忆起北京已经绝迹多年的大酒缸。大酒缸以待客热忱、价美物廉闻名。而今的饭店如东安门大街的蒸饺馆,态度冷淡却价贵一倍。作者怀念的不仅是大酒缸价美物廉的酒与刀削面,更是老北京朴实简单、真诚单纯的旧日生活,作者惋惜大酒缸的绝迹,也是惋惜人与人之间美好关系的流逝。
四、小作文(10分)
12.暑假里语文老师布置了一些名著阅读任务。小北不喜欢看书,总喜欢用听书APP来替代纸质阅读。他的父母也默认了他这样的习惯。请你以小北好朋友的身份对小北或他的父母进行劝说:“作为初中生,阅读名著还是纸质阅读为好。”
要求:150字左右,能结合上述材料,联系自己的学习经验,语言得体,条理清晰。
【答案】【参考例文】
示例一:小北: 你好,学知识还是纸质阅读效果好。首先,人类接受信息的83%是通过视觉达成的,听书的平均速度远远不如看书的平均速度,对初中生阅读速度的提高不利。其次,听书虽然轻松一些,但应该只是阅读的起点,属于浅层阅读,只能作为是纸质阅读的辅助,老师布置的名著阅读任务需要进行精读、细读,还要进行批注与深入思考,仅听书背离了教材要求阅读名著的初衷。《论语》中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不能在精彩处驻足研读评析的听书,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真阅读。
示例二:叔叔阿姨,你们好! 中学名著,都是文学经典,教材中的大部分名著属于有一定阅读难度的,大都需要进行精读、细读,还要进行批注与深入思考,而听书仅适合泛读、通读,听书不能达到这样的阅读要求。在学校的学习中,名著中的经典片段老师会还带领大家精细品评,没有纸质阅读到时候在学校的学习过程中是会受到影响的。
【知识点】语言得体
【解析】【分析】劝说阅读名著还是纸质阅读为好,注意礼貌用语和称谓。劝说可以是:读纸质书,眼睛、手、大脑一起工作,才能更有感悟。听书软件只用了耳朵,没有眼睛没有大脑思考,不利于对阅读的深入吸收。且名著阅读是考试重点之一,如果没有纸质阅读,学习时如何抓住名著重点,考试如何得高分呢,言之合理即可。
【参考例文】示例一:小北:你好,学知识还是纸质阅读效果好。首先,人类接受信息的83%是通过视觉达成的,听书的平均速度远远不如看书的平均速度,对初中生阅读速度的提高不利。其次,听书虽然轻松一些,但应该只是阅读的起点,属于浅层阅读,只能作为是纸质阅读的辅助,老师布置的名著阅读任务需要进行精读、细读,还要进行批注与深入思考,仅听书背离了教材要求阅读名著的初衷。《论语》中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不能在精彩处驻足研读评析的听书,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真阅读。
示例二:叔叔阿姨,你们好!中学名著,都是文学经典,教材中的大部分名著属于有一定阅读难度的,大都需要进行精读、细读,还要进行批注与深入思考,而听书仅适合泛读、通读,听书不能达到这样的阅读要求。在学校的学习中,名著中的经典片段老师会还带领大家精细品评,没有纸质阅读到时候在学校的学习过程中是会受到影响的。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根据题目要求,围绕阅读名著还是纸质阅读为好展开描写,语言简洁明了,有逻辑,突出重点即可。语言表达题要注意说话分寸,语言得体,避免因语言不当产生冲突。
1 / 1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始检测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共51分)
1.古诗词直接默写
(1)相顾无相识, 。(王绩《野望》)
(2)大漠孤烟直, 。(王维《使至塞上》)
(3)月下飞天镜, 。(李白《渡荆门送别》)
(4)攀条折其荣, 。(《古诗十九首》)
(5) ,松柏有本性。(刘祯《赠从弟》)
(6)柴门何萧条, 。(曹植《梁甫行》)
(7)树树皆秋色, 。(王绩《野望》)
(8)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9)乱花渐欲迷人眼,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0) ,志在千里; ,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11) ,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12) ,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13)天接云涛连晓雾, 。(李清照《渔家傲》)
(14) 。风休住, 。(李清照《渔家傲》)
(15)中原乱, ,几时收? 。(朱敦儒《相见欢》)
(16)轻舟短棹西湖好, 。(欧阳修《采桑子》)
(17)争渡,争渡, 。(李清照《如梦令》)
【答案】(1)长歌怀采薇
(2)长河落日圆
(3)云生结海楼
(4)将以遗所思
(5)岂不罹凝寒
(6)狐兔翔我宇
(7)山山唯落晖
(8)谁家新燕啄春泥
(9)浅草才能没马蹄
(10)老骥伏枥;烈士暮年
(11)采菊东篱下
(12)感时花溅泪
(13)星河欲转千帆舞
(14)九万里风鹏正举;蓬舟吹取三山去
(15)簪缨散;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16)绿水逶迤
(17)惊起一滩鸥鹭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
【解析】【分析】这些是课文中需要掌握的古诗名篇。注意易错字的写法,如“采、薇、生、罹、唯、骥、鹏、蓬、簪、缨、逶、迤、滩、鸥、鹭”等字。
故答案为:(1) 长歌怀采薇
(2) 长河落日圆
(3) 云生结海楼
(4) 将以遗所思
(5) 岂不罹凝寒
(6) 狐兔翔我宇
(7) 山山唯落晖
(8) 谁家新燕啄春泥
(9) 浅草才能没马蹄
(10)老骥伏枥,烈士暮年
(11) 采菊东篱下
(12) 感时花溅泪
(13) 星河欲转千帆舞
(14)九万里风鹏正举,蓬舟吹取三山去
(15)簪缨散,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16) 绿水逶迤
(17) 惊起一滩鸥鹭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常见的名句名篇默写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二是结合语境要求写出句子的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直接默写,比较简单。注意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
2.古诗词理解性默写
(1)崔颢《黄鹤楼》中用对偶手法描写出黄鹤楼两岸视野开阔、景象优美的诗句是: , 。
(2)《使至塞上》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的句子是: , 。
(3)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借江水的依依不舍表达诗人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 。
(4)《雁门太守行》中体现敌军来势汹汹,守城将士雄姿英发的句子是: ,
。
(5)陶渊明在《饮酒》中用问答的形式表明内心清净就能远离喧嚣之意的句子是: ? 。
(6)杜牧《赤壁》诗歌中的诗句“ , ”表达了诗人对战争成败的独特见解,并曲折地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7)在《浣溪沙》中,晏殊既惆怅于春光流逝的不可抗拒,又欣慰于美好事物的重现,含蓄地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感慨的句子是 , 。
(8)在欧阳修的《采桑子》中,写水动鸟飞的句子是 , 。
【答案】(1)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2)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3)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4)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5)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6)东风不如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7)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8)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这些是课文中需要掌握的古诗名篇。注意易错字的写法,如“萋萋、鹦鹉、洲、蓬、雁、摧、燕”等字。
故答案为:(1)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2)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3)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4)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5)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6)东风不如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7)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8)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常见的名句名篇默写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二是结合语境要求写出句子的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难度不大,学生理解古诗内容即可答题。注意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
3.解释下列加点文言字词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至于夏水襄陵:
(4)虽乘奔御风:
(5)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6)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7)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8)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9)解衣欲睡,月色入户:
(10)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11)相与步于中庭:
(12)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1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14)蝉则千转不穷:
(15)经纶世务者:
【答案】(1)同“缺”,空隙,缺口
(2)太阳
(3)冲上、漫上
(4)飞奔的马
(5)延长
(6)消散
(7)鱼
(8)欣赏、领悟
(9)门
(10)于是;就
(11)共同,一起
(12)向东
(13)向高处伸展
(14)同“啭”;鸟鸣
(15)筹划,治理
【知识点】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1)翻译为: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 阙,同“缺”,空隙,缺口
(2)翻译为: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3)翻译为: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陵。 襄,淹上,漫上。
(4)翻译为: 即使骑上飞奔的快马,驾着疾风。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5)翻译为: 经常有猿猴在高处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显得非常悲惨凄凉。引:延长。
(6)翻译为: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歇:消散
(7)翻译为: 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鳞,鱼。
(8)翻译为: 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与:参与,这里有欣赏领略之意。
(9)翻译为: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月光从窗户照入。户:堂屋的门;单扇的门。
(10)翻译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遂:于是;就
(11)翻译为: 就一同在庭院里散步。 相与:共同,一同。
(12)翻译为: (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随意地向东或向西漂流。东,向东
(13)翻译为:山峦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轩,向高处伸展。
(14)翻译为: 蝉儿长久不断地鸣叫。转,通“啭”鸟鸣声。这里指蝉鸣。
(15)翻译为: 治理社会事务的人。经纶,筹划、治理。
故答案为:
(1) 同“缺”,空隙,缺口
(2) 太阳
(3) 冲上、漫上
(4)飞奔的马
(5) 延长
(6) 消散
(7) 鱼
(8) 欣赏、领悟
(9) 门
(10) 于是;就
(11) 共同,一起
(12) 向东
(13) 向高处伸展
(14)同“啭”;鸟鸣
(15) 筹划,治理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文言实词要注意积累,另外实词要注意特殊用法,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要结合语境正确答题。
二、名著阅读(共19分)
4.请结合《红星照耀中国》相关内容,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阅读活动 相关记录
活动一:读目录,获得整体印象 目录 第一篇 探寻红色中国 第二篇 去红都的道路 第三篇 在保安 第四篇 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 第五篇 长征 第六篇 红星在西北 第七篇 去前线的路上 第八篇 同红军在一起 第九篇 同红军在一起(续) 第十篇 战争与和平 第十一篇 回到保安 第十二篇 又是白色世界 浏览下面目录可知,《红星照耀中国》按照① 顺序记录了作者② 的过程。
活动二:读正文,把掘作者立场 纪实作品常体现作者的情感倾向,阅读这类作品要善于体会作者对事实的立场、观点和态度。下列片段是作者对长征途中③ 事件的叙述,隐含了作者对红军④ 的态度。 (选文)红军战士一个个站出来愿意冒生命危险,于是在报名的人中最后选了三十个人。他们身上背了毛瑟枪和手榴弹,紧紧地抓住了铁索一步一抓地前进。红军机枪向敌军碉堡开火,子弹都飞迸在桥头堡上。敌军也以机枪回报。
【答案】时间;探寻“红色中国”;飞夺泸定桥(夺泸定桥);对革命战士英勇爱国、不畏艰难、无惧生死的敬佩和肯定。
【知识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时间顺序;体会作者情感态度;《红星照耀中国》
【解析】【分析】《红星照耀中国》记述了埃德加·斯诺于1936年6月至1936年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按照时间顺序通过采访、对话和实地考察后的所见、所闻、所感,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士兵、牧民、工人、共青团员和少先队员的战斗、学习和生活情况,探寻“红色中国”的过程。
(选文)是飞夺泸定桥的片段,表现了作者对革命战士英勇爱国、不畏艰难、无惧生死的敬佩和肯定。
故答案为:①时间
②探寻“红色中国”;
③飞夺泸定桥(夺泸定桥);
④对革命战士英勇爱国、不畏艰难、无惧生死的敬佩和肯定。
【点评】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的理解与分析能力。注意名著作者的文学常识,包括作者字号、时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朝代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还有作品的故事梗概,重要章节的主要内容、故事情节、作品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征、作品的大致主旨等。
阅读《红星照耀中国》,点赞“红星”,品评人物形象。
“红星”1:他面容瘦削,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焖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凸出,我在一刹那间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
“红星”2:他原是著名将领蔡锷的军官,却毅然放弃荣华富贵投身于共产主义事业。
“红星”3:他是行伍出身,先在湖南,后在南昌进过军校,毕业后,因才能出众,迅获提升,一九二七年年方二十八就已任旅长,在湘军中以“自由派”军官著称。
“红星”4:他显然是中国人中最罕见的一种人,一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纯粹知识分子。他是一个书生出身的造反者。
5.《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是( ① )国记者 ② ,该书为了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方便曾易名为《 ③ 》。
④根据以上文段信息,写出这四位“红星”人物的姓名。
6.从以上“红星”人物中选一位,结合原著中选择该人物的一个典型事例分析其形象特点。
【答案】5.①美;②埃德加 斯诺;③西行漫记;④毛泽东、朱德、彭德怀、周恩来
6.毛泽东:①质朴纯真、平易近人:他颇有幽默感,喜欢憨笑,说话真诚老实,斯诺有机会核对他的许多话,结果往往发现这些话是对的。经常毫不惹眼地坐在群众大会和红色剧院的观众中间,玩得很高兴。在剧社看戏休息的时候,群众一致要求毛泽东和林彪来一次合唱。②精力过人,身强体健:每天工作十三四个小时,常常二三点钟才休息。
朱德:①天性温和,爱护部下,平易近人:担任全军统帅后,他的生活和穿着都跟普通士兵一样,同甘共苦,早期常常赤脚走路,整整一个冬天以南瓜充饥;在长征途中,他把马让给走累了的同志骑,自己却大部分步行,似乎不知疲倦;②聪明睿智,经验丰富:将在印度支那边界与帮作战的经验与书本和学校学到的知识结合,形成了特殊的游击战术,这些战术为后来红色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彭德怀:生活简朴:彭德怀同部下一样,只有两套制服:他吃得很少很简单,伙食和部下一样。爱护部下、平易近人:①六千英里的长征,大部分他是步行过来的,常常把他的马让给走累了的或受了伤的同志骑;②在看演出中途,他把棉衣披在身旁的一个小号手身上;吃苦耐劳,精力过人:有一天红二师进行学习,斯诺正好同彭德怀在一起,他突然叫大家冲到小山顶上去,接着就一路领先,在大家之前先到达山顶。又有一次,他们在骑马时,彭德怀也这样叫了一声,提出挑战:他迟睡早起,每天晚上平均只睡四五个小时。从来都是不急不忙的,但总是很忙碌。
周恩来:①温和文雅,平易近人:把胳膊爱护地搭在”红小鬼”的肩上,与他同行。初遇斯诺时热情友好地用英语接待他。②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周恩来和上海的工人领袖一起组织了五方名工人纠察队,从军阀那里得到经验,训练了武装力量,进行了上海工人总罢工,占领了城市,使上海不攻自破。
【知识点】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经典情节;《红星照耀中国》
【解析】【点评】(1) 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的理解与分析能力。注意名著作者的文学常识,包括作者字号、时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朝代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还有作品的故事梗概,重要章节的主要内容、故事情节、作品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征、作品的大致主旨等。
(2)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从以下角度出发:人物言行举止;旁观者角度;作者对人(事)物的评价;文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等。在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的基础上结合文中重点段落和句子分析概括,尽可能四字词语答题。
5.《红星照耀中国》,曾易名为《西行漫记》,记述了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于1936年6月至1936年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即后来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通过采访、对话和实地考察后的所见、所闻、所感,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士兵、牧民、工人、共青团员和少先队员的战斗、学习和生活情况。
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是毛泽东。
朱德毕业于云南讲武堂,是著名将领蔡锣的军官。放弃荣华富贵毅然投身于共产主义事业。
彭德怀是行伍出身,先在湖南,后在南昌进过军校。
书生出生的造反者是周恩来。
故答案为:①美;②埃德加 斯诺;③西行漫记;④毛泽东、朱德、彭德怀、周恩来
6.①毛泽东,他的财物只是一卷铺盖、几件随身衣物,伙食也同每一个人一样;将自己的上衣脱给战士穿,长征中和普通战士一样地步行。生活简朴,平易近人。
②朱德,爱护部下天下闻名,宁愿自己走路,把马让给走累的同事,赢得战士的心;跟一般战斗员生活打成一片,方能带领齐心的队伍。爱护部下,同甘共苦,平等待人。
③彭德怀,长征中经常步行,把马让给其他同志骑;司令部陈设简陋,伙食也很一般,与部下一样;喜欢孩子,尊重少先队员(红小鬼),将棉衣脱给小号手。爱护部下、生活简朴、平易近人。
④周恩来,为斯诺规划采访行程;揽着红小鬼胳膊在乡间散步。善于分析、知行合一,平易近人,温和文雅。
故答案为:毛泽东:①质朴纯真、平易近人:他颇有幽默感,喜欢憨笑,说话真诚老实,斯诺有机会核对他的许多话,结果往往发现这些话是对的。经常毫不惹眼地坐在群众大会和红色剧院的观众中间,玩得很高兴。在剧社看戏休息的时候,群众一致要求毛泽东和林彪来一次合唱。②精力过人,身强体健:每天工作十三四个小时,常常二三点钟才休息。
或者:朱德:①天性温和,爱护部下,平易近人:担任全军统帅后,他的生活和穿着都跟普通士兵一样,同甘共苦,早期常常赤脚走路,整整一个冬天以南瓜充饥;在长征途中,他把马让给走累了的同志骑,自己却大部分步行,似乎不知疲倦;②聪明睿智,经验丰富:将在印度支那边界与帮作战的经验与书本和学校学到的知识结合,形成了特殊的游击战术,这些战术为后来红色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或者:彭德怀:生活简朴:彭德怀同部下一样,只有两套制服:他吃得很少很简单,伙食和部下一样。爱护部下、平易近人:①六千英里的长征,大部分他是步行过来的,常常把他的马让给走累了的或受了伤的同志骑;②在看演出中途,他把棉衣披在身旁的一个小号手身上;吃苦耐劳,精力过人:有一天红二师进行学习,斯诺正好同彭德怀在一起,他突然叫大家冲到小山顶上去,接着就一路领先,在大家之前先到达山顶。又有一次,他们在骑马时,彭德怀也这样叫了一声,提出挑战:他迟睡早起,每天晚上平均只睡四五个小时。从来都是不急不忙的,但总是很忙碌。
或者:周恩来:①温和文雅,平易近人:把胳膊爱护地搭在”红小鬼”的肩上,与他同行。初遇斯诺时热情友好地用英语接待他。②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周恩来和上海的工人领袖一起组织了五方名工人纠察队,从军阀那里得到经验,训练了武装力量,进行了上海工人总罢工,占领了城市,使上海不攻自破。
7.学校文学社决定开辟“讲好红色故事,传承名著精神”栏目,请你结合《长征》《飞向太空港》,任选一本名著,仿照示例,向文学社提供一则素材,不超过100字。
【示例】《飞向太空港》中,全体将士在泥石流后,夜以继日地对遭受毁坏的“亚洲一号”卫星发射基地进行重建,他们同大自然展开了一场殊死搏斗,只用了一个半月的时间就恢复了发射准备,体现出齐心协力、顽强不屈的精神品质。
【答案】《长征》从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重新认识了长征的重要意义,书中的许多重大事件和资料都是首次披露,作者弘扬了长征体现出来的国家统一精神和不朽的信念力量。
《飞向太空港》再现了中国自主研发的运载火箭首次成功发射外国卫星的全过程,展现了中华民族勇于进取、不断攻坚克难的智慧与决心,以地球人的眼光,俯仰天地、穿越古今,展现出人类探索宇宙、憧憬未来的博大胸襟。
【知识点】造句式仿写
【解析】【分析】《长征》描述中国红军长征的历程和经历。它以纪实的手法,详细讲述了红军长征的起因、计划和实施过程,以及在这段艰苦的远征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表达作者对长征精神的赞美和敬佩。
《飞向太空港》写的是中国“长征三号”火箭首次在西昌卫星发射场发射外国卫星——美国“亚洲一号”的故事,表达作者对中国科技发展的高度赞美及对人类探索宇宙未来的赞美和祝愿。
仿写注意格式要求,结合《长征》《飞向太空港》的内容展开描述即可。
故答案为:《长征》从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重新认识了长征的重要意义,书中的许多重大事件和资料都是首次披露,作者弘扬了长征体现出来的国家统一精神和不朽的信念力量。
《飞向太空港》再现了中国自主研发的运载火箭首次成功发射外国卫星的全过程,展现了中华民族勇于进取、不断攻坚克难的智慧与决心,以地球人的眼光,俯仰天地、穿越古今,展现出人类探索宇宙、憧憬未来的博大胸襟。
【点评】本题考查仿写。注意例句格式,如字数、句式、修辞手法、主题等。语言合理即可。
三、现代文阅读(共17分)
现代文阅读
大酒缸
张中行
①不久前,七八月之间,正是北京最热的时候,一个朋友从上海来。时间是下午六时,我当然要招待晚饭。吃饭难的情况我是知道的,为了朋友也有精神准备,就先告诉他碰运气的计划,是直奔王府井大街,从北头起,先进萃华楼,能吃上最好,不能,迤逦南行,碰到哪里是哪里,碰见什么吃什么。他说好。于是照计划办理,先到萃华楼,看了看,站着等坐位的人比坐下边吃边喝的人还多。没办法,执行计划的第二步,迤逦南行。我忽然灵机一动,想起略南行向西,东安门大街西口内路北有个专卖蒸饺的小馆,因为价比一般店贵一倍,食客不多,估计一定可以如愿。向朋友说明此意,他也很高兴。于是前往,没想到入门一看,竟是空空如也。卖完了还是不卖了?问也无用,只好扭过头东行。好容易找到一个,北京所谓大路(中下等)饭馆,挤个坐位。饭菜都很坏,用了上大学时期可以包一个月饭的钱数,总算解决了困难。
②说起东安门大街,是上学时期往东安市场的必经之路,近年来很少到那里去,连印象都模糊了。即如那个蒸饺馆,是这一次碰钉子时候辨认,才想起当年是个大酒缸,字号为义聚成。
③关于大酒缸,除了长住北京,年过花甲,刘伶、阮籍一流人物以外,大概没有人知道了。这是一类商店的通称,有如油盐店、点心铺、绸缎庄之类。但比起油盐店等商业,大酒缸的特点尤其明显。就我见到的许许多多说,都是山西人所经营。有不少是家庭铺,夫妻共同经管,但女的照例不出面。规模都不大,门面一间,后面是住屋。前面这间营业室,左右两排,应该放饭桌的地方,放的是酒缸。缸很大,直径也许将近一公尺吧,上面盖着红漆木盖,周围放着坐凳。缸大多是一排三口,因为高,下部一节埋在地下。两排缸再往里,靠一边是柜台,台上放酒具、酒菜等,另一边是菜板、面板等,总起来是既供饮,又供食。大酒缸的营业,顾名思义,主要是卖酒,陈列几口大缸,我想是意在表示,所卖之酒既多又陈。其实缸都是空的,或多是空的,只能发挥一般饭馆桌子的作用。自然,如果顾客是文人墨客,那就还能体会到诗意,试想,这是坐在酒缸之旁,向里看,柜台上是大小酒具,两千年前,到临邛照顾司马相如,也许情景不过如此吧?自然,这里缺的是当垆的文君,那就设想为黄公酒垆,不是也好吗?
④我酒量很小,可是也常常到义聚成去。目的是三种:一是破闷,二是省钱,三是吃简便而实惠的饭。多半是晚饭时候去。入门,掌柜的照例说:“您来啦,请坐。”坐下以后,问喝几个酒(旧秤二两白干称一个,是大酒缸供酒的单位),热不热(热是用圆锥形铜酒具在火上加热),要什么菜。菜都是做好的凉菜,有煮花生仁、辣白菜、五香豆等,自己去挑选,一二分钱一碟。喝酒中间,掌柜的会来问,是不是在这里吃饭,如果吃,是吃饺子还是削面,吃多少,因为只卖这两种。决定吃什么以后,他立刻动手做,材料是准备好了的,总是喝酒兴尽的时候,食物就送上来。做饺子和削面是山西人的拿手活,都做得很好。总之,是费钱有限而可以酒足饭饱。
⑤大酒缸,北京当年遍布九城,我因为离义聚城近,其他地方很少去。唯一的例外是前门外一尺大街路南那一家。那是一位也好逛书店的老朋友发现的,说是饺子特别好。一尺大街大琉璃厂东口外,东通杨梅竹斜街,确是很短。我听说以后,每次往琉璃厂,一定到那一家去吃午饭。饺子果然与众不同,味道清而鲜。
⑥不记得从什么时候起,我很少一个人到外面吃饭,因而同大酒缸的关系就越来越疏远,以至它什么时候绝迹也说不清楚了。大约半年以前,一个年轻人前往杭州,回来说,曾抽暇往绍兴,到咸亨酒店看了看,真是鲁迅先生所写《孔乙己》中的样子,还卖罗汉豆。这使我想到北京的大酒缸,如果还有,能够到那里喝“一个”热酒,吃两碗刀削面,会多么好。
(选自《人生的乐趣》)
8.作者以散文的自由笔法抒写了他关于“大酒缸”的一些记忆。请根据文章内容,将下面空缺处的信息补充完整。
9.张中行先生的文章用词看似简单,实则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内容,赏析文中画横线处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决定吃什么以后,他立刻动手做,材料是准备好了的,总是喝酒兴尽的时候,食物就送上来。做饺子和削面是山西人的拿手活,都做得很好。
10.作者回忆常去的“义聚成”大酒缸,却以东安门大街的蒸饺馆、大路饭馆开篇,又在文末提到大琉璃厂东口外朋友推荐的大酒缸。联系上下文,说说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11.作者在结尾处说道:“这使我想到北京的大酒缸,如果还有,能够到那里喝‘一个’热酒,吃两碗刀削面,会多么好。”请结合全文,体会作者通过介绍绝迹已久的“大酒缸”所表达的情思。
【答案】8.大多是山西人,不少是家庭铺;②不大,一间门面;③应该放饭桌的地方放的是酒缸,上面盖着红漆木盖,下部埋在地下。
9.“立刻”表现大酒缸掌柜干活麻利,“就”表现大酒缸上菜节奏控制有方,“都”字可见大酒缸的主食虽种类不多但味道实惠。表达了作者对大酒缸的真诚赞美以及对这类饭馆消失的遗憾。
10.作者以东安门大街的蒸饺馆、大路饭馆开篇,写其价贵、食客不多,引出后文对热闹省钱、简便实惠的大酒缸的回忆,两者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大酒缸的可贵。文末提到琉璃厂东口外的大酒缸饺子味道与众不同,正面衬托出北京当年的大酒缸物美价廉的特点,表达出作者对大酒缸的怀念。
11.作者由在北京吃饭难一事写起,使他回忆起北京已经绝迹多年的大酒缸。大酒缸以待客热忱、价美物廉闻名。而今的饭店如东安门大街的蒸饺馆,态度冷淡却价贵一倍。作者怀念的不仅是大酒缸价美物廉的酒与刀削面,更是老北京朴实简单、真诚单纯的旧日生活,作者惋惜大酒缸的绝迹,也是惋惜人与人之间美好关系的流逝。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对比;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能力。根据题目要求,通读全文,抓住文章的主要信息,提取关键语句,在文中找到对应句,整合语言,简要概括大意即可。
(2)本题考查赏析加点字。注意三步法,第一步先看加点字①词性,如动词、叠词、色彩词等;②修辞手法,拟人比喻等;③描写方法: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描写。④词语本义和语境义。第二步结合句子分析这个加点字让句子哪里变得更好更优美更突出,第三步这句话表达作者何种情感态度。分析的时候一定要把所有的思考角度都想全了,一句话有可能不止一个赏析的点。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注意主题是写A,但是文中写了B,一般是用B对比突出A,或者用B衬托A,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即可。
(4)本题考查作者情感。通读全文,理解文章大意。在文中找到描写句、作者评价句、情感句、其他人看法等,综合分析归纳主旨情感即可。
8.在文中找到对应句分析即可。
③就我见到的许许多多说,都是山西人所经营。有不少是家庭铺,夫妻共同经管,但女的照例不出面。规模都不大,门面一间,后面是住屋。前面这间营业室,左右两排,应该放饭桌的地方,放的是酒缸。缸很大,直径也许将近一公尺吧,上面盖着红漆木盖,周围放着坐凳。缸大多是一排三口,因为高,下部一节埋在地下。
故答案为: 大多是山西人,不少是家庭铺;②不大,一间门面;③应该放饭桌的地方放的是酒缸,上面盖着红漆木盖,下部埋在地下。
9.立刻,紧接着某个时候,马上。指大酒缸掌柜干活麻利,绝不拖延。就,写喝酒兴尽了立马上菜,安排得当。都,全,写做饺子和削面手艺很好,写了对大酒缸的赞美及对这类饭馆消失的遗憾。
故答案为:“立刻”表现大酒缸掌柜干活麻利,“就”表现大酒缸上菜节奏控制有方,“都”字可见大酒缸的主食虽种类不多但味道实惠。表达了作者对大酒缸的真诚赞美以及对这类饭馆消失的遗憾。
10.写东安门大街的蒸饺馆、大路饭馆又贵,人又少,引出下文写大酒缸的热闹便宜。两者对比,突出大酒缸的实惠得人心,物美价廉。写琉璃厂东口外的大酒缸饺子果然与众不同,味道清而鲜,突出当年大酒缸实惠得人心,物美价廉的特点,写了作者对大酒缸的怀念。
故答案为:作者以东安门大街的蒸饺馆、大路饭馆开篇,写其价贵、食客不多,引出后文对热闹省钱、简便实惠的大酒缸的回忆,两者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大酒缸的可贵。文末提到琉璃厂东口外的大酒缸饺子味道与众不同,正面衬托出北京当年的大酒缸物美价廉的特点,表达出作者对大酒缸的怀念。
11.本文从开头北京吃饭难展开,写东安门大街的蒸饺馆、大路饭馆又贵,人又少,引出下文写大酒缸的热闹便宜,实惠得人心,物美价廉。写做饺子和削面手艺很好,写作者爱吃琉璃厂东口外的大酒缸饺子,也是老北京人朴实简单的旧日生活代表,写了作者对大酒缸绝迹的遗憾怀念惋惜,对人与人之间美好关系的流逝的惋惜。
故答案为: 作者由在北京吃饭难一事写起,使他回忆起北京已经绝迹多年的大酒缸。大酒缸以待客热忱、价美物廉闻名。而今的饭店如东安门大街的蒸饺馆,态度冷淡却价贵一倍。作者怀念的不仅是大酒缸价美物廉的酒与刀削面,更是老北京朴实简单、真诚单纯的旧日生活,作者惋惜大酒缸的绝迹,也是惋惜人与人之间美好关系的流逝。
四、小作文(10分)
12.暑假里语文老师布置了一些名著阅读任务。小北不喜欢看书,总喜欢用听书APP来替代纸质阅读。他的父母也默认了他这样的习惯。请你以小北好朋友的身份对小北或他的父母进行劝说:“作为初中生,阅读名著还是纸质阅读为好。”
要求:150字左右,能结合上述材料,联系自己的学习经验,语言得体,条理清晰。
【答案】【参考例文】
示例一:小北: 你好,学知识还是纸质阅读效果好。首先,人类接受信息的83%是通过视觉达成的,听书的平均速度远远不如看书的平均速度,对初中生阅读速度的提高不利。其次,听书虽然轻松一些,但应该只是阅读的起点,属于浅层阅读,只能作为是纸质阅读的辅助,老师布置的名著阅读任务需要进行精读、细读,还要进行批注与深入思考,仅听书背离了教材要求阅读名著的初衷。《论语》中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不能在精彩处驻足研读评析的听书,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真阅读。
示例二:叔叔阿姨,你们好! 中学名著,都是文学经典,教材中的大部分名著属于有一定阅读难度的,大都需要进行精读、细读,还要进行批注与深入思考,而听书仅适合泛读、通读,听书不能达到这样的阅读要求。在学校的学习中,名著中的经典片段老师会还带领大家精细品评,没有纸质阅读到时候在学校的学习过程中是会受到影响的。
【知识点】语言得体
【解析】【分析】劝说阅读名著还是纸质阅读为好,注意礼貌用语和称谓。劝说可以是:读纸质书,眼睛、手、大脑一起工作,才能更有感悟。听书软件只用了耳朵,没有眼睛没有大脑思考,不利于对阅读的深入吸收。且名著阅读是考试重点之一,如果没有纸质阅读,学习时如何抓住名著重点,考试如何得高分呢,言之合理即可。
【参考例文】示例一:小北:你好,学知识还是纸质阅读效果好。首先,人类接受信息的83%是通过视觉达成的,听书的平均速度远远不如看书的平均速度,对初中生阅读速度的提高不利。其次,听书虽然轻松一些,但应该只是阅读的起点,属于浅层阅读,只能作为是纸质阅读的辅助,老师布置的名著阅读任务需要进行精读、细读,还要进行批注与深入思考,仅听书背离了教材要求阅读名著的初衷。《论语》中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不能在精彩处驻足研读评析的听书,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真阅读。
示例二:叔叔阿姨,你们好!中学名著,都是文学经典,教材中的大部分名著属于有一定阅读难度的,大都需要进行精读、细读,还要进行批注与深入思考,而听书仅适合泛读、通读,听书不能达到这样的阅读要求。在学校的学习中,名著中的经典片段老师会还带领大家精细品评,没有纸质阅读到时候在学校的学习过程中是会受到影响的。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根据题目要求,围绕阅读名著还是纸质阅读为好展开描写,语言简洁明了,有逻辑,突出重点即可。语言表达题要注意说话分寸,语言得体,避免因语言不当产生冲突。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