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2 语言文字运用+现代文阅读Ⅱ
一、[2024·原创题]语言文字运用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吃辣真的太爽了,对于喜欢吃辣的人来说,水煮鱼、麻辣香锅、麻辣烫、麻辣火锅……简直就是“痛,并快乐着”。
实际上食物中含有的辛辣成分,是一部分植物保护自己的一种防御手段。而“辣味”也并不是一种味觉, A ,这种痛觉会充斥着口腔和鼻腔。痛觉感受器被激活时还会刺激大脑主动释放内啡肽,内啡肽又可促进多巴胺分泌,让人产生快感,所以吃辣会让人感觉很痛快。
辛辣的食物不仅能让菜肴味道加倍,常吃辣对健康也有益处。首先可以补充维生素C。辣椒可是蔬菜中的“维生素C之王”,不同品种的辣椒的维生素C含量依次为甜椒、彩椒、小红尖辣椒、青尖椒。其次,降低心血管病死亡风险。①辣椒中的辣椒素具有潜在的保护心脏和抗肿瘤作用,②食用辛辣食物可降低各种原因导致的死亡风险以及心脏病相关疾病的死亡风险。③再次,④预防高血压。⑤高血压是引起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⑥辛辣食物与高血压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关联,⑦辣椒素能刺激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的一氧化氮,⑧推动血管舒张。另外,可能有助于减肥。长期辣椒素干预可作用于脂肪组织的辣椒素受体,抑制脂肪合成和预防肥胖。清淡的吃辣能提高代谢,对减肥可能有用,但是很多人吃的辣比较油腻,反而可能发胖。
虽然研究表明吃辣对健康有很多益处, B 。过度吃辣反而会导致口腔溃疡、胃疼、腹泻等,危害健康。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
答:
2.文中第3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6分)
答: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①立夏过后,小满翩翩而至。
“小满”名称的由来,与农作物的长势有关。《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此时,农作物小有收获,北方地区的小麦等夏熟作物正是将熟未熟的“小得盈满”之际,所以称之为“小满”。
②小满,是一时物候。时至小满,乳熟后期青黄相接的麦穗,籽粒刚刚灌浆饱满,但只灌了个半饱,还没有成熟,正羞答答微微低头,在温风中翻腾。小满时节,农田管理也十分重要,不仅要防旱,还要防水涝。大旱则插秧困难,大雨则易使夏收作物泡汤。
小满,既是一种节气,也是为人处世的智慧。天道忌盈,卦终未济,业不求满。大满、太满,自满、完满,都不符合国人的处世哲学。《说文解字》将“满”字释为“盈溢”,“小满”,有着“满而不足”“满而不盈”的含义。如同绘画之留白,不经意间之小满,才是为人处世的最好状态。
麦已小熟,天未大热,小得圆满,人生佳境。
3.文中画横线句子使用了“刚刚”“羞答答”“微微”三个重叠形式,说说它们和“刚”“羞涩”“微”相比,语意上各自有什么不同。(4分)
答:
4.标点符号的作用,不仅限于表示停顿,还可以增强文字的表现力。请从文中画波浪线的两处中任选一处,说说句中逗号的表达效果。(3分)
答:
5.第4段中出现了多个“小满”,请解说下面两句中的“小满”的意义有何不同。(3分)
(1)小满,既是一种节气,也是为人处世的智慧。
(2)如同绘画之留白,不经意间之小满,才是为人处世的最好状态。
答:
二、[2023·浙江台州二模]现代文阅读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静(节选)
沈从文
春天日子是长极了的。长长的白日,一个小城中,老年人不向太阳取暖就是打瞌睡,少年人无事作时皆在晒楼或空坪里放风筝。天上白白的日头慢慢的移着,云影慢慢的移着,什么人家的风筝脱线了,各处便皆有人仰了头望到天空,小孩子皆大声乱嚷,手脚齐动,盼望这无主风筝,落在自己家中的天井里。
女孩子岳珉年纪约十四岁左右,有一张营养不良的小小白脸,穿着新上身不久长可齐膝的蓝布袍子,正在后楼屋顶晒台上,望到一个从城里不知谁处飘来的脱线风筝,在头上高空里斜斜的溜过去,眼看到那线脚曳在屋瓦上,隔壁人家晒台上,有一个胖胖的妇人,正在用晾衣竹竿乱捞。
这晒楼原如这小城里所有平常晒楼一样,是用一些木枋,疏疏的排列到一个木架上,且多数是上了点年纪的。女孩子岳珉倚在朽烂发霉摇摇欲坠的栏杆旁,数天上的大小风筝。晒楼下面是斜斜的屋顶,屋瓦疏疏落落,有些地方经过几天春雨,都长了绿色霉苔。屋顶接连屋顶,晒楼左右全是别人家的晒楼。有晒衣服被单的,把竹竿撑得高高的,在微风中飘飘如旗帜。晒楼前面是石头城墙,可以望到城墙上石罅里植根新发芽的葡萄藤。晒楼后面是一道小河,河水又清又软,很温柔的流着。河对面有一个大坪,绿得同一块大毡茵一样,上面还绣得有各样颜色的花朵。大坪尽头远处,可以看到好些菜园同一个小庙。菜园篱笆旁的桃花,同庵堂里几株桃花,正开得十分热闹。
日头十分温暖,景象极其沉静,女孩子望了一会天上,又望了一会河水。河水不象早晚那么绿,有些地方似乎是蓝色,有些地方又为日光照成一片银色。对岸那块大坪,有几处种得有油菜,菜花黄橙橙的如金子。另外草地上,有城里染坊中人晒的许多白布,长长的卧着,用大石块压着两端。坪里也有三个人坐在大石头上放风筝。其中一个小孩,吹一个芦管唢呐,吹各样送亲嫁女的调子。另外还有三匹白马,两匹黄马,没有人照料,在那里吃草,从从容容,一面低头吃草一面散步。
望到马,望到青草,望到眼前的一切,女孩子似乎想到很远的一些别的东西。
他们是逃难来的,这地方并不是家乡,也不是所要到的地方。母亲,大嫂,姐姐,姊姊的儿子北生,小丫头翠云,一群人中就只五岁大的北生是男子。胡胡涂涂坐了十四天小小篷船,船到了这里以后,应当换轮船了,一打听各处,才知道××城还在被围,过上海或过南京的船车全已不能开行。到此地以后,证明了从上面听来的消息不确实。既然不能通过,回去也不是很容易的,因此照妈妈的主张,就找寻了这样一间屋子权且居住下来,打发随来的兵士过宜昌,去信给北京同上海,等候各方面的回信。在此住下后,妈妈同嫂嫂只盼望宜昌有人来,姐姐只盼望北京的信,女孩岳珉便想到上海一切。她只希望上海先有信来,因此才好读书。若过宜昌同爸爸住,爸爸是一个军部的军事代表,哥哥也是个军官,不如过上海同教书的第二哥哥同住。可是××一个月了还打不下。
过一阵,听到翠云丫头在晒楼说话:
“珉小姐,珉小姐,你来,看新娘子骑马,快要过渡了!”
又过一阵,翠云丫头又说:
“看呀,看呀,快来看呀,一个一块瓦的大风筝跑了,快来,快来,就在头上,我们捉它!”
女孩岳珉抬起来了头,果然望到一个高高的风筝,如同一个吃醉了酒的巡警神气,偏偏斜斜的滑过去,隐隐约约还看到一截白线,很长的在空中摇摆。
也不是为看风筝,也不是为看新娘子,等到翠云下晒楼以后,女孩岳珉仍然在栏杆边傍着,眺望到一切远处近处,心里慢慢的就平静了。后来看到染坊中人在大坪里收拾布匹,把整匹白布折成豆腐干形式,一方一方摆在草上,看到尼姑庵里瓦上有烟子,各处远近人家也都有了烟子,她方离开晒楼。
下楼后,向病人房门边张望了一下,母亲同姐姐三人都在床上睡着了。再到小孩北生小房里去看看,北生不知在什么时节,也坐在地下小绒狗旁睡着了。走到厨房去,翠云丫头正在灶口边板凳上,偷偷的用无敌牌牙粉当成水粉擦脸。女孩岳珉似乎恐怕惊动了这丫头的神气,赶忙走过天井中心去。
这时听到隔壁有人拍门,有人互相问答说话。女孩岳珉心里很希奇的想到:“谁在问谁?莫非爸爸同哥哥来了,在门前问门牌号数吧?”这样想到,心便骤然跳跃起来,忙匆匆的走到二门边去,只等候有什么人拍门拉铃子,就一定是远处来的人了。
可是,过一会儿,一切又都寂静了。
女孩岳珉便不知所谓的微微的笑着。日影斜斜的,把屋角同晒楼柱头的影子,映到天井角上,恰恰如另外一个地方,竖立在她们所等候的那个爸爸坟上一面纸制的旗帜。
1932年3月30日
(有删改)
6.关于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楼上”和“楼下”是平行共存的两个空间,随着小女孩在楼上、楼下移动,对未来的想象和家人的现状被反复带入故事。
B.“楼上”和“楼下”又是不同性质的世界,形成了驰骋想象和咀嚼现实之间的对立,也带来忘却现实和体验压抑两种情绪。
C.春天象征自由和幸福,绿地、葡萄藤、小河、桃花、马等充满生机,也象征着孩子在窘困的生活中对未来抱有的丝丝希望。
D.战争的阴影被作者有意淡化,只在作品中隐约提到,成为遥远的背景,使得春天的美好在孩子的眼里变得更加纯净和宁静。
7.下列对语言艺术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河水又清又软,很温柔的流着”,形式对称,节奏徐缓,写出流水轻柔可亲的意趣。
B.“大坪尽头远处,可以看到好些菜园同一个小庙。菜园篱笆旁的桃花,同庵堂里几株桃花,正开得十分热闹”,“庙”“花”“闹”发音响亮,营造出欢快热烈的效果,与此景此情相互映衬。
C.“望到马,望到青草,望到眼前的一切,女孩子似乎想到很远的一些别的东西”,各分句长短差别大,语势语调陡然突变,表现出女孩情绪落差大。
D.“有一张营养不良的小小白脸”“在头上高空里斜斜的溜过去”“有一个胖胖的妇人”,叠字强调了女孩的心力憔悴、风筝姿态的悠闲、妇人的亲切可爱,改为单字就妨碍作者在其中的情感寄托。
8.《静》中的景物描写富于象征性,风筝是作品中一再提到的景物,请分析风筝在作品中的象征意义。(4分)
答:
9.《静》是一篇诗化小说,请说说“诗化”体现在哪些方面。(6分)
答:
练习2 语言文字运用+现代文阅读Ⅱ
1.答案:A而是一种痛觉 B但并不意味着吃辣越多越好
解析:A处,依据前文“而‘辣味’也并不是一种味觉”,后文“这种痛觉会充斥着口腔和鼻腔”,可推断所填句子应用“而是”引领,故可补写“而是一种痛觉”之类的语句。B处依据前文“虽然研究表明吃辣对健康有很多益处”可知,应填表示转折的句子,后文有“过度吃辣反而会导致口腔溃疡、胃疼、腹泻等,危害健康”,故可补写“但并不意味着吃辣越多越好”之类的语句。
2.答案:②食用辛辣食物可降低各种原因导致的死亡风险尤其是心脏病相关疾病的死亡风险;⑦辣椒素能刺激血管内皮细胞产生一氧化氮;⑧促进血管舒张。
解析:第②处“食用辛辣食物可降低各种原因导致的死亡风险以及心脏病相关疾病的死亡风险”不合逻辑。“各种原因导致的死亡风险”包括“心脏病相关疾病的死亡风险”,二者不能并列,应将“以及”改为“尤其是”。第⑦处“辣椒素能刺激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的一氧化氮”搭配不当,“刺激”的是“细胞”,应该把“的”删去。第⑧处“推动血管舒张”用词不当,应把“推动”改为“促进”。
3.答案:三个重叠形式,强化了语意,调整了节奏,使语气更舒缓。“刚刚”比“刚”更能凸显时间间隔短,表现了籽粒的鲜嫩;“羞答答”与“羞涩”相比语气更舒缓,突出了麦穗的可爱;“微微”比“微”力度更轻,更具体准确地表现了麦穗低头的角度。
解析:叠词的效果主要有渲染强化、增加形象性、增强音乐性、调整节奏等作用。答题时要结合具体内容鉴赏。文中三个重叠形式“刚刚”“羞答答”“微微”显然比“刚”“羞涩”“微”在语意表达上更能强化文意。然后结合各自的语境分析。如“刚刚”表明事情发生在不久以前,间隔很短暂,比“刚”更能凸显间隔之短。“羞答答”与“羞涩”相比,更能表现麦穗的可爱,并且“羞答答”三音节语气更舒缓。“微”表示“轻微”,这里指麦穗低头的角度小,“微微”比“微”力度更轻,更具体准确地表现了麦穗低头的角度。
4.答案:第①处,逗号把时间状语“立夏过后”和句子主语“小满”分隔开,舒缓了节奏,同时让时间点和主语“小满”更突出。第②处,逗号把主语“小满”和句子谓语“是”分隔开,突出了主语“小满”,同时让句子节奏与下一段第一句一致。
解析:标点符号除了表示停顿,还有表情达意的作用。第①处逗号把时间状语“立夏过后”和句子主语“小满”分隔开,句子多一个停顿,语气得到舒缓;时间状语“立夏过后”和主语“小满”隔开,相对独立,二者都得到了突出。第②处逗号把主语“小满”和句子谓语“是”分隔开,有一个停顿,突出了主语“小满”;同时注意文段整体下一段开头说“小满,既是一种节气,也是为人处世的智慧”,“小满”后也有一个逗号表示停顿,这样,两个段落第一句节奏一致,整体感强。
5.答案:第(1)句中的“小满”一语双关,同时具有“节气”和“人生智慧”双重含义,语义丰富,意味深长。第(2)句中的“小满”是借用,“满”指“人生盈满”,表达含蓄而耐人寻味。
解析:本题要求分析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丰富含义。第(1)句中的“小满”,后面有两个谓语。所以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是本义,指节气本身;第二层是比喻义,指一种处世的智慧。第(2)句中的“小满”借“绘画之留白”进行阐释,点明为人处世的最好状态。
6.答案:D
解析:“使得春天的美好在孩子的眼里变得更加纯净和宁静”错。本篇小说是以反战为主题的,战争的内容固然占的篇幅不算多,却改变了孩子的命运,给孩子造成了巨大的创伤。战争的阴影被多次提到,甚至被放在重要的结尾,也构成故事展开的前提,正因为战争的存在,春天的美好始终不能完全让孩子变得真正宁静。
7.答案:C
解析:“各分句长短差别大,语势语调陡然突变,表现出女孩情绪落差大”错。分句逐渐变长,语势逐渐迂缓,营造出悠远沉郁的情调,表现出女孩情绪变化的微妙。
8.答案:①风筝象征人物无援无助的悲伤;②风筝也象征着在外从军的父兄杳无音信;③风筝还象征着战乱时代人民无法掌握自己命运。
9.答案:①淡化故事情节。②注重通过内心活动塑造人物形象。③重视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④侧重气氛营造。⑤语言富有韵味,富于象征性和暗示性。练习4 语言文字运用+现代文阅读Ⅰ
一、[2024·原创题]语言文字运用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经典的形成总是与特定的文化背景、特定的民族和地域相联系,因而经典具有了某种特殊品格。但是,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 A 。《论语》中伦理关系的价值取向,在今天我们可以从责任意识和义务意识的层面进行阐发。经典不仅有超越时代的价值, B 。柏拉图的《理想国》是西方文化中的经典,其重点讨论的正义问题的意义和价值不只适用于西方;儒家典籍《论语》讨论的仁道原则,其意义同样超越中国。在不同的文化尚未相互作用时,这样的意义也许隐而不彰,但 C ,经典的世界性的意义就会显现出来。
①承认经典具有普遍意义,就意味着我们要开眼界。②在阅读、理解经典的过程中,眼界如果封闭,常常会给经典的理解带来多方面的限制;③而视域的扩展,则有助于更深入地把握经典。④因此,一方面,我们需要引进来,借鉴西方历史演化过程中积累的文化成果;⑤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主动走出去,走入世界范围的百家争鸣。⑥不管是西方文化的引进来,还是中国文化的走出去,都既要以其各自的特殊内涵为背景,也要以它们所具有的普遍意义为前提。
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答:
2.文中第2段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
答: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①灿若星辰的文化瑰宝,是历史的丰碑,是珍贵的记忆:漫步鼓浪屿,我们不一定能想象当年繁盛的景象,但一定能在散发着闽南韵味、南洋气息和欧陆风情的建筑中,感受到中西文化的水乳交融;置身大雁塔,我们可能无法复原“雁塔诗会”的盛况,但一定能在二圣三绝碑、西石门楣上的线刻殿堂图中,领略唐代的盛世辉煌;走近陕西历史博物馆珍藏的“鎏金铜蚕”,我们不一定能体验到汉代鎏金工艺的精湛,但一定能在汉代养蚕缫丝的故事中,了解先人开辟丝绸之路的伟大。每一处文化遗产,不仅是历史生活的一个片段,更是民族精神的传承载体。②时间无言,但它却会通过一个个文化遗产,铭刻下先人的足迹、历史的记忆、民族精神的基因。而凝结在文化遗产之中的文明底蕴,不仅构成了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基座,还为民族的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深厚滋养。铭记历史沧桑,看见岁月留痕,方能更好地延续文化根脉。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不应让文化遗产“养在深闺人未识”,而应让其“飞入寻常百姓家”。
3.请分析第①句画线句子中冒号的作用。(2分)
答:
4.有人将第②句画线的句子改成“历史在文化遗产中留下历史的记忆、先人的足迹、民族精神的基因”。你是否同意这样修改?请阐明理由。(4分)
答:
5.请分析最后一句引用唐诗的效果。(4分)
答:
二、现代文阅读Ⅰ
[2023·安徽省黄山市三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材料一 在一次对外文化交流活动中,一个外国同行问道:在很多中国舞蹈节目中,为什么表现年轻人恋爱经常用同一个动作套路——一见钟情,女孩子害羞地跑到舞台一边,一只手放在身后,男孩子再三试探后上前一把拉住……
外国同行的问题,让笔者十分尴尬,也十分感慨。长期以来,抄袭模仿,千篇一律一直是文艺创作中的痼疾,这在舞蹈领域表现得尤为明显,所以经常看舞蹈的朋友会发现,很多舞蹈作品总是给人以似曾相识之感。破解舞蹈创作中的“同质化”问题需要系统化思维。
首先,舞蹈编导要勇于放飞想象的翅膀,不断从鲜活的社会生活和广泛的阅读中寻找素材和灵感。历史传奇、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帝王将相、贩夫走卒……这些都可以用舞蹈作品来展现,所以舞蹈编导在题材选择上,不要随大流,不要扎堆,这样才能够有效避免同质化问题。即便是一些经常出现在舞蹈作品中的题材,也可以通过这独具匠心的设计构思让作品产生新意,其中的关键是编导要在作品中融入自己的独特感悟,让作品反映出编导的思想观念和个人情怀。而要做到这些,舞蹈编导就要在创作中戒除功利心态,摆脱物质的袭扰,沉下心、俯下身,将心思专注于作品的打磨上。
其次,要完善舞蹈教育体系。切实改变重技术轻思想的教育思路。要挖掘并保护学生的艺术创造力,鼓励学生在练好基本功的同时,大胆用舞蹈语汇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舞蹈教育不能局限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不能只注重对学生舞蹈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应着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舞蹈的创造力,不仅要摒弃“门户之见”,还要鼓励学生打开眼界,多向传统经典学习、多向当代优秀作品学习,多向音乐、文学等其他文艺门类学习。舞蹈是一个实践出真知的行业,除了教授理论知识,还应多为学生提供一些实践机会,因为舞蹈编导的独创性思维都得通过不断的实践才能获得,如果舞蹈教学只停留在观看、讲解、赏析作品上,学生们很难提高自己的艺术创造力,也就很难摆脱对前人作品的模仿。
再次,加强包括舞蹈艺术评论在内的文艺评论工作,提高文艺评论的质量,增强文艺评论的战斗力、说服力、影响力,营造健康的评论生态,推动创作与评论有效互动。加强舞蹈评论人才建设是当务之急。舞蹈评论家既要懂舞蹈,又要会评论,还要有比较好的文字功底。可目前这样的通才太少,很多舞蹈评论评不到“点子”上,导致一线舞蹈编导和舞蹈演员“不服气”“不买账”。对于一线舞蹈编导和舞蹈演员而言,要摆正心态,秉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虚心向他人学习,敢于接受别人的批评。此外,舞蹈评论与舞蹈创作要加强互动,彼此借力,相互砥砺。评论不能在自己的“小圈子”里自说自话,创作也不能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自娱自乐。唯有如此,大量优秀的舞蹈作品才能不断涌现。
(摘编自陈伟科《如何破解舞蹈创作中的同质化难题》)
材料二 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国舞蹈始终承载着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以独特的身体姿态诉说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与价值旨归,呼应国家、时代和民族的文化需要而不断更迭。中国舞蹈始终以“挺拔昂扬”的身体姿态,集中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也向着更深沉的文化自信舞进。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各国文化交织激荡的背景下,自国外而来的多种舞蹈形式也逐渐进入中国视野,为中国舞蹈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比如,舞剧是西方外来的舞蹈形式,对其进行中国本土视域下的实践探索,一直以来都是我们不断秉持的践行宗旨。当我们不断探讨像《宝莲灯》《小刀会》这样的民族舞剧创作,如何奠定了中国当代舞剧的创作形态的时候,民族身体语言的运用与融合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亦是不容忽视。虽然我们当时还未完成自身的系统建构以供舞剧创作使用,但是民族身体语言的存在本身,足以彰显它在当时更多作为一种民族文化身份的符号性彰显的重要作用,而不是一进入舞剧创作就直接进入一种以西方芭蕾为基准的身体语言运用与体现中。所以,也是秉持着这样一种内在创作理念的延续与体现,我们才会在今天看到像《只此青绿》《五星出东方》等优秀舞剧的创作层出不穷。其创作的背后皆内含着中国舞蹈创造的最核心动力,就是以更自觉的心态,以更具文化自信的姿态,积极投身到对我们国家作为具有内在深层文化底蕴的主体形塑中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走向何方?中国到了今天,我无时无刻不提醒自己,要有这样一种历史感。”回望历史,中国舞蹈艺术在新时代蓬勃发展的社会语境中,不断与时代浪潮、世界文化进行着深度互动,并在文化自信与自省的体认下,充分彰显中国舞蹈主体的自我成长与本体意识的确立,以舞蹈“身体文化自信”的呈现树立起国家形象的高度自信。今天,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作为重要的文化策略与文化实践方式,中国舞蹈艺术必当坚定文化自信,怀一份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与传统相连;放眼全球艺术潮流的风起云涌,与世界相通;用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舞蹈作品回应时代呼唤和人民期盼,与现实融汇,以“昂扬”的身姿舞进“新时代”。
(摘编自苏娅《以昂扬的身姿舞进新时代——文化自信视域下的“身体文化自信”建立》)
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同质化”在文中是指舞蹈领域内很多舞蹈作品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给人似曾相识之感。
B.“门户之见”在文中是指舞蹈教育局限于本领域、只注重学生舞蹈专业技能的培养。
C.“小圈子”和“小天地”在文中均指的是舞蹈艺术创作、舞蹈艺术评论的专业领域。
D.“挺拔昂扬”在文中是指中国舞蹈诉说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与价值旨归的独特身体姿态。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舞蹈编导唯有在创作中戒除功利心态,摆脱物质的袭扰,沉下心、俯下身,将心思专注于作品的打磨上,才能使自己的舞蹈作品产生新意来。
B.一线舞蹈编导和舞蹈演员“不服气”“不买账”,是因为舞蹈评论家不能既懂舞蹈又会评论,还缺乏较好的文字功底,导致评不到“点子”上。
C.以更自觉的心态,以更具文化自信的姿态,积极投身到对我们国家作为具有内在深层文化底蕴的主体形塑中去,这是中国舞蹈创造的最核心动力。
D.中国舞蹈艺术作为重要的文化策略与文化实践方式,必当坚定文化自信,与传统相连,与世界相通,与现实融汇,以“昂扬”的身姿舞进“新时代”。
8.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持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
A.近几年产出的舞剧中,往往有着一波三折的爱情故事,即使在表达家国情怀的主旋律舞剧中,也难以避免地使用爱情故事中悲欢离合的情感表达桥段。
B.在第十二届全国舞蹈展演中,据北京青年报记者粗略统计,群舞“1038”队形编排超过了50%,观众每看两个舞蹈就会看到这样的模式化编排,十分扎眼。
C.北京舞蹈学院原院长吕艺生高度评价山东艺术学院的群舞《喜鹊衔梅》:“这是一个很有创新意识的作品……托物言志,这个舞蹈小作品意义很深远。”
D.无论什么角色,不管什么剧情,只要是男女主人公的双飞舞,都会出现男演员将女演员抡起来扛上肩,女演员再接着做“倒叉”像杂技一样的高难度动作。
9.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4分)
答:
10.请结合材料,就河南卫视舞蹈取得成就的原因,谈谈你的看法。(6分)
从2021年春晚舞蹈《唐宫夜宴》起,河南卫视频频将传统文化与创新综艺形式结合,网剧串联歌舞,融合绘画诗歌,不仅推出中国节日系列“奇妙游”,还屡屡制造出刷屏的爆款节目,备受年轻观众喜爱,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冯双白更盛赞河南卫视是“舞蹈界的福音”!
答:
练习4 语言文字运用+现代文阅读Ⅰ
1.答案:A还表现于它超越时代的价值 B更有超越地域的世界性意义 C当不同文化彼此相遇(不同文化相互作用)
解析:第①空,根据前后语句“但是,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论语》中伦理关系的价值取向,在今天……”分析可知,应填的内容是经典成为经典的原因是经典拥有“长久价值”;再结合过渡句“经典不仅有超越时代的价值……”可知,此处应填“还表现于它超越时代的价值”。第②空,根据前面语句“经典不仅有超越时代的价值”可知,所填内容与其是递进关系;再结合后面例子“柏拉图的《理想国》……不只适用于西方;儒家典籍《论语》……其意义同样超越中国”可知,此处应填“更有超越地域的世界性意义”。第③空,根据“但”字可推知,前后内容是转折关系;所填语句与“在不同的文化尚未相互作用时”是对应关系,所以应填“当不同文化彼此相遇(不同文化相互作用)”。
2.答案:语句②可修改:在阅读、理解经典的过程中,如果眼界封闭,常常会给经典的理解带来多方面的限制;
语句⑤可修改: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主动走出去,参与世界范围的百家争鸣。
解析:第一处,语句②中关联词语位置不当,两个分句主语不同,关联词应放在主语的前面。第二处,语句⑤中搭配不当,“走入”与“争鸣”搭配不当。把“走入”改为“参与”。
3.答案:第①句冒号用在总结性话语的后边,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说,下文从鼓浪屿、大雁塔和“鎏金铜蚕”三处文化遗产来说明文化瑰宝的珍贵。
4.答案:不同意。①原文使用了拟人的手法,表达更加形象、更有感染力。②原文“先人的足迹、历史的记忆、民族精神的基因”构成了递进关系,改后的语句破坏了递进关系。
5.答案:①“养在深闺人未识”是《长恨歌》中形容杨贵妃的诗句,这里用来比喻文化遗产深藏在博物馆中不为大众所知的状态。“飞入寻常百姓家”是《乌衣巷》中的诗句,这里用来形容文化遗产在宣传引导下可以让大众逐渐了解的境况。②引用大众熟悉的唐诗,更能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使说理形象生动,增加文章的文化韵味。
6.答案:C
解析:“均指的是舞蹈艺术创作、舞蹈艺术评论的专业领域”错。“小圈子”和“小天地”在文中分别指舞蹈艺术评论、舞蹈艺术创作的专业领域。
7.答案:B
解析:归因不当,原文说的是“可目前这样的通才太少,很多舞蹈评论评不到‘点子’上”。
8.答案:C
解析:C项符合材料一第3段“编导要在作品中融入自己的独特感悟”来创新的观点;A、B、D三项均反映了同质化的问题。
9.答案:①首先从外国同行的疑问引出舞蹈创作中的同质化现象,提出需要系统化思维来破解的观点;②其次从舞蹈编导、舞蹈教育体系和舞蹈艺术评论三个方面提出具体措施,论证中采用了举例论证方法。
解析:回答本题需要逐段梳理思路,还要写出论证方法。材料一第1段从外国同行的疑问引出舞蹈创作中的同质化现象,第二段提出需要系统化思维来破解的观点。第3、4、5段“首先,舞蹈编导要勇于放飞想象的翅膀,不断从鲜活的社会生活和广泛的阅读中寻找素材和灵感”“其次,要完善舞蹈教育体系。切实改变重技术轻思想的教育思路”“再次,加强包括舞蹈艺术评论在内的文艺评论工作,提高文艺评论的质量,增强文艺评论的战斗力、说服力、影响力,营造健康的评论生态,推动创作与评论有效互动”从舞蹈编导、舞蹈教育体系和舞蹈艺术评论三个方面提出具体措施,论述过程中举了例子进行论证。
10.答案:①坚定中国文化自信,关联传统文化;②融合各种文艺门类,学习经典时尚;③倡导独具匠心的设计,追求特色创新。
解析:本题的答题范围是两则材料,答题要求是“就河南卫视舞蹈取得成就的原因谈看法”。答题时,既要结合材料内容,也要结合题干所给材料内容,题干所给材料河南卫视舞蹈成功的原因有学习传统文化,有结合实际创新,还有网剧串联歌舞,融合绘画诗歌多种文艺门类,明确这三点后,再结合材料组织答案。练习5 语言文字运用+现代文阅读Ⅱ
一、语言文字运用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
[2023·安徽马鞍山市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当人们在餐桌上品味佳肴时,是否思考过美食中的香气来自何处?
香气是一种能令人愉快的挥发性物质, A ,就会刺激嗅觉神经,进而传至中枢神经,让人产生一种愉快的香感。从化学角度进行剖析,引发香气必然有一定的物质基础,这些物质包括发香团和发香原子。发香团或发香原子是指对形成香气有作用的分子基团或原子,如羟基,羧基,酯基等。
①香气主要源于食品中的挥发性成分,②这种物质种类多并且含量较少,③呈香与否还与含量有关,④为了准确判断一种化合物对食品香气的贡献程度,⑤让人们用香气值(FU)来判断其在香气中所起的作用。⑥FU值越小,⑦挥发性成分含量越少,⑧嗅觉器官甚至会对这种物质散发的香气无感觉。⑨FU值越大则表明该物质在食物中引起的嗅感越弱。
任何一种食品的香气并不是由一种呈香物质单独产生, B 。其中对香气贡献大的物质,被称为“头香物”。香气物质具有挥发性、水溶性和脂溶性,正是因为这三种特性,香气才能通过感受细胞的细胞膜向外发散。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
答:
2.文中第3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6分)
答: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
[2024·原创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曾有人这么评价,“很多山都是在外面看起来很美,进山之后却觉得不过如此”,而黄山不是这样的。黄山是山外看着美,进得山后,会让你越发觉得美。黄山的美不是静止单一的,而是瞬息万变的。
春夏秋冬,黄山是不一样的;晴雨日月,黄山仍是不一样的。纵使来黄山一千次,也会有一千次不同的感受、不同的发现。初春,黄山云里花开,香漫幽谷;盛夏,黄山层峦叠翠,飞瀑鸣泉;金秋,黄山枫林似火,山花烂漫;严冬,黄山银妆素裹,玉砌冰峰。
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走遍中国,在游览了黄山之后,他深深地感叹道:薄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
对于很多人来说,未到黄山,黄山是一个奇迹,到过黄山,发现黄山是许多奇迹;未到黄山,黄山是一个谜,到过黄山,觉得黄山是永远的谜。黄山是徽州群山的一个极致。其实徽州每一座山都有独特的风景、独特的美丽,比如奇崛的齐云山、神秘的清凉峰、寂寞的牯牛降、峻峭的小九华,甚至一些微不足道的山峦,也都有着不同凡响的秀美之处。
3.下列句子中的“让”与文中加点的“让”,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她还真是巾帼不让须眉啊!
B.见困难就上,见荣誉就让。
C.让我看,这事八成能成功。
D.抱歉,这件事让您费心了!
4.下列句子中画横线部分与文中画横线部分的语句,用法和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光年不是度量时间的单位,而是度量距离的极大单位。
B.每天早晨叫醒我的不是闹钟,而是梦想。
C.诗意的人生,不是空有光鲜的外壳,而是要有充实的内在。
D.运用这种方法学习,不是有效,而是很有效。
5.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成“春夏秋冬,晴雨日月,黄山呈现出来的样子都是不一样的”语义基本相同,但原句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
答:
二、现代文阅读Ⅱ
[2023·广东湛江市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延安街市记
贾平凹
街市在城东关,窄窄的,那么一条南低北高的坡儿上;说是街市,其实就是河堤,一个极不讲究的地方。延河在这里掉头向东去了,街市也便弯成个弓样;一边临着河,几十米下,水是深极深极的,一边是货棚店舍,仄仄斜斜,买卖人搭起的,小得可怜,出进都要低头。棚舍门前,差不多设有小桌矮凳;白日摆出来,夜里收回去。小商小贩的什物摊子,地点是不固定的,谁来得早,谁便坐了好处;常常天不明就有人占地了,或是用绳在堤栏杆上绷出一个半圆,或是搬来几个石头垒成一个模样。街面不大宽阔,坡度又陡,卖醋人北头跌了跤,醋水可以一直流到南头;①若是雨天,从河滩看上去,尽是人的光腿;从延河桥头看下去,满是浮动着的草帽。在陕北的高原上,出奇地有这么个街市,便觉得活泼又新鲜,情思很有些撩拨人的了。
街市开得很早,天亮的时候,赶市的就陆陆续续来了。才下过一场雨,山川河谷有了灵气,草木绿得深,有了黑青,生出一种呈蓝的气霭。东川里河畔,原是做机场用的,如今机场迁移了,还留下条道路来,人们喜欢的是那水泥道两边的小路,草萋萋的,一尺来高,夹出的路面平而干净无尘,蚂蚱常常从脚下溅起,逗人情性,走十里八里,脚腿不会打硬了。
一入街市,人便不可细辨了,暖和的太阳照着他们,满脸浮着油汗。他们都是匆匆的,即使闲逛的人,也要紧迫起来,似乎那是一个竞争者的世界,人的最大的乐趣和最起码的本能就是拥挤。最红火的是那些卖菜者:白菜洗得无泥,黄瓜却带着蒂巴,洋芋是奇特的,大如瓷碗小,小如拳头大,一律紫色。②买卖起来,价钱是不必多议,称都翘得高高的,末了再添上一点,要么三个辣子,要么两根青葱,临走,不是买者感激,偏是卖主道声“谢谢”。叫卖声不绝的,要数那卖葵花子的,卖甜瓜的。延安的葵花子大而饱满,炒得焦脆;常言卖啥不吃啥,卖葵花子的却自个嗑一颗在嘴里了,喊一声叫卖出来。一般又不用称,一抓一两,那手比秤还准呢。③瓜是虎皮瓜,一拳打下去,“砰”地就开了,汁液四流,黏手有胶质。
饭店是无言的,连牌子也不曾挂,门开得最早,关得最迟。店主人多是些婆姨,干净而又利落。一口小锅,既烧粉丝汤,也煮羊肉面,现吃现下。买饭的,坐在桌前,端碗就吃,吃饱了,见空碗算钱,然而,坐桌吃的多是外地人,农民是不大坐的,常常赶了毛驴,陕北的毛驴瘦筋筋的,却身负重载,被拴在堤河栏杆上,主人买得一碗米酒,靠毛驴站着,一口酒,一口黄面馍干粮。吃毕,一边牵着毛驴走,一边眼瞅着两旁货摊,一边舌头舔着嘴唇。还在说:“好酒,好酒。”
中午时分,街市到了洪期,这里是万千景象,时髦的和过时的共存:小摊上,有卖火镰的,也有卖气体打火机的;人群中,有穿高跟皮鞋的女子,也有头扎手巾的老汉,时常是有卖刮舌子的就倚在贴有出售洗衣机的广告牌下。人们都用鼻音颇重的腔调对话,深沉而有铜的音韵。
两个老人,收拾得臃臃肿肿的,蹲在街市的一角,反复推让着手里的馍馍,然后一疙瘩一疙瘩塞进口里,没牙的嘴那么嚅嚅着,脸上的皱纹一齐向鼻尖集中,嘴边的胡子就一根根乍起来:“新窑一满弄好了。”
“尔格儿就让娃们家订日子去。”这是一对亲家,在街市上相遇了,拉扯着。在闹哄哄的世界,寻着一块空地,谈论着儿女的婚事。他们说得很投机,常常就仰头笑喷了唾沫溅出去,又落在脸上。拴在堤栏杆上的毛驴,便偷空在地上打个滚儿,叫了一声;④整个街市差不多就麻酥酥地颤了。
傍晚,太阳慢慢西下了,延安的山,多不连贯,一个一个浑圆状的模样,山头上是被开垦了留着种冬麦子的,太阳在那里泛着红光。河川里,一行一行的也是浑圆状的河柳,却都成了金黄色。街市慢慢散去了,末了,一条狗在那里走上来,叼起一根骨头,很快地跑走了。
北方的农民,从田地里走到了街市,获得了生活的物质和精神的愉快,回到了每一孔窑洞里,坐在了每一家土炕上,将葵花子皮留在街市,留下了新生活的踪迹。延河滩上,多了一层结实的脚印,安静下来了。水依然没有落,起着浪,从远远的雾里过来,一会儿开阔,一会儿窄小,弯了,直了,深沉地流去。(选自《贾平凹散文自选集》,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街市上的货棚,仄仄斜斜,小得可怜,小商小贩的什物随意摆放,描写出了街市的简陋,人民生活的艰苦。
B.街市开得很早,人们熙熙攘攘,有匆匆闲逛的人,有吆喝叫卖的人,还有干净利落的店主,街市热闹活泼。
C.延安街市景象万千,时髦的和过时的共存,穿高跟皮鞋的女子和头扎手巾的老汉都是街市上亮丽的风景。
D.作者在材料的安排上,详略得当,妥贴自然。既有街市整体布局的宏观扫描,又有局部镜头的精雕细刻。
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句子①语言幽默,富有画面感,既生动地表现赶集的人摩肩接踵,又体现了延安街市的活泼新鲜。
B.句子②语言简洁质朴,寥寥几笔便把陕北“生意人”不脱农民本色的厚道和纯朴的品质勾画出来。
C.句子③中充分运用听觉、视觉、嗅觉和触觉描写,从不同感官的角度,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瓜的特色。
D.句子④“麻酥酥”一词,与《秦腔》中演员炸雷般的高叫声使“每一根头发梢儿都麻酥酥”的效果不同。
8.本文第6段是如何描写延安街市上两位老人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答:
9.贾平凹在《对当前散文的看法》中表示鄙弃那些“题材狭窄,精神脆弱,仅写于花花草草,矫揉造作……小、巧、甜腻”的文风,请你根据贾平凹的观点,分析本篇散文的写作特点。(6分)
答:
练习5 语言文字运用+现代文阅读Ⅱ
1.答案:A香气(挥发性物质)经过挥发进入鼻孔 B而是多种呈香物质的综合反应。
解析:解答此类题应先明确材料的核心内容,本材料的核心内容是食物香气的发生机制、来源及特性,然后结合前后文的提示语和相关信息进行分析。A处,根据前文可知,香气是挥发性物质,根据后文“就会刺激嗅觉神经……产生一种让人愉快的香感”可知,这是香气挥发后进入人体鼻孔后的结果,故此处可填“香气(或挥发性物质)经过挥发进入鼻孔”之类的句子。B处,根据前文“任何一种食品的香气并不是由一种呈香物质单独产生”和后文“其中对香气贡献大的物质,被称为‘头香物’”可知,此处是说食品的香气是多种呈香物质的综合反应。前一句有关联词“不是”,故此处要加上关联词“而是”,可填“而是多种呈香物质的综合反应”之类的句子。
2.答案:②将“并且”改为“但是”。⑤删去“让”。⑨“弱”改为“强”。
解析:②搭配不当,“种类多”和“含量较少”之间不是并列关系而是转折关系,应将“并且”改为“但是”。⑤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应删去“让”。⑨不合逻辑,应将“弱”改为“强”。
3.答案:D
解析:原文中的“让”意为指使、致使、容许或听任。A项,指亚于,不如(用于否定式)。B项,指把方便或好处给别人。C项,跟看、说搭配使用,表示主观看法,相当于“依”或“照”。D项,指使、致使、容许或听任。
4.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不是……而是”句式。原句“黄山的美不是静止单一的,而是瞬息万变的”,属于真性否定,且后半句与前半句形成对比关系。A项,属于真性否定,后半句是对前半句的纠正。B项,属于假性否定,表示强调后半句。C项,属于真性否定,后半句与前半句形成对比关系。D项,属于假性否定,后半句与前半句形成递进关系。
5.答案:原句句式整齐,语意递进,节奏感强。原句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了黄山在不同季节、不同时间景致的变化多样,改句则没有这个效果。
解析:解答此类题,应先分析原句的特点,再与改句进行对比分析原句的表达效果。语句的特点可以从修辞手法、句式特点、词语特点、语体色彩、结构作用等方面分析,同时要结合文本内容对原句进行赏析,注意语言表达。首先,从修辞手法看,原句使用了反复的修辞,“黄山是不一样的”“黄山仍是不一样的”,强调了黄山在不同季节、不同时间景致的多样。其次,从句式特点看,原句句式整齐,且语意递进,读起来节奏感强;而改句是一个陈述句,节奏感不强,也没有突出黄山景致的多样。因此原句表达效果更好。
6.答案:A
解析:“人民生活的艰苦”分析错误。第1段的描写只是表现了街市简陋不讲究的特点,没有表现人民生活的艰苦。
7.答案:C
解析:“句子③中充分运用听觉、视觉、嗅觉和触觉描写”分析错误。句子中没有嗅觉描写。
8.答案:①外貌描写。如“两个老人,收拾得臃臃肿肿的”“没牙的嘴那么嚅嚅着,脸上的皱纹一齐向鼻尖集中”描绘了老人纯朴的形象。②动作描写。如“蹲在街市的一角,反复推让着手里的馍馍,然后一疙瘩一疙瘩塞进口里”表现了延安农民的厚道。
9.答案:①题材新颖。传统延安的作品大多是关于革命题材的,但本文贾平凹避开了前人写俗了的角度,选取了在时代的变迁中,延安农民从田地走向街市的新题材。②精神坚强。这延安街市虽简陋,但人们仍努力追求美好的生活,从田地里走到了街市,获得了生活的物质和精神的愉快。③文风纯朴。本文无论是景物描写还是人物描写,都表现了陕北农村纯朴的特色,“瘦筋筋”“臃臃肿肿”等词语质朴,没有甜腻、矫揉造作的语言。练习6 语言文字运用+古代诗文阅读
一、语言文字运用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
[2023·黑龙江省大庆市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许多的湿地已消失,就像这湿地上的鸟,飞走了,去别的地方安家生息,它们找到了更好的家;就像这湖乡的人,打破守着湖乡过日子的传统,像蓬松的蒲公英种子,风一吹,就散开了,飞到天南地北,扎下根,安下家,就再也不回来了。但总有一些恋根的人,飞得再远,做下再大的事业,终归是会回来的。不回来的,总有不回来的理由,回来的,也终有回来的道理。湖乡人都理解。远走他乡,在城里扎了根,湖乡人认为这些人了不起,有本事,是子孙们学习的模范;回到家的,湖乡人尊敬他们,认为这些人恋根,有情有义,心像这湖乡的水一样宽广,情像这湿地上的花一样动人。
这湿地,你倘或要去寻找,本也是十分方便的,在长江流域的荆州段,你若是见到了一个接着一个的湖,一条接着一条的渠;你见到了水,那么多的水,明晃晃,清幽幽;见到那么多的绿,绿都是堆在水上的;棒槌草、芦蒿、苇子、三角草、水葫芦、莲、菱,高高低低,层层叠叠,各式各样,是长江流域少有的;不用问,这是到湖乡湿地了。
1.文中画横线的部分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结合原文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
答:
2.第2段用“你”而不用“人们”,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答:
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读来富有生活气息,这一表达效果是怎样取得的?(4分)
答: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
[2024·原创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在辽阔的大地上,我们的祖先种植粮食、搭建房屋、组成部落、建立城市, ① 。通过对这些痕迹的勘探,我们能够推测古人的文明程度。不过,历经千百年时光,寻找古人留下的痕迹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然而,激光雷达技术却能揭开层层“面纱”,探寻大地的原始“面貌”。
普通相机是一种被动的成像装备,它接收外界发出或者反射的光线后,才能形成照片;与之相反,激光雷达 ② ,它自己会发出激光去探测外界的形貌。比如对于森林这种复杂形貌,激光雷达的光线能够到达树木下的地面,将探测得到的数据送入计算机,由计算机识别哪些数据是森林的,哪些数据是地面的,接着滤除森林的数据, ③ ,从而完成对地形的绘制。
激光雷达探测地形的“超能力”,十分深受世界考古学家的欢迎。激光雷达这种探测地形的“超能力”用在了危地马拉玛雅保护区的调查中,同时,中国良渚古城的勘探也用到了激光雷达这种探测地形的“超能力”。可以说,具备“超能力”的激光雷达既让我们重新认识了过去,又让我们重新认识了未来。
4.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答:
5.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表述烦琐,请删除冗余词语,使表达简洁通顺,但不得改变原意。将修改后的文段写在下面的横线上,不超过75个字。(3分)
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2023·广东省佛山市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材料一 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项王、范增疑沛公之有天下,业已讲解,又恶负约,恐诸侯叛之,乃阴谋曰:“巴、蜀道险,秦之迁人皆居蜀。”乃曰:“巴、蜀亦关中地也。”故立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而三分关中,王秦降将以距塞汉王。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材料二 汉中郡,本附庸国,属蜀。周赧王三年,秦惠文王置郡,因水名也。汉有二源,东源出武都氐道漾山,因名漾;西源出陇西西县嶓冢山会白水经葭萌入汉,始源曰沔,故曰“汉沔”。其地东接南郡,南接广汉,西接陇西,北接秦川。厥壤沃美,赋贡所出,略侔三蜀。六国时,楚强盛,略有其地,后为秦,恒成争地。汉高帝既克秦,获子婴。项羽封高帝为汉王,王巴、蜀、汉中三十一县。帝不悦。丞相萧何谋曰:“虽王汉中之恶,不犹愈于死乎?且语曰‘天汉’,其称甚美。夫能屈于一人之下,则伸于万乘之上者,汤、武是也。愿大王王汉中,抚其民以致贤人。收用巴蜀,还定三秦,天下可图也。”帝从之,都南郑。及高帝东伐,萧何居守汉中,足食足兵。既定三秦,萧何镇关中,资其众,卒平天下。高帝九年,以田叔为汉中守,属县十二。叔既馈以军饷,又致名材立宫室,帝嘉之。自叔之后,世修文教,有俶傥之士、异人并挺:邓公抗言于孝景之朝,以明忠枉之情;张骞特以蒙险远,为孝武帝开缘边之地,宾沙越之国,致大宛之马,入南海之象,振扬威灵,被于幽裔;谷口子真,秉箕颍[注]之操,湛然岳立,不营不求,德声迈流。自建武以后,群儒修业。于是司徒李公,屡登七政。太傅子坚,弈世论道。其州牧、郡守,冠盖相继,于西州为盛,盖济济焉。
(节选自《华阳国志·汉中志》)
[注] 箕颍:箕山、颍水,传为古高士巢父、许由所居。
6.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相应位置的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西源出陇西西县嶓冢山会白水经葭萌入汉
7.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三秦,是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因项羽灭秦后将此地封给秦军的三位降将而得名。
B.卒,终于,与《孔雀东南飞并序》“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中的“卒”意思相同。
C.俶傥,卓越不凡,与《报任安书》“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中的“倜傥”意思相同。
D.济济,众多的样子,与成语“济济一堂”“人才济济”中的“济济”意思相同。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汉中郡本附庸国,后来为秦所占有,周赧王三年,秦惠文王因汉水流经此地将其命名为汉中。
B.汉高祖忍辱负重,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安抚百姓,招纳贤士,为成就帝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C.汉中土地肥沃,物产丰富,高祖凭借汉中郡的充足兵员和粮草,平定三秦,进而夺得了天下。
D.汉中地灵人杰,自古以来,历代的地方官员都非常重视文治教化,涌现出了一批批杰出人才。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六国时,楚强盛,略有其地,后为秦,恒成争地。(4分)
译文:
(2)秉箕颍之操,湛然岳立,不营不求,德声迈流。(4分)
译文:
10.项羽封高帝为汉王,高帝为何不悦?(3分)
答:
(二)古代诗歌阅读
[2023·山东潍坊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答晁以道①
陈师道
转走东南复帝城,故人相见眼偏明。
十年作吏仍糊口,两地为邻阙寄声②。
冷眼尚堪看细字,白头宁复要时名。
孰知范叔③寒如此,未觉严公④有故情。
[注] ①作者被罢职回京后创作此诗。②寄声:托人传话。③范叔:范雎,曾相秦,家贫无以自资,后谢病归相印。④严公:东汉著名隐士严光,品性高洁。
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句“转走”二字形象地描绘出诗人仕途不顺、到处奔波的历程。
B.第二句描绘了诗人重回帝都后与故人相见时苦不堪言的伤感场景。
C.尾联用典,既慨叹自己不公的遭遇,又对友人关心自己感到欣慰。
D.全诗以写“故人”相见入手,以述“故情”所感作结,构思谨严。
12.本诗中间两联体现出诗人哪些精神品格?请简要分析。(9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
13.[2023·山东省青岛市三模]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陆游《书愤》中“ , ”两句,意象叠加,写早年快意征战的生活,勾勒出气壮山河的战争图景。
(2)杜牧《阿房宫赋》中用“ , ”两句写出秦人不知珍惜从六国剽掠来的珍宝,生活极度奢侈。
(3)古诗词中,“风”是诗人表情达意的载体:可以承载愁苦情怀,如“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也可以表达高远志向,如“ , ”。
练习6 语言文字运用+古代诗文阅读
1.答案:比喻。①化抽象为具体,以“水”“花”喻人心、人情,形象可感。②使表意更鲜明生动,凸显出湖乡人对返乡之人留恋故土、心宽重情义的赞美。
解析:由“心像这湖乡的水一样宽广,情像这湿地上的花一样动人”可知,作者用“水”“花”做了比喻,本体是“人心”“人情”。根据喻体与本体的关系,可从阅读感受和表情达意两个角度分析表达效果。阅读感受上,本体事物抽象,而喻体事物就很具体形象,比喻句形象生动,化抽象为具体。从表情达意上,比喻句更具鲜明生动的语意,突出人心的宽广,人情的动人。
2.答案:①用第二人称,视角独特,有对话效果,拉近读者与叙述者的距离,读来亲切自然。②用介绍的口吻,以“你”的所见为引导,写出湖乡湿地水多、植物多的特点,强化了探访者初到此地的视觉感受。
解析:分析第2段用“你”而不用“人们”的好处,可从人称视角和内容两方面进行分析。人称、视角上,第二人称具有对话效果,可以让读者感到亲切自然,视角独特;内容上,用“你”的所见可以更方便地介绍湖乡湿地的特点,可以强化湖乡湿地带给读者的视觉感受。
3.答案:①内容生活化:详细列举水上“绿”的种类,是湖乡湿地人生活中的自然实景。②语言富有地域特征:口语化、通俗化,多用俗名、短词、短句。③语气徐缓,如数家珍:讲述者对所述内容十分熟悉且饱含感情。
解析:分析文中画波浪线部分取得这一表达效果的原因,可从内容侧重、语言特征、语气语调等方面进行分析。内容上,“棒槌草、芦蒿、苇子、三角草、水葫芦、莲、菱”通过列举水上植物,让人感知到此地的生活实景。语言特征上,“棒槌草、芦蒿、苇子、三角草、水葫芦”用词有地域特征,通俗易懂,句式为口语化的短句。语气语调上,“高高低低,层层叠叠,各式各样”四字短语排列起来,有一种熟悉且喜爱的情感底色。
4.答案:①都留下了文明的痕迹 ②则是主动的探测器 ③留存地面的形貌数据
解析:①处,前文“种植粮食、搭建房屋、组成部落、建立城市”均为人类建立文明的生产活动,结合后文“通过对这些痕迹的勘探”等信息可知,此处是说我们祖先的生产活动留下了文明的痕迹,故可填“都留下了文明的痕迹”之类的语句。②处,根据前后文“普通相机是一种被动的成像装备”“与之相反”“激光雷达的光线……探测得到……计算机”可知,此处运用对比,表明激光雷达是主动的探测器,故可填“则是主动的探测器”之类的语句。③处,由前文“由计算机识别哪些数据是森林的,哪些数据是地面的,接着滤除森林的数据”和后句“从而完成对地形的绘制”可知,此处是说计算机滤除森林的数据,留存地面的形貌数据,以完成对地形的绘制,故可填“留存地面的形貌数据”之类的语句。
5.答案:激光雷达探测地形的“超能力”,深受世界考古学家的欢迎。玛雅保护区的调查和良渚古城的勘探都用到了这种“超能力”。可以说,它让我们重新认识了过去和未来。
解析:①“十分深受”,重复赘余,删去“十分”。②“激光雷达这种探测地形的‘超能力’用在了危地马拉玛雅保护区的调查中,同时,中国良渚古城的勘探也用到了激光雷达这种探测地形的‘超能力’”表意啰嗦,不简洁,可先提取句子主干、然后合并同类内容、再用代词指代,简化为:玛雅保护区的调查和良渚古城的勘探都用到了这种“超能力”。③“既让我们重新认识了过去,又让我们重新认识了未来”这句可以合并同类内容,简化为:“重新认识了过去和未来”。
6.答案:CEH
解析:“西源出陇西西县嶓冢山”中,“(于)陇西西县嶓冢山”是“出”的后置状语,应在“山”后停顿;“会白水”“经葭萌”“入汉”中,主语都是“西源”,谓语是“会”“经”和“入”,宾语分别是“白水”“葭萌”和“汉”,句子结构完整,分别单独成句,应在“水”和“萌”后断开。在CEH三处断句。
7.答案:B
解析:终于;报答。意思不同。
8.答案:D
解析:“自古以来”错误,由原文“自叔之后,世修文教,有俶傥之士、异人并挺”可知,应该是从田叔治理汉中以后,这个地方历代都注重文治教化,卓越不凡、才能出众之人纷纷涌现。
9.答案:(1)六国之时,楚国强盛,掠夺了(汉沔)的土地,后来又被秦国占有,(此地)常常是兵家必争之地。
(2)(他)保持巢父、许由那样的操守,像颍水一样清澈,像山岳一样耸立,不钻营追求名利,崇高的声誉像奔腾的江河(广为流传)。
解析:(1)“略”,掠夺;“为”,被;“恒”,常常。(2)“湛然岳立”,像颍水一样清澈,像山岳一样耸立;“不营不求”,不钻营追求名利;“迈流”,像奔腾的江河。
10.答案:①项羽违背约定,只让刘邦做汉王,管辖巴、蜀、汉中三郡;②把关中之地一分为三封给秦朝的降将来牵制刘邦。
解析:①由原文“故立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项羽封高帝为汉王,王巴、蜀、汉中三十一县”可知,项羽违背约定,只让刘邦做汉王,管辖巴、蜀、汉中三郡;②由原文“而三分关中,王秦降将以距塞汉王”可知,把关中之地一分为三封给秦朝的降将来牵制刘邦。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楚怀王与各位将领约定:“先打败秦军攻入咸阳的人,做关中王。”……项王、范增怀疑沛公有夺取天下的想法。但既已和解,又担心违背盟约,诸侯会背叛他,就在暗中谋划说:“巴、蜀道路艰险,秦朝被贬谪的罪人都居住在蜀地。”又说:“巴、蜀也是关中地区。”所以项羽封沛公为汉王,统治巴、蜀、汉中三个郡,定都在南郑。并把关中的土地分为三份,封给秦朝的降将,来限制汉王。
材料二 汉中郡,本来为附庸国,依附于蜀国。周赧王三年,秦惠文王设立汉中郡。这样取名,是因为境内有一条河叫汉水。汉水这条河有两个源头:东边这个源头出自武都氐道的漾山,于是称为漾河,西边的源头出于陇西西县嶓冢山,和白水河会合后,再经葭萌,流入汉水。它的源头叫沔,所以称为“汉沔”。汉水流域东边与南郡相连,南边与广汉相接,西边靠近陇西,北边和秦川接壤。这个地方土地肥沃,缴纳的赋税,差不多与蜀地三郡相等。六国之时,楚国强盛,掠夺了(汉沔)的土地,后来又被秦国占有,(此地)常常是兵家必争之地。汉高祖刘邦已经灭掉秦国,抓住秦王子婴。(本来应该在关中即位称王)项羽(却)封刘邦为汉王,只让他管辖巴国、蜀国和汉中等三十一个县,刘邦很不高兴。丞相萧何为他谋划说:“虽然只当汉王不好,但这不还是好过被消灭吗?再说,这地方古人称为‘天汉’,这个称呼很好。能够委屈地处在一人之下,而能在万人之上的位置上施展自己抱负的人,有商汤和武王。希望大王您治理好汉中,安抚那里的百姓,任用贤能的人。(同时)把巴蜀地区治理好,再回头平定三秦地区。(如能这样),就可以进一步谋取天下了。”高祖听从了他的建议,以南郑为自己的首府。后来,高祖进行东征时,萧何坐镇汉中。(为军队提供了)充足的兵员和粮食,高祖平定三秦后,萧何镇守关中,为军队供给粮草,最终夺得了天下。汉高祖九年,又封田叔为汉中太守,管辖十二个县。田叔不仅供给军饷,还(为高祖)收集名贵木材,兴修宫室,得到高祖的嘉奖。从田叔治理汉中以后,这个地方历代都注重文治教化,卓越不凡、才能出众之人纷纷涌现:邓先在孝景帝时的朝廷之上直言进谏,澄清忠臣被冤杀的实情,张骞出使危险而偏远的边陲,为汉孝武帝拓宽疆域。使西域各国臣服,引进大宛的良马、南海的大象,国家的声威大振,并且辐射到偏僻的地方。谷口的(郑)子真,(他)保持巢父、许由那样的操守,像颍水一样清澈,像山岳一样耸立,不钻营追求名利,崇高的声誉像奔腾的江河(广为流传)。从东汉建武以后,众多的读书人都着力于自身的学业和修养。从此,汉中人司徒李公,多次登上丞相之位,担任太傅的子坚,他的家族几代论道经邦,辅助国君。当过州牧、郡守的人络绎不绝,在西洲最多,这真是人才众多啊。
11.答案:B
解析:“苦不堪言的伤感场景”错。诗句意思是看到故人眼睛一亮,表达故人相见的惊喜之情境。
12.答案:①为官清廉。诗人从政十年也仅仅能糊口度日。②刻苦求知。诗人虽然屡遭挫折,但仍安贫乐道,用心读书。③积极上进。诗人虽然仕途坎坷,身体衰颓,但仍追求名望,积极进取。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诗人形象的能力。答题时可以从具体诗句概括,“十年作吏仍糊口”指诗人从政十年,生活上也仅仅能糊口度日,从这句可以概括出诗人为官清廉;“冷眼尚堪看细字”指诗人视力衰退、生活艰难,屡遭挫折,但仍安贫乐道,用心读书,从这句可以概括出诗人刻苦求知;“白头宁复要时名”,诗人已经年老体衰,还是像以前一样追求名望,积极进取,从这句可以概括出诗人积极上进。
13.答案:(1)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2)鼎铛玉石 金块珠砾 (3)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练习7 语言文字运用+现代文阅读Ⅰ
一、[2024·原创题]语言文字运用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至于乡下香客,他们的办法却更饶有佳趣。他们三个一帮,五个一团,他们用一只大柳条篮子携着他们的盛宴:有白酒,有茶叶,有煎饼,有咸菜,有已经劈得很细的干木柴,一把红铜的烧心壶,而“快活三里”又为他们备一个“快活泉”。这泉子就在“快活三里”的中间,在几树松柏荫下,由一处石崖下流出,注入一个小小的石潭,水极清冽,味亦颇甘,周有磐石,恰好作了他们的几筵。黎明出发,到此正是早饭时辰,于是他们就在这儿用过早饭,休息掉一身辛苦,收拾柳筐,呼喝着重望“南天门”攀登而上了。我们则乐得看这些乡下人朴实的面孔,听他们以土音说乡下事情,讲山中故事,更羡慕从他们柳篮内送出来的好酒香。自然,我们还得看山,看山岭把我们绕了一周,好像把我们放在盆底,而头上又有青翠的天空作盖。看东面山崖上的流泉,听活活泉声;看看品品北面绝顶上的白云与云淡风轻;西面深谷中朦胧的银雾,很美。我们是为看山而来的,我们看山然而我们却忘记了是在看山。
1.下列句子中的“自然”和文中加点的“自然”,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B.我看见这幅图像,觉得我随身带来的纷扰都变成深秋的黄叶,自然而然地凋落了。(冯至《一个消逝了的山村》)
C.怜悯心是一种自然的感情,它能缓和每一个人只知道顾自己的自爱心,从而有助于整个人类的互相保存。(卢梭《怜悯是人的天性》)
D.所以当超过了“外头工人”(普通的自由劳动者)忍耐的最大限度的时候,他们往往会很自然地想起一种久已遗忘了的人类所该有的力量。(夏衍《包身工》)
2.调整文中画横线部分的语句,使其句式协调一致,整齐对称,语意连贯。可适当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6分)
答: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何为鲸落?从字面含义来看,它描述的是逝去的鲸缓缓沉入海底、不断被分解消耗的过程。 ① ,它指的是深海中依赖鲸鱼尸体有机质而生存的底栖生态系统。当这样一个独特的生态现象进入公众视野,人们惊叹大自然的瑰丽奇幻,更被“一鲸落而万物生”的故事打动。不少人将鲸落视作“献给大海的浪漫”,赋予其温柔而又诗意的内涵。 ② 。摄食鲸的身体,仅仅是这场饕餮盛宴的开始。当大块的鲸肉被掠食干净,深海鲨鱼、鼠尾鱼等食腐动物就会心满意足地散去。随后,多毛类和甲壳类动物会蹑手蹑脚地聚拢过来,它们直接利用鲸骨及附近营养丰富的沉积物生活,快速繁殖、扩张。慢慢的,鲸的身体在深海厌氧分解过程中悄悄释放出硫化物,依赖硫化物生活的细菌 ③ ,造就了依赖有机质而存在的生物群落。最终,鲸骨的遗骸作为礁岩而成为生物欢腾的乐园。整个过程严丝合缝、环环相扣,长达数十年甚至上百年。
3.请以“鲸落”为主语,概括文段的主要信息,不超过70个字。(3分)
答:
4.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
答:
5.语言文字运用Ⅰ和Ⅱ中画波浪线部分,都在描写某种场景,但二者在表达技巧上各有不同,请简要分析。(3分)
答:
二、现代文阅读Ⅰ
[2023·山东日照校际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网络成为舆论表达的新平台。网络舆论为公众更直接地参与社会事务、政府决策提供了可能性,是民主协商的重要渠道。然而,目前的网络舆论表达中存在着浓厚的宣泄色彩、语言暴力、网络谣言、极端观点等诸多表达失范现象。这些失范的网络舆论表达伤害了网络舆论环境,破坏了理性网络舆论的生成,更为严重的是或许会导致现实社会的舆论危机。
当前针对网络舆论表达失范的管理主要是技术性底线管理,常采用删除、屏蔽、设置敏感词等管理办法对超越底线的内容进行控制和封堵。技术性管理明确规定了网络舆论表达底线,为网络舆论表达设置了警戒线和雷区。然而,技术性底线管理并无力改变大多数的网络舆论表达失范现状。基于网络公共空间的特征,确立网络舆论的表达边界,是从根本上遏制网络舆论表达失范、形成有序和理性的虚拟公共空间的必由之路。
要确立以边界为导向的规则秩序。现实公共空间的表达行为较大程度上受到舆论压力和道德评价的制约,表达主体对自身的表达行为有所规制,伦理与道德是规范表达主体表达行为的最主要因素。网络空间是虚拟公共空间,身体不在场的舆论表达主体很难感知舆论压力和直面的道德评价,伦理与道德很难起到原有的作用。一是现存的伦理道德在很大程度上是以他律型的舆论压力为主,匿名性的网络舆论表达使得个体摆脱了在场的舆论压力和道德说教,个人的自我约束会降低;二是网络空间的时空分离性使得表达者身体处于私人空间,交往与互动产生于公共空间,这种分离性模糊了表达者的公共意识,表达主体很容易将其理解为私人空间的私人表达而非公共空间的公共表达。网络公共空间的舆论表达行为仅仅依靠伦理与道德很难起到应有的作用,必须依靠规则来规范网络舆论主体的表达行为,形成有序的空间。
首先,制订网络舆论的表达规则。在保证网络舆论主体自由表达观点的同时,不侵犯他人的自由,不危害公共利益,遏制失范的表达行为,需要构建一种与网络舆论表达失范相对应的表达规则,保证网络公共空间的公共性。其次,建立网络舆论表达道德评价规则与监督机制。运用相关的网络技术对网络舆论表达主体的表达行为进行道德监督和道德评价,促使网络舆论表达主体选择社会价值观所能接受的表达行为,增强网络舆论表达主体遵守规则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最后,在现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制订完备的网络舆论表达法规体系,对严重失范的网络舆论表达行为进行法律制裁。
要确立以边界为导向的伦理秩序。网络伦理是指人们在网络空间中应该遵守的行为道德准则和行为秩序。伦理在网民的舆论表达行为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伦理的规制作用在于内化的伦理边界的形成。伦理边界形成普遍的约束力,就会成为网络舆论表达秩序向好的重要因素。目前的网络舆论表达伦理中,传统的伦理的作用消失殆尽,新的表达伦理尚未形成,网络公共空间就不可能是有序而理性的空间,网络舆论表达就沦为失范的表达。构建与网络空间相对应的网络伦理规范,形成伦理边界,才能保障网络公共空间的有序发展。
首先,形成网络舆论表达伦理规范。根据网络舆论表达失范的现实境况,制订专项的网络舆论表达伦理规范,例如网络文明表达规范等等。其次,促进内化的网络舆论表达伦理的形成。要倡导并促进以“慎独”为核心的伦理道德机制的形成,以此来形成网络舆论表达主体的自律框架,形成自律意识,进而使公众理性地表达并自觉抵制失范的舆论表达行为。传统的公共空间也注重“慎独”的作用,但更为起作用的是社会的道德评价和舆论压力。网络空间的匿名性、时空分离性使得直面的道德评价难以进行,使得在传统公共空间中居于次要位置的“慎独”在网络公共空间中居于主导地位。以“慎独”为核心树立网络舆论表达主体的道德信念和道德情操,形成道德自律来维系网络空间的秩序和环境,使网络舆论表达主体在匿名表达和时空分离的无人监督情境下做到理性的表达。也要建立以“省己”“修己”为辅助的道德自律。在“省己”和“修己”的道德指引下,网络舆论表达主体能够不断地反省自我、修正自我。“省己”和“修己”对于网络舆论表达主体也具有普适性意义,对于不同程度的表达失范都具有规避意义。
网络舆论表达在舆论表达的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在表达方式、社会效果和影响范围上都有重大的突破。网络舆论表达在公众参与舆论监督等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然而失范的舆论表达使网络沦为失范的无序而没有理性的空间,消解了优势。当下需要尽快确立的是规则边界,即表达规则、道德评价规则与监督机制及相对应的法律机制,以此来形成有序的网络表达秩序。从长期来看更为重要的则是伦理边界的形成,即表达伦理与表达伦理规范的形成,以内化的边界来指引表达行为,将会使有序表达走向自觉。(摘编自秦雪冰《规则与伦理:网络舆论的表达边界》)
6.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网络舆论是一柄双刃剑,既有积极进步的一面,又存在诸多表达失范现象;失范的网络舆论表达可能会导致现实社会的舆论危机。
B.技术性底线管理虽然能控制和封堵超越底线的网络舆论表达内容,规定网络舆论表达底线,但仍不能改变网络舆论表达失范现状。
C.伦理在网民舆论表达行为中的重要作用,是通过形成内化的伦理边界产生普遍约束力,这也是网络舆论表达秩序向好的重要因素。
D.当下需尽快确立规则边界,形成有序的网络表达秩序;从长远来看,更重要的是形成伦理边界,以指引表达行为从有序走向自觉。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网络空间的虚拟性特征和舆论表达主体身体不在场的特点,使伦理与道德很难在网络公共空间发挥原有的规范作用。
B.一种能保证网络公共空间公共性的网络舆论表达规则,要既能保证网络舆论主体自由表达观点,又不危害公共利益。
C.制定网络舆论表达道德评价规则、监督机制和完备的法规体系,可以对严重失范的网络舆论表达行为进行法律制裁。
D.即使失范的舆论表达使网络沦为无序而没有理性的空间,也不能否定网络舆论表达在舆论表达发展过程中的重大意义。
8.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3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 )
A.心理学家帕特里夏·华莱士曾言:“一旦人们相信自己的行为不会被追到个人头上,他们就会变得不那么受社会习俗和戒律的约束。”
B.思想家洛克曾说:“真理不是靠法律教诲的,也不需要强力将它带入人们的心灵里。而谬误倒的确是借助于外力的支持和救助传播开来的。”
C.哲学家康德说:“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标准,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
D.新闻学家诺埃勒诺依曼“沉默的螺旋”理论认为,人们会积极参与受到赞同的观点,某一观点无人或少有人理会,即使自己赞同也会保持沉默。
9.作者在论证“要确立以边界为导向的规则秩序”的观点时,思路是如何展开的?请简要分析。(4分)
答:
10.网络舆论表达常出现“负面偏好”现象,表达主体不管事件真相,有意或无意地进行负面评价乃至恶评,甚至作出无视法律法规的网络表达。网络舆论表达主体应如何规避这种现象?请结合文本提出合理建议。(6分)
答:
练习7 语言文字运用+现代文阅读Ⅰ
1.答案:D
解析:A项,“自然”既指自然的环境,又指顺应本性、不被拘束的生活。B项,“自然”指自由发展,不经人力干预。C项,“自然”指天然的,本性的。D项,“自然”和文中的“自然”都是指理所当然。
2.答案:看东面山崖上的流泉,听活活泉声;看北面绝顶上的白云,品云淡风轻;看西面深谷中的银雾,感朦胧之美。
解析:本题属于散句变整句题,要求把句式不同的散语改成句式协调一致的整句。首先要选定一个句子作为基准句,观察三个句子,可以发现第一个句子比较通顺,可以把它作为基准句然后分析基准句的特点,“动词+方位词+地点+的+名词,动词+名词”。接着把其他两句调整成与基准句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看看品品北面绝顶上的白云与云淡风轻”可提取动词“看”和“品”,方位词“北面”,地点“绝顶上”,名词“白云”,然后调整语序。另一句也可按这一法调整。
3.答案:鲸落是逝去的鲸缓缓沉入海底、不断被分解消耗的过程,也是深海中依赖鲸鱼尸体有机质而生存的底栖生态系统,被人们赋予温柔而又诗意的内涵。
解析:本题实际上是要求压缩语段,首先要给段落分层,概括层意。第1~3句为第一层,介绍鲸落这一概念,可提取出“逝去的鲸……分解消耗的过程”“深海中依赖鲸鱼……底栖生态系统”的关键词句。第4~5句为第二层,介绍人们对鲸落的看法,可提取“赋予其温柔而又诗意的内涵”。后面为第三层,具体解释鲸落的过程,这是解释性信息,可忽略。然后按照合理的顺序组织答案。
4.答案:①在生物学意义上 ②鲸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③将其转化为有机质
解析:第①处,由下句“它指的是深海中依赖鲸鱼尸体有机质而生存的底栖生态系统”可知,这里是从“生物学”的角度讲“何为鲸落”,故此处应填写“在生物学意义上”之类的句子。第②处,由下句“摄食……开始”“随后”“慢慢地”“最终”“长达数十年甚至上百年”可知,鲸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故此处应填写“鲸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之类的句子。第③处,由下句“造就了依赖有机质而存在的生物群落”可知,说明细菌把硫化物转化成“有机质”,故此处应填写“将其转化为有机质”之类的句子。
5.答案:语言文字运用Ⅰ中画波浪线部分描写出乡下香客趣味盎然的休息场景。表达技巧:①多种短句,明快活泼,节奏感强;②运用排比句,突出乡下香客的饭食之“丰盛”和我们的羡慕之情;③多用口语,表达灵活,新鲜生动;④“盛宴”一词大词小用,起到了强化渲染的效果,显得风趣幽默。(答出两点即可)
语言文字运用Ⅱ中画波浪线部分借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刻画出海洋生物瓜分鲸鱼残骸的场景,“心满意足”“蹑手蹑脚”赋予动物和微生物人的情感和动作,让科普类文本富有趣味性和文学性。
解析:首先看语言文字运用Ⅰ中画波浪线部分,“三个一帮”“五个一团”“有白酒……有咸菜”等,多用短句,读起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给人明快活泼的感觉,而“三个一帮”“五个一团”的人物状态,生动地写出了乡下香客兴致盎然。“有白酒,有茶叶,有煎饼,有咸菜,有已经劈得很细的干木柴,一把红铜的烧心壶”一句,连用五个“有……”,详细罗列了他们所带物品的丰富,篮子内的物品单独成句,运用了排比手法,强调乡下香客的饭食之“丰盛”和我们的羡慕之情。“三个一帮,五个一团”“而‘快活三里’又为他们备一个‘快活泉’”等句子,以生动活泼的口语,展现了乡下香客成群结队出游的场景。另外,作者用“盛宴”一词来说明乡下香客所带的饭食,而这些饭食实际上并不完全符合“盛宴”之意义,可见作者大词小用,“盛宴”一词起到了强化渲染的效果,显得风趣幽默。然后看语言文字运用Ⅱ中画波浪线部分,介绍深海食腐动物及海洋微生物在鲸鱼身上摄取营养的内容。运用“心满意足”“蹑手蹑脚”来形容这些生物,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该文段是科普类语段,重在介绍“鲸落”这一现象,而这里运用拟人的修辞,把场景描绘得更形象生动,更具趣味性。
6.答案:B
解析:原文表述是“技术性底线管理并无力改变大多数的网络舆论表达失范现状”,B选项表述过于绝对。
7.答案:C
解析:“网络舆论表达道德评价规则、监督机制”不能进行法律制裁。
8.答案:A
解析:B项说的是真理和谬误,C项强调的是道德标准,D项说的是积极参与受到赞同的观点,都不能证明第3段观点。第3段观点:确立以边界为导向的规则秩序。
9.答案:①先从两个方面论证了确立以边界为导向的规则秩序的原因(必要性);②然后论述确立以边界为导向的规则秩序的三种方法。
10.答案:①网络舆论表达主体要遵守以边界为导向的规则秩序和伦理秩序;②网络舆论表达主体要以“慎独”为核心树立道德信念和道德情操,形成道德自律,做到理性表达;③网络舆论表达主体要通过“省己”和“修己”不断反省自我、修正自我。练习8 语言文字运用+现代文阅读Ⅱ
一、[2024·四川成都摸底考试]语言文字运用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姚昆仑先生的《湘西不神秘》一书设了专章“神秘现象释疑”,叙谈湘西的神秘文化现象。循着作者的视角和思路,探寻现象背后的林林总总,真有如释重负之感。我特别赞赏作者的观点和立场:有些谜,一直传得沸反盈天,经过科学分析之后,便真相大白了;也有些谜,就人类现在的认知水平,暂且无从解释;而另一些谜,因为人们的好奇,在信息传递中逐渐变形,成了子虚乌有的存在。科学似乎就是这样严酷,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把“大师们”赖以骄傲的资本和神秘感撕得粉碎。
由此联想到很多。诗人济慈抱怨过牛顿,说他把彩虹所有的诗意都破坏了——彩虹在他眼里只不过是光谱的排列而已。物理学家费曼的一位艺术家朋友曾对他说:“你看,作为艺术家,我用欣赏的眼光看出一朵花儿有多美;①可是你们科学家,②用分析的方法把花儿剖析开来看,③花儿就弄得索然无味地乏味了。”对此,费曼评论道,尽管他的审美眼光可能没有那位艺术家那么高深,但一朵花儿的美他还是能够欣赏的。“与此同时,我从这朵花中所见到的东西,却要比他多得多。我能想象到其中的细胞,那些细胞里面复杂的运动也自有一种美。不光在厘米的尺度上有美,在更小的尺度上或者内部的结构上,也同样有美。……一言以蔽之,科学知识怎么会有损于美呢?只会增进美!”
1.文中加横线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如释重负B.沸反盈天
C.不管三七二十一D.一言以蔽之
2.对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加点词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小菜场去收集一些莴苣的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
B.我们的一生就在我们自己的“池子”里度过,以为我们宇宙只包含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
C.有的语言学家形象地将英语句式描述为“葡萄型”,主干后面跟着一串又一串的从句或修饰成分。
D.《堂吉诃德》问世后立即引起轰动,但时人并不理解作者的苦心孤诣,只当他是不登大雅之堂的“逗笑”之作。
3.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中有一处表述不当,请标出原句序号后再做修改,并使修改后的语句与上下文的衔接流畅自然。(3分)
答: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并参考图示,完成题目。
急救是一场跟死神的赛跑。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异物卡喉致死3000余例,发生意外时,必须 ① ,海姆立克急救法就是其中的关键。
海姆立克急救法的创始人为美国胸外科医生亨利·海姆立克。1974年,他在《急诊医学》杂志发文介绍了这一急救法,用于异物误入气道后所致气道梗阻的急救。其实它的原理并不复杂,即用外力冲击腹部和膈肌下的软组织,产生向上的压力,压迫两肺的下部,驱使肺部残留的空气 ② ;这股气流带有冲击性和方向性,能够在气道内长驱直入,从而就有可能将阻塞气道的异物驱除。1975年,《美国医学会杂志》以海姆立克的名字命名了这个急救方法。很快,海姆立克法在全世界被广泛应用。
要挽救生命,仅靠“120”是不够的。如果只是等着急救人员到场, ③ ,让更多的第一目击者学会海姆立克急救法很有必要。
4.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答:
5.“秒懂百科”栏目邀请你担任文字编辑,为帮助公众准确理解,请你给“海姆立克急救法”下一个简要定义。(5分)
答:
二、现代文阅读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水
丁玲
天慢慢地亮了,没有太阳,愁惨的天照着黄色的滔滔的大水,那一夜淹了汤家阙,又淹了一渡口的一片汪洋的大水,那吞灭了一切的怕人的大水,那还是逞着野性,在向周围的斜斜的山坡示着威的大水,而且还照着稀稀残留下的几个可怜的人类,无力的,颜色憔悴的皮肤,用着痴呆的眼光,向四方爬去。
经了那么一个夜晚的一渡口,也还逃出了一些人,赵三爷和侄儿大福也踉踉跄跄逃了出来,又在一个路口遇着了,还遇着了一群又一群已经逃散了,又集合了的那些邻近茅棚里的人,也有一些女人,也有一些小孩。大家看见了都抱头大哭,都为过分的悲痛和恐慌压着说不出一句话来。大家都更觉得亲切了,都不愿分开,都集在一团,慢慢地向长岭岗走去,是失去了精神,失去了勇气,剩着饥饿的肚皮的一群。
水在他们后面,有的房屋还半睡在水里,大树的梢也从水里伸出来映在太阳底下,摇摆着茂叶,而且还有一些人的声音从那里传出来,一些求援的声音。他们也涉过几处积有浅水的地方,一群人这么慢慢地走去。
沿路也有一些人家,都走出来担心地絮絮叨叨地问。也有一些不说话,只沉重地将怜悯的眼光落在他们身上。他们走了一会,因为几个女人和孩子都嚷着走不动,于是便停了下来,坐在一块有坟的乱岗上。
天空没有云,蓝粉粉的,无尽止地延展开去。下面是水,黄滚滚的,无穷尽地涌了来。剩下的地方,剩下的人,拖着残留的生命,无力地爬着又爬着。
这坐在乱坟岗上的一群,约莫有三十多个人,一半女人和小孩,一半是男人。坐了一会又向前走,沉默的时候比说话的时候多,女人们啜泣的时候是更多,小的小孩不懂事地时时吵饿:
“妈呀!胜子饿!……。”
“我走不动了呀……”
“快到了!没有好远了!到了买馍馍给毛毛吃……”
吵饿的被哄住了,又有一些哭着要妈要爹的,这些情景真能使一个强壮的人听着也伤心,何况这都是些失去了家,失去了亲人,从死的唇吻上逃去的一些男人。他们心痛,却又得忍着,而且有几个还得用希望鼓着大家的勇气:
“狗狗!妈妈在前边,妈妈替狗狗买粑粑去了。乖的狗狗不要哭……”
“张大哥!你抱抱王和尚吧,他妈抱不起他了……”
“唉,三爷!你放宽心些吧。我看见你家三姆早就带着龙儿走了的,她们一定朝她娘家走去了……”陈大嫂看见赵三爷那么一个强壮的农人会一句话也不说,只悄悄不断地叹气和揩眼泪,不觉忘去了自己也离去家里其他的人而安慰着别人起来了。
这里面有一个年轻的汉子王大保,和一个四十多岁,在三富庄上做了二十年的长工的李塌鼻。他们没有失去一点勇气,也没有失去理智,平时并不能得人信仰,这时却自自然然都依着他们的话起来了。
“哭有什么用,死的死去了,哭得转来吗?不死的总得鼓着气想法,未必也让他死去吧?”
“不要哭,跟着我来,到了长岭岗愁他们不给我们吃。这几个,吃得起的,那里有三条街,有一百多家铺子,三富庄、马鞍山的大户都有人在那里,有县里派来的镇长,有分局长,有兵警,有学堂。哼,老子们家破人亡了,老子们就得留下这条命,还得算算账呢!……哭什么,不要哭了,男子汉!日子还长呢,哭成得个什么事……”
“别处我不晓得,三富庄我就清楚,打开他们的仓,够我们一渡口的人吃几年呢。看他们就真的不拿出一点来,忍心让我们饿死?……”
“我们一定不要哭,快点走,到了长岭岗我们去找他们的局长,或是团上的人,有人问话,塌鼻你答应……”
慢慢地讲着一些以后的计划,大家心里都活动一些起来了。到望见那长岭岗的炊烟的时候,是快吃午饭的时候了。他们又遇着从汤家阙逃来的一伙人。于是合在一块向前进。
长岭岗的镇外上,已经挤满了一群群的携儿带女的家族,饥饿把他们都弄瘦了,有的靠在树根上,疲乏的;有的蹲在石块上,望着来的一群新的逃来的人。
“你们从什么地方来的?……”
“你们是哪里的?来了好久了吗?”
他们再往前进,朝镇里走去。
越去越看见那越黄瘦的人,那些与他们同运命的人越多了。从脸上的颜色可以辨别来到的新旧,来得越久的,就越憔悴。
展在眼面前的情形,使大家心里又预感着失望,可是空的肚子里为一种火燃烧着,他们只得又鼓着力往前走。
“喂,你们往哪里去?”憔悴了的群里有人在问了。
“到镇上去,想找镇长,局长也好,先给我们一些吃的,我们是昨夜晚上遇难的。”
“他该管你吗?我们的人都不准上街,他们比防土匪还怕我们呢!”
“真的吗?那我们怎么得了呢?……”
小孩吵着,女人们又哭起来了。
街的两头站了许多刚刚从县城里添来的荷枪的兵士。也有一些是镇上团防临时加的团丁。
墙上贴了碗大的字的告示,有认得字的人便解释着给其他的人听:……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以空间变化来展开叙述和描写,既符合了人物逃难者的身份,也为小说铺设了宏阔的社会背景。
B.逃难过程中,沿路有些人家虽然报以同情的目光,但都不愿施以援手,这也增添了小说的悲剧色彩。
C.李塌鼻主动站出来为同行者加油鼓劲,他的话虽然有一定的虚夸想象的成分,但赢得了人们的信任。
D.小说不以细节刻画为主,而是粗笔勾勒,以深沉厚重的笔触关注现实,这种现实主义风格带有时代性。
7.关于文中灾民们在镇上的所见、所闻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先来的灾民对后来灾民的询问和劝告,既是对命运相连者的关切,同时也是一种自我情绪的宣泄。
B.后来的灾民对先来灾民的回答,表现出他们单纯的愿望无法实现时,既失落又仍存有幻想的心理。
C.告示旁边许多荷枪的兵士,与前面李塌鼻对镇上的美好想象形成鲜明的对照,突出了小说的主题。
D.根据前文内容可以推知,小说结尾处省略的内容应该是镇里对灾民的安抚,以及临时安置的办法。
8.在往长岭岗镇一路走来的过程中,灾民们的心绪发生着变化。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简要分析。(4分)
答:
9.选文和下面一段文字在人物群像的刻画上有共同点,请简要分析。(6分)
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却鼓着腮不语。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叫“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姊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节选自《红楼梦》第40回)
答:
练习8 语言文字运用+现代文阅读Ⅱ
1.答案:D
解析:A项,如释重负: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一样。形容结束繁忙、解除紧张、摆脱困境后的轻松愉快心情。此处强调的是对神秘现象释疑,此处“如释重负”使用不当。B项,沸反盈天:像沸腾的水那样翻滚着,声浪喧天。形容喧哗吵闹,乱成一团。此处使用“沸反盈天”不符合语境。C项,不管三七二十一:比喻不顾一切或不问是非情由。此处语境强调的是直接把“大师们”赖以骄傲的资本和神秘感撕得粉碎。此处使用“不管三七二十一”不符合语境。D项,一言以蔽之:用一句话来概括它。此处熟语使用正确。故选D。
2.答案:A
解析:文中加点词“大师们”的引号和A项引号表示讽刺。B项引号表示特殊含义。C项引号表示特定称谓。D项引号表示强调。
3.答案:序号:③ 修改:就把它弄得索然无味了。
解析:序号③“索然无味地乏味了”为语义重复,应改为“就把它弄得索然无味了”。
4.答案:①在第一时间进行急救 ②形成一股气流 ③可能会错过施救的黄金时机
解析:第①空,前文“我国每年异物卡喉致死3000余例,发生意外时”为前提,后文说“海姆立克急救法就是其中的关键”,可见所填语句应该是在发生意外时应该马上采取急救措施,因此可填:在第一时间进行急救。第②空,后文说“这股气流带有冲击性和方向性”,可见前文说“用外力冲击腹部和膈肌下的软组织,产生向上的压力”形成气流,因此可填:形成一股气流。第③空,“如果只是等着急救人员到场”是假设,后文“让更多的第一目击者学会海姆立克急救法很有必要”是结论,因此所填句应该是“假设”等着急救人员到场而延误急救的后果,因此可填:可能会错过施救的黄金时机。
5.答案:海姆立克急救法是一种用外力冲击腹部和膈肌下的软组织而产生向上的压力从而驱使肺部残留的空气形成一股带有冲击性和方向性的气流以清除上呼吸道异物的急救方法。
解析:分析“海姆立克急救法的创始人为美国胸外科医生亨利·海姆立克……用于异物误入气道后所致气道梗阻的急救”可知,海姆立克急救法是一种急救措施,之后筛选出“急救措施”的特征;分析“用外力冲击腹部和膈肌下的软组织……从而就有可能将阻塞气道的异物驱除”可知,“用外力冲击腹部和膈肌下的软组织”“产生向上的压力”“驱使肺部残留的空气形成一股带有冲击性和方向性气流”“可能将阻塞气道的异物驱除”为这种急救的特点,因此可整理答案为:海姆立克急救法是一种用外力冲击腹部和膈肌下的软组织而产生向上的压力从而驱使肺部残留的空气形成一股带有冲击性和方向性的气流以清除上呼吸道异物的急救方法。
6.答案:B
解析:“都不愿施以援手”错,根据原文“沿路也有一些人家,都走出来担心地絮絮叨叨地问。也有一些不说话,只沉重地将怜悯的眼光落在他们身上”无从判断“愿”与“不愿”。
7.答案:D
解析:根据前文对话内容以及荷枪的兵士可以推知,镇上没有“临时安置的办法”,告示应该是对老百姓的欺骗和警告。
8.答案:①绝望无助。从“慢慢地向长岭岗走去,是失去了精神,失去了勇气,剩着饥饿的肚皮的一群”可知,他们是在饥饿的驱使下无助前行的人。②互相宽慰。他们不觉忘记了自己刚刚失去亲人的苦痛而去安慰别人,互相鼓舞。③燃起希望。王大保、李塌鼻的话让大家对镇上产生了幻想,燃起了希望。
解析:对灾民们心绪变化的分析,要跟随情节发展来进行。这一过程主要有三个重要情节:①刚从一渡口逃出来的情景。根据原文“慢慢地向长岭岗走去,是失去了精神,失去了勇气,剩着饥饿的肚皮的一群”,不难概括出他们内心的无助。②乱坟岗上的对话。根据原文“他们心痛,却又得忍着,而且有几个还得用希望鼓着大家的勇气”,以及“不觉忘去了自己也离去家里其他的人而安慰着别人起来了”,可以概括出他们在绝望中互相鼓舞、相互安慰的心理状态。③两个特别的人——王大保和李塌鼻。根据原文“平时并不能得人信仰,这时却自自然然都依着他们的话起来了”,以及“慢慢地讲着一些以后的计划,大家心里都活动一些起来了”,可以看出他们在绝望中找到了希望,增添了继续前行的力量。
9.答案:①运用了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方法。②通过特定场景(典型环境)来刻画人物。《水》表现苦难,选择的是逃难的场景;《红楼梦》选段表现欢乐,选择的是宴会场景。③点面结合,既注重群像刻画,又突出人物个性。如《水》在刻画难民群像的同时,写活了陈大嫂的朴实善良,李塌鼻的自信乐观、信口开河;《红楼梦》在刻画大观园女子群像时,也突出了史湘云的爽朗、林黛玉的娇弱等个性特征。④以衬托(人物间的互动)来塑造人物。如《水》中难民在路上的相互劝慰,体现了人物的性情和处境;《红楼梦》中,宝玉滚到贾母怀里、惜春拉着奶母、王夫人指着王熙凤等,体现了人物关系的亲疏。
解析:解答本题,需要结合文本具体找出对应的人物描写的地方,然后分析其表现手法。①《水》中“妈呀!肚子饿!……”“踉踉跄跄地逃了出来”“颜色憔悴的皮肤,用着痴呆的眼光”分别运用了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红楼梦》中“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发怔”“哈哈的大笑起来”“喷了出来”“蹲着笑去”等内容对于人物群像的刻画也运用了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②《水》中“天慢慢地亮了,没有太阳,愁惨的天照着黄色的滔滔的大水,那一夜淹了汤家阙,又淹了一渡口的一片汪洋的大水”“照着稀稀残留下的几个可怜的人类,无力的,颜色憔悴的皮肤,用着痴呆的眼光,向四方爬去”描写了洪水给人们带来灾难时的场景,也刻画了人们逃难时的场景;《红楼梦》中这一片段发生在刘姥姥进大观园后,贾母宴请她。③《水》中“几个可怜的人类,无力的,颜色憔悴的皮肤,用着痴呆的眼光,向四方爬去”是群像刻画,“赵三爷和侄儿大福也踉踉跄跄地逃了出来”是个性化点的刻画;《红楼梦》中“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姊妹换衣裳的”是群像刻画,“史湘云撑不住……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是个性化的形象描写。④《水》中“他们心痛,却又得忍着,而且有几个还得用希望鼓着大家的勇气……陈大嫂看见赵三爷那么一个强壮的农人会一句话也不说,只悄悄不断地叹气和揩眼泪,不觉忘去了自己也离去家里其他的人而安慰着别人起来了”,以人物间的互动来塑造人物,表现灾难中的互相扶持;《红楼梦》中“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也以人物间的互动来塑造人物,生动形象地表现大笑时的场景。练习14 语言文字运用+现代文阅读Ⅱ
一、[2023·山东省青岛市三模]语言文字运用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三月,北京西城大栅栏,茶儿胡同深处,旧城改造的春风履约而至。多年前,人们在说到这里的旧建筑时,常常要加一个“破”字。一场建筑物以人为本的升级变革之旅自从在大栅栏开启,“绿色”就开始进入老城区。若不是在客厅的墙面发现几处缝隙,我们很难相信,眼前传统风格的民居是用现代材料组装成的——建筑半成品及成品部件几乎全部在工厂进行集约化加工,再运到建筑地进行组装。这种“装配式”建筑,使过去那种搅拌水泥石灰的建筑场景不复存在。绿色建筑技术容易实现,但绿色建筑的意识要在居民内心深处扎根,非一日之功,需要播撒下绿色意识的种子。设计师们一次又一次敲开居民大院的门,向居民们宣传绿色设计的意义与价值,使这颗种子在居民心中生根发芽。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请修改。(6分)
答:
2.请概括材料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递进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35个字。(3分)
答: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当下,线上线下的心灵成长课程( ① ),得到许多人的疯狂追捧。这种流行的“幸福营销”通过健身、交际、励志排除负面情绪,拥抱幸福真理,实现自我成长。
但是,社会对于积极心态的推崇,让普通人( ② ),总是在两种矛盾的情绪中摇摆。一方面,我们需要在幸福真理的轰炸中,努力地无视或者粉碎自己的负面情绪,通过不断的心理暗示,让幸福充满整个身体,营造出一种干劲满满的幻境。另一方面,作为激励我们的榜样,那些成功人士拥有完美无缺的内心,似乎永远不会被负面情绪侵蚀,而我们因难以( ③ ),出现羞惭、嫉妒、自卑的心态。束缚身心,满足他人,这种“心态好”并不是真平和;真淡定也不过是精心装扮只为呈现于他人眼中的淡定;自我暗示虚造的幸福感,更不是真正的幸福。
真正的幸福唯有依靠自由、勇敢与挥洒汗水才可以获得,那并不意味着只有傻白甜的快乐,而应该是百味杂陈,千姿百态。所以,别再试图把负面情绪看成一块丑陋的胎记,千方百计去遮掩、去忽略,甚至感到自卑或自责;不妨将它当成 。
3.请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答:
4.请把文中画横线的散句改写成整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答:
5.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文中横线处续写一个句子。要求:结构相似,逻辑一致,衔接顺畅。(3分)
答:
二、现代文阅读Ⅱ
[2023·辽宁丹东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文本一 看护
孙犁
一九四三年冬季,日寇在晋察冀“扫荡”了三个月,对在晋察冀的部队和人民来说,这是一段极端艰难的时间。那一两年里,我们接连遇到了灾荒。反“扫荡”的转移,是在“九一八”下午开始的,我们在沙滩上行军,不断地蹚水过河。情况一开始就很紧张,来不及穿鞋,就手里提着。接连过了几条小河,队伍渐渐也就拉散了,我因为动作迟缓,落在了后面。回头一看,只有一个女孩子,一只脚蹬在河边一块石头上,眼睛望着前边的队伍,匆忙地穿上鞋,就很快地跟上去了。
这女孩子有十六七岁,长得很瘦弱,背着和我一样多的东西,外加一个鼓鼓的药包,跑起路来,上身不断地摇摆,活像山头那棵风吹的小树。我猜她准是分配到我们队上来的女看护。
“快跑,小鬼!”我追在后面笑着喊。
“反正叫你落不下!”她回头笑了一下,这笑和她的年岁很不相称。她幼小的生活里一定受过什么压抑。我注意她的脚步,这孩子缠过脚,我明白了为什么过河以后,她总是要穿上鞋。
前面的队伍正蹚过一条大河,爬到对面高山上去。头上是宽广的蓝天。忽然听到飞机的叫声,立时就开始了扫射。我看见女孩子急忙脱了鞋,卷高裤腿,跑进水里去,河水搭到她的腰那里,褂子全都湿了,却用两只手高高举起了药包。她顺着水流斜斜地前进,没走到河心,就叫水冲倒了,我赶紧跑上去,拉起她来,扯过河去。
刚登上岸,我觉得脚上一热,就倒了下来,血冒在沙滩上。
敌人的飞机一直低飞着,扫射着河滩和岩石,扫伤了我的左脚。女孩子低着头,取出一个卫生包,替我裹伤。扎住伤口,女孩子说:“你把东西放下吧,我给你背!”
“哪里的话,你这么小的人,会把你压死了哩!”我勉强站立起来,女孩子搀扶了我,挨上山去。
我们在山顶走着,飞机走了,宽大清澈的河流在山下转来转去,有时还能照见我们的影子。山上两旁都是枣树,正是枣熟枣掉的时候,满路上都是渍出蜜汁来的熟透的红枣。我们都饿了,可是遵守着行军的纪律,不拾也不踏,咽着唾沫走过去。
中队上的医生老康跑上来说:“刚一出发你就负伤了!”
“可是并不光荣。”我说,“正在用腿用脚的时候,你看多倒霉!”
“每天宿营下来,我叫刘兰去给你换药!”他说着替女孩子搀扶着我,刘兰才有工夫坐下去倒出她鞋里的沙土和石块。
“这孩子很负责任,”老康接着小声说,“她是一个童养媳,婆家就在我们住过的那个村庄,从小挨打受气,忍饥挨冻。这次我们动员小看护,她坚决参加。起初她婆婆不让,找了来。她说:‘这里有吃的有穿的,又能学习上进,你们为什么不让我进步?’婆婆说:‘……你吃上饱饭,可不能变心,你长大成人,还是俺家的媳妇!’她没有答话。”
从这天起,每天晚上到村庄找好房子,刘兰就背着药包笑嘻嘻地找了我来,替我洗好伤口换好药,才回去洗脸休息。情况越来越紧,可是我的伤口并不见好,组织上决定要把我坚壁到远处一座高山上去,叫刘兰跟随。我心里有些焦急,望望刘兰,她却没有怨言。
我们按路线出发,天明进入了繁峙县的北部。这是更加荒凉的地方,山高水急,道狭村稀,在阴暗潮湿的山沟里转半天,看不见一个村庄,遇不见一个行人,听不见一声鸡叫。
在苍茫的夜色里我们看到了山顶的村庄,有一片起伏的成熟的莜麦,像流动的水银。还有一所场院。我同刘兰就住在这小小的山庄上。进村以后,她去找上关系,打扫房子,然后把我安排到炕上。接着她又做饭,烧炕,洗净吃饭的锅,煮刀剪,消毒药棉……弄到半夜,她才到对过妇救会主任老四屋里去睡觉。
老四也是一个童养媳,十四岁上成的亲,今年二十四岁了,还没有小孩。老四告诉刘兰,这山顶上的人家,就是难得有个娃,要不就是养不下,要不就是活不大!
刘兰说:“这是因为我们结婚太早,生活苦,又不知道卫生,以前我也是个童养媳……”
因为刘兰还不会做莜面,老四就派了两位妇女来帮忙。她们都穿着白粗布棉裤、黑羊皮袄,她们好像从来没洗过脸,那两只手,也只有在给我们和面和搓窝窝的过程里才弄洁白,那些脏东西,全和到我们的饭食里去了。刘兰对我说:“你身体好些的时候,多教我认几个字吧,我要给她们讲讲卫生课。”
不多几天,她这讲习班就成立起来,每天晚上,有十几个青年妇女集在老四屋里,对刘兰讲的问题发生很大的兴趣。“你看刘兰多干净,”妇女们笑着说,“我们向你学习!”
从此,我看见这些妇女们,每天都洗洗手脸,有的并且学着我的样子,在棉袄和皮衣里衬上一件单褂。我觉得刘兰把文化带给了这小小的山庄,它立刻就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并给她们的后代造福。
不久就下了大雪,接到大队来信,要我转移,当夜刘兰去动员担架。她拄着一根棍子,背着我们全部的东西,头上包着一块手巾,护住耳朵和脸,在冰雪擦滑的路上,穿着一双硬底山鞋,一步一个响声,迎着大风大雪跟在我的担架后面……
(一九五〇年五月护士节于天津,有删改)
文本二 身为冀中人民的儿子,孙犁先生把对家乡的爱倾注在对小说诗意美的追求上,他不仅是讲故事的能手,也是能够把你带入诗意境界打动你心灵的高手。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和清新隽永的抒情风格,使他的作品具有“诗化小说”的特征。
孙犁的作品伴随了我这一代人的成长。当我一再重读孙犁先生的作品时,那些女孩子们——年轻的、美好的、鲜亮的生命,有如初春的平原上绯红的朝霞,就会被重新召唤出来,让人惦记,让人怀念。我怀念水生嫂、吴召儿、妞儿们,那是因为,她们身上有孙犁先生一生所信仰和追寻的“美好的东西”。孙犁先生不大写战争的残酷,不追求离奇曲折的情节,也不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刻意雕镂,而是运用类似中国写意画的技法来书写抗日战争时期坚韧乐观的中国军民。那些女孩子们,就是孙犁心目中人民的代表,“美”与“善”的化身。……
作为晚辈,我受到过孙犁先生的恩泽。1982年夏,我发表了短篇小说《哦,香雪》,并未引起太大反响。我将载有这篇小说的《青年文学》杂志寄给孙犁先生。先生回信中说:“这篇小说,从头到尾都是诗,它是一泻千里的,始终一致的。这是一首纯净的诗。我也写过一些女孩子,哪里有你写得好!”那是1982年冬。及至1983年春,《哦,香雪》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一等奖。
(节选自铁凝《怀抱着胸中那一簇火焰——孙犁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题目“看护”,看似普通,实则巧妙,既概括了小说的主要情节,也交代了女主人公的身份,同时暗示了文章的主旨。
B.小说主要讲述刘兰精心护理伤员的故事。“我”是小说的重要角色,也是故事叙述者,这种叙述视角,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
C.小说善用日常小事来表现人物,如面对熟透了的红枣,“我”和刘兰不拾不踏,咽着唾沫走过去,就体现了部队纪律的严明。
D.小说借老康的话,补叙了刘兰的身世经历,既解释了前文她的笑和年纪不相称的原因,也为后面故事情节的发展做了铺垫。
7.下列对文本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画线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孙犁小说艺术形象的独特魅力,蕴含了作者对孙犁的钦敬之情。
B.水生嫂是孙犁小说《荷花淀》的女主人公,她和铁凝笔下的香雪都是战争年代“美”与“善”的化身。
C.孙犁先生以其独特的审美理念构筑了一个极具地方特色的文学世界,成为“荷花淀派”的代表作家。
D.在给铁凝的回信中,孙犁先生对小说《哦,香雪》赞誉有加,这对这篇小说的推介起到了一定作用。
8.请结合文本一,概括分析刘兰这一人物身上有哪些孙犁所追寻的“美好的东西”?(4分)
答:
9.孙犁的小说被称为“诗化小说”,你认为本篇小说是否具有这样的特征?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6分)
答:
练习14 语言文字运用+现代文阅读Ⅱ
1.答案:①“自从”放在最前;②“建筑物”放在“升级变革之旅”之前。
解析:画线句语病有:“升级变革之旅自从……,‘绿色’就……”结构混乱,造成前一句没有说完,就换了主语,把“自从”放在最前;“一场建筑物以人为本的升级变革之旅”语序不当,“建筑物”放在“升级变革之旅”之前。
2.答案:旧城改造不仅让“绿色”进入老城区,也让绿色建筑的意识深入人心。
解析:这段材料主要围绕北京西城大栅栏,茶儿胡同旧城改造展开,主要有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绿色”就开始进入老城区,二是绿色建筑的意识深入人心。要求使用包含递进关系的句子,关联词语可以用“不仅……也”,注意协调递进分句的语序,“绿色建筑的意识深入人心”层次更深,应放在递进分句的后句。
3.答案:①风靡一时 ②无所适从 ③望其项背
解析:①处,根据空后句“得到许多人的疯狂追捧”可知,这里是指当下,线上线下的心灵成长课程非常盛行,所以可用“风靡一时”。风靡一时:形容一个事物在一个时期非常盛行,像风吹倒草木一样。②处,根据空后句“总是在两种矛盾的情绪中摇摆”可知,这里是指普通人在社会对于积极心态的推崇方面不知道应该怎么办,所以可用“无所适从”。无所适从:形容不知怎么办才好。③处,根据空前句“那些成功人士拥有完美无缺的内心,似乎永远不会被负面情绪侵蚀”可知,这里指普通人很难有成功人士的内心,所以可用“望其项背”。望其项背:指望见他的颈项和后背,比喻赶得上。但通常与“难以”相搭配,表示与“望”的对象有一定差距。
4.答案:束缚身心满足他人的“心态好”,并不是真平和;精心装扮呈现于他人眼中的淡定,也不是真淡定;自我暗示虚造的幸福感,更不是真幸福。
解析:根据原句中的两个分号可知原句可改为三个分句,首先分别找出三个分句的中心词,分别是心态好、淡定、幸福感,然后提取句子主干,可知分别是“心态好”,不是真平和;淡定,不是真淡定;幸福感,不是真幸福。接着找主语的修饰语,根据“束缚身心,满足他人,这种‘心态好’并不是真平和”可知,“心态好”的修饰语是“束缚身心满足他人”;根据“真淡定也不过是精心装扮只为呈现于他人眼中的淡定”可知“淡定”的修饰语是“精心装扮呈现于他人眼中”;根据“自我暗示虚造的幸福感,更不是真正的幸福”可知“幸福感”的修饰语是“自我暗示虚造”,据此分析整理成通顺的句子,即可得出答案。
5.答案:例:一场感冒,接受随之而来的打喷嚏、鼻塞甚至高烧,并且相信最终一切都会好起来。
解析:首先分析仿写句子的修辞,“别再试图把负面情绪看成一块丑陋的胎记”可知,这是一个比喻句,把“负面情绪”比喻成“丑陋的胎记”,所以仿句也要用比喻的修辞,根据前文的“别再试图”和下文的“不妨将它”可知,仿句是说“负面情绪”终究会过去,所以仿句要把“负面情绪”比喻成一个只是暂时拥有,终究可以过去的事物,比如可以将它比喻成“一次感冒”,根据前句的“千方百计去遮掩、去忽略”可知,仿句是应接受感冒的“打喷嚏、鼻塞甚至高烧”,根据前句的“甚至感到自卑或自责”可知,仿句应是“相信最终一切都会好起来”。
6.答案:D
解析:“补叙”错误。文章整体按照时间顺序叙述,是顺叙,而“刘兰的身世经历”是在文中插入叙述,属于插叙。
7.答案:B
解析:“都是战争年代‘美’与‘善’的化身”错,香雪不是战争年代人物。
8.答案:①要求进步,积极进取。部队动员小看护,刘兰不顾婆婆阻拦坚决参加,投身抗日洪流中,在斗争中成为坚强的革命战士。②任劳任怨,尽职尽责。(或:顽强坚韧,勇于担当。)在反“扫荡”的转移中一路搀扶负伤的“我”,并跟我一同到高山上的村庄养伤,悉心照料,没有一句怨言。在组织上两次把我转移时,刘兰在荒凉、凄冷、恶劣的环境里不畏艰险,迎难而上。③传播文化,引领新风。(或:帮助他人,改变生活;热心助人,与人为善。)虽然有过悲惨的童养媳的人生经历,但她依然主动热心帮助老四等村庄中的青年妇女,给她们讲卫生课,改变她们的生活习惯,给她们的后代造福。(答出两点即可)
9.答案:示例一:我认为《看护》具有诗化小说的特征。
①人物形象的“诗意美”。小说塑造了以刘兰为代表的在艰苦环境中热爱学习,追求进步、不畏困难的女性群体形象,表现百姓对抗日战争的坚定支持以及对幸福安宁生活的向往,充满乐观主义精神,表现人情美、人性美。②小说情节简单,不追求离奇曲折的情节,也没有正面叙写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不追求情节的波澜起伏、扣人心弦。③小说内容情感的“诗意美”。虽是抗战题材的作品,但是不着意写残酷的战争场面,也不着意表现人物的苦难与心灵的重负,而是着意表现农村女性的成长,刻画他们的精神面貌,发掘他们内在的灵魂美、情操美。④小说景物的“诗意美”。小说中“满路上都是渍出蜜汁来的熟透的红枣”“起伏的成熟的莜麦,像流动的水银”等景物描写情景交融,意境灵动,富于想象力,充满诗情画意,富有浪漫气息,给人以美好的感受。(这一点也可以从“人物语言”角度来回答,具体如下:④小说语言的“诗意美”。小说语言清新隽永,鲜活优美、凝练简洁。虽然环境恶劣,但几段景物描写的语言使小说具有诗情画意,给人以美好的感受。如“宽大清澈的河流在山下转来转去,有时还能照见我们的影子。山上两旁都是枣树,正是枣熟枣掉的时候,满路上都是渍出蜜汁来的熟透的红枣”“在苍茫的夜色里看到了山顶的村庄,有片起伏的成熟的莜麦,像流动的水银”。)⑤小说运用类似中国写意画的技法来讲述故事、塑造人物,没有刻意雕镂,通过平凡的日常生活画面,展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示例二:我认为本篇小说不具有诗化小说的特征。①本篇小说多次描写环境的恶劣,浪漫气息不浓。如环境“坡高水急,道狭村稀,转半天,看不见一个村庄,遇不见一个行人,听不见一声鸡叫”。②本篇小说多处描写战争的紧张和抗日的艰难,反映了抗战的现实。如几次写到情况紧急,女孩带着伤员在山中跋涉的艰难。③本篇小说有较为激烈的矛盾冲突。如开篇写“日寇对晋察冀扫荡了三个月”及“队伍渐渐拉散”“敌人的飞机扫射着河滩和岩石,扫伤了我的左脚”等。练习16 语言文字运用+现代文阅读Ⅰ
一、[2024·原创题]语言文字运用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当然,和考研、教辅领域一样,这些年高考志愿填报指导行业快速发展,难免出现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情况。同时,在“别人咨询了我不咨询就是吃亏”的心理作用下,部分家长也存在盲目选择高价咨询的情况, ① ,却未能得到想要的指导。
与过去靠估分填志愿不同,现在都是先出成绩再填志愿。这种情况下,寄希望通过专业指导来实现“院校捡漏”“低分高录”,不能说绝对没有, ② 。至于具体报什么专业,固然应该 ③ ,但更要看个人兴趣。毕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行业风向则经常在变。比如,20世纪80年代文学风靡,90年代法学吃香,21世纪头十年经济学盛行一时,都曾吸引很多人蜂拥填报。但如果你并不喜欢这一行,那么等到热潮散去,甚至收入下降后,可能就不得不面临人到中年再更改赛道的尴尬和艰难了。
所以,①对于高考志愿填报寻求专业指导这事,②我的态度是可以,但别迷信,如果确实需要,也没必要为此花费过多的金钱。③事实上,志愿指导机构的所谓数据库,都是学校官网、教育部网站和阳光高考等平台上的公开信息归纳总结的。④这些机构虽然可能显得更专业一些,但你要相信:我的人生我做主,成长之事莫付人。⑤而这,也是即将走向大学的你从青葱走向成熟。
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5分)
答:
2.文中第3段有多处语病,请任选两处,先指出病句类型再说明如何修改,不得改变原意。(4分)
答: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但真所谓“塞翁失马安知非福”罢,阿Q不幸而赢了一回,他倒几乎失败了。
这是未庄赛神的晚上。这晚上照例有一台戏,戏台左近,也照例有许多的赌摊。做戏的锣鼓,在阿Q耳朵里仿佛在十里之外;他只听得庄家的歌唱了。他赢而又赢,铜钱变成鱼洋,鱼洋变成大洋,大洋又成了叠。他兴高采烈得非常:“天门两块!”
他不知道谁和谁为什么打起架来了。骂声打声脚步声,昏头昏脑的一大阵,他才爬起来,赌摊不见了,人们也不见了,身上有几处很似乎有些痛,似乎也挨了几拳几脚似的,几个人诧异的对他看。他如有所失的走进土谷祠,定一定神,知道他的一堆洋钱不见了。赶赛会的赌摊多不是本村人,还到那里去寻根柢呢?很白很亮的一堆洋钱!而且是他的——现在不见了!说是算被儿子拿去了罢,总还是忽忽不乐;说自己是虫豸罢,也还是忽忽不乐:他这回才有些感到失败的苦痛了。但他立刻转败为胜了。他擎起右手,用力的在自己脸上连打了两个嘴巴,热剌剌的有些痛;打完之后,便心平气和起来,似乎打的是自己,被打的是别一个自己,不久也就仿佛是自己打了别个一般,——虽然还有些热剌剌,——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躺下了。他睡着了。
3.下列对加点词语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赢钱本是幸事,这里却说成“不幸”,在看似矛盾中暗含着对人物的怜与哀。
B.“虫豸”一词使用借代,形象地表现了阿Q丢钱后依然试图自欺欺人的心态。
C.明明很痛也挨了打,却连用“似乎”进行模糊化表达,阿Q的得过且过跃然纸上。
D.“睡着”一词,一语双关,表面是安然入睡,实则表现阿Q麻木不觉醒的状态。
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如果改成“赢了一堆洋钱”,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原句表达效果更好?(4分)
答:
5.请简要分析文中划横线部分破折号和冒号的作用。(4分)
答:
二、现代文阅读Ⅰ
[2023·浙江杭州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材料一 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马克思说:“人民历来就是作家‘够资格’和‘不够资格’的唯一判断者。”以为人民不懂得文艺,以为大众是“下里巴人”,以为面向群众创作不上档次,这些观念都是不正确的。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的方法是扎根人民。只有永远同人民在一起,艺术之树才能常青。
文艺要服务人民,就必须积极反映人民生活。今天,在我国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13亿多人民正上演着波澜壮阔的活剧,国家蓬勃发展,家庭酸甜苦辣,百姓欢乐忧伤,构成了气象万千的生活景象,充满着感人肺腑的故事,洋溢着激昂跳动的乐章,展现出色彩斑斓的画面。广大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
我们的文学艺术,既要反映人民生产生活的伟大实践,也要反映人民喜怒哀乐的真情实感,从而让人民从身边的人和事中体会到人间真情和真谛,感受到世间大爱和大道。关在象牙塔里不会有持久的文艺灵感和创作激情。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一切有抱负、有追求的文艺工作者都应该追随人民脚步,走出方寸天地,阅尽大千世界,让自己的心永远随着人民的心而跳动。
典型人物所达到的高度,就是文艺作品的高度,也是时代的艺术高度。只有创作出典型人物,文艺作品才能有吸引力、感染力、生命力。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始终把人民的冷暖和幸福放在心中,把人民的喜怒哀乐倾注在自己的笔端,讴歌奋斗人生,刻画最美人物。(选自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
材料二 自从天宝晚期以后,杜甫十几年内写了大量的时事诗和政治诗,不管是陈述政见,或是揭发统治者的荒淫和残暴,或是比喻和寓意,或是对于穷苦的人民的关怀和同情,也都是个人的情感和实事相结合的。还有不少长篇,有的记载国家十几年来的大事,有的叙述地方变乱,有的回忆往事,更是像浦起龙所说的“慨世还是慨身”。
(《读杜心解·读杜提纲》)
杜甫个人不幸的遭遇与种种感触和国家的危机与人民的痛苦永远是胶漆般地密切结合,难以分割,这就使他大部分的诗篇充溢着个人的和时代的血泪,产生巨大的感人力量。白居易的《秦中吟》和《新乐府》反映社会现实,指责社会中不合理的现象,同情人民疾苦,多是优秀的诗篇,在中国诗歌史上起着很大的进步作用,但大抵只限于客观的叙述,使人感到其中缺乏杜诗里那种深刻而炽烈的思想感情。这是现实主义的白居易和不能以现实主义来局限的杜甫的不同之点。杜甫的时事诗和政治诗大都含有强烈的抒情成分。
杜甫诗集里并不都是时事诗和政治诗,还有占有很大比重的写景兼抒情的诗。杜甫写过许多歌咏自然的名篇和名句,无论是山河、草木、虫鱼,他都能根据地点和时序的不同,观察它们在此地此时的形态,予以刻画,无一雷同。这些描绘自然的诗,也同样浸透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并且经常联系着时事。在这上边,是和南北朝以来一般的山水诗迥然不同的。历代的诗话、诗评对于杜诗里高度的“情景交融”作过许多精透的阐述。我们却认为,杜诗里不只有高度的情景交融,而且有情、景与时事的交融。作者在写景和抒情时,很少离开现实,随时随地都想到他所处的干戈扰攘、国困民疲的时代。王夫之在《姜斋诗话》卷二说:
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李、杜所以称大家者,无意之诗,十不得一二也。烟云泉石、花鸟苔林、金铺锦帐,寓意则灵。若齐梁绮语,宋人抟合成句之出处(宋人论诗,字字求出处),役心向彼掇索,而不恤已情之所自发,此之谓小家数,总在圈缋中求活计也。
这里所说的“意”,对于杜甫来说,就是诗人深厚的思想感情,对于生活的执著和对于国家与人民的热爱。这种执著和热爱,作者在写诗时,无论歌咏的对象是什么,都迫切地要求表达出来。不像一些留连风景的诗人,掇拾描绘自然的诗句,而缺乏热情和中心思想,像是人们评论谢灵运的诗那样,常常是“有句无篇”。
总的说来,杜甫的诗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军事和社会现实,但是像汉乐府、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木兰诗》,以及白居易的《新乐府》那样纯然叙事的诗并不多。他的诗,尤其是长篇的古体诗,“多纪当时事”,里边却含有浓厚的抒情成分。同时他的写景兼抒情的诗(多半是近体诗)也经常联系时事。这两大类诗是他的诗集中最主要的部分,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占有很大的比重;也就是这些诗千古传诵,感动无数后代的读者,使杜诗得到了诗史的称号,给杜甫在中国诗歌史上奠定了一个崇高的地位。(选自冯至《论杜诗和它的遭遇》,有删改)
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艺术需要人民,一是因为优秀的艺术需要反映人民的生活和情感,二是因为人民才是作家价值的唯一判断者。
B.有抱负、有追求的文艺工作者只有追随人民脚步,走出方寸天地,阅尽大千世界,才会有持久的文艺灵感和创作激情。
C.南北朝以来一般的山水诗在描绘自然的时候往往没有联系时事,一些诗人留恋自然风景,雕琢词句,却缺乏热情和中心思想。
D.王夫之说“意犹帅也”,而汉乐府、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木兰诗》、白居易《新乐府》等局限于纯然叙事,就缺乏了“意”。
7.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只有积极拥抱时代,反映人民生活的文艺作品才能为大众所喜爱,才有可能成为传世的经典之作。
B.杜甫作品大都含有强烈的抒情成分,不限于客观叙述,所以他难以像白居易一样被称为现实主义作家。
C.有些诗作有佳词丽句却缺乏“意”,被人们称为“有句无篇”,它们往往缺乏感动人心的巨大力量。
D.杜甫诗歌能感动历代读者,是因为无论时事政治诗还是写景抒情诗,都饱含着对生活的执著,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
8.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
A.班固《答宾戏》评述孔子孟子:“仲尼抗浮云之志,孟轲养浩然之气。”
B.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C.苏轼在《潮州韩文公庙碑》中论韩愈:“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
D.蒲松龄《聊斋志异》被郭沫若赞为“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9.茹志鹃的《百合花》是反映革命年代生活的小说,请结合材料一分析它成为经典的原因。(4分)
答:
10.在诗歌史上有崇高地位的诗人,其创作通常应具备哪些特点?请综合两则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
答:
练习16 语言文字运用+现代文阅读Ⅰ
1.答案:①结果浪费了金钱 ②但是出现的概率很小 ③关心将来的就业前景
解析:第①空,结合下句“却未能得到想要的指导”可知,说明选择了高价咨询,高价咨询的结果是浪费了金钱,所以此处应该填写“结果浪费了金钱”。第②空,结合上文“与过去靠估分填志愿不同,现在都是先出成绩再填志愿。这种情况下,寄希望通过专业指导来实现‘院校捡漏’‘低分高录’,不能说绝对没有”可知,出成绩后再填志愿,“院校捡漏”“低分高录”不能说绝对没有,即使有也是概率很小,所以此处应该填写“但是出现的概率很小”。第③空,结合下文“比如,20世纪80年代文学风靡,90年代法学吃香,21世纪头十年经济学盛行一时,都曾吸引很多人蜂拥填报。但如果你并不喜欢这一行,那么等到热潮散去,甚至收入下降后,可能就不得不面临人到中年再更改赛道的尴尬和艰难了”可知,具体报什么专业与兴趣和将来的就业前景有关,所以此处应该填写“关心将来的就业前景”。
2.答案:③成分残缺,在学校前加“根据”。④语序不当,把“虽然”和“这些机构”互换位置。⑤成分残缺,在句尾加上“的体现(表现、标志)”。
解析:第③句,也可以说成“缺少介词”“缺少介词导致偷换主语”“偷换主语”“缺少介词导致搭配不当”等,应在学校前加“根据”;第④句,也可以说成“关联词位置不当”“前后主语不一致”等;前后主语不一致关联词语要放在主语前,把“虽然”和“这些机构”互换位置;第⑤句,也可以说成“缺少宾语”“缺少定语中心语”等,在句尾加上“的体现(表现、标志)”。
3.答案:B
解析:B项“‘虫豸’一词使用借代”分析错误,这里没有使用“借代”,应该是“暗喻”,把阿Q比喻成虫豸。
4.答案:①原句使用了排比,重在表现赢钱的过程;改句重在表现赢钱的结果。②原句使用顶针,表现赢钱的愉快心情;改句表达较平淡。③原句连用短句,充满明快的节奏;改句无感彩。
解析:①原句“铜钱变成鱼洋,鱼洋变成大洋,大洋又成了叠”句式整齐,结构一致,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重在表现赢钱的过程;改句“赢了一堆洋钱”重在表现赢钱的结果,不能体现赢钱的过程。②原句“铜钱变成鱼洋,鱼洋变成大洋,大洋又成了叠”使用了顶针的修辞手法,表现阿Q赢钱的愉快心情;改句“赢了一堆洋钱”表达较平淡,不能体现人物当时的心情。③原句连用四个短句,充满明快的节奏,读来朗朗上口,给人愉快的感觉;改句“赢了一堆洋钱”则不能体现感彩。
5.答案:①破折号:转折作用,表现了阿Q拥有金钱的快乐和失去后的失落之间的巨大反差。
②冒号:总结上文,表现了阿Q反复自欺欺人最终也没掩盖住的痛苦。
解析:①破折号的作用:破折号的前句“而且是他的”表现了阿Q拥有所赢金钱的快乐,破折号的后句“现在不见了”表现了阿Q失去所赢金钱后的失落,两者之间令阿Q反差巨大。可见,这里的破折号是转折作用。②冒号的作用:冒号后面的句子“他这回才有些感到失败的苦痛了”是对前文“说是算被儿子拿去了罢,总还是忽忽不乐;说自己是虫豸罢,也还是忽忽不乐”阿Q在赢钱后被打又丢钱,精神胜利法在这件事上没有效果的总结,可见,这里的冒号是对上文起总结作用,表现了阿Q反复自欺欺人最终也没掩盖住内心的痛苦。
6.答案:D
解析:D项,“局限于纯然叙事,就缺乏了‘意’”,曲解文意。结合材料二最后一段,此处说汉乐府、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等“纯然叙事”,是说它们缺少如杜甫诗歌深刻反映“政治军事和社会现实”的层面,并没有因此说它们缺乏“意”。
7.答案:B
解析:B项,“所以他难以像白居易一样被称为现实主义作家”,强加因果。根据材料二第2段白诗“限于客观的叙述,使人感到其中缺乏杜诗里那种深刻而炽烈的思想感情。这是现实主义的白居易和不能以现实主义来局限的杜甫的不同之点”,作者强调杜诗和白诗一样反映现实,但杜诗在此基础上还含有强烈的抒情成分,并不是说杜甫不能被称为现实主义作家,题中因果关系不成立。
8.答案:A
解析:A项,根据材料一第1段“艺术更需要人民”,第3段“我们的文学艺术,既要反映人民生产生活的伟大实践,也要反映人民喜怒哀乐的真情实感”等,可知材料一的观点是:艺术需要扎根人民。而A项意为孔子看轻富贵,志向清高;孟子拥有正大刚直的品性。本句强调二人的高尚情操,而非在创作中重视反映现实。B项,白居易强调文章要反映时事。C项,苏轼盛赞韩愈的文章反映现实,使八代以来的衰颓文风得到振兴,他对儒道的宣扬,使天下人从沉溺中得到拯救。D项,由“刺贪刺虐”可知《聊斋志异》具有揭露社会黑暗的现实主义特色。后三项均符合材料一观点。
9.答案:①取材于革命年代,反映伟大的革命战争生活,能让人民从小说描绘的人和事中体会到战争年代的人间真情和真谛,感受到那个年代的大爱和大道。②塑造和刻画了一系列典型人物,反映了普通人也是英雄、人民创造历史的主题,手法高超,作品充满了吸引力、感染力和生命力。
解析:解答本题时要先从材料一中找到对经典作品的相关要求,认识到艺术要服务人民、反映人民生活,优秀的艺术作品要创作典型人物,才能有吸引力、感染力、生命力,才能成为经典。然后结合茹志鹃《百合花》的内容,分析其符合经典标准的地方。注意结合题干中具体情境,即“《百合花》是反映革命年代生活的小说”作答。
10.答案:①诗作反映个人命运和时代生活,反映人民的真情实感。②诗作有对于生活的执着和对于国家和人民的热爱。③诗作质量普遍上乘,能感动不同时代的读者。(任答两点即可)
解析:解答本题需先明确两则材料的论述重点,然后结合重点语句进行提炼和整合。
由上方梳理可进一步明确,在诗歌史上有崇高地位的诗人的作品,应该符合材料一中对优秀文艺作品的要求。另外,材料二中分析杜甫诗歌的特点也是一项重要的参考。由材料一第2段“文艺要服务人民,就必须积极反映人民生活”可知艺术的人民性。第4段“典型人物所达到的高度,就是文艺作品的高度,也是时代的艺术高度”,强调了时代的艺术高度。由材料二第2段“杜甫个人不幸的遭遇与种种感触和国家的危机与人民的痛苦永远是胶漆般地密切结合……充溢着个人的和时代的血泪,产生巨大的感人力量”可知,杜甫诗歌创作的时代性、人民性和感染力。由材料二第6段“也就是这些诗千古传诵,感动无数后代的读者”可知,好的作品不仅能影响一个时代,还能感动后代读者。最后将两则材料的共通处进行整合即可。练习17 语言文字运用+现代文阅读Ⅱ
一、语言文字运用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
[2023·江苏省盐城市三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元剧中有不少以爱情为主题的剧本,例如《曲江池》《倩女离魂》等,都选择女主角主唱,来得细腻,可以充分表现恋爱的情绪, ① ,这种安排是适宜的。但 ② 的是,作为爱情对方的男人陷于配角地位,没有主唱的部分,显得被动而无力。《西厢记》使张生和莺莺都作为主角,都有曲可唱,都有戏可演,使观众充分看到张生热烈追求的一方面,也看到莺莺对于张生热情的反应以及复杂的心理变化, ③ 。红娘为主角之间的辅助角色,为相国女儿展示爱情所必需,活泼生动。《西厢记》所再现的生活面是完整的,没有遗漏。
以情节而论,《西厢记》故事并不比《曲江池》等曲折复杂,假如以四折一楔的一本杂剧来写也是可能的。不过,由于董西厢的创造,已经把这个故事发展为一个巨型的说唱本了,所以必须采纳五本长剧,方能够展现艺术上的完整性。而这样一个长本戏的形式,使张生、莺莺、红娘三个角色分别主唱,又丰富了剧本的内容。因此,我们可以把《西厢记》的结构作为文艺理论上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的一个定律的证明。
1.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沁人心脾 瑕不掩瑜 面面俱到B.动人心弦 瑕不掩瑜 面面相觑
C.沁人心脾 美中不足 面面相觑D.动人心弦 美中不足 面面俱到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4分)
答:
3.根据语段内容,请将下面《西厢记》艺术创新图空缺处补充完整。(3分)
答: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
[2023·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因为忘记重要信息而懊恼,幻想着要是能过目不忘该多好啊!其实,我们更应该庆幸 A ,因为遗忘可以降低记忆带来的认知负荷,使认知系统能够更加高效地工作。而超强记忆力往往是以牺牲抽象、泛化能力为代价的。从下面例子中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有一位记者,①拥有人们只能望其项背的超强记忆力。②他虽然能轻松地记住一长串数字,③却发现不了其中的规律;④他脑海里充满各种孤立的事实,⑤却不能归纳出一些模式将它们组织起来。⑥这促使他不能理解隐喻等修辞手法,⑦甚至复杂一点的句子。⑧记忆大师奥布莱恩曾多次获得世界记忆锦标赛冠军,⑨虽然他的阅读理解能力比常人低很多,⑩听课的时候也很难集中注意力。也许正是牺牲了一部分记忆,我们才有了独一无二的归纳和抽象思维能力。
网络时代,我们没有办法也没有必要 B ,毕竟互联网随时可以帮我们查阅。不过我们也不能过于依赖互联网,像互联网可以解决所有问题似的。通过一些训练提升记忆力,也一直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目标。
4.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
答:
5.文中第2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6分)
答:
二、现代文阅读Ⅱ
[2023·山东省青岛市三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扁担那头的父亲
卞毓方
人说“有其父,必有其子”,那么,父亲身高一米八,我该长到一米八五,甚至一米九,才对得起达尔文的进化论。遗憾啊遗憾,我最终只蹿到一米七三,其余二兄一弟,还不如我,两个姐姐,更甭提了。
我为什么不能青出于蓝?家人一致认为,首先是先天不足。母亲大人生得过于玲珑,也就一米五出头,正应了俗谚“爹矬矬一个,娘矬矬一窝”,我的一米七三已属侥天之幸。其次是后天营养匮乏。正在高速成长的当口,碰上了三年困难时期,果腹都成了头等难题,还长什么长。
父亲有顶礼帽,深灰色,冠高而圆,顶部呈三角形凹陷,底部系以黑色缎带,帽檐宽大而略微翘起。听母亲讲是早先闯荡上海时置的,上海人讲究“行头”,出客必须穿戴入时。我懂事后,偶见父亲戴过一次,是去兴化出席二哥婚礼时。其余日子,礼帽一直放在纸盒里,搁在竹棚上。说不清从哪一天起,我萌生了一个大胆的宏愿:将来,这顶礼帽归我。
将来是什么时候?喏,就是等我长得和父亲一样高时。小学期间,我曾无数次偷着试戴,那礼帽拿在手里,温如玉,软如绒,阔绰而又帅气。唉唉,可惜帽冠太大,我的脑瓜又太小,往头上一套,帽檐一直滑溜到眼睛,禁不住想起成语“沐猴而冠”。没关系,我还小,有的是长高长壮的机会。
到了高三,悲哉,我的身高早已在不知不觉中定格,再次试戴,仍然嫌大。散场敲锣——没戏了。从此只能仰望父亲高大的背影兴叹,那顶礼帽或许在竹棚上窃笑,是的,它属于魁梧,属于伟岸。
小时候,没人说我长得像父亲。除了身高不及,脸型也不像,父亲的脸明显偏长,我的近似于圆;父亲五官的线条是儒家的,外柔而内刚,我的线条却是粗糙的;脾性也不像,父亲诙谐、幽默,我则木讷、无趣。
夏日晚间,一帮小孩捉迷藏,夜深了也不归宿。这时,各家大人就会出来找。找着了,还赖着不肯回,大人出手就打:“让你疯!让你疯!”父亲也会出来找我,他号准我的脉,料定我会往哪儿躲,一下子就逮个正着。见了面,老远扬起右手,作狠抽狠揍状。我晓得,那是唱戏的胡子——假生气,父亲的巴掌不会落下,吓唬而已。
父亲在家里,从来不发脾气;对外人,更是笑颜相对。四弟元气足,疯劲大,拳头硬,诨名“四乱子”,与小朋友玩耍,常常话不投机就“看家伙”。有的家长就找上门来,向我父亲告状。父亲总是千赔礼,万道歉,答应等“四乱子”回来,好生收拾收拾。四弟察知有人告状,蹑手蹑脚踅回,躲在屋角,等着挨训。然而父亲故作视而不见状,仿佛啥事也没有发生。
是出尔反尔、自食其言吗?非也。“行要好伴,住要好邻”“恼个邻居瞎只眼”是他的口头禅。事后见了那曾被四弟欺负的小朋友,他总会好言抚慰。父亲对四弟的“劣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并非放任自流,而是他晓得四弟只是顽童意气,骨子里还是个仁义的孩子。父亲有句挂在嘴边的话是“牛大自耕田”,因此,对一时过错无须责打,重在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果然,四弟上学后,各方面表现皆优。
为人处世,父亲常讲,宰相肚里能撑船,小肚鸡肠成不了大事。他跟我讲过两个故事,特别强调,是祖上传下来的。
其一,“秦穆饮盗马”。秦穆公丢了几匹马,官员发现马被三百多个农夫杀了分吃后,欲抓农夫治罪。秦穆公不愿因几匹马而伤害百姓,且担心百姓食马肉伤身,让他们喝了酒,放他们回家。后来秦穆公在战场上重伤被围,那三百个农夫赶了来,舍命将秦穆公救出。
其二,“楚客报绝缨”。楚庄王大宴群臣时,有人趁乱酒后失礼,拽了楚庄王爱妃许姬的衣袖。许姬扯断对方的帽缨,以此为证,请求庄王查处。庄王认为情有可原,下令在座者都把帽缨摘下来,尽情欢饮,失礼之人得以逃过一劫。七年后,楚庄王陷入绝境之时,当年那个非礼许姬的楚军副将冲入重围,救出了庄王。
这两个故事,令我想到祖父的待人接物,原来这是“家学”。
竹棚上,在礼帽盒的旁边,还搁着一根扁担。这也是文物级的古董,串联着父亲前半生的许多故事。这扁担是曾祖父留下的,祖父用过。父亲说,他去上海打工,在码头上装货卸货,用的也是它。船与码头之间,搭着一尺宽的跳板,挑着担子走在上面,没经验的,腿会发抖,一不小心,就会栽下河。经验从哪里来?练呀。巷子里放几条长板凳,连在一起,权当跳板,徒手走,挑着担子走,闭了眼睛走,练腿劲,练胆量。
1964年,我去北京念大学,上学时因直言贾祸,陷入困境。我惶惑,写信给父亲,说不想念书了,干脆回家种田。父亲回信:“人都有七灾八难,捆起来经住打,牙打碎了往肚子里咽,挺一挺就过去了。大丈夫要能伸能屈,一根扁担能睡三个人,天无绝人之路。”
“一根扁担能睡三个人”,这句话给了我力量。我后来遇到过更大的苦境、逆境,也都是凭了这种信念,咬牙度过。
晚岁揽镜,发现我和父亲竟然有几分相像,而且是愈老愈挂相。当初为什么觉得不像呢?这是因为,那时我面对的是父亲的不惑之年或天命之秋,以我之稚嫩,去比照岁月的沧桑,当然是合不上辙的。如今我已迈入耄耋,五官逐渐向父亲趋同,基因相承,血浓于水,繁华落尽,露了本色。
偶尔玄想,岁月是一根长长的扁担,父亲在那头,我在这头。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如玉”“如绒”体现礼帽的昂贵精致,戴上它会显得阔绰帅气,因此我迫切想得到这顶礼帽。
B.父亲寻到晚归的我后只扬起手作吓唬状,对犯错的四弟故意视而不见,这些都能看出父亲的教育智慧。
C.“一根扁担能睡三个人”是父辈年轻时艰辛生活的真实再现,也激励我在困难惶惑时咬牙支撑。
D.小时候我的外貌与父亲并不相像,晚年却越长越像,是因为我的性格浸润了父亲的脾性、思想。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开头部分使用了精确的数字描述自己和父母的身高,流露出“我”对自己不如父亲魁梧、伟岸的遗憾之情。
B.“蹑手蹑脚踅回,躲在屋角,等着挨训”,用一连串的动词,细致生动地写出四弟被小朋友家长告状后惶恐不安的心理。
C.文章语言既诙谐风趣又庄重典雅。回忆儿时往事时,多用富有生活情趣的口语;写成年后的经历,多用简洁凝炼的书面语。
D.文章结尾化用余光中《乡愁》的诗句,将情感寄寓在寻常事物中,用诗一般的语言表达出与父亲阴阳相隔的痛苦之情。
8.文章题目为“扁担那头的父亲”,却从父亲的“礼帽”写起,这样安排有何用意?(4分)
答:
9.习近平总书记说,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文中父亲是如何做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答:
练习17 语言文字运用+现代文阅读Ⅱ
1.答案:D
解析:沁人心脾:原指芳香凉爽的空气、饮料或花香使人感到舒适。形容诗歌和文章优美动人,给人清新爽朗的感觉。动人心弦:形容事物或语言激动人心,也说动人心魄。第一空所填成语应表现女主角唱得细腻,有感染力,故选“动人心弦”更合适。瑕不掩瑜:玉上的疵点掩盖不了美玉的光彩。比喻缺点掩盖不了优点,优点多于缺点。美中不足:大体很好,但还有不足。第二空所填成语是遗憾男人做配角没有主唱的部分,显得被动而无力,故选“美中不足”更合适。面面俱到:各方面都照顾得很周到。也指不仅各方面都照顾到,而且每一个方面都处理的很得当。面面相觑:形容人们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相看着,都默不出声。第三空所填成语是说《西厢记》使男女主角都可唱可演,照顾得周全,故选“面面俱到”更合适。选D。
2.答案:示例1:由于董西厢的创造,这个故事已经发展为一个巨型的说唱本了,所以必须采用五本长剧(的形式),方能够展现艺术上的完整性。
示例2:由于董西厢已经把这个故事发展为一个巨型的说唱本了,所以(作家)必须采取五本长剧(的形式),方能够展现艺术上的完整性。
解析:第一处,成分残缺。“已经把这个故事发展为一个巨型的说唱本了”缺乏主语,可去掉“已经把”或改为“由于董西厢已经把这个故事发展为一个巨型的说唱本了”。第二处,搭配不当。“采纳”与“五本长剧”不搭配,可改为“采用五本长剧(的形式)”或“采取五本长剧(的形式)”。
3.答案:①三角主唱 ②一本杂剧 ③反作用
解析:根据“而这样一个长本戏的形式,使张生、莺莺、红娘三个角色分别主唱,又丰富了剧本的内容”,可分析出第一处是指内容上的“三个角色分别主唱”,故可填“三角主唱”;根据“假如以四折一楔的一本杂剧来写也是可能的。不过,由于董西厢的创造,已经把这个故事发展为一个巨型的说唱本了,所以必须采纳五本长剧,方能够展现艺术上的完整性”,可看出实现了“一本杂剧”到“五本长剧”的转变,故第二处可填“一本杂剧”;根据“我们可以把《西厢记》的结构作为文艺理论上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的一个定律的证明”,可看出图中“结构”反作用于“内容”,故第三处可填“反作用”。
4.答案:A自己拥有遗忘的能力 B记住所有的信息
解析:补写句子。A处,由“因为忘记重要信息而懊恼,幻想着要是能过目不忘该多好啊”可知,我们希望拥有过目不忘的能力,而“其实”意味着前面的认识是不正确的,因此我们应该庆幸的是自己拥有与过目不忘相对的能力,根据后面的“因为遗忘可以……”可知,此处可填“自己拥有遗忘的能力”之类的内容。B处,此处所在的句子是在前文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前文说遗忘是有好处的,再结合横线前的“没有办法也没有必要”和后文“毕竟互联网随时可以帮我们查阅”,可知此处是说我们没必要记住所有的信息,故此处应填“记住所有的信息”之类的内容。
5.答案:语句:①;可修改为:拥有人们难以望其项背的超强记忆力。
语句:⑥;可修改为:这导致他不能理解隐喻等修辞手法。
语句:⑨;可修改为:但是他的阅读理解能力比常人低很多。
解析:正确使用词语+辨析和修改病句。①处“望其项背”指能够望见别人的颈的后部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故可将“只能”改为“难以”。⑥处,“不能理解隐喻等修辞手法”是这位记者拥有超强记忆力的代价,“促使”意为推动使达到一定目的,用在语境中不合适,故应将“促使”改为“导致”。⑨处,“记忆大师奥布莱恩曾多次获得世界记忆锦标赛冠军”和“他的阅读理解能力比常人低很多”是转折关系,故应将“虽然”改为“但是”。
6.答案:B
解析:A项“因此我迫切想得到这顶礼帽”错误,原文是先想得到礼帽,后来戴上后发现“如玉”“如绒”,前后颠倒,强加因果。C项“父辈年轻时艰辛生活的真实再现”错误,“一根扁担能睡三个人”是夸张的说法,并非真的一根扁担上睡了三个人,而且原文也无此类描述,望文生义,无中生有。D项“是因为我的性格浸润了父亲的脾性、思想”错误,原文是“基因相承,血浓于水,繁华落尽,露了本色”,选项却说成“我的性格浸润了父亲的脾性、思想”,偷换概念,归因错误。
7.答案:D
解析:“用诗一般的语言表达出与父亲阴阳相隔的痛苦之情”错误。“阴阳相隔”,无中生有,文章并没有交代父亲已经去世,也并无“痛苦之情”,而是表现了对父亲的思念、感恩与牵挂之情,曲解文意。
8.答案:①礼帽代表了父亲的气派与风度,在儿时作者的心中意味着成年;礼帽吸引着我,包含着我对父亲的仰慕和对成长的向往。②扁担是父辈努力打拼的见证,是家风传承的象征;老一辈人用扁担挑起生活的重担,扁担也指引我,助我渡过困境。③从礼帽写到扁担,层层深入,由外到内呈现父亲在儿子心中的形象,使父亲形象更加鲜明,同时展现我追随父亲不断成长的过程。
9.答案:①父亲慈爱宽容,不发脾气,不打骂孩子,家庭气氛温馨和睦。②父亲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他讲故事教导我要宽容;对人笑颜相对,对曾经与四弟发生矛盾的小朋友好言抚慰;当我遇到苦难时,父亲写信鼓励我咬紧牙关,给我力量。③父亲重视家风传承。家中保留着曾祖父用过的扁担,它见证过父辈的成长与坚持,父亲又用“一根扁担能睡三个人”鼓励我像父辈一样不怕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