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琵琶行(并序)》课件(共34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8.3《琵琶行(并序)》课件(共34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14 16:34: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白居易
1.反复诵读涵泳《琵琶行并序》,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歌的内容,能翻译诗句。
2.划分诗歌叙述、描写的不同层次,理解诗歌的叙事结构、详略、脉络、线索等。
3.结合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与诗人的生平经历,对比分析琵琶女与诗人境遇的相通之处,体会诗人抒发的人生感慨。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
高山流水:
比喻知己或知音,
也比喻音乐优美。
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忽听岸上有人叫绝。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他知道此人是知音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伯牙兴奋极了,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这个樵夫就是就是钟子期。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列子-汤问》
琵琶行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白居易还有《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乐府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虽名称不同,实则大同小异,常统称“歌行”。是一种具有铺叙记事性质的歌辞。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本诗是一篇抒彩很浓的长篇叙事诗。
《琵琶行》是中国人人皆知的名篇。诗人一方面表达了对“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的琵琶女的悲惨命运的同情,同时也寄托了对自己遭贬的悒郁、愤懑之情。“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流传千年的诗句,将琵琶女的命运和自己的身世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这首诗叙述的层次分明,描写的细致生动,比喻的新颖精妙,被历代文人所称颂。
时期 生活特点 诗歌特点
前期 (从入仕到贬江州司马以前) 仕途一帆风顺,始终抱着“为民请命”“兼济天下”的宗旨。 以讽喻诗为主。代表作品为《卖炭翁》《秦中吟》
后期 (即自贬江州司马到死) 是他“独善其身”的时期,揉和儒家“乐天知命”道家“知足不辱”和佛家“四大皆空”来作“明哲保身”的法宝。悔恨“三十气太壮,胸中多是非”。 以闲适诗和感伤诗为主。感伤诗:《长恨歌》《琵琶行》
闲适诗:《赋得古原草送别》
他的政治讽喻诗,把当时社会病态的症结,几乎全部呈露在笔底,;以《长恨歌》、《琵琶行》为代表的长篇叙事诗有着曲折离奇、自具首尾的细致的情节描写和完整而鲜明的人物形象的塑造。在语言和音调上又显得特别得流畅匀称,优美和谐。这是一种新型的诗,当时号称“千字律诗”,流传极广。
居易
乐天
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名 ,造化无为字 。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唐宣宗 李忱
通俗易懂
背景介绍
白居易担任谏官时直言敢谏,同情民间疾苦,写了大量的讽喻诗,触怒了唐宪宗,得罪了权贵。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被藩镇李师道派人刺杀,白居易情急之中上疏请求抓捕刺客,被指责越职奏事,贬为江州刺史,后又因别的事件,再贬为江州司马。江州是“蛮瘴之地”,司马是闲职,他的被贬本来是冤案,政治上连遭打击,心境凄凉,满怀郁愤。元和十一年送客湓浦口,偶遇琵琶女,相似的遭遇使他感慨万千,创作了这首佳作。
任务一:自由诵读序文,注意下表中加点字词的解释,理解概括序文的主要内容。(序文共有七句话,一个句号是一句,要求用最简练的语言概括每句话的内容。)
小序的句子 主要内容概括 顺序脉络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左迁司马
送客闻声
问答身世
弹奏琵琶
自言身世
感言伤己
赠以长句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 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琶琵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 遂命酒,使快弹数曲。 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 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①左迁九江
②偶听琵琶
③女子自叙
④命酒使弹
⑤自言身世
⑥感言伤己
⑦作诗相赠
“序”的内容和作用:
①小序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概况。
②概述歌女的悲凉身世。
③说明写作的背景动因。
④并为全诗奠定了凄凉的感情基调。
任务二:梳理《琵琶行并序》正文各段的内容大意,理解叙写详略、行文脉络及叙事结构。
1.自由朗读全诗,自主思考,试着用一句诗概括出每段内容。
段落 内容 详略 脉络 叙事结构
第一段 浔阳江头夜送客(现背景) 引子(略写) 江头送客 (聆听)弹奏琵琶 (倾听)自言身世 感言伤己 再听掩泣(促弦再弹) 采用大故事中套小故事的结构。大故事是诗人与琵琶女的偶遇故事,两个小故事分别是琵琶女的故事和诗人自己的遭遇。偶遇故事是外在框架,两个小故事才是真正打动感染读者的内容。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第五段 江上聆听琵琶曲(感技艺)
详写
歌女倾诉身世苦(听身世)
详写
同病相怜伤迁谪(引伤感)
详写
重闻琵琶青衫湿(遇知音)
结局(略写)
任务二:梳理《琵琶行并序》正文各段的内容大意,理解叙写详略、行文脉络及叙事结构。
2.《琵琶行并序》的线索有什么特点及效果?
《琵琶行并序》线索安排的特点: 明线: 暗线:
月夜弹琵琶 月夜听琵琶
凄凉话身世 移船邀相见
更坐弹一曲 翻作《琵琶行》
效果: 双线结构,一明一暗。
歌女的身世、弹奏
诗人的遭遇、感受
一明一暗,一实一虚,虚实相生,相得益彰。
任务三:1.从诗歌的内容中,我们可以看出琵琶女和诗人有着怎样的际遇变化?
人物际遇变化 艺术技巧
琵琶女 白居易 特点 形象概括 特点 形象概括
当年 艺压京城、艳盖群芳、盛极一时、人妒人捧、年年欢笑 琵琶女虽然是京城艳倡,技艺高超,但仍是一个在封建社会中被摧残、被侮辱的歌女形象。 才高位显、天子近臣、高朋满座、丝竹不绝、其乐融融 而今 琵琶女与白居易二者的关系: 委身商人、年老色、衰独守空船、漂泊沦落、饱受凄苦
谪居卧病、飘零天涯、孤独抑郁、有酒无乐、其情凄凄
白居易虽然才华横溢、誉满天下,但却是一个不被赏识、无用武之地、被贬江城、怀才不遇、孤独抑郁的正直知识分子形象。
用年轻貌美衬年长色衰;用门庭若市衬独守空房;用昔日欢笑衬后来的辛酸;用夜梦往事衬孤寂伤感的情怀。
对比、反衬
同是天涯沦落人(不仅是音乐的知音,更是心灵上的知音。)
任务三:2.诗人认为自己与琵琶女“同是天涯沦落人”,他们同在何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完成下面表格。
对象 具体内容 相同点 情感表达
琵琶女 自言本是京城女
白居易 我从去年辞帝京 琵琶女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誉满京都名艺人) 白居易 29岁中进士,32岁以“拔萃”登科,35岁复应制举,“十年之间,三登科第,名入众耳”“始得名于文章”。(才华横溢大诗人) 琵琶女 弟走从军阿姨死……梦啼妆泪红阑干。(年长色衰守空船) 白居易 我从去年辞帝京……呕哑嘲哳难为听。(直言相谏遭贬谪) ①来自京都
②才能出众
③落泊失意
对琵琶女不幸遭遇的同情;自己被贬谪居江州后的郁闷心情。
研&展&评
白居易在小序中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结合琵琶女和白居易的经历,谈谈白居易为什么要“因为长句”送给琵琶女?“同是天涯沦落人”,他们的“同”除了上面表格中提到的之外,你还可以挖掘出哪些“同”?
原因:白居易和琵琶女的命运有相通之处。“因为长句”不仅是对琵琶女不幸遭遇的同情,还借琵琶女的遭际表达自己被贬的苦闷和失意。
相同之处:
①同忆京城昔辉煌,天涯人对天涯人;
②同叹年华付流水,苦情人对苦情人;
③同感处境悲凉,断肠人对断肠人;
④同洒辛酸泪,流泪人对流泪人;
⑤同望天涯明月,寂寞人对寂寞人……
一个是历尽繁华、美人迟暮的琵琶女,一个是才华横溢、被贬江州的闲职司马;他们都是从长安沦落天涯,一曲一词,合演了一曲千古绝唱……
巩固提升
后世评论白居易诗歌成就最常见的两句评语是: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结合你对本诗主旨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理解,思考:为什么“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给我们什么启发?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之所以被广为传诵,打动人心之处,在于那超越身份地位的情感沟通和交流,在于一颗俯察生活、走进大众心灵的悲悯心。以这样的胸怀,去看待人生的兴衰变故,悲欢离合,是我们每个人生命中的必修课。
1.反复诵读涵泳《琵琶行》,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歌的内容,能翻译诗句。
2.划分诗歌叙述、描写的不同层次,鉴赏本诗的音乐描写与景物描写的特色。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
请同学们根据比喻句将所对应的音乐特点用直线连接起来。
①大弦嘈嘈如急雨 幽细
②小弦切切如私语 戛然而止
③大珠小珠落玉盘 高亢激越
④间关莺语花底滑 繁密(粗重)
⑤幽咽泉流冰下难 清脆圆润
⑥冰泉冷涩弦凝绝 低沉停顿
⑦银瓶乍破水浆迸 宛转流利
⑧铁骑突出刀枪鸣 激越雄壮⑨四弦一声如裂帛 低沉入微
任务一:在诗中,琵琶女弹奏了几次?笔墨详略如何?试填下表。
次数 详略 乐曲 句子 音乐特点
一闻琵琶邀相见 略写暗写 “忽闻水上琵琶声”至“犹抱琵琶半遮面”
再闻琵琶 详写明写 前奏曲 “转轴拨弦三两声”至“初为《霓裳》后《六幺》” 特点:低婉沉郁。出场弹奏时旋律低沉,风冷月寒,琵琶女通过声声琵琶,诉说自己的悲惨遭遇和内心的哀愁。
曲 “大弦嘈嘈如急雨”至“大珠小珠落玉盘” 特点: 。
琴声即是心声,像是琵琶女轻脆圆润的盈盈笑语,唱出了琵琶女青年时代的春风得意。
曲 “间关莺语花底滑”至“此时无声胜有声”。 特点: 。仿佛溪流被冰阻塞着,从轻快流利到悲抑梗塞,再到冷涩,再到凝绝,声响暂歇。
曲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特点: 。音乐突然猛烈起来,刚劲急促,震撼人心,情绪瞬间释放,好像帛撕裂的声音,凄厉激愤,悲愤难平。表达了对世人重色轻才和丈夫重利寡情的愤怒控诉。
三闻琵琶 略写 “感我此言良久立”至“江州司马青衫湿”
诉沦落
青衫湿
欢乐
沉思
悲愤
欢快明朗,轻快舒徐,清脆悦耳
缓慢冷涩
刚劲急促
任务二:“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明确指出此演奏是琵琶女在倾诉平生的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表明琵琶女弹奏是在表达自己的情感,于是一番“轻拢慢捻抹复挑”下来,起初弹了《霓裳》曲,后来弹了《六幺》曲,这其实弹的都是自己的身世曲。诗歌表面是写音乐,其实是映射琵琶女的身世变化,请具体分析。
琵琶曲音乐描写 琵琶女身世描写 两者联系
1.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音乐特点】欢乐【两者联系】“大弦”喻年少才华超群、风光活力之状;“小弦”喻众人议论羡慕之状。
2.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音乐特点】畅快【两者联系】风光无限,“大珠小珠落玉盘”不仅指声音,也指五陵年少打赏的情景。
3.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音乐特点】幽怨【两者联系】“间关莺语”指逢场作戏时的欢娱,“钿头银篦击节碎”也指粉丝们的疯狂捧场;“幽咽泉流”指“血色罗裙翻酒污”的伤心委屈。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任务二:“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明确指出此演奏是琵琶女在倾诉平生的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表明琵琶女弹奏是在表达自己的情感,于是一番“轻拢慢捻抹复挑”下来,起初弹了《霓裳》曲,后来弹了《六幺》曲,这其实弹的都是自己的身世曲。诗歌表面是写音乐,其实是映射琵琶女的身世变化,请具体分析。
琵琶曲音乐描写 琵琶女身世描写 两者联系
4.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音乐特点】悲凉【两者联系】伤感至极便是感叹人生的空虚,“今年欢笑复明年”是职业的卖笑,“秋月春风等闲度”指人生空虚,这些都如“冰泉冷涩”让琵琶女凄冷绝望。
5.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音乐特点】惊愤【两者联系】“银瓶乍破”像乐场被砸,“水浆迸”像姐妹们四散逃走,“弟走从军”暗示被抓当兵,“阿姨死”暗示乐场的老鸨去世。总之,一场“铁骑突出”,结束乐坊生活。
6.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音乐特点】无奈【两者联系】“曲终”指艺伎生涯的结束,“四弦一声如裂帛”暗指不得已嫁作商人妇的无奈与悲伤。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任务三:音乐并不像高耸入云的山峰,奔腾不息的河流,翁郁苍翠的林木那样形象可感,它有声无形,缥缈难以捕捉,历代用诗歌来表现音乐的作品很少,堪称精品的就更罕见。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中对音乐的描写可以说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可谓描写音乐的极品,自唐以来历咏不衰,实乃千古绝唱。仔细阅读《琵琶行并序》中音乐描写的部分,分析其运用的艺术技巧及表达效果,完成表格。
手法 语句举例 效果分析
比喻 …如急雨,…如私语。…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四弦一声如裂帛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琵琶声时而像黄莺的歌声在花下婉转流动,时而像泉水在冰层下艰难流动,(听觉调动视觉)时而像水流遇冷渐渐失去流动性开始凝结(听觉调动触觉),声音开始中断,让人心里生出愁思、幽怨和暗恨,(听觉调动感觉)又突然像是银瓶撞破,水浆溅洒;像是军队厮杀,刀枪齐鸣。
以声喻声,以形喻声;多种比喻,形成博喻。
用形象、新鲜、贴切的比喻来表现琵琶曲中复杂微妙的音响变化,赋予抽象的音乐以具体可感的声、色、形的形象,使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这些形象贴切的比喻,把乐音的特点和旋律的变化表现得淋漓尽致,给读者十分深刻具体的印象。
通感
手法 语句举例 效果分析
顶真 使前后句相互衔接,形成一气呵成的效果,并且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韵之美。
侧面烘托 连大自然也停止了一切喧闹,江水忘记了流动,秋风忘记了瑟瑟地吹动枫叶荻花,月亮也遗忘了升落,琵琶曲与大自然浑然融合。渲染出沉寂、清冷的环境气氛,借以烘托人们因沉浸于乐曲旋律而心神凝聚的情态,映衬乐曲余音绕梁,曲终犹在的动人魅力,衬托出了音乐强大的感染力。
以听者的反应从侧面突出琵琶女弹奏技艺的高超和音乐的感染力。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主人忘归客不发,满座重闻皆掩泣。
手法 语句举例 效果分析
转、拨、低、信、续续弹 是弹奏前试弦调音的准备动作和神态,突出她技艺的娴熟。
轻拢慢捻抹复挑
曲终收拨当心画
叠词 弦弦,声声,续续,嘈嘈,切切(另有瑟瑟、茫茫、唧唧,不直接描写音乐的。) 双声叠韵:幽咽、呕哑、嘲哳
对比 第二次弹奏中第三部分的压抑与第四部分的爆发做对比
动作、神态的细节描写
是弹奏的动作,突出她技艺的高超。
弹奏的结尾动作,使听众继续沉浸在乐曲的境界里。
直接模拟声音,使诗句增加音乐性和节奏感,加强了音乐悦耳动听和韵律节奏。
突出琵琶女技艺高超,对比强烈,表达精准。
任务四:1.诗的第二段连续用了多个比喻描写音乐,请同学重点研读第二段,找出这些比喻句,理解这些比喻分别描摹了音乐的哪一特征?音乐的旋律有什么变化?比喻的作用是什么?
比喻 特征 变化 比喻的作用
粗重急骤 急促—— 以声喻声,使用大家熟悉的、类似的声音作比喻,写出了音乐的五彩缤飞和疾徐抑扬的变化,使人有亲耳聆听之感。比喻是描摹音乐的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善用比喻,能使我们领略音乐的无穷魅力。诗中凭借形象的比喻,使读者仿佛听到了那或轻或重、或快或慢、或高亢激越、或低回宛转的应接不暇的乐声,同时也体会出各种不同音色中包含的思想感情。
清脆圆润 轻快—— 阻塞压抑 爆发—— 激越奔涌 短促急迫 戛然而止 ①如急雨
②如私语
③大珠小珠落玉盘
④鸟语花底
⑤泉流冰下
⑥冰泉冷涩
⑦银瓶乍破
⑧铁骑突出
⑨如裂帛
轻微委婉
宛转流畅
清冷凝滞
高亢雄壮
愉悦
停顿
高昂
2.我们通过文字完整地欣赏这首琵琶曲,诗人不但写出了琵琶女音乐技艺的高超,而且通过乐曲的变化,表达出演奏者内心情感的起伏变化,让人如闻其声,如感其情。 请同学们尝试用曲线图来表示这首曲子的起伏。
激越雄壮
琵琶女的情绪变化(以声传情)折线图示:
低沉抑郁
倾诉悲情
欢快明朗
急切愉悦
冷涩凝绝
幽愁暗恨
愤怒控诉
戛然而止
魅力:江心月白,余韵无穷
研&展&评
诗歌往往少不了风物的描写,同样,本诗歌前后贯穿了哪几处风物描写的文字?请同学们找出来,并说说这些风物有什么作用呢?
风物描写 作用
叙述别时景象,景中含情。茫茫江水,溶溶月色,无不弥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自然地点染出哀伤之别,同时为水上琵琶声的出现准备好氛围。
白描的景致,写音乐结束时寂静的环境。情景交融,烘托了音乐效果,琴声凄惋,怅然无尽,形成令人回味的意境,从侧面突出琵琶女技艺的娴熟、高超
写琵琶女独守空船时的环境,渲染了琵琶女冷落凄凉的心情。
写诗人的生活环境,渲染诗人被贬后的孤寂悲凉。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别时茫茫江浸月
唯见江心秋月白
绕船明月江水寒
黄芦苦竹绕宅生
叙述了江头送客时的环境。秋夜的江水、枫叶、荻花,色调暗淡,构成一种凄清悲凉的意境,渲染了送别时诗人凄凉悲惨的心情,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①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论语 · 述而》②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列子 · 汤问》③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唐 · 杜甫《赠花卿》④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处不畅快。 ——清 · 刘鹗《明湖居听书》
巩固提升
你知道古人描写音乐美的句子还有哪些?把它积累下来写在下面,不少于三句。
示例:
①动听的音乐就像是飞舞的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也像是叮咚的泉水在山间流淌,有时候,也像是璀璨的星辰,在夜空中闪烁。
②音乐如流水一般,抒发轻快的畅想;音乐像咆哮的雷鸣,激荡着心中的波涛;音乐又像欢快的鸟鸣,迎接生活的美好。
拓展延伸
比喻这种修辞手法,恰当的使用会化腐朽为神奇,化抽象为形象、生动,请同学们运用比喻的修辞,写一个简短的描写音乐的句子。
夜深忽梦少年事 梦啼妆泪红阑干
去来江口守空船 绕船月明江水寒
曲罢曾教善才服 妆成每被秋娘妒
《琵琶行》理解默写
间关莺语花底滑 幽咽泉流冰下难
银瓶乍破水浆迸 铁骑突出刀枪鸣
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1. 苏轼《前赤壁赋》:“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其中“泣孤舟之嫠妇”化用了《琵琶行》中的四句
是: , 。 , 。
2.运用侧面烘托的方法描写琵琶女技艺高超、美丽出众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运用侧面描写琵琶女弹奏技艺高超、音乐具有让人回味无穷的艺术境界的诗句是: , 。
4.诗人用旋律的变化写出了先“滑”后“涩”的两种音乐意境: , 。
5.把琵琶女的情感暗流推向高潮的音乐描写
是: , 。
嘈嘈切切错杂弹 大珠小珠落玉盘
忽闻水上琵琶声 主人忘归客不发
醉不成欢惨将别 别时茫茫江浸月
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去来江口守空船 绕船月明江水寒
春江花朝秋月夜 往往取酒还独倾
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
6.《琵琶行》中描写音乐间歇时诗人感受的诗句
是: , 。
7.诗中以声音写声音,运用类比联想,写大小弦合奏时效果的句子: , 。
8.诗中第一次写到琵琶女演奏音乐的诗句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诗中有四处描写月亮作衬托的诗句,它们是:
, ;
, ;
, ; , 。
忽闻水上琵琶声
主人忘归客不发
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凄凄不似向前声
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
弟走从军阿姨死 暮去朝来颜色故
夜深忽梦少年事 梦啼妆泪红阑干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10、《琵琶行》中三次写琵琶女弹奏都用了侧面描写:第一次“ ”,侧面描写的句子是: ;第二次当“四弦一声如裂帛”结束弹奏后,诗人用“ , ”来进行侧面描写;最后一次“ ”,作者又用“ 。 ? 。”作侧面描写。
11.古诗文中有许多今昔对比而感慨横生的名句,如《琵琶行》 “ , 。”
12.古代文人擅长借“梦”寄托情思,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 , 。
13.有些人离家在外,生活不太如意,当偶然遇到和自己境遇相似的人时,往往会发出《琵琶行》中“ , ” 的感喟。
莫辞更坐弹一曲 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 却坐促弦弦转急
住近湓江地低湿
其间旦暮闻何物 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 往往取酒还独倾
春江花朝秋月夜 往往取酒还独倾
黄芦苦竹绕宅生
14.在了解琵琶女身世以及感怀自己的身世之后,诗人请琵琶女再次演奏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 。
而琵琶女面对诗人的邀请的表现是: , 。
15.描写诗人被贬之后居住环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写诗人被贬之后终日听杜鹃哀鸣,只能取酒独倾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
16.《琵琶行》以酒为媒介抒发情感的名句是
“ , ”,表现出被贬而沦落天涯的孤独与无助的苦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