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重点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重点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2-15 22:53:49

文档简介

罗定市重点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
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答案请用2B铅笔填涂到答题卡内)
1.在遭遇自然灾害时,商王作为群巫之长和统治者,不仅对民众进行精神安抚,还让灾民尽快得到物资救助。商王以下,宗、祝卜、史等人既是商王进行占卜的辅助者,也是落实救灾措施的具体执行者。这反映出商朝(  )
A.充满了神权以及专制色彩 B.防灾救灾是商王的主要职责
C.国家机构的治理功能增强 D.已形成完备的官僚政治体系
2.秦朝在控制了桂林郡、南海郡、象郡和黄河至阴山间的地区后,陆续从内地迁移有罪官吏、囚徒和普通民众前往开发、成边。这一举措(  )
A.有利于边地与腹地的融合 B.稳定了中原地区社会秩序
C.消除了地方对中央的威胁 D.缓解了北方地区人地矛盾
3.董仲舒认为,世界由天、地、人三者构成,受命于天的圣人为王,王代天施政,是沟通天人的纽带,王在人间具有最高权威,是世俗权力中心的原点。董仲舒这一思想(  )
A.抛弃了先秦儒学的思想内核 B.旨在劝诫统治者顺应自然
C.奠定了中央集权的理论基础 D.迎合了当时统治者的需要
4.汉武帝时期为商业借贷制定利率上限,禁止高利贷盘剥。汉成帝永始三年颁布"还息与贷者必不可许"的诏书,免除已发生债务的利息。这说明政府(  )
A.强化对经济的管控 B.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C.禁止商业借贷活动 D.保护债权人的利益
5.唐中后期乡村的里正、村长及保长等人的事权逐渐加重,因为流动频繁的寄住户、浮户等客户也需要缴税,同时纳税对象的土地、屋宇等资产以及人丁、户等也都需要核定。这一情况表明,当时(  )
A.税制改革扩大了基层事权 B.中央对藩镇的控制力削弱
C.基层自治的雏形逐渐形成 D.政府加强对农民人身控制
6.有学者指出:“在宋神宗的强力支持下,王安石以经济为中心的变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当改革向纵深发展时,这场缺乏政治支持的经济改革开始举步维艰,趋向失败,而且前期的改革成果也难以维持。”该学者意在强调( )
A.统筹规划决定王安石变法的成败 B.王安石变法仅限于经济领域
C.统治者支持是变法成功的关键 D.变法必须先从政治领域启动
7.茶马古道是中国古代用川、滇茶叶交易西藏马匹、药材的一条商贸之路。宋代在成都、秦州(今甘肃天水)各置榷茶和买马司;元代在茶马古道沿线推行“土官治土民”的土司制度,把以“茶马互市”为主的交通线路定为正式驿路,并设置驿站。据此可知,茶马交易(  )
A.强化了对边疆地区的垂直管理 B.政府发挥主导与管理作用
C.对重农抑商政策产生重大冲击 D.促进中原与边疆经济交流
8.下图为元帝国构建示意图。据图可知,元朝(  )
A.实行中书省总领全国军务的制度 B.边疆治理呈现与内地差异化特征
C.行省制是对中央行政制度的创新 D.蕴含了多元统一的国家治理智慧
9.永乐十三年,明成祖为迎接“去中国绝远”的麻林国(今肯尼亚一带)使臣,亲赴南京主持典礼。典礼上群臣竞相祝贺:“陛下圣德广大,被及远夷”。大臣夏元吉还为麻林国进贡的麒麟作《麒麟颂》。材料可用于说明( )
A.明朝朝贡贸易的形成 B.明初海权思想的萌芽
C.中非贸易的源远流长 D.郑和远航的政治动机
10.有学者指出,尽管“军机处的设立无疑与雍正年间西北两路用兵密切相关”,但其“本质并不在军事,而在有‘承旨办理机务’之名的秘密政治”。由此可见,军机处的设立( )
A.解决了西北军事危机 B.规范了行政机构运转
C.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 D.强化了皇权专制机制
11.洪武三十年(1397年),朱元璋命户部下令,每乡各置木铎,选年老及瞽(gu,盲人)者,
每月六次持铎徇于道路,宣讲“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
毋作非为”,这六句话就是“圣谕六条”。据此可知当时( )
A.律令开始儒家化 B.统治者重视基层教化
C.法律宣传程序化 D.儒学开始向基层渗透
12.1897年,贵州学政严修在乡试策论中提问“历代舟师之制”“自唐到明兵制得失”,述让考生以“论泰西各国强弱”“论洋务”“论化学之用”为题进行思考并作答。严修的做法
A.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发展 B.旨在动员民众参与变法
C.受到了戊戌变法的影响 D.彰显了救亡图存的精神
13.在清代的民间信仰中出现了城隍爷与土地爷之争,城隍爷是古代中国的城市保护神,多为历史上的忠良贤达、政府甚至要求新官祭祀城隍才能上任,土地爷是中国古代传说中负责掌管一方土地的正神,这场信仰之争最终以城隍爷祭拜占上风。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
A.市镇经济的繁荣 B.中央集权的强化
C.官僚意识的加强 D.儒学地位的巩固
14.中国自古以来便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国,为管理民族事务,各个朝代都设立了不同的管理机构(官职)下列机构(官职)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捧列正确的是( )
A.大鸿胪、礼部、提督四夷馆、理藩院 B.鸿胪寺、大鸿胪、理藩院、宣政院
C.典属国、礼部、大鸿胪、理藩院 D.大鸿胪、典客、宣慰司、理藩院
15.在编纂《民法典》过程中,我国立法机关广泛地听取专家学者意见,多次派员深入调研;
还通过网络收到100多万条意见和建议。但已颁布的《民法典》仍存在未充分确认商事关
系的特殊性,难以满足社会的商法制度需求等问题。这从侧面反映了( )
A.广大民众法律知识滞后 B.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曲折性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 D.国家立法程序仍需完善
16.“要式口约”是当事人双方自愿通过口头问答而达成的正式契约。但是罗马法禁止赌博,
因此,关于赌博所赢金额的“要式口约”无效。这表明,罗马法( )
A.注重保护个人权利 B.推崇诚信的价值观
C.具有人治主义色彩 D.关注社会精神文明
17.法国诺曼底公爵征服英格兰之后,建立王室法院体系,并向地方派遣巡回法庭,从而了解和融合地方习惯法,通过经年累月的审判活动形成案例集成,逐步建立统一的法律规则。
这些实践( )
A.传承了大陆法系的成果 B.推动了英国普通法的形成
C.开创了王在法下的传统 D.建立独立完整的司法体系
18.近代以来,西方各国在继承传统法律思想的基础上,融合了启蒙思想家们提出的思想主张,制定了各自的法律制度。这些法律制度从理论上看,包含着一些共同的基本特征。以下选项中不属于这些共同的基本特征的是( )
A.遵循先例,创立先例 B.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
C.注重保护个人权利 D.坚持权力制衡、三权分立
19. 1928年签订的《非战公约》规定:各缔约国谴责用战争来解决国际争端,并在相互关系中放弃以战争作为执行国家政策的工具。认为任何战争都是不道德的,“不管其原因如何……(战争都)是对人类的一种犯罪。”这种战争认识观( )
A.推动欧洲和平主义思潮产生 B.能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C.客观上纵容绥靖政策的推行 D.尊重各国的独立主权
20.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回忆录中指出:“中国和美国在七十年代初谋求和解,这是世界环境所决定的。”当时的“世界环境”是(  )
A.中国重返联合国改变了美苏对峙格局 B.中国综合国力的大幅提升
C.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趋势已经出现 D.中美苏成为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力量
21.某国际金融组织的宗旨之一是:协助建立会员国间经常性交易的多边支付制度,并消除妨碍世界贸易发展的外汇管制。据此推断该国际组织( )
A.初期贷款对象是发展中国家 B.致力于削减关税和贸易壁垒
C.保证了充分就业和实际收入 D.利于美国主导战后国际经济
22.据新华社对1972年1~9月外交情况的统计,中国接待外国官员和政府代表团三十多起,访问中国的有来自世界五大洲的政府代表团和各界人士。到1972年底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达88个,和1969年底相比,三年内翻了一番。材料表明中国(  )
A.重点建立与亚非的外交关系 B.打破美国孤立遏制的外交僵局
C.切实推进新型区域外交合作 D.开始独立自主地步入围际舞台
23.1971~1978年,我国共援助37个第三世界国家建成了470个项目,超过1955~1970年建成的援外项目总和,对外经济援助的支出为前16年总和的109%。这反映了(  )
A.中国综合国力迅速提升 B.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强
C.世界殖民体系彻底瓦解 D.经济援助成为中国外交的重要手段
24.归纳概括是重要的历史学习方法之一,以下选项中主题与内容对应正确的是( )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秦汉时期,由于封建监察制度尚处于创建和形成过程中,监察机构及其职权的行使只是相对独立,由位次于丞相的御史大夫一身二任,在隶属关系上多少受到丞相统制。 至唐代,监察机构不仅独立,而且更加健全。中央御史台下设台院、殿院和察院,分工监察, 自成系统。元代的御史台与中书省、枢密院三权分制,地位并重,鼎足而立......我国古代监察官员的选拔与任用上其标准均严于一般官员,历代都非常重视德、才、识三方面的考察。 不仅要求监察官员必须具有清廉耿直、刚正不阿、敢谏敢言等品格,而且要求监察官员具有 较高的文化水平。此外还要求监察官员有丰富的从政经历和治政能力......汉初制定的《监御史九条》是监御史监察地方官吏的法律依据。汉武帝时期制定的《六条问事》是我国第一部地方监察法规,对我国的监察制度有深远的影响。宋朝颁布的《诸路监司互察法》规定监司之间或监司与属官之间,有相互监督的权力,发现有违纪违法者可以相互举报。
——摘编自《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历史沿革、特征及借鉴意义》
材料二 自公元前6世纪开始,古代雅典就逐步确立和实施了奴隶制民主共和政体。作为城邦最高权力机关的公民大会,不仅选举产生行政官员,也随时可对行政官员实行弹劾和惩罚。五百人议事会是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按地域部落分成10组轮流值班。在没有召开公民大会期间,五百人议事会承担着对国库、国玺和政府官员进行监察的职责,并负责监督公民大会通过的各项法律的准确执行。陪审法庭主要是司法机关,但也行使着监察机关的权力,对行政官员的活动予以督察。古代西方监察制度自成体系,其产生具有历史合理性,推动了西方政治文明的发展。
——摘编自王晓天《中西古代监察制度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监察制度的作用。(10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相比,古代雅典监察体制的不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中西古代监察制度差异的主要原因。 (8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府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医疗卫生工作建设。这与当时部分边疆民族地区形势复杂,急需通过民族工作来推动全国统 和社会稳定有关。医疗卫生事业成为当时贯彻和宣传党的民族政策、疏通民族关系的一条重要渠道。1950年,政务院颁布《全国少数民族卫生工作方案》和《少数民族妇幼卫生工作方案》。1951年8月,召开第一次全国少数民族卫生工作会议,把少数民族卫生事业列入国家大事予以商议和规划。到1952年底,即在各少数民族地区普遍建起县级卫生基层组织。中央政府先后派出4个卫生工作队和8个防疫大队与医疗队到少数民族地区开 工作,集中力量消灭严重危害少数民族群众身体健康的流行性疾病和地方病,同时设立传染病防治站,大力开展防治工作。这有效地過制了各种 病的流行,使得当地医疗卫生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人口素质和数量都有了明显提高。
——摘编自胡克夫《新中国社会主义卫生事业和防疫体系的创立与发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初期中央政府发展少数民族卫生事业的原因。(2)根据材料,概括中央政府发展少数民族卫生事业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解读史料,获得沥史认识,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下表为1950-1970年中国三次对外经济引进高潮部分情况介绍。
——摘编自陈东林《156-43-78:中国改革开放前的三次对外经济引进高潮》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9分)
材料一 学者刘瑞中对中国与英国18世纪人均国民收入的统计
学者 年份 中国 英国 中英之比
刘瑞中(参照1700年银两价格) 1700 13.2银两 19.91银两 0.66
1800 13.4银两 61.47银两 0.22
材料二 康雍乾时代,中国的制造业在整个世界经济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绸缎、生丝、瓷器、茶叶等商品不仅销往南洋、日本、中亚等传统国家地区,而且远销俄国和欧美。一直到18世纪末,中国在世界制造业总产量所占的份额仍超过整个欧洲5个百分点,大约相当英国的8倍,俄国的6倍,日本的9倍。中国GDP在世界总份额中占到将近1/3。
——摘编自郭成康《康乾盛世历史报告》
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关于康乾盛世的不同评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乾盛世的不同评价的依据是什么?罗定市重点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
参考答案
单选题(24小题,每题2分,共48分)
1-5:CADAA 6—10:CBDDD 11—15:BDBAC
16—20:DBACC 21—24:DBDC
25、(共18分)(1)特点:监察机构自成系统,组织逐步完备;选任监察官员严格;重视监察官员的考察;监察制度法律化。(一点2分,共4分)
作用: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维护统一;有利于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稳定社会秩序;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为后世监察制度提供了可借鉴的宝贵经验。(一点2分,共6分)
(2)古代雅典监察体制的不同之处:民主共和政体赋予雅典公民较大的监督权力;雅典没有独立监察部门;监察体制多元化。(4分)
导致中西古代监察制度差异的原因:中国方面,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和发展。(2分)雅典方面,商品经济繁荣,海外贸易发达;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和发展。(2分)
26、(共13分)(1)原因:新中国成立前,少数民族地区医疗卫生事业落后;新中国的建立,人民当家做主;当时部分边疆民族地区形势复杂。(一点2分,共6分)
(2)措施:制定法律法规;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卫生工作的领导;健全少数民族地区的医疗卫生机构;向少数民族地区派遣卫生工作队、医疗队。(一点2分,共4分)
意义: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医疗卫生事业,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社会文明进步;初步改善民族地区的卫生状况,使少数民族人民的健康得到一定保障;在消除民族隔阂、促进民族团结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有力地推动少数民族群众对新中国的认同。(一点2分,共3分)
27.【答案】(12分)
论题:中国三次对外引进高潮受国际国内形势影响。(2分)
论述:20世纪50年代,我国的工业化基础薄弱;两大阵营对峙,我国推行“一边倒”的
外交政策;苏联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朝鲜战争爆发,我国急需获得苏联援助。该时期
以学习苏联为主,兼顾自力更生,由此形成了第一次引进高潮。(3分)
20世纪70年代初,中苏关系持续恶化:西方国家经济陷入“滞胀”状态,急于寻找海外
市场摆脱危机;中国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缓和,国际地位大大提高,打破了西方国家
对中国的封锁。由此形成了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引进对象的第二次引进高潮。(3分)
20世纪70年代末,中美建交;西方国家经济逐步从萧条中走出,急需扩大海外市场;韩
国、新加坡等东亚和东南亚部分国家经济起飞,成为亚洲的样板。中国国内实行改革开
放,形成了加快扩大对外引进的指导思想,故而出现了第三次引进高潮。(3分)
结论。中国三次对外引进高潮受到国际国内形势影响,但始终服务于中国的战略需求。(1
分)
28、(共9分)不同评价:材料一认为,中国人均国民收入落后于英国,且差距在拉大。材料二认为,中国制造业和GDP总量居世界领先,超过英国等欧美国家。(4分)
依据:康乾时期,经济仍以小农经济为主体;英国则在此时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实现经济转型,故人均国民收入与英国拉开差距。而另一方面,康乾时期,农产品商品化;工商业市镇和商帮;手工业生产越来越专业化;海外贸易也长期处于出超水平。(5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