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第21课
1.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2.认识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的意义;
3.认识红军长征的意义。
课程标准: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一
国民政府的统治
1927秋,宁汉合流
1928.5.3,济南惨案
1928.6,皇姑屯事件
1928底,东北易帜
“宁汉合流”,标志着国民党专制统治的确立”
1927.4,四一二政变
1927.7,七一五政变
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
1.形式上统一全国
外蒙古
他们缺乏效命国家的意识,只要与南京(国民政府)之间没有利害冲突,他们就可以长期与南京合作;但一旦发生利益冲突,这些军阀就将见机行事,甚至还会与南京国民政府展开较量。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形式上”统一:
(1)新军阀林立、混战不断。
(2)帝国主义势力大量存在。
(3)中共建立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和中华苏维埃政权,与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分庭抗礼。
(4)国民政府内部派系明争暗斗,内部并不统一。
革命程序论:孙中山三民主义政治学说的内容之一,即主张中国民主政治的建设,要经过军政、训政、宪政三个时期。孙中山认为,只要经过这样的步骤,才能最后做到“主权在民”。1928年,国民党军队占领北京后,即宣布开始“训政”,但国民党的“训政”,违背了孙中山“主权在民”的初衷。
中国国民党实施总理三民主义,依照建国大纲之训政时期,训练国民使用政权,至宪政开始完成全民政治。……确定国民政府实行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种治权。
——1928年《训政纲领》
1929年3月召开的国民党“三大”规定国民党对中华民国之政权治权独负全责。
——王桧林《中国现代史》
名为训政?
“实为专制”
2.一党专政 独裁统治
蒋介石三民主义没有实现以前,如果允许各种主义,各个党派,在国会里面活动,我们真正革命党—国民党就一定要失败!……不能够再许第二个党起来攻击国民党,使国民党失败。
中华民国十八年七月四日(1929年)
南京国民政府
实质: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为独裁统治披上“宪政”的外衣。
专制独裁 拒绝分权
①南京国民政府名义上统一全国鼓励发展实业;
②中国人民反帝爱国运动的开展;
③民族资产阶级兴办实业的热情提高。
经济
原因
民族轻工业以及新兴工业有了较大发展;
阻碍
官僚资本利用国家权力,聚敛巨额财富,四大银行成为其巧取豪夺的工具。
官僚资本:
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的垄断性资本和国家政权相结合,并依附于外国资本主义而形成的资本形式。民国时期的四大家族是其典型代表。
陈家:中国农民银行
表现
蒋家:中央银行
宋家:中国银行
交通银行
孔家:民国财政部长
蒋家天下陈家党,
宋氏姐妹孔家财。
3.民族工业发展;官僚资本膨胀
4.转换路线,有限维权
二
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中共十年寻路
据不完全统计,从1927年3月至1928年上半年,被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达31万人,中共党员2.6万人。全党人数由1927年5月五大时的57 900名共产党员锐减到1万人。 ——《中国共产党的90年》
毛泽东说:“要发动群众,恢复工作,山区的上山,滨湖的上船,拿起枪杆子进行斗争,武装保卫革命。”
张太雷说:“整军经武,准备应变。”
蔡和森说:“只有以进攻对付进攻,以暴动对付暴动,以政变对付政变,才能制胜一切敌人。”
事件 时间 经过(内容) 意义
周恩来、贺龙等领导起义军占领南昌城,后南下广东,遭敌人围攻而失败
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为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揭开了序幕
南昌
起义
八七
会议
秋收
起义
1927.8.1
1927.8.7
1927.9
①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②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建立人民军队的开始
纠正陈独秀右倾错误,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毛泽东等领导起义军进攻长沙受挫,后改向山区进军
学习苏俄的经验,走俄国人的路
思考一:为什么武装起义都以夺取城市为目标?
1.武装反抗之路
2.工农割据之路
秋收起义原计划要去打长沙,……可是长沙打不下来,目前长沙那样的城市还不是我们蹲的地方,那就不要去了。我们要到敌人管不着或难得管的地方去, 到乡下去,在乡下站住脚跟,养精蓄锐,发展我们的武装力量。 ——《秋收起义》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土地革命
建设农村根据地
◎1927.9,秋收起义
◎1927.10,毛泽东到达井冈山
◎1928.4,井冈山会师
◎1929.12,古田会议
标志着毛泽东关于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基本形成。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井冈山的斗争》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①根据地巩固发展,革命武装壮大
②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
③粉碎敌人反革命“围剿”
(3)成功实践
(1)理论探索
(2)理论内容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31年 瑞金
制定宪法大纲、定都瑞金、毛泽东为主席,正式建立了和国民党对峙的政权
三
红军长征
3.独立自主之路
直接原因: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根本原因:
左倾错误。
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妥善地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分歧和矛盾。
问题思考: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Shaanxi Province Danfneg Middle School
斯诺所摄的毛泽东这张头戴八角帽的照片,首次刊发在1937年1月的美国《生活》画报上。
三大主力会师
红军人数86000——6500
如何理解“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 ”
——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材料一:长征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一场险象环生、危在旦夕的战斗……长征却使毛泽东及其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 ——美国作家哈里森·李尔兹伯
材料二 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 ——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材料三 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留给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
伟大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合作探究: 根据材料,概括红军长征的伟大意义和精神。
(1)长征的意义:
①实现了红军的战略大转移,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转折点)
②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在沿途播下革命的种子(播种机)
③铸就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新开始)
(2)长征精神:
①坚定理想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
②不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
③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
④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
⑤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留给我们最可贵的精神财富就是中国共产当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长征,我们行走在新长征路上,坚定走好自己的长征路!
本课小结
坚定信念、听党指挥
为民奋斗、百折不挠
敢为人先、勇于创新
坚定信念、艰苦奋斗
实事求是、敢闯新路
依靠群众、勇于胜利
坚定信念、实事求是独立自主、敢闯新路
民主团结
正义必胜、不怕牺牲
实事求是、顾全大局
依靠群众、艰苦奋斗
八一
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也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7-8-2
1.(2020·全国Ⅱ卷)中国共产党的一份告全党党员书指出:“国民党中央驱逐军队中的共产党党员,我们的党不得不秘密起来……这所谓国民政府是什么 他从革命的政权机关变成了资产阶级之反动的执行机关,变成了军阀的工具。”由此,中国共产党
A.阐明工农武装割据的必要性
B.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方针
C.批判“左”倾错误的危害性
D.动员工农红军进行战略性的转移
2.(2021·全国乙卷)1934年,毛泽东提出:“我们是革命战争的领导者、组织者,我们又是群众生活的领导者、组织者……在这里,工作方法的问题,就严重地摆在我们的面前。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当时毛泽东强调改进工作方法意在
A.发动群众参加革命战争
B.开辟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C.建立广泛革命统一战线
D.动员社会各界进行抗战
B
A
课堂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