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水是常用的溶剂2--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下同步课件+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1.3水是常用的溶剂2--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下同步课件+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12-14 16:46:51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水是常用的溶剂
第二课时
周老师
第一章 水
活动回顾
把蔗糖放入一杯水中时,观察到蔗糖颗粒逐渐减小最后消失,得到无色透明的液体
蔗糖能不能无限制地溶解在一杯水中呢?
试一试
1、饱和溶液:
2、不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这种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该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一、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在室温下
一杯水
蔗糖
蔗糖的饱和溶液
思考: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中,饱和溶液
是否就不能溶解任何溶质了?
蔗糖饱和溶液
加入少量
食盐
发现:对某溶质是饱和的溶液,对另一种溶质可能是不饱和的。
溶解、
食盐消失
蔗糖的饱和溶液
你有什么办法可以使蔗糖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吗?
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改变溶剂的量、改变温度
有固体剩余
20 mL水
蔗糖全部溶解
再加水,剩余蔗糖是不是又能溶解?
发现:一定温度下,蔗糖在不同量的水中溶解能力不同。
①改变溶剂的量
②改变温度
升高温度,剩余蔗糖是不是又能溶解?
有固体剩余
蔗糖全部溶解
发现:一定量的水中,蔗糖在不同温度下溶解能力不同。
蔗糖的饱和溶液
归纳:可以使蔗糖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
蔗糖饱和溶液
蔗糖不饱和溶液
增加溶质、
蒸发溶剂、
增加溶剂、
降低温度
升高温度
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深入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1、应明确“一定温度”和“一定量溶剂”。因为改变温度或溶剂的质量,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能够相互转化。
2、应明确“某一溶质”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
如:一定条件下,不能再溶解蔗糖的溶液,可以继续溶解食盐,是蔗糖的饱和溶液,是食盐的不饱和溶液。
3、饱和溶液概念中的“不能”指的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溶解该物质的量已经达到最大限度。
3.加少量的溶质,不能溶解的是饱和溶液;
2.蒸发少量的水,如果溶质就会有析出,表明是饱和溶液;
如何判断一种溶液是不是饱和溶液?
1.如果溶液底部有少量未溶的溶质,则是饱和溶液;
4.温度改变时,如果有一些溶质析出,表明原溶液是饱和的。
小试牛刀:
某物质溶于水后,各阶段所得溶液如图,请你判断它们是饱和溶液还是不饱和溶液?
由c、b知,b中物质还在溶解,b为不饱和溶液;
由d、c知,c中物质不再溶解,c、d为饱和溶液。
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注意: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增加溶质、
蒸发溶剂、
增加溶剂、
降低温度
升高温度
1.此转化条件对大多数固体物质是适用的
2.熟石灰(氢氧化钙)在一定量水中溶解的最大量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若把熟石灰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应 。
降低温度
是不是所有的饱和溶液都可以通过升高温度变为不饱和溶液呢?
三、浓溶液与稀溶液
根据一定量的溶液中含有溶质的多少,将溶液分为浓溶液和稀溶液。
升温
硝酸钾饱和溶液
硝酸钾不饱和溶液
稀溶液
浓溶液
食盐饱和溶液
30g硝酸钾+100g水
20 ℃
40 ℃
40硝酸钾+100g水
37g食盐+100g水
20 ℃
硝酸钾饱和溶液
稀溶液
30g硝酸钾+100g水
20 ℃
浓溶液
思考: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吗,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吗?
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②相同溶质、相同温度:
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归纳一下
浓溶液和稀溶液与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关系
几乎不溶于水
溶解,
溶液棕色
溶解,
溶液紫色
不溶于汽油
相同溶质在不同种溶剂里的溶解能力不同
不同溶质在同种溶剂里的溶解能力不同
活动回顾
那我们该如何科学地比较不同溶质的溶解能力呢?
1、定义: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的能力。
2、物质的溶解性主要由溶质和溶剂的性质以及溶剂的温度
决定。
相同的溶质在不同的溶剂中溶解性不同
不同的溶质在相同的溶剂中溶解性不同
四、溶解性
活动一:比较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氯化钠固体10克
分成10份
放入1份
搅拌
20mL水
①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硝酸钾固体10克
分成10份
放入1份
搅拌
20mL水
②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溶质的名称 在室温时溶解于20 mL水的份数 溶解能力
氯化钠 3.6 强
硝酸钾 3.1 弱
…… ……
在一定的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就叫做这种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
五、溶解度
注意:
(1)溶解度的单位:克/100克水
(2)溶解度值越大,表明该温度下,物质的溶解能力越强
(3)饱和溶液的质量=溶剂质量(100g)+溶质质量(溶解度)
(4)影响溶解度的主要因素是温度、溶剂和溶质的种类
溶解性的划分
溶解性
溶解度/g (20 ℃)
易溶
可溶
微溶
难溶
>10 g
>1 g
<1 g
<0.01 g
溶解是绝对的,不溶是相对的,没有绝对不溶的物质
.
0.01g
1g
10g
易溶
可溶
微溶
难溶
20℃的溶解度/g
溶解度的相对大小:
固体溶解度的四要素
条件:
标准:
溶液状态:
单位:
一定温度
100克溶剂(一般指水)
饱和状态
质量(克)
概括为:
剂、质、 温、饱、
(记 着 温 饱)
改变温度,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会如何变化?
活动二:比较温度对不同物质溶解能力的影响
步骤:1、在烧杯中放置20 mL70℃水,并保持温度不变。
2、测定氯化钠和硝酸钾在70℃时的溶解能力,记录在表中。
溶质 20℃溶解份数 70℃溶解份数 溶解能力
氯化钠 3.6 3.6 几乎不变
硝酸钾 3.1 7.5 能力增强
一定量的溶剂中,一定的温度下氯化钠在水中溶解的质量,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你能总结出哪些规律呢?
1、相同温度下,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极限与溶剂的质量呈正比例关系;
2、相同质量的水中,氯化钠的溶解极限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
温度(℃) 20 40 60 80
200g水中 72.0g 73.2g 74.6g 76.8g
100g水中 36.0g 36.6g 37.3g 38.4g
某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温度℃ 0 20 40 60 70 80 90
溶解度 g/100g水 13.3 31.6 63.9 110 138 169 202
(1)溶解度曲线含义:
①点:曲线上的点均表示某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
②交点:曲线的交点表示这两种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相同。
③曲线:曲线越陡,该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越大。
(2)溶解度曲线应用:
②可以判断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变化情况;
③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溶解度的大小。
①可以查出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3)溶解度变化规律:
氢氧化钙
多数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极少数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 a3℃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
② a2℃时,____和____的溶解度大小相等;
③ 三种物质中:
_____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最大,
_____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最小,
_____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溶解度/g



温度/℃
a1 a2 a3
甲>丙>乙
甲 丙



小试牛刀:
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这种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是饱和溶液。反之,为不饱和溶液。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
2、浓溶液和稀溶液:
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增加溶质、
蒸发溶剂、
增加溶剂、
降低温度
升高温度
注意:熟石灰(氢氧化钙)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小结
4、固体的溶解度: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4、溶解度曲线: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叫做溶解度曲线。
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获得许多有关物质溶解度的信息。
②可以判断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变化情况;
③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溶解度的大小。
①可以查出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