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5张PPT。悠悠情思漾我心 ------寻觅节日诗情活动课开心辞典1.牛郎织女的传说与中国哪个传统节日有关?
七夕节,又叫“女儿节”或“乞巧节”
2.“春联”的原始形式是什么?
桃符
3.在民间,门神是什么的象征?
正气和武力
4.“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的“佳节”指的是哪个节日?
重阳节
5.端午节有哪些习俗?(至少说2个)
龙舟竞渡、吃棕子、喝雄黄酒等
6.春节习俗“守岁”是什么意思?
“就是指在旧年的最后一天里不睡觉,点灯熬夜迎接新年的到来,也叫“除夕守岁”。
7.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的元宵节,民间流传做“元宵”的习俗,“元宵”又叫什么?
汤圆
8.请吟诵一个与中秋节有关的诗句。
春 节春节(正月初一)是中华民族传统中最为热闹最为隆重的一个节日,历代以来有许多描写春节的诗歌,其中传播最广最为有名的是宋代诗人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宵节描写元宵节的诗歌中最为出名的要数宋人的两首词,其一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生查子 元夕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另一首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青玉案 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火阑珊处。” 清明节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在古人所写的有关清明的诗歌中,流传最广的要算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和宋代诗人王禹俏的《清明》:“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端午节有赛龙舟、吃棕子、佩香囊、悬艾叶菖蒲的风俗。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 ;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唐代诗人文秀写过一首《端午》诗,是跟屈原有关的:“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迢 迢 牵 牛 星在我国,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气温暖,草木飘香,这就是人们俗称的七夕节,也有人称之为“乞巧节”或“女儿节”,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
七夕坐看牵牛织女星,是民间的习俗,与七夕节有关的诗词很多,其中最有名的包括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摸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唐代诗人杜牧的《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以及宋代词人秦观的《鹊桥仙》“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跟中秋有关的诗词当然要数宋代大文豪苏轼的《水调歌头》了 乡 愁余光中 台湾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乡色酒 舒兰 台湾三十年前
你从柳树梢头
望我
我还年少
你圆
人也圆三十年后
我从椰树稍头
望你
你是一杯香色酒
你满
乡愁也满重 阳 节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唐代杜牧有《九日齐山登高》:“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王维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还有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筵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有《醉花荫》词一首:“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而当代伟人毛泽东也有一首气势磅礴脍炙人口的《采桑子 重阳》:“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自由创作节日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