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8.1《荷花淀》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8.1《荷花淀》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14 17:51: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荷花淀》诗化小说教学
【学习目标】
1.研读文本,归纳人物形象特征。
2.领略文中女性形象的人性美。
3.体会小说中体现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鉴赏环境描写、人物对话、细节描写的作用。赏析文中女性形象,传承爱国精神。
【教学难点】
体会诗情画意的意境美和人物形象的人情美。感受抗日战争时期白洋淀地区人民的抗日斗争精神。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
教师活动1
导入:荷花与历代的文人墨客们都有着不解之缘,王维写“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渔船静静地划动在亭亭玉立的莲花丛中,仿佛让人置身于山村的优美恬静;李清照写“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出游的少女和白色的鸥鹭与夜幕中的荷塘浑然一体,如诗如画;朱自清写月色下的荷塘荷叶像亭亭的舞女的裙,灵动而娇俏。那么在孙犁先生的笔下,“荷花淀”里又有怎样的诗情况味呢?
环节二:读传神对话,鉴人物性格
教师活动2
任务一:梳理小说情节,划分层次结构
1、用自己的阅读方式和阅读速度初读课文,快速提取出小说的主要情节并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
2、再读课文,师生共同给小说的三个部分分别拟取小标题来概括情节。
第一部分(1~31):夫妻话别。
第二部分(32~61):探夫遇敌。
第三部分(62~85):助夫杀敌。
任务二:角色扮演对话,分析人物形象(10 min试讲)
1、你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 这篇小说刻画人物形象主要是通过什么写作手法表现出来的?水生、水生嫂、其他妇女等。
小说共四千余字,有将近一半的篇幅是人物的对话描写,很显然这篇小说刻画人物形象主要的手法是人物的对话描写。
2、分析“夫妻话别”的对话揣摩人物形象
学生分角色朗读“夫妻话别”的对话 (一男、一女和一个旁白,读第5自然段—第29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看看他们对话的语气和感情处理得是否合理,同时思考这一段对话中反映了水生嫂怎样丰富的内心以及她具备哪些优秀的品质?
①“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表现了水生嫂对丈夫的忧虑和关切之情。
②“他们几个哩?”——水生答非所问,故意岔开话题,水生嫂觉察丈夫有心事,不便直问,只得再次试探。
③“怎么了,你?”——水生对妻子的问话用“还在区上”,虚晃一枪,又岔开了话题,无话找话。水生嫂察颜观色,感到今天事情有点蹊跷,只得逼问。
(“怎么了,你?”如果改成“你怎么了?”在表达效果上会有什么不同?“怎么了,你?”突出的是谓语“怎么了”,将水生嫂对水生的关切委婉地表达了出来;“你怎么了?”显得有点生硬,不能更好地体现水生嫂温柔细致的性格。)
④“你总是很积极的。”(可以试用不同的语气来读,体会它内在的意蕴)在妻子的逼问下,水生终于说出自己“第一个举手”报名参加大部队。水生嫂此时的心情是十分复杂的,她爱丈夫,爱自己的家,更恨鬼子,丈夫第一个报名参军,她为自己有这样一个丈夫而感到自豪,所以,对丈夫责怪中含有赞扬。
⑤“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丈夫参军去打鬼子,她没有理由也不会阻拦,这是女人的态度。但她毕竟是一个普通的劳动妇女,自然会联想起,丈夫一去,留下的生产和生活的担子该有多重啊!
⑥“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经过水生的一番劝说,水生嫂感到自己的丈夫确实是个好丈夫,他不仅为革命事事走在头里,而且能体谅家里的难处,所以,水生嫂摆正家庭和民族的关系,统一对丈夫和祖国的爱,决心挑起生产和生活的重担,支持丈夫参军。
⑦“你有什么话,嘱咐嘱咐我吧。”——水生嫂为了让丈夫放心,自觉承担任务。
⑧“嗯。”“嗯。还有什么?”——水生鼓励妻子政治上、思想上、文化上进步,劝诫妻子不要当俘虏,要与敌人拼命。两个“嗯”字,表现了水生嫂既有中国妇女吃大苦,耐大劳的传统美德,又有新一代劳动妇女勇敢战斗的精神。
3、讨论“荷花淀”里的水生嫂有哪些人性美?并说说水生嫂的哪一点品质最触动你?
“夫妻话别”这段对话,刻画了水生嫂这样一个勤劳纯朴,挚爱丈夫,热爱祖国,识大体,明大义的农村妇女形象,为后来写水生嫂等机智勇敢地与敌人斗争,发展成为抗日游击战士作了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任务三、揣摩细节描写,体会人物情感
除了人物对话,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也是本文的一个亮点。例如第15段中“震动”和“吮”这两个动作用得非常传神。体会一下这两个动词反映了水生嫂怎样的内心情感?并说一说文本中其他令你印象深刻的细节描写。
“震动”和“吮”:这是水生嫂听到丈夫报名参军之后表现出的两个细节。丈夫“明天”就要到大部队上去了,这在水生嫂的意料之外,使她心里受到震动,手指不由自主地“震动”了一下。我们不难想象,这时水生嫂心里的感情一定是很复杂的:几年的夫妻恩爱,家中生产、生活两副重担,丈夫上前线前途莫测......但水生嫂毕竟是一个识大体、明大义的人,她很快地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她用这个动作迅速平复了自己的情绪,她不能让丈夫看到自己心中有所软弱的表现,这显示了她坚强的性格。
任务四、小组合作探究,勾画妇女群像
1、分小组合作探究。小组内成员分工,轮流读对话,其他成员仔细听,揣摩人物性格和心理。总结和归纳白洋淀妇女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2、小组派代表分享。白洋淀妇女既有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又有解放区妇女的特点,他们勤劳善良,温柔体贴,识大体、明大义,坚强勇敢。她们守着自己的家庭,憧憬着幸福的生活,希望自己的丈夫不要离开。但当国难当头时,她们却能把对丈夫的爱和对祖国的爱统一起来,积极支持丈夫参军,参加抗日战争。在经历了荷花淀的伏击战之后,她们受到了教育、鼓舞,她们认为凡是男人能做到的,妇女们也能做到。小说结尾形象地说明她们希望参加战斗的愿望得到了实现,充分显示了劳动妇女的战斗力和作用。
3、联系前后文,分析水生嫂有着怎样的成长变化?并思考:本文在第一部分“夫妻话别”中主要刻画了水生嫂,但在二三部分还写了其他白洋淀的青年妇女,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呢?
环节三:赏淀上风光,品诗体语言
问题探究:
《荷花淀》由于诗情画意的写作风格也被称为“诗体小说”。文中的几处景物描写同样是充满诗情画意的,给小说营造了一种意境美。
1、请你结合具体的文本分析小说中的景物描写是如何体现“诗化”这一特点的?
2、有人认为,这些景物描写是多余的,删去后并不影响小说的情节发展以及人物的刻画,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任务一:快速浏览课文,请找出文中主要有几处景物描写?在文中做好标记。
本文中的景物描写主要有三处:
一是小说开头描绘的白洋淀的夜景图和风俗画。1—3自然段。
二是对午间淀上风光的描写。第自然段。
三是妇女们巧妙避开敌人的追击,将船驶进荷花淀时,作者对淀上风光进行的描绘。第自然段。
任务二:用诗化的节奏朗读第一自然段,体会写景段落语言的特点。(月下编席图)尝试着用这种节奏朗读二三自然段。
月亮,
升起来,
院子里凉爽得很,
干净得很。
白天,
破好的苇眉子,
潮润润的,
正好编席。
女人,
坐在,
小院当中,
手指上,
缠绞着,
柔滑修长的,
苇眉子。
苇眉子,
又薄又细,
在她怀里跳跃着。
任务三:下文写的是水生嫂与丈夫离别的场景,开头的这三个自然段的景物风俗描写有什么作用,是否略显多余,能否删去?
1、第一、三自然段主要写的是女人编席的场景,这两段主要突出了女人什么样的特点。请结合语段具体分析。
“缠绞”和“跳跃”这两个动词将辛勤的劳动场景诗意化,体现了女人动作娴熟、勤劳能干的特点。“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是一片银白世界”这几个生动贴切的比喻既写出了芦苇洁白如雪的特点,又写出了女人勤劳能干、热爱劳动的特点,渲染了一种纯洁、自然和清新的美感,烘托出人物性格的美好。
2、第二自然段为何要插入一段白洋淀人民的生产生活场景?有什么作用?
“要问白洋淀有多少苇地?”“苇子的长城”“每年出多少苇子?”“无数的船只”“编成了多少席?”“争着买”,表现了白洋淀辛勤劳作、出产富饶的生活美,同时暗含着白洋淀人民爱亲人、爱家乡、爱祖国的人情美。
任务四:请同学们阅读并分析其余两处景物描写。
1、“现在已经快到晌午了,万里无云,可是因为在水上,还有些凉风。这风从南面吹过来,从稻秧上苇尖吹过来。水面没有一只船,水像无边的跳荡的水银。”这体现了此时午间的荷花淀怎样的特点?反映了此时探夫迫切的白洋淀妇女们什么样的心理变化?几个女人探望丈夫而不得,只好踏上归途,不免有点儿失望,有些伤心,空阔而静寂的环境烘托了这种情绪,也交代了即将发生的伏击战的自然环境。空荡荡的场景,寻夫未果,失望和伤心。
2、“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边际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运用了形象生动的的比喻,将密密层层的大荷叶比作铜墙铁壁,粉色荷花箭比作哨兵。这两个比喻很有特色,为什么作者会这样比喻呢?
联想对比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的比喻:“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朱自清将荷叶比作舞女的裙,尽显柔美娇俏,而孙犁将大荷叶比作铜墙铁壁,粉色荷花箭比作哨兵,是刚强勇猛的形象。这两句中的喻体能换吗,为什么?
“亭亭的舞女的裙” 与作者的情绪——那种淡淡的哀愁和淡淡的喜悦,是一致的。而《荷花淀》中,妇女们探亲遇险,躲入荷花丛中,日本兵穷追不舍,在这种情形下,把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比作“铜墙铁壁”是暗示荷花淀中即将发生一场伏击战,为紧接而来的战斗渲染了气氛。同时赞颂根据地人民就是那抵御侵略者的铜墙铁壁。尽管荷花淀的荷花也像舞女的裙,但与战斗即将爆发的氛围是不协调的。同时还暗示了青年妇女们的前途——“粉色”的荷花箭成了白洋淀的“哨兵”,当日“粉妆”的妇女也将成为白洋淀的战士,表现出白洋淀军民同仇敌忾的心理和克敌制胜的信心。
任务五:总结
作品中所有的景物,都是人物眼里所见的白洋淀的景物,作品中所有的情,都是人物形象心中的情,这种情景相生的境界使得作品的意境更加深邃。
环节四:小结和作业
1、小结:作者淡化了传统的小说模式,以抒情见长,不以情节取胜。本文用诗意的笔法写战争,表现出作者的创作个性。作者为了表现抗日根据地人民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精神,虽然反映的是残酷的战争年代,但是他不是通过渲染战争的残酷来表现人物的革命英雄主义,去歌颂爱国主义精神,而是通过展现人物对家乡的爱,对生活的爱,来刻画人物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从而歌颂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所以在作品中,我们看不到残墙断垣,看不到硝烟烈火,看不到血污泪痕,看到的是明月,清风,荷香,银白的湖水,碧绿的稻秧,粉色的荷箭……一切都是那么清新,明朗,美丽。
2、作业:挑选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诵读(可以是景物描写,也可以是人物对话和细节描写等),并尝试用批注的方式写下自己的感想和评论。
板书设计
情节 人物 手法 主题
夫妻话别 人物对话
探夫遇敌 水生嫂和其他青年妇女 细节描写 人情美、
意境美
助夫杀敌 景物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