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燕歌行(并序)》课件(共64张PPT)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文档属性

名称 古诗词诵读《燕歌行(并序)》课件(共64张PPT)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9.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14 17:52: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4张PPT)
并序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明白诗歌的创作背景;
2.初读感知,结合注释疏通诗歌大意,整体把握诗歌的内容。
3.品读诗句,交流研讨,感受诗歌的情感,探讨诗歌的主旨。
高适(约700-765),字达夫、仲武,唐朝渤海郡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渤海县候,世称高常侍、高渤海。他的作品中既有揭露统治者与广大人民之间矛盾的民生诗,也有指斥时弊的讽时诗,还有数量最多,思想内容复杂,主要抒发内心情感的抒怀诗。其中,成就最高的是他的边塞诗。
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有《高常侍集》等传世,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走近作者
后人把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凉州词(其一)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盛唐的边塞诗意境高远,格调悲壮,像雄浑的军号,一声声吹的历史都热血沸腾。
  盛唐的边塞诗人视野开阔,胸怀激荡,充满了磅礴的浪漫气质和一往无前的英雄主义精神。他们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充分体现了盛唐精神,是古代诗坛上绝无仅有的奇葩,是后世诗人可望而不可即的高峰。
边塞诗
盛唐边塞诗
  盛唐的边塞诗意境高远,格调悲壮,像雄浑的军号,一声声吹的历史都热血沸腾。
  盛唐的边塞诗人视野开阔,胸怀激荡,充满了磅礴的浪漫气质和一往无前的英雄主义精神。他们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充分体现了盛唐精神,是古代诗坛上绝无仅有的奇葩,是后世诗人可望而不可即的高峰。
知识推展——边塞诗常见意象及特点
常见 意象 在题材内容上,以边塞景色与战争场面为主。描写的景观有狂风、酷热、严寒、冰雪、大沙漠、惨烈悲壮的战役、异国情调的胡乐等。
景物:胡天、秋月、北风(朔风)、朔云(寒云)、大漠、烽烟、孤城、雪山、边关、黄河、雨雪、风沙、黄沙、长云、关山、瀚海、边声、角声、胡雁、边雁、牧马
战事意象:金鼓、旌旗、烽火、辕门、成楼、吴钩、戈矛剑戴、斧钱刀锤、雁飞鹰扬、箭飞马走、金地名:碛西、轮台、龟兹、夜郎、天山、阴山、受降城、玉门关、关山、阳关、凉州、楼兰、青冢、青海、阴山、龙城、燕山、蓟北、疏勒、长城、金河、雪海、安西、北庭、陇西、金戈铁马
乐器:羌笛、琵琶、胡笳、芦管、角、鼓
乐曲:《折杨柳》、《杨柳曲》、《梅花落》、《关山月》、《行路难》等
人物:单子、胡、羌、羯、夷(少数民族)、呼邪、北狄、吐谷浑、都、将军、单于、胡姬、征人、胡儿、飞将
特点 雄浑寥廓、雄奇壮丽、寂容落寞、奇丽、奇寒、辽阔、壮阔、广阔、辽阔、壮阔、破荒凉、沧桑悲怆,肃杀凄凉、苍凉
文体知识:边塞诗
手法: 借景抒情、衬托、虚实、比喻、夸张、用典、对比
形式: 多为七言歌行和五、七言绝句
风格: 格调雄浑豪放,慷慨悲凉,境界阔大,雄奇壮美
诗人: 高适、岑参、王之涣、王昌龄
标题: 常含“塞、征、军、塞上、塞下、征人、从军”等字词
内容/情感
(1)描写塞外奇丽壮阔的自然风光。
(2)抒发从军报国、建功立业的英雄豪情。
(3)表达征人久戍边关的思乡念亲之愁,或对战争的厌恶以及对战士的同情。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从军行》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
边塞诗常用手法:
(1)借景抒情,触景生情、情景交融
(2) 对比 (3) 衬托 (4) 象征 (5)比喻
(6)夸张 (7)用典 (8)渲染(9)虚实结合
边塞诗常见意象:
A、有关景物:烽火、狼烟、孤城、黄沙、雪山、黑山、大漠
B、有关动物:马、雁、鹰等
C、有关地名:轮台、龟兹、楼兰、安西、阴山、瀚海、凉州、 边关、玉门关等
D、常见乐器、乐曲:羌笛、胡笳、芦管、鼓、角
折柳曲、梅花落、阳关曲等
雄浑 雄壮 浑厚 豪放 苍凉 苍劲 萧瑟 奇寒 奇丽
辽阔 壮阔 慷慨悲凉 境界阔大 雄奇壮美
艺术特点
解题
这里的“行”和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吟”,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及白居易《长恨歌》中的“歌”一样,只是表示古诗的一种体裁,均属“歌行体”。
《燕歌行》是乐府旧题,内容多写燕赵边地战争之事和征夫思妇相思之情。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元戎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小序 交代写作背景
唐玄宗
交代时间
交代事情
交代写作缘由
开元26年,张守珪攻打奚族,先是获胜,便邀功请赏,后来又吃了败仗。张守珪在向朝廷汇报的时候,隐瞒了失败的事情,而只报获胜的情况。有个从边塞回来的人到高适家做客,和高适谈起边塞的事情,并给高适看了自己写的一首《燕歌行》,高适感触颇深,就写了这首和诗。 (写作背景:幽州节度使张守珪,初有战功,加官晋爵,后败,虚报战功。)
小序交代了时间、事件和写作的缘由。为整首诗提供了环境背景。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摇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燕国 摐金
征戍 旌旆
逶迤 碣石
塞草腓 玉箸
蓟北 功勋
yān
wēi yí
jié
shù
zhù
chuāng
jīng pèi

féi
xūn
初读诗歌 读准字音
思考
1.这首诗主要写了哪些人?什么事? 哪些景?

将帅、士卒(征人) 、思妇


战争
塞外秋景
思考
2.按照什么顺序写战事的?
战事发展的顺序(事情发展的顺序):
出师——失利——被围——死斗
第一层八句写出师,着力烘托气氛;
第二层八句写战败,揭示其原因;
第三层八句写被围,刻画相思之苦;
第四层四句写死斗,突出壮志豪情。
 全诗用非常浓缩的笔墨,写了一个战役的全过程。
3.这是一场 的战争。
请结合诗句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对于将帅而言,这是一场必然失败的、腐朽的战争,“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战士在征战,将领却沉湎于歌舞、“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对于士卒而言,这是一场可歌可泣的战争,“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战士们所向无敌;“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对于思妇而言,这场战场是让人充满思念、带来孤寂的源头。“玉箸应啼离别后,少妇城南欲断肠”。
4.请将以下诗句与其表现的思想主题进行连线。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对将士英勇斗争精神的赞美。
对将领的谴责,对良将的呼唤。
思乡、思亲之情。
对战士(百姓)的同情
对统治者穷兵黩武的讽刺,对战争的厌恶。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边烽突起
慷慨出师
力尽关山
轻敌战败
被围不归
两地相思
殊死苦斗
怀念李广
出师
战败
被围
死斗
文本探究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汉家:汉朝,唐人诗中经常借汉说唐。
烟尘:代指战争。
【解析】
首句交代了战争的性质,即卫国战争。
【句意】
唐朝东北边境战事又起,将军离家前去征讨贼寇。
燕歌行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燕歌行


横行:纵横驰骋。
赐颜色:给予褒奖恩宠。
【解析】
此句运用对偶,写出将军具有的横行天下的豪迈气概,以及皇帝的喜悦与张扬,似褒实贬,为下文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句意】
将士们本来在战场上就所向无敌,
天子又破格赐予他们特别的荣耀。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摐:撞击。
金:金属乐器。
伐:敲击。
【译】敲锣打鼓队伍雄赳赳去到山海关;旌旗蔽日在北方的海边蜿蜓不断。
描写了部队金鼓震天、旌旗遮天蔽日、大摇大摆前进威武壮观的场面。
可以揣知将军临战前不可一世的骄态,也为下文战争的失败做铺垫。
鼓:战鼓;古代军中以此为进退信号。
旌/旆:旗帜。
旌:旗帜/表彰/表明
诗意分析
注释及评解
军队敲钲打鼓前往榆关,军中各种旗帜在东北沿海一带连绵不断。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摐(chuāng):击打 金:行军时用来节制步伐的钲(zhēng)
伐鼓:打鼓 榆关:山海关
旌旆:军中各种旗帜。旌:用羽毛装饰的旗。旆:边上镶杂色的旗
逶迤:蜿蜒不绝的样子。碣石:山名,此借指东北沿海一带。
诗意分析
注释及评解
校尉紧急传送羽书飞奔浩瀚的沙海,匈奴的侵略战火已经烧到了狼山。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校尉:武官名,仅次于将军。羽书:即羽檄,紧急文书。
瀚海:沙漠。
猎火:围猎之火。古代游牧民族在出征前常举行大规模的狩猎行动,作为军事演习。此处借指游牧民族侵扰的战火。
“飞”字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军情危急。
“照”,战火把山都照红了,说明战斗的激烈和规模很大,充分展现了战争的紧迫激越。
此几句写行军的历程,由近到远,从辞家去国到榆关、碣石,更到瀚海、狼山,逐步推进,把气氛从宽缓推入紧张。表现战士一往无前的气魄。
汉家烟尘在东北,
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
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
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
单于猎火照狼山。
第一部分:出师
交代了战争的地点,及保家卫国的性质。
看似夸耀,实则讥讽,为下文轻敌埋下伏笔。
写出了出征的场景,表现战士一往无前的气魄。实际为失利时的狼狈作反衬。
写出了双方战争局势的紧迫。
小结
轻敌战败
诗意分析
注释及评解
山川景象萧条延伸到边境的尽头;敌人侵凌来势凶猛犹如狂风骤雨。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极:穷尽
凭陵:凭借威力,侵凌别人。
杂风雨:形容敌人来势凶猛,如风雨交加。
此句写战初敌人来势凶猛,战场地形是无险可凭的开阔地带,这有利于胡骑驰突,敌军如暴风骤雨袭。
诗意分析
注释及评解
战士在前线厮杀伤亡惨重;将军仍在营帐中观赏美人的歌舞。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帐下:指主帅营帐之中
此句运用鲜明的对比,写战士们浴血奋战,伤亡惨重,而主将骄惰轻敌,只顾自己纵情享乐,不能身先士卒,甚至完全不顾士兵们的流血牺牲。
作者的爱憎情感更鲜明:一方面表达对战士拼死苦战的同情和敬佩,一方面是对恣意享乐的将领的讽刺和批判。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当:承受(胜)
恩遇:皇帝的恩宠赞赏。
关山:指边境的险要关口。
【译】将军身受皇恩常常急功近利而轻敌,所以尽管竭力奋战却仍未解除敌军的包围。
对比,将领受朝廷恩遇,肆无忌惮,贪功冒进使战争连连失利,士卒力已耗尽,却未能解围(愤慨)
正面点出损兵被围的原因。
山川萧条极边土,
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
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
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
力尽关山未解围。
第二部分:失利
边塞的环境,敌人的威势。
暗示了兵败的原因。
渲染塞外艰苦的自然环境和战士们殊死抗战的悲壮气氛。
正面点明将领轻敌的原因。(主旨)
正面写部队面临的险恶处境。
比喻
对比
小结
第二层:失利
思考:高适看来,战败的原因有哪些?主要原因是什么?
①自然环境恶劣;
②敌人凶悍;
③将领过于轻敌;
④将领只想邀功求赏
⑤将领与战士的矛盾,尤其是将领的寻欢作乐,不爱惜士兵是失败的主要原因。
思考
思考:高适认为战败的原因有哪些?主要原因是什么?
①天气、自然环境恶劣;
②敌人凶悍;
③将领过于轻敌;
④将领只想邀功求赏
⑤将领与战士的矛盾,尤其是将领的寻欢作乐,不爱惜士兵是失败的主要原因。
思考问题
3.唐军战败的原因有哪些?
①“萧条”:自然条件恶劣
②“杂风雨”:天气恶劣
③“凭陵”:敌人凶猛善战
④“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将领与战士的矛盾
被围不归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译】战士们身穿铁甲辛苦地久戍边疆;家中妻子一定泪如玉箸时时感伤。
写征夫与思妇之间的离情深重
“久”是“长久”的意思,战士们身穿铁甲辛苦地久戍边疆,家中妻子一定泪如玉箸时时感伤。 “久”既写驻守边疆之久,又表达了辛苦劳累之痛,思念亲人之悲、以及年深日久之积怨。此处,作者并不是否定出征,是对造成久戍不归的无能边将进行了强烈的抨击和批判。
借代:借代将士
借代:代指家中的思妇。
诗意分析
注释及评解
少妇们在长安家中恐怕哭断了肠,远征将士驻守蓟北,只能徒然回首故乡。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城南:唐代长安城住宅区在城南
蓟北:此泛指河北东北部战场。
征人
思妇
征人思妇两地相望,重会无期。城南少妇,日夜悲愁;蓟北征人,徒然回首。相去万里,永无见期。
足见战争之残酷,士兵之痛苦。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飘飖:飘摇,比喻局势动荡不安。
那可度:过不下去,没法生活。
绝域:极远的边地。
苍茫:荒凉。
【译】边疆朔风凛冽动荡不安无法度日;遥远的边疆空旷迷茫是人世间绝无仅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三时:早晨、中午、晚上。
寒声:凄凉的声音。
刁斗:军用铜制用具,日以作炊,夜以敲更。
【译】晨午晚三时都杀气腾腾战云弥漫;夜里频传的刁斗声叫人听了胆寒。
描写了战争的战争的激烈
燕歌行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小结】
这八句写被围 ,是第三层。此层主要交代了三个方面的内容:
①士兵的痛苦:辛勤久,空回首。
②边疆的荒凉:飘飖那可度,苍茫无所有!
③战争的酷烈: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第三部分:被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从戍边将士和思妇的角度,写出战争带给他们的痛苦。
战士思乡,思妇怀人。
描写边境动荡不安、环境恶劣,
加深了战士们的思乡之情。
边疆战士奋力拼杀、警惕紧张的战斗生活。
比喻
渲染
小结
燕歌行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死节:指为国捐躯。节,气节。
岂顾勋:难道还顾及自己个人的功勋。
李将军:指汉朝李广,他能捍御强敌,爱抚士卒,匈
奴称他为“汉之飞将军”;另一说法是指战国时期
赵国大将李牧,他对抗匈奴,厚待战士,曾击败匈
奴十万余骑,使匈奴十余年不敢靠近赵国边境。
【句意】
战中互看白刃乱飞常有流血牺牲,
为国捐躯从来不曾顾及个人功勋。
你可见过拼死沙场战斗有多艰苦,
至今仍思有勇有谋有爱的李将军。
燕歌行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解析】
“相看白刃血纷纷, 死节从来岂顾勋”这两句运用反问,突出和强调表达的语气和力度。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这两句通过用典和对比,讽刺当时唐军将领的无能和不恤士兵的艰苦。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纷纷:表示多。死节:为国献身的志节。
思考“相看白刃血纷纷, 死节从来岂顾勋?”这两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对比。一是奋不顾身在前线冲杀的战士与沉迷歌舞寻欢作乐的将帅的对比;二是古代有勇有谋、关爱士兵的李广与今日无德无才的将帅的对比。
赞扬将士们视死如归的精神,表达了对将士们的同情。同时讽刺了轻易开疆拓土,冒进贪功的汉将。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以古代的名将来隐比现实中的将帅。
李广:骁勇善战,足智多谋,身先士卒,不贪功,爱士兵。
将领:无勇无谋,恃勇轻敌,远离前线,寻欢作乐,好大喜功,不问士兵死活。
对比
用典
通过对比和用典,讽刺了当时领军将领的无能和不体恤士兵的艰苦。赞美士兵视死如归、奋力迎敌;谴责将帅骄傲轻敌,荒淫失职,造成战争失败,使广大士兵受到极大的痛苦和牺牲。
7.李将军与诗中的将领有何不同?
李广:骁勇善战,足智多谋,身先士卒,不贪功,爱士兵。
将领:无勇无谋,恃勇轻敌,远离前线,寻欢作乐,好大喜功,不问士兵死活。
思考问题
通过用典和对比,讽刺了当时将领的无能。
第一部分:出师
汉家烟尘在东北,
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
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
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
单于猎火照狼山。
交代了战争的地点,及保家卫国的性质。
看似夸耀,实则讥讽,为下文轻敌埋下伏笔。
写出了出征的场景,表现战士一往无前的气魄。
写出了战争局势的紧迫。
小结
夸张
小结
第二部分:战败/失利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边塞的环境,敌人的威势。
暗示了兵败的原因。
渲染塞外艰苦的自然环境和战士们殊死抗战的悲壮气氛。
正面点明将士们轻敌、失败的原因。
比喻
对比
第三部分:被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从戍边将士和思妇的角度,写出战争带给他们的痛苦。
战士思乡,思妇怀人。
描写边境动荡不安、环境恶劣,
加深了战士们的思乡之情。
边疆战士奋力拼杀、警惕紧张的战斗生活。
比喻、借代
渲染
小结
第四部分:死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赞美士兵们殊死搏斗、保家卫国的精神。
讽刺当朝将领好大喜功、不恤士卒的行为。
小结
用典、对比
总结主旨
①本诗描写了唐军士卒慷慨赴边、转战绝域的情景,
②高度赞扬了士卒为国立功、奋不顾身的牺牲精神,
③深切同情士卒久战不归、两地相思的苦闷,
④揭露了军中官兵对立、苦乐悬殊的事实,抨击了将帅的腐败无能。
艺术手法
1.诗作善于描绘边塞风光,渲染战地气氛。
诗句:①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②边庭飘摇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
作用:一片肃杀的气氛,渲染悲剧的场面,烘托出
残兵败卒心境的凄凉。
边塞环境:山川萧条极边土 特点:辽远、开阔、荒凉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2.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句中并无一个褒贬性的字眼,通过鲜明的多重对比,使主题更鲜明,情感爱憎分明。
出兵时的金鼓震天*战败后的困苦凄凉
艺术手法
3.运用多重对比,深化作品主题。
士兵的辛苦作战*将军的纵情声色
士兵的效命死节*将军的贪功懈怠 
古时李广体恤爱护士卒*现时将军享乐腐化、不恤士卒
1.《燕歌行》中,表现军队出师时盛大气势,为失利时狼狈情景作反衬的诗句是: , 。
2.《燕歌行》中, , 两句突出征夫思妇双方的痛苦,先夫后妇。
3.《燕歌行》中, , 两句突出征夫思妇双方的痛苦,先妇后夫。
4.《燕歌行》中, , 两句古今对比,李广勇猛善战,作风朴实,能善待部将,与士卒同甘共苦。而唐将只知寻欢作乐,不思报效国家。
理解性默写
摐金伐鼓下榆关 旌旆逶迤碣石间
铁衣远戍辛勤久 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 征人蓟北空回首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 至今犹忆李将军
当堂检测
1.高适的《燕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指明了战争的方位和性质,可见诗人是指陈时事,有感而发。
2.高适的《燕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将领和君王两个角度来写汉将去国时的威武荣耀,实则已隐含讥讽,预伏下文。
3.高适的《燕歌行》中描写行军时金鼓鸣, 旗帜飞扬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摐金伐鼓下榆关
汉家烟尘在东北
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
天子非常赐颜色
旌旆逶迤碣石间
情景默写
4.高适的《燕歌行》中通过军情紧急和敌势盛大写战争开始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高适的《燕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展现了开阔而无险可凭的地带,带出一片肃杀的气氛;_________________写敌人迅急剽悍,像狂风暴雨,卷地而来。
6.高适的《燕歌行》中揭露“ 汉军”中将军和士兵苦乐不均、生死迥异的地位和待遇,暗示了必败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战士军前半死生
校尉羽书飞瀚海
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
胡骑凭陵杂风雨
美人帐下犹歌舞
情景默写
7.高适的《燕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有着鲜明的边塞特点的凄惨景色,烘托出残兵败卒心境的凄凉。
8.高适的《燕歌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回应上文, 汉将“ 横行”的豪气已灰飞烟灭,他的罪责也确定无疑了。
9.高适的《燕歌行》中用蒙太奇镜头写出两地离情深重和久戍之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身当恩遇常轻敌
大漠穷秋塞草腓
孤城落日斗兵稀
玉箸应啼别离后
铁衣远戍辛勤久
力尽关山未解围
情景默写
10.高适的《燕歌行》中先从少妇角度写,再从战士角度写离别之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高适的《燕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征夫思妇相去万里,永无见期。
12.高适的《燕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士兵们与敌人短兵相接,浴血奋战, 视死如归,有力地讽刺了轻开边衅、冒进贪功的汉将。
13..高适的《燕歌行》也提到了李广,委婉地表达了对如今带兵出塞打仗的将军的不满的句子是:
边庭飘飖那可度
少妇城南欲断肠
征人蓟北空回首
死节从来岂顾勋
相看白刃血纷纷
绝域苍茫无所有
情景默写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
至今犹忆李将军
素材积累
1.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2.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高适《燕歌行》
3.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高适《除夜作》
4.我本渔樵孟诸野,一生自是悠悠者。——高适《封丘作》
5.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高适《塞上闻吹笛》
6. 为问边庭更何事,至今羌笛怨无穷。——高适《金城北楼》
7.危冠广袖楚宫妆,独步闲庭逐夜凉。——高适《听张立本女吟》
陇西行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试分析后两句的表达效果和作者的情感。
拓展练习
陇西行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2、试分析后两句的表达效果和作者的情感。
拓展延伸
写闺中妻子不知征人(或丈夫)已战死,仍在梦中想见已成白骨的丈夫,盼他早日归来团聚,悲哀凄凉的枯骨这样的现实和年轻英俊的战士的梦境虚实相间,荣枯迥异,两相对比,使全诗产生震撼心灵的悲剧力量。诗中包含了诗人深沉的感慨,表达了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