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部分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
读天体系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图示天体系统中的天体属于恒星的是
A.月球 B.地球 C.太阳 D.以上都不是
2. 地球是宇宙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天体,地球上适宜生命物质生存的温度条件是
A.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 B.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C.一直以来太阳无明显变化 D.日地距离适中
地球历史悠久,距今约有46亿年。尽管时间久远,人类还是利用各种手段和途径间接地还原了地球的发展史。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3.下列关于化石和地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结构简单的化石一定在地层深处
B.不同地质年代的地层有不同的化石
C.任何地层都有化石的分布
D.各类相同的化石一定在同一地层里
4.如果岩层是由淤泥等组成的泥质页岩,并含有芦苇化石,说明当时的沉积环境是
A.极地寒冷的环境 B.炎热干燥的沙漠
C.热带深海环境 D.湖泊或沼泽
2022年9月18日14时44分在台湾花莲县发生6.9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5.发生地震时,位于花莲县附近海域的海轮,将出现
A.左右摇晃 B.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C.上下颠簸 D.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6.本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A.地壳 B.上地幔 C.下地幔 D.地核
下图示意大气垂直分层。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7.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
A.对流层 B.平流层 C.高层大气 D.电离层
8.为保证飞行平稳安全,在空中飞机最好飞行在
A.对流层 B.平流层 C.高层大气 D.电离层
下图为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9.图中①、②、③三个箭头所表示的辐射依次是
A.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太阳辐射
B.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
C.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D.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
10.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以及它们在图中对应字母的组合,正确的是
A.太阳辐射—④ B.大气的反射作用—②
C.大气的吸收作用—③ D.大气的逆辐射作用—③
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释放了大量的人为热量,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从而引起城市和郊区之间的局地热力环流,称之为城市风。读城市风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1.市区和郊区相比,市区近地面
A.气温高,气压低 B.气温高,气压高
C.气温低,气压低 D.气温低,气压高
12.若在图中规划布局某化工厂,为了减少城市风对市区的污染,应选择在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读北半球近地面风形成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3.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
A.a箭头 B.b箭头 C.c箭头 D.d箭头
14.近地面的风还受到( )的影响,它与风向方向相反。
A.a箭头 B.b箭头 C.c箭头 D.d箭头
读亚洲局部区域某时刻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5.此时,P地的风向为
A.东北风 B.西北风 C.西南风 D.东南风
16.此时,P、Q、M、N四地风力最大的是
A.N地 B.Q地 C.M地 D.P地
读大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的变化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7.图中①②③分别代表大洋表层海水平均
A.温度,密度,盐度 B.盐度,密度,温度
C.密度,温度,盐度 D.盐度,温度,密度
18.下列对海水性质理解正确的是
A.海雾影响航行,其形成与海水盐度、密度有关
B.北半球的海水温度总是低于南半球同纬度地区
C.“海中断崖”这一地理现象主要与海水密度有关
D.一般来说温度高的海域的海水盐度较高、密度较高
阅读下列描述波浪潮水的文字,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①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
②其杭人有一等无赖不惜性命之徒,以大彩旗或小清凉伞、红绿小伞儿,各系绣色缎子满竿,伺潮出海门。百十为群,执旗泅水上,以迓子胥弄潮之戏,或有手脚执五小旗浮潮头而戏弄。
——《梦粱录》
19.材料①描述的海水运动形式是
A.海浪 B.潮汐 C.洋流 D.风暴潮
20.引起材料②描述的海水运动的主要力量来源是
A.风 B.月球和太阳的引力
C.太阳辐射 D.海底地震
根据洋流性质图,完成下列小题。
21.图中洋流属于寒流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2.下列关于洋流说法正确的是
①寒暖流交汇处,海水受到扰动易形成大型渔场
②顺着洋流航行速度快,节省燃料
③日本核污水排放对我国沿海影响较小
④洋流对沿岸气候没有多大影响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河流会对其流经的河谷不断侵蚀和堆积,使河谷形态发生变化。下图示意河流不同河段地貌。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3.图甲河段可能会形成
A.瀑布 B.冲积平原 C.峡谷 D.河口三角洲
24.乙河段一般主要会形成
A.“U”形河谷 B.“S”形河谷 C.“V”形河谷 D.“I”形河谷
25.芝云洞位于云南昆明市石林景区。在大小石林西北6公里,安石公路东侧的一座石灰岩大石山中。洞宽3-15米,高5-30米,呈"丫"形,两段洞由一低矮狭窄的洞门连为一体。洞内多石钟乳、石笋、石柱等溶洞景观。形态多样,异彩纷呈。明以后称"仙迹胜景",以"石硐仙踪"之名号独居石林八景之首。 据此完成下题。
下列关于芝云洞形成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A.风力堆积 B.流水堆积 C.风力侵蚀 D.流水溶蚀
二、综合题
26.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由于 (①地面的冷热不均②气流的热胀冷缩)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大气 的热力环流。(填序号)
(2)大气运动有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大气的 即是风。
(3)图中热力环流形成过程中各个环节发生的先后顺序为____。(填选项,只有一个正 确选项)
①甲、乙两处冷热不均 ②空气发生水平运动
③同一水平面产生气压差异 ④空气垂直运动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①④③② D.③②①④
(4)甲、乙、丙、丁四处气温最高的是 ,气压最高的是 。
(5)海陆风就是海陆间昼夜温度差异引起的大气热力环流,一般白天吹 ,晚上吹 。
27.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部分箭头序号表示的水循环环节的名称。
① ;③ ;④ ;⑥ ;⑦ 。
(2)根据发生的空间范围,水循环可以分为 水循环、陆地内水循环和海上内水循环,其中塔里木河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 。
(3)修建南水北调主要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 (填图中序号),喀斯特地貌的地下暗河 是水循环的 环节(填图中序号),中卫砂田人工铺设砂石主要是为了减少 。 (填图中序号)
28.读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大气圈是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的复杂系统,它的主要成分是 气和 气。
(2) 圈是地表和近地表的各种形态水体的总称,其主体是 (①河流水②湖泊水③地下水④海洋水)。(填序号,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3) 不属于地球外部圈层结构,它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是由坚硬的 组成。
(4) 圈是地球上最活跃的圈层,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与其它圈层之 间进行着物质迁移和 交换,共同构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C
2.D
【知识点】地球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解析】【点评】地球生命存在的条件主要有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外部条件包括安全的宇宙环境和稳定的太阳光照;内部条件包括适宜的温度、适合生命呼吸的大气、液态水的存在。
1.结合所学知识并看图可知,月球为卫星,地球为行星,太阳为恒星,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2.根据题干可知,地球上适宜生命物质生存的温度条件主要在于:日地距离适中使得地球表面获得的太阳辐射较为适宜,形成了地球表面适宜的平均温度,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答案】3.B
4.D
【知识点】化石与地层
【解析】【点评】沉积岩层一般下老上新,常含有化石。地球生物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海洋到陆地的演化过程。
3.化石主要是分布在环境稳定的地层中,不同地质年代的地层有不同的化石,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4.芦苇一般生长在湖泊或沼泽附近。如果岩层是由淤泥等组成的泥质页岩,并含有芦苇化石,说明当时的沉积环境是湖泊或沼泽,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答案】5.C
6.A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圈层
【解析】【点评】地震波分为纵波和横波。纵波的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横波给人的感觉是水平晃动,纵波给人的感觉是上下颠簸,由于纵波的速度快,因此地震时居民的感觉是先上下颠簸后水平晃动。
5.横波给人的感觉是水平晃动,纵波给人的感觉是上下颠簸。横波不能穿过液体,因此海轮只能感受到纵波,出现上下颠簸,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6.根据材料可知,本次地震的震源深度为10千米,地壳的平均厚度约39-41km,因此震源位于地壳,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答案】7.A
8.B
【知识点】大气的垂直分层
【解析】【点评】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将大气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7.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对流层有整个大气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都集中在这一层,因此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云、雾、雨、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8.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平流层中空气以水平运动为主,天气晴朗,大气透明度好,适宜飞机飞行,A层为对流层,B层为平流层,C层为高层大气,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答案】9.C
10.D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点评】 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直接热源: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包括吸收、反射和散射
9.读图分析,①、②、③分别来自太阳、地面和大气,②③方向相反,所以①②③所表示的辐射依次是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10.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气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将部分热量返还给地面,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图中③表示大气逆辐射,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答案】11.A
12.C
【知识点】大气热力环流
【解析】【点评】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因大量的人工发热、建筑物和道路等高蓄热体及绿地减少等因素,造成城市“高温化”。形成城市热岛效应的主要因素有城市下垫面、人工热源、水气影响、空气污染、绿地减少、人口迁徙等多方面的因素。
11.根据材料可知,市区气温高于郊区。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郊区气温较低,气压较高,近地面形成高压,所以市区和郊区相比,近地面气温高,气压低,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12.城市和郊区之间形成小型热力环流,风向由郊区吹向城市,甲、乙、丁三地在热力环流内,丙在环流圈外,丙地可以减少城市风对市区的污染,因此应选择丙地,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答案】13.A
14.D
【知识点】大气热力环流
【解析】【点评】 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与风向垂直。摩擦力与风向相反。
1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风形成的直接原因是存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其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14.图中,a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b表示风向,c表示地转偏向力,d表示摩擦力。在近地面,摩擦力可以改变风的方向和速度,且与风向方向相反,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答案】15.B
16.D
【知识点】等压面、等压线、等温线等分布图的判读
【解析】【点评】 在同一幅等压线图中,等压线越密集,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等压线越稀疏,气压梯度力越小,风力越小。
15.P地东侧为低压中心,故水平气压梯度力指向东侧,此地为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转,故该地此时盛行西北风,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16.同一幅等压线图中,等压线越稀疏风力越小,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P地等压线最为密集,故P地风力最大,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答案】17.C
18.C
【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点评】副热带海域由于降水量少、温度高蒸发旺盛,海水盐度最高,赤道地区由于常年多阴雨天气,降水量大,海水盐度较副热带海域低。
17.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海水密度随纬度升高而升高,①为海水密度;海水温度随纬度升高而降低,②为海水温度;海水盐度在副热带海域最高,自副热带海域向赤道和两极递减,③为海水盐度,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18.A.海雾的形成与海水温度有关,与海水密度无关,A错误;
B.由图可知,北半球的海水温度总是高于南极地区,B错误;
C.如果海水跃层是上层密度大,下层密度小的状态,形成负密度梯度跃变层,海水浮力由上至下急剧减小,被称为"海中断崖”,C正确;
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世界上温度最高的海域在赤道,但海水盐度最高的海域在副热带海域,海水密度最高的海域在两极地区,D错误。
故答案为:C。
【答案】19.A
20.B
【知识点】海水的运动及影响
【解析】【点评】钱塘潮指发生在钱塘江流域,是世界一大自然奇观,是天体引力和地球自转的离心作用,加上杭州湾喇叭口的特殊地形所造成的特大涌潮。
19.根据材料可知,①中描述的“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是风吹动海水引起的海浪,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20.根据材料“伺潮出海门"可知,他们依靠海水的潮汐出海,潮汐是海水在天体(主要是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答案】21.D
22.A
【知识点】洋流成因及其分类;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解析】【点评】洋流,即海流,是指海水沿着一定方向有规律的具有相对稳定速度的水平流动,是从一个海区水平或垂直地向另一个海区大规模的非周期性的运动,是海水的主要运动形式 。洋流根据流动海水温度(洋流本身与周围海水温度)的高低,可以将洋流分为暖流和寒流。暖流比流经海区的水温高,寒流比流经海区的水温低。
2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寒流是海水较冷的地方流向海水温度较高的地方,看图可知,③④正确,①②错误。
故答案为:D。
2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寒暖流交汇处,海水受到扰动易形成大型渔场;顺着洋流航行,顺风顺水,航行速度快,节省燃料;日本排放的核污水会随着洋流的流动方向,不断向我国沿海地区漂流,使得我国沿海地区污染严重;洋流对沿岸气候有重要影响,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故答案为:A。
【答案】23.B
24.C
【知识点】河流地貌;外力作用
【解析】【点评】冲积扇地貌:河流出山前,携带大量的泥沙,流出山口后,地势平坦,流速减缓,泥沙堆积,形成扇状堆积体。
河漫滩平原:按其形成原因,可以分为下列两种情况,河流多次改道,多个废弃的河漫滩连在一起,形成河漫滩平原;河流下切,河漫滩废弃后,形成河漫滩平原。
河口三角洲:河流入海口,地势较缓,海水顶托,河流携带的泥沙就会在河口地区形成三角形。
2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冲积平原多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区,地形平坦开阔,河流多呈现侧向侵蚀为主的曲流,符合甲地形特征,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24.由图可知,乙河段位于高山峡谷当中,落差较大,在流水侵蚀作用下,一般会形成“V形河谷,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25.【答案】D
【知识点】喀斯特地貌;外力作用
【解析】【分析】读图可知,芝云洞位于石灰岩大石山中,石灰岩为可溶性岩石,在流水溶蚀作用下形成溶洞,因此芝云洞形成原因是流水溶蚀,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大多为石灰岩)进行溶蚀作用等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
26.【答案】(1)①
(2)水平运动
(3)C
(4)乙;甲
(5)海风;陆风
【知识点】大气热力环流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气的热力环流是由太阳辐射导致地面冷热不均形成的,即①。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风就是大气的水平运动,水平方向上的气压梯度力是风产生的直接原因。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热力环流首先是太阳辐射导致地面冷热不均,受热处空气膨胀上升,遇冷处空气收缩下沉,即产生空气垂直运动,此时同一水平面产生气压差异,由于水平方向上气压差异的存在,空气发生水平运动,C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C。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对于同一地点,海拔越高,气温和气压都越低,因此气温最高的是近地面受热的乙地,气压最高的是近地面遇冷的甲地。
(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海陆风就是海陆间昼夜温度差异引起的大气热力环流,白天海洋升温慢,气温较低,形成高压,陆地升温快,气温较高,形成低压,水平方向上风从高压吹向低压,因此白天吹海风,晚上吹陆风。
【点评】 在水平方向上:高压大于低压,空气由高压流向低压。在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等压面变化:高压处向上凸,低压处向下凸。 高空与近地面凸向相反。 热力环流实例:海陆风;山谷风。
27.【答案】(1)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下径流;蒸腾
(2)海陆间;陆地内水循环
(3)⑤;⑥;①
【知识点】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水循环的意义
【解析】【分析】(1)结合所学知识并由图可知,①为蒸发,②为降水,③为水汽输送,④为降水,⑤为地表径流,⑥为地下径流,⑦为植物蒸腾。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根据发生的空间范围,水循环可以分为海陆间循环、陆地内水循环和海上内水循环。塔里木河属于内流河,它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陆地内循环。
(3) 修建南水北调改变了水资源的空间分布格局,影响地表径流(⑤),喀斯特地貌的地下暗河是水循环的地下径流环节(⑥),中卫砂田人工铺设砂石主要是为了减少蒸发(①)。
【点评】 水循环的意义: ①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使全球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 ②使地表各圈层之间,海陆之间实现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③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 ④塑造着地表形态。
28.【答案】(1)氮;氧
(2)水;④
(3)岩石圈;岩石
(4)生物;能量
【知识点】地球的外部圈层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大气圈是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的复杂系统,它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二者合占总体积的99%。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水圈是地表和近地表的各种形态水体的总称,其主体是海洋,即序号④。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岩石圈不属于外部圈层结构,它包括整个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由坚硬的岩石组成。
(4)生物圈是地球上最活跃的圈层,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与其它圈层之间进行着物质迁移和 能量转换,共同构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点评】 地球外部圈层可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1 / 1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部分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
读天体系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图示天体系统中的天体属于恒星的是
A.月球 B.地球 C.太阳 D.以上都不是
2. 地球是宇宙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天体,地球上适宜生命物质生存的温度条件是
A.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 B.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C.一直以来太阳无明显变化 D.日地距离适中
【答案】1.C
2.D
【知识点】地球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解析】【点评】地球生命存在的条件主要有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外部条件包括安全的宇宙环境和稳定的太阳光照;内部条件包括适宜的温度、适合生命呼吸的大气、液态水的存在。
1.结合所学知识并看图可知,月球为卫星,地球为行星,太阳为恒星,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2.根据题干可知,地球上适宜生命物质生存的温度条件主要在于:日地距离适中使得地球表面获得的太阳辐射较为适宜,形成了地球表面适宜的平均温度,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地球历史悠久,距今约有46亿年。尽管时间久远,人类还是利用各种手段和途径间接地还原了地球的发展史。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3.下列关于化石和地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结构简单的化石一定在地层深处
B.不同地质年代的地层有不同的化石
C.任何地层都有化石的分布
D.各类相同的化石一定在同一地层里
4.如果岩层是由淤泥等组成的泥质页岩,并含有芦苇化石,说明当时的沉积环境是
A.极地寒冷的环境 B.炎热干燥的沙漠
C.热带深海环境 D.湖泊或沼泽
【答案】3.B
4.D
【知识点】化石与地层
【解析】【点评】沉积岩层一般下老上新,常含有化石。地球生物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海洋到陆地的演化过程。
3.化石主要是分布在环境稳定的地层中,不同地质年代的地层有不同的化石,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4.芦苇一般生长在湖泊或沼泽附近。如果岩层是由淤泥等组成的泥质页岩,并含有芦苇化石,说明当时的沉积环境是湖泊或沼泽,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2022年9月18日14时44分在台湾花莲县发生6.9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5.发生地震时,位于花莲县附近海域的海轮,将出现
A.左右摇晃 B.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C.上下颠簸 D.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6.本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A.地壳 B.上地幔 C.下地幔 D.地核
【答案】5.C
6.A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圈层
【解析】【点评】地震波分为纵波和横波。纵波的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横波给人的感觉是水平晃动,纵波给人的感觉是上下颠簸,由于纵波的速度快,因此地震时居民的感觉是先上下颠簸后水平晃动。
5.横波给人的感觉是水平晃动,纵波给人的感觉是上下颠簸。横波不能穿过液体,因此海轮只能感受到纵波,出现上下颠簸,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6.根据材料可知,本次地震的震源深度为10千米,地壳的平均厚度约39-41km,因此震源位于地壳,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下图示意大气垂直分层。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7.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
A.对流层 B.平流层 C.高层大气 D.电离层
8.为保证飞行平稳安全,在空中飞机最好飞行在
A.对流层 B.平流层 C.高层大气 D.电离层
【答案】7.A
8.B
【知识点】大气的垂直分层
【解析】【点评】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将大气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7.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对流层有整个大气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都集中在这一层,因此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云、雾、雨、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8.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平流层中空气以水平运动为主,天气晴朗,大气透明度好,适宜飞机飞行,A层为对流层,B层为平流层,C层为高层大气,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下图为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9.图中①、②、③三个箭头所表示的辐射依次是
A.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太阳辐射
B.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
C.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D.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
10.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以及它们在图中对应字母的组合,正确的是
A.太阳辐射—④ B.大气的反射作用—②
C.大气的吸收作用—③ D.大气的逆辐射作用—③
【答案】9.C
10.D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点评】 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直接热源: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包括吸收、反射和散射
9.读图分析,①、②、③分别来自太阳、地面和大气,②③方向相反,所以①②③所表示的辐射依次是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10.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气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将部分热量返还给地面,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图中③表示大气逆辐射,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释放了大量的人为热量,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从而引起城市和郊区之间的局地热力环流,称之为城市风。读城市风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1.市区和郊区相比,市区近地面
A.气温高,气压低 B.气温高,气压高
C.气温低,气压低 D.气温低,气压高
12.若在图中规划布局某化工厂,为了减少城市风对市区的污染,应选择在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答案】11.A
12.C
【知识点】大气热力环流
【解析】【点评】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因大量的人工发热、建筑物和道路等高蓄热体及绿地减少等因素,造成城市“高温化”。形成城市热岛效应的主要因素有城市下垫面、人工热源、水气影响、空气污染、绿地减少、人口迁徙等多方面的因素。
11.根据材料可知,市区气温高于郊区。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郊区气温较低,气压较高,近地面形成高压,所以市区和郊区相比,近地面气温高,气压低,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12.城市和郊区之间形成小型热力环流,风向由郊区吹向城市,甲、乙、丁三地在热力环流内,丙在环流圈外,丙地可以减少城市风对市区的污染,因此应选择丙地,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读北半球近地面风形成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3.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
A.a箭头 B.b箭头 C.c箭头 D.d箭头
14.近地面的风还受到( )的影响,它与风向方向相反。
A.a箭头 B.b箭头 C.c箭头 D.d箭头
【答案】13.A
14.D
【知识点】大气热力环流
【解析】【点评】 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与风向垂直。摩擦力与风向相反。
1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风形成的直接原因是存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其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14.图中,a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b表示风向,c表示地转偏向力,d表示摩擦力。在近地面,摩擦力可以改变风的方向和速度,且与风向方向相反,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读亚洲局部区域某时刻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5.此时,P地的风向为
A.东北风 B.西北风 C.西南风 D.东南风
16.此时,P、Q、M、N四地风力最大的是
A.N地 B.Q地 C.M地 D.P地
【答案】15.B
16.D
【知识点】等压面、等压线、等温线等分布图的判读
【解析】【点评】 在同一幅等压线图中,等压线越密集,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等压线越稀疏,气压梯度力越小,风力越小。
15.P地东侧为低压中心,故水平气压梯度力指向东侧,此地为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转,故该地此时盛行西北风,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16.同一幅等压线图中,等压线越稀疏风力越小,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P地等压线最为密集,故P地风力最大,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读大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的变化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7.图中①②③分别代表大洋表层海水平均
A.温度,密度,盐度 B.盐度,密度,温度
C.密度,温度,盐度 D.盐度,温度,密度
18.下列对海水性质理解正确的是
A.海雾影响航行,其形成与海水盐度、密度有关
B.北半球的海水温度总是低于南半球同纬度地区
C.“海中断崖”这一地理现象主要与海水密度有关
D.一般来说温度高的海域的海水盐度较高、密度较高
【答案】17.C
18.C
【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点评】副热带海域由于降水量少、温度高蒸发旺盛,海水盐度最高,赤道地区由于常年多阴雨天气,降水量大,海水盐度较副热带海域低。
17.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海水密度随纬度升高而升高,①为海水密度;海水温度随纬度升高而降低,②为海水温度;海水盐度在副热带海域最高,自副热带海域向赤道和两极递减,③为海水盐度,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18.A.海雾的形成与海水温度有关,与海水密度无关,A错误;
B.由图可知,北半球的海水温度总是高于南极地区,B错误;
C.如果海水跃层是上层密度大,下层密度小的状态,形成负密度梯度跃变层,海水浮力由上至下急剧减小,被称为"海中断崖”,C正确;
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世界上温度最高的海域在赤道,但海水盐度最高的海域在副热带海域,海水密度最高的海域在两极地区,D错误。
故答案为:C。
阅读下列描述波浪潮水的文字,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①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
②其杭人有一等无赖不惜性命之徒,以大彩旗或小清凉伞、红绿小伞儿,各系绣色缎子满竿,伺潮出海门。百十为群,执旗泅水上,以迓子胥弄潮之戏,或有手脚执五小旗浮潮头而戏弄。
——《梦粱录》
19.材料①描述的海水运动形式是
A.海浪 B.潮汐 C.洋流 D.风暴潮
20.引起材料②描述的海水运动的主要力量来源是
A.风 B.月球和太阳的引力
C.太阳辐射 D.海底地震
【答案】19.A
20.B
【知识点】海水的运动及影响
【解析】【点评】钱塘潮指发生在钱塘江流域,是世界一大自然奇观,是天体引力和地球自转的离心作用,加上杭州湾喇叭口的特殊地形所造成的特大涌潮。
19.根据材料可知,①中描述的“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是风吹动海水引起的海浪,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20.根据材料“伺潮出海门"可知,他们依靠海水的潮汐出海,潮汐是海水在天体(主要是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根据洋流性质图,完成下列小题。
21.图中洋流属于寒流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2.下列关于洋流说法正确的是
①寒暖流交汇处,海水受到扰动易形成大型渔场
②顺着洋流航行速度快,节省燃料
③日本核污水排放对我国沿海影响较小
④洋流对沿岸气候没有多大影响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21.D
22.A
【知识点】洋流成因及其分类;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解析】【点评】洋流,即海流,是指海水沿着一定方向有规律的具有相对稳定速度的水平流动,是从一个海区水平或垂直地向另一个海区大规模的非周期性的运动,是海水的主要运动形式 。洋流根据流动海水温度(洋流本身与周围海水温度)的高低,可以将洋流分为暖流和寒流。暖流比流经海区的水温高,寒流比流经海区的水温低。
2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寒流是海水较冷的地方流向海水温度较高的地方,看图可知,③④正确,①②错误。
故答案为:D。
2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寒暖流交汇处,海水受到扰动易形成大型渔场;顺着洋流航行,顺风顺水,航行速度快,节省燃料;日本排放的核污水会随着洋流的流动方向,不断向我国沿海地区漂流,使得我国沿海地区污染严重;洋流对沿岸气候有重要影响,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故答案为:A。
河流会对其流经的河谷不断侵蚀和堆积,使河谷形态发生变化。下图示意河流不同河段地貌。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3.图甲河段可能会形成
A.瀑布 B.冲积平原 C.峡谷 D.河口三角洲
24.乙河段一般主要会形成
A.“U”形河谷 B.“S”形河谷 C.“V”形河谷 D.“I”形河谷
【答案】23.B
24.C
【知识点】河流地貌;外力作用
【解析】【点评】冲积扇地貌:河流出山前,携带大量的泥沙,流出山口后,地势平坦,流速减缓,泥沙堆积,形成扇状堆积体。
河漫滩平原:按其形成原因,可以分为下列两种情况,河流多次改道,多个废弃的河漫滩连在一起,形成河漫滩平原;河流下切,河漫滩废弃后,形成河漫滩平原。
河口三角洲:河流入海口,地势较缓,海水顶托,河流携带的泥沙就会在河口地区形成三角形。
2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冲积平原多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区,地形平坦开阔,河流多呈现侧向侵蚀为主的曲流,符合甲地形特征,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24.由图可知,乙河段位于高山峡谷当中,落差较大,在流水侵蚀作用下,一般会形成“V形河谷,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25.芝云洞位于云南昆明市石林景区。在大小石林西北6公里,安石公路东侧的一座石灰岩大石山中。洞宽3-15米,高5-30米,呈"丫"形,两段洞由一低矮狭窄的洞门连为一体。洞内多石钟乳、石笋、石柱等溶洞景观。形态多样,异彩纷呈。明以后称"仙迹胜景",以"石硐仙踪"之名号独居石林八景之首。 据此完成下题。
下列关于芝云洞形成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A.风力堆积 B.流水堆积 C.风力侵蚀 D.流水溶蚀
【答案】D
【知识点】喀斯特地貌;外力作用
【解析】【分析】读图可知,芝云洞位于石灰岩大石山中,石灰岩为可溶性岩石,在流水溶蚀作用下形成溶洞,因此芝云洞形成原因是流水溶蚀,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大多为石灰岩)进行溶蚀作用等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
二、综合题
26.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由于 (①地面的冷热不均②气流的热胀冷缩)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大气 的热力环流。(填序号)
(2)大气运动有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大气的 即是风。
(3)图中热力环流形成过程中各个环节发生的先后顺序为____。(填选项,只有一个正 确选项)
①甲、乙两处冷热不均 ②空气发生水平运动
③同一水平面产生气压差异 ④空气垂直运动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①④③② D.③②①④
(4)甲、乙、丙、丁四处气温最高的是 ,气压最高的是 。
(5)海陆风就是海陆间昼夜温度差异引起的大气热力环流,一般白天吹 ,晚上吹 。
【答案】(1)①
(2)水平运动
(3)C
(4)乙;甲
(5)海风;陆风
【知识点】大气热力环流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气的热力环流是由太阳辐射导致地面冷热不均形成的,即①。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风就是大气的水平运动,水平方向上的气压梯度力是风产生的直接原因。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热力环流首先是太阳辐射导致地面冷热不均,受热处空气膨胀上升,遇冷处空气收缩下沉,即产生空气垂直运动,此时同一水平面产生气压差异,由于水平方向上气压差异的存在,空气发生水平运动,C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C。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对于同一地点,海拔越高,气温和气压都越低,因此气温最高的是近地面受热的乙地,气压最高的是近地面遇冷的甲地。
(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海陆风就是海陆间昼夜温度差异引起的大气热力环流,白天海洋升温慢,气温较低,形成高压,陆地升温快,气温较高,形成低压,水平方向上风从高压吹向低压,因此白天吹海风,晚上吹陆风。
【点评】 在水平方向上:高压大于低压,空气由高压流向低压。在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等压面变化:高压处向上凸,低压处向下凸。 高空与近地面凸向相反。 热力环流实例:海陆风;山谷风。
27.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部分箭头序号表示的水循环环节的名称。
① ;③ ;④ ;⑥ ;⑦ 。
(2)根据发生的空间范围,水循环可以分为 水循环、陆地内水循环和海上内水循环,其中塔里木河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 。
(3)修建南水北调主要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 (填图中序号),喀斯特地貌的地下暗河 是水循环的 环节(填图中序号),中卫砂田人工铺设砂石主要是为了减少 。 (填图中序号)
【答案】(1)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下径流;蒸腾
(2)海陆间;陆地内水循环
(3)⑤;⑥;①
【知识点】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水循环的意义
【解析】【分析】(1)结合所学知识并由图可知,①为蒸发,②为降水,③为水汽输送,④为降水,⑤为地表径流,⑥为地下径流,⑦为植物蒸腾。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根据发生的空间范围,水循环可以分为海陆间循环、陆地内水循环和海上内水循环。塔里木河属于内流河,它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陆地内循环。
(3) 修建南水北调改变了水资源的空间分布格局,影响地表径流(⑤),喀斯特地貌的地下暗河是水循环的地下径流环节(⑥),中卫砂田人工铺设砂石主要是为了减少蒸发(①)。
【点评】 水循环的意义: ①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使全球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 ②使地表各圈层之间,海陆之间实现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③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 ④塑造着地表形态。
28.读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大气圈是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的复杂系统,它的主要成分是 气和 气。
(2) 圈是地表和近地表的各种形态水体的总称,其主体是 (①河流水②湖泊水③地下水④海洋水)。(填序号,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3) 不属于地球外部圈层结构,它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是由坚硬的 组成。
(4) 圈是地球上最活跃的圈层,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与其它圈层之 间进行着物质迁移和 交换,共同构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答案】(1)氮;氧
(2)水;④
(3)岩石圈;岩石
(4)生物;能量
【知识点】地球的外部圈层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大气圈是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的复杂系统,它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二者合占总体积的99%。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水圈是地表和近地表的各种形态水体的总称,其主体是海洋,即序号④。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岩石圈不属于外部圈层结构,它包括整个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由坚硬的岩石组成。
(4)生物圈是地球上最活跃的圈层,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与其它圈层之间进行着物质迁移和 能量转换,共同构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点评】 地球外部圈层可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