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湖北省宜城市等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地理期中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湖北省宜城市等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地理期中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2-14 17:31:15

文档简介

湖北省宜城市等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地理期中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3高一上·宜城期中) 2023年8月30日23时54分月球通过近地点,迎来了今年最大最亮的“超级满月”同时,天空上演土星伴月天文现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形成此次天文现象的天体不属于(  )
A.太阳系 B.银河系 C.河外星系 D.可观测宇宙
2.相较于地球,月球上难以存在生命的根本原因是(  )
A.距离太阳较远 B.体积质量太小
C.公转速度过快 D.陨石撞击较多
【答案】1.C
2.B
【知识点】天体及天体系统;地球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解析】【点评】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和原因:外部条件:1、相对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2、太阳光照稳定;3、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自身条件:1、表面温度适于生物生存;2、有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3、存在液态水;4、地球环境稳定足够长的时间。
1.月球属于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可观宇宙都包含有地月系,河外星系不包含地月系,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2.A、月球距离太阳与地球距离太阳差距不大,A错误;
B、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根本原因是地球上有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月球由于体积质量太小,不能吸附大气层,昼夜温差过大,无法存在生命。B正确;
C、有无生命存在与公转速度关系不大,C错误;
D、陨石撞击不会频繁发生,D错误。
故答案为:B
(2023高一上·宜城期中)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可以提供实时的空间环境数据和未来一定时段的空间环境预报,被比作我国的“太空气象站”。该中心于2022年9月14日发布了过去24小时空间环境综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过去24小时空间环境综述
过去24小时,太阳活动低水平。日面上存在6个黑子活动区,产生了多个C级耀斑,太阳风速度下降到300千米/秒左右,地磁平静,地球同步轨道大于2Mev高能电子日积分
通量维持在小高能电子暴水平。
3.下列不属于我国“太空气象站”监测内容的是(  )
A.太阳风的速度与影响 B.太阳黑子的数量与位置
C.地球公转的方向与速度 D.太阳耀斑的大小与级别
4.太阳活动强烈爆发时,可能产生的明显影响不包括(  )
A.高纬度地区产生极光 B.大范围的断电事故
C.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 D.卫星通讯受到影响
【答案】3.C
4.C
【知识点】地球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解析】【点评】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发射的电磁波会干扰地球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短波通讯;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干扰地球磁场,使地球出现“磁暴”现象;同时,高能带电粒子冲进两极地区,与那里的高空稀薄大气相互碰撞,还会出现极光;另外,地球上的一些自然灾害(如地震、水旱灾害等),与太阳活动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3.A、据材料可知,发布的过去24小时空间环境综述内容包括:太阳风速度下降到300千米/秒左右,地磁平静,A不符合题意;
B、日面上存在6个黑子活动区,B不符合题意;
C、材料中并未提到地球公转的方向与速度,C符合题意;
D、产生了多个C级耀斑,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4.A、太阳活动强烈时会释放大量高能带电粒子,冲击两极大气会形成极光,A不符合题意;
B、高能带电粒子会破坏输电系统,造成大范围的断电事故,B不符合题意;
C、太阳活动不会影响地球自转速度,C符合题意;
D、高能带电粒子会引起电离层扰动,使无线电短波通讯中断,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023高一上·宜城期中)读“某正常地层剖面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图示地层反映了(  )
A.由①到④,地层年龄越来越老
B.③地层所处的地质年代为古生代
C.由上到下,生物由简单到复杂
D.①地层反映的古地理环境是海洋环境
6.与图示②地层所处地质年代特点相符的是(  )
A.重要的成矿时代 B.形成联合古陆
C.被子植物大发展 D.联合古陆解体
【答案】5.D
6.B
【知识点】化石与地层;地质年代表与地球演化史
【解析】【点评】地质年代从古至今依次为: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古生代又分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中生代又分为: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新生代又分为:古近纪、新近纪、第四纪。
5.A、沉积岩一般老的在下,新的在上由①到④地层年龄越来越新,A错误;
B、③地层含恐龙化石,所处地质年代为中生代,B错误;
C、由上到下,地层年龄越来越老,生物由复杂到简单,C错误;
D、三叶虫是海生无脊椎动物,①地层含三叶虫化石说明古地理环境是海洋环境,D正确。
故答案为:D
6.A、由于②地层含有原始鱼类化石,其为晚古生代。前寒武纪是重要的成矿时代,A错误;
B、晚古生代地球各块大陆汇聚成一个整体,形成联合古陆,B正确;
C、新生代被子植物大发展,C错误;
D、中生代联合古陆解体,D错误。
故答案为:B
(2023高一上·宜城期中)高空跳伞是指跳伞者乘飞机、气球等航空器械升至高空后跳下,目前高空跳伞最高记录的保持者为谷歌高级副总裁阿兰·尤斯塔斯。尤斯塔斯搭乘高空热气球前往大气层边缘,高度约为4.1万米,随后他切断了自己的绳索,跳向地面,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最高跳伞纪录保持者起跳的高度所在大气层及主要特点是(  )
A.对流层 水汽、杂质含量大
B.平流层 大气能见度较高
C.对流层 厚度夏季大于冬季
D.平流层 能反射无线电波
8.尤斯塔斯下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现象,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温差可达40节 B.气温先降后升
C.气压越来越低 D.复杂的天气现象
【答案】7.B
8.C
【知识点】大气的垂直分层
【解析】【点评】对流层的三个基本特征:1.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对流层的空气主要依靠地面的长波辐射增热,所以越近地面,空气受热越多,气温越高,而高度越高,气温则越低;2.空气对流运动显著。对流层空气受地面不均匀的加热,产生空气的垂直对流运动,使高层与低层空气得到交换,近地面的热量、水汽和杂质通过对流向上空输送,从而导致一系列天气现象的形成;3.气象变化复杂。由于受地表影响最大,对流层的温度和湿度分布不均,形成多变的天气现象。
7.根据材料可知,其跳伞高度在4.1万米,为41千米,位于平流层中,AC错误;平流层中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天气晴朗,大气能见度较高,B正确;高层大气的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D错误。
故答案为:B
8.A、根据图中温度分布可知,从41千米的高空到地面,温差可达40℃,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气温先降后升,B正确,不符合题意;
C、随着海拔的降低,气压越来越高,C错误,符合题意;
D、经过对流层时有复杂的天气现象,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023高一上·宜城期中)逆温是指对流层大气出现上热下冷的现象。逆温发生时空气对流运动减弱,有人说逆温是大气污染的“帮凶”。下图示意某日某地出现逆温时对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变化情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该地此次逆温层所处的位置是(  )
A.①层全部 B.②层全部 C.①层底部 D.③层顶部
10.对流层出现逆温时,近地面污染物不易扩散的主要原因是(  )
A.人类排放污染物增多 B.阻挡了①层空气的水平运动
C.增强了③层空气的对流上升 D.抑制了①层空气的对流运动
【答案】9.B
10.D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点评】一般情况下,大气温度随着高度增加而下降,即是说在数千米以下,总是低层大气温度高,高层大气温度低,显得"头重脚轻"。这种大气层结容易发生上下翻滚,即"对流"运动,可将近地面层的污染物向高空乃至远方输散,从而使城市空气污染程度减轻。对人体健康影响不大。可是在某些天气条件下,地面上空的大气结构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反常现象,"头轻脚重"从而导致大气层结(层次结构)稳定,气象学家称之为"逆温",发生逆温现象的大气层称为"逆温层"。
9.根据材料可知,逆温是指对流层大气出现上热下冷的现象。该地此时①层和③层大气的温度上冷下热,没有出现逆温;②层大气的温度上热下冷,出现了逆温。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10.A、并非出现逆温时,人类排放污染物增多,是逆温的存在造成污染物不易扩散,A错误;
B、逆温不能阻挡对流层大气水平运动,B错误;
C、逆温一般发生在对流层中海拔相对较低的位置,③海拔较高,未出现逆温,C错误;
D、当出现逆温现象时,上热下冷,对流运动受阻,抑制了近地面空气对流上升,大气较稳定,不利于近地面空气中污染物扩散,D正确。
故答案为:D
(2023高一上·宜城期中)燃放孔明灯是我国元宵节的传统习俗,舟舟升起的孔明灯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下图为我国某地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图中四地所燃放的孔明灯水平方向移动速度最快的是(  )
A.沈阳 B.济南 C.上海 D.福州
12.若在图中燃放孔明灯,其在近地面可能的飞行方向大致一致的两个城市是(  )
A.沈阳济南 B.济南上海 C.上海福州 D.福州沈阳
【答案】11.A
12.C
【知识点】等压面、等压线、等温线等分布图的判读
【解析】【点评】大气水平运动,高空风向只受地转偏向力和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风向最终与等压线平行;近地面风向受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和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最终与等压面斜交。
11.等压线越密集,风速越大,孔明灯水平方向移动速度越快。沈阳、济南、上海、福州四城市中沈阳等压线最为密集,风速最大,孔明灯水平方向移动速度最快,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12.根据图中等压线分布判断可知,沈阳风向为东北风,济南风向为偏西风,Av我上海和福州风向为偏南风,孔明灯在近地面可能的飞行方向大致一致的两个城市风向应该大致相同,上海和福州风向大致相同,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2023高一上·宜城期中)读左图“某城市近地面多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单位:节)”和右图“该城市热岛环流模式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形成左图中气温分布特点的主要原因是(  )
A.郊区太阳辐射弱 B.郊区车流量大、空气质量差
C.市区降水量较少 D.市区人口集中、建筑物密集
14.该城市要把大气污染严重的某大型企业从市区迁出,该企业新址最适合选在右图中的②地,理由是(  )
A.②地位于城市热岛环流范围之外
B.②地绿化植被丰富,空气清新
C.②地离市中心更近,信息沟通便利
D.②地位于乡村地区,交通便利
15.“热岛效应”对市区的影响可能是(  )
A.绿化树种发芽时间延迟 B.城区霜冻天数增加
C.冬季取暖能耗可能减少 D.水资源供应量充足
【答案】13.D
14.A
15.C
【知识点】大气热力环流
【解析】【点评】热岛效应是由于人们改变城市地表而引起小气候变化的综合现象,是城市气候最明显的特征之一。 由于城市建筑群密集、柏油路和水泥路面比郊区的土壤、植被具有更大的吸热率和更小的比热容,使得城市地区升温较快,并向四周和大气中大量辐射,造成了同一时间城区气温普遍高于周围的郊区气温,高温的城区处于低温的郊区包围之中,如同汪洋大海中的岛屿,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城市热岛效应。
13.A、郊区与城市距离不远,太阳辐射差异不大,A错误;
B、城市车流量大、空气质量差,B错误;
C、市区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可能更多,C错误;
D、市区人口集中、建筑物密集,释放热量多,散热效果差,使其温度高,D正确。
故答案为:D
14.A、污染物会随着近地面气流进入城市,因此大气污染严重的某大型企业应迁往郊区的热力环流圈之外,对应图中的②处,A正确;
B、②地绿化植被丰富,空气清新不是该企业的新厂址选址的主要因素,B错误;
C、与①地比,②地离市中心更远,C错误;
D、②地位于城市远郊及乡村地区,交通不便利,D错误。
故答案为:A
15.A、热岛效应使城市温度升高,绿化树种发芽时间提早,A错误;
B、由于温度的升高,霜冻天气减少,B错误;
C、热岛效应使城市温度更高,冬季取暖耗能减少,C正确;
D、热岛效应与水资源供应关系不大,D错误。
故答案为:C
二、综合题(共55分)
16.(2023高一上·宜城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左图中两个不连续面A为   ,B为   。
(2)若右侧模式图表示地球的内部圈层,阴影部分表示地核,那么曲线③④之间为   ,曲线②代表的界面对应左图中的   (填字母)。上地幔的顶部与   (填地球内部圈层名称)都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岩石圈。
(3)若右侧模式图表示太阳系,曲线①②③④为行星轨道,其中②为地球的公转轨道,那么曲线③为   的公转轨道(填行星名称),曲线   (填序号)为某巨行星的公转轨道。
(4)若右侧模式图表示太阳大气层的结构,阴影部分表示光球层,那么曲线②③之间的太阳大气层出现的太阳活动是   (任填一个,曲线③④之间为   层。
【答案】(1)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
(2)地壳;B;地壳
(3)火星;④
(4)耀斑或日珥;日冕
【知识点】太阳系与地月系;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地球的内部圈层
【解析】【分析】(1)A位于地下平均17千米左右,为莫霍界面;B位于地下2900千米处,为古登堡界面。
(2)地球内部圈层自外向内依次为地壳、地幔、地核。如果右侧模式图表示地球的内部圈层,阴影部分表示地核,③④之间为地壳,曲线②代表的界面为地幔和地幔的分界面,为古登堡界面,对应左图中的B。上地幔的顶部与地壳都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岩石圈。
(3)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到远分别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如果右侧模式图表示太阳系,曲线①②③④为行星轨道,其中②为地球的公转轨道,那么曲线③为火星的公转轨道,曲线④为木星的公转轨道,木星属于巨行星。
(4)如果阴影部分表示光球层,则②③直接为色球层,其出现的太阳活动为耀斑或日珥;③④之间为太阳的日冕层。
【点评】太阳活动主要包括黑子、耀斑、太阳风和日珥等。黑子一般发生在光球层,耀斑和日珥发生在色球层,太阳风发生在日冕层。
17.(2023高一上·宜城期中)读图一“大气的受热过程和保温作用示意图”和图二“城市天气资料图”,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一中③表示   。
(2)地面增温的热量来源于图一中   (填序号)。
(3)多云的夜晚比晴朗的夜晚气温要   (高/低),原因是图中环节   (填序号)的作用。
(4)倡导低碳生活,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可以使____。
A.①减弱 B.③不变 C.④增强 D.⑤减弱
(5)由图二可知:当天拉萨的气温比重庆   (高/低),气温的日较差比重庆   (大/小),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解释拉萨气温日较差出现以上特点的原因   。
【答案】(1)地面辐射
(2)①
(3)高;⑤
(4)D
(5)低;大;拉萨海拔高,大气稀薄,天气晴朗;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气温较高;夜晚大气逆辐射作用弱,保温作用弱,气温较低,所以气温日较差较大。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分析】(1)③由地面指向大气,为地面辐射。
(2)地面吸收了①太阳辐射后增温。
(3)多云的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强,保温效果好,所以多云的夜晚比晴朗的夜晚气温要高主要与大气逆辐射有关,图中⑤由大气指向地面,表示大气逆辐射。
(4)倡导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粉尘等污染物的排放,使大气透明度增加,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①增加;由于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增加,从而地面辐射③增加;由于二氧化碳减少,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④减弱,从而使大气逆辐射⑤减弱,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
(5)根据图二可知,当天拉萨的气温比重庆低,气温的日较差比重庆大。其原因为拉萨海拔高,大气稀薄,天气晴朗云量少,云层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强,气温较高;夜晚大气逆辐射作用弱,大气对地表的保温作用弱,夜间气温较低,所以气温日较差较大。
【点评】太阳辐射先通过大气圈,然后到达地面;由于大气对它有一定的吸收、散射和反射作用,使到达地面的总辐射有明显削弱,这种现象称为大气削弱作用。地面吸收穿过大气层的太阳辐射后升温,同时又持续向外释放能量,形成地面辐射;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对流层大气因为水汽、尘埃和云等较多,能吸收相当数量的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地面辐射的同时,也向外辐射能量,即大气辐射;其中,射向地面的大气辐射称为大气逆辐射。天空中有云,特别是有浓密的低云,或空气中湿度比较大时,大气逆辐射就会增强。大气逆辐射将地面散射的热量归还给地面,使地面增温,这就是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18.(2023高一上·宜城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风能是绿色能源,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全球变暖可能正一点一点地“侵蚀”着这个能源“新星”。国家气候中心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近50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风速越来越慢——也就是说,风变小了。
材料二:某海岸附近的近地面等压面示意图。
(1)若材料二为我国某沿海城市现在的等压面示意图,则图中a、b两地气压较高的是   ,等压面的弯曲程度应该比50前   (变大/变小)了。
(2)材料二图示情况应出现于下图中的   时段。
(3)试在材料二图中的线段上画出对应的气流运动方向。
(4)下图为材料二图示地区该时刻的水平气压分布图,图中箭头F1表示c处的最终风向,则c处大气水平运动所受的力F2是   、F3是   、F4是   。
【答案】(1)a;变小
(2)18时~次日8时
(3)
(4)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地转偏向力
【知识点】大气的运动;大气热力环流
【解析】【分析】(1)a处等压线上凸,气压较高,b处等压线下凹,气压较低;近50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风速越来越慢,说明水平气压梯度力减小,ab气压差减小,等压面弯曲程度变小。
(2)此时陆地气压较高,海洋气压较低,吹陆风,说明陆地气温低,海洋气压高,应为18时-此日8时。
(3)根据等压线凸向可知,a处气压高,气流下沉,b处气压低,气流上升,近地面气流由a流向b,高空相反,图示如下:
(4)根据风向判断可知,图中箭头F1表示c处的最终风向,说明a处气压高于b处气压,F2垂直于等压线,且从高压指向低压,为水平气压梯度力;F3与风向方向相反,为摩擦力;F4与风向垂直,为地转偏向力。
【点评】大气水平运动,高空风向只受地转偏向力和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风向最终与等压线平行;近地面风向受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和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最终与等压面斜交。
1 / 1湖北省宜城市等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地理期中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3高一上·宜城期中) 2023年8月30日23时54分月球通过近地点,迎来了今年最大最亮的“超级满月”同时,天空上演土星伴月天文现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形成此次天文现象的天体不属于(  )
A.太阳系 B.银河系 C.河外星系 D.可观测宇宙
2.相较于地球,月球上难以存在生命的根本原因是(  )
A.距离太阳较远 B.体积质量太小
C.公转速度过快 D.陨石撞击较多
(2023高一上·宜城期中)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可以提供实时的空间环境数据和未来一定时段的空间环境预报,被比作我国的“太空气象站”。该中心于2022年9月14日发布了过去24小时空间环境综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过去24小时空间环境综述
过去24小时,太阳活动低水平。日面上存在6个黑子活动区,产生了多个C级耀斑,太阳风速度下降到300千米/秒左右,地磁平静,地球同步轨道大于2Mev高能电子日积分
通量维持在小高能电子暴水平。
3.下列不属于我国“太空气象站”监测内容的是(  )
A.太阳风的速度与影响 B.太阳黑子的数量与位置
C.地球公转的方向与速度 D.太阳耀斑的大小与级别
4.太阳活动强烈爆发时,可能产生的明显影响不包括(  )
A.高纬度地区产生极光 B.大范围的断电事故
C.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 D.卫星通讯受到影响
(2023高一上·宜城期中)读“某正常地层剖面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图示地层反映了(  )
A.由①到④,地层年龄越来越老
B.③地层所处的地质年代为古生代
C.由上到下,生物由简单到复杂
D.①地层反映的古地理环境是海洋环境
6.与图示②地层所处地质年代特点相符的是(  )
A.重要的成矿时代 B.形成联合古陆
C.被子植物大发展 D.联合古陆解体
(2023高一上·宜城期中)高空跳伞是指跳伞者乘飞机、气球等航空器械升至高空后跳下,目前高空跳伞最高记录的保持者为谷歌高级副总裁阿兰·尤斯塔斯。尤斯塔斯搭乘高空热气球前往大气层边缘,高度约为4.1万米,随后他切断了自己的绳索,跳向地面,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最高跳伞纪录保持者起跳的高度所在大气层及主要特点是(  )
A.对流层 水汽、杂质含量大
B.平流层 大气能见度较高
C.对流层 厚度夏季大于冬季
D.平流层 能反射无线电波
8.尤斯塔斯下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现象,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温差可达40节 B.气温先降后升
C.气压越来越低 D.复杂的天气现象
(2023高一上·宜城期中)逆温是指对流层大气出现上热下冷的现象。逆温发生时空气对流运动减弱,有人说逆温是大气污染的“帮凶”。下图示意某日某地出现逆温时对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变化情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该地此次逆温层所处的位置是(  )
A.①层全部 B.②层全部 C.①层底部 D.③层顶部
10.对流层出现逆温时,近地面污染物不易扩散的主要原因是(  )
A.人类排放污染物增多 B.阻挡了①层空气的水平运动
C.增强了③层空气的对流上升 D.抑制了①层空气的对流运动
(2023高一上·宜城期中)燃放孔明灯是我国元宵节的传统习俗,舟舟升起的孔明灯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下图为我国某地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图中四地所燃放的孔明灯水平方向移动速度最快的是(  )
A.沈阳 B.济南 C.上海 D.福州
12.若在图中燃放孔明灯,其在近地面可能的飞行方向大致一致的两个城市是(  )
A.沈阳济南 B.济南上海 C.上海福州 D.福州沈阳
(2023高一上·宜城期中)读左图“某城市近地面多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单位:节)”和右图“该城市热岛环流模式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形成左图中气温分布特点的主要原因是(  )
A.郊区太阳辐射弱 B.郊区车流量大、空气质量差
C.市区降水量较少 D.市区人口集中、建筑物密集
14.该城市要把大气污染严重的某大型企业从市区迁出,该企业新址最适合选在右图中的②地,理由是(  )
A.②地位于城市热岛环流范围之外
B.②地绿化植被丰富,空气清新
C.②地离市中心更近,信息沟通便利
D.②地位于乡村地区,交通便利
15.“热岛效应”对市区的影响可能是(  )
A.绿化树种发芽时间延迟 B.城区霜冻天数增加
C.冬季取暖能耗可能减少 D.水资源供应量充足
二、综合题(共55分)
16.(2023高一上·宜城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左图中两个不连续面A为   ,B为   。
(2)若右侧模式图表示地球的内部圈层,阴影部分表示地核,那么曲线③④之间为   ,曲线②代表的界面对应左图中的   (填字母)。上地幔的顶部与   (填地球内部圈层名称)都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岩石圈。
(3)若右侧模式图表示太阳系,曲线①②③④为行星轨道,其中②为地球的公转轨道,那么曲线③为   的公转轨道(填行星名称),曲线   (填序号)为某巨行星的公转轨道。
(4)若右侧模式图表示太阳大气层的结构,阴影部分表示光球层,那么曲线②③之间的太阳大气层出现的太阳活动是   (任填一个,曲线③④之间为   层。
17.(2023高一上·宜城期中)读图一“大气的受热过程和保温作用示意图”和图二“城市天气资料图”,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一中③表示   。
(2)地面增温的热量来源于图一中   (填序号)。
(3)多云的夜晚比晴朗的夜晚气温要   (高/低),原因是图中环节   (填序号)的作用。
(4)倡导低碳生活,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可以使____。
A.①减弱 B.③不变 C.④增强 D.⑤减弱
(5)由图二可知:当天拉萨的气温比重庆   (高/低),气温的日较差比重庆   (大/小),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解释拉萨气温日较差出现以上特点的原因   。
18.(2023高一上·宜城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风能是绿色能源,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全球变暖可能正一点一点地“侵蚀”着这个能源“新星”。国家气候中心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近50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风速越来越慢——也就是说,风变小了。
材料二:某海岸附近的近地面等压面示意图。
(1)若材料二为我国某沿海城市现在的等压面示意图,则图中a、b两地气压较高的是   ,等压面的弯曲程度应该比50前   (变大/变小)了。
(2)材料二图示情况应出现于下图中的   时段。
(3)试在材料二图中的线段上画出对应的气流运动方向。
(4)下图为材料二图示地区该时刻的水平气压分布图,图中箭头F1表示c处的最终风向,则c处大气水平运动所受的力F2是   、F3是   、F4是   。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C
2.B
【知识点】天体及天体系统;地球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解析】【点评】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和原因:外部条件:1、相对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2、太阳光照稳定;3、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自身条件:1、表面温度适于生物生存;2、有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3、存在液态水;4、地球环境稳定足够长的时间。
1.月球属于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可观宇宙都包含有地月系,河外星系不包含地月系,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2.A、月球距离太阳与地球距离太阳差距不大,A错误;
B、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根本原因是地球上有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月球由于体积质量太小,不能吸附大气层,昼夜温差过大,无法存在生命。B正确;
C、有无生命存在与公转速度关系不大,C错误;
D、陨石撞击不会频繁发生,D错误。
故答案为:B
【答案】3.C
4.C
【知识点】地球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解析】【点评】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发射的电磁波会干扰地球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短波通讯;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干扰地球磁场,使地球出现“磁暴”现象;同时,高能带电粒子冲进两极地区,与那里的高空稀薄大气相互碰撞,还会出现极光;另外,地球上的一些自然灾害(如地震、水旱灾害等),与太阳活动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3.A、据材料可知,发布的过去24小时空间环境综述内容包括:太阳风速度下降到300千米/秒左右,地磁平静,A不符合题意;
B、日面上存在6个黑子活动区,B不符合题意;
C、材料中并未提到地球公转的方向与速度,C符合题意;
D、产生了多个C级耀斑,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4.A、太阳活动强烈时会释放大量高能带电粒子,冲击两极大气会形成极光,A不符合题意;
B、高能带电粒子会破坏输电系统,造成大范围的断电事故,B不符合题意;
C、太阳活动不会影响地球自转速度,C符合题意;
D、高能带电粒子会引起电离层扰动,使无线电短波通讯中断,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答案】5.D
6.B
【知识点】化石与地层;地质年代表与地球演化史
【解析】【点评】地质年代从古至今依次为: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古生代又分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中生代又分为: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新生代又分为:古近纪、新近纪、第四纪。
5.A、沉积岩一般老的在下,新的在上由①到④地层年龄越来越新,A错误;
B、③地层含恐龙化石,所处地质年代为中生代,B错误;
C、由上到下,地层年龄越来越老,生物由复杂到简单,C错误;
D、三叶虫是海生无脊椎动物,①地层含三叶虫化石说明古地理环境是海洋环境,D正确。
故答案为:D
6.A、由于②地层含有原始鱼类化石,其为晚古生代。前寒武纪是重要的成矿时代,A错误;
B、晚古生代地球各块大陆汇聚成一个整体,形成联合古陆,B正确;
C、新生代被子植物大发展,C错误;
D、中生代联合古陆解体,D错误。
故答案为:B
【答案】7.B
8.C
【知识点】大气的垂直分层
【解析】【点评】对流层的三个基本特征:1.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对流层的空气主要依靠地面的长波辐射增热,所以越近地面,空气受热越多,气温越高,而高度越高,气温则越低;2.空气对流运动显著。对流层空气受地面不均匀的加热,产生空气的垂直对流运动,使高层与低层空气得到交换,近地面的热量、水汽和杂质通过对流向上空输送,从而导致一系列天气现象的形成;3.气象变化复杂。由于受地表影响最大,对流层的温度和湿度分布不均,形成多变的天气现象。
7.根据材料可知,其跳伞高度在4.1万米,为41千米,位于平流层中,AC错误;平流层中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天气晴朗,大气能见度较高,B正确;高层大气的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D错误。
故答案为:B
8.A、根据图中温度分布可知,从41千米的高空到地面,温差可达40℃,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气温先降后升,B正确,不符合题意;
C、随着海拔的降低,气压越来越高,C错误,符合题意;
D、经过对流层时有复杂的天气现象,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答案】9.B
10.D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点评】一般情况下,大气温度随着高度增加而下降,即是说在数千米以下,总是低层大气温度高,高层大气温度低,显得"头重脚轻"。这种大气层结容易发生上下翻滚,即"对流"运动,可将近地面层的污染物向高空乃至远方输散,从而使城市空气污染程度减轻。对人体健康影响不大。可是在某些天气条件下,地面上空的大气结构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反常现象,"头轻脚重"从而导致大气层结(层次结构)稳定,气象学家称之为"逆温",发生逆温现象的大气层称为"逆温层"。
9.根据材料可知,逆温是指对流层大气出现上热下冷的现象。该地此时①层和③层大气的温度上冷下热,没有出现逆温;②层大气的温度上热下冷,出现了逆温。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10.A、并非出现逆温时,人类排放污染物增多,是逆温的存在造成污染物不易扩散,A错误;
B、逆温不能阻挡对流层大气水平运动,B错误;
C、逆温一般发生在对流层中海拔相对较低的位置,③海拔较高,未出现逆温,C错误;
D、当出现逆温现象时,上热下冷,对流运动受阻,抑制了近地面空气对流上升,大气较稳定,不利于近地面空气中污染物扩散,D正确。
故答案为:D
【答案】11.A
12.C
【知识点】等压面、等压线、等温线等分布图的判读
【解析】【点评】大气水平运动,高空风向只受地转偏向力和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风向最终与等压线平行;近地面风向受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和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最终与等压面斜交。
11.等压线越密集,风速越大,孔明灯水平方向移动速度越快。沈阳、济南、上海、福州四城市中沈阳等压线最为密集,风速最大,孔明灯水平方向移动速度最快,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12.根据图中等压线分布判断可知,沈阳风向为东北风,济南风向为偏西风,Av我上海和福州风向为偏南风,孔明灯在近地面可能的飞行方向大致一致的两个城市风向应该大致相同,上海和福州风向大致相同,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答案】13.D
14.A
15.C
【知识点】大气热力环流
【解析】【点评】热岛效应是由于人们改变城市地表而引起小气候变化的综合现象,是城市气候最明显的特征之一。 由于城市建筑群密集、柏油路和水泥路面比郊区的土壤、植被具有更大的吸热率和更小的比热容,使得城市地区升温较快,并向四周和大气中大量辐射,造成了同一时间城区气温普遍高于周围的郊区气温,高温的城区处于低温的郊区包围之中,如同汪洋大海中的岛屿,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城市热岛效应。
13.A、郊区与城市距离不远,太阳辐射差异不大,A错误;
B、城市车流量大、空气质量差,B错误;
C、市区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可能更多,C错误;
D、市区人口集中、建筑物密集,释放热量多,散热效果差,使其温度高,D正确。
故答案为:D
14.A、污染物会随着近地面气流进入城市,因此大气污染严重的某大型企业应迁往郊区的热力环流圈之外,对应图中的②处,A正确;
B、②地绿化植被丰富,空气清新不是该企业的新厂址选址的主要因素,B错误;
C、与①地比,②地离市中心更远,C错误;
D、②地位于城市远郊及乡村地区,交通不便利,D错误。
故答案为:A
15.A、热岛效应使城市温度升高,绿化树种发芽时间提早,A错误;
B、由于温度的升高,霜冻天气减少,B错误;
C、热岛效应使城市温度更高,冬季取暖耗能减少,C正确;
D、热岛效应与水资源供应关系不大,D错误。
故答案为:C
16.【答案】(1)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
(2)地壳;B;地壳
(3)火星;④
(4)耀斑或日珥;日冕
【知识点】太阳系与地月系;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地球的内部圈层
【解析】【分析】(1)A位于地下平均17千米左右,为莫霍界面;B位于地下2900千米处,为古登堡界面。
(2)地球内部圈层自外向内依次为地壳、地幔、地核。如果右侧模式图表示地球的内部圈层,阴影部分表示地核,③④之间为地壳,曲线②代表的界面为地幔和地幔的分界面,为古登堡界面,对应左图中的B。上地幔的顶部与地壳都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岩石圈。
(3)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到远分别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如果右侧模式图表示太阳系,曲线①②③④为行星轨道,其中②为地球的公转轨道,那么曲线③为火星的公转轨道,曲线④为木星的公转轨道,木星属于巨行星。
(4)如果阴影部分表示光球层,则②③直接为色球层,其出现的太阳活动为耀斑或日珥;③④之间为太阳的日冕层。
【点评】太阳活动主要包括黑子、耀斑、太阳风和日珥等。黑子一般发生在光球层,耀斑和日珥发生在色球层,太阳风发生在日冕层。
17.【答案】(1)地面辐射
(2)①
(3)高;⑤
(4)D
(5)低;大;拉萨海拔高,大气稀薄,天气晴朗;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气温较高;夜晚大气逆辐射作用弱,保温作用弱,气温较低,所以气温日较差较大。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分析】(1)③由地面指向大气,为地面辐射。
(2)地面吸收了①太阳辐射后增温。
(3)多云的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强,保温效果好,所以多云的夜晚比晴朗的夜晚气温要高主要与大气逆辐射有关,图中⑤由大气指向地面,表示大气逆辐射。
(4)倡导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粉尘等污染物的排放,使大气透明度增加,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①增加;由于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增加,从而地面辐射③增加;由于二氧化碳减少,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④减弱,从而使大气逆辐射⑤减弱,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
(5)根据图二可知,当天拉萨的气温比重庆低,气温的日较差比重庆大。其原因为拉萨海拔高,大气稀薄,天气晴朗云量少,云层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强,气温较高;夜晚大气逆辐射作用弱,大气对地表的保温作用弱,夜间气温较低,所以气温日较差较大。
【点评】太阳辐射先通过大气圈,然后到达地面;由于大气对它有一定的吸收、散射和反射作用,使到达地面的总辐射有明显削弱,这种现象称为大气削弱作用。地面吸收穿过大气层的太阳辐射后升温,同时又持续向外释放能量,形成地面辐射;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对流层大气因为水汽、尘埃和云等较多,能吸收相当数量的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地面辐射的同时,也向外辐射能量,即大气辐射;其中,射向地面的大气辐射称为大气逆辐射。天空中有云,特别是有浓密的低云,或空气中湿度比较大时,大气逆辐射就会增强。大气逆辐射将地面散射的热量归还给地面,使地面增温,这就是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18.【答案】(1)a;变小
(2)18时~次日8时
(3)
(4)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地转偏向力
【知识点】大气的运动;大气热力环流
【解析】【分析】(1)a处等压线上凸,气压较高,b处等压线下凹,气压较低;近50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风速越来越慢,说明水平气压梯度力减小,ab气压差减小,等压面弯曲程度变小。
(2)此时陆地气压较高,海洋气压较低,吹陆风,说明陆地气温低,海洋气压高,应为18时-此日8时。
(3)根据等压线凸向可知,a处气压高,气流下沉,b处气压低,气流上升,近地面气流由a流向b,高空相反,图示如下:
(4)根据风向判断可知,图中箭头F1表示c处的最终风向,说明a处气压高于b处气压,F2垂直于等压线,且从高压指向低压,为水平气压梯度力;F3与风向方向相反,为摩擦力;F4与风向垂直,为地转偏向力。
【点评】大气水平运动,高空风向只受地转偏向力和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风向最终与等压线平行;近地面风向受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和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最终与等压面斜交。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