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考试参考答案
1.B【解析】本题考查新石器时期的农业生产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遗址是新石器时
期的文化遗存,骨耜的使用体现了当时农业的生产方式,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生产力水平,故选
B项;新石器时期,农业生产以集体劳作方式为主,故排除A项;精耕细作农业萌生于夏商周
时期,故排除C项;骨耜是农业生产的工具,并非手工业工具,故排除D项。
2.D【解析】本题考查东汉边疆治理。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东汉政府派遣官员和军队对南匈奴
进行管理,在南匈奴地区发展农业生产,并鼓励中原汉族移民南匈奴地区,这有利于中原文明
在南匈奴地区的传播,推动了南匈奴的封建化进程,故选D项;南匈奴传统经济是畜牧业,材
料中的措施推动了南匈奴经济从畜牧业向种植业发展,故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南匈奴内迁
的信息,故排除B项;东汉本就是大一统王朝,不是因为加强对南匈奴的治理才实现大一统,
故排除C项。
3.C【解析】本题考查唐代户籍制度。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科举出身者可以享有免役特权,反
映了这一群体地位的上升,科举制的影响较大,故选C项:衣冠户范围的变化属于户籍制度
的局部调整,户籍制度整体上并没有松弛,故排除A项;科举入仕者作为新兴的政治力量并
不属于士族,他们享有部分特权也不能被视为士族的复苏,故排除B项;唐代中期的财政困难
是安史之乱后因租庸调制的破坏导致的,并不主要缘于衣冠户,故排除D项。
4.A【解析】本题考查宋代以来的基层治理。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吕氏乡约》在构建乡村秩
序、引导和教化民众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故选A项:乡约无法直接提高地方行政效率,故排
除B项;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法治思想,故排除D项。
5.B【解析】本题考查清代外来物种的传入与种植。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花生作为榨油原料进
入市场并成为商品,这有助于农产品的商品化,故选B项;花生并非主要粮食作物,不会导致
人口膨胀,对人口增长影响较大的作物是玉米和番薯,故排除A项;经济重心南移在两宋之
际已经完成,故排除C项;小农经济的特性是自给自足,花生流入市场会削弱小农经济的特
性,故排除D项。
6.D【解析】本题考查晚清关税的变化。分析表格数据可知,与1843年相比,1858年中国部分
货品出口税率下降,这有利于中国初级产品的出口,符合列强掠夺中国原料的要求,故选D
项: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就已经被卷人世界市场,故排除A项;表格中中国出口的产品主
要是农产品或简单的手工业制品,而不是工业产品,故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出口,并不是
进口,无法反映出列强对华商品输出,故排除C项。
7.A【解析】本题考查清末新政。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末新政中,设立商部,并颁
布一系列工商业规章和奖励实业办法,这有利于民族企业的发展,故选A项;发展资本主义
是客观效果,不是清末新政的目标,故排除B项;清末,社会秩序趋于混乱和崩溃,故排除C
项;这些措施是清政府制定的,体现的是封建地主阶级的意志,故排除D项。
8.C【解析】本题考查民国时期的选官制度。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民国政府举办的县知事考
试,“取录者仍以前清官僚居十分之七”,说明传统官僚在选官考试中占据优势,这体现了民国
选官制度转型的艰难,故选C项;A项说法过于绝对,且不符史实,故排除A项;1905年,清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3页)】
·HEB-B2·绝密★启用前
高二历史考试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的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
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圜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选择性必修1、选择性必修2前两单元。
如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政
1.图1所示为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及其复原形态。这可以用来研究当时
数
郑
寂
童
糊
图1
A个体劳作方式的发展
B.农业的生产力水平
C.精耕细作农业的萌生
D.手工业工具的进步
2.东汉时,对于南匈奴,政府一方面派遣官员和军队加以管理,重修障塞、开垦农田、养殖牛马、
赈济民众等,另一方面鼓励中原汉族移民充实这些地区。这些举措
A有利于南匈奴传统经济发展
B.导致了匈奴的分裂和内迁
C.为大一统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D.加速了南匈奴封建化进程
赵
3.衣冠是魏晋时期对土族门阀的代称。唐代户籍中有一类衣冠户,此类户口可“免一门差徭”,
而且“输税全轻”。唐朝中期,朝廷规定只有科举出身尤其是进士出身者,才可以称衣冠户。
这反映了
【高二历史第1页(共6页)】
·HEB-B2·
A.户籍制度逐渐松弛
B.士族势力绝而复苏
C,科举制的影响较大
D.财政困难局面出现
4.修撰于北宋的《目氏乡约》主张“以礼化俗”,把乡村秩序建构放在重要位置。黄宗羲在《宋元
学案》中对《吕氏乡约》作了高度评价:“横渠(张载)之教,以礼为先,(吕大钧)先生条为乡约,
关中风俗,为之一变。”材料意在说明《吕氏乡约》
A.具有基层教化的功能
B.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
C.达到了巩固统治效果
D.贯彻了依法治国理念
5.据史书记载,清代广西贵县地区广泛种植外来作物一花生,“各商采买榨油,每年不下千数万
斤…瘠土之民,并无谷粒,其完粮完婚之事多藉此”。材料可用来说明,外来作物的传人与种植
A.导致清代人口的膨胀
B.推动了农产品的商品化
C.助推经济重心的南移
D.强化了小农经济的特性
6.表1所示为1843年与1858年中国部分产品出口税率的变化情况。这一变化
表1
货名
1843年出口税率
1858年出口税率
棉纱
6.94%
4.86%
印花布
14.25%
4.98%
茶叶
2.5%
2.3%
瓷器
0.9%
0.5%
A.导致中国被卷人世界市场
B.客观上推动了民族工业产品出口
C.体现了列强商品输出要求
D.有利于列强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
7.图2所示是1903年清政府颁发的部分诏令内容。这些诏令
《软定大清商法》
《商会章程》
《铁路简明幸程》
光绪二十九年
(1903年)
设主商部
颁布法律
《奖励华商公司章程》
《矿务章程》
《公司注册章程》
《试办银行章程》等
图2
A.刺激了民族企业发展
B.以发展资本主义为目标
C.有效维护了社会秩序
D.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意志
8.1913年,民国政府举办县知事考试,“凡由科举出身如优贡、拔贡、副贡及举人,曾经办理行政
事务年限在三年以上者,皆得应考”,结果“取录者仍以前清官僚居十分之七”,这体现了民国
选官制度
【高二历史第2页(共6页)】
·HEB-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