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8.3《党费》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目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8.3《党费》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14 18:32: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党费》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借助小说情节,初步感知黄新的人物形象;
2.关注典型环境和细节,体会黄新对党的忠诚与忘我的牺牲精神。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学习用人物对话、典型细节来刻面人物形象的
表现手法。思维发展与提升:厘清全文的线索,梳理小说的情节。审美鉴赏与创造:赏析细节,分析黄新、“我”等人物形象。
文化传承与理解:把握文章题目的多重含义,体会小说所表现出来的英雄主义和革命情怀。
教学重难点
探究小说典型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观看一分半钟的视频。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初步感知一名老党员的党费。
教师过渡:遗产捐献希望工程,遗体捐献医学研究。这是一名老党员最后的一笔党费。“党费”,历经沧桑,斑驳其表,纯粹其里。党员之信仰,镌刻着忠诚与担当。今天,就让我们深入体会王愿坚小说里主人公黄新身上那笔特殊的“党费”。
设计意图:小说的题目是《党费》,以一名老党员最后的一笔党费引出本文所讲内容,便于直扣主题,引导学生思考“党费”的含义。
二、课堂主体部分:
(一)预习检测:借助情节,感知形象
教师活动:出示检测任务,待学生默读完任务,挑3-4名学生回答。
学生活动:通过回答,完成对黄新人物形象的初步感知。并且齐读57-60自然段。
教师过渡:相信不同的学生眼中呈现的是不一样的黄新。黄新身上具有一名共产党员的诸多典型特征。而在本文情节发展到高潮时,她身上最打动我们的地方就是为了掩护程同志,为了革命的斗争事业不惜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这,是她,交给党的最后一笔党费。并要求学生齐读57-60自然段。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黄新形象,有助于学生初步了解黄新,并且对导入视频中的“党费”进一步了解。通过齐声朗读,对黄新的忠诚形象初步感知。
(二)学习任务:关注典型环境和细节,体会黄新忠诚之魅力
教师活动:为学生设置固定的段落,让学生在独立研读后通过小组讨论完成文本细读和对黄新忠诚形象的具体理解。
学生活动:独立思考后参与小组讨论,交流想法。在展示对文段理解的过程中,质疑,补充,交流体会。
教师需要点拨的几个段落:
17段: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思考如此艰苦的环境下黄新有没有对她的生活做出改善。她的选择是什么?为什么有这样的选择?
26段:抓住“很旧”、“镰刀锤头”、“鲜红鲜红”这样的细节,引导学生体会黄新成为一名党员及参加革命斗争的时间之长以及黄新对党的那颗鲜红的心。
32段:引导学生在对情节的整体把握之后,关注一个细节。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孩子饿到如此地步时,黄新“瞅了瞅孩子,又瞅了瞅箩筐里的菜”这个动作描写(细节描写)无法去掉,其中浸透着黄新在母爱与大爱的选择中微妙而复杂的情感。
42段:肯定学生在朗读中对“为了党,你得活着!”的理解。
44段: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对“要是你能带”的“要是”一词生发出两种想象,体会黄新作为母亲对孩子去留的选择。
学生亮点:学生在讨论与朗读中,开始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抓住语言、动作、神态等的细节描写去体会黄新的内心世界和精神品格。
教师过渡:“孩子,好好地听妈妈的话啊!”一语双关,这是她最后的一句话,也是黄新同志的心声。她还有一些话要对女儿说……(出示情境对话)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细读文本,透彻理解黄新身上对党的忠诚与忘我的牺牲精神。
(三)黄新母女的情境对话
教师活动:出示情境,播放音频,为学生沉浸式写作营造氛围。
学生活动:走进人物内心,独立完成情境对话并展示。
学生亮点:许多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落泪。
教师过渡:“敌人只能坎下我们的头,绝不能丝毫动摇我们的信仰!”这是黄新身上的革命精神;“杀了我母亲,还有后来人”这是小妞身上的觉悟。天人两隔,但母女俩的心从未分离。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黄新听得见,小妞听得见,我们每一个人都听得见。
设计意图: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把自己带进小说,自己成为小说中的那个人。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可以体会精神之间的代代传承。
三、微写作:汲取革命力量,不负青春使命
习近平主席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包括抗战英雄在内的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你身边哪个人物是你心中的力量?请在“学习强国”平台“永远跟党走˙我心向党”专栏里发表文章。
要求:
①用典型事件、典型环境塑造人物形象。
②至少通过一处细节描写,塑造人物、表达情感。
③200字左右。
四、板书设计:紧扣忠诚的心型图案。
五、教学反思:
(一)文本细读下字词句篇的阅读方法和情境任务下听说读写的课堂教学相结合
如果学生在文章的字里行间读懂文字背后的情感,那么他们的记忆一定是持久的,所有的答案必然是呼之欲出的,而不是老师硬塞给学生的。
学生的朗读应该贯穿课堂始终。课文中体现主旨的句子和升华情感的句子需要反复朗读。朗读形式可以是男女生合读,单个读,同桌互读,分组读,师生共读等。
一节课一定要有动静结合。学生只有在“静”的状态下,批注或写作,才能有属于自己的思考和感受。而合作讨论及展示学习过程中的“动”,又能让学生心中燃起智慧的火花。
(二)老师只有先理解文章情感,才能感染学生,创设好的情境。
本节课围绕教材的“学习提示”,主要讲授了黄新身上的忠诚与忘我的牺牲精神。每次读到“孩子,好好地听妈妈的话啊!”这句话时,我都会心头一颤,眼泪直落,但又无法具体解释落泪的原因。于是我一遍遍地读文本,终于体会了自己落泪的原因:黄新作为一位母亲,对于5岁的孩子,有很多不舍、留恋和未说完的话。于是,我创设了母女对话的情境,让学生去体会黄新身上母爱与大爱的选择。这个情境,在教学中起到了很好的升华情感的作用。
每一次公开课,都是一次教与学的历练。教师只有不断成长,才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体验。在教学的路上,我将继续努力,不断精进,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