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53张PPT。猜一猜
有一种职业,全年无休,没有节假日,上完白班上夜班,不能辞职,不能请假,没有工资,没有加班费。
请问这是哪一种职业?
游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亲课件作者:中山市海洲初级中学 陈远超 2011.04.05 母亲,是我们人生的第一位老师;母爱,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那么,作为学者的胡适在自己的传记里是怎样写自己的母亲的呢?他的母亲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今天,让我们走进胡适的《我的我母亲》导入:我的母亲胡 适学习目标
1、概括:提炼文中的母亲形象,从文章所写的具体事件中概括出母亲的品性、特点。 (重点)
2、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
3、运用:通过事例表现人物品格特点的写法。课件作者:中山市海洲初级中学 陈远超 2011.04.05 1、了解作者及他的母亲。2、读课文圈点勾画积累生字词并整理到练习本上。3、读课文把握课文各段所写的内容,
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4、文章围绕母亲写了哪些事?这些事分别表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
自主学习我的母亲胡 适第一课时简介作者 胡适(1891-1962),现代学者,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以倡导“五四”文学革命著闻于世。他曾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中华民国驻美利坚合众国特命全权大使、北京大学校长。是新文化运动、新文学革命的积极倡导者。他的《文学改良刍议》在当时有较大的积极意义。他还是新诗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一九二0年出版第一部新诗集《尝试集》,一九二八年与徐志摩等出版《新月》月刊。 胡适的母亲:冯顺弟(1873—1918)
农村出身,不会识文断字,是绩溪县中屯人。19岁时成了比她大三十岁的胡适父亲胡传的续弦。胡适的父亲胡传是清末贡生,曾在东三省、广东及台湾省任官职,然而50出头便撒手人(huán),抛下了孤儿寡母。成了寡妇的冯顺弟无奈中不得不带着胡适回到老家寻找路,让孩子接受教育。23岁的冯顺弟成了乡村大家族的主母。 父亲胡传母亲冯顺弟读准字音
文绉绉( ) 庶( )祖母
翳( ) 绰( )号
佃( )户 恭( )
筹( )备 摹( )画zhōushùyìchuòdiàngōngchóumó预习检测 翳:
责罚:
管束:
气量:
广漠:
宽恕:
质问:
文绉绉:
轻薄:掌握下列词语: 翳(yì):眼睛角膜病变后留下的疤痕。
责罚:处罚。
管束:加以约束,使不越轨。
气量:指才识和品德的高低;指能容纳不同意见的度量。
广漠:广大空旷。
宽恕:宽容饶恕。
质问:责问。
文绉绉(zhōu):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轻薄:言语举动带有轻佻和玩弄意味。
掌握下列词语:我的母亲追念自己童年往事母亲对自己深远的影响记叙母亲(1-4)(5-12)(13)层次自读课文,思考问题:1、文章围绕母亲写了哪几个方面的事?这些事分别表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
2、请用简洁的语言说说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3、作者对母亲怀有怎样的感情?
课后作业我的母亲胡 适第二课时教学重点:从具体的事中看母亲的品性,
把握母亲的形象。
(注意文中揭示母亲品行的句子)我的母亲追念自己童年往事母亲对自己深远的影响记叙母亲(1-4)(5-12)(13)对“我”对家庭对自己(5-7)(8-11)(12)层次概括结构内容:
第一部分(1-3段):追念“我”的童年生活。
第二部分(4-12段):写母亲三方面的事。
第三部分(13段):写母亲对“我”的深远影响。讨论交流 写了母亲三个方面的事(概括):
一、母亲对“我”的管教;
二、作为当家的后母如何处理家庭的
难事和矛盾;
三、母亲如何对待他人对自己人格的侮辱。(5-7)(8-11)(12)一、对“我”的管教。(对我)学习上严格的督促做人上严厉的
训导(5)(6-7)具体说说母亲的事及品性:我的恩师、慈母、严父。(爱之慈)舔眼疾(教之严)②如何与“我”的大嫂、二嫂相处和如何对待她们妯娌之间的矛盾。①如何在除夕之夜对付败家子大哥的债主。二、作为当家的后母如何处理家庭的难事和矛盾。(对家庭)(8)(9-11)宽厚容忍,从不给人脸色看。三、是如何对待他人对自己人格的侮辱。
(对自己) 写母亲受了人格上的侮辱非常生气,直到叫那个说了不负责任的话的五叔当面认错赔罪才罢休。(12)正直刚烈,从不受一点侮辱。归纳:这是一个 母亲。从哪些事情中可以体现出来?一、严中有爱(对“我”的管束)1、叫我早起,聆听教诲,“催”去上早学;(5)2、从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6)3、重罚“我”说轻薄的话;(7)4、她用舌头舔我的眼病。(7)谆谆教诲,严格督学保护自尊心,教子有方责罚严厉,教“我”做人关爱慈祥,爱子情深最能体现此特点的话是: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7) 这是一个 母亲。从哪些事情中可以体现出来?二、温和(做当家后母之难)1、除夕夜对待大哥的债主;(8)2、与两嫂子相处,化解矛盾。(9-11)捍卫名节,要五叔道歉。(12)宽容、善良、温和宽容隐忍,仁慈温和有刚气三、刚强(不受侮辱,捍卫名节)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母亲是一个慈祥、教子严而有方,气量大、性情好,待人仁慈、和善、容忍,对大事又不失刚气的人;她是我的恩师、慈母、严父。〖归纳小结〗 思考:根据课文说说母亲给“我”的极大影响有哪些? 学得了好脾气,学得了待人接物的和气,能宽恕人,体谅人。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对于这样一位给了“我”极深影响的母亲,作者怀着怎样的感情?你从文中哪些地方体会到的?
课后作业:我的母亲胡 适第三课时教学重点:1、从文中具体的语句中感知作者 对母亲的情感
2、品味文章的语言作者对母亲怀着怎样的感情?你是如何体会到的?怀念、感激、敬仰如:(5自然段)每天天刚亮,我母亲就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
以儿童的视角回忆往事,如实道来,在真切质朴的语言中暗含对母亲的敬仰与感激。
再如:(7自然段)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
写出了母亲的爱子情深,在平实的语言中含着“我”对母亲的感激。又如:(8自然段)
我母亲23岁做了寡妇,又是当家的后母。这种生活的痛苦,我的笨笔写不出一万分之一二。
……这样的过年,我过了六七次。
对母亲所遭受的痛苦,一笔带过,留给了读者无限想象空间,更加感动人心。质朴、真切的语言将“我”对母亲的疼惜怜爱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文中极少直接抒情的句子,那作者的感情是如何表现的?(从叙述语言风格、结构、写作视角等方面考虑)1、质朴真切的叙述语言
2、自然流畅的结构
3、作者真挚、发自内心的情感
4、用童年视角来回忆往事,毫无成人的姿态,亦无学者的深沉,如实道来,真挚倾吐,掏出“心灵”来写母亲,全文自然而然地洋溢着作者对母亲的敬佩之情。1、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母亲是一个慈祥、教子严而有方,气量大、性情好、容忍,待人仁慈、温和、对大事又不失刚气的人;她是我的恩师、慈母、严父。2、作者对母亲怀有怎样的感情?怀念、感激、敬爱之情归纳小结 归纳小结我学到了什么?内容上母亲的形象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写作技巧运用具体、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性特点表现感情的方式练笔挑战:请你选取一个典型事例表现一个人物最典型的特点,约100字。(5分钟成文)2、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3、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结合上下文,品味下面语句中划线词语的分寸感1、我在这九年(1895—1904)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看文章)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底子。 用“不能不”双重否定,加强肯定的语气,表达了作者对“打了一点底子”的肯定 。是一种主观上的肯定,这样既表明了态度,又不显得断然和绝对。“一点儿”则是作者实事求是、自谦的体现。1、我在这九年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底子。 说自己“混”了二十多年,表现了作者谦逊的态度。没有一个人管束“我”,“我”还能在人海里“混”了二十多年,而且混得也很有名。说明了母亲给“我”的教益是多么大。隐含着对母亲的怀想。2、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事实上,作者的“好脾气”“待人接物的和气”“宽恕人”“体谅人”的性格品德是有口皆碑的,但是在说到这些美德时,前面都加了“如果”这一表假设的词语,意在表明只是一种假设,而不是自己已经具备了这些美德,表现了作者不溢美、不自夸的品格,同时也非常符合自传的语体特点。3、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合作探究1、课文题目是《我的母亲》,但课文前三段只有一句话提到母亲,而其他内容与母亲无关,它们是否偏题?2.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 1、课文题目是《我的母亲》,但课文前三段只有一句话提到母亲,而其他内容与母亲无关,它们是否偏题? 作者在前三段表明,他的童年生活,除了看书之外别无其他活动,是贫乏的,是缺憾的。正是在这一背景之下,是母亲“给了我做人的训练”,这不仅弥足珍贵,铭记永久,而且影响巨大。这样看来,前三段不是闲笔,不仅为写母亲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而且与文末相呼应。 母亲对我的影响不单体现在对“我”的“言教”上,而更多地体现在母亲平时怎样待人接物对我的“身教”上。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是在写她以身示范对我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因此,可
以说,写母亲与家人相处的情形,同样也是在写“母亲是我的恩师”。课后第一题(第2小题) 2.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 各抒己见: 课文既写了母亲给予自己的直接的教育,也写了母亲为人的方式给予自己的影响。你对母亲教子的方式和为人的方式有怎样的理解和看法? 本文通过自己人生历程的一段回顾,写了自己童年到少年时代如何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的几件事情,表现母亲无比真挚的爱子之情和优秀的品行,表达作者对母亲的怀念、感激和敬爱。试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把握本文的语体特点
1、自传体
2、时间顺序,开门见山
3、语言直白、坦诚,毫无夸饰之辞
年轻的心总是装载着太多的事情,事业、爱情、理想,而父母永远只是静静的藏在一个角落里。一个声音总是在说:现在还早,等我实现了这个再去对父母尽孝也不迟。只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树想静静地呆一会,可是风却让他不停地摇曳。比喻当你想赡养双亲,可能他们已等不及便过世了。) 我们有太多的抱负要去施展,而不知不觉间曾经是我们避风港的父母却已经老了,缓慢却不可逆转。敲响警钟:“空巢”莫“空心” 2012年2月5日广州日报发表了这样一篇文章:
“空巢”老人年后抑郁高发
春节期间与子女团聚,年过完了,儿女晚辈离开了,老人又回到独守“空巢”的状态,不少产生“抑郁”心病。记者日前了解到,长假后,各地医院的门诊量大增,其中看心血管、神经内科、呼吸系统疾病、疼痛科、心理科的老年人特别多,出现“空巢”老人看病高峰。医生提醒,家人应给予更多关爱,多问候,常回家看看… …结束的话: 让我们用行动来“报得三春晖”吧!
1、给妈妈一个拥抱
2、和妈妈换位,用妈妈的心态,对你自己唠叨几句。比较阅读 在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中,写“我的母亲”之作甚多,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作品进行比较欣赏,写成读书随感一篇。
推荐篇目:
老舍《我的母亲》 。
邹韬奋《我的母亲》 。
朱德《回忆我的母亲》。
拓展作 业 1、习题三
2、搜集有关母爱的故事、诗歌、名言、歌曲或小品。1、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罗曼.罗兰)
2、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米尔)
3、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亲就是上帝。(英国、)
4、没有无私的、自我牺牲的母爱的帮助,孩子的心灵将是一片荒漠。(法国)
5、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纪伯伦)
6、孟郊的《游子吟》名人谈母爱欣 赏懂 你
——满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