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12《玩偶之家(节选)》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目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12《玩偶之家(节选)》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15 05:56: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玩偶之家(节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易卜生的生平及创作风格,了解《玩偶之家》的写作背景。
2.分析人物的个性化台词,把握人物的心理和个性,概括人物形
象特征。
3.探讨娜拉出走的原因及结局,并思考《玩偶之家》对于社会进
步和时代发展的积极意义。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理解戏剧中个性化的语言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咀嚼诗歌的语言,体会诗歌的情感。
思维发展与提升:概括戏剧人物的性格,深入分析矛盾冲突的本质;把握诗歌的意象,感受诗人的情感力量。
审美鉴赏与创造:多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引起对社会伦理、道德和法律等方面问题的思考,关注自我意识的觉醒和个体价值的实现。
教学重难点
重点:鉴赏主要人物形象,分析娜拉出走的原因。
难点:分析《玩偶之家》对于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的积极意义。
教学过程
一、知人论世
1. 作家介绍
易卜生(1828—1906),挪威剧作家。1828年3月,生于挪威希恩小镇的一个富足家庭。1936年,父亲破产。
1848年开始写作。共写剧本 26部。早期剧作以挪威的民间传说、英雄传奇和中世纪历史为题材,表现民族统一的爱国思想和民主意识,主要有《英格夫人》《觊觎王位的人》等。
1877年后发表社会问题剧《社会支柱》《玩偶之家》《群鬼》和《人民公敌》,以尖锐的批判精神和写实技巧,剖析社会弊端,触及法律、宗教、道德、政党、妇女地位等资本主义社会问题,主张通过道德的自我完善和个人的“精神反叛”来改造社会。
2.写作背景
(1)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工业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即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企业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2)长期处于男权社会的挪威,妇女解放的呼声越来越高,“妇女解放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一切女性重新回到公共的劳动中去”。易ト生先后结识了两位女权运动活动家——卡米拉·科莱特和奥斯塔·汉斯泰。前者激发了他写《玩偶之家》这个剧本的热情。挪威强大的女权运动,给易卜生以巨大的鼓舞,更促使他以自己的作品来支持妇女解放运动。
3.“社会问题剧”
19世纪中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艺思潮中出现的一种戏剧样式。一般认为由挪威剧作家易卜生(1828—1906)所创立。
社会问题剧在思想内容上的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反映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重大的社会矛盾,提出令人深思的尖锐的社会问题,针砭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时弊,具有鲜明强烈的批判精神。
社会问题剧的产生开创了欧洲近代资产阶级戏剧的新局面,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中国 “五四” 时期,曾掀起了创作社会问题剧的热潮,之后许多剧作家的创作,仍受到了易卜生社会问题剧的影响。
4. 题目简析
①玩偶,指供儿童玩耍的人形玩具。剧中喻指女主人公娜拉在家庭中“玩偶”般从属于丈夫的地位。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当时男权社会中妇女没有自主独立地位的社会现实。
②家,指的是故事发生的具体环境背景。
③《玩偶之家》是一部典型的社会问题剧,课文节选自第三幕。
二、初读课文
“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
(一)请同学们找出海尔茂第一次收到信和第二次收到信的语句,并思考该戏剧的冲突是怎样造成的,冲突的性质是什么。
明确:
1.收到信前——第一次收到信后——第二次收到信后,三个阶段。
2.文中的冲突正是由信造成的:
海尔茂:
(1)海尔茂没有看信之前对娜拉百般亲昵宠爱;
(2)第一次看信后,怕因此影响自己的名誉地位,怒斥妻子下贱无耻;
(3)当他看到退回的借据时,又对妻子装出一副笑脸。
娜拉:
(1)娜拉由没收到信前忐忑不安;
(2)收到信后决定主动担责;
(3)收到借据后看清丈夫的自私和夫妻关系的不平等,决定摆脱“玩偶”身份,愤然出走。
三、文本研读,分析形象
人物的性格在戏剧冲突中得到充分的揭示,同学们可以通过人物语言、舞台说明等分析人物性格、人物纠葛。
(一)课文第107页海尔茂看到被退回的借据的首先说的是“我没事了!娜拉,我没事了!”这句话表现了什么?
明确:
表现了海尔茂得知柯洛克斯泰归还借据之后的激动,同时重复说“我没事了”,又表现了海尔茂的自私、以自我为中心。后来娜拉提到这一句话,他才改为“我们没事了”。
(二)请同学们关注海尔茂对娜拉的称呼,想想这些称呼的不同代表了海尔茂的什么态度?
明确:
1.海尔茂起初把娜拉喊作“我的小鸟儿”,其中体现了他对娜拉的宠爱,但是海尔茂只是把娜拉当做宠物、私有物,自以为自己是娜拉的主人,有绝对的权力。
2.当海尔茂得知娜拉伪造签字后,对娜拉的称呼转为“你这坏东西”“下贱女人”。当娜拉不犯错时时可爱的宠物,当娜拉触及他的权益、名誉时,他马上使用了最恶毒的称呼,可见海尔茂的自私、虚伪。
3.海尔茂第二次收到信,即看到被退回的借据时,他的称呼又再次变化,如“受惊的小鸟儿”,那一句“我的翅膀宽,可以保护你……像保护一只老鹰爪子底下就出来的小鸽子一样”。海尔茂始终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娜拉只是他有余力时施舍照顾的宠物。
(四)联系剧情,说说课文第112页、第123页的舞台说明“穿外套”“戴帽子”“围披肩”“拿起手提包”的作用。
明确:表示娜拉与海尔茂交谈过程中,一直在做出走的准备,说明她出走决心的坚定。
(五)课文结尾反复提到“奇迹”一词,请同学们思考娜拉口中的“奇迹”和“奇迹中的奇迹”分别是什么?
明确:
“奇迹”是海尔茂会挺身而出把全部责任但在自己身上;而奇迹中的奇迹:夫妻双方相互尊重,平等相待。
“我现在不相信世界上有奇迹了”
表示她已不相信与海尔茂之间的婚姻能有美好的结果:建立真正平等的夫妻关系只是一种幻想,而现在幻想已经破灭。
(六)各小组组内合作讨论,根据课文分析总结娜拉的人物形象。
明确:
①善良,富有同情心。老朋友阮克病危前来诀别,她的询问委婉含蓄,不忍心直接发问,用“下次化装跳舞会咱们俩应该打扮成什么”“祝你安眠”等言语和给阮克点烟的行动,给予这位自己的爱慕者以慰藉;她对海尔茂说的“想着快死的朋友,你还有心肠陪我”这句话,也流露出对阮克将死的同情与伤感。
②追求理想的爱情,甘愿为爱情舍弃一切,甚至生命。她主观地认为自己和海尔茂的爱情就是最理想的,而且她以对丈夫的无条件付出维系着这种爱情。因此,她为了给海尔茂治病而伪造父亲的签名去借钱;一直偷偷地使用自己的零花钱还债;当考虑到伪造保人签字一事将要威胁到丈夫的前程时,她宁愿自己承担全部罪名,甚至想到自杀。
③追求平等、独立和个性解放,具有勇敢坚毅的品格和反抗精神。当她在丈夫无情的咒骂和侮辱中认识到自己在家庭和丈夫眼中的“玩偶”地位后,开始清醒,并对当时的法律、宗教等产生质疑,并果断、坚毅地迈出家门,与“玩偶”生活作别,去寻找真正的自我。
四、深入探究,启发思考
(一)家中有“爱”自己的丈夫、有三个可爱的小孩,还无需担忧生计,娜拉为什么决绝地选择出走?
明确:
①美好爱情生活理想的破灭。
②娜拉在家里没有独立的经济地位。八年里,娜拉“简直像个要饭的叫花子,要一口,吃一口”没有独立的经济地位,靠着给丈夫“耍把戏过日子”;不能感受到生活的“快活”,最终成为一个只能和丈夫“说说笑笑凑个热的'没出息'的人”。
③娜拉对孩子的教育和抚养失去了信心。娜拉爱她的孩子,但文中海尔茂说“可是孩子不能再交在你手里。我不敢再把他们交给你”。娜拉自我反省说“我不配教育孩子。要想教育孩子,先得教育我自己”。
④她发现自己在家庭中没有自我。她没有人格和尊严,只是丈夫的“玩偶”,丈夫认为,“正经事跟你有什么相干?”所以,夫妻二人在八年中“从来没在正经事情上头谈过一句正经话”。她被赋予“一个老婆,个母亲”的“神圣的责任”,却被磨灭了自我身份,丈夫可以随意羞辱、责骂她。为了获得人格尊严和平等地位,她决定离开家庭。
(二)课后作业
200年前,易卜生以娜拉离家前的一声门响结束了全篇,宣告了娜拉的觉醒。然而鲁迅等人的“娜拉走后的结局将怎样”问题的提出又带给了我们无数沉思。鲁迅曾说过娜拉不是堕落就是回来,同学们觉得娜拉出走之后会怎样?请同学们课后写写你的观点,记得要从时代背景、人物性格等方面寻找支撑的理由,不少于200字。
五、结语
娜拉的出走是对资产阶级虚伪的道德、法律、家庭、婚姻制度的挑战,是对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秩序的奋勇冲击。她用反叛的行动向“物化”女性的罪恶社会庄严宣告:首先我是一个人,不是玩偶。她的宣告成为妇女解放的“独立宣言”。
这对广大妇女争取自由平等、人格的独立起了巨大的鼓舞作用。她的出走,震惊了男权社会,震醒了昏睡的女性,使整个社会鼎沸起来,引起了人们对现存制度的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