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卷-期末模拟卷 2023-2024学年四年级数学上册西师大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提升卷-期末模拟卷 2023-2024学年四年级数学上册西师大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9.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西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12-15 12:35: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保密★启用前
【提升卷】期末模拟卷-2023-2024学年四年级数学上册西师大版
考试分数: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请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选择题、判断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案,非选择、判断题必须使用黑色墨迹签字笔或钢笔答题,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3.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2分)
1.,共有(  )条线段。
A.10 B.8 C.4
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线段比射线短 B.直线比射线长 C.直线上两点间的一段是线段
3.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 )。
A.十进制计数法 B.百进制计数法 C.六十进制计数法
4.世界上每天都会有地方下雨(  )
A.一定 B.不可能 C.可能
5.一个因数是196,另一个因数是9,积最接近(  )
A.1800 B.900 C.2700
6.13个人中( )有两人同月生。
A.一定 B.不可能 C.可能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2分)
7.在( )里填上“>”“<”或“=”。
48×5( )250 540÷90( )90÷3 50×4( )200÷4
204( )34×6 160÷40( )120÷30 82×5( )400
8.5个千万、1个十万、7个千和9个一组成的数是( ),约是( )万.
9.在○里填上适当的运算符号,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420÷28=(420○□)÷(28×3) 180÷15 =(180÷3)÷(15○□)
(240÷4)÷(80○□)=3 (240×2)÷(80○□)=3
10.一个数由5个亿、3个百万、8个万、9个十组成,这个数写作( ),读作( )。
11.甲数是乙数的15倍,如果乙数是15,甲数是( );如果甲数是15,乙数是( ).
12.在□里填上适当的数字。
174925<17( )699 ( )69184>764911
13.两个数相除,商是1,则这两个数一定相等( ).
14.估算4021960-899074时,可以把4021960看作( ),把899074看作( )计算,结果约是( )。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
15.一条直线长10分米. ( )
16.小明画了一条7厘米长的直线。 ( )
17.620÷70,因为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10它的商不变,所以620÷70的商是8,余数是6。( )
18.在运动会拔河比赛中,五(1)班一定得第一名。( )
19.两个乘数的末尾分别有2个0和1个0,那么积的末尾一定只有3个0。( )
四、计算(共22分)
20.口算(每题0.5分,共6分)
60×90= 500×80= 600÷30= 20×34= 13×600=
75﹣18= 70﹣30= 8000﹣300= 120÷3= 45×20=
210×4= 70×200=
21.竖式演练场.(每题2分,共4分)
481÷2= 954÷9=
22.简算下面各题。(每题2分,共12分)
654+199 246-102 369+96+31
406-197 302+98 246-47-53
五、作图题(每题2分,共4分)
23.画线段.
(1)画一条比3cm长5mm的线段.

(2)画一条比1dm短5cm的线段.
六、解答题(每题5分,共35分)
24.乙车行了多少千米?
把一根2米长的绳子对折后,再对折,然后沿着折痕剪开,得到的绳子每段有多长?
电影院放映一部长480米的胶片,放映12分钟,用这台放映机放映720米的胶片需要多少分钟?
27.两个正方形相交如下图,∠2=60°,∠1与∠3相等吗?
张明和王亮从学校同时出发到离学校5040米的某地去,到达后立即往回走,张明往返每分钟都走80米,王亮去时每分钟走90米,返回时每分钟走70米.谁先回到学校?
一个手机生产厂家6天生产手机510部,照这样计算,生产2380部手机要多少天?
爸爸带小亮去爬山。从山脚到山顶的路程有2500米,平均每分钟走75米,已经走了30分钟。现在离山顶还有多少米?
参考答案:
1.A
【分析】这条线上一共有5个点,每两个点都可以组成一条线段,一共有(5-1)×5种情况,又由于每两个点都重复计算了一次,所以这条线上一共有(5-1)×5÷2条线段。
【详解】(5-1)×5÷2
=4×5÷2
=20÷2
=10(条)
共有10条线段。
故答案为: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组合图形的计数,可以用公式:线段的条数=n×(n-1)÷2,(n为点的个数)计算。
2.C
【分析】直线上任意两点之间的一段叫做线段,线段有两个端点。把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得到一条直线,直线没有端点。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得到一条射线,射线有一个端点。线段可以度量,直线和射线不能度量,则线段和射线、直线和射线不能比较长短。
【详解】A. 线段和射线不能比较长短,则线段比射线短,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B. 直线和射线不能比较长短,则直线比射线长,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C. 直线上两点间的一段是线段,这是线段的定义,这种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点睛】熟练掌握直线、线段和射线的定义,注意线段可以度量,直线和射线不能度量。
3.A
【分析】十进制计数法的意义: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十进制计数法。
故答案为:A
【点睛】掌握十进制计数法的概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4.A
【详解】试题分析:根据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进行分析:地球的水循环是时刻在进行的,地球太大了,总会有地方是晴天,有地方是雨天,这是自然的规律,据此判断即可.
解:世界上每天一定有地方下雨,属于确定事件中的必然事件;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考查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5.A
【详解】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可得,一个因数是196,另一个因数是9,积是196×9,把196看作200,然后再进一步解答.
解:
196×9≈1800;
所以,积最接近1800.
故选A.
点评:整数乘法的估算,把因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十数、整百数,然后再进一步解答.
6.A
【分析】根据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依次进行分析,进而得出结论。
【详解】13个人中有两人同月生,属于不确定事件中的可能性事件,因为13÷12=1个…1个,所以无论剩余的这个人在哪个月出生,一定有两人同月生。
故答案为:A
【点睛】此题考查了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7. < < > = = >
【分析】当括号前、后为算式时,应分别计算出每个算式的结果再进行比较;依此解答即可。
【详解】48×5=240,即48×5<250。
540÷90=6,90÷3=30,即540÷90<90÷3。
50×4=200,200÷4=50,即50×4>200÷4。
34×6=204,即204=34×6。
160÷40=4,120÷30=4,即160÷40=120÷30。
82×5=410,即82×5>400。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熟练掌握两位数与一位数的乘、除法计算,以及三位数与两位数的除法计算。
8. 50107009 5011
9.×;3;÷;3
÷;4;×;2
【分析】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420÷28=(420×3)÷(28×3) 180÷15 =(180÷3)÷(15÷3)
(240÷4)÷(80÷4)=3 (240×2)÷(80×2)=3
【点睛】熟练掌握商的变化规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0. 503080090; 五亿零三百零八万零九十
【分析】整数的写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写,哪一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据此写出;根据整数的读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读,每一级末尾的0都不读出来,其余数位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详解】写作:503080090;
读作:五亿零三百零八万零九十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整数的读法和写法。
11.225,1
【详解】试题分析:(1)已知甲数是乙数的15倍,如果乙数是15,求甲数用乘法计算,
(2)已知甲数是乙数的15倍,如果甲数是15,求乙数用除法计算,直接列式解答即可.
解:(1)15×15=225;
答:甲数是225.
(2)15÷15=1;
答:乙数是1.
故答案为225,1.
点评:此题解答关键是明确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由此直接列式解答.
12. 5
7
【分析】比较整数的大小,先看整数的位数,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如果位数相同,就看最高位,最高位上的数大,那个数就大;如果最高位的数相同,就看次高位,次高位上的数大,那个数就大。以此类推。174925<17□699,这两个数的十万位、万位上的数字相同,百位上9>6,则千位上数字大的那个数大,□里可以填5、6、7、8、9。□69184>764911,这两个数的万位上的数字相同,千位上9>4,□里可以填7、8、9。
【详解】174925<175699 (答案不唯一) 769184>764911(答案不唯一)
【点睛】熟练掌握整数大小比较方法是解题关键。
13.错误
【详解】试题分析:两个数相除,商是1,余数是多少,若有余数,则由余数的性质,被除数=除数×商+余数,那么这两个数就不相等;因此得解.
解:由余数的基本性质,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余数若不等于0,则“两个数相除,商是1,则这两个数一定相等”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此题考查了有余数的除法问题.
14. 402万 90万 312万
【分析】根据整数减法的估算方法可知,4021960接近整万数402万,899074接近整万数90万,则估算4021960-899074,把4021960看成402万,把899074看成90万,用402万减去90万解答。
【详解】402万-90万=312万
则估算4021960-899074时,可以把4021960看作4002万,把899074看作90万计算,结果约是312万。
【点睛】整数减法估算时,将被减数和减数看做与其接近的整百整千整万的数,再进行计算。
15.×
16.×
【详解】直线没有长度,可以向两方无限的延伸,因此本题错误。
故答案为:×
17.×
【分析】当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0时,可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计算;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10,那么商不变,余数也要除以10,依此判断。
【详解】620÷10=62,70÷10=7,62÷7=8……6;
6×10=60,即620÷70=8……60。
由此可知,620÷70的商是8,余数是60。
故答案为:×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0的除法计算,熟练掌握商和余数的变化规律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8.×
【分析】拔河比赛中,哪个班都可能得第一名,据此判断即可。
【详解】在运动会拔河比赛中,五(1)班不一定得第一名。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会发生的事件,是“一定”会发生的事件。在某种情况下会发生,而在其他情况下不会发生的事件,是“可能”事件。
19.×
【分析】300×20=6000,积的末尾有3个0;500×20=10000,积的末尾有4个0;所以两个乘数的末尾分别有2个0和1个0,那么积的末尾至少有3个0,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两个乘数的末尾分别有2个0和1个0,那么积的末尾至少有3个0,原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可以通过举实例说明原说法错误。
20.5400;40000;20;680;7800;57;40;7700;40;900;840;14000
【详解】试题分析:根据整数四则运算的计算法则进行口算即可.
解:
60×90=5400 500×80=40000 600÷30=20 20×34=680 13×600=7800
75﹣18=57 70﹣30=40 8000﹣300=7700 120÷3=40 45×20=900
210×4=840 70×200=14000
【点评】此题考查了整数四则运算的计算法则的运用.
21.240…1;106
【详解】试题分析:根据除法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计算的方法求解;
解:481÷2=240…1;
954÷9=106;
点评:本题考查了简单的整数除法的竖式计算,计算时要细心,注意把数位对齐.
22.853;144;496;
209;400;146
【分析】(1)加法交换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叫做加法交换律。
(2)加法结合律 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叫做加法结合律。
(3)减法性质,是指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减去这两个数的和,也可以先减去第一个减数,再减去第二个减数。
【详解】654+199
=654+200-1
=854-1
=853
246-102
=246-100-2
=146-2
=144
369+96+31
=(369+31)+96
=400+96
=496
406-197
=406-(200-3)
=406-200+3
=206+3
=209
302+98
=(300+2)+98
=300+(2+98)
=300+100
=400
246-47-53
=246-(47+53)
=246-100
=146
23.(1)
(2)
【详解】(1)比3cm长5mm的线段是3cm5mm,由此画出这条线段;
(2)1dm=10cm,比1dm短5cm的线段是5cm.
24.315千米
【分析】根据“速度=路程÷时间”,求出甲车的速度,再根据“速度×时间=路程”,即可求出乙车行了多少千米,据此解答。
【详解】210÷2×3
=105×3
=315(千米)
答:乙车行了315千米。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路程、速度、时间三者的关系式:路程=速度×时间,速度=路程÷时间,时间=路程÷速度,灵活变形列式解决问题。
25.0.5米
【详解】试题分析:根据“对折后,再对折”,可知把这根绳子平均分成了4份;求每根绳子长的米数,总长度除以4即可.
解:2÷(2×2),
=2÷4,
=0.5(米);
答:每段的长度是0.5米.
点评:解决本题关键是根据“对折后,再对折”得出平均分的份数,进而根据除法的意义求解.
26. 720÷(480÷12)
= 720÷40
=18(分钟)
答:用这台放映机放映720米的胶片需要18分钟.
【详解】根据条件“一部长480米的胶片,放映12分钟”,先求出放1分钟电影要多少米胶片;求“用这台放映机放映720米的胶片需要多少分钟”再用除法计算.
27.∠1与∠3相等
【分析】观察图形可得∠1+60°=90°,∠3+60°=90°,计算出∠1和∠3的度数,比较即可。
【详解】观察图形可得∠1+60°=90°,∠3+60°=90°,
所以∠1=30°,∠3=30°,
即∠1=∠3
答:∠1与∠3相等。
【点睛】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角度的计算。
28.张明
【详解】根据题意可知,张明与王亮同时出发走5040×2米,由公式路程=速度×时间即可解答.
张明:5040×2÷80=126(分钟)
王亮:5040÷90+5040÷70=128(分钟)
126<128 张明先回到学校
答:张明先回到学校
29.2380÷(510÷6)
= 2380÷85
=28(天)
答:生产2380部手机要28天.
【详解】根据条件先算出每天生产手机多少部,再算出生产2380部手机要多少天.
30.250米
【分析】根据路程=速度×时间,让已经的走的时间30分钟乘速度每分钟75米,求解出已经走的路程,再让总路程2500米减去已经走的路程即可解答。
【详解】75×30=2250(米)
2500-2250=250(米)
答:现在离山顶还有250米。
【点睛】本题考查简单的行程问题,掌握路程=速度×时间,是解题的关键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