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矩形边性限足区域的合宋心从。
示
2023一2024学年第一学期12月高一阶段测试卷
语文
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150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一、现代文阅读(35分小官的奇六八,。京必第松套:人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的:县非“.:益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三一般而言,桐城文章多较为短小,很少长篇大论,姚鼐的游记散文尤其如此。但是文
章篇幅的简短,却不影响文章内容的含量与情感的表达,这就要求用语之雅洁和内容之质
实。严格说来,“雅洁”说是方苞“义法”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就“雅洁”,自身的
自足性、.完整性而言,又构成一独立的理论范畴。所谓“雅”,就是不俚不俗、雅驯熨帖;
所谓“洁”,就是澄清无滓、简洁精炼。方苞指出“自南宋以来,古文义法不讲久矣。吴、
越间遗老尤放恣,无一雅洁者。心古文不可入语录中语、魏晋六朝人藻丽俳语、汉赋中板重
字法、诗歌中隽语、南北史佻巧语”,这是从反面对不雅洁者提出批评。方苞所赞赏的是
《易》《诗》《春秋》及四书,“一字不可增减,文之极则也”“降而《左传》.《史记》、韩
文,虽长篇,句字可薙芟者甚少”。可见,雅洁首先就要尚简,要删繁就简、词约义丰、
言简意赅。如果说方苞是雅洁说的提倡者,姚鼐的游记散文则是雅洁说的实践之作。《登
泰山记》全文452字,读之再三,几无字可删,如“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两个
“皆”字不可删,删之则无法将百流汇聚的景象描绘出来。元东·西「
雅洁实际不仅仅是文字的不俚不俗、简洁精炼,还应当明于体要,∴所载之事不杂,由
此形成文章气体雅洁之貌。姚鼐的游记散文喜欢用简洁的笔触勾勒出所游之地的地理方
位,先括定一个范围,然后再按游踪娓娓道来。其中最著名的当属、《登泰山记》第一段的
描述“泰山之阳,在长城南十五里。”真是把泰山前后及最高处的坐标都清楚地标了出
来。更有意思的是,姚鼐虽足迹不到之刘处也要将其地理情况交代清楚。姚鼐虽抑汉扬
宋,却于考据学中地理沿革一途有较深研究,其文集中即有《项羽主九郡考》《五岳说》
《泰山道里记序》《庐州府志序》等,将地理研究之学应用于文章写作,反映到游记散文
中,则文章并然有序、不蔓不枝,这也有助于雅洁风貌的形成。
除雅洁外,这一组山水游记给人一种密实的感觉。这组游记散文严谨、准确、有条
理、少描绘、·多堆积、喜用短句,这又与姚鼐重考据之学有很大的关联。姚鼐虽然不满汉
学家所为,却不鄙弃考据之学,反而重视考据之法,甚至认为“以考证助文之境,正有佳
处”。姚鼐久处四库馆中,又朝夕与戴震等汉学家过从,自然受到其一定的影响。就其游
记散文而言,姚鼐对于泰山阳、阴两边分别有汶、济二水,其向南中谷为郦道元所谓环
水,而当其南北分者为古长城的考证,以及对于灵岩谷水的考查,对于披雪瀑石潭壁上文
字的辨识,这些皆是姚鼐以考证入文的做法。以考证入文,如处理得好,如盐入水中,让
高一语文第1页共8页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12月高一阶段测试卷
语文 参考答案
1.B 【解析】A项 “没有一个字可以删去”错误,原文为 “几无字可删”。C项 “通篇”
错误。D项 “无色不华”错误。
2.D 【解析】作品 “深契中国人的审美传统与风尚”,并不一定是作家从桐城派学习来的。
“如果不学习桐城派,所写的文章也就不会被奉为正宗”推断失当,正宗的文章并不是
只有桐城派一种风格。
3.C 【解析】批评桐城派文章拘泥于义法,而不能在灵感来临时有所变化创新,其他三项
都是批评桐城派的文章言之无物。
4.①例证法。以 《登泰山记》为例证明 “‘得考据之功’,‘给人一种质实之感’”。②引证
法。引用姚鼐语 “以考证助文之境,正有佳处”佐证 “姚鼐重考据之学”。③对比论
证。以 《登泰山记》和 《观披雪瀑记》对比,证明 “以考证入文,要巧妙处理”的观
点。④比喻论证。如以 “盐入水中,让人只得其味不见其形”比喻 “以考证入文,处
理得好”,以 “油是油水是水”比喻 “以考证入文,处理得不好”,生动形象。(每点1
分,共4分)
5.①雅洁。文字不俚不俗、简洁精炼;明于体要,所载之事不杂,文章气体雅洁。②内
容密实。考证入文,多用短句,内容充实。③文章体和而正,色华而不靡。在景物描
写中将情感抒发得幽微不显,追求绚烂至极的平淡。(每点2分,共6分)
6.D 【解析】“最后写欧阳修”错误,文章在写 “醉翁亭”“琅琊古道”时都写到了欧阳修。
“可笑灵均楚泽畔,离骚憔悴愁独醒”是说欧阳修对屈原的 “憔悴愁独醒”感到可笑,全
诗主要表现欧阳修的旷达之情,并非 “对屈原的同情及自己被贬的极度愁苦之情”。
7.C 【解析】文章以月光为线索组织材料。
8.特点:①乐观积极,接受客观命运的安排;②铁骨铮铮,不畏强权。③面对坎坷,信
念坚定;④有顽强的毅力。(2分,任答两点即可得满分)
意图:以物喻人,以琅琊榆树的特点赞美欧阳修的品格。(2分)
9.①文章主要以第一人称串连全文,有利于作者抒情,给读者以身临其境之感。②文章
在写 “醉翁亭的月”和 “琅琊古道”两部分时,又运用了第二人称,有利于自己和
“月”与 “古道”对话,交流思想情感,增强亲切感。③文章在写欧阳修时,采用第三
人称,有利于表达作者对欧阳修的尊敬之情。④不同人称的转换,使行文更加活泼,
产生独特的表达效果。(每点2分,答对3点即可)
10.BEF 【解析】原文标点应为:时台谏官多君实之人,皆希合以求进,恶公以直形己,
争求公瑕疵。
11.B 【解析】文中的 “贱”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贱,轻视”之意,“无贵无
贱”中的 “贱”是形容词,为 “低贱”之意,两者用法不同。
12.A 【解析】苏轼只是劝解章子厚改变对司马君实 “谑侮”的态度,并没有成功调解他
们之间的矛盾。
13.(1)我兄从忧患中被起用,不想突然间登上要职,极力推辞。(“起”“骤”“辞”各1
分,句意1分)
(2)西夏人入侵镇戎军,杀死掠走几万人,军队主帅隐瞒实情不向陛下报告,朝廷也
不追究。(“寇”“掩蔽”“闻”各1分,句意1分)
14.①差役法的弊端是百姓不熟悉军务,长时间服役得不到休息;免役法的弊端是官吏聚
敛民财,百姓负担沉重。(2分)②苏轼认为不应完全废除免役法,只是要根据实际需
要向百姓征收相应的费用。(1分)
参考译文:
哲宗即位,我兄被召入朝廷任礼部郎中。他过去与门下侍郎司马君实、知枢密院章子
厚友好,君实、子厚二人政见相反。子厚经常用戏弄侮辱来为难君实,君实对此很苦恼,
向我兄求助。我兄对子厚说:“君实现在声望很高。以前许靖因为只有虚名而没有实际才
能被蜀先主鄙视,法正说:‘许靖的名声在四海流传,如果对他不加礼遇,一定会被人认
为轻视贤人而受到损害。’先主采纳了他的意见,就让许靖担任司徒。许靖尚且不可轻慢,
高一语文 第1页
{#{QQABJQaQoggoABJAARgCQQV4CAGQkAGCAAoGwAAEoAAAQAFABAA=}#}
书
何况是君实呢。”子厚认为苏轼说得对,君实借此得以稍稍安定。不久朝廷恭承先帝的想
法,要重用吾兄,任命为起居舍人。我兄从忧患中被起用,不想突然间登上要职,极力推
辞。元?元年二月,升任中书舍人。当时君实正商议改免役法为差役法。差役法施行于祖
宗时代,时间长了就生出很多弊病,编入户籍的百姓不习惯所服的差役,官吏又残暴地役
使他们,导致多数人破产;地狭人稠之处的百姓,有人终年得不到休息。先帝知道这些情
况,因此改为免役法,让百姓根据户等的高低出钱雇人代替而无服役之苦。但是执行免役
法的官吏不遵循皇上的意图,除了百姓雇人代替服役的实际花费之外,还向他们索取过多
的钱财,百姓于是因此困苦不堪。如果估量着支出来向百姓征收,不向百姓过多索取,就
够了。君实这个人,忠信有余而才智不足,知道免役法的危害而不知它有利的一面,打算
完全用差役法代替免役法。当时选派官吏设置机构,我兄也被选中,就把实情讲给君实,
君实从这时起就不高兴了。后来我兄在政事堂拜见君实,条条陈述不可完全废除免役法。
君实听了很生气,我兄说:“过去韩魏公在陕西招纳义勇,您任谏官,为此事争辩得十分
激烈,韩公不高兴,您也不顾,我过去听您讲这事的详细情况。难道您今天做了宰相,就
不允许我讲完自己的意见吗?”君实笑了笑就停止了对话。我兄知道自己的进言不会被采
纳,请求补任京外职务,没被答应。君实开始发怒,有了把我兄逐出朝廷的想法,正赶上
他病逝才作罢。当时御史台和谏院的官员大多是君实一派的人,都迎合君实来谋求晋升,
厌恶我兄以正直规范自己,争着寻求我兄的瑕疵。没有找到之后,就拿熙宁年间谤讪皇上
的说法来中伤,我兄从此在朝堂上感到不安了。不久授予翰林学士。二年,又授予侍读。
曾经陪侍皇上读祖宗 《宝训》,趁机讲到时事,就一一说起现在赏罚不分明,对善恶没有
什么鼓励或阻止的措施;又有黄河大势正向北流,然而强行使它向东流;西夏人入侵镇戎
军,杀死掠走几万人,军队主帅隐瞒实情不向陛下报告,朝廷也不追究。如果事情总是像
这样,恐怕会渐渐成为衰乱的开端。当权者愤恨,我兄知道不为他们所容,请求京外任
职。
15.D 【解析】尾联是说作者所辖境内太平且丰收在望,招待亲宾的山翁因而喝得烂醉如
泥。“未惨凄”是作者情怀,老翁喝醉并未 “呼应首联”。
16.①运用比喻,以 “雪”喻荞麦花,以 “黛”比蔓菁之色,色彩映衬,形象鲜明。②
“漫”、“满”二字巧妙精到,描写出荞麦、蔓菁长势良好、丰收在望的景象。③承上
启下,承接上联对 “禾黍齐云”的描写,引出下联对山翁安享太平画面的描写。④借
景抒情,表达作者作为主政者对庄稼丰收在即的喜悦之情。(每点2分,答出其中三
点即可)
17.(1)渺渺兮予怀 望美人兮天一方 (2)彤管有炜 说怿女美
(3)同心而离居 忧伤以终老 (每句1分,有错字、漏字均不得分)
18.①拟人:将小蚱蜢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小蚱蜢的各种姿态。(2分)
②排比:三个 “有的”构成排比句,句式整齐,节奏感强。(2分)
19.①原句使用3个逗号,主要是突出 “小蚱蜢”身体的颜色,给人以深刻印象,起到了
强调作用。(2分)②原句为短句,与整个语段以短句为主的风格一致。(2分)
20.材料中的 “你”是泛指,可以指 “我们”中的任何一个人;(2分)“你为我想想”中
的 “你”是特指,专指史铁生。(1分)
21.① “扩大”改为 “增加”;② “切忌不要吃”改为 “忌食”(或去掉 “不要”)。(改对1
处得1分,改对两处得3分)
22.①那么如何吃肉才养生呢 ②二是要结合自身体质 ③如果我们患了感冒 (每句2
分,意思对即可)
23.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作文题目。材料有3句话,第一句设置一个情景,把自己看做
未来的角色,从未来的视角出发,就可以明白面对当下的问题我们该如何选择。第2
句话道出这样做的本质:努力在每个决策中保持长远的眼光。第3句话从反面补充论
述,短视会让我们的思维受到影响,让我们看不到更远的未来。
立意:
①有长远眼光,做正确抉择。②克服短视,眼光长远。③眼光长远,更是一种智慧。
④考虑眼前问题,勿忘长远利益。
高一语文 第2页
{#{QQABJQaQoggoABJAARgCQQV4CAGQkAGCAAoGwAAEoAAAQAFAB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