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 毛泽东
名言导入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不幸病逝。“赶快收敛,埋掉。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这是他最后的遗言。
28、有的人
——纪念鲁迅有感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运用的特点。
2.能借助本单元的课文和相关资料,感受鲁迅的人物形象和伟大精神。
臧克家:(1905—2004),中国现当代杰出诗人,著名作家,中国诗歌学会会长,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名誉会长。2002年10月,被世界诗人大会和世界艺术文化学院授予荣誉人文学博士。
主要作品:《难民》《老马》《罪恶的黑手》等。
作者简介
1949年,臧克家来到了北京。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纪念日,胜利了的中国人民在全国各地第一次公开地隆重纪念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先生。臧克家亲自参加了首都的纪念活动,并去瞻仰了鲁迅故居,心中充满了对鲁迅先生的思念和崇敬,写下了《有的人》这首短诗。
写作背景
学习任务一: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
1.自由阅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合理停顿,标出诗歌的小节。画出不认识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自己想办法解决,并把带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
3.思考提出的问题,并画出相关的语句,把自己的体会批注在旁边。
朽(xiǔ)木 俯(fǔ)首 臧(zāng)克家
摔(shuāi)垮(kuǎ) 多数(shù)
我会读
dāng dàng
乌鸦听了狐狸夸奖的话,开口一唱歌,当( dāng)时嘴里的肉就掉下来,狐狸骗到肉就跑了,乌鸦知道上当( dàng )为时已晚。
多音字
不朽:永不磨灭,形容某种精神或某个事物千古流传。
牛马:比喻为生活所迫供人驱使从事艰苦劳动的人。文中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
下场:①动词,演员或运动员退场;②名词,人的结局(多指不好的)。
抬举:看重某人而加以称赞或提拔。
我理解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思考:全文可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都写了什么?
学习任务二:朗读课文,理清脉络
对两种人的生与死进行评价。
全文可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都写了什么?
1
2-4
写两种人对待人民群众截然相反的态度。
写人民对这两种人截然不同的态度。
5-7
默读课文,思考导读问题:
学习任务三:感受鲁迅的人物形象和伟大精神
我们一起来说一说可以借助哪些资料来学习这篇课文。
《少年闰土》及补充的《故乡》(节选)
《好的故事》及“阅读链接”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及社会背景、巴金《悼念鲁迅先生》
关于《野草》
鲁迅的名言
……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结合全文,思考:这两句中出现了两个“有的人”,意思是否一样呢?具体指哪两种人?
不一样。骑在人民头上的人和给人民作牛马的人。
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思考:这个“骑”字写出了“有的人”怎样的表现?
“骑”字生动地表现了反动派欺压人民,作威作福的丑态。
“骑在人民头上的人和给人民作牛马的人”具体又是指哪些人呢?
分别指反动统治者和鲁迅以及像鲁迅一样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
思考:这里的“摔垮”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呢?
人民要推翻反动派,打倒反动派,把仇恨和力量凝聚在一个“摔”字上,“垮”作为结果又形象地表现了反动派的可耻而又必然的下场。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结合以上所讲,思考:在这里,两个“活”,两个“死”,意思有何不同呢?
前一个“活”——肉体还在;
后一个“活”——精神永存;
前一个“死”——精神已亡;
后一个“死”——肉体不在。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自嘲》
我好像一只牛,
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血。
——鲁迅
鲁迅一心为民,甘愿为民牺牲的精神。
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
死的是肉体,你的精神已向大众心底去投生!
——《喇叭的喉咙——吊鲁迅先生》
你走完了艰苦的行程,艰苦中只有路旁的小草,曾经引出你希望的微笑。
——冯至《鲁迅》
鲁迅的散文诗集的名字《野草》。
我希望这野草的死亡与腐朽,火速到来。
——鲁迅《野草》题辞
鲁迅对黑暗社会的憎恶以及继续战斗的决心。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思考:如何理解这两种人的结局呢?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人,是想流芳百世,实际上这种人活在世上,灵魂早已死去,名声早已很臭。青青的野草给人以无限生机、无限希望,表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对鲁迅先生无比爱戴的浓厚感情。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救助车夫、关心女佣。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
——鲁迅《这也是生活》
鲁迅关心劳苦大众,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
a.“把他摔垮”,即打倒、推翻之意。
这两种人最后的结局如何?
b.“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即被人民忘记,被人民唾弃。
c.“他们的下场可以看到”,即身败名裂、遗臭万年。
骑在人民头上的人
(1)“永远记住他”。
(2)“到处是青青的野草”,即鲁迅精神到处被传颂,被延续。
(3)“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表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对鲁迅先生无比崇拜,无限爱戴的深厚感情。
给人民作牛马的人。
诗歌是为纪念鲁迅先生(“有的人”)而写,但为什么还要写反动统治者(“有的人”)?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这首诗不只是写对鲁迅的怀念,还通过与鲁迅截然相反的“有的人”的对比,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统治者和压迫者,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号召人们做真正有价值的人。
本文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每一小节前后两句话构成对比。
第二小节和第五小节构成对比。
第三小节和第六小节构成对比。
第四小节和第七小节构成对比。
请找出文中具体运用对比的手法的地方。
思考:运用对比手法有什么好处呢?
通过生死价值的对比,对待人民群众态度的对比,反映了两个对立阶级不同的人生观,显示了人民群众强烈的爱与憎,从而很好地突出了诗的主题。
读一读
伴随音乐,结合自己的理解朗读本诗,运用适当的语气、语调,表达出自己对鲁迅先生的情感。
这首诗不仅赞美了鲁迅先生,更是赞美了像鲁迅先生一样的人,你读完这首诗想到了谁?
雷锋
焦裕禄
袁隆平
王伟
李素丽
大搞科研
兴国利民
关键时刻
勇于献身
全心全意
做好本职
“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一切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
——《野草·题辞》
拓展延伸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自嘲》
《有的人》是 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而写的,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 ,而且通过两种“有的人”的对比,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 和 ,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 的可贵精神,号召人们向鲁迅先生学习,做真正有价值的人。
鲁迅的怀念
无私奉献
统治者
压迫者
臧克家
课堂小结
1、学过了本诗,你心中一定会涌起许多的感受吧,对自己的,对人生的,对社会的。那么,就拿起笔来吧,把你的感受写一写,副标题嘛,就叫做“读《有的人》有感”,主标题就要自己拟了。
2、阅读鲁迅先生的作品,如《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五猖会》等。
作业布置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