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张PPT)
第3课时 认识周长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RJ
下面各组图形有什么特点?
不封闭图形
封闭图形
和 一起跑步。
操场
操场
和 一起跑步。
操场
操场
谁围着操场跑了一周?
从起点开始,没有回到起点,所以 没有围着操场跑一周。
从起点开始又回到了起点,所以 围着操场跑了一周。
借助于示意图分析题
观察上面的图形,说一说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3
3
你能给他们分分类吗?
分类
不规则图形
规则图形
你了解周长是什么意思吗
3
动手描一描
请你们在书本上描出这些图形的周长。
描边线的时候要沿着物体的边缘描,不要有缝隙,要首尾相接,呈封闭状。
3
这是树叶的一周。
这是三角尺的一周。
这是数学书封面的一周。
这是钟面的一周。
这些分别是其余几个平面图形的一周。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周长的含义
3
你能描出下列图形的一周吗?
辨一辨:下面的这几个图形有周长吗?
只有封闭图形才有周长,这两个图形不是封闭图
形,它没有周长。
图形的一周不包括
图形内部的。
周长的测量
有办法知道下面图形周长的长度吗?
3
小组讨论,探究方法。
活动要求:
1. 以小组为单位。
2. 合理利用工具。
在活动中我们用到了哪些工具可以得到周长?
软尺
绳子
直尺、
三角尺
化曲为直
直接测量
直尺测量法(测量直边物体或图形的周长)
方法一
二算
把每条边的长度相加,即可算出周长。
一测
用直尺分别测量出每条边的长度;
用一根无弹性的绳子从树叶的A点开始,绕它的边线一周回到A点,最后剪掉剩余部分的绳子或在绳子上做节点标记。
一围
二测
A
把绳子拉直,用直尺测量出绳子的长度或两节点之间的长度,绳子的长度或两节点之间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绳测法(测量曲边图形的周长)
方法二
把圆放在直尺上滚动一周,就可以直接量出圆的周长。
滚动法(测量圆的周长)
方法三
要记准起始点,只能让它滚动一周哟!
不规则图形
规则图形
软尺
绳子
化曲为直
直尺
三角尺
直接测量
测绳法
滚动法
周长的测量
探究不规则图形周长的测量法
甲
乙
怎样最长,怎样最短
观察下面几个图形,它们都有什么特点?
都是不规则图形。
怎样计算不规则图形的周长?
甲
乙
甲
乙
观察这个图形,你有什么发现?
发现:甲和乙的外边是一样长的。
甲的长边=乙的长边
甲的短边=乙的短边
中间的边是它们的公共边
所以,甲乙是一样长。
甲
乙
甲
乙
①
②
观察图 和图 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①
②
相同: 和 中的甲乙长边都相等,
都有一条公共边。
①
②
不相同: 和 中甲乙短边不同, 中甲的短边是一条整长,而 中甲的短边只有一部分。
①
②
②
①
例 说一说图 和图 的甲乙中那个周长长些?
①
②
所以, 中甲乙的周长相等, 中乙的周长长一些。
①
②
左边的一组图形的周长一样吗 你是怎样想的?
通过平移把图形补画成长方形。
补加的两条线分别和它相对的线长度相等,因此左、右两个图形的周长相等。
左边的一组图形的周长一样吗 你是怎样想的?
通过平移把图形补画成长方形。
把左面的图形中的黑线移到上面,变成和左面相同的图形。左面的图形比右面的图形还多了两条红线,因此左面图形的周长比右面的长。
归纳总结
利用割补平移,把不规则图形转化成规则的图形,是解决几何问题的有效方法。
达标练习 巩固成果
1
(1)( )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2)用一根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所用铁丝的长度就是这个长方形的( )。
(3)三角形的周长是( )条边的和。
封闭
周长
3
填空。
(4)正方形的周长是( )条边的和。
(5)四边形的周长是( )条边的和。
(6)长方形的周长是( )条边的和。
4
4
4
2
按要求做题。
(1)用彩笔描出下面图形的周长。
(2)下面的这些图形,有的周长打“√”,没有的周长打“×”。
( )
( )
( )
( )
( )
( )
√
√
×
√
×
√
3
一个公园的形状如下图(单位:米),爷爷每天早晨绕着公园跑两圈,他每天要跑多少米?
70
60
55
50
35
50+60+70+55+35=
270(米)
270×2=
540(米)
答:他每天要跑540米.
4
(1)下面图形是用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的。
你能算出它的周长吗?
( )
( )
( )
8厘米
10厘米
12厘米
图形的周长与正方形的个数无关,
只与图形的边线长度有关。
(2)下面所有小正方形的边长相等。
想一想,说一说,哪个图形的周长比较长?
周长比较长
图形的周长只与图形的边线长度有关哟。
4
7米
15米
求下面图形的周长。
15+15+7+7=44(米)
5
1.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2.测量封闭图形的周长的方法:
3.提示:只有封闭图形才有周长。
(1)直尺测量法
规则图形
(2)绳测法
圆形和不规则图形
(3)滚动法
圆形
完成教材P83做一做1;
完成教材P84第1~4题;
3. 完成《分层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