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综合训练(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综合训练(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86.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12-15 17:15: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综合训练
一、选择题
1.关于地形地貌的形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黄河入海口的沙洲主要是水的作用形成的
B.黄土高原上的千沟万壑主要是地震引起的
C.长白山天池是火山喷发后形成的
2.如图所示,如果把地球比作鸡蛋,鸡蛋的蛋黄相当于地球的( )。
A.地壳 B.地幔 C.地核
3.大风或洪水的力量可以把破碎后形成的细小的沙、土搬运到远方,只留下大大小小的砾石,这便形成了( )。
A.沙漠 B.戈壁滩 C.山坡
4.关于风对地球表面的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风对地球表面的作用很缓慢
B.风能将细小的沙和土搬运到远方
C.黄河下游的沙洲地貌是风的作用形成的
5.小明运动前每分钟心跳次数是78次,运动后可能是( )。
A.85次 B.78次 C.70次
6.如果把地球比作一个鸡蛋,地幔相当于鸡蛋的( )。
A.蛋壳 B.蛋黄 C.蛋白
7.下列关于光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光 B.动物不需要光 C.眼光是眼睛发出的光
8.小明在测肺活量时,需要深吸一口气,再用力吹出气体。吸入的气体从肺进入血液,再由( )通过血管输送到全身各处。
A.胃 B.气管 C.心脏
9.江河里有许多鹅卵石和细沙,一般( )河床会堆积细沙。
A.上游 B.中游 C.下游
10.下面右侧( )图可能是“受水型”水钟的时间刻度表。
A.甲 B.乙 C.两个都不是
11.射击瞄准时,光的传播路径是( )。
A.人眼→准星→靶标 B.靶标→准星→人眼 C.人眼→准星→靶标
12.水钟与日晷相比,最大的优点是( )。
A.更先进 B.更精确 C.使用不受天气影响
二、填空题
13.写出让自己的身体热起来的一种方法 。
14.没有光源,我们 (填“能”或“不能”)看到物体。
15.我们的身体是一个 的整体,一个系统出现问题,会导致其他系统也出现问题。
16.与地震、火山喷发相比,风对地球表面的作用是 (填“迅速”或“缓慢”)的。
17.脑把双眼传来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才能形成立体的 。
18.雨水和径流会把地表的泥土带走,使土地受到 ,从而使地形,地貌发生 。比如 (试举一例)
19.如图所示,上臂在运动中能产生力量的是 器官。(填合适的编号)
20.成年人的心脏每分钟大约跳 次,每次约有 毫升的血液送出。
21. 和 合称为神经中枢,它们联系着的神经分布到身体的各个地方。
22.人类的计时工具经过了漫长的演变,从最初的 、 ,到后来的 、 ,再到后来的 ,到现在我们使用的 、 等计时工具。
三、判断题
23.光从空气斜射进入水里,光线会发生改变,这个现象说明光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
24.用三棱镜可以把阳光分解成七种单色光。( )
25.中午时人感觉更热是因为中午时太阳离我们更近。( )
26.青少年时期是骨骼和肌肉是发育得最快的时期。( )
27.在夜晚可以借助月光看到物体,所以月亮是光源。( )
28.影子总是在光线射过来的一侧。( )
29.古代的水钟与现代的计时工具相比,一点也不准确。( )
30.经常进行身体锻炼是非常重要的,所以雾霾天气也要坚持进行室外运动。( )
31.震级越大,地震越强,危害越大。( )
32.没有点燃的火柴也是光源。( )
四、连线题
33.将下列现象与形成的原理连起来。
书本上的字
光的直线传播 灯光下的影子
光的折射 水中的鱼
光的反射 汽车的后视镜
发光的月亮
五、简答题
34.简述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发生的变化。
35.人体有哪些呼吸器官?
36.说一说我们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37.请写一句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
六、实验题
38.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如吗?小林同学通过实验进行了探究。
(1).如图甲,激光笔射出的光透过空气射进水中,小林发现光线在水面处发生了偏折,所以光的传播方向 (填“发生”或“不发生”)改变。
(2).如图乙,把铅笔放入盛有水的玻璃杯中,当铅笔垂直放入时,并没有发生变化,即当光从一种透明介质垂直射入另一种透明介质时,传播方向 (填“发生”或“不发生”)改变;当铅笔斜插入水中时,铅笔好像 了一样,即光从一种透明介质倾斜射入另一种透明介质时,传播方向 (填“发生”或“不发生”)改变。
(3).关于光的传播方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光沿直线传播的前提是在同种均匀介质中
B.光从一种透明介质斜射人另一种透明介质时,光在这两种介质的交界处会发生折射
C.光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沿直线传播的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B
【详解】地球上的主要的地形地貌有:高原、平原、丘陵、河流、瀑布、沼泽和沙漠等,它们的形成原因复杂多样,是内力与外力作用的共同结果。
A.黄河入海口的沙洲主要是水的作用形成的,正确;
B.黄土高原上的千沟万壑主要是地震引起的,错误;黄土高原上的千沟万壑主要是水的侵蚀引起的;
C.长白山天池是火山喷发后形成的,正确。
2.C
【详解】地球是由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组成,地球的内部结构就好像是一只煮熟的鸡蛋,蛋壳相当于地球的地壳,蛋白相当于地幔,蛋黄相当于地核。
3.B
【详解】沙洲就是水流、波浪堆积作用,夹带着泥沙、岩石等堆积物形成的堆积地貌。大风或洪水的力量可以把大块岩石破碎形成细小的沙、土搬运到远方,只留下大大小小的砾石形成了戈壁滩。
4.C
【详解】风化作用会改变地球上的地形地貌,但这种变化是在缓慢的过程中进行的,外力的风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会使岩石最终变成土壤。沙洲是水流、波浪堆积作用,夹带着泥沙、岩石等堆积物堆形成的堆积地貌。黄河入海口的沙洲,主要是由于河水流速慢,沉积形成的。
5.A
【详解】运动后呼吸次数和心跳次数明显增加。人在运动时,人体对氧气和营养的需求量增加,同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废物也增加。为适应人体运动时的情况,泵送的血液量就必须增加,因此心跳的速度也就必须加快。为了获取更多的氧气,呼吸的次数也增加了。
6.C
【详解】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是:从外到内厚度逐渐增加,温度逐渐升高,地球内部圈层(从外到内)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如果把地球比作一个鸡蛋,那么地壳相当于鸡蛋的蛋壳,地幔相当于蛋白,蛋黄相当于地核。可见C符合题意。
7.A
【详解】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阳光、水和二氧化碳,产出的是养料和氧气,A说法正确;B说法错误,动物也需要光;C说法错误,我们能看到物体,必须有光进入我们的眼睛。我们能够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看到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发出的光进入我们的眼睛。眼睛本身是不发光的。
8.C
【详解】人的呼吸实际上在进行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人体需要的氧气由气管吸入后进入肺,再由心脏通过血管输送到全身各处。
9.B
【详解】鹅卵石的形成与河流的侵蚀、搬运、磨蚀作用的作用有关。鹅卵石是经过河流流水长时间冲刷、搬运和砂石间反复翻滚摩擦形成的。鹅卵石一般出现在河流的中游河段,石块经过水流的冲击、搬运,经过了反复的相互摩擦、磨圆,终于形成了光滑的卵石。中游河段搬运能力减弱,侵蚀减弱,沉积作用较弱,江河里有许多鹅卵石和细沙,一般中游河床会堆积细沙。故B正确,AC选项错误。
10.B
【详解】“受水型”水钟是根据水量的增加制成的,随着上部容器水位的降低,压力变小,水滴得会越来越慢,受水型水钟的零刻度在下面的容器上。乙图可能是“受水型”水钟的时间刻度表。
11.B
【详解】人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人的眼睛。射击瞄准时,光的传播路径是靶标→准星→人眼。
12.C
【详解】日晷是人类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其原理是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定并划分时刻,但是最大的缺点是受天气影响。水钟与日晷相比,最大的优点是使用不受天气影响。
13.跑步(运动)等
【详解】能量有很多种形式,声、光、电、磁等都是能量的形式,能量还储存在食物、燃料中。当我们觉得身体冷时,用力搓一搓手或者跑步一会儿,就会感觉热起来了,晒太阳和吃饭也能够为我们带来热量。
14.不能
【详解】眼睛是我们的视觉器官,当物体发出的光或物体反射的光进入到人的眼睛,我们就能看到光源或该物体。光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十分重要,我们的生活不能没有光,有了光我们才能看到五彩缤纷的世界。没有光源我们是不能看到物体的。
15.和谐统一
【详解】人体的各个不同部分在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的时候,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密切配合协同工作的。所以我们的身体是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一个系统出现问题,会导致其他系统也出现问题。
16.缓慢
【详解】地表形态是内外力长期相互作用下不断地发展变化的结果,形式多种多样。地球表面的形态不断发生着变化,有的表现得很猛烈,如火山、地震、海啸等;有的表现的很缓慢,比如风力、水力对地表的侵蚀。
17.视觉
【详解】人体的脑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在头部受颅骨的保护。脑是人体的“司令部”,主管人体的一切活动。大脑控制着人体的大部分生命活动现象,如运动、语言、视觉、记忆、思维、情绪等。脑把双眼传来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才能形成立体的视觉。
18. 侵蚀 改变 戈壁
【详解】地球是人类的生存栖息之地,地球表面有河流、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雨水和径流会把地表的泥土带走,使土地受到侵蚀,从而使地形、地貌发生改变,比如戈壁。          
19.①号
【详解】图中的①是肱二头肌,②是桡骨,③关节头。读图可知:①号图一表示屈肘动作,屈肘时,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牵动着骨绕着关节活动产生运动。因此将哑铃举向胸前时感到很吃力,说明他上臂力量不足的肌肉主要是肱二头肌。
20. 75 70
【详解】成年人的心脏每分钟大约跳75次,每次约有70毫升的血液送出。心率是指正常人安静状态下每分钟心跳的次数,也叫安静心率,一般为60~100次/分,可因年龄、性别或其他生理因素产生个体差异。一般来说,年龄越小,心率越快,老年人心跳比年轻人慢,女性的心率比同龄男性快。安静状态下,成人正常心率约为每分钟74次,每次约有70毫升的血液输送。
21. 大脑 脊髓
【详解】人类的大脑是所有器官中最复杂的一部分,并且是所有神经系统的中枢,要明确大脑的功能。大脑和脊髓合称为神经中枢,脊髓既是大脑和躯干的联系通道,又可完成简单的反射活动。脑和脊髓联系着的神经分布到身体的各个部分。
22. 日晷 水钟 燃香 蜡烛 机械钟 电子表 原子钟
【详解】计时工具准确性的提高要靠设计、材料等的改进。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求精确的计时方法,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人们制作的计时工具越来越精确。人类的计时工具经过了漫长的演变,从最初的日晷、水钟,到后来的燃香、蜡烛,再到后来的机械钟,到现在我们使用的电子表、原子钟等计时工具。
23.×
【详解】光由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光从空气斜射进入水里,光线会发生改变,这是光的折射现象。光从空气斜射进入水里,是两种介质,光在同一种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4.√
【详解】我们也可以三棱镜可以将阳光折射成七种色彩。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在白纸屏上形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依次排列的彩色光带。用三棱镜可以把阳光分解成七种单色光,所以题干中说法是正确的。
25.×
【详解】太阳是地球热量的主要来源。太阳的热是通过辐射的方式传到地球上来的,太阳为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提供光和热。中午比早上更热一些,是因为阳光斜射和直射导致的,中午阳光直射,光越强,温度越高。
26.√
【详解】青春期是由儿童发育到成人的过渡时期,是人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青少年时期,人体的骨骼和肌肉是发育得最快的,发育和运动紧密关联着,我们要加强体育训练,增强体质。
27.×
【详解】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夜晚月光皎洁,是因为月亮反射了太阳的光,月亮自身不会发光,所以月亮不是光源。
28.×
【详解】光线被物体挡住而形成的阴影叫影子。任何物体的影子总是与光源的方向相反的,影子也总在背光的一侧。所以太阳在南面,影子就位于北面。
29.×
【详解】古代的水钟利用的也是等时性原理,所以测量出的时间也是比较准确的,一点都不输于现在的计时工具。
30.×
【详解】雾霾天不适宜在室外进行体育锻炼。雾霾天或空气污染较重时,不适宜在户外进行剧烈运动,比如踢足球、打篮球和长距离跑步。因为锻炼时需要大量换气,很容易将这些有害的雾气吸入体内,这会刺激呼吸道引起咳嗽、咽喉肿痛等反应,严重时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胸闷、心悸等不良症状,所以题干中说法是错误的。
31.√
【详解】地震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地表震动。地震时,地面震动的幅度有时可达数米,能在短时间内改变地貌。震级越高,烈度越大,震源深度越大,烈度越小,震中距越大,烈度越小,此外烈度和地质构造也有关系。地点相同时,破坏程度越大,地震的震级越大;震级相同时,破坏程度越大的地方离震中越近。故题干说法正确。
32.×
【详解】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太阳、黑夜中的萤火虫是光源,没有点燃的火柴没有发光,不是光源。
33.
【详解】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当光射到两种介质界面时,会产生反射现象,当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产生折射的现象。书本上的字是利用光线的反射, 灯光下的影子形成是利用了光线的直线传播,水中的鱼是利用了光的折射,汽车后视镜是利用光线的反射, 发光的月亮是利用了光的反射。
34.分散成七种颜色的光,分别是红、橙、黄、绿、蓝、靛、紫
【详解】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但是当白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后可以分散成七种颜色的光,分别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
35.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
【详解】人体的呼吸器官由呼吸道和肺二部分组成。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鼻腔、咽、喉为上呼吸道,气管和支气管为下呼吸道。
36.来自物体的光通过瞳孔、晶状体进入眼睛后,会在视网膜上形成这些物体的像,连接视网膜的视神经立即把这些光的信号报告给大脑我们就看到这些物体了。
【详解】我们能看到物体,必须有光进入我们的眼睛。来自物体的光通过瞳孔、晶状体进入眼睛后,会在视网膜上形成这些物体的像,连接视网膜的视神经立即把这些光的信号报告给大脑我们就看到这些物体了。
37.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详解】钟表以时、分、秒计量时间,钟面上的秒针没转动一格表示时间流逝了一秒,秒针转动一圈则表示时间流逝了一分钟。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对相同时间的主观感受会不一样,但时间是以不变的速度在延续。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句话告诉我们时间的金贵,我们要珍惜时间。
38.(1)发生 (2). 不发生 折 发生 (3).C
【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途中遇到物体表面时,被反射回原来的物质中,光的传播方向改变,叫做光的反射;当光从一种物质斜射进入另一种物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反射光线遵循反射定律,折射光线遵循折射定律。
(1).当光从一种物质斜射进入另一种物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从图甲可以看出,激光笔射出的光透过空气射进水中,光线在水面处发生了偏折,光线不能按照原来的方向继续传播,说明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2).从图乙可以看出,当把铅笔垂直放入盛有水的玻璃杯中时,铅笔仍然是直的,没有发生弯折现象,说明光从一种透明介质垂直射入另一种透明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是不发生改变;但是当把铅笔斜插入水中时,铅笔看上去好像折了一样,这种现象说明光从一种透明介质倾斜射入另一种透明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是会发生改变的。
(3).A、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不均匀介质中会发生偏折现象,故A正确;
B、根据光的折射定律,光从一种透明介质斜射入另一种透明介质时,光在这两种介质的交界处会发生折射,但是当光线从一种介质垂直射入另一种介质中时,传播方向不会改变,故B正确;
C、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光在真空中或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不均质介质中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而且光在两种介质交界面上还可能会发生折射和反射现象,不是沿直线传播的,故C错误。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