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0课 小石潭记》2023年同步练习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为坻,为屿,为嵁,为岩(shèn)
B.俶尔远逝(shū)
C.其岸势犬牙差互(cī)
D.悄怆幽邃(càng)
2.下列“以”的用法不同的是( )
A.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B.全石以为底
C.卷石底以出 D.因以为号焉
3.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石以为底:(潭)以整块石头做底。
B.潭中鱼可百许头:潭中的鱼可以数出有百多条。
C.佁然不动:(鱼影)呆呆地一动不动。
D.凄神寒骨: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
4.下面对文章《小石潭记》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项是( )
A.文章按游览顺序,先写发现小石潭,然后描写水、石、树、鱼等潭中景物,再写小潭源流及潭中氛围,最后记录同游者,构思巧妙,结构完整。
B.文中的“心乐之”之“乐”表现了作者听到悦耳水声之后的欣喜之情;“似与游者相乐”之“乐”则写出了作者与游人同乐的轻松与快慰之情。
C.本文运用了点面结合和动静互衬的表现手法:“全石以为底”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影布石上”是静,“往来翕忽”是动。
D.“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这八个字不仅高度概括了潭中氛围以及环境清幽的特点,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忧伤、悲凉的心境,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二、基础知识
5.根据拼音写汉字。
清liè 为yǔ
为kān chù 尔
xī 忽 幽suì
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思。
(1)潭中鱼可百许头
(2)以其境过清
(3)不可久居
7.词语积累——解释下列多义词。
(1)如鸣佩环
四面竹树环合
(2)水尤清冽
以其境过清
(3)潭中鱼可百许头
明灭可见
不可知其源 。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伐竹取道( )
(2)水尤清冽( )
(3)为坻( )
(4)佁然不动( )
(5)俶尔远逝( )
(6)乃记之而去( )
9.仿照示例,赏析句子。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示例: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月光的皎洁(清澈透明)。句中没有“月”字,却无处不见皎洁的月光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10.请写出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1)乃记之而去 古义: 今义:往
(2)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古义: 今义:今指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三、综合读写
11.展开联想仿写一句话,使之与前文构成排比句。
我喜欢仰望湛蓝广袤的蓝天,因为它使我的心沉静;我喜欢丈量巍峨高大的崇山,因为它使我的心谦逊; , 。
四、解答题
12.熟读课文《核舟记》,想象“核舟”上的情景。想一想,雕刻者高超的技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3.桃花林的景色和桃花源中的景象有所不同。默读课文《桃花源记》前两段,想象其中的画面,说说这些画面给你的感受。
14.《小石潭记》面对小石潭如此幽美的景色,柳宗元的心情却是“悄怆幽邃”,结合他的处境,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六、文言文阅读
15.文言诗文阅读理解。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①可百许头
②若空游无所依
③日光下澈
④俶尔远逝
⑤往来翕忽
⑥犬牙差互
⑦以其境过清
⑧悄怆幽邃
⑨佁然不动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②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小石潭记》是一篇借景抒情的山水游记,结合课文说说作者观鱼和游览结束时的不同心情。
16.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钴铒潭记①
柳宗元
钴铒潭在西山②西。其始盖冉水③自南奔流,抵山石,屈折东流;其颠委④势峻,荡击益暴,啮⑤其涯,故旁广而中深,毕至石乃止。流沫成轮⑥,然后徐行。其清而平者且十亩余,有树环焉,有泉悬焉。
其上有居者,以余之亟⑦游也,一旦款⑧门来告曰:“不胜官租私券⑨之委积,既芟⑩山而更居,愿以潭上田贸财 以缓祸。”
予乐而如其言。则崇其台,延其槛,行其泉,于高者而坠之潭,有声涤然。
尤与中秋观月宜,于以见天之高,气之迥 .孰使予尔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欤?
【注释】①选自《柳河乐集》。钴铒,熨斗。因潭形如熨斗,故名。②西山:山名,在永洲城西五里。③冉水:即冉溪,潇水的支流。④颠委:头和尾,指水的上游和下游。⑤啮:这里是侵蚀的意思。⑥轮:喻水的漩涡。⑦亟:屡次,时常。⑧款:敲打。⑨私券:私人的借据,指债务。⑩芟:除草。 贸财:换取钱财。 迥:辽远。
(1)概括第一段的内容。
(2)钴锶潭之水与小石潭之水有何异同?
(3)第二段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0课 小石潭记》2023年同步练习卷(7)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为坻,为屿,为嵁,为岩(shèn)
B.俶尔远逝(shū)
C.其岸势犬牙差互(cī)
D.悄怆幽邃(càng)
【分析】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音。解答此类题型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打好字词基础,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辨析。
【解答】A.有误,“嵁”应读作“kān”。
B.有误,“俶”应读作“chù”。
C.正确。
D.有误,“怆”应读作“chuàng”。
故选:C。
【点评】字音是基础部分常考的知识点之一,平时要做好字词积累,答题时认真辨析。
2.下列“以”的用法不同的是( )
A.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B.全石以为底
C.卷石底以出 D.因以为号焉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点是以字的用法。
【解答】A、“以”为介词“把”;
B、“以”为介词“用”;
C、“以”为连词,不译;
D、“以”为介词“把”;
故选:C。
【点评】此类题要了解答题要求,即是从四项中选出一项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以”在文言文中是最常用的虚词,常用作介词。连词。动词,学习时要注意归纳记忆
3.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石以为底:(潭)以整块石头做底。
B.潭中鱼可百许头:潭中的鱼可以数出有百多条。
C.佁然不动:(鱼影)呆呆地一动不动。
D.凄神寒骨: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
【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翻译时先要理解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然后根据词义来大致了解句意,进行翻译全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本题已提供了译文,可将译文与原文的字词,一一对应理解,从而找出差别,作出正确的判断。
【解答】ACD.正确;
B.有误,这里的“可”是表示约数,“潭中鱼可百许头”译为:小石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条。
故选:B。
【点评】本题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答题时也同样先要理解每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然后对比译文,从而作出正确的判断。
4.下面对文章《小石潭记》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项是( )
A.文章按游览顺序,先写发现小石潭,然后描写水、石、树、鱼等潭中景物,再写小潭源流及潭中氛围,最后记录同游者,构思巧妙,结构完整。
B.文中的“心乐之”之“乐”表现了作者听到悦耳水声之后的欣喜之情;“似与游者相乐”之“乐”则写出了作者与游人同乐的轻松与快慰之情。
C.本文运用了点面结合和动静互衬的表现手法:“全石以为底”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影布石上”是静,“往来翕忽”是动。
D.“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这八个字不仅高度概括了潭中氛围以及环境清幽的特点,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忧伤、悲凉的心境,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分析】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解答】ACD.正确。
B.有误,《小石潭记》第二段写的是鱼。“似与游者相乐”的前文“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主语是鱼,本句承前省主语,意为:(鱼)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似与游者相乐’之‘乐’则写出了作者与游人同乐的轻松与快慰之情”理解错误。
故选:B。
【点评】考查对于课文内容理解的题,需要根据上课老师的讲解,尤其要结合本文的写作背景和中心来作答。
二、基础知识
5.根据拼音写汉字。
清liè 冽 为yǔ 屿
为kān 嵁 chù 俶 尔
xī 翕 忽 幽suì 邃
【分析】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词语。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
【解答】答案:
洌 屿
嵁 俶
翕 邃
【点评】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而且汉字中又存在着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不易区分。因此,平时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
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思。
(1)潭中鱼可百许头 大约
(2)以其境过清 凄清
(3)不可久居 停留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做好积累,对于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分类做好整理。
【解答】(1)句意: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可:大约。
(2)句意: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清:凄清。
(3)句意:不可长久停留。居:停留。
答案:
(1)大约
(2)凄清
(3)停留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7.词语积累——解释下列多义词。
(1)如鸣佩环 玉制的装饰品
四面竹树环合 环绕
(2)水尤清冽 清澈
以其境过清 凄清,冷清
(3)潭中鱼可百许头 大约
明灭可见 可以
不可知其源 能 。
【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字词的把握。
【解答】(1)句意:像玉佩和玉环相撞击的声音。环:玉制的装饰品
句意:四周被竹子和树木环抱。环:环绕
(2)句意:水格外清澈。清:清澈
句意:因为那里的环境过于冷清。凄清,冷清
(3)句意:潭中鱼大约一百多条。可:大约
句意:一会看得见,一会看不见。清:可以
句意:不能知道它的源头。可:能
答案:
(1)如鸣佩环(玉制的装饰品)
四面竹树环合(环绕)
(2)水尤清冽(清澈)
以其境过清(凄清,冷清)
(3)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
明灭可见(可以)
不可知其源(能)
【点评】做本题时注意一词多义的把握。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伐竹取道( 砍伐 )
(2)水尤清冽( 尤其,格外 )
(3)为坻( 成为 )
(4)佁然不动( 静止不动的样子 )
(5)俶尔远逝( 忽然 )
(6)乃记之而去( 离开 )
【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的意思。答题时先要弄清句子的意思,再根据句意来分析推断词义。
【解答】(1)句意为:砍掉竹子开出一条小路。伐:砍伐。
(2)句意为:水格外地清澈。尤:尤其,格外。
(3)句意为:成为了水中的高地。为:成为。
(4)句意为:呆呆地一动不动。佁然:静止不动的样子。
(5)句意为:忽然就向远处跑去。俶尔:忽然。
(6)句意为:于是记下了这里的美景就离开了。去:离开。
答案:
(1)砍伐
(2)尤其,格外
(3)成为
(4)静止不动的样子
(5)忽然
(6)离开
【点评】理解文言词语的意思,必须遵循词不离句的原则,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分析。
9.仿照示例,赏析句子。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示例: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月光的皎洁(清澈透明)。句中没有“月”字,却无处不见皎洁的月光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分析】本题考查赏析句子。“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这句话的意思是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这句话用“游鱼”来描述“水”的清澈,字面只写鱼,对水只字未提,水清鱼欢的优美画面却展现在读者面前了。
【解答】答案:
示例:正面写了游鱼,侧面写了潭水的清澈透明。字面只写鱼,对水只字未提,水清鱼欢的优美画面却展现在读者面前了。
【点评】赏析句子,首先要找准赏析的切入点(从哪个角度入手),句子赏析可以从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词语运用、句式的结构特点等方面入手,落脚点在于分析句子写了什么内容,表现了怎样的情感或主旨。
10.请写出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1)乃记之而去 古义: 离开 今义:往
(2)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古义: 年轻人 今义:今指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古今异义。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
【解答】(1)句意为: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古义:离开 今义:往。
(2)句意为: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古义:年轻人 今义:今指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答案:
(1)乃记之而去 古义:离开 今义:往
(2)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古义:年轻人 今义:今指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点评】古今异义的种类:
1.词义的扩大。
所谓“词义扩大”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代的意义小,而现代汉语中的意思变大了。如:“江”“河”二字,古代指长江和黄河,现在泛指一切较大的河流。“好”,古代指女子相貌好看,而现在泛指一切美好的性质。
2.词义的缩小
所谓“词义缩小”,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代词义大,而现代汉语中的意义变小了。如:“臭”,古代表示好坏气味均可,现在只表示坏的气味;“让”,古代既可表示辞让谦让之意,又可表示责备之意,现在则只有第一种意义了。
3.词义转移:
所谓“词义转移”,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代是一个方面的意思,到了今天却变成别的一个方面的意思了。如:“涕”,古代指眼泪,现在指鼻涕;“偷”,古代指苟且、马虎、刻薄、不厚道,今义转移为偷窃。
4.词义弱化:
所谓“词义弱化”,就是指同样的词语,在古代时所表示的语义较强,而今天所表示的语义则较弱。如:“很”,古义是凶狠,表示的程度很高,很深,现在表示的程度不怎么高深。“怨”,古义表示仇恨、怀恨,现在表示埋怨、责备。
5.词义强化:
所谓“词义强化”,就是指同样的词语在古代表示的意义较弱,而今天所表示的语义增强了。如:“恨”,古代表示遗憾、不满的意思,今天表示仇恨、怀恨。“诛”,最初只是责备之意,后来强化为“杀戮”的意思。
6.感彩变化
有些词语在应用的过程中,感彩逐步发生了变化,这往往与它们意思的改变分不开。如:“卑鄙”原指地位低,见识浅,中性词,现在表示品德低,含贬义。“爪牙”古代表示得力的帮手,褒义词,现在表示坏人的帮凶,贬义词。“锻炼,古代除有冶炼之意外,还有玩弄法律对人进行诬陷之意,属贬义词,现在是褒义词。
7.名称说法的演变
有些时候古文中用一个词表示某一意思,而现代汉语中已不再使用该词语表示,而是换用别的词语表示了。如:“目”现已换成“眼睛”,“寡”现已换用“少”了,“足”现已换用“脚”了。
三、综合读写
11.展开联想仿写一句话,使之与前文构成排比句。
我喜欢仰望湛蓝广袤的蓝天,因为它使我的心沉静;我喜欢丈量巍峨高大的崇山,因为它使我的心谦逊; 我喜欢纵观广阔无垠的大海 , 因为它使我的心宽广 。
【分析】本道题考查学生的语句仿写能力,要注意修辞和句式。
【解答】注意仿写的句式为“我喜欢…(动词)…(形容词)的…,因为它使我的心…”,注意要构成排比。可以选取大海、沙漠、星辰等等,展开想象即可。
答案示例:我喜欢纵观广阔无垠的大海,因为它使我的心宽广。
【点评】一般说来,做仿写题的方法是:根据提供的语言材料,从形式(结构、修辞、句式、字数)和内容两大方面入手进行仿写。
四、解答题
12.熟读课文《核舟记》,想象“核舟”上的情景。想一想,雕刻者高超的技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分析】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题要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分清层次,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作答。
【解答】《核舟记》中第二段起笔时,作者如剥笋似地进行具体描述,很有层次感。先写核舟的长和高,“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以核舟本身之小,来显示核舟工艺品的精巧;比喻也因之出奇。文章接着进入具体的描述。先写“中轩敞者为舱”,着力突出在这一特定的条件下,船舱的高大、宽敞,以及在核舟中所占据的位置。小舟不满“径寸”和“轩敞”的船舱,一小和一大相映,形成强烈的对比,构成一个完整的画面,来显示核舟雕刻艺术的特色。接着,叙述船舱上还覆盖着“箬篷”,舱旁有“左右各四,共八扇”小窗;八扇小窗,是活动的,能开能关,所以“启窗而观”则“雕栏相望”,闭窗时所刻的前后《赤壁赋》中的脍炙人口的名句:“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则显现于眼前。在“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的“核舟”上刻字、景、人、物既细腻逼真,又富有诗情画意,其情趣之妙,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足以显示王叔远精妙绝伦的雕刻技艺。而作者用细腻的笔调,从右到左,把工艺品上的诗情画意,生动逼真地表达出来,也足见他艺术手腕之高明,描述手法之精炼。
答案: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用料体积小; ②所刻东西(字、景、人、物) 多;③刻画细腻逼真,情态毕备,富有诗情画意。
【点评】考查对于课文内容理解的题,需要根据上课老师的讲解,尤其要结合本文的写作背景和中心来作答。
13.桃花林的景色和桃花源中的景象有所不同。默读课文《桃花源记》前两段,想象其中的画面,说说这些画面给你的感受。
【分析】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本题意在引导同学们比较桃花林的自然景色描写与桃花源中的社会生活景象描写的异同,并体会这两种景象给人的感受。
【解答】答案:
桃花林的景色:一条清澈的小溪向远处流去,溪水两边是大片美丽的桃花林。桃林里绿草如茵,花朵芬芳馥郁,一株株桃树像娇艳的少女,柔臂细腰,随风轻扬的花瓣如同漫天春雨,纷繁美丽。桃花源中的景象:田地平整宽阔,房屋整齐有序,一丛丛翠竹迎风摇曳,一排排桑树伸展出绿油油的枝叶。往前走,那映着天光的田地、纵横交错的小径,一直蔓延到黛绿的山下。远处,白墙灰瓦的村落上空炊烟缭绕,一阵阵孩童的嬉闹声传来……仰望天空,天是那样蓝,白云在蓝天上悠悠地飘着。感受:美好、宁静、温暖,是理想中的世外桃源。
【点评】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对课文的内容、写法、主旨等要熟记于心,这样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14.《小石潭记》面对小石潭如此幽美的景色,柳宗元的心情却是“悄怆幽邃”,结合他的处境,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分析】《小石潭记》中柳宗元记叙了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自己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
【解答】本题考查对创作背景的理解和语言表达。被其凄清的环境触发,想到自己的人生遭遇,就不觉忧伤起来。不要求统一答案,只需围绕对作者的鼓励和安慰表述即可。
【点评】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
1.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2.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3.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六、文言文阅读
15.文言诗文阅读理解。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①可百许头 大约;表示约数
②若空游无所依 在空中
③日光下澈 穿透
④俶尔远逝 忽然
⑤往来翕忽 轻快敏捷的样子
⑥犬牙差互 像狗的牙齿一样
⑦以其境过清 因为
⑧悄怆幽邃 忧伤的样子
⑨佁然不动 静止不动的样子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②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小石潭记》是一篇借景抒情的山水游记,结合课文说说作者观鱼和游览结束时的不同心情。
【分析】参考译文: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流水的声音,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珮环相互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十分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出来,露出水面,成为水中的高地,成为水中的小岛,成为水中的不平岩石,成为水中的悬崖。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头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一段明的看得见,一段暗的看不见。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下里竹林和树木包围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一同去游览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名叫恕己,一个名叫奉壹。
【解答】(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的意思。答题时先要弄清句子的意思,再根据句意来分析推断词义。
①句意为: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可:大约;许,表示约数。
②句意为: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空:在空中。
③句意为:阳光直照(到水底),澈:穿透。
④句意为: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俶尔:忽然。
⑤句意为:来来往往,轻快敏捷。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
⑥句意为: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犬牙:像狗的牙齿一样。
⑦句意为: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以:因为。
⑧句意为: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悄怆:忧伤的样子。
⑨句意为: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佁然:静止不动的样子。
(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答题时先要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然后初步翻译,再根据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调整,做到文从字顺。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①重点词:伐,砍伐;取,开辟;下,在下面;尤,格外。句意为: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
②重点词:西南,向西南;斗,像北斗星那样;蛇,像蛇一样。句意为: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一段明的看得见,一段暗的看不见。
(3)本题考查分析理解作者的情感。阅读文本可知:作者观鱼时写鱼“似与游者相乐”也折射作者产生与鱼同乐,融与自然的愉悦情感。久坐潭上,又感觉“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也表达作者被贬后抑郁忧伤的心情。作者是借游历山水寄托自己被贬谪的抑郁情怀,乍见小石潭的乐,是一种暂时的解脱。小石潭环境优美秀丽而遭人遗弃和冷落,加上小石潭凄清的环境,自然勾起作者对自己仕途坎坷的联想,悲伤苦闷之情和幽清的环境相契合,以致最后不得不离开。
答案:
(1)①大约;表示约数;②在空中;③穿透;④忽然;⑤轻快敏捷的样子;⑥像狗的牙齿一样;⑦因为;⑧忧伤的样子;⑨静止不动的样子。
(2)①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
②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一段明的看得见,一段暗的看不见。
(3)观鱼和游览结束时的不同心情,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而本文中,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凄苦才是作者感情的主调。作者借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他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暂时的欢快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境又会流露出来。
【点评】文言文翻译“六字诀”
1.留。即保留原文中的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职称、器具名称等,可照录不翻译;
2.直。即将文言中的单音节词直接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汉语的双音节或多音节词;
3.补。即将文言文中省略的词语、句子成分,在译文中适当地补充出来;
4.删。即删去不译的词。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判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等,在现代汉语中没有词能替代,便可删去;
5.调。即对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句式的特殊句式,翻译时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全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6.换。即对古今意义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翻译时都要换成现在通俗的词语,使译文通达明快。
16.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钴铒潭记①
柳宗元
钴铒潭在西山②西。其始盖冉水③自南奔流,抵山石,屈折东流;其颠委④势峻,荡击益暴,啮⑤其涯,故旁广而中深,毕至石乃止。流沫成轮⑥,然后徐行。其清而平者且十亩余,有树环焉,有泉悬焉。
其上有居者,以余之亟⑦游也,一旦款⑧门来告曰:“不胜官租私券⑨之委积,既芟⑩山而更居,愿以潭上田贸财 以缓祸。”
予乐而如其言。则崇其台,延其槛,行其泉,于高者而坠之潭,有声涤然。
尤与中秋观月宜,于以见天之高,气之迥 .孰使予尔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欤?
【注释】①选自《柳河乐集》。钴铒,熨斗。因潭形如熨斗,故名。②西山:山名,在永洲城西五里。③冉水:即冉溪,潇水的支流。④颠委:头和尾,指水的上游和下游。⑤啮:这里是侵蚀的意思。⑥轮:喻水的漩涡。⑦亟:屡次,时常。⑧款:敲打。⑨私券:私人的借据,指债务。⑩芟:除草。 贸财:换取钱财。 迥:辽远。
(1)概括第一段的内容。
(2)钴锶潭之水与小石潭之水有何异同?
(3)第二段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分析】译文:
钴鉧潭在西山的西面。其开始大概是冉水从南边奔流下来,碰到山石阻隔,曲折向东流去;其头尾水势峻急,更加激荡,侵蚀岸崖,所以边缘广阔而中部水深,最后遇有石头停下来;水流形成的旋涡像车轮翻滚以后,慢慢流去。清澈而平静的水面有十亩。四周树木环绕,上有泉水流下。
山上有居住者,因我多次来游玩,刚一敲门就来告诉我:“官租私债越欠越多,(没办法),我想在山上锄草开荒,并愿意卖掉我潭上的田,暂时缓解一下债”。
我很高兴答应了他的话。我就加高台面,延伸栏杆,疏导高处的泉水使其坠落入潭中,发出了悦耳的声音。
特别是到了中秋时节赏月更为合宜,可以看到天空更高,视野更加辽远。是什么让我更喜欢住在这野旷而忘掉故土,莫非是这钻鉧潭
【解答】(1)本题考查段落内容的概括。解答此题关键要疏通文意,了解段落的大致内容,用简洁的语句表述。本文的第一段重在写景,主要描写了钻鉧潭四周的景色。
(2)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比较。文中的“颠委势峻”表现了水流的湍急,“其清而平者”表现了水的清澈;《小石潭记》中,“水尤清冽”“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通过正侧面的描写,表现了水的清澈。由此可见二者的不同在于:钴鉧潭水速较快;二者的共同点都表现为水的清澈。
(3)本题考查作者情感的体会。文章第二段由写景过渡到叙事,叙述得潭经过时带出一个社会问题:钴鉧潭岸边上居住的一户人家,见作者多次去那里游玩、观赏,有一天,便来敲门相告:因受不了官租私债的重重负担,要躲避到山里去开荒,情愿把潭上的田地卖给作者,以缓解当前的困境。作者面对这样的问题“予乐而如其言”,表面看起来很快乐,实则由这个现实的问题,表现了作者心中的苦闷,帮得了这一家人,其他家人又如何?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统治者造成的这种社会现状表示不满与忧思。
答案:
(1)钻鉧潭的景色。
(2)前者流急,清澈;后者平缓,清澈。
(3)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统治者的横征暴敛的控诉。
【点评】《钴鉧潭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一篇散文,《永州八记》的第二篇。文中通过记叙钴鉧潭的由来、描绘水潭四周的景物,表达了作者希望能够摈弃尘世烦扰、摆脱官场险恶,使身心获得放松,并使精神获得解脱的思想感情。文章重点写潭,第一段写潭状;第二段写得潭经过及潭上景物因人工改造而一显得更加优美宜人;然后就他与潭的密切关系感慨作结,余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