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023年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
1.(2分)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调停(tiáo) 篾片(miè) 侥幸(jiǎo) 不省人事(xǐng)
B.拜谒(yè) 嗔怒(chēn) 星宿(xiù) 箪食壶浆(dān)
C.存恤(xù) 勾当(gōu) 愧赧(nǎn) 劈头劈脑(pī)
D.纶巾(guān) 作揖(yī) 避讳(huì) 面面厮觑(qù)
2.(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字形和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漫步在宁静的公园小径上,绿树成荫(yìn),阳光斑驳,好不惬意。
B.看着大家积极讨论,他也随声附合(hè),大声嚷嚷。
C.春天来了,校园里各色花竞相开放,姹(chà)紫嫣红,满园芬芳。
D.现在的形势咄(duó)咄逼人,我们不能有丝毫的懈怠。
3.(2分)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推出线上游览活动,让无法亲临现场的人也能“走进”武侯祠。
B.随着返回舱4月16日成功着陆,意味着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C.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冰雪比赛项目,有滑雪、冰球等7个大项109个小项组成。
D.劳动课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劳动的快乐,有利于提升他们的劳动技能和劳动习惯。
4.(2分)下面语段中,依次填入关联词语最恰当的是( )
“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此话没错。_______是这所宅邸的三个主人——和珅、庆郡王永璞、恭亲王奕 ,_______宅邸所处的北京城龙脉之上的宝地,或者是富丽堂皇的殿堂与幽深秀丽的园林,_______为恭王府带来了无穷魅力。
A.不仅 或者 都 B.不仅 而且 都
C.无论 还是 因此 D.无论 还是 都
5.(2分)为下面语句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
①如果你没有过走进别人内心世界的机会,你就永远不会理解历史和个体的复杂性。
②只要你进入过一次别人的内心世界,你再看待其他人的时候,你就会去考量:是不是我把自己的观点强加在了人家身上?
③我们以前老讲“要推己及人,要学会宽恕”,大多数人会认为这是一个态度问题,即要学会去体谅别人。
④实际上,态度固然重要,但更核心的是能力问题。
⑤因为人都以自我为中心来看世界,所以才看不到别人经历的东西。
A.③①⑧④⑤ B.③④⑤②① C.③④①⑤② D.①②⑤③④
6.(2分)对下列公益广告运用的修辞方法理解正确的是( )
A.说好普通话,走遍神州都不怕。(“推广普通话”公益广告)理解: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突出了学好普通话的益处。
B.别踩,我怕疼!(“爱护草坪”公益广告)理解: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表现小草的娇嫩柔弱、惹人喜爱。
C.为何血浓于水?因为爱在其中。(“无偿献血”公益广告)理解:运用反问的修辞方法,引发思考,强调献血这一善举的意义。
D.欲望就像气球,极度膨胀的结局只有一个——自我毁灭。(“反腐倡廉”公益广告)理解: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警示人们如不廉洁自律,就会自取灭亡。
二、基础知识
7.(4分)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对于这命运的筵 席,不要寄以贪婪的欲望;假如不付出千辛万苦,残羹剩饭都将是空想。chěng 强斗狠的做法,无法实现美好的憧憬。如无他人的相助,任何欲望都成泡影。
三、语言运用
8.(4分)生肖文化是华夏文化的瑰宝,近年来中国生肖文化远播世界各地,有一些欧美国家也在仿效,这正是应了“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句文化名言。下面请大家围绕“生肖文化”这一主题参与以下活动。
(1)十二生肖中的马,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中地位极高,有很多的象征和寓意。请写出两个含“马”字的成语。
(2)对联是我国独有的一种文学形式,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如果今年是马年,请你将下面的一副马年春联补充完整。
上联: ,银蛇披雪去
下联:百花齐放, 踏春来
四、文言文阅读
9.(12分)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去”在古汉语中有多种意思,请你为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去”选择正确的一项。
去:A.距离 B.离开 C.除掉,去掉
①去国怀乡
②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③委而去之
④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2)用现代汉语说出下面语句的意思。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3)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诗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与选文第二段所描写的洞庭湖的景色、气势相近,都突出了洞庭湖 的特点。
(4)选文第三段描绘的画面特点是 ,第四段描绘的画面特点是 ,如果请你朗读第三、四段文字,应注意分别读出 和 的语气语调。
(5)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这三段文字是为了借题发挥引出议论,阐明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与他同时代的欧阳修则在《醉翁亭记》中以“乐”字贯穿全篇,抒写情怀。请将下面两个句子补充完整,要求补写后的句子能分别体现这两篇文章的中心。(每句填7个字。)
①范仲淹 。
②欧阳修 。
(6)读了本文,你可能会联想到我国古代许多“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人物,请举出一位,并写出他的类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的一句名言来。
五、现代文阅读
10.(10分)阅读《红楼梦》之《林黛玉进贾府》片段,回答问题。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顶上戴着赤金盘螭缨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精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约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她,她是我们这儿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南省俗谓作‘凤辣子’就是了。”黛玉正不知以何称呼,只见众姊妹都忙告诉她道:“这是琏嫂子。”黛玉虽不识,也曾听见母亲说过,大舅贾赫之子贾琏,娶的就是王氏之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王熙凤。黛玉忙赔笑见礼,以“嫂”呼之。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量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她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她们去歇歇。”
说话时,已摆上了茶果上来。熙凤亲为捧茶捧果。又见二舅母问她:“月钱放过了不曾?”熙凤道:“月钱已放完了。才刚带着人到后楼上找缎子,找了这半日,也并没有见昨日太太说的那样的,想是太太记错了?”王夫人道:“有没有,什么要紧。”因又说道:“该随手拿出两个来给你这妹妹去裁衣裳的,等晚上想着叫人再去拿罢,可别忘了。”熙凤道:“这倒是我先料着了,知道妹妹不过这两日到的,我已预备下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来。”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
(1)王熙凤的出场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的肖像描写,从直觉上给人什么样的印象?
(3)你怎样看待凤姐与黛玉见面时所说的那番话?如何理解“忙转悲为喜”的“忙”字?
(4)凤姐对黛玉提出的一连串问题是希望黛玉回答吗?如果不是,为什么要问?
(5)王熙凤回答王夫人的问话,表现了她的什么性格特点?
11.(18分)阅读《西游记》片段,完成下列各题。
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五官惧备,四肢皆全。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
一朝天气炎热,群猴去那山涧洗澡。见那股涧水奔流,众猴都道:“这股水不知是哪里的水。我们顺涧边往上溜头寻看源流,耍子去耶!”直至源流之处,乃是一股瀑布飞泉。众猴拍手道:“好水,好水!原来此处远通山脚之下,直接大海之波。”又道:“哪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
你看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他定了神,仔细再看,原来是座铁板桥,桥下之水,冲贯于石窍之间,遮闭了桥门。却又欠身上桥头,再走再看,却似有人家住处一般,真个好所在。
跳过桥中间,只见正当中有一石碣,碣上镌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大字。石猿喜不自胜,急抽身往外便走,跳出水外,打了两个呵呵道:“大造化,大造化!”众猴把他围住问道:“里面怎么样?水有多深?”石猴道:“没水,没水!桥那边是一座天造地设的家当。”众猴道:“怎见得是个家当?”石猴笑道:“桥边有花有树,乃是一座石房。房内有石锅石灶、石床石凳,里面且是宽阔,容得千百口老小,真个是我们安身之处。”
众猴欢喜,都道:“你带我们进去!”石猴却又瞑目蹲身,往里一跳,叫道:“都随我进来!”那些猴也都进去了。……石猿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何不拜我为王?”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自此,石猿高登王位,将“石”字儿隐了,遂称美猴王。
(节选自《西游记》第一回,有删改)
(1)概括这段故事的主要内容。
(2)美猴王后来又叫孙悟空,是谁给取的法名?为何姓孙?
(3)按要求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你看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从描写角度)
②打了两个呵呵道:“大造化,大造化!”(从修辞角度)
(4)石猴的形象兼有“神、猴、人”三性,结合文段内容,试做分析。
六、作文
12.(40分)请以“这真是让我着迷”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字数不少于600字;
②有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
③不限文体(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
④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023年单元测试卷(7)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2分)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调停(tiáo) 篾片(miè) 侥幸(jiǎo) 不省人事(xǐng)
B.拜谒(yè) 嗔怒(chēn) 星宿(xiù) 箪食壶浆(dān)
C.存恤(xù) 勾当(gōu) 愧赧(nǎn) 劈头劈脑(pī)
D.纶巾(guān) 作揖(yī) 避讳(huì) 面面厮觑(qù)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理解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熟练地语感,注意读音,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的读音。
【解答】ABD.正确;
C.错误,“勾当”的“勾”应读“gòu”。
故选:C。
2.(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字形和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漫步在宁静的公园小径上,绿树成荫(yìn),阳光斑驳,好不惬意。
B.看着大家积极讨论,他也随声附合(hè),大声嚷嚷。
C.春天来了,校园里各色花竞相开放,姹(chà)紫嫣红,满园芬芳。
D.现在的形势咄(duó)咄逼人,我们不能有丝毫的懈怠。
【分析】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形和字音。解答此类题型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打好字词基础,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辨析。
【解答】A.有误,“绿树成荫”的“荫”应读作“yīn”。
B.有误,“随声附合”的“合”应为“和”。
C.正确。
D.有误,“咄咄逼人”的“咄”应读作“duō”。
故选:C。
3.(2分)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推出线上游览活动,让无法亲临现场的人也能“走进”武侯祠。
B.随着返回舱4月16日成功着陆,意味着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C.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冰雪比赛项目,有滑雪、冰球等7个大项109个小项组成。
D.劳动课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劳动的快乐,有利于提升他们的劳动技能和劳动习惯。
【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先通读所有句子,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解答】A.正确;
B.有误,成分残缺,主语残缺,删去“随着”;
C.有误,语意重复,“有”和“组成”语义重复,删去“组成”;
D.有误,搭配不当,“提升”与“劳动习惯”搭配不当,在“劳动习惯”前加“培养”。
故选:A。
4.(2分)下面语段中,依次填入关联词语最恰当的是( )
“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此话没错。_______是这所宅邸的三个主人——和珅、庆郡王永璞、恭亲王奕 ,_______宅邸所处的北京城龙脉之上的宝地,或者是富丽堂皇的殿堂与幽深秀丽的园林,_______为恭王府带来了无穷魅力。
A.不仅 或者 都 B.不仅 而且 都
C.无论 还是 因此 D.无论 还是 都
【分析】本题考查关联词的运用。
【解答】由题意可知,“这所宅邸的三个主人”“宅邸所处的北京城龙脉之上的风水宝地”“富丽堂皇的殿堂与幽深秀丽的园林”都为恭王府带来了无穷魅力。所以,这中间应该用“无论……还是……都……”这一组关联词来连接。
故选:D。
5.(2分)为下面语句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
①如果你没有过走进别人内心世界的机会,你就永远不会理解历史和个体的复杂性。
②只要你进入过一次别人的内心世界,你再看待其他人的时候,你就会去考量:是不是我把自己的观点强加在了人家身上?
③我们以前老讲“要推己及人,要学会宽恕”,大多数人会认为这是一个态度问题,即要学会去体谅别人。
④实际上,态度固然重要,但更核心的是能力问题。
⑤因为人都以自我为中心来看世界,所以才看不到别人经历的东西。
A.③①⑧④⑤ B.③④⑤②① C.③④①⑤② D.①②⑤③④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多种,其中逻辑顺序最为复杂,有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
【解答】通读各语段,可发现③引起了话题,可作为第一句;
④结合“实际上”,“态度”等词语辨析与上句句意衔接最紧密,是第二句;
①⑤句意衔接最紧密,表达了一个完整的语意,可作第三、四句;
②有小结的意思,同时照应了开头句,是末句;
由上分析,可排序为:③④①⑤②
故选:C。
6.(2分)对下列公益广告运用的修辞方法理解正确的是( )
A.说好普通话,走遍神州都不怕。(“推广普通话”公益广告)理解: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突出了学好普通话的益处。
B.别踩,我怕疼!(“爱护草坪”公益广告)理解: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表现小草的娇嫩柔弱、惹人喜爱。
C.为何血浓于水?因为爱在其中。(“无偿献血”公益广告)理解:运用反问的修辞方法,引发思考,强调献血这一善举的意义。
D.欲望就像气球,极度膨胀的结局只有一个——自我毁灭。(“反腐倡廉”公益广告)理解: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警示人们如不廉洁自律,就会自取灭亡。
【分析】本题考查修辞方法理解正误的辨析。解答此题,要掌握常用修辞方法及特点。
【解答】ACD.正确;
B.有误,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意在提醒人们爱护小草,不要踩踏小草。
故选:B。
二、基础知识
7.(4分)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对于这命运的筵 yán 席,不要寄以贪婪的欲望;假如不付出千辛万苦,残羹剩饭都将是空想。chěng 逞 强斗狠的做法,无法实现美好的憧憬。如无他人的相助,任何欲望都成泡影。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
【解答】答案:
yán 逞
三、语言运用
8.(4分)生肖文化是华夏文化的瑰宝,近年来中国生肖文化远播世界各地,有一些欧美国家也在仿效,这正是应了“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句文化名言。下面请大家围绕“生肖文化”这一主题参与以下活动。
(1)十二生肖中的马,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中地位极高,有很多的象征和寓意。请写出两个含“马”字的成语。
(2)对联是我国独有的一种文学形式,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如果今年是马年,请你将下面的一副马年春联补充完整。
上联: 五谷丰登 ,银蛇披雪去
下联:百花齐放, 金马 踏春来
【分析】(1)本题考查成语积累。解答时,写出含有“马”的成语即可,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
(2)本题考查补写对联。根据对联常识,对联的上下联的句式必须一致。“百花齐放”是主谓短语,可用“五谷丰登”与之相对。“银”表颜色,可用“金”与之相对,“蛇”可用“马”与之相对。据此作答即可。
【解答】答案:
(1)示例:马到成功 龙马精神
(2)示例:五谷丰登 金马
四、文言文阅读
9.(12分)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去”在古汉语中有多种意思,请你为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去”选择正确的一项。
去:A.距离 B.离开 C.除掉,去掉
①去国怀乡 B
②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C
③委而去之 B
④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A
(2)用现代汉语说出下面语句的意思。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3)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诗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与选文第二段所描写的洞庭湖的景色、气势相近,都突出了洞庭湖 壮阔、浩淼 的特点。
(4)选文第三段描绘的画面特点是 阴晦萧索 ,第四段描绘的画面特点是 晴朗明丽 ,如果请你朗读第三、四段文字,应注意分别读出 悲凉低沉 和 喜悦昂扬 的语气语调。
(5)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这三段文字是为了借题发挥引出议论,阐明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与他同时代的欧阳修则在《醉翁亭记》中以“乐”字贯穿全篇,抒写情怀。请将下面两个句子补充完整,要求补写后的句子能分别体现这两篇文章的中心。(每句填7个字。)
①范仲淹 为天下先忧后乐 。
②欧阳修 与吏民同醉同乐 。
(6)读了本文,你可能会联想到我国古代许多“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人物,请举出一位,并写出他的类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的一句名言来。
【分析】参考译文: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隔了一年,政治清明通达,人民安居和顺,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当代人的诗赋刻在它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
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衔接远山,吞没长江,流水浩浩荡荡,无边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降职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一译:行商和客商)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兰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觉得喜气洋洋了。
哎呀!我曾探求过古时仁人的心境,或者和这些人的行为两样的,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在江湖上不做官时,他进也忧虑,也忧愁。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古仁人必定说:“先于天下人的忧去忧,晚于天下人的乐去乐。”呀。唉!不是这种人,我与谁一道归去呢?写于为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解答】(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①句意为:离开国都、怀念家乡。去:离开。
故选:B。
②句意为:去掉粗糙的、无用的,留下精华的、有用的;去掉虚假的、表面的,保存真实的、本质的。去:除掉,去掉。
故选:C。
③句意为:守城者抛弃城池离开了它。去:离开。
故选:B。
④句意为:四川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路,富和尚不能到达可是穷和尚到达了。去:距离。
故选:A。
(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句中重点词语有:浮光,浮在水面上的月光。沉璧,像沉入水中的璧玉。句意为:湖面上金光闪烁,月影犹如一块璧,静静地沉浸在水底。
(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都写出了洞庭湖壮阔、浩淼的特点。
(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及朗读技巧。第三段“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的景物特点是阴晦萧索的,结合“感极而悲者”的提示,朗读时应表现出悲凉低沉的语气语调。第四段“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的景物特点是晴朗明丽的,结合“其喜洋洋者矣”的提示,朗读时应表现出喜悦昂扬的语气语调。
(5)本题考查主旨理解和概括。《岳阳楼记》热情地赞颂了朋友滕子京谪守巴陵后的光辉政绩,生动地描写了洞庭湖的雄伟景色及“迁客骚人”登楼观景所触发的“悲”“喜”之情;并通过褒扬“古仁人之心”,贬抑了一般“迁客骚人”的“悲”“喜”观,从而抒发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宽广胸怀和远大抱负。据此①可以填“为天下先忧后乐”。《醉翁亭记》描写醉翁亭秀丽的自然风光,记叙游人之乐,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和娱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据此,②可以填“与吏民同醉同乐”。
(6)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根据题干要求,结合平时积累,找出具有先忧后乐,忧国忧民情怀的人物,并写出能表现他忧国忧民情怀的语句即可。
答案:
(1)①B ②C ③B ④A。
(2)湖面上金光闪烁,月影犹如一块璧,静静地沉浸在水底。
(3)壮阔、浩淼。
(4)阴晦萧索 晴朗明丽 悲凉低沉 喜悦昂扬
(5)示例:①为天下先忧后乐。②与吏民同醉同乐。
(6)示例:杜甫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五、现代文阅读
10.(10分)阅读《红楼梦》之《林黛玉进贾府》片段,回答问题。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顶上戴着赤金盘螭缨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精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约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她,她是我们这儿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南省俗谓作‘凤辣子’就是了。”黛玉正不知以何称呼,只见众姊妹都忙告诉她道:“这是琏嫂子。”黛玉虽不识,也曾听见母亲说过,大舅贾赫之子贾琏,娶的就是王氏之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王熙凤。黛玉忙赔笑见礼,以“嫂”呼之。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量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她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她们去歇歇。”
说话时,已摆上了茶果上来。熙凤亲为捧茶捧果。又见二舅母问她:“月钱放过了不曾?”熙凤道:“月钱已放完了。才刚带着人到后楼上找缎子,找了这半日,也并没有见昨日太太说的那样的,想是太太记错了?”王夫人道:“有没有,什么要紧。”因又说道:“该随手拿出两个来给你这妹妹去裁衣裳的,等晚上想着叫人再去拿罢,可别忘了。”熙凤道:“这倒是我先料着了,知道妹妹不过这两日到的,我已预备下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来。”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
(1)王熙凤的出场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的肖像描写,从直觉上给人什么样的印象?
(3)你怎样看待凤姐与黛玉见面时所说的那番话?如何理解“忙转悲为喜”的“忙”字?
(4)凤姐对黛玉提出的一连串问题是希望黛玉回答吗?如果不是,为什么要问?
(5)王熙凤回答王夫人的问话,表现了她的什么性格特点?
【分析】本文是《红楼梦》的节选部分,是林黛玉进贾府片段。选文表现了王熙凤善于机变逢迎的性格,也表现了她精明能干的特点。
【解答】(1)本题考查小说情节及作用分析。凤姐作为《红楼梦》中贾家大管家这一重要角色,曹雪芹为其出场,做了精心安排。看她出场时,还没有看到容貌,先听到笑声,正所谓“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这样写来突出她的与众不同,突出她性格的泼辣。她以一个小辈身份,敢在贾母等长辈面前这样放肆,并且不会受到责备,这就说明她有资本。
(2)本题考查赏析人物形象。“丹凤眼”“柳叶眉”写凤姐的年轻、美丽。而作者却故意加上“三角眼”“吊梢”以做修饰,这就有了些深意,明显点明凤姐性格中刁钻、狡诈的特点。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分析。第一问,结合王熙凤在夸奖黛玉时的“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竟是个嫡亲的孙女”的语句进行分析,既赞美了林黛玉的标致,又暗扬了其他姐妹的地位,显示了她的良苦用心和八面玲珑。第二问结合“忙转悲为喜”后面中对“老祖宗”的奉承以及后面对林黛玉的各种安排进行分析,心态的转变,显示了她一心都在老祖宗身上,惟老祖宗是从,其虚伪和机变逢迎的性格暴露得淋漓尽致。
(4)本题考查对人物语言的探究。首先回答:不希望。王熙凤对林黛玉的一连串问句,主要是根据林黛玉在“老祖宗”心中的位置来询问的,注意最后对于林黛玉安排是王熙凤向黛玉表明自己身份。凤姐表现热情,在贾母面前向林黛玉大献殷勤。同时炫耀自己的身份,显示自己的地位。
(5)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回答王夫人的问话时,凤姐答言极快,不做任何思忖。这里是在突出她做事精明能干,什么都能做得干净利索的特点,符合大管家的身份形象。另外王夫人只问月钱放过了没有,却引出她答自己去寻绸缎来的话,从这里我们看出凤姐好像猜出王夫人不高兴了的意思,又回答说缎子已备下了。这就看出凤姐的权变逢迎之性格。
答案:
(1)出场的特点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表现出王熙凤在贾府地位之特殊,性格之泼辣。
(2)不仅表现了王熙凤的外在特征:年轻、美貌,而且表现了她的内在性格:刁钻,狡诈。
(3)既赞美了林黛玉的标致,又暗扬了其他姐妹的地位,显示了她的良苦用心和八面玲珑。心态的转变,显示了她一心都在老祖宗身上,惟老祖宗是从,其虚伪和机变逢迎的性格暴露得淋漓尽致。
(4)不希望。用意一是表现热情,在贾母面前向林黛玉大献殷勤;二是炫耀身份,显示自己的地位。
(5)不仅表现了王熙凤善于机变逢迎的性格,也表现了精明能干的特点。
11.(18分)阅读《西游记》片段,完成下列各题。
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五官惧备,四肢皆全。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
一朝天气炎热,群猴去那山涧洗澡。见那股涧水奔流,众猴都道:“这股水不知是哪里的水。我们顺涧边往上溜头寻看源流,耍子去耶!”直至源流之处,乃是一股瀑布飞泉。众猴拍手道:“好水,好水!原来此处远通山脚之下,直接大海之波。”又道:“哪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
你看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他定了神,仔细再看,原来是座铁板桥,桥下之水,冲贯于石窍之间,遮闭了桥门。却又欠身上桥头,再走再看,却似有人家住处一般,真个好所在。
跳过桥中间,只见正当中有一石碣,碣上镌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大字。石猿喜不自胜,急抽身往外便走,跳出水外,打了两个呵呵道:“大造化,大造化!”众猴把他围住问道:“里面怎么样?水有多深?”石猴道:“没水,没水!桥那边是一座天造地设的家当。”众猴道:“怎见得是个家当?”石猴笑道:“桥边有花有树,乃是一座石房。房内有石锅石灶、石床石凳,里面且是宽阔,容得千百口老小,真个是我们安身之处。”
众猴欢喜,都道:“你带我们进去!”石猴却又瞑目蹲身,往里一跳,叫道:“都随我进来!”那些猴也都进去了。……石猿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何不拜我为王?”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自此,石猿高登王位,将“石”字儿隐了,遂称美猴王。
(节选自《西游记》第一回,有删改)
(1)概括这段故事的主要内容。
(2)美猴王后来又叫孙悟空,是谁给取的法名?为何姓孙?
(3)按要求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你看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从描写角度)
②打了两个呵呵道:“大造化,大造化!”(从修辞角度)
(4)石猴的形象兼有“神、猴、人”三性,结合文段内容,试做分析。
【分析】本文段是《西游记》第一回的节选,叙述了石猴出世以及石猴穿过瀑布发现水帘洞并因此被称作“美猴王”的全过程。塑造了一个胆大艺高、身手敏捷、聪明机敏的石猴形象。
【解答】(1)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感知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解答此题,先通读全文,抓住文段的主要信息,本文第一段叙述了石猴出生,下面几个段落主要介绍石猴跳入瀑布,寻得水帘洞的经过并因此而众猴拜为大王,称为“美猴王”。对以上内容进行概括为:石猴出世和寻得水帘洞被称为“美猴王”。
(2)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识记能力。解答此题,要了解整部名著的内容,方可知道美猴王后来叫孙悟空的来历。《西游记》第一回中,美猴王为寻长生不老之术寻访到菩提祖师,初见祖师,祖师问其姓名,美猴王说无姓名,于是祖师为其取名。祖师笑道:“你身躯虽是鄙陋,却像个食松果的猢狲。我与你就身上取个姓氏,意思教你姓‘猢’.猢字去了个兽傍,乃是古月。古者,老也;月者,阴也。老阴不能化育,教你姓‘狲’倒好。狲字去了兽傍,乃是个子系。子者,儿男也;系者,婴细也。正合婴儿之本论。教你姓‘孙’罢。
(3)此题考查语言赏析能力,赏析的角度题干中已经做了明确规定,两个句子分别从描写角度和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先通读全句,①运用了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蹲、纵、跳、看”等一系列动词,充分表现了石猴动作轻快敏捷;“瞑目、睁睛”的神态,则表现他的胆大勇敢、本领高强。②石猴的语言“大造化,大造化!”运用反复修辞,突出了石猴寻得水帘洞之后的激动兴奋之情,自得愉悦之感。
(4)此题是考查学生对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综合分析能力。分析“神、猴、人”三性,要联系文段及整部名著内容分析。本是仙石,受日月精华,渐渐通灵。仙胞迸裂,产石卵,化石猴,表现了石猴的“神性”;猴子的习性和相貌,还有猴子一样惹人喜爱的动作,表现了他的“猴性”;他有人的动作语言和思想,有担当,为他人考虑,有领导才能,看重信用,这些都充分表现了他的“人性”。
答案:
(1)介绍石猴的出生和他成为美猴王的经过。
(2)菩提祖师。“猢狲”的“狲”字去了兽旁,乃是个子系。子者儿男也,系者婴细也,便教姓“孙”。(答出“猢狲”的“狲”去掉兽旁即可)
(3)①动作描写,用一系列的动词(蹲、纵、跳、看)写出了石猴的动作连贯,身手高强。或神态描写,写石猴瞑目、睁睛等神态,刻画了石猴的勇敢机敏,本领高强。
②“大造化,大造化”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刻画了石猴找到了猴儿们安身之处后的那种自得和激动兴奋之情。
(4)神性:本是仙石,受日月精华,渐渐通灵。仙胞迸裂,产石卵,化石猴。
猴性:有猴子一样惹人喜爱的动作、习性和相貌。
人性:有人的动作语言和思想,有担当,为他人考虑,有领导才能,看重信用。
六、作文
12.(40分)请以“这真是让我着迷”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字数不少于600字;
②有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
③不限文体(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
④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分析】【审题立意】这是一篇命题作文。题目中的关键词有两个,第一个是“这”,应指某一种具体的活动。第二个是“着迷”,这个词语应是写作重点和表现的主旨。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种活动形式,表现对其痴迷之意即可。这个题目贴近学生生活,需从生活中取材,真实可感,做到以情动人,力求表现真情实感。
【文体选择】记叙文。
【思路点拨】首段以开门见山的形式表现自己对某项活动的着迷,彰显自己的写作功底和思想深度。文中则写人记事,围绕自己参加这一活动的过程来展开故事情节,应采用以小见大的写法,写出真情实感。文末则以议论或抒情升华主题,总结全文,并与文题或文首形成前后呼应,使全文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细节描写】细节描写,可以是一句简短的话语,可以是一个细微的动作,可以是一个微妙的表情,细节描写是为了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心理情感,目的要突出,不能为了细节而细节。
【解答】【例文】
这真的让我着迷
音乐是多姿多彩的,是绚丽的,是让我着迷的。
记得有一次,我和一个要好的朋友吵了架,我们互不理对方。于是我就回家听音乐去,一听音乐我感到了一股气息从我脚下涌上头顶。我顿时感到浑身充满了力量。我对朋友的气也全部消了。什么事情都想清楚了。我感到我也有错误。只是那时被愤怒冲昏了头脑。现在平静了下来才慢慢的想到。于是我向那个朋友推荐也去听听歌。不到一天,他就主动来找我道歉。音乐让一对冤家变成朋友,真让我着迷。
还有一次,我在听音乐,正听的着迷。听到一个朋友来叫我去打乒乓球,这是我平常最爱玩的运动项目了,可是那次我竟然斩钉截铁的拒绝了。可能是音乐让我太着迷了吧。
每当我与同学争吵时,不和时,耳边不时响起《稻香》这首动听的歌谣时,我陶醉了。音乐有一种力量,催我与朋友相处融洽,这就是音乐的魅力。每当我在思念,牵挂的时候,耳边便也会响起《牵挂》这首歌,我陶醉了,眼泪也会随之落下,歌里的每一句话都使我感同深受,这就是音乐的力量。每当我受委屈,伤心,难过的时候,耳边不断的响起《星星哭泣的夜晚》这首歌,我便也会抬头看着星星告诉自己不要再哭泣,要学习星星努力发光,不要难过;每当我遇到学习上的难题时,我听到《水手怕水》这首歌,我便也会学会放飞自己,努力冲刺,打倒困难,勇往直前…
生活因有了音乐而更加美好,我因有了音乐而更加快乐。音乐让我着迷,我喜欢音乐,我热爱音乐,我的生活离不开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