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单元复习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单元复习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6.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2-14 20:39: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3张PPT)
第2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单元复习
九年级历史下册(部编版)
大概念大主题
创新设计
核心素养
新课标
新理念
01
目录
大概念·大主题
1
2
单元概述·整体感知
3
课标标准·目标引领
4
规律探究·思路导学
6
阶段特征·全球史观
单元整合·能力提升
8
5
时空线索·重大事件
知识梳理·核心素养
7
知识架构·总结提升
考点过关·复习反馈
9
10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爱迪生—白炽灯泡
本茨—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
福特—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
莱特兄弟—飞机
美德领先
电气时代
社会进步:人口增长、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大众教育、城市化、生活方式变化
社会问题:环境污染严重、贫富分化加剧
科学家:
文学家:
艺术家:
牛顿(英国)
达尔文(英国)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巴尔扎克(法国)
托尔斯泰(俄国)
贝多芬(德国)
梵高(荷兰)
“进化论”、《物种起源》
“人间喜剧”、《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
《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英雄交响曲》
《夜间的咖啡馆》、《向日葵》
01 大概念·大主题

主题目标
史料实证
唯物史观
2022年课程标准
通过阅读教材,知道近代世界的科技文化成就,了解科技和文化在近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阅读教材及史料,知道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理解其对世界及中国的影响。
通过牛顿、达尔文、巴尔扎克和贝多芬等人的成就学习,树立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远大理想。
02 课标标准·目标引领

时空观念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第二次工业革命:通过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领域和代表性成果,初步理解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社会进步和社会问题。
◎近代科学与艺术成就:通过了解牛顿、达尔文、巴尔扎克、贝多芬等人的成就,初步理解科学和文化在近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阅读教材,梳理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
历史解释
家国情怀
知识点
归纳
单元
重点
02 课标标准·目标引领

主题目标
第2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与影响
科学和文化在近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知识点1 电的应用
知识点2 内燃机和新的 交通工具
知识点3 化学工业和新材料
知识点4 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进步和社会问题
知识点5 近代科学
知识点6 近代文学艺术
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世界开始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一方面,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步入工业化强国行列,其社会结构、基础设施、公共教育、生活环境等方面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此期间,近代科教文化也进一步走向繁荣。
03 单元概述·整体感知

第2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1)结合图片等历史资料,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理解其对世界及中国的影响。
(2)结合当今主要发达经济体社会状况,梳理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
(3)结合现今科技发展状况,查阅教材及相关史料,知道近代世界的科技文化成就,了解科技和文化在近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023年考向】
【单元概述】
04 规律探究·思路导学

1、阶段特征:工业革命与科学文化
(1)经济: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高速发展,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2)思想:自然科学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人类创造出辉煌的科技和文化成果。
2.中外联系: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进行了戊戌变法;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国进行一系列探索(如辛亥革命);严复译述《天演论》,宣传生物进化理论,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2.关键词(大单元概念):
第2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两条主线 第二次工业革命。
近代科学文化发展。
三大发明成就 爱迪生发明白炽灯泡、卡尔·本茨制造出内燃机驱动的汽车、莱特兄弟试飞飞机成功。
两大科学家 牛顿、达尔文。
五大作品 《物种起源》《人间喜剧》《战争与和平》《英雄交响曲》《向日葵》。
知识体系

04 规律探究·思路导学
第2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05 时空线索·重大事件

第2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06 阶段特征·全球史观

第2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世 界 中 国
阶段特征 (1)经济: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高速发展,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2)思想:自然科学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人类社会创造出辉煌的科技和文化成果 (1)政治: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经济: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发展
(3)思想: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使资产阶级思想和政治观念在社会上得到广泛的传播
中外联系 甲午中日战争后,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资产阶级民主自由思想传入中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在中国的尝试;清政府设立外务部 知识点1 电的应用
背景
时间 领先国家 主要标志 突出成就 电的发现及应用 理论基础 概况 影响 发明大王爱迪生
政治前提:资产阶级统治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
经济基础: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理论基础:自然科学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
市场基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美国、德国
电力的广泛应用
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1)发明早期发电机和电动机-19世纪70年代,发电机进入生产领域,电力开始作为动力带动机器
(2)爱迪生-发明耐用的白炽灯泡、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等,在纽约建立了美国第一座火力发电站
(3)电焊机、电钻、电话、电车、电报等纷纷问世
电力的广泛应用,使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07 知识梳理·核心素养

(1)科学和技术的结合,促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巨大成就。
(2)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资本主义国家。
(3)在一些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两次工业革命是交叉进行的,如俄国、日本、德国等。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特点
材料 电磁学理论直接导致了电力工业的产生……电磁感应现象、电解定律、电磁场方程……的发现和创立,使得电磁学理论日臻完善。19世纪60年代以后发电机、电动机、汽轮机等等的相继发明和应用,无不建筑在此理论基础之上。
——摘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因素
电磁学理论的完善和发展。
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07 知识梳理·核心素养

项目 英 法 德 美
1860年工业产量位次 1 2 3 4
1890年工业产量位次 2 4 3 1
1910年工业产量位次 3 4 2 1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1 2 4 5
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占据优势地位,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殖民地的广阔
第二次工业革命,率先在德国、美国发生,德美经济迅速发展,超过英法
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形成两大军事集团,加速一战爆发
瓦特驯服了地下之火,也就是煤,使之转化为机械能.....爱迪生则以天上之火的形式,也就是电,使用于照明和动力,这场无声的革命让资本主义摆脱了煤炭味的旧时期,进入了垄断资本主义的新时期。
①瓦特改良蒸汽-煤炭-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②爱迪生-电灯-电能-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③垄断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输出方式由商品输出转为资本输出
④列强资本输出手段:投资设厂、开设银行、修筑铁路、夺取矿权
历史解释:
07 知识梳理·核心素养

年份 英国 美国
1861—1873年 (1851—1873年)3.3 5.0
1874—1890年 1.7 5.2
1891—1900年 1.6 3.5
年份 法国 德国
1861—1873年 — 3.8
1874—1890年 (1870—1890年)2.1 3.5
1891—1900年 2.6 4.8
根据材料,概括19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与德国的工业发展概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答案】概况:美国、德国工业快速发展,速度超过英国和法国。影响:引起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地位的变化,资本主义国家间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
历史解释:
07 知识梳理·核心素养

突出成就 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 内燃机
交通工具
“汽车之父”-卡尔·本茨和世界上第一辆三轮汽车
莱特兄弟的试验飞机
(1)德国-奥托煤气内燃机
(2)德国-戴姆勒-汽油内燃机
(3)德国-狄塞尔-柴油内燃机
(1)促进交通运输领域的变革,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极大便利
(2)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加速了石油化学工业的产生
(1)19世纪80年代-德国-本茨-内燃机驱动的汽车。
(2)1913年-美国-福特-流水线生产汽车。
(3)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世界上第一架飞机。
(4)中国-冯如-飞机,被誉为“中国始创飞行大家”
大大扩展了人们的生活空间,缩短了人类的空间距离,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极大便利
知识点2 内燃机与新的交通工具
易错易混
1.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2.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发明的交通工具有火车、汽船;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发明的交通工具有汽车、飞机。
07 知识梳理·核心素养

突出成就 化学工业和新材料
特点 (1)19世纪60~80年代-碱、硫酸、人造染料
(2)1867年-瑞典-诺贝尔-现代炸药、无烟炸药。
(3)1869年-美国-海厄特-赛璐璐制造技术,现代塑料工业由此诞生。
(4)1884年-法国-夏尔多内-人造纤维,开辟了新的纺织品生产领域。
(1)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2)在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美、德领先
(3)一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如俄国、日本)
(4)促进了工业生产结构的巨大变化,重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知识点3 化学工业和新材料
07 知识梳理·核心素养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对社会 对资本主义国家 对世界 对中国 政治上
经济上
社会生活上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推动社会进步。
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发展科技的同时要保护环境。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
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1)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取得跨越式发展,成为工业化强国
(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资本主义对外扩张实力增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列强重新分配世界的矛盾激化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民族资本主义再一次得到发展,实业救国的口号开始出现,客观上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为后来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条件。
西方发明的火车、汽车、电灯、电报等传入中国,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侵华方式的转变
由商品输出转为资本输出
启示
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
知识点3 化学工业和新材料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德等新兴工业国家兴起,英国的贸易垄断地位被打破,世界贸易形成了多中心的新格局
07 知识梳理·核心素养

知识点4 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进步和社会问题
社会进步
社会问题 ①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生态环境;
②加强城市管理,合理规划城市建设;
③注意均衡发展,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人口增长
原因
1、工业革命促进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
2、医疗卫生条件改善,出生率上升和死亡率下降;
3、政局稳定。
劳动力结构发生变化
表现
农业人口减少,工业劳动力人数增加
大众教育
作用
提高了欧美各国的大众文化水平,促进了社会发展
妇女角色
妇女成为工业劳动者,为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城市化进程加快
环境污染严重
贫富分化加剧,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工人的反抗斗争日益激烈
城市化:也称为城镇化,一般指人口向城市地区聚集的过程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07 知识梳理·核心素养

城市化是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
工业化
城市化
推进
工业
城市
农业
乡村
促进
工业革命中诞生的新兴产业吸引了大量乡村人口,正如《共产党宣言》所说“它创立了巨大的城市,使城市人口比农村人口大大增加起来,因而使很大一部分居民脱离了农村生活的愚昧状态。”
工业革命
(1)城市化的原因:
工业革命开始后,随着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城市,城市规模越来越大。
(2)城市化影响:
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
07 知识梳理·核心素养

工业化
城市化
推动
促进
思考:工业革命与城市化的关系?
07 知识梳理·核心素养

1.工业革命使工业化国家的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有哪些是有益的?哪些是有害的
有益的变化:
有害的变化:
人口增加,越来越多的人专门从事工业和商业;教育的普及;城市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变化;
社会矛盾激化;环境污染
一方面,科技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
另一方面,科技发展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问题。我们在发展
科技的过程中应该趋利避害,让科技为人类造福。
2.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07 知识梳理·核心素养

爱迪生-电灯
诺贝尔 -发明现代炸药-应用于军事和工程方面。
世界上第一辆汽车-卡尔·本茨-内燃机
莱特兄弟-飞机
19世纪后期
社会贫富分化加剧
环境污染严重
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机器时代的享受
史料实证:
07 知识梳理·核心素养

史料 德国,这片土地饱受古典音乐的浸润滋养,散发着古典哲学的理性光芒。这里曾经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祥地,以现代大学和科技发明闻名于世,也曾经是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以惊人的破坏力,伤害了世界,也伤害了自己。
设问: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雄交响曲》是德国哪一位伟大音乐家的作品 写出“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的一项重要交通工具的发明。我们在享受这交通工具带来的便利时,也感受到它所带来的弊端,想想看,都有哪些负面影响呢
【答案】贝多芬。汽车。影响:一是对能源的需求加速了现有能源石油的消耗;二是大量的尾气使空气质量进一步恶化;三是密集的噪音产生噪声污染;四是停车场的修建要占用土地,带来了土地资源的损耗;五是各种交通事故对生命和财产的威胁增加等。
唯物史观:
07 知识梳理·核心素养

人物 牛顿 达尔文
国家
成就
著作
地位
影响
知识点5 近代科学
使物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物种处于不断变化中,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生物的发展和进化是遗传变异、生存斗争、自然选择的结果
*人类是进化来的,不是神创造的。
英国
英国
万有引力定律、光学分析、 微积分学
1687年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牛顿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
使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探索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提出了“进化论”的观点。指出自然界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结果。
1859年,出版《物种起源》
近代生物进化论的奠基人
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
《物种起源》的出版,打破了千百年来“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是生物科学的一次伟大革命。
07 知识梳理·核心素养

材料 1859年,达尔文出版《物种起源》,从灭绝物种的时间分布和活着物种的空间分布两个方面,提供生物进化的证据。进化论发表后在英国引起轩然大波,教会等保守势力尽全力反驳,甚至不惜采用人身攻击的手段。但科学界很快就接受了达尔文的理论,并将其作为生物学进一步发展的基础。社会学和政治学家中也有人接受进化论,把它演绎成社会达尔文主义。
——钱乘旦《英国通史》
根据材料,指出人们对这一理论的态度。
【答案】态度:教会等保守势力全力反驳该理论;有些社会学和政治学家将这一理论演绎成社会达尔文主义;科学界将达尔文理论作为生物学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历史解释:
07 知识梳理·核心素养

近代科技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1)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根本原因)。商品经济尤其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市场需求,是技术变革的动力。市场化的经济体制是技术变革的保证。
(2)思想自由(重要因素)。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导致人们思想观念的根本变革和思维方式的转变,进而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大发展。
(3)社会的进步促使人的尊严和知识得到了尊重,人的价值和人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科学与科学家受到尊重。
(4)创新文化的建立为重大技术变革奠定了思想基础。创新文化的特征是坚持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和遵循严格的逻辑推理及缜密的数学、实验验证的科学方法。
(5)科学家的个人努力(个人因素)。科学家大无畏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是科学发展的必要条件。
07 知识梳理·核心素养

人物 巴尔扎克 列夫·托尔斯泰 贝多芬 梵高
国家
著作
地位
作品特点
知识点6 近代文学艺术
法国
《人间喜剧》
(《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
现代法国小说之父
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再现了法国19世纪早期纷繁复杂的社会图景,给后人留下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变迁史。
俄国
《战争与和平》
《安娜·卡列尼娜》
《复活》
19世纪世界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的杰出代表,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深刻揭露俄国专制主义和地主对农民的残酷压榨的同时又否定暴力革命,宣扬道德上的博爱。
德国
《英雄交响曲》
《命运交响曲》
《合唱交响曲》
开创浪漫派先河的伟大音乐家。被后世尊称为“乐圣”、“交响乐之王”。
作品构思宏大,气势磅礴,充满了想象力和激情,富有感染力。
荷兰
《夜间的咖啡馆》《向日葵》
后印象派画家,表现主义的先驱,被誉为“用生命作画的人”
作品画面色彩强烈,色调明亮。充满了激情和生命力,精神和世态达到最完美的统一。
07 知识梳理·核心素养

牛顿
达尔文
巴尔扎克
列夫·托尔斯泰
贝多芬
梵高
史料实证:
07 知识梳理·核心素养

知识拓展-科学与文化的发展
科学和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近代科学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经济
政治
思想
个人
科学推动了人类物质文明的发展,为思想解放创造了条件;
文化有利于人的道德修养的提高,推动人类精神文明的进步,促进科学发展;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社会进步。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科技进步奠定了物质基础,同时也推动了对科学需求的研究
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提供了政治保障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自然科学的进步
科学家严谨求知,献身科学,锲而不舍的精神
07 知识梳理·核心素养

依据材料二和所学,分析巴尔扎克和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折射出怎样的社会?归纳四部作品反映的时代发展趋势。
社会:资本主义发展的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经历着工业革命,社会矛盾尖锐,阶级差距加大,丑陋与险恶的社会。
趋势:人们的思想不断从封建愚昧中解放出来,欧洲封建专制统治受到冲击,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法国)巴尔扎克《人间喜剧》(19世纪早期)
以资产阶级的发迹与封建贵族的没落为中心,描绘了法国整个社会的变化,揭露资本主义社会金钱的罪恶。
(俄国)托尔斯泰(复活)(19世纪末)
抨击了沙皇专制和地主对农民的残酷压榨,反映了社会转型期俄国农村的破产和农民的极端贫困。
07 知识梳理·核心素养

牛顿:把简单的事情考虑得很复杂,可以发现新领域;把复杂的现象看得很简单,可以发现新定律。
达尔文:我在科学方面所作出的任何成绩,都只是由于长期思索、忍耐和勤奋而获得的。
巴尔扎克:我惟一能信赖的,是我的狮子般的勇气和不可战胜的从事劳动的精力。
托尔斯泰:一个人就像一个分数,他的实际才能是分子,他的自我评价是分母──分母越大,分数的价值就越小。
贝多芬: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决不能让命运使我屈服。
梵高:我的作品就是我的肉体和灵魂,为了它我甘愿冒失去生命和理智的危险。
归纳出本单元的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谈谈他们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刻苦钻研、勤于思考、敢于创新、追求真理、热爱生活等
07 知识梳理·核心素养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开始时间
领先国家
主要标志
理论基础
动力机械
主要发明
时代特征
能源
影响
18世纪60年代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英国
美国、德国
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电的应用
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
法拉第的电磁学理论
蒸汽机
电动机、内燃机
珍妮机、蒸汽机、蒸汽船、蒸汽机车
电灯、内燃机、汽车、飞机等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煤炭
石油、电力
极大的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促进生产力发展,极大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取得跨越式发展,成为工业化强国;出现了垄断组织
1、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08 单元整合·能力提升

第一次工业革命 二次工业革命
对外扩张
对资本主义国家
对中国
对世界
商品输出
资本输出
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巩固资产阶级统治
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①发动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近代工业开始产生,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开端。
①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救亡图存运动高涨,资产阶级革命兴起
①亚非拉大多数国家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②英国成为世界霸主,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并形成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局面
③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①德美率先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英国霸主地位动摇,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争夺霸权矛盾加剧
②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两次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
08 单元整合·能力提升

3.两次工业革命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
08 单元整合·能力提升

4.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08 单元整合·能力提升

(1)17、18世纪,通过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英、美、法相继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它们大肆侵略和掠夺,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雏形。(2)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建立起来,资本主义各国在全世界范围内展开扩张和争夺,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3)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帝国主义各国将世界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这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确立。
5.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发展历程。
6.近代欧洲科技文化领域取得的成就
08 单元整合·能力提升

1.(2023年湖北黄冈、孝感、咸宁)《剑桥欧洲经济史》指出,19世纪后半期,“逐步出现了技术进步的制度化。更多的先进工业企业不再满足于接受技术创新并利用它们,而是通过精心的有计划的试验来追寻这种技术创新……以至于企业都开始资助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这表明( )
A.企业开始利用科学技术服务生产 B.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为时代潮流
C.科技创新极大地促进了工业生产 D.工业革命促进了应用技术的革新
2.(2023年广东)1869年,美国建成第一条横亘大陆的铁路,后来又修建了4条南北方向的铁路,到19世纪末,铁路长度比之前增加了9倍,促进了全国性市场形成。这些铁路的修建( )
A.促进经济全球化 B.消除了种族歧视 C.有利于关税降低 D.加速了经济发展
3.(2023年黑龙江齐齐哈尔)内燃机的发明解决了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动机问题,在交通运输领域引发了一场革命。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制造出一辆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这位德国人是( )
A.狄塞尔 B.斯蒂芬森 C.奥托 D.本茨
4.(2023年四川广安)王斯德《世界通史》:“科学的突破,技术的创新,新发明的涌现,对于工业革命的形成至关重要。第二次工业革命实际上是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直接推动下兴起的。电磁学理论直接导致了电力工业的产生……”据此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 )
A.需求增长刺激了新技术的发明 B.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C.人类社会进入了“电气时代” D.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
A
D
09 考点过关·复习反馈
D

B
5.(2023年湖南张家界)“一壶开水使瓦特认识了蒸汽的伟大,一只苹果使牛顿悟出了地心引力。”牛顿在天文学、力学等领域都有杰出贡献。下列属于牛顿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学巨著是( )
A.《物种起源》 B.《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C.《共产党宣言》 D.《资本论》
6.(2023年湖北武汉)牛顿关于万有引力定律的研究为我们揭示了物质宇宙的奥秘:行星围绕太阳转,卫星围绕行星转,彗星沿椭圆轨道运行。这主要反映了人类对( )
A.社会转型的回应 B.现世生活的批判 C.客观世界的认识 D.自由平等的渴望
7.(2023年四川巴中)下列选项搭配正确的是( )
A.现代炸药——海厄特 B.《人间喜剧》——列夫·托尔斯泰
C.《英雄交响曲》——贝多芬 D.改良蒸汽机——斯蒂芬森
8. (2022年四川南充)优秀文艺作品可以彰显审美旨趣,反映全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下列作品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是
A. 《高老头》 B. 《战争与和平》 C. 《英雄交响曲》 D. 《向日葵》
B
C
09 考点过关·复习反馈
C

D
9.活动与探究(12分)
读图,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09 考点过关·复习反馈

19世纪世界现代化演进中的典型事件
(1)读上图,准确辨识事件发生国的地理位置,依据示例完成填空。(4分)
A.工业革命 B.日本明治维新
C.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D.1861年农奴制改革 E.美国内战
(示例)1:___;2:___;3:___;4:___、___。(4分)
09 考点过关·复习反馈

B
D
A
C
E
(2)“现代化的世界进程是人类文明形态的重大飞跃。”选取上图典型历史事件,论述这一观点。(要求:选择图中的历史事件不少于3个,语言简洁,条理清晰)(8分)
09 考点过关·复习反馈

[答案] (示例)①现代化的进程是经济形态的飞跃。英国工业革命中,
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机器生产由此开始代替手工劳动,现代工厂
制度确立,人类开始进入“蒸汽时代”;②现代化的进程也是政治文明
的飞跃。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推动了俄国社会形态的转型;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学习西方,倡导“殖
产兴业”和“文明开化”等,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由封建社会转变
为资本主义社会。(8分)
近代科学文化
电力的广泛应用——电气时代
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的发明
化学工业和新材料——促进现代工业发展
——扩大活动范围
第二次工业革命
音乐-贝多芬
生物学家达尔文
文学-巴尔扎克(法)、列夫·托尔斯泰—(俄)
科学
文化
科学家牛顿
美术-梵高
科技推动社会进步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
城市化
环境污染和贫富分化加剧
科技是把双刃剑
第二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知识体系
10 知识架构·总结提升

THANK YOU
感谢大家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