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八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和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2023-2024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精品教学课件(5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八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和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2023-2024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精品教学课件(5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6.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2-14 20:41: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5张PPT)
大单元教学 新课程理念
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
第八单元 近代社会的变化
部编版初中2024年
单元综述
抗战胜利,人民期盼已久的和平终于到来!蒋介石迫于现实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由于,蒋介石的敌视政策,始终不愿意接纳包括中共在内的各派政治势力组成民主联合政府,内战不可避免地爆发。经过三大战役,国民党主力被消灭,渡江战役攻占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被推翻。新民主主义革命革命取得胜利!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先天不足,后天受到三座大山的压迫发展畸形,导致资产阶级力量弱小,不能领导近代中国的救国救民取得成功。同时,由于近代的特殊社会性质,社会生活、教育、文学、艺术等都发了巨大的变化,呈现:新旧并呈、发展不均衡等特点!
2022课标要求
1.知道重庆谈判,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的努力,认识国民党实现独裁、发动内战的本质;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的史实。
2.知道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了解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知道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3.知道实业家张謇,理解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了解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4.以京师大学堂的开办和科举制的废除为例,了解中国近代新式教育发展的主要史实,以《申报》、商务印书馆为例,了解中国近代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列举鲁迅、茅盾、齐白石、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等人的成就 。
目 录
CONTENTS
第一环节:和平交锋重庆谈判
第二环节:人民解放战争
第三环节: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四环节: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部编版八上第七单元 、第八单元
第一环节:重庆谈判
1.抗战胜利后的国家局势
(1)人民的呼声:
被战争毁坏的城市
和平、民主成为抗战胜利后中国的关键词
材料1:同胞们!抗战胜利了!新的和平建设时期开始了!我们必须坚持和平、民主、团结,为独立、自由与富强的新中国而奋斗!
——共产党1945年8月《对目前时局的宣言》
第一环节:重庆谈判
1.抗战胜利后的国家局势
(2)国际社会的暧昧态度:
美国:“援华抗日”转变为“扶蒋反共”。
苏联:国民政府是“唯一合法政府”。
大国博弈,
国共何从?
材料2:(美国)在中国所追求的长远目标是推动建立一个稳定、统一的亲美政府,而短期目标首先是“阻止共产党完全控制中国。”
——《美国外交文集》
第一环节:重庆谈判
1.抗战胜利后的国家局势
(3)蒋介石的如意算盘:
谈判可以拖延时间,调拨军队。如果共产党不去,蒋介石就可以说共产党拒绝和平谈判,从而发起内战,责任都在共产党。
谈判目的:
1.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
2.获得政治舆论上的主动,把罪名强加到共产党身上 。
国民党精锐远在西南,西北地区
漫画《磨好刀再杀》
假和平 真内战
第一环节:重庆谈判
1.抗战胜利后的国家局势
“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
——蒋介石第一次致电毛泽东(1945年8月14日)
“来电诵悉,……深望足下体念国家之艰危,悯怀人民之疾苦……甚有赖于先生之惠然一行,共定大计…… ”
——蒋介石第二次致电毛泽东(1945年8月20日)
“惟目前各种重要问题,均待与先生面商,时机迫切,仍盼先生能与周先生惠然偕临。则重要问题方得迅速解决,国家前途,实利赖之。兹已准备飞机迎迓,特再驰电速驾!”
——蒋介石第三次致电毛泽东(1945年8月23日)
一电盼和平
二电晓大义
三电事周详
第一环节:重庆谈判
1.抗战胜利后的国家局势
(4)毛泽东的抉择:
毛泽东关于赴渝谈判问题致蒋介石的电报
鄙人极愿与先生会见,共商和平建国大计。俟飞机到,恩来同志立即赴渝晋谒。弟亦准备随即赴渝。
真和平
避免内战
第一环节:重庆谈判
2.重庆谈判
(1) 时间:
1945年8月—10月
毛泽东到达重庆走出机舱
“如果蒋介石把我关了或者杀掉,那就由刘少奇同志来代替我”。
毛泽东在延安机场向欢送的军民挥帽告别
重庆民主人士欢迎毛泽东
材料研读
昨日下午三点多钟,毛泽东先生到了重庆。毛泽东先生来了!中国人听了高兴,世界人听了高兴,无疑问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
——重庆《大公报》社评《毛泽东先生来了!》(1945年8月29日)
中国人民饱经西方列强侵略、军据混战、日本法西斯侵略。他们厌倦战争,要求和平民主。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使人民看到了国内和平、民主和国家统一、富强的希望。
第一环节:重庆谈判
2.重庆谈判
(2) 成果:
A.签订“双十协定”
时间地点
主要内容
1945年10月10日 重庆
①双方同意以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为基础,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
②召开政治协商会议,邀集各党派代表和社会贤达协商国是,讨论和平建国方案。
毛泽东和蒋介石在重庆谈判期间的合影
第一环节:重庆谈判
2.重庆谈判
(2) 成果:
B.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时间地点
主要内容
1946年1月10日 重庆
会议讨论了建立联合政府、和平建国纲领、召开国民大会、修改宪法草案、整编军队等问题,并通过一系列决议,再一次确定了避免内战、和平建国的方针。
(3)意义
重庆谈判与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为中国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了一线曙光。
重庆政协会议
第二环节:人民解放战争
1.内战爆发
(1) 标志:
1946年6月,蒋介石公然违背“双十协定”,撕毁政协决议,全力围攻中原解放区,发动了全面内战。
全面内战开始的标志,第二次国共合作破裂
美军用军用飞机空运国民党军队
以20万军队,在48小时内消灭中原解放区;用3-6个月的时间,完全消灭中共控制的解放区。
第二环节:人民解放战争
1.内战爆发
战争初期国共双方军事力量对比简表
——数据来源于《中国现代史统计资料选编》
第二环节:人民解放战争
1.内战爆发
(2)顶峰
1946年10月,国民党军队占领张家口,全面进攻达到最高峰。
全面内战形势图
中 原
张家口
(3)重点进攻
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在全面进攻受挫的情况下,转而发动对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陕北
山东
第二环节:人民解放战争
2.解放区军民的自卫反击
(1) 战略战术:
战略上藐视敌人
1946年8月,毛泽东与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中,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坚定了中国人民革命必胜的信心。
战术上重视敌人
战争性质
作战方式
主要目标
原则方针
自卫战争
运动战
歼灭敌人有生力量
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第二环节:人民解放战争
(2) 战果:
粉碎
全面进攻
解放区军民经过半年多的自卫反击战,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
相关史事
1946年12月至1947年4月,东北民主联军一部在临江、通化地区连续打退了国民党军的四次进攻,即“四保临江”;与此同时,东北民主联军另一部三次越过松花江,向南岸出击,配合临江地区的作战,即“三下江南”。这就是著名的“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也称“临江战役”。此战役消灭国民党军队数万人,扭转了战局。
2.解放区军民的自卫反击
第二环节:人民解放战争
2.解放区军民的自卫反击
①毛泽东等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
②彭德怀率领西北野战军先后取得青化砭、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
粉碎重点进攻
陕北解放区
山东解放区
国民党
重点进攻
1947年3月
陕北解放区
“我们走了,延安这个包袱让蒋介石去背,蒋介石会以此吹嘘这是他的胜利,但不久人们就会看到,蒋介石占领延安,绝不是他的胜利,而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他要倒霉了!”
青化砭
沙家店
(2) 战果:
第二环节:人民解放战争
2.解放区军民的自卫反击
粉碎重点进攻
③华东野战军在山东孟良崮消灭国民党王牌主力整编第七十四师,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山东解放区
孟良崮上鬼神号,
七十四师无地逃。
信号飞飞星乱眼,
照明处处火如潮。
——陈毅
(2) 战果:
第二环节:人民解放战争
2.解放区军民的自卫反击
国民党占据绝对优势,为何短短一年时间,其进攻就被人民解放军挫败?
①中共制定了正确的战略战术
②解放军作战英勇
③人民大力支持
④国民党失道寡助
到1947年夏战略进攻时机成熟
第二环节:人民解放战争
3.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1) 土地政策的调整:
将抗战时期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2) 土地改革的依据:
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
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第二环节:人民解放战争
(3) 土地改革总路线:
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艰苦的工作和斗争,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历时一年多顺利完成,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
(4) 土地改革结果:
3.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第二环节:人民解放战争
(4) 意义:
①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3.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②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第二环节:人民解放战争
4.战略反攻
(1) 标志:
千里挺近大别山
1947年6月30日,刘伯承、邓小平指挥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12万多人,一举突破黄河天险,向大别山挺进。
(2)意义:
第二环节:人民解放战争
4.战略反攻
直接威胁到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1)背景:
第二环节:人民解放战争
5.战略决战
经过连续作战,人民解放军先后歼灭国民党军队精锐200多万,迫使国民党军队主力退守沈阳、北平、徐州等孤城,被动防御作战。
1948年7月敌我力量对比表
部别
总兵力
机动兵力
装备
后方
士气
人民解放军
国民党军队
280万
365万
优于敌军
不足
大为改善
略占优势
巩固
危机四伏
高昂
低落
战略决战时机成熟
第二环节:人民解放战争
5.战略决战
战略决战前国民党军五大集团分布图
.
如果你是中共及毛泽东,你认为战略决战应该从哪里开始?
(1) 辽沈战役:
第二环节:人民解放战争
5.战略决战
东北人民解放军兵力超过了国民党。
东北国民党军队孤立分散,补给困难,是战是守举棋不定。
解放军根据地广阔,物质力量雄厚、得到人民支持(刚完成土地改革)。
胜利后可挥师入关,有利于华北、华东作战;还能以东北的工业支援全局。
时间
1948年9月-11月
指挥者
林彪、罗荣桓
参战部队
东北野战军
林彪与罗荣桓
前线指挥
第二环节:人民解放战争
5.战略决战
关门打狗
(1) 辽沈战役:
10月14日,对锦州发起总攻,经31小时激战,攻克锦州,完全封闭了东北境内敌人陆上的退路。19日,国民党东北“剿总”另一副司令郑洞国率四万余人投诚。长春宣告解放。11月2日,沈阳、营口解放。10日,锦西被收复。辽沈战役胜利结束,歼敌47万人。
解放东北全境
(2) 淮海战役:
第二环节:人民解放战争
5.战略决战
时间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指挥者
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
参战部队
中原野战军与华东野战军
淮海战役总前委,右起:谭震林、陈毅、刘伯承、邓小平、粟裕
结果
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特点
徐州为中心
第二环节:人民解放战争
5.战略决战
华东野战军分三路包抄全歼徐州东面的黄百韬兵团,黄百韬自杀。12月16日,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全部消灭了黄淮兵团12万人,生俘兵团司令官黄维。1949年1月6日,华东野战军发起总攻击。仅仅四天,便歼敌30万。活捉杜聿明,击毙邱清泉。淮海战役歼敌55万余人。
(2) 淮海战役:
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3)平津战役 :
第二环节:人民解放战争
5.战略决战
时间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指挥者
林彪、罗荣桓、聂荣臻
参战部队
东北野战军与华北人民解放军
前右起:林彪、罗荣桓、聂荣臻
结果
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特点
以北平、天津为中心
北平和平解放
第二环节:人民解放战争
5.战略决战
(3)平津战役 :
1948年12月5日,东北解放军入关。12月21日对华北敌军分割包围完成。1949年1月14日,解放天津。塘沽敌人惧遭歼灭由海上逃跑。解放军平津前线司令部于向傅作义送出通牒,提出和平解放北平的办法。经过我党的努力工作,傅作义终于签订了《关于和平解放北平问题的协议》。1月31日,我军入城接防,古城北平遂告和平解放。
先打两头
分割包围
(4)三大战役的影响 :
第二环节:人民解放战争
5.战略决战
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5)西柏坡会议:
1949年3月,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开七届二中全会,作出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向城市的决定
第二环节:人民解放战争
6.渡江战役
时间
1949年4月
经过
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
中路军
西路军
上海
江阴
湖口
南京
浙 江


江 苏
江 西
东路军
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毛泽东、朱德
第二环节:人民解放战争
6.渡江战役
时间
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第三环节: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产生: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洋务运动期间
甲午中日战争后(1895年后)
原因
外国人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的刺激
状元实业家张謇回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许多中国人走上了“实业救国”的道路。
(2)发展:
张謇,江苏南通人,1853年生于一个富裕的农民家庭。五岁入塾,十六岁中秀才。1885年张謇参加顺天府乡试,中举人。1894年4月,张謇再次赴京参加会试,考取一甲一名进士(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创同年七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清军战败,边疆紧急,张曾上疏痛劾李鸿章奉行妥协政策。张謇目睹国事日非,京官疆吏不足为谋,虽科举成名,却不愿以此求官,而另走兴办实业和教育的新路。建大生集团,主营纺织和面粉。
第三环节: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三环节: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短暂的春天”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1918年)
原因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各种实业团体纷纷出现,人们相继投资设厂,海外华侨也回国创业。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内因
外因
第三环节: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原因
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
民族工业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4)再度受挫
中国船王:卢作孚
侯氏制碱法:侯德榜
面粉、棉纱大王:荣氏兄弟
状元实业家:张謇
代表 时期 成就
张謇 甲午中日战争后
荣氏兄弟 一战期间及以后
卢作孚
侯德榜 口号:实业救国
创办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
一战期间,建立起以纺织业和面粉业为主的庞大家族企业
创办民生公司,统一川江航运
制出纯碱,并撰写《制碱》,打破欧美对碱业的垄断
1860
1870
1895
1912
1919
1927
1936
1945
1949
1952
1956
19世纪末:
初步发展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图
洋务运动:夹缝产生
一战后:
迅速萧条
国民政府前期:
较快发展
抗日战争:
日益萎缩
解放战争:
陷入绝境
建国后:
获得新生,改造为公
三大改造完成:消亡
发展
程度
时间
一战期间:
短暂春天
根据历程和图片,概括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
特点1:曲折发展、总体落后
特点2:区域分布不平衡
特点3:产业结构以轻工业为主
第三环节: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四环节:近代社会的变化
1.交通与通讯
交通工具
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促进了商品的流通。
通信方式
电话交换所
电报
带动了通信事业的发展。
影响:逐步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两次工业革命成果
火车
轮船
汽车
飞机
电车
第四环节:近代社会的变化
2.习俗与礼节
习俗
剪发辫
易服
劝禁缠足
礼节称呼
礼节
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出现自由平等的新风尚。
第四环节:近代社会的变化
3.生活方式
生活方

新式婚礼
西餐
追悼会
洋烟
饮食、服饰、婚丧以及休闲娱乐方式日益开放,出现了崇洋逐新的趋向。
第四环节:近代社会的变化
4.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
材料4:从影响上来说,接触西学较为充分的人群和地区心态相对较为开放,因之生活方式的转变也较为迅速。从人群上讲,上层社会的变化大于下层社会的转变程度,知识人群和学生的变化大于无知人群的变化;从地理上来说,东南沿海的变化大于西部内陆地区的变化,大中城市的变化大于广大市镇的变化;从文化上讲,文化先进地区的变化明显好于文化落后地区的变化。 ——陈国庆主编《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
特点:不平衡、新旧并呈、多元发展
材料5:鸦片战争一声炮响,西方坚船利炮把中国推向灾难的深渊。先贤们从“师夷长技”到“实业救国”、变法维新的探索,必须彻底埋葬旧制度。举起义旗发动革命,推翻旧王朝,挥动科学、民主大旗,吹响思想解放的号角。
——《岳麓版普通高中历史必修(1)政治文明历程》
外因: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
内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政治变革带来的影响。
第四环节:近代社会的变化
5.教育与新闻出版
(1)新式学校的发展
时期 新式学校
洋务运动时期 京师同文馆
福州船政学堂
甲午中日战争后 北洋西学堂(天津)
南洋公学(上海)
百日维新期间 京师大学堂
同文馆
福州船政学堂
北洋西学堂
京师大学堂
百日维新留下的唯一成果;
中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
第四环节:近代社会的变化
5.教育与新闻出版
(2)废科举,举新制
材料6:科举一日不停,士人皆有侥幸得第之心……学堂决无大兴之望。
——袁世凯、张之洞等《奏请立停科举以广学校折》
决定从次年开始废八股
一律停止科举考试
1901年
1905年
1903年
决定逐步废除科举制
兴办学堂
颁布学堂章程
统一全国学制
新式教育逐渐发展
初等教育
初等小学堂(5年)
高等小学堂(4年)
中等教育
中学堂(5年)
高等教育
高等学堂(3年)
分科大学堂(3-4年 )
通儒院(5年)
普通教育
第四环节:近代社会的变化
5.教育与新闻出版
(3)报刊
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上海、香港等地创办了许多供在华外国人阅读的外文报刊。
1872年在上海创刊,1949年5月27日停刊。是近代中国发行时间最久、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报纸,是中国现代报纸开端的标志。被人称为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百科全书"。
《申报》
上海
天津
延安
民国时期著名的报纸
第四环节:近代社会的变化
5.教育与新闻出版
创刊于上海
陈独秀创办
邹韬奋主办
民国时期影响较大的刊物
报纸是以刊载新闻和时事评论为主的,定期向公众发行的印刷出版物,具有反映和引导社会舆论的功能。
期刊是指定期出版的刊物,它也被人们称为杂志,有固定名称,每期版式基本相同
(3)报刊
第四环节:近代社会的变化
5.教育与新闻出版
(4)出版
商务印书馆
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中华书局
生活书店
开明书店
新华书店
第四环节:近代社会的变化
6.文学艺术
20世纪初以后,中国文艺创作空前繁荣,成就突出,涌现出一批优秀作品。其中比较著名的有:
作品 作者 发表时间
《狂人日记》 鲁迅 1918年
《阿Q正传》 1921—1922年
《女神》 郭沫若 1921年
《家》 巴金 1931年
《子夜》 茅盾 1933年
《雷雨》 曹禺 1934年
《骆驼祥子》 老舍 1936年
(1)文学成就
第四环节:近代社会的变化
6.文学艺术
(2)美术成就
齐白石,擅绘花鸟草虫,画法上工笔、写意兼长,造诣精深。
徐悲鸿,以西洋写实主义的技法来改革中国画法,创作了《田横五百士》《愚公移山》等宏篇巨作,在中国技法和意境上开辟了新时代。
第四环节:近代社会的变化
6.文学艺术
(3)音乐成就
聂耳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等名曲,谱写了时代的最强音。
冼(xiǎn) 星海的代表作品《黄河大合唱》气势磅礴,表现出中华民族的伟大、独立、坚强,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勇敢、顽强和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
第四环节:近代社会的变化
6.文学艺术
(4)影视成就
第一部无声电影:1905年在北京拍摄的《定军山》
第一部有声电影:1931年拍摄的《歌女红牡丹》
赵丹、周璇等电影明星,为人们留下了《十字街头》《马路天使》《渔光曲》等经典影片。
八上第七第八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