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形成性练习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满分:12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作文纸与答题纸分开交。
第Ⅰ卷(选择题 共26分)
一、(18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诗是最早绽露的文学萌芽。诗和音乐像一对孪生的姐妹,从诞生之日起就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以它特有的声情韵律感染着万千读者,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
《诗经》中的每一首诗,都是可以合乐歌唱的,“风”“雅”“颂”便是根据音乐特点所做的分类。从《诗经》到《楚辞》,以至律、绝、词、散曲,它们都清晰地展现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对音乐美的努力追求。白居易《与元九书》说“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袁枚《随园诗话》说“其言动心,其色夺目,其味适口,其音悦耳,便是佳诗”;明代诗论家谢榛的《四溟诗话》主张“诵要好,听要好,观要好,讲要好。诵之( ),听之金声玉振,观之明霞散绮,讲之独茧抽丝”……不仅诗歌传唱丰富了人们的劳动生活,还为我国古代文化的传播、继承、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诗歌与音乐都是以抒情见长,都十分讲究节奏、韵律、音调,两者( ),互为一体。尤其是诗歌中对音乐的( )描写,更保证了音乐与诗歌朝着更加理性的方向发展。因此,“音乐入诗”便成了文人常谈的话题。
(改编于时爱华《我国历代诗歌与音乐的关系和意义》)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行云流水 融会贯通 精妙 B.风流云散 水乳交融 精细
C.风流云散 融会贯通 精细 D.行云流水 水乳交融 精妙
2.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A.不仅诗歌传唱丰富了人们的劳动生活,还使我国古代文化的发展、继承、传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B.诗歌传唱不仅丰富了人们的劳动生活,还为我国古代文化的继承、发展、传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C.不仅诗歌传唱丰富了人们的劳动生活,还为我国古代文化的继承、发展、传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D.诗歌传唱不仅丰富了人们的劳动生活,还使我国古代文化的发展、继承、传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3.下列文学常识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大都是民间歌谣,“雅”多为宫廷乐歌,“颂”多为祭祀时的乐歌。
B.陶渊明,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是山水诗派的创始人。
C.白居易是中唐时期的现实主义诗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语言通俗明白。
D.杜甫,号少陵野老,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心血凝结的一千四百多首诗歌,是“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的一面镜子,被公认为诗史,明清文人推崇他为“诗圣”。
4.对下列各句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木直中绳 中:合乎 B.假舆马者 假:借助
C.余嘉其能行古道 嘉:嘉奖 D.作《师说》以贻之 贻:赠送
5.下列各组句子中,画横线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故木受绳则直 B.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其皆出于此乎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D.吾尝终日而思矣 犹且从师而问焉
6.下列选项中,全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
①金就砺则利 ②虽有槁暴 ③传道受业解惑也 ④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⑤知明而行无过 ⑥或师焉,或不焉 ⑦吾从而师之 ⑧君子生非异也
A.①③⑥⑧ B.④⑤⑥⑦ C.②④⑤⑥ D.③⑤⑥⑧
7.下列句子中与其它三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不拘于时
C.学于余 D.而耻学于师
8.下列各项中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语出《诗经·郑风·子衿》。青衿,是周代读书人青色交领的服装,同“江州司马青衫湿”中的“青衫”是一样的,均代指有学识的贤才,在《短歌行》中借以表达对贤才的渴望。
B.“越陌度阡”意为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其中“阡”是指东西向的田间小路,“陌”为南北向的田间小路。
C.古人往往采用多种纪时方法,如“戊申晦五鼓”,“戊申”是干支纪日,“晦”利用月相纪日,这里指农历每月初一,“五鼓”即五更,指凌晨1-3点。
D.古代很多节日记录着先民们的农事劳动生活,如社日。社日有春社和秋社。“社”这个词语频繁出现在古诗词中,如“一片神鸦社鼓”,这里的“社鼓”就是社日祭祀土地神的鼓声。
9.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唯有杜康。 B.越陌度阡。 C.樯橹灰飞烟灭。 D.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二、(8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节选自《劝学》)
(二)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节选自《学记》)
(三)
夫明《六经》之指,涉百家之书,纵不能增益德行,敦厉风俗,犹为一艺,得以自资。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身耳。曰:“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伎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世人不问愚智皆欲识人之多,见事之广,而不肯读书,是犹求饱而懒营馔,欲而惰裁衣也。
(节选自《颜氏家训·勉学》)
10.对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虽有槁暴 槁:枯 B.金就砺则利 就:接近、靠近
C.又从而庸之 庸:归功 D.先其易者,后其节目 节目:项目
11.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而寒于水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又从而怨之 不知东方之既白
C.叩之以小者则小鸣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 D.是犹求饱而懒营馔 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1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
B.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
C.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
D.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
13.对以上三段文字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段文字中,作者首先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继而论述学习在提高人的素质等方面有重大意义。
B.第二段文字中,作者提倡在求学时,要做“善学者”和“善问者”,这样就更有效地解决学习问题。
C.第三段文字中,作者强调容易学会而又值得推崇的技艺是读书。广泛涉猎书籍可以助世人安身立命。
D.这三段文字,围绕“学习”的话题,从不同角度进行阐发。只有第一段文字使用了比喻和对比论证。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94分)
三、(22分)
1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3分)
(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3分)
(3)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2分)
1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6分)
宿业师①山房②期丁大③不至
孟浩然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
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注】①业师,法名“业”的僧人。②山房,山中的屋舍。③丁大:作者友人。④之子:指丁大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开头两句写夕阳刚刚西沉,屋舍四周的群山万壑立刻就变得昏暗起来。
B.三四两句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刻画诗人在身之所处的环境中的独特感受。
C.五六两句写夜深时山间的静谧,“归”“栖”二字中流露出一种浓浓的乡愁。
D.结尾句“孤琴候萝径”中的“琴”字,蕴含着鉴证朋友间彼此相知的意思。
(2)请对颔联进行赏析?(2分)
(3)结合全是分析诗人在诗中抒发了那些情感?(2分)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分)
《短歌行》中,曹操引用《诗经》诗句“ , ”借女子对情人的深情相思表达诗人对贤才的渴望。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描写周瑜儒雅从容,指挥若定的诗句是: , , 。
(3)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上阕中由写景转入抒情,面对美丽壮观的湘江秋景,作者思绪万端,不禁发问: , , ?
四、现代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墨乌镇
彭学明
说乌镇是一墨乌镇,是因为乌镇的底色是墨色的。淡淡的墨色,让乌镇显得格外古朴。乌镇像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人,几千年如一日地站着、坐着或者蹲着,既老成持重,又沉稳肃穆,当然也很沧桑和简朴。一件粗布衣穿了3000年,一件灰色裤穿了3000年,一件褐色被也盖了3000年。3000年不浓妆艳抹,3000年不花枝招展,3000年一种本色,难啦!然而正是这3000年不变的颜色和本色,才完美了乌镇成就了乌镇,才让乌镇以一种润物无声的力量穿越了时空,扬名中外。
乌镇是老,但老得周正老得硬朗,老得神清气爽。就像酒,越老越香。斑斑驳驳的墙壁,只是它风霜岁月的一层老茧。墙顶的几把荒草,只是它仙风道骨的几缕胡须。而那些浅浅淡淡的青苔,则是它人生磨难出的一点点老年斑。石板铺就的街巷,平平仄仄地穿行在乌镇的每一个角落,或长,或短,或窄,或宽,或直,或弯。是乌镇斩不断的根,割不了的筋。没了这每一条街巷,乌镇就没了章法,乱了方寸,乌镇就成了一潭死水、一盘死棋,乌镇的人就走不出自家的屋檐,只能坐井观天。上了年纪的人,有许多上了年纪的记忆,花儿正开的人,也有许多难忘的回忆。不管是谁,只要走进乌镇的这些小街小巷,只要踏响每一块发亮的青石板,就会唤醒许多尘封的故事,就会生出许多深长的遐想,就会不由自主地披满一身古色古香。
不要说戴望舒的古巷和丁香,更不要说跟戴望舒诗句一样的姑娘。乌镇有的是江南柔情的雨丝,有的是雨丝下打伞荷笠的姑娘。因为乌镇本身就是一束江南的丁香。你运气正好,对面走来了一个江南的女子,背面也走来了一个江南的女子,两个女子都笑靥抿抿,两个女子都鲜若桃花,两个女子的秋波都与你在这里狭路相逢,你选择哪一个?哪一道秋波更能打湿你爱情的梦?哪一泓秋水更能漫进你温柔的梦乡?
无论荣华富贵还是淡泊清贫,乌镇都是含蓄而内敛的。就说徐家厅、朱家厅和张家厅,里面那么富丽堂皇那么气派宏大,外面却与贫民百姓一样普通,有如小家,亦如碧玉,与整个乌镇浑然一体。由此,不管怎么看,乌镇就都有几分平淡几分儒雅几分绅士。打铁的,染布的,唱戏的,经商的,穿官袍的,都在不经意间透着一种平和、一种文气。不知是家家都种着花养着鸟,还是个个都识点文断点字有点见识,时光和岁月就是遮不住乌镇人的淡淡书香。是什么呢?或许是家家门前挂着的那盏红色灯笼,或许是条条巷子飘出的那段印花染布,或许是满镇子飘着的那比歌声还柔软的声声吴语。
其实,更精彩的是在水上。乌镇的水是浑浊的,远不及我故乡湘西的水清澈甘甜,但乌镇的水是为乌镇而生的。没有乌镇就没有这条蜿蜒迤逦的水巷,没有这一条蜿蜒迤逦的水巷就没有水,没有水,乌镇就没了水色没了灵气没了生命没了灵魂。之所以说乌镇的水是为乌镇而生的,因为乌镇的河是人工的,这运河就是因为乌镇而来这里安家落户的。如果不是为了与乌镇结一门金玉良缘,这运河就不会绕这么远的路,就不会流到这里与乌镇朝夕相处、唇齿相依。所以乌镇与水的关系,是血与水的关系,血浓于水,血也融于水。
这条飘飞的水巷,是乌镇的血脉,软软的脉管上,是乌镇的每一个细胞每一个细节。租一条蚱蜢舟,我们就驶进乌镇的水墨画里了。悠悠的水巷,像一支写意的工笔,轻描淡写地描摹着两岸,勾勒出两条笔直的风景线。黑瓦白墙的民居,仪态万方地闪立在两边,一半住在岸上,一半跳进水里,它们像一群淘气的孩子,把脚伸进水里,把手也伸进水里,戏弄一河鱼虾。虽然它们没有我湘西吊脚楼的气势和高大,但却小巧精致,异曲同工。水阁的窗口,往往会探出一盏女儿的脸,那不是茅盾笔下的淑女,就是我们江南的表妹,好看,好看,好美,好美。于是你觉得一河的风景都被这女儿的脸照亮了,一河的水阁都是这天上掉下来的林妹妹了。本来也是这样,你看,在那岸边的每一座河埠旁,在河埠的每一条帮岸上,在帮岸的每一条廊棚里,在廊棚的每一个美人靠里,你都会看到一个个洗衣淘米的表妹,一个个挑花绣朵的表妹,一个个等待爱情的表妹。美人靠是什么?美人靠是水乡女儿的专用工具,在临河的每一个廊棚里。不管是男人女人,你都靠一靠吧。靠一靠,你就是美女了;靠一靠,你就有美人了。
坐在船上,看着风景,想着美人,再品一品乌镇男人用白水白面白米酿制的“三道白”酒,品品乌镇女人手擀的姑嫂饼,乌镇的滋味就全了,你就品不尽想不完,就乐不思蜀、游而忘归了。
那么,留下来,你就会是茅盾先生笔下的一个人物,是千年乌镇的一个情节和段落。
1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4分)
A.这是一篇写浙江水边小镇的美文,不但写出小镇的外景,而且写出了小镇的内蕴和精神。
B.本文第三段的第一句话,化用了戴望舒《雨巷》中的意象,表现了江南独具特色的婉约和柔情。
C.本文描写了乌镇的各色人群,以及人们日常的生活方式,着重表现了乌镇开放和豁达的特点。
D.文中提到湘西的吊脚楼,用乌镇的民居来衬托吊脚楼的气势和高大,以此来表达对家乡的爱。
E.本文结尾段形象地说明了乌镇与人的相融,突出乌镇的文化气息,更表达了作者对乌镇的喜爱和留恋。
18.本文是一篇游记散文,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的乌镇?(4分)
19.赏析画线句子。(6分)
乌镇是老,但老得周正老得硬朗,老得神清气爽。就像酒,越老越香。斑斑驳驳的墙壁,只是它风霜岁月的一层老茧。墙顶的几把荒草,只是它仙风道骨的几缕胡须。而那些浅浅淡淡的青苔,则是它人生磨难出的一点点老年斑。
20.作者是湘西人,在文中他也谈到自家的水,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4分)
五、名著阅读(4分)
21、《增广贤文》里说“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在《差序格局》中也有提到“中国人也特别对世态炎凉有感触”,对此,你怎么看?试结合作者的观点谈谈你的理解。
六、作文(5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们经常鼓励一个人要在一个领域不断深耕,以此获得突破性的进展,成为领域内的翘楚。而经济学中的“边际递减效应”告诉我们,越往后,进步越不容易。有的人在过程中消极放弃,有的人在困难面前沮丧不振,有的人在磨砺与失败中继续前行。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议论文,谈谈你的认识。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