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渭南市尚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陕西省渭南市尚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4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2-15 06:06: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联考
地理试题
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座位号__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本试题共8页,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第一部分选择题用2B铅笔将正确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用0.5mm黑色墨水签字笔答在答题纸上。
3.答第一部分前,将学校、班级、姓名、考号、座位号按要求涂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共16道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冲日”是指某一行星和太阳分别位于地球两侧,且三者排成接近一条直线的现象,2020年10月14日火星冲日现象上演。下面是火星冲日时太阳系中部分天体位置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下图表示1960~2013年年均太阳黑子相对数与辽宁西北地区年降水距平关系。完成2-3题。
2.图示信息表明( )
A.1988年以前,黑子变化极值年比降水量变化极值年大幅提前
B.1988年以后,黑子变化极值年比降水量变化极值年大幅滞后
C.总体上黑子高值期降水量偏少,黑子低值期降水量偏多
D.总体上黑子相对数与年降水距平值呈现出正相关关系
3.太阳黑子增多时,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是( )
A.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 B.地表温度明显升高
C.大气逆辐射作用增强 D.水循环的动力增强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2022年9月17日13时35分至15时33分,神舟十四号航天员蔡旭哲、航天员陈冬先后成功出舱。下图为“问天全景摄像机拍摄的航天员出仓画面”,据此,完成4-6题。
4.出仓后航天员看到的天空背景为黑色,其主要原因是( )
A.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 B.无太阳辐射
C.太阳辐射全部被大气吸收 D.太阳辐射被云层反射
5.空间站所在的天体系统中级别最低的是( )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
6.推测问天实验舱舱外航天服应( )
①耐高温 ②耐高压 ③防强风 ④防辐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019年6月17日,四川省南部宜宾市的长宁县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为16千米。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7-8题。
7.此次地震的震源最可能位于( )
A.Ⅱ圈层 B.Ⅳ圈层 C.莫霍界面以下 D.古登堡界面以下
8.关于图中各圈层的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
A.Ⅰ圈层的根本热源是地面辐射 B.Ⅲ圈层空间分布不连续
C.Ⅱ圈层是地核 D.Ⅳ圈层为液态或熔融状态物质
“红灯停,绿灯行”是我们从小就知道的交通规则,交通信号灯颜色的选择也蕴藏着一些地理知识。完成9-10题。
9.交通信号灯选择红、黄、绿三种颜色的原理是( )
A.波长较短容易被吸收 B.波长较长容易被吸收
C.波长较短不容易被散射 D.波长较长不容易被散射
10.下列现象与此原理相似的是( )
A.日出日落时的霞光 B.晴天夜间温度低
C.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D.燃烧秸秆抵御寒潮
图1为“我国西北地区蔬菜大棚的景观图”,图2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11-12题。
图1 图2
11.图1中的塑料薄膜可以( )
A.增强①,对大气保温 B.阻挡②进入蔬菜大棚
C.阻挡③,减少降温幅度 D.减少④,保持水分
12.图2中( )
A.④只出现在夜晚,起保温作用 B.③是近地面大气的根本热源
C.②的大部分被大气直接吸收 D.①在多云的白天作用更明显
新疆喀尔乌勒村依格孜也尔河阶地主要分布于该河下游大约15km的河段两侧,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阶地(T1阶地、T2阶地、T3阶地、T4阶地)。下图为依格孜也尔河河流阶地剖面图。据此完成13-14题。
13.喀尔乌勒村河流阶地形成过程中,外力作用影响最大的时期是( )
A.T1阶地形成时期 B.T2阶地形成时期
C.T3阶地形成时期 D.T4阶地形成时期
14.图示地区( )
A.地壳持续下降 B.砂砾石层形成于河流阶地之后
C.T2阶地形成在T1阶地之后 D.洪水期一般不能淹没T1阶地
当冰川的终端位置暂时稳定时,冰碛物在冰川前缘堆积形成的弧形垄状地貌,称为终碛垄。终碛垄是古冰川停滞位置的一个重要标志,若冰川在后退过程中有多次停顿,则会形成多条终碛垄。完成15-16题。
15.与流水堆积地貌相比,终碛垄组成物质的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A.分选性好 B.磨圆性好 C.棱角分明 D.大小均匀
16.图示地区,终碛垄由乙到甲的位置变动,反映( )
A.气候逐渐变冷 B.气候逐渐变暖 C.气温反复升降 D.气候持续稳定
二、综合题:(该部分3道非选择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是我国部分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
材料二:青藏高原上空的年平均对流层高度约为15km,而同纬度地区年平均对流层高度约为12km。
材料三:下图是四川盆地地形简图。
(1)读材料一,指出图中年太阳辐射总量值最大的区域,依据影响太阳辐射分布的因素,判断其形成原因。(7分)
(2)比较拉萨与重庆相比的昼夜温差大小,并分析其原因。(5分)
(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结合中国地形,分析青藏高原上空对流层高度大于同纬度地区的原因。(4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共13分,每空1分)
2020年,科学家发现南极大陆西侧的土壤里含有密集的花粉、孢子和植物根系化石,种类达65种,这些证据表明大约9000万年前的南极洲存在过热带雨林。2018年。我国科学家根据一件产自河北青龙的带羽毛恐龙化石,发现了一个和鸟美条蜂关系很近的恐龙新属种—巨嵴彩虹龙。下图为甲、乙两地岩层分布示意图。
(1)南极大陆发现雨林样本的地层形成于_________________(前寒武纪/中生代)代。由此推测相较于现在,当时南极大陆的气温较_________________(高/低),降水_________________(多/少)。
(2)发现巨嵴彩虹龙化石的地层与乙地的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地层形成时代大体一致,这一时期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_动物的时代”,该时代_________________植物极度兴盛,在陆地植物中占主要地位,成为了重要的_________________(矿产)时期,在地球发展的历史中,另外一个形成同类矿产的地质时期为_________________。该时代三叠纪晚期,由于板块运动剧烈,联合古陆开始_________________。
(3)甲地AB地层形成于_________________代,该时代早期是_________________动物发展的时代。
(4)甲地FG地层形成较早的是_________________,G地层形成于_________________代。
19.某大学地理系的同学,利用暑假到全国各地进行考察活动,下图地貌景观拍摄的照片,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完成下列问题。(23分)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1)可能出现在海南的三亚的景观图最有可能是__________图。这种景观的名称为___________。(2分)
(2)图④的景观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该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2分)
(3)②和⑦图景观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4)在⑦图中画出当地盛行风向。(1分)
(5)⑥图石林属于_________________地貌,该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该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地区的云贵高原。分析我国西南地区该类地貌广泛发育的原因。(6分)
(6)请说出⑥图所示地貌对生产、生活带来的有利和不利影响。(4分)
(7)图⑤中适宜作为聚落的建设地的是河曲的哪一侧?并描述图⑤所示河曲的形成过程。(4分)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联考
地理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B C A A A C A D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D A C D C D C B
二、综合题:
17.(16分)【答案】(1)青藏高原。海拔因素:青藏高原海拔高,大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纬度因素:纬度位置较低,太阳辐射强;天气因素:晴天多,云量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
(2)拉萨昼夜温差大于重庆。拉萨海拔高,大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的保温作用弱;拉萨多晴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的保温作用弱。
(3)青藏高原年太阳辐射总量大,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多,上升气流强劲,上升高度较大;青藏高原海拔高,上升气流起点高,更容易达到较高处。
18(13分)【答案】(每空1分,共13分)
(1)中生 高 多
(2)Y 爬行 裸子 成煤 晚古生代(古生代晚期) 解体(破裂)
(3)古生 海洋无脊椎
(4)F 新生代
19.(23分)【答案】
(1)③(1分) 海蚀柱(1分)
(2)U形谷(1分) 冰川侵蚀(1分)
(3)风蚀蘑菇(1分) 沙丘(1分) 风力侵蚀(1分) 风力堆积(1分)
(4)(1分)
(5)喀斯特(1分) 流水溶蚀(1分) 西南(1分)
该地区分布有大面积的石灰岩,且厚度大、岩性纯、裂隙比较发育;气温较高;降水总量大。(3分)
(6)有利:旅游资源丰富;洞穴内冬暖夏凉,为居住、防空、储存提供便利。(2分)
不利:土层薄且较为贫瘠;可耕地面积小,不利于农业机械化生产;地形崎岖不平,交通不便;岩层保水性能差,地表水缺乏;多地下溶洞和暗河,地质不够稳定。(2分)
(7)凸岸(1分) 河流流入平原后,地形平坦开阔,河流侵蚀作用主要为侧蚀,在地转偏向力和惯性冲刷力等作用下,受到侵蚀的河岸后退,形成凹岸,对岸泥沙堆积成凸岸,河水不断冲於,河道越来越弯,形成曲流。(3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