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小学5年级下册人教新课标第11课《晏子使楚》导学案
五下第11课 晏子使楚
【学习目标】
1、会写14个生字,会认8个生字。能正确 ( http: / / www.21cnjy.com )读写“侮辱、威风、矮小、冷笑、为难、规矩、招待、囚犯、出息、大臣、柑橘、盗贼、取笑、实话实说、面不改色、安居乐业”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晏子说的话及晏子的语言中所蕴含的智慧。
3、懂得晏子有力地反击楚王的三次侮辱,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重点难点】
重点:精读晏子与楚王针锋相对的话,了解晏子与楚王的三次斗智。理解句子包含的意思。
难点:体会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爱国思想品质。
【学法指导】
小组合作学习 在合作之前要充分的自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将课文读通、读顺,根据导学案设计的问题展开学习,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打上问号,在小组内讨论。
导 学 过 程 方法导引
【自主学习,基础过关】1、自主检测:1)读课题:“使”的意思是: “晏子使楚”的意思是: 2)读通课文,给课后的生字注音,读准字音。 wǔ rǔ sā huǎnɡ ɡuī ju qiú fàn ( ) ( ) ( ) ( ) dà chén huái nán ɡān jú dào zéi ( ) ( ) ( ) ( ) 3)比一比,再组词。 敞( ) 准( ) 陪( ) 臣( ) 尊( )即( ) 敝( ) 淮( ) 赔( ) 矩( ) 遵( )既( )2、我的疑惑:【合作探究 释疑解惑】1、本课可以分成三段,请写出段意。 第一段(1-2):第二段(3-5): 第三段(6): 2、说说在第一则故事中,晏子是运用什么办法,让楚王只好吩咐大开城门,把晏子迎接进去的? 3、说说在第二则故事中,晏子是运用什么办法,让楚王也只好尴尬地陪着笑的? 4、说说在第三则故事中,晏子是运用什么办法,让楚王楚王听了,只好赔不是说:“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而自讨没趣了”的? 5、阅读全文,说说晏子是个怎样的人?6.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有什么联系?【检测反馈 学以致用】1.根据意思写成语。 (1)大伙把袖子举起来,就连成一片云。( ) (2)人们都甩一把汗,就能够下一阵雨。( ) (3)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 )(4)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劳动。( ) (5)脸色毫无改变,形容十分镇定。( )2.按要求改写句子。 1)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改为陈述句: 2)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改为肯定句: 3)晏子装着很为难的样子,说:“您这一问,我实在不好回答。” 改为转述句: 3.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这篇课文主要写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 时期,楚国 和齐国大夫 侮辱与反侮辱的故事。这篇课文是按照 顺序写的。故事的起因是: ,经过是: ,结果是: 。 【总结提炼 知识升华】1.学习收获2.需要注意的问题 【课后训练 巩固拓展】一、读下面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打“√”。1.晏子使楚 ①使用。 ②假若,假使。 ③派遣,出使。 2.敝国有个规矩 ①破旧,破烂。 ②衰败。 ③谦辞,旧时用于跟自己有关的事物。 3.我原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 ①医生。 ②一种古代官职名称。 ③年长,排行第一。4.楚王仗着自己国势强盛 ①兵器的总称。 ②拿着。 ③凭借,倚仗。二、阅读《晏子使楚》选段,回答问题。 楚王安排酒席(招待 款待) ( http: / / www.21cnjy.com )晏子。正当他们吃得高兴的时候,有两个武士押着一个囚犯,从堂下走过。楚王看见了,问他们:“那个囚犯犯的什么罪?他是哪里人?”武士回答说:“犯了盗窃罪,是齐国人。”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儿?”楚国的大臣们听了,都(得意扬扬 得意洋洋)地笑起来,以为这一下可让晏子丢尽脸了。哪知晏子面不改色,站起来,说:“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楚王听了,只好赔不是,说:“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 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1、“囚”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 ,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部。2、在文中括号内用“√”选恰当的词语。 3、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沾沾自喜( ) 笑 眯 眯( ) 嘲 笑( ) 神情自若 ( )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改成反问句。 5、用“~~”画出晏子反驳楚王的话,并说说这些话妙在何处? 6、经过晏子的反驳,楚王对晏子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吗? 7、你觉得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课文内容写一写。【课后反思 自悟自励】 学生课前仔细阅读课文,基本完成生字、新词等识记理解内容,并了解课文的大意。本文故事性很强,应鼓励学生通过自主阅读 ( http: / / www.21cnjy.com ),合作探究的方法来学习。先把课文读通顺,然后启发学生一个部分一个部分地阅读思考,并交流、讨论,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