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第十一课时)5.4平移
年级 七年级 课题 5.4平移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经历画图、观察、测量的探究过程,归纳平移的基本性质.2.认识平移,理解平移的基本性质
过程方法 经历观察、分析、操作、欣赏以及抽象,归纳等过程,经历探索图形平移性质的过程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增强审美意识.
情感态度 通过学习,更加关注生活,增强用数学的意识,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 平移的概念及性质。
教学难点 平移的基本性质及其归纳过程.
教学方法 启发、讨论、交流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问题与情境 师生活动
情景引入 投放课本图5.4-1的图案. (1)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能否根据其中的一部分绘制出整个图案 1.教师打开幻灯机,投放课本图5.4-1的图案.2.学生观察这些图案、思考并回答问题.
合作探究合作探究 1. 【提出问题】 如何在一张纸上画出一排和课本第28页图5.4-2形状、大小都一样的雪人呢? 2. 【观察、思考】(1)在自己所画出的相邻两个雪人中, 雪人的形状、大小、位置运动前后是否发生了变化?形状 ,大小 ,位置 (2) 在自己所画出的相邻两个雪人中,找 ( http: / / www.21cnjy.com )出三组对应点:鼻尖A与A′, 帽顶B与B′,纽扣C与C′,连接这些对应点. 观察得到的线段,它们的位置、长短有什么关系?它们 且 (3)请你再作出连接其它对应点的线段,它们是否仍然平行且相等?3.【师生归纳】 (1) 把一个图形 沿 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新图形与原图形的 (2)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 (3)新图形中的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两个点就是 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________.思考:图形的平移一定是水平的吗?一定是竖直的吗?4.【例题讲解】如图,平移三角形ABC,使点A移动到点A′.画出平移后的三角形A′B′C′分析:图形平移后的对应点有什么特征?作出点B和点C的对应点B′、C′,能确定三角形A′B′C′吗?(1)连接AA′,过点B作AA′的平行线a,在直线a上截取BB′=AA′,则点B′就是点B的对应点;(2)过点C作直线AA′的平行线b,在直线b上截取CC′=AA′,则点C′就是点C的对应点;(3)连接点A′、B′、C′则三角形A′B′C′就是平移后的三角形。 学生讨论、回答师幻灯片展示引导学生观 ( http: / / www.21cnjy.com )察得出雪人的形状不变、大小不变、位置改变。教师幻灯片展示:①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②新图形中的每一个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两个点是对称点,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平行且相等.关于平移的方向,可结合课本图5.4-5说明图形平移方向,不一定是水平的.教师:“点A移到点A′”这句话告诉我们图形平移的方向是A到A′的方向, 平移的距离为线段AA′的长,根据这两个要素就可以确定点B、C的对应点B′、C′,从而画出△A′B′C′.
尝试应用 1.在下面的六幅图案中,(2)(3)(4)(5)(6)中的哪个图案可以通过平移图案(1)得到? ( http: / / www.21cnjy.com )2.欣赏并说出下列各商标图案哪些是利用平移来设计的?3.你能举出生活中一些利用平移的例子吗?4.如图,在网格中有△ABC,将点A平移到点P,画出△ABC平移后的图形.①将点A向___平移__格,再向__平移__格,得点P ;②点B,C与点A平移的 一样,得到B ′、C′ ; ③连接 得到△ABC平移后的三角形 .5.如果△ABC沿着北偏东45°方向移动了2cm,那么△ABC的一条中线AD上的中点P向________方向移动了________cm.6.在下列说法中:①△ABC在平移过程中,对应线段一定相等;②△ABC在平移过程中,对应线段一定平行;③△ABC在平移过程中,周长不变;④△ABC在平移过程中,面积不变,其中正确的有________(填序号) 先独立完成,后再小组内交流。
小结 1.平移的定义;2.平移的性质。 学生反思自己操作的过程;教师对学生的进步给予肯定,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勇气.
作业 课本第30页练习1、4,第31页14题。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