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全册小测(含答案)-2023~2024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全册小测(含答案)-2023~2024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2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3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12-15 08:37: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必修第二册全册小测
(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古籍中的记载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天工开物》中“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涉及的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B.《吕氏春秋·别类编》中“金(即铜)柔锡柔,合两柔则刚”体现了合金硬度方面的特性
C.《本草纲目》中“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以烧酒复烧二次……价值数倍也”用到的实验方法是蒸馏
D.《肘后备急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该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2.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提出一种基于CH3OH的碳循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能量转化方式只有2种
B.CO2、CH3OH均属于有机化合物
C.制取CH3OH的反应:CO2+3H2 CH3OH+H2O,原子利用率为100%
D.利用CO2合成CH3OH燃料有利于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并减少碳排放
3.从古至今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已能利用3D打印技术,以钛合金粉末为原料,通过激光熔化逐层堆积,来制造飞机钛合金结构件,高温时可用金属钠还原相应的氯化物来制取金属钛
B.有人称“一带一路”是“现代丝绸之路”,丝绸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C.我国从四千余年前开始用谷物酿造酒和醋,酿造过程中只发生水解反应
D.汉代烧制出“明如镜、声如磬”的瓷器,其主要原料为石灰石
4.下列实验过程中,始终无明显现象的是(  )
A.将CO2通入Ba(NO3)2溶液中
B.将NO2通入FeSO4溶液中
C.将NH3通入AlCl3溶液中
D.将SO2通入H2S的溶液中
5.医用外科口罩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中过滤层所用的材料是聚丙烯,具有阻隔部分病毒和细菌的作用。下列关于医用外科口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防水层具有阻隔飞沫进入口鼻内的作用
B.聚丙烯属于合成高分子材料
C.聚丙烯材料难溶于水
D.用完后应投入有可回收物标志的垃圾箱
6.下列关于SO2的说法正确的是(  )
A.SO2气体通入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红色褪去,说明SO2具有漂白性
B.SO2和Cl2混合通入品红溶液中,一定能使溶液褪色
C.SO2气体通入溴水中,溴水的颜色褪去,说明SO2具有漂白性
D.二氧化硫的大量排放会导致酸雨
7.由氯乙烯(CH2CHCl)制得的聚氯乙烯()可用来制造多种包装材料,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聚氯乙烯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B.氯乙烯可由乙烯与氯化氢加成制得
C.由氯乙烯制得聚氯乙烯符合“原子经济”
D.大量使用聚氯乙烯塑料可造成白色污染
8.某装有红色溶液的试管,加热时溶液颜色逐渐变浅,则原溶液可能是(  )
①滴有酚酞的氨水 
②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
③溶有SO2的品红溶液 
④滴有酚酞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①④
9.如图原电池,已知金属G比铜活泼,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该装置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B.金属G为正极
C.铜片上有气泡产生
D.铜片上电极反应式为2H++2e- H2↑
10.室温时,向试管中通入气体X(如图),下列实验中预测的现象与实际不相符的是(  )
选项 气体X 试管中的物质Y 预测现象
A 乙烯 Br2的CCl4溶液 溶液橙色逐渐褪去,最终液体分为上下两层
B SO2 品红溶液 溶液红色逐渐褪去
C 甲烷 酸性KMnO4溶液 无明显现象
D 氯气 FeCl2溶液(浅绿色) 溶液由浅绿色逐渐变为黄色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1.在2.0 L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0 mol HCl和0.3 mol O2,加入催化剂发生反应:4HCl(g)+O2(g) 2Cl2(g)+2H2O(g),HCl、O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2时,v(正)=v(逆)
B.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不变
C.t1时容器内气体的总压强比t2时的大
D.t3时,容器中c(Cl2)=c(H2O)=0.2 mol·L-1
12.已知反应:2NO(g)+2H2(g) N2(g)+2H2O(g)生成N2的初始速率与NO、H2的初始浓度的关系为v=kcx(NO)cy(H2),k为速率常数。在800 ℃时测得的相关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数据 初始浓度/mol·L-1 生成N2的初始速率/mol·L-1·s-1
c(NO) c(H2)
1 2.00×10-3 6.00×10-3 1.92×10-3
2 1.00×10-3 6.00×10-3 4.80×10-4
3 2.00×10-3 3.00×10-3 9.60×10-4
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速率常数将增大
B.800 ℃时,k值为8×104
C.若800 ℃时,初始浓度c(NO)=c(H2)=4.00×10-3 mol·L-l,则生成N2的初始速率为5.12×10-3 mol·L-1·s-1
D.关系式中x=1、y=2
13.不同条件下,用O2氧化一定浓度的FeCl2溶液过程中所测的实验数据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或推测不合理的是(  )
A.Fe2+的氧化率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大
B.由②和③可知,pH越大,Fe2+被氧化的速率越快
C.由①和③可知,温度越高,Fe2+被氧化的速率越快
D.氧化过程的离子方程式为4Fe2++O2+4H+ 4Fe3++2H2O
14.现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SiO2、KOH、Na2CO3、Na2SO4、BaCl2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同学为探究固体粉末的组成,取适量样品进行如下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固体粉末中一定不含KOH
B.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BaCl2和Na2CO3
C.取溶液1先加足量盐酸酸化,再加氯化钡溶液,若未产生白色沉淀,则样品中无硫酸钠
D.为进一步确定原样品组成,可以向固体2中加入NaOH溶液
15.下列有机物中,一氯代物有2种的是( )
A.
B.
C.CH3CH2CH3
D.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16.(10分)1905年哈伯实现了以氮气和氢气为原料合成氨气,生产的氨制造氮肥服务于农业,养活了地球三分之一的人口,哈伯也因此获得了1918年的诺贝尔化学奖。一百多年过去了,对合成氨的研究依然没有止步。
(1)工业合成氨的反应如下:N2+3H2 2NH3。已知断裂1 mol N2中的共价键吸收的能量为946 kJ,断裂1 mol H2中的共价键吸收的能量为436 kJ,形成1 mol N—H键放出的能量为391 kJ,则由N2和H2生成2 mol NH3的能量变化为     kJ。下图能正确表示该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是     (填“A”或“B”)。
A
B
(2)反应2NH3(g) N2(g)+3H2(g)在三种不同条件下进行,N2、H2的起始浓度为0,反应物NH3的浓度(mol/L)随时间(min)的变化情况如下表所示。
实验序号 时间浓度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① 400 ℃ 1.0 0.80 0.67 0.57 0.50 0.50 0.50
② 400 ℃ 1.0 0.60 0.50 0.50 0.50 0.50 0.50
③ 500 ℃ 1.0 0.40 0.25 0.20 0.20 0.20 0.20
根据上表数据回答:实验①②中,有一个实验使用了催化剂,它是实验
   (填序号);实验③达平衡时NH3的转化率为    。在恒温恒容条件下,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填字母)。
a.NH3的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
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c.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变
d.c(NH3)=c(H2)
17.(14分)苯甲酸乙酯(C9H10O2)别名为安息香酸乙酯。它是一种无色透明液体,不溶于水,稍有水果气味,用于配制香水香精和人造精油,大量用于食品工业中,也可用作有机合成中间体、溶剂等。其制备方法为
+CH3CH2OH +H2O。
已知:
名称 相对分子质量 颜色,状态 沸点(℃) 密度(g·cm-3)
苯甲酸* 122 无色片状晶体 249 1.2659
苯甲酸乙酯 150 无色澄清液体 212.6 1.05
乙醇 46 无色澄清液体 78.3 0.7893
环己烷 84 无色澄清液体 80.8 0.7318
*苯甲酸在100 ℃会迅速升华。
实验步骤如下:
①在圆底烧瓶中加入12.20 g苯甲酸,25 mL 95%的乙醇(过量),20 mL环己烷以及4 mL浓硫酸,混合均匀并加入沸石,按如图所示安装好仪器,控制温度在65~70 ℃加热回流2 h。利用分水器不断分离除去反应生成的水,回流环己烷和乙醇。
②反应结束,打开旋塞放出分水器中液体后,关闭旋塞,继续加热,至分水器中收集到的液体不再明显增加,停止加热。
③将烧瓶内反应液倒入盛有适量水的烧杯中,分批加入Na2CO3至溶液呈中性。用分液漏斗分出有机层,水层用25 mL乙醚萃取分液,然后合并至有机层,加入氯化钙,静置,过滤,对滤液进行蒸馏,低温蒸出乙醚和环己烷后,继续升温,接收210~213 ℃的馏分。
④检验合格,测得产品体积为12.86 mL。
回答下列问题:
(1)在该实验中,圆底烧瓶的容积最适合的是   (填字母)。
A.25 mL B.50 mL C.100 mL D.250 mL
(2)步骤①中使用分水器不断分离除去水的目的是       。
(3)步骤②中应控制馏分的温度在      。
A.65~70 ℃ B.78~80 ℃
C.85~90 ℃ D.215~220 ℃
(4)步骤③加入Na2CO3的作用是           ;若Na2CO3加入不足,在之后蒸馏时,蒸馏烧瓶中可见到白烟生成,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                    。
(5)关于步骤③中的萃取分液操作叙述正确的是  (填字母)。
A.水溶液中加入乙醚,转移至分液漏斗中,塞上玻璃塞,分液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摇
B.振摇几次后需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放气
C.经几次振摇并放气后,手持分液漏斗静置待液体分层
D.放出液体时,应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玻璃塞或将玻璃塞上的凹槽对准漏斗口上的小孔
(6)本实验的产率为    。
18.(12分)氮、硫的氧化物都会引起环境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如图是氮、硫元素的各种价态与物质类别的对应关系:
(1)根据A对应的化合价和物质类别,A为    (写分子式),从氮元素的化合价能否发生变化的角度判断,图中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含氮化合物有    。
(2)浓、稀硝酸的性质既相似又有差别,若要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铜镀层应选择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工厂里常采用NaOH溶液吸收NO、NO2的混合气体,使其转化为化工产品NaNO2,试写出其化学方程式:              。
(4)工业上把海水先进行氧化,再吸收溴,达到富集溴的目的。常用的方法是先用热空气吹出Br2,再用SO2水溶液吸收Br2。取吸收后的溶液,向其中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析出。写出SO2水溶液吸收Br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9.(12分)有A、B、C、D四种有机物,A、B属于烃类物质,C、D都是烃的衍生物。A是含氢质量分数最大的有机物,分子结构为正四面体;B的球棍模型为;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6,能与Na反应,但不能与NaOH溶液反应;D的空间填充模型为,向该物质的水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色。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电子式是    ,C中官能团的名称是    。
(2)B的结构简式是    ,该物质发生加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已知B可以发生如图转化过程:
BCCH3CHO
完成转化①、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       ;②          。
20.(12分)按要求完成下列填空。
(1)为了提高煤的利用率,常将其气化为可燃性气体,主要反应是碳和水蒸气反应生成水煤气,其中还原剂是     (填化学式)。
(2)氮是动植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元素,合成氨的反应对人类解决粮食问题贡献巨大,反应如下:N2+3H2 2NH3。
①合成氨的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该反应是  反应(填“吸热”或“放热”),其原因是反应物化学键断裂吸收的总能量  (填“大于”或“小于”)生成物化学键形成放出的总能量。
②在一定条件下,将一定量的N2和H2的混合气体充入某密闭容器中,一段时间后,下列叙述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填字母)。
a.容器中N2、H2、NH3共存
b.N2、H2、NH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2
c.容器中的压强不随时间变化
d.N2、NH3浓度相等
(3)工业上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制取氯气、烧碱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下列各反应中,符合如图所示能量变化的是   (填字母)。
a.H2和Cl2的反应
b.Al和盐酸的反应
c.Na和H2O的反应
d.Ba(OH)2·8H2O和NH4Cl的反应
参考答案:
1-5DDAAD
6-10DBDBA
11.CD
12.D
13.B
14.C
15.BC
16.
(1)92 A 
(2)② 80% ac
17.
(1)C 
(2)使平衡正向移动 
(3)C
(4)除去硫酸和未反应的苯甲酸 苯甲酸乙酯中混有未除净的苯甲酸,在受热至100 ℃时发生升华
(5)AD (6)90.02%
18.
(1)N2O5 NO、NO2
(2)浓硝酸 Cu+4H++2N Cu2++2NO2↑+2H2O
(3)NO+NO2+2NaOH 2NaNO2+H2O
(4)SO2+Br2+2H2O H2SO4+2HBr
19.
(1)H····H 羟基 
(2)CH2CH2 nCH2CH2 CH2—CH2  
(3)CH2CH2+H2OCH3CH2OH 2CH3CH2OH+O22CH3CHO+2H2O
20.
(1)C
(2)①放热 小于 ②c
(3)2NaCl+2H2O 2NaOH+H2↑+Cl2↑
(4)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