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年地理八年级上册期末考前选择题专项训练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粮食的充分供给和区域平衡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任务。下图反映某一年份我国不同省区的水稻输入(负值)和输出(正值)关系图(单位为万吨)。据此完成下面1-2题。
1.图中水稻输出地区集中分布在( )
①东北地区 ②华北地区 ③长江中下游地区 ④南部沿海地区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图中A、B两省的简称分别是( )
A.湘、鄂 B.赣、皖 C.赣、鄂 D.湘、皖
读图,完成下面3-4题。
3.我国的地形特征是( )
A.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 B.高原和平原占比相当
C.山区占总面积的一半 D.地形类型多样
4.这种地形特征,决定了我国适合发展( )
A.种植业 B.多种经营 C.海洋渔业 D.交通运输业
家住上海的蓉蓉春节期间前往哈尔滨参观冰雕,感受到两地的气温存在明显的差异。读上海与哈尔滨的气候资料图,完成下面5-7题。
5.上海与哈尔滨的气温年较差分别为( )
A.16℃、7℃ B.30℃、9℃ C.20℃、19℃ D.24℃、39℃
6.上海与哈尔滨降水量最高月均在(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7.蓉蓉在上海穿单衣,去了黑龙江之后改穿羽绒服,两地气候主要差异为( )
A.哈尔滨冬季气候寒冷 B.上海冬季气候炎热
C.上海年降水量更少 D.哈尔滨降水季节变化小
读我国主要自然灾害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8-9题。
8.下列关于我国自然灾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①地区距冬季风源地近,受寒潮影响大 B.②地区夏季多受台风侵扰
C.③地区多滑坡、泥石流灾害 D.④地区春季洪涝灾害最为严重
9.我国自然灾害频发,为应对自然灾害,下列措施正确的是( )
A.被洪水围困时,应身负重物,避免被洪水冲走
B.遭遇暴雨雷电时,应就近躲避到大树或广告牌下
C.遇到泥石流时,应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向的山坡上跑
D.遇到沙尘暴时,应开窗通风,出门应佩戴口罩
阿塔卡马沙漠被称为世界的“早极”,但每年有200余天被大雾笼罩,当地人制作城寡网,收集雾里的潮湿水汽,解决用水问题。图为南美洲局部地区平降水量图和捕雾网图片。读图,完成下面10-11题。
10.阿塔卡马沙漠( )
A.全部位于热带 B.北回归线穿过中部 C.东临太平洋 D.位于南美洲西海岸
11.利用捕雾网收集雾里的水汽( )
①体现了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智慧 ②能改变当地的气候特征,改善人们的生产方式
③可收集雾气带来的水分,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 ④能充分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读长江流域略图,完成下面12-14题。
12.关于图中的地理事物的名称,正确的是( )
A.①山脉—巴颜喀拉山 B.②河流—汉江
C.③水利枢纽—小浪底 D.④湖泊—太湖
13.下列关于长江干流上甲、乙两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处流速较慢 B.乙处水能资源丰富
C.甲处水能资源丰富 D.乙处有结冰期
14.图中穿越长江的铁路线是( )
A.京沪线 B.京哈线 C.京广线 D.成昆线
某地(下左图)位于太行山南段东麓,该地山势险峻,多暴雨,易发山洪。为适应当地地理环境,该地形成了西北—东南向的“山—林—田—村—水”空间格局(下右图),体现了当地居民的生存智慧。据此完成下面15-17题。
15.该地易发山洪,主要是因为( )
A.水流汇集快 B.年降水量丰富 C.河道较弯曲 D.地质条件复杂
16.从防洪和方便取水的角度,推测该地早期民居主要布局在( )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17.该地形成的“山—林—田—村—水”空间格局有利于当地( )
①降低暴雨的频率②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③抑制土壤盐碱化④减轻山洪带来的危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23年5月10日至12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来到雄安新区、沧州市、黄骅港、石家庄市等地调研,实地了解京津冀协同发展情况。读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18-19题。
18.黄骅港是我国西煤东运、北煤南运的重要枢纽港口,据图推测黄骅港煤炭的来源地和输出地可能是( )
A.山西省、长江三角洲 B.山西省、辽中南
C.山东省、珠江三角洲 D.陕西省、京津唐
19.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沧州市早碱地麦田时指出立足我国盐碱地多,开发潜力大的实际,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这篇大文章。开发盐碱地不合理的是( )
A.加大耐盐作物品种研究 B.对盐碱地农产品进行深加工
C.加大对盐碱地改造力度 D.引海水灌溉,扩大种植面积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2.D
3.D 4.B
5.D 6.B 7.A
8.D 9.C
10.D 11.B
12.B 13.C 14.C
15.A 16.A 17.C
18.B 19.D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