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单元检测试题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
1.582年,隋朝几名渔民出海捕鱼,因遇台风流落到日本。以下情境中他们不可能看到的是( )
A. 100多个小国林立 B. 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
C. 他们定居后被编入海部 D. 部民地位低下
2.在7世纪中叶,为摆脱社会危机,日本的革新派吸收唐朝先进文化,实行了( )
A. 大化改新 B. 幕府统治 C. 庄园制度 D. 武士制度
3.在幕府政治体制下,掌握国家实际权力的是()
A. 天皇 B. 将军 C. 地方领主 D. 皇族
4.“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下表中的史实与史论相符合的是:( )
选项 史实 史论
A. 大和政权的建立 日本国号开始出现
B. 大化改新 日本成为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C. 镰仓幕府统治的确立 日本武士阶层开始出现
D. 14世纪末,高丽大将李成桂建立王朝 高丽国号开始出现
A. A B. B C. C D. D
5.“它试图以中国唐朝为模式,将本国改变成一个中央集权制国家。”材料描述的是( )
A. 伯里克利改革 B. 大化改新 C. 封建庄园建立 D. 明治维新
6.下列关于大化改新的内容,正确的是( )
①大化改新主要在政治和经济领域进行 ②大化改新仿照了中国的隋唐制度 ③大化改新后,日本进入了封建社会 ④大化改新是为了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7.日本留学生对于唐朝实行均田制,制定律令,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国泰民安、文化繁荣的大好形势,深为赞赏。回国后,他们积极倡导以“法制完备”的唐朝为典范,实行政治改革。材料反映了大化改新( )
A. 以中国唐朝制度为蓝本 B. 使日本过渡到封建社会
C. 促进了日本社会的进步 D. 使日本走上了对外扩张道路
8.公元7世纪,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大化改新”,其主要内容包含( )
A. 一切私地收归国有 B. 推行“殖产兴业” C. 农奴获得人身自由 D. 提倡“文明开化”
9.大化改新百余年后,地方豪强不断兼并土地,建立庄园,庄园内逐步组成了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私家武装,逐渐形成日本古代社会的( )
A. 市民阶层 B. 武士阶层 C. 倒幕力量 D. 封建庄园主
10.6-9世纪,日本朝野醉心于学习和模仿唐朝的制度与文化。下列与日本学习和模仿唐朝有关的是( )
A. 大和统一日本 B. 大化改新 C. 幕府统治建立 D. 彼得一世改革
11.日本在历史上先后两次“拜师学艺”,其中仿效中国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一系列改革的是( )
A. 幕府制度 B. 大化改新 C. 明治维新 D. 工业革命
12.学完《古代日本》一课后,小明对武士和武士集团有了新的认识,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
A. 武士效忠的对象是主公 B. 天皇掌握国家实际大权
C. 将军成为礼仪性的摆设 D. 武士道逐渐没落并消失
13.“这是个独特的民族,他是战争的狂徒,用战车把宗教传播到西亚、北非等地。它又是文明使者,用嘴巴将东西文化传承、传播,某种数字因此冠上他的大名。”这个“独特的民族”是( )
A. 埃及 B. 希腊 C. 蒙古 D. 阿拉伯
14.中东地区历来战火纷飞、争议不断,该地区主要的语言和宗教是( )
A. 阿拉伯语、基督教 B. 葡萄牙语、佛教
C. 阿拉伯语、伊斯兰教 D. 英语、基督教
15.一条“丝绸之路”,驼铃声声,岁月悠悠。昔日阿拉伯商人留下的足迹,至今依旧令人向往探寻。下列关于这个民族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阿拉伯人发明了阿拉伯数字 B. 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
C. 穆罕默德开创了地跨两大洲的阿拉伯帝国 D. 哈里发曾在君士坦丁堡设立“智慧宫”
16.一条“丝绸之路”,驼铃声声,岁月悠悠,昔日阿拉伯商人留下的足迹,至今依旧令世人向往探寻。下列关于这个民族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阿拉伯人发明了阿拉伯数字 B. 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
C. 穆罕默德开创了地跨两大洲的阿拉伯帝国 D. 《天方夜谭》是古代欧洲文学瑰宝
17.一条“丝绸之路”,驼铃声声,岁月悠悠,昔日阿拉伯商人留下的足迹,至今依旧令世人向往探寻。下列关于这个民族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阿拉伯人发明了阿拉伯数字 B. 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
C. 穆罕默德开创了地跨两大洲的阿拉伯帝国 D. 《天方夜谭》是古代欧洲文学瑰宝
18.“通过宗教将松散的部落文化联合起来,并通过各种方式(包括征战、商业、政治、移民等)使各个地区的文化得以传播交流。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印度的阿拉伯数字、西方世界的哲学都经由该国传播,并进行完善、总结归纳”材料中“该国”指的是
A. 罗马帝国 B. 法兰克王国 C. 亚历山大帝国 D. 古代阿拉伯
19.“帝国版图内的居民经过长期融合,逐步形成了统一的阿拉伯民族,他们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文字,统一的宗教信仰。”“统一的宗教”是( )
A. 佛教 B. 基督教 C. 道教 D. 伊斯兰教
20.创立伊斯兰教,并在保存和传播古典文明、沟通东西方文化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的是
A. 查理曼帝国 B. 亚历山大帝国 C. 阿拉伯帝国 D. 罗马帝国
21.古代伊斯兰作家比鲁尼曾说:“我们的宗教和我们的帝国是一对阿拉伯孪生兄弟。”对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伊斯兰教推动了阿拉伯地区的统一
B. 阿拉伯帝国的扩张过程中伴随着伊斯兰教的传播
C. 穆罕默德在麦加创立了伊斯兰教
D. 伊斯兰教的产生反映了当时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22.关于世界文化有这样一种说法:“希腊人的脑,中国人的手,阿拉伯人的脚。”其中能够充分说明“阿拉伯人的脚”的史实有( )
①传播了阿拉伯数字
②将阿拉伯的天文学与医学知识传入中国
③创立了伊斯兰教并向外传播
④翻译了古希腊的典籍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23.历史学家迈克尔·哈特在他所著的《历史上百位影响最大的人物及其排列顺序》中说:“我选择穆罕默德作为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最有影响的人物……他确实是历史上在宗教和世俗两方面都取得了卓越成就的唯一人物。”下列有关穆罕默德的史实不能论证他的理由的是()
A. 创立伊斯兰教 B. 在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穆斯林公社
C. 在麦加城传教 D. 建立起统一的阿拉伯帝国
24.阿拉伯帝国的哈里发重视文化建设,因此文化非常发达。阿拉伯帝国在西班牙的图书馆藏书有4万多册,而同时期作为欧洲文化中心的巴黎图书馆藏书不到千册。下列史实也能映证这一点的是( )
A. 哈里发设立智慧宫,广罗人才
B. 阿拉伯帝国成为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国家
C. 阿拉伯帝国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
D. 哈里发颁布了《罗马民法大全》
25.某历史兴趣小组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收集亚历山大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阿拉伯数字的传播、马可 波罗来华等素材,他们研究的主题可能是( )
A. 中华文明的吸引力 B. 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C. 文明的冲突与融合 D. 帝国的扩张与崛起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分)
26.公元7世纪,日本与阿拉伯帝国面对社会危机,选择了独特的发展道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630年,日本派遣第一批遣唐使来唐……渴望采纳中国文化和政治模式。649年,日本朝廷发动了一系列重要的政治改革,将日本重建成一个在法律、军事制度等和唐朝相似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陆威仪《世界性的帝国:唐朝》
材料二:日本留学生对于唐朝实行均田制,制定律令,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国泰民安,文化繁荣的大好形势,深为赞赏。回国后,积极倡导以“法制完备”的唐朝为典范,实行政治改革。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材料三:现在,他给它带来了一个宗教和一部天启的经典,带来了一个具有良好的组织和武装、统治了整个半岛的社会和国家。一个世纪内,他的信徒们从胜利走向胜利,建立了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强大帝国,并传播了他的教义。如今,这一宗教在世界上拥有5亿信徒。如果对事态发展的影响为标准,那么,穆罕默德无疑是历史上的一位巨人。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指出日本派遣唐使的主要目的。
(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这场政治改革是指什么?它对日本社会发展起到了怎样的推动作用?
( 3)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史实论证材料三中“穆罕默德无疑是历史上的一位巨人”这一观点是否正确。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从630年到895年,日本共任命了十九次遣唐使,实际成行十六次,遣唐使团的规模,初期约一二百人,仅一两艘船,到中后期规模庞大,一般约五百余人,四艘船……这些日本留学生学成归国后,在日本进行了第一次现代化运动——大化改新。
——摘编自纪录片《望长安》
材料三
改革前 改革后
政治 地方贵族反抗中央贵族,中央贵族之间争权夺利,豪强大族权倾朝野,导致皇权旁落 在中央设立二官、八省、一台,在地方设立国、郡、里,由中央派官治理
经济 世袭大贵族经济实力强大,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者 按人口分配土地,每六年编造户籍,授予年满六岁公民口分田。农民需上交谷物布匹或为政府服役
材料四
这一次的运动(大化改新)是一次中国化的运动,上至典章制度,下至服饰风俗,日本全面效仿当时的大唐王朝,使处于原始部落状态的日本民族凌空跃进一千年,步入了封建制社会。
——摘编自纪录片《望长安》
(1)材料一反映的是6世纪前哪个国家的组织形式?
(2)根据材料二,说说日本多次派出遣唐使的目的。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次重要改革?根据材料三,归纳此次改革前后所发生的变化。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大化改新产生了怎么样的影响?
28.日本因善于学习而跻身世界强国之列,日本文明是在吸收中国文化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结合下列材料,完成探究任务。
材料一
(1)材料一中的唐招提寺是谁设计和建造的?日本遣唐使回国后推动了哪次重大社会变革?使日本发生了什么变化?
材料二
改革时的日本 唐朝
政治 中央 二官八省 三省六部制
地方 设立国、郡、里 郡县制
经济 租庸调制 租庸调制
(2)通过对比表格,请说出日本这次改革的特点。
(3)这两则材料反映出日本政治的什么特点
材料三 像日本人那样自觉的、大规模的文化引进,在西方历史中是找不出同样的例子的。
——摘自赖肖尔《当今日本人》
(4)日本是一个岛国,国土有限,资源匮乏,但日本已跻身世界经济大国的行列。学习了古代日本的这段历史后,你有何感想?
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6、7世纪时,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大贵族奴隶主势力强大,政局混乱……
材料二 6世纪末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内部矛盾丛生、商路不畅,引起商业衰落、生产停滞和外部势力入侵……
(1)面对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这两种时局,在日本和阿拉伯半岛分别涌现出了哪两位人物解决了危机
(2)日本历史上,这位人物解决上述矛盾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政治方面的措施是什么 有何影响?
(3)阿拉伯半岛这位历史人物解决上述矛盾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有何影响
( 4)这两位人物有哪些品质值得后人学习
30.人类历史的进程反复证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面对社会转型,能否顺应时代潮流,抓住历史机遇,事关兴衰之命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化二年 (646年)元旦,发布改新诏书;……(1)凡皇室贵族领有的土地(屯仓、田庄)和人民(部民、部曲)一律收归国家,成为“公地公民”。国家给贵族以“食封”和“禄”。……
——武安隆:《浅论大化改新》
材料二: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 ——穆罕默德
(1)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所述内容与日本历史上的哪场改革有关?这场改革的领导者是谁?它对日本社会的发展有何影响?
(2)材料二中穆罕默德的历史贡献是什么?(提示:从宗教和政治两方面作答)
(3)阿拉伯文化曾领先世界,请列举阿拉伯文化的三例成就。
( 4)根据材料一和二,概括指出日本人和阿拉伯人都具有什么特点?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
1.A2.A3.B4.B5.B6.A7.A8.A9.B10.B
11.B12.A13.D14.C15.B16.B17.B18.D19.D
20.C21.C22.D23.D24.A25.C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分)
26.(1)学习唐朝先进文化,推动国内改革,仿效唐朝建立中央集权国家。
(2)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或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3)是正确的。 默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被阿拉伯人接受并不断向外传播,成为世界性三大宗教之一;建立政权合一的国家;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并成为地跨三大洲的大帝国。
27.(1)日本。
(2)学习唐朝的先进制度和文化,并以唐朝为楷模推动国内改革。
(3)日本大化改新;由贵族争权夺利,变为中央集权;由贵族占有土地,变为土地收归国有;由贵族控制的部民转为国家公民。
(4)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28.(1)鉴真。大化改新。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或大化改新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2)仿效唐朝政治经济制度。
(3)善于学习,长于模仿。
(4)国家想要发展进步就不能故步自封,要学习其他国家先进的文明成果,坚持改革创新。(言之有理即可)
29.(1)日本:孝德天皇。阿拉伯半岛:穆罕默德。
(2)大化改新。措施: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吏治理。影响: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3)创立并传播伊斯兰教。影响:使阿拉伯半岛基本实现统一,阿拉伯国家的雏形诞生。
(4)胆识过人、勇于创新、力挽狂澜等。
30.(1)大化改新;孝德天皇;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或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2)创立伊斯兰教;建立统一的阿拉伯国家。
(3)数学上:改造了古印度人0—9的的计数法,形成了阿拉伯数字。医学上:《医学集成》;《医典》;文学上:《天方夜谭》。
(4)都善于吸收和学习先进民族的文化,并把它们创新改造和发扬光大。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