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章 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体育与健康
更新时间 2023-12-15 11:21: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教案
教师: 班级: 人数: 人 课次: 时间: 第 周
教学 内容 (一)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 (二)游戏:“传接球播种比赛”。
教材 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是篮球运动中的双手胸前传接球。双手胸前传接球是篮球运动中的基本技术,是组织进攻的重要手段,也是篮球教学的重要内容。学好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对以后篮球课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这一技术。
教学 重点 传球时伸、翻、拨;接球时伸、迎、引。 教学 难点 传、接球动作连贯,身体协调用力。
教学 目标 (一)通过学习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激发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使学生初步掌握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的技术,发展学生的灵敏、协调、速度、力量等身体素质,促进学生身体全面发展。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和遵守规则的品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场地 器材 场地:篮球场。 器材:小篮球、呼啦圈、播放器。 安全 措施 1.课前检查场地与器材。 2.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 3.进行安全思想教育。
教学 顺序 课的内容 组织、教法 学法和要求 时间 次数 强度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开始 部分 一、课堂常规 1.整队集合。 2.清点人数。 3.检查服装。 4.宣布课内容。 5.安排见习生。 1.指定集合地点(如图1)。 2.观察集合情况,听体委汇报出勤人数。 3.向学生问好。 4.宣布本课的教学内容与要求。 5.安排见习生。 1.在指定地点快速集合。 2.体委整队向教师汇报人数。 3.向教师问好。 4.认真听取课堂内容与要求。 5.见习生根据教师安排进行学习。 队形组织示意图: 图1 要求:快、静、齐。 2 分钟 1 小
准备 部分 一、热身跑 二、游戏:“传球脱险” 方法:传球队员围成圆圈,负责抢断的同学在圆圈中间,负责传球的同学任意传球,球被抢球人触及,则传球人与抢球人角色互换。如接球失误,则接球人与抢球人交换角色。 让学生成两路纵队,体育委员领跑(如图2)。 1.教师讲解游戏方法。 2.将全班学生分成四组,组织学生练习。 3.教师总结,引出课的主题。 队形组织示意图: 图2 要求:队形整齐,口号响亮。 1.了解游戏内容及规则。 2.按分组进行游戏。 3.认真听取教师的总结,了解本课内容。 队形组织示意图: 图3 要求:在游戏中体会和总结传接球的方法。 2分钟 3分钟 1 1 小 中
基本 部分 一、散点传球练习 方法:教师不规定动作,不规定人数,学生自由发挥,自由组合进行练习。 二、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 传球动作要领:双手持球于胸腹之间,眼视传球目标,传球时后脚蹬地发力,重心前移,两臂前伸,同时两手腕随之旋内,用食中指拨球。 接球动作要领:前跨一步,两臂伸出迎球,手指自然分开,接球后,手臂迅速引撤,将球置于胸腹之间,缓冲来球力量。 三、游戏:“传运接力赛” 方法:画3条相距5米的平行线。将学生分为人数相等的四组(注意男女生比例),成纵队站于第一条线后。排头同学持球,运球至第三条线返回,当返回至第二条线时传球给下位同学并跑回队尾,第二位同学接球后出发,依次进行,先完成的组获胜。 1.教师讲解练习要求,鼓励学生积极创新,带着问题去练习。 2.教师让学生展示各种传球方法。 1.教师用卡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 2.教师检验学习自主学习成果并进行评价。讲解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动作,并做示范。 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原地胸前传接球练习,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4.教师巡回观察练习情况,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 1.教师讲解游戏的规则和方法并进行示范。 规则: (1)必须在线后接球。 (2)传球必须用双手胸前传球。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比赛。 教法:教师担任裁判。 1.按教师的要求,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做出各种传球动作。 2.学生认真观察欣赏同学的传球。 1.学生认真听讲,拿到卡片后自由组合散点讨论学习,相互指导。 2.学生认真听取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的动作方法和要领,认真观察教师的示范。 3.学生自由组合,进行原地胸前传接球练习。 4.根据教师的指导进行练习。 1.学生听教师讲解游戏的规则与方法。 2.学生按规则进行比赛。 要求: 按规则进行比赛,注意安全。 18分钟 12分钟 5 3 中 中
结 束 部 分 一、整队集合 二、放松练习 1.慢走抖腿。 2.原地坐下拍、揉腿,并播放音乐。 三、课堂总结 四、收还器材 五、宣布下课 1.教师整队(组织见图1)。 2.教师播放音乐,带领学生做放松练习。 3.课堂总结。 4.安排学生收还器材。 5.师生再见。 1.学生集合。 2.身心放松,跟教师一起做放松活动。 3.静听教师总结。 4.值日生收还器材。 5.师生再见。 3分钟 1 小
平均 心率 90~130次/分 练习 密度 40%~45% 运动强度 中
运动量 中等
预期脉搏变化曲线 课后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