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重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重点)
3.通过学习课文,懂得遇事要仔细观察的道理。(难点)
【教学过程】
一、学习铺垫
1.了解名著
《世说新语》:又名《世说》,由南朝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主要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年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逸事。它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
2.了解人物
王戎,三国至西晋时期名士、官员,“竹林七贤”之一。自少神采秀美,以聪颖知名,以精辟的品评与识鉴而著称。
3.认读字词
王戎 诸小儿 竞走取之 唯戎不动
4.了解任务
任务一:读背课文
任务二:试讲故事
任务三:还原想法
任务四:拓展阅读
二、任务一:读背课文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好停顿。
2.学生用讲故事的语气大声朗读课文。
3.学生用欣赏夸赞的语气大声朗读课文。
4.学生自行断句,读出古文的味道。
5.学生尝试背诵课文。
三、任务二:试讲故事
1.出示学习提示:哪些词语你不能理解,先查注释,再请教同学和老师。
2.学生讨论,师生对话。
3.学生按照提示试讲故事。
4.学生先互讲,然后部分同学分享展示,老师评说。
5.老师出示故事文字,学生跟着自讲。
相传,王戎从小就特别聪明。他七岁时,有一次和几个小伙伴一块儿外出游玩。大家发现路边有几株李树,枝条上结满了李子,都快把树枝给压断了,而且看上去一个个都熟透了。
小伙伴们情不自禁地流出了口水,一个个争先恐后地跑去摘李子,只有王戎站在那里一动也不动。同伴们觉得很奇怪,就叫喊着王戎:“喂,王戎,你为什么不摘啊?又红又大的李子,多好呀!”
王戎笑着回答:“那树上的李子肯定是苦的,摘下来也不能吃。这李树长在路边,上面结了那么多李子却没有人摘,要不是苦的,会是这样吗?”
伙伴们摘下来一尝,果然是苦的,大家都佩服王戎的聪明。
四、任务三:还原想法
1.学生根据课文和王戎的想法来补充说话。
道边李树多子折枝,此必苦李。
道边李树 ,此必甜李。
道边李树生甜李,路人 。
道边李树生苦李,路人 。
2.学生尝试分享,老师点评。
3.老师小结:
道边李树多子折枝,此必苦李。
道边李树少子折枝,此必甜李。
道边李树生甜李,路人竞而取之。
道边李树生苦李,路人食而吐之。
4.理解启示:
王戎思考问题的方法:
因为李树生长路边,路上行人很多,如果李子是甜的,那路过的人早就把它摘光了。现在李树上结满了李子,几乎要把树枝压断了,所以李子肯定是苦的。
我们看到一种现象,一定要想想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然后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五、任务四:拓展阅读
1.请自读下面的小故事,和同学说说你的理解。
王戎钻李
王戎有好李,卖之,恐人得其种,恒钻其核。
2.学生根据理解分享,老师点评。
3.阅读“链接资料”
说及中国历史上真正的吝啬鬼,王戎是当仁不让的。王戎家种有一棵品种极为优良的李树,所结的李子是又大又甜。王戎本人位列三公,富甲一方。依照他的身份及财富,根本不差钱,照常理来说,家里栽的这么一棵李树,除了自尝,此外便是招待亲友送人了,是不可能拿到市场去售卖的。
但王戎真是个超级的吝啬鬼,家中所种植的良种李子,却高价向外出售。位列三公的达官贵人卖李子已经是不可理喻了,而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他因为害怕自己的李树种子会外流出去,所以便不厌其烦地“钻其核而后出售”,非要将李核种子破坏了,然后才卖出去。这桩事一直被后人传为笑柄,名士风范,至此是荡然无存,连影子都不见了。
4.老师小结,结课:
对历史人物,要多角度阅读资料,尊重客观事实,不可以偏概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