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3.2《蜀相》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3.2《蜀相》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15 10:10: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唐诗中的“诸葛亮”意象内涵及情感分析教学设计
——杜甫《蜀相》群文阅读
【教材分析】
选择性必修下第一单元选取了杜甫的七言律诗《蜀相》,杜甫在目睹了安史之乱中冰火连天、百姓涂炭、田园荒芜的景况后,又因上书救宰相房琯而遭疏远、贬斥,这致使早年一心要“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落空,在这种心理背景下,作者经历颠沛终于到达成都,在游览城外的诸葛武侯祠时,由诸葛亮辅佐刘备父子建功立业之事联想到自己的处境,随写下该诗。在《全唐诗》中,有50多位诗人创作了100余首涉及诸葛亮的诗歌,“诸葛亮”俨然成为诗人在抒发抱负、感叹身世所常用的一种意象了,本教学设计搜寻了4首唐诗,与《蜀相》一起,引导学生探寻作为意象的“诸葛亮”在诗歌中包含的不同内涵以及诗人所寄托的不同类型的情感。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课前基本读通《三国志·诸葛亮传(节选)》,了解诸葛亮基本生平;诵读诗歌,探寻诗意,初步读懂诗歌内容。
思维发展与提升:分析在不同唐诗作品中作为意象的“诸葛亮”所包含的不同内涵,进而分析作者欲借“诸葛亮”抒发怎样的情感寄托。
审美鉴赏与创造:理解以“忠智”为主要人格特征,以“兴复汉室”为理想目标的诸葛亮的贤相形象;理解诗人借“诸葛亮”所寄托的以“忧国忧民、心系社稷、建功立业、鞠躬尽瘁等美好品质”为特点的读书人自发具备的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文化传承与理解:把握诗歌所具体的“以天下为己任”的传统文化精神,发掘古典诗歌的当代价值,激励青年汲取文化养分,自觉树立远大理想,担当社会责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个人力量。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歌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2.把握诗歌的景与情的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
中华民族是一个注重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的民族,如《国语·周语上》有“赋事行刑,问于遗训而咨于故时”,而那些熟知传统文化的唐代诗人更是经常沉湎历史情境中,像诸葛亮等抱负得以施展,志向得以伸张的历史人物自然成了渴望建功立业、实现造福国民理想的诗人们的歌咏对象。在唐代2600多首咏史怀古诗中,直接以诸葛亮为主题的就有40首,显然,“诸葛亮”已经成为诗人们借以表情达意的一个意象了,这节课,我们的学习任务就是分析5首诗中“诸葛亮”这个意象承载的不同内涵及寄托的不同情感。
【群文学习诗歌文本】
其一: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其二:先主武侯庙 岑参
先主与武侯,相逢云雷际。
感通君臣分,义激鱼水契。
遗庙空萧然,英灵贯千岁。
其三:筹笔驿 李商隐
猿鸟犹疑畏简书,风云常为护储胥。
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
管乐有才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
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
其四:筹笔驿怀古 罗隐
抛却南阳为主忧,北征东讨尽良筹。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千里山河轻孺子,两朝冠盖恨谯周。
惟余岩下多情水,犹解年年傍驿流。
其五:筹笔驿 薛能
(余为蜀从事,病武侯非王佐才,因有是题)
葛相终宜马革还,未开天意便开山。
生欺仲达徒增气,死见王阳合厚颜。
流运有功终是扰,阴符多术得非奸。
当初若欲酬三顾,何不无为似有鳏。
环节一:我所了解的诸葛亮(课前预习)
任务1:阅读《三国志·诸葛亮传(节选)》,积累常用文言字词和特殊句式,了解诸葛亮主要生平事迹,为理解诗歌“诸葛亮”意象打基础。
任务2:同学们在阅读的基础上,口头向其他同学介绍诸葛亮,增进对诸葛亮生平的熟悉程度。
设计说明:对历史中诸葛亮人物形象及生平事迹的熟知,是理解诗歌中“诸葛亮”意象多重内涵的前提,学生自主阅读文言文《诸葛亮传(节选)》,积累文言字词句,随时随地落实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核心素养。
环节二:探究“诸葛亮”意象包含的多重内涵,并分析寄托的情感
任务:梳理诗歌内容,完成表格内容(可独立自主,也可多人探究)。
诗歌中“诸葛亮”意象内涵(表达情感寄托类型)总结:
1.赞美诸葛亮的文韬武略,尤其是军事才能,对框世济困、赤胆忠心的人才的渴求;
2.赞美诸葛亮鞠躬尽瘁、尽节尽忠的高贵品格,批评奸佞阿谀谄陷,阻断忠良进身之路;
3.羡慕诸葛亮君臣相谐,君信任、重用臣子,臣子得以施展才能、抱负,建功立业;感慨自身不被重用、志向难以实现,空有才华,不甘被埋没,批评统治者被奸佞蒙蔽,不识人才,不重用人才;
4.遗憾诸葛亮功业未成,感慨英雄壮志未酬。
设计说明:教师带领学生重点分析杜甫《蜀相》给学生自主梳理做示范,详细分析颈联和尾联,联系诸葛亮生平,分析诗句中其形象特点以及诗人杜甫个人的情感寄托。学生先完善《蜀相》表格内容,明确分析要领后,对其他4首诗歌进行分析。
环节三:面对无理贬损,学会驳斥
任务:第五首诗歌是晚唐薛能的作品,五代孙光宪《北梦琐言》评薛能“时人以为轻薄”,今人刘开扬《唐诗通论》评:“薛能为人骄矜,做诗好自立异,喜翻旧案,往往欠当。”你是如何看待薛能诗中对诸葛亮评价的?谈谈你的看法。
设计说明:对历史人物进行全面而中肯的评价,也是评论者应尽的社会责任。晚唐诗人薛能对诸葛亮的评论属于“哗众取宠”式评价,评论毫无依据,属于误导公众的不负责任的行为。适当给予古人和今日对薛能的评价,引导学生寻找证据,理性看待,运用辩证思维,正确评价薛能在诗歌中对诸葛亮的评价,从而正确生成一种正确认识,即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要公正客观,要对本着对受众负责任的态度进行评价。
环节四:总结学习内容,撰写小论文
任务:梳理本课主要学习内容,在图书馆或利用网络,搜寻其他作者以“诸葛亮”为主题的诗词作品,将它们按照环节二梳理结果进行分类,然后以“诸葛亮在唐诗宋词中的形象分析”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
设计说明:在教学导入环境已经介绍仅《全唐诗》中直接以“诸葛亮”为主题的诗歌就有40余首,学生尝试撰写小论文,首先可以进一步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梳理“诸葛亮”意象在不同诗词作品中的主要形象特点以及作者所寄托的情感;其次,可以实现知识的迁移,让学生能灵活运用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去具体分析其他涉及诸葛亮的古诗词作品,实现深度学习;最后,通过撰写学术小论文,强化语言建构和思维提升两项核心素养,养成系统思考和学术思考的习惯,帮助学生养成梳理总结的语文学习习惯。
【评价及反思】略。
该文为课题《高中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实施路径研究》研究成果之一。
附:阅读材料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节选)》
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也。亮早孤,从父玄为袁术所署豫章太守,玄将亮及亮弟均之官。会汉朝更选朱皓代玄。玄素与荆州牧刘表有旧,往依之。玄卒,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於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於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於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闇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於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脩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先主曰:“善!”於是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先主至於夏口,亮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於孙将军。”时权拥军在柴桑,观望成败,亮说权曰:“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据有江东,刘豫州亦收众汉南,与曹操并争天下。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英雄无所用武,故豫州遁逃至此。将军量力而处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当,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今将军外讬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权曰:“苟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亮曰:“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权勃然曰:“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於人。吾计决矣!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亮曰:“豫州军虽败於长阪,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曹操之众,远来疲弊,闻追豫州,轻骑一日一夜行三百馀里,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偪兵势耳,非心服也。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成败之机,在於今日。”权大悦,即遣周瑜、程普、鲁肃等水军三万,随亮诣先主,并力拒曹公。曹公败於赤壁,引军归邺。先主遂收江南,以亮为军师中郎将,使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
二十六年,群下劝先主称尊号,先主未许,亮说曰:“昔吴汉、耿弇等初劝世祖即帝位,世祖辞让,前后数四,耿纯进言曰:‘天下英雄喁喁,冀有所望。如不从议者,士大夫各归求主,无为从公也。’世祖感纯言深至,遂然诺之。今曹氏篡汉,天下无主,大王刘氏苗族,绍世而起,今即帝位,乃其宜也。士大夫随大王久勤苦者,亦欲望尺寸之功如纯言耳。”先主於是即帝位,策亮为丞相曰:“朕遭家不造,奉承大统,兢兢业业,不敢康宁,思靖百姓,惧未能绥。於戏!丞相亮其悉朕意,无怠辅朕之阙,助宣重光,以照明天下,君其勖哉!”亮以丞相录尚书事,假节。张飞卒后,领司隶校尉。
章武三年春,先主於永安病笃,召亮於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顷之,又领益州牧。政事无巨细,咸决於亮。南中诸郡,并皆叛乱,亮以新遭大丧,故未便加兵,且遣使聘吴,因结和亲,遂为与国。
三年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乃治戎讲武,以俟大举。五年,率诸军北驻汉中,临发,上疏曰(省略《出师表》一文)。
六年春,扬声由斜谷道取郿,使赵云、邓芝为疑军,据箕谷,魏大将军曹真举众拒之。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戎陈整齐,赏罚肃而号令明,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应亮,关中响震。魏明帝西镇长安,命张郃拒亮,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郃战于街亭。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郃所破。亮拔西县千馀家,还于汉中,戮谡以谢众。上疏曰:“臣以弱才,叨窃非据,亲秉旄钺以厉三军,不能训章明法,临事而惧,至有街亭违命之阙,箕谷不戒之失,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闇,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於是以亮为右将军,行丞相事,所总统如前。
九年,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粮尽退军,与魏将张郃交战,射杀郃。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於渭南。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耕者杂於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相持百馀日。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及军退,宣王案行其营垒处所,曰:“天下奇才也!”
亮遗命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敛以时服,不须器物。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馀饶。至於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於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馀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
亮性长於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推演兵法,作八陈图,咸得其要云。亮言教书奏多可观,别为一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