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主题训练--------团结就是力量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位捕鸟师在湖泽上张开了罗网,撒下了食饵。不一会儿,成群的鸟雀飞来。鸟师一拉网,所有的鸟都网在了网内。这时其中有一只大鸟撑开翅膀,所有的鸟雀都奋力齐飞,便带着网一起飞上了天空。鸟师抬着头,紧追着鸟网。路人对他说:“鸟在天上飞,你凭着两条腿,怎么追得上啊?”鸟师答道:“日暮时分,这些鸟儿都要各自回巢,方向一乱,鸟网就一定会掉下来。”说罢,他仍紧追不止。太阳下山了,网中之鸟有的要飞回树林,有的想回到山崖,有的往东,有的朝西,翻飞竞争,闹成一团,不一会儿,整个鸟网当空落下。鸟师连忙上去,把这些鸟都收拾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2021年3月10日,国际奥委会第137次全会以视频会议的形式召开,68岁的德国人托马斯·巴赫成功连任国际奥委会主席;会上,巴赫建议在奥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强”后面增加“更团结”一词。7月20日,这一提议经国际奥委会第138次全会投票表决通过。7月23日,新的奥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在东京夏季奥运会正式全面启用。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3.按要求作文。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易经》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一切使人团结的是善与美,一切使人分裂的是恶与丑。——列夫·托尔斯泰
实践证明,只要全党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就能够把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形成万众一心、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战胜一切强大敌人、一切艰难险阻。——习近平
高二伊始,班内要以“团结能办小事也能办大事”为主题开班会,请你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议论文,作为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少于800字。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7月20日,国际奥委会把奥林匹克的口号从“更快、更高、更强”修改为“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强调人类社会在困难时期团结一致的必要性。10月26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与冬残奥会奖牌公布,奖牌主体由圆环加圆心构成,五环同心,同心归圆,表达了“天地合·人心同”的中华文化内涵,也象征着奥林匹克精神将世界人民团聚在一起,在竞技中共享奥运荣光。
现实生活中,也常常存在“竞争”与“团结”,对此你有什么思考 请结合材料,联系生活,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心齐,泰山移”,团结的中华民族创造了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建立了伟大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在天安门城楼下,悬挂着两句醒目的口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如今,“团结”也被写入奥林匹克的口号之中。现实生活中,要取得进步与发展,需要发挥团结的精神;要战胜诸多挑战,比如自然灾害、贫困、疫情、战争等,更需要发挥团结的精神。但是在实际的生活中也存在着一些反对团结、破坏团结、制造冲突和对立的现象。
新时代依然呼唤“团结”,作为担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命的青年,请你联系材料,结合现实,以“团结就是力量”为主题写一篇国旗下讲话的演讲稿,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例文:
团结就是力量
团结就是力量,只要我们能够团结起来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有句话说得好:大家一条心,黄土变成金!还有一首歌曲叫做团结就是力量,这首歌曲也是激励大家要团结起来,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蚂蚁是团结力量大的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蚂蚁通常找到食物后不向其他动物一样一下子就把食物拿走,因为他的身体实在是太小了,单单几只蚂蚁根本承受不了一些普通食物的重量,所以蚂蚁找到食物后,立刻返回,召集来更多的蚂蚁,借助团结的力量搬起了比自己体重要重上好几十倍的重量的食物,将他运送回去。团结可以使一群小小的蚂蚁搬起几斤甚至几公斤重的食物,由此可见团结的力量是多么的强大,多么的神奇啊!再比如一支筷子,我们可以毫不费力的把它折断,而一大把筷子你就很难折断它。
一根木头,用途不大,可是如果有一大堆木头就可以做出很多东西,用途广泛。中国有一句话说道人心齐,泰山移,这句话短短几字却概括出了团结力量大的道理。此外能说明团结力量大的例子是数不甚数,可以说团结是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民族繁荣昌盛的重要砝码。
团结可以战胜任何困难。1998年我国长江流域发生了特大洪水,洪水十分凶猛,势不可挡,长江周边的县城村落全部都被无情的吞没,在这个不可阻挡的自然灾害面前,中国人民和解放军战士异常勇猛,他们组成了抗洪大军,来到前线与洪水做最激烈残酷的战斗,在这场与自然灾害的战斗中,军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抗洪军民手拉手,用团结的意志用沙包和身体筑成了坚不可摧的城墙,堵住了一股又一股洪水的去路,用团结 的力量战胜了特大洪水。同样,在“非典”
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我们同样也是依靠团结一心的民族精神,依靠着依靠全国上下的共同努力,才战胜了可怕的“非典”疫情,又一次取得了胜利。只要我们团结起来,任何困难都会被我们打-倒,任何艰难险阻都会被我们征服!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成功,只要团结起来就可以坚不可摧,只要起来团结就可以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让我们团结起来携手共创我们这片美丽的家园!
【详解】试题分析:这则材料涉及鸟、鸟师两个角度进行写作:
从鸟的角度——
大鸟撑开翅膀,众鸟合力齐飞,便带着网飞上了天空,太阳下山了,网中之鸟有的要飞回树林,有的想回到山崖,有的往东,有的朝西,翻飞竞争,闹成一团,不一会儿,整个鸟网当空落下。可以立意为:①团结一心,力量大;②集体力量大于个人;③想要成功,就要有共同的目标;⑤要有一个好带头人。
从鸟师的 角度——
①鸟师抬着头,紧追着鸟网,可以立意为:坚持不懈。②鸟师认为这些鸟都要各自回巢,方向一乱,鸟网就一定会掉下来,可以立意为:把握事物规律,获得成功。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例文:
拥有世间温度,不负春日暖阳
2021年东京奥运会全面启用的新奥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让我对奥林匹克运动会表现出的更广阔格局颇有感慨。人在极冷极热环境都难以存活,那么就需要各方控制好“温度”,营造一个适宜“抱团”的环境,作为共同体的人类才能真正实现“更团结”。
如果说“更快、更高、更强”让奥运偏向技术性的竞赛,那么“更团结”就是给这国际赛事镀上了一层人文的色彩。作为一名普通观众,我能感到,奥运与人们的心更加贴近了,从东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可见一斑。这一届的难民代表团出席开幕式的服装、领带和丝巾,绣上洁白的和平鸽,祝愿他们自由健康;外套蔚蓝,是为难民送去宁静的希望,不用再做逃离国内战乱、漂泊他乡的难民。
如今世界暗流涌动、动乱不止。国家间博弈,受苦的总是百姓。我们需要人文情怀,它是对文化的尊重,是对生命的珍惜,是人之所以为人的灵魂,是人类更高层次发展所具备的温度。人民反对无情、冻凝的冷战,痛恨烙伤身心的滚烫战火,所追求的只是能抚慰伤痛的温暖和平,那份恰到好处的温度。
对人的关怀,并不应只是奥林匹克的责任,更是每一个与世界相连的国家的。小国,关怀自己的国民;大国,若有余力,就传递一份友善担当。虽然存在强大逆流,手握强悍武装、奸诈计谋,自以为“一手好牌”,视国际秩序如无物,只待时机成熟就如疯犬左右撕咬、茹毛饮血。但总有珍爱和平的力量,站出来,与之抗衡。
这力量中不可忽视的一股,中国,与那逆流则是全然不同的选择。奥运会中,我们的国家,载着更多运动员的梦想一往无前,在更广处,为一些踌躇不已的国家指引光的方向。2019年的军运会上,一向“凶猛”的国乒队,在面对斯里兰卡运动员时,出人意料地温柔;冬奥会中,中国奥委会直接邀请12岁的叙利亚女孩亨德·扎扎到中国接受乒乓球训练。这是面对处于困境中的对手,我国在运动场上的姿态;危机席卷阿富汗,中国无偿提供人道主义援助,支持阿富汗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这是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姿态。
为什么?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总想给别人撑把伞,挡去一方寒凉;因自己曾在刺骨冷风中战栗,所以愿意送出一捧火焰,驱走一片黑暗;这是一个尝过世态炎凉的大国的善意。站起来的我们,始终慈悲。而善意之外,中国也有着自己的坚持:对朋友如春日暖阳抚花蕾,对敌人像凛冽秋风扫落叶,总以合适的温度对待不同的对象。那不可或缺的肃杀,只是温暖的护盾,最想传递的,还是对待伙伴的温度,是对人的关怀。
团结就是力量,愿世界有更多力量,敢以强硬态度抵挡地底溢出的业火、天穹降下的冰霜,以真心报真心。因为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因为人世间的温度,终不负那春日暖阳!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这是材料作文。材料的核心是新的奥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
“更快、更高、更强”指向的是一种技术性价值,强调的是竞争和拼搏,更多体现在体育竞技层面,主要反映运动员能力水平和比赛成绩;“更团结”则指向的是一种人文性价值,强调的是团结和合作,尤其是竞技对手相互间的理解、尊重和包容等,从写作角度看,应能拓展到团队之外的人与人或国与国的关系上去。在表述形式中,用破折号区别前面的顿号,这表明“更团结”才是核心的价值指向。新格言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形势,表达了人类的共同心愿。格言的修改意义深远,不仅有助于奥林匹克运动的开展,更有助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如果说“更快、更高、更强”体现了积极的竞技目标,那么“更团结”则彰显了更有温度的价值追求。这样的价值观,反映了体育运动的精神特质,为这个古老赛事增加了文化厚度。
【立意】1.团结奥运,凝聚你我;
2.以奥运之名,合世界之力;
3.团结,让我们走到一起;
4.更团结,构筑世界新防线。
【素材】1.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只有更团结才能拯救地球。众所周知,温室气体一旦超出大气标准,便会造成温室效应,使全球气温上升,威胁人类生存。人类只有“更团结”,才有生存的出路。任何国家在环保上的恣肆妄为,都是在为地球家园的毁灭推波助澜。人世间没有拯救众生的诺亚方舟,只可能有《后天》里摧毁一切的灾难。如果说体育竞技场上,一定要分个你输我赢你强我弱,那么在有些关乎人类命运的领域,则没有谁会是赢家,而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2. 更团结,是东京奥运会的一抹亮色,引导人们寻找体育的初心。而更团结,绝不只是体育竞技场上,还在于国与国交往的各个领域。相信很多人都记得那些诗句:“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这是新冠肺炎疫情之初,日本驰援中方的防疫物资上的动人诗句,让人久久难忘。回顾过往不难发现,每逢重大灾害,无论是汶川地震,还是日本海啸,中日两国总是互伸援手,同舟共济,患难与共。中日之间,世仇不可忘,但“更团结”终究是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3.例文:
以团结为舟,行四海之路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以团结为舟,行四海之路”。
奥委会在奥林匹克格言中加入“更团结”,倡导命运与共;追溯历史,孟子也曾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纵观古今,团结一直都被重视,也唯有团结才可行四海之路。
你我团结路更平。就像莎士比亚所说:“凡是经过考验的朋友,就应该把他们紧紧地团结在你的周围。”孤立的你我就像是飘荡在漫无边际海中的一叶扁舟,而我们身边的人就是海上的灯塔,没有了他们的照明,我们将举步维艰,无处可达。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单枪匹马将寸步难行,善于运用众力则无畏前行。你我团结方可使前行之路更平坦,行更易。
社会团结路更顺。7月20日国际奥委会同意在奥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强”之后再加入“更团结”。一个竹篱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社会的前进离不开你我团结一致向前走。今年7月20日河南省遭遇了罕见的特大暴雨,一瞬间城市变得满目疮痍,路边淤泥遍布,脚下寸步难行。当这一消息被全国人民知道后,成千上万的人选择捐款,有很多救援队来到河南,更有不远千里送来的救灾物资。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全社会团结起来救助河南。终于,河南在全国各地的救援下又重新焕发勃勃生机。当社会团结起来劲往一处使时,不论是河南的暴雨带来的破坏,还是爆发疫情时带来的损失都被迅速解决。社会团结方可使前行之路更通顺,更易行。
国家团结路更广。“从本国优先的角度看,世界是狭小拥挤的。从命运与共的角度看,世界是宽广博大的。”因为团结,小小的蚂蚁才能举起比自己重十多倍的食物;因为团结,浅浅扎根的红杉才能不被大风摧倒。当今的世界是个多元化的世界,各国共有一个地球,唯有国家团结,才能让地球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世界是宽广的,唯有各国加强团结才能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以达到共赢的目的。国家团结方可使前行之路更加宽广,更可行。凝聚产生力量,团结诞生希望!
为了共同的目标,你我、社会、国家只有团结起来,才能不惧艰险,到达理想彼岸,团结既能办成小事也能办成大事。让我们以团结为舟,行四海之路!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本题是一道给材料的任务驱动型作文题,材料类型是名言引语式材料。
第一则材料源自《易经》,“二人同心,其利断金”比喻只要两个人一条心,就能发挥很大的力量,强调团结的价值。第二则材料是孟子的名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意思是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凸显“人和”的重要性。第三则材料是托尔斯泰的话,“一切使人团结的是善与美,一切使人分裂的是恶与丑”,将“善与美与“恶与丑”进行比较,指出团结的要素,即善与美。第四则材料是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的内容,指出全党团结可以“把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形成万众一心、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战胜一切强大敌人,一切艰难险阻”,凸显团结的意义。考生可以围绕“团结协作”能办成小事也能成就大事,从个人积极参与集体再到国家,再到世界人民都能够团结起来写作。
从写作任务角度分析,题干要求“高三伊始,班内要以‘团结能办小事也能办大事’为主题开班会,请你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发言稿”,那具体写作情境是“高三伊始的班会”,写作者是高二学生,面对的是高二的老师和同学。主题任务是“团结能办小事也能办大事”。文体应写成发言稿。
立意:
1. 团结协作,合作共赢。
2. 千灯共燃耀南北,团结协作共精进。
3. 以善与美为纽带的团结更牢固。
4.略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所给材料属于引语式材料。
首先分析材料。
材料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说奥林匹克的口号从“更快、更高、更强”改为“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更快、更高、更强”,表达了奥林匹克运动不断超越、永不满足的进取精神和不畏艰险、敢攀高峰的拼搏精神,而加入“更团结”,反映了时代的大趋势,也反映出人类共同的心愿,正如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所言“当前,我们更加需要团结一致,这不仅是为了应对新冠疫情,更是为了应对我们面临的巨大挑战。当今世界彼此依靠,单靠个体已经无法解决这些挑战。”第二部分是说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奖牌的主体表达了“天地合·人心同”的中华文化内涵,同样是突出了“团结”这一概念,展现了在竞技中共享奥运荣光的理念。
无论是奥林匹克格言重修,还是北京冬奥会和残奥会奖牌设计的理念,都是在提醒人们,人类社会的竞争不是你死我活,而是命运与共。无论是维护公共卫生安全,或是应对气候变化,国家与国家之间应彼此联合,形成人类命运的整体。在关乎人类生存的重大灾难面前,唯有合作、携手应对、互相依存、休戚与共,才能赢得胜利。材料呼吁人类要同舟共济,全球担当,共克时艰。
其次分析要求。
“现实生活中,也常常存在‘竞争’与‘团结’,对此你有什么思考 请结合材料,联系生活,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考生应围绕奥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和北京冬奥会奖牌设计理念展开论述,分析“竞争”和“团结”的关联,结合时代背景,重点阐述加入“更团结”的意义,由体育升华到人类社会(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高度。考生写作时可以联系全球新冠疫情、经济危机、自然灾害等人类共同面对的问题来分析阐释,使文章具有现实意义。
立意:
1.在团结中奋进,在竞争中超越。
2.千灯共燃耀南北,团结协作同精进。
2.以奥运之名,合世界之力。
5.略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材料中讲到了“团结”的文化内涵、在历史和现实中的意义和作用,也提到现实中有反对团结、破坏团结的现象。这些都应该成为作文呈现的内容。
在任务的导语中明确指出“新时代依然呼唤‘团结’”,考生应当在分析新时代现实特点的基础上,或从正面论述“团结”的积极作用,指明其在当今时代发展中的意义,或从反面论述破坏团结对现实的危害,提醒人们警惕破坏团结的行为。
作文的主体是“担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命的青年”,对“团结”的认识和论述还应当放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大环境中展开,可以从小的方面谈起,但是情怀要大,要有时代主人公的意识。
“联系材料,结合现实”要求作文既要表现材料的内涵,又要紧密联系社会现实,可以联系现实中有关“团结”的正面人、事、现象,也可以联系反面的破坏团结的人、事、现象,可以是自己身边的人和事,也可以是更广大的社会,比如体育、科研、脱贫,等等;还可以是国际社会的现实,比如我国所推进的“一带一路”建设和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又比如美国、西方社会搞出的“新冷战”、脱钩、封锁等。此外,还要辨析清楚真正的团结应该是为了正义的事业和广大人民的共同利益而团结一致,而不是为了一己私利或者小团体的利益而拉帮结派的伪团结。
“国旗下讲话的演讲稿”限定了具体的情境,要求用语要庄重,文气要清正,体现出情境意识。总之,联系现实,分析利害,阐明意义,体现情境,切忌假大空。
立意:
1.能用众力,家族兴旺;能用众智,国家兴盛。
2.力量生于团结,幸福源自奋斗。
3.世界团结,地球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