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
2023-2024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期中测试
材料二
语文试题
在如何阅读和鉴赏唐宋词的问题上,我很认同清末民初词论家况周颐的一席话:“读词之法,取前人
注意事项: 名句意境绝佳者,将此意境缔构于吾想望中,然后澄思渺虑,以吾身入乎其中而涵泳玩索之。”这样,便
能臻于“吾性灵与(词人之性灵)相浃而俱化”的境地(《蕙风词话》卷一)。照我看来,这种读词之法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所重视与强调的,即是读者须与古代词人进行有关人生体验的“交流”与“对话”,如此才能达到两代人
之间的精神沟通和心灵契合。此话如何理解?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
首先,从唐宋词人来说,尽管他们早已长眠地下,但其凝聚和贮存在那些不朽词篇中的人生体验却至
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今犹保持着顽强的生命活力。美国优秀作家福克纳曾说:“艺术家的宗旨,无非是要用艺术手段把活动—
—也即是生活——抓住,使之固定不动;而到一百年之后有陌生人来看时,照样又会活动——既然是生活,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就会活动。"虽然唐宋词人在主观上或许并无此种意愿,但在客观上他们又通过写词而把其生命活动和人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生体验“抓住”并“固定”了下来;而当后之读者重读这些词篇时,词人的歌哭啼笑,词人的音容笑貌,
(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以及他们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面貌,就都会得到复活和浮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古老的唐宋词其实不老,尤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其是它所贮存的丰厚人生意蕴则更保持着“常绿”的状态。故而读词实际就是在人生体验方面向前代词人
材料一: “讨教”“求援”的过程,也是在古代先行者中间寻觅精神知音和良师益友的文化活动。这时,读者处于
古诗是古人心声的真实记录,是展现先民人生态度的可靠文本,正如清人叶燮所说:“诗是心声,不 “受众”的地位,他们必须澄思渺虑,静静地倾听和深深地思索发自唐宋词人的种种心声。
可违心而出,亦不能违心而出……故每诗以人见,人又以诗见。"读诗就是读人,阅读那些长篇短诗,古 其次,在此同时,读者在阅读和欣赏唐宋词时,却又会依据自身特定的人生阅历和生活经验对原作的
人音容笑貌知在目前,这是我们了解前人心态的最佳途径。清人沈德潜说:“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 意蕴作出多种多样的诠释和解读,并将自己的独特感悟融入到对原作之“词境”与“词心”的理解之中,
斯有第一等真诗。”中国古人评价文学家时有一个优良传统,就是人品与文品并重,经过历代读者集体选 这就会进而扩展和拓深原词的思想意蕴。读者在读词过程中并不是处于被动的状态,他们可以且肯定会将
择,凡是公认的大诗人,往往都是具备“第一等襟抱"的人物,其作品必然也是第一等真诗,从中可以感 其自身的某些人生体验反射给唐宋词篇,缘此就形成了读者与前代词人之间的跨时代“交流”与“对话”。
受真实心跳和脉搏,从而沦肌浃髓地领会传统文化精神。从《诗经》《楚辞》到明清诗词,都具有很高的 而惟有这样的读词之法——读者尽可能地调动自身的人生经验和艺术想象力,“以吾身入乎其中而涵泳玩
阅读价值,如果兼顾作品的经典意义,阅读难度等因素,唐诗宋词应是我们的首选阅读对象。 索之”——这才能真正把词读深读透。
唐诗宋词对于现代读者到底有什么价值?我们先来看唐诗宋词到底写的是什么内容。中国古典诗歌有
一个最古老的纲领,就是“诗言志”,到了西晋,陆机在《文赋》中又提出“诗缘情”。有人认为二者是 (摘编自杨海明《唐宋词与人
对立关系,但是初唐孔颖达在《左传正义》中说得很清楚:“情志一也"。情志就是指一个人的内心世界, 生》)
包括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也包括对万事万物的价值判断。唐诗宋词的内容跟现代人没有距离,因为诗词
中表达的那些内容都是普通人的基本情感、基本人生观和基本价值观。比如喜怒哀乐,对真善美的追求,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保家卫国英雄行为的赞美,唐宋人如此,现代人也如此。所以唐诗宋词中典范
作品所表达的内心情感,思考和价值判断可以传递到今天,启发我们更细致地品味人生意义和美感。 A.凡是能写出第一等真诗的诗人,他必然有第一等襟抱,也必然有第一等学识。
当然,唐诗宋词对于现代人的最大意义,是其中的典范作品可以提升我们的情操、气质和人格境界,
有深远的教育作用。且举李、杜、苏、辛为例。李白热情讴歌现实世界中一切北好的事物。其诗中蕴含强 B.作者认为,陆机提出“诗缘情”否定了中国古典诗歌“诗言志”的古老纲领。
大精神力量。杜诗中充满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和热爱天地万物的仁爱精神,是儒家思想积极因素的艺术表
现,也是中华民族文化性格的形象凸现。苏轼在词史上首先打破晚唐以来词专写艳情的局限,他不但大量 C.唐诗宋词的典范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而且能提升读者的人格境界。
写作抒情述志、咏史怀古等题材,使词从音乐歌词向抒情诗转变,在以柔声曼调为主的传统词乐中增添高
昂雄壮的因素。到了南宋,以辛弃疾为首的爱国词人把爱国主义主题变成当时词坛的主旋律,他们继承苏 D.当代人阅读优秀古典诗歌能够从中汲取精神力量,两则材料对此均有所论及。
轼词中始露端倪的豪放词风,并以慷慨激昂和沉郁悲凉两种倾向充实了豪放风格。
总的来说,李、杜、苏、辛的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而且具有提升读者人格境界的熏陶作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用。阅读唐诗宋词的典范作品,可以在审美享受中不知不觉受到人格境界的感染,这个过程就像杜甫所描
写的成都郊外的那场春雨一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A.要想了解一位诗人的襟怀抱负,最佳途径就是阅读他的诗歌,因为读诗就是读人。
(摘编自莫砺锋《在读诗读人中感受万千气 B.古代诗歌之所以具有现实价值,是因为它们表达了古今共有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QQABCQyQoggAAhBAARhCQQl4CgOQkBGCCIoORBAEMAIAgRFABAA=}#}
里望不出山去,眼光就短;可平原的尽头又是些什么呢 孕妇走着想着,只觉的她是一辈子也走不到平原
C.读者须与古代诗人进行有关人生体验的“交流”与“对话”,才能把诗读深读透。 的尽头了。
远处依稀出现了三三两两的黑点,是那些放学归来的孩子。孕妇累了,她双手托住肚子直奔躺在路边
D.唐宋诗词的内容与现代读者没有距离,在这一点上,两则材料的观点是不一致的。 的那块石碑,好让这肚子歇歇。孕妇在石碑上坐下,黑又信步去了麦地闲连。
这巨大的石碑也属于那个王爷,石碑躺在路边,成了过路人歇脚的坐物,边边沿沿让屁股们磨得很光
3.下列对唐宋诗词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滑。碑上刻着一些文字,字很大,个个如同海碗。孕妇坐在石碑上,又看见了这些字,她的屁股压住了其
中一个。这次她挪开了,小心地坐在碑的边沿。她弄不明白为什么她要挪这一挪,从前她歇脚,总是一屁
A.虽然《诗经》《楚辞》等也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但综合多方面因素来看唐宋诗词应成为我们的首选阅 股就坐上去。那么,缘故还是出自胸膛下面的这个肚子吧。孕妇对这肚子充满着希冀,这希冀又因为远处
读对象。 那些越来越清楚的小黑点而变得更加具体。
孕妇相信,她的孩子将来无疑要加入这上学、放学的队伍,若是她的孩子也会问起这碑上的字,她不
B 唐诗宋词中表达的基本内容体现了普通人的基本情感,人生观和价值观,故其内容与现代人没有距离。 能够对孩子说不知道,她不愿意对不起她的孩子。可她实在不认识这碑上的字啊。
放学的孩子们走近了孕妇和石碑,她叫住了其中一个本家侄子,向他要了一张白纸和一杆铅笔。
C.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的作品是唐宋诗词中的典范作品,虽风格各异但都具有深远的教育作用。 孕妇一手握着铅笔,一手拿着白纸,等待着孩子们远去,她觉得这等待持续了很久,她就仿佛要背着
众人去做一件鬼祟的事。
D.唐宋词人为贮存丰厚的人生意蕴,将其生命活动和人生体验“抓住”并融入诗歌创作中传递给读者。 孕妇将白纸平铺在石碑上,开始了她的劳作:她要把这些海碗样的大字抄录在纸上带回村里,请教识
字的先生那字的名称,请教那些名称的含义。当她打算落笔,才发现这劳作于她是多么不易。孕妇的手很
4.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论证了现代人与古代诗词之间的关系,但论证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简要说明不同之 巧,却支配不了手中这杆笔。她努力端详着那于她来说十分陌生的大字,然后胆怯而又坚决地在白纸上落
处。(4 分) 下了第一笔。她描画着它们,心中揣测它们代表着什么意思,又不由得感叹:字是一种多么好的东西呵。
夕阳西下,孕妇伏在石碑上已经很久。她的脸红彤彤的,茁壮的手腕不时地发着抖。可她不能停笔,
5.下面这段对王国维读词的评析材料,体现了况周颐的“读词之法”,请结合材料二第一段的内容对此简 她的心不叫她停笔。她长到这么大,还从来没有遇见过一桩这么累人、又这么不愿停手的活儿,这活儿好
要说明。 像使尽了她毕生的聪慧,毕生的力。
不知什么时候,黑已从麦地返了回来,卧在了孕妇的身边。它静静地凝视着孕妇,脸上满是安然的驯
王国维读李璟词时,对《摊破浣溪沙》中“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两句大加赞赏,认为“大 顺,像是守候,像是助威,像是鼓励。
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人间词话》)。他选择这首词中意境绝佳的两句进行鉴赏,不仅读出了 孕妇终于完成了她的劳作。在朦胧的暮色中她认真地数,那碑上的大字是十七个,她的白纸上也落着
萧瑟秋景衬托下女主角哀怨的心境,还因自己多愁善感的性格,得出了词中深寓忧患意识的结论。 十七个字: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和硕怡贤亲王神道碑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纸上的字歪扭而又奇特,像盘错的长虫,像混乱的麻绳。可它们毕竟是字。有了它们,她似乎才获得
孕妇和牛 一种资格,似乎才敢与她未来的婴儿谋面。孩子终归要离开孕妇的肚子,而那块写字的碑却永远地立在了
铁凝 孕妇的心中。每个人的心中,多少都立着点什么吧。孕妇将她劳作的果实揣进袄兜,捶着酸麻的腰,呼唤
孕妇牵着牛从集上回来,在通向村子的土路上走。 身边的黑启程。黑却执意不肯起身,它换了跪的姿势,要主人骑上去。③“黑——呀!”孕妇怜悯地叫着,
节气已过霜降,午后的太阳照耀着平坦的原野,干净又暖和。孕妇信手撒开缰绳,好让牛自在。当它 强令黑站起来。
拐进麦地歪起脖子啃麦苗时,孕妇才唤一声:①“黑,出来。”黑是牛的名字。 孕妇和黑在平原上结伴而行,像两个相依为命的女人。黑身上释放出的气息使孕妇觉得温暖而可靠,
孕妇爱赶集,只为了什么都看看。婆婆总是牵出黑来让孕妇骑,怕孕妇累着身子。 她不住地抚摸它,它就拿脸蹭着她的手作为回报。
黑也怀了孕啊,孕妇想。但她接过了缰绳,她愿意在空荡的路上有黑做伴。她和它仿佛有点儿同病相 远处的山,近处的树,树上黑帽子样的鸟窝,还有嘈杂的集市,怀孕的母牛,陌生而俊秀的大字,她
怜,又有点儿共同的自豪感。于是,她们一块腆着骄傲的肚子上了路。孕妇从不骑黑,走快走慢也由着黑 未来的婴儿,那婴儿的未来……她觉得样样都不可缺少,或者,她一生需要的不过是这几样了。
的性儿。当她走得实在沉闷,才冷不丁叫一声:②黑一一呀!"。 一股热乎乎的东西在孕妇的心里涌现,弥漫着她的心房。她很想把这突然的热乎乎说给什么人听,她
像往常一样,孕妇从集上空手而归,伙同着黑慢慢走近了那路边的牌楼。孕妇望着牌楼,心想多亏我 很想对人形容一下她心中这突然的发热,她永远也形容不出,心中的这一股情绪就叫做感动。
嫁到了这儿啊。每回见到牌楼,孕妇都不免感叹她的出嫁。 ④“黑——呀!”孕妇只在黑暗中小声儿地嘟囔,声音有点儿颤,宛若幸福的呓语。(写于 1992 年,
孕妇的娘家在山里,山里的日子不如山前的平原。孕妇的爹娘一心一意要送这宝贝出山,到富裕的平 有删改)
原去见他们终生也见不着的世面。孕妇终于嫁到了山前,她的婆婆自豪地给她讲解这里的好风水:这地盘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本是清朝一个王爷的坟茔,王爷的陵墓就在村北,那白花花的大牌楼就属于那个王爷。这牌楼保佑了这地 A.本文以从容徐缓的口吻讲述了一人一牛相互陪伴、相互怜惜的故事,诗意浓郁,文风明快。
方的富庶,这就是风水。初到平原,孕妇眼前十分地开阔,住久了平原,孕妇眼里又多了些寂寞。住在山 B.本文第二段的环境描写,具有宁静、恬淡的特点,为全文营造了温暖、祥和的氛围。
{#{QQABCQyQoggAAhBAARhCQQl4CgOQkBGCCIoORBAEMAIAgRFABAA=}#}
C.文中“多亏我嫁到了这儿呵!”反映孕妇是通过婚姻摆脱贫困生活的,体现她的俗气、功利。 将必发于卒伍。夫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而愈劝;迁官袭级,则官职大而愈治。夫爵禄大而官职治,王之道也。
D.文中的物象“石碑”与《哦,香雪》一文中的“铅笔盒”一样,都象征着文明和知识。
7.对文中划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节选自《韩非子·显学篇》)
A.句子①是孕妇对“黑”的命令,体现孕妇善良和不爱占便宜的朴素品质。 [注] ①埃墨:烟灰。②锻锡:古人锻炼金属时掺的锡。青黄:蓝黄色,冶炼金属时的火色。③区冶:区冶子,
B.句子②是“沉闷”的氛围使孕妇喊牛,因为她内心有着莫名的寂寞和迷惘,想通过喊声,排解情绪。
C.句子③的呼喊,蕴含了孕妇对“黑”的心心相惜和怜悯,暗含她对“黑”的珍惜和疼爱。 春秋时善于铸剑的人。④必:判断。
D.句子④的呼喊,体现了孕妇在感动之余流露出有母牛相伴的温情和幸福感。 10.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加句读处的字母填写在答题卡的横线上。(3分)
8.汪曾祺曾评价本文“俊得少有”,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文章“俊”在哪里 (4 分)
9.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讨论,甲组提出一组关键词:生命·希冀;乙组提出一组关 而世主之听眩乎A仲尼B为悦C其言D因E任其身F则G焉得H用无失乎
键词:母性·文化。请任选一个小组加入,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6 分)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A. 与,给予,与《六国论》“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中的“与”意义相同。
(一)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 20分)
B. 全,保全,与《鸿门宴》“项伯杀人,臣活之”中的“活”字用法相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C. 形容,指形体容貌,与现代汉语“喜悦之情难以形容”中的“形容”完全不同。
材料一:
D. 涂,通“途”,与《齐桓晋文之事》“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中的“涂”意义相同。
曾子弊衣而耕于鲁,鲁君闻之而致邑焉,曾子固辞不受。或曰:“非子之求,君自致之,奚固辞也?”曾子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曰:“吾闻受人施者常畏人,与.人者常骄人,纵君有赐,不我骄也,吾岂能勿畏乎 ”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
A. 曾子生活贫困,面对鲁君的赏赐做了出人意料的选择,孔子对其所言大加赞赏,认为他可以保全名节。
以全.其节也。 ”
B. 孔子信任颜回,子贡告诉孔子颜回偷吃米饭后,孔子直接向颜回询问事情的原委,证实了自己的判断。
孔子厄于陈蔡,从者七日不食,子贡以所赍货,窃犯围而出,告籴于野人,得米一石焉。颜回仲由炊之于壤
① C. 材料二认为华阳之战的惨败、长平之战的大祸, 是由魏、赵两国任用能言善辩的孟卯与马服造成的。屋之下,有埃墨 堕饭中,颜回取而食之,子贡自井望见之,不悦,以为窃食也。入问孔子曰:“仁人廉士,穷
D. 材料二运用比喻说理,通过如何识别剑器的钝锈与锋利、马匹的低劣与优良,形象地阐释了识人之道。
改节乎 ”孔子曰:“改节即何称于仁义哉 ”子贡曰:“若回也,其不改节乎 ”子曰:“然。”子贡以所饭告
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孔子。子曰:“吾信回之为仁久矣,虽汝有云,弗以疑也,其或者必有故乎。汝止,吾将问之。”召颜回曰:“畴
(1)曾子弊衣而耕于鲁,鲁君闻之而致邑焉,曾子固辞不受。
昔予梦见先人,岂或启佑我哉?子炊而进饭,吾将进焉。”对曰:“向有埃墨堕饭中,欲置之则不洁,欲弃之则
(2)试之官职,课其功伐,则庸人不疑于愚智。
可惜,回即食之,不可祭也。”孔子曰:“然乎,吾亦食之。”颜回出,孔子顾谓二三子曰:“吾之信回也,非
14. 材料二写孔子识人之失有何用意 (3分)
待今日也。”二三子由此乃服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节选自《孔子家语·在厄》)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二: 次韵陈介然幽兰翠柏之作(其一)
李纲
澹台子羽,君子之容也,仲尼几而取之,与处久而行不称其貌。宰予之辞,雅而文也,仲尼几而取之, 与 翠柏方岁寒,独立群木外。
处久而智不充其辩。故孔子曰:“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以言取人乎,失之宰予。”故以仲尼之智而有失实之 不为众所知,此理实难会。
惜哉结根浅,未使极高大。
声。今之新辩滥乎宰予,而世主之听眩乎仲尼为悦其言因任其身则焉得无失乎?是以魏任孟卯之辩, 而有华下 天风动虬枝,萧瑟起清籁。
之患;赵任马服之辩,而有长平之祸。此二者,任辩之失也。夫视锻锡而察青黄②,区冶③不能以必④剑:水击鹄 倘无斤斧残,会拂千丈黛。
空余霄汉志,不逐霜雪改。
雁,陆断驹马,则臧获不疑钝利。发齿吻形容,伯乐不能以必马;授车就驾,而观其末涂,则臧获不疑驽良。观 委弃老空山,浩荡付元宰。
容服,听辞言,仲尼不能以必士:试之官职,课其功伐,则庸人不疑于愚智。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QQABCQyQoggAAhBAARhCQQl4CgOQkBGCCIoORBAEMAIAgRFABAA=}#}
A.“独立群木外”不仅指翠柏外在的形象,也指它内在的禀赋和气质。 20.文中有三个重叠形式“擦擦、看看、咯咯罗罗”,请说说它们和“擦、看、咯罗”相比,在语意
B.“倘无”二句表现出对翠柏能成材的确信,更表达了对人才的爱惜。 上各有什么不同?
C.本诗以议论为主,兼有抒情和描写,借翠柏抒发了内心的深沉慨叹。 21.对文学作品来说,标点标示的停顿,有时很有表现力。文中有两处画横线部分,请任选一处,分
D.诗人将翠柏“老空山”说成是因为天道的“浩荡”,流露出无奈之情。 析其中的逗号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
16.诗歌塑造了翠柏怎样的形象?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2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能否改为“撒播的行列整齐,点播的万头攒动,条播的傲然不群”,请从语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意的角度加以分析。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四、写作(60 分)
( 1 ) 《 < 论 语 > 十 二 章 》 中 , 既 强 调 榜 样 的 良 好 作 用 , 又 强 调 要 自 我 反 思 的 句 子 是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 ,
有一种人格像“牛油果”,当你不断往下挖时,会发现一颗坚硬的内核。牛油果型人格的人坚守自我,
”。
不管外界如何风雨飘摇,也影响不了他们坚定的内心。
( 2 ) 普 通 人 常 在 接 近 成 功 的 时 候 失 败 , 《 老 子 》 第 六 十 四 章 中 给 出 建 议
“ , ”,告诫人们, 而老子却说:“上善若水。事善能。”即理想人格如一泓清水,它能冲开堤坝,随物赋形,融江入海,
要不忘初心,不改始终,不到最后的胜利,绝不松懈。 让生命得以进一步提升。
( 3 ) 《 春 江 花 月 夜 》 中 的 在继往开来的新时代,对于想拥有高质量青春的高中生来说,该以怎样的态度来对待自我?请结合材
“ , 料内容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两句,把江、月、花三个意象联系在一起,描写出一种梦幻般的景象。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 I(本题共 2 小题,10 分) 于 800 字。
焦虑泛指一种模糊的、不愉快的情绪状态,具有忧虑、惧怕、紧张、苦恼和不安等特点。 A ,如
面对危机时,适度的焦虑反应可以提高大脑和肢体的警觉性和反应速度,激发潜能,有助于应对挑战。
①焦虑就像一棵大树,导致它成长的是多条根。②根据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焦虑不像恐惧、愤怒、
悲伤等,③不是一种单一的情绪状态,④而且是综合性的情绪,⑤与性格、环境、家庭等因素密切相关,
⑥甚至受饮食、营养等因素的间接触动,⑦还可能与脑生理机能的改变有关。⑧只有了解焦虑形成的原因,
⑨才能帮助我们改变焦虑的态度,⑩不再预支痛苦。
当我们发现自身焦虑到产生手脚冰凉、心跳加快等各种身体不适时, B 。其方法是先使肌肉紧张,
保持 5-7 秒,注意肌肉紧张时的感觉,然后让肌肉彻底放松,再次体会放松时肌肉的感觉。每部分肌肉做
两遍一张一弛训练,然后依照上述方法,对那些感觉未彻底放松的肌肉再次进行训练即可。
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
过 15 个字。
19.文中第二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但不得
改变原意。
(二)语言文字运用 II(本题共 3 小题,10 分)
人勤地不懒,出一分劳力就一定能有一分收成。验证不远,不出十天八天,你留心那平整湿润的菜畦
吧,就会从那里生长出又绿又嫩又茁壮的瓜菜的新芽哩。那些新芽,条播的行列整齐,撒播的万头攒动,
点播的傲然不群,带着笑,发着光,充满了无限生机。一棵新芽简直就是一颗闪亮的珍珠。“夜雨剪春韭”
是老杜的诗句吧,清新极了;老圃种菜,一畦菜怕不就是一首更清新的诗?
①暮春,中午,踩着畦垅间苗或者锄草中耕,煦暖的阳光照得人浑身舒畅。新鲜的泥土气息,素淡的
蔬菜清春,一阵阵沁人心脾。一会儿站起来,伸伸腰,用手背擦擦额头的汗,看看苗间得稀稠,中耕得深
浅,草锄得是不是干净,那时候人是会感到劳动的愉快的。②夏天,晚上,菜地浇完工,三五个同志趁着
皎洁的月光,坐在畦头泉边,吸吸烟;或者不吸烟,谈谈话;谈生活,谈社会和自然的改造,一边人声咯
咯罗罗,一边在谈话间歌的时候听菜畦里昆虫的鸣声;蒜在抽苔,白菜在卷心,芫荽在散发脉脉的春气:
一切都使人感到一种真正的田园乐趣。
{#{QQABCQyQoggAAhBAARhCQQl4CgOQkBGCCIoORBAEMAIAgRFABAA=}#}
参考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 I(本题共 2 小题,10 分)
1.B(B 项,"作者认为,陆机提出“诗缘情’否定了中国古典诗歌*诗言志’的古老纲领”错误。材料一 18.A 但适度的焦虑具有积极的意义 B 可以尝试一下肌肉放松训练
第二段表述是"中国古典诗歌有一个最古老的纲领,就是‘诗言志’。到了西晋,陆机在《文赋》中又提
出‘诗缘情’。有人认为二者是对立关系",可见这既不是作者的观点,也不是陆机的观点﹐陆机的“诗 19.(1)语句②修改为: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2)语句④修改为:而是综合性的情绪(3)语句
缘情”并非否定“诗言志”,文中是说"有人认为二者是对立关系”。> ⑨修改为:才能帮助我们改变对待焦虑的态度或才能帮助我们改变焦虑的情绪。
2.D(D 项,"唐宋诗词的内容与现代读者没有距离,在这一点上,两则材料的观点是不一致的"错误,两 (二)语言文字运用 II(本题共 3 小题,10 分)
则材料的观点是一致的,都认同“唐宋诗词的内容与现代读者没有距离”。)
20.①“擦擦”与“擦”相比,显得程度要轻,说明额头的汗水不多,劳动的强度不大;
3.D(D 项,"唐宋词人为贮存丰厚的人生意蕴 r 将其生命活动和人生体验*抓住’并融入诗歌创作中传递 ②“看看”与“看”相比,显得更为随意,表现出劳动时的轻松心情;
给读者”错误,材料二第二段中没有说唐宋词人“为贮存丰厚的人生意蕴”而写作,而是创作出的作品""
贮存丰厚的人生意蕴”。) ③“咯咯罗罗”与“咯罗”相比,显得更为热闹,说明交谈时气氛较为活跃。 21.示例一:①
逗号使得“暮春”“中午”成为独立成分,更能突出时令的美好和天气的宜人,给人浑身舒畅的愉悦之感,
4.①材料一侧重谈唐诗宋词对现代人的价值和意义;
②两个逗号使长句变为短句,与整个语段以短句为主的句式特点相符。
②材料二侧重谈现代人如何读懂唐宋词。(每点 2 分) 示例二:②逗号使得“夏天”“夜晚”成为独立成分,更能突出夏夜的美好凉爽和晚上完成劳动后的
轻松心情,②两个逗号使长句变为短句,与整个语段以短句为主的句式特点相符。 22.不能更换
5.①况周颐认为读词应“取前人名句意境绝佳者”,王国维选取了李璟词意境绝佳的两句词来鉴赏;
位置。
②况周颐主张读词应“将意境缔构于吾想望中澄思渺虑”,王国维从李璟词萧瑟秋景的描写中体会到女主
①“条播”是按行列播种,所以行列整齐;
角哀怨的心境;
②“撒播”是用均匀撒种的方法播种,下种数量较多,因此发芽后“万头攒动”;
③况周颐提出读词要以吾身入乎其中而涵泳玩索之"”(将自己的主观投入到词作中与诗人对话),王国
维也因自己多愁善感的性格,得出李璟词中深寓忧患意识的结论。 ③而“点播”又叫“点种”,隔一定距离挖一个坑,点入种子,所以发芽后长得格外壮,才会“傲然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不群”。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23.1.关键句:
10 .(3 分) B D F 牛油果型人格的人坚守自我,不管外界如何风雨飘摇,也影响不了他们坚定的内心。理想人格如一泓清水,它能冲开堤坝,随物
11 .(3 分) A
赋形,融江入海,让生命得以进一步提升。
12 .(3 分) B
2.找关系:辩证关系
13 . (8 分) ( 1 )曾子穿着破旧的衣服在鲁国种地,鲁国国君知道(听说)了这件事,送给他封
地,曾子坚决推辞不接受。 坚定内心----不管外面风雨飘摇
( 2 )用官职来试用他,考核他的功绩(工作成绩),那么平常(一般)的人也不会对他是愚蠢还 一泓清水----随物赋形融江入海
是聪明感到疑惑了。 3.多角度:
14 . (3 分)材料二写孔子识人之失,是为了证明认识事物或人,不能只看表面,要用实践来验证;
坚定内心----呵护心中净土,找到心灵归宿,不被物欲横流的世界所侵蚀。
进而提出选拔官员的见解。
改变自我----求得自我发展,联系外界融合,不被发展变化的世界所抛弃。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4.看整体: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坚守自我与改变自我的融合,个人在于外界的联系中发展自己,完善自己,提高自己。要有所坚守,能够适应变化。
15.D 16.①凌寒不凋,卓越超群:岁寒时节,它仍然青翠,卓然独立于群木。②高雅脱俗,
5.写立意:
不同凡响:风吹来,它发出萧瑟的清响,霜雪落下,它也不改变自身。③志向高远,怀才不遇:它有霄汉
(1)秉坚守之心,悟善变之道。
之志,却被舍弃,老于空山。
(2)行若水,心益坚。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3)行若蒲苇,心若磐石。
17.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慎终如始 则无败事
(4)坚定内心,审时度势。
江流宛转绕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
(5)坚守自我本心,灵活变通处事。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QQABCQyQoggAAhBAARhCQQl4CgOQkBGCCIoORBAEMAIAgRFAB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