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8张PPT。25.短文两篇夸父逐日 共工怒触不周山 学习目标1、朗读背诵文言课文,积累文言词汇。
2、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解两篇文章的主旨,明确文中蕴涵的哲理。
3、了解夸父、共工的勇敢、坚强,自我牺牲的精神以及改造山河的大无畏精神。
4.体会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哪吒闹海愚公移山 神话
关于神仙或神化的古代英雄的故事,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和美丽的向往。 中国古代神话主要保存在《山海经》《淮南子》《楚辞》等古代作品中。作品简介 《山海经》,书名,共18篇。内容主要为民间传说中的地理 知识,保存了不少远古的神话 传说。对古代历史、地理、文 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 研究有参考价值。其中的矿物 记录,为世界最早的有关文献。【夸父逐日的传说】 远古时候,在北方的荒野中,有座巍峨雄伟、高耸入云的 高山。在山林深处,生活着一群力大无穷的巨人。
他们的首领,是幽冥之神“后土”的孙儿,“信”的儿子,名字叫做夸父。因此这群人就叫夸父族。他们身强力壮,高大 魁梧,意志力坚强,气概非凡。而且还心地善良,勤劳勇敢, 过着与世无争,逍遥自在的日子。
那时候大地荒凉,毒蛇猛兽横行,人们生活很艰苦。夸父 为了让本部落的人们能够活下去,每天都率领众人跟洪水猛兽 搏斗。夸父常常将捉到的凶恶的黄蛇,挂在自己的两只耳朵上 作为装饰,抓在手上挥舞,引以为荣。
有一年,天气非常热,火辣辣的太阳照射在大地上,烤死 庄稼,晒焦树木,河流干枯。人们热得难以忍受,夸父族的人 纷纷死去。
夸父看到这种情景很难过,他仰头望着太阳,告诉族人: “太阳实在是可恶,我要追上太阳捉住它,让它听人的指挥。”族人听后纷纷劝阻。
有的人说:“你千万别去呀,太阳离我们那么远,你会累死的。” 有的人说:“太阳那么热,你会被烤死的。” 夸父心意已决,发誓要捉住太阳,让它听从人们的吩咐,为大家服务。他看着愁苦不堪的族人,说:“为大家的幸福生活,我一定要去!”
太阳刚刚从海上升起,夸父告别族人,怀着雄心壮志,从东海边上向着太阳升起的方向,迈开大步就向前追去,开始他逐日的征程。
太阳在空中飞快地移动,夸父在地上如疾风似的,拼命地追呀追。他穿过一座座大山,跨过一条条河流,大地被他的脚步,震得“轰轰”作响,来回摇摆。
夸父跑累的时候,就微微打个盹,将鞋里的土抖落在地上,于是形成大土山。饿的时候,他就摘野果充饥,有时候夸父也煮饭。他用三块石头架锅,这三块石头,就成了三座鼎足而立的高山,有几千米高。
夸父追着太阳跑,眼看离太阳越来越近,他的信心越来越 强。越接近太阳,就渴得越厉害,已经不是捧河水就可以止渴的了。但是,他没有害怕,并且一直鼓励着自己,“快了,就要追上太阳了,人们的生活就会幸福了。” 经过九天九夜,在太阳落山的地方,夸父终于追上了它。
红彤彤、热辣辣的火球,就在夸父眼前,他的头上,万道金光,沐浴在他的身上。
夸父无比欢欣地张开双臂,想把太阳抱住。可是太阳炽热异常,夸父感到又渴又累。他就跑到黄河边,一口气把黄河水之水喝干;接着他又跑到渭河边,把渭河水也喝光,仍不解渴;于是夸父又向北跑去,因为他知道那里有纵横千里的大湖,大湖里的水足够夸父解渴了。
夸父追着太阳跑,眼看离太阳越来越近,他的信心越来越 强。越接近太阳,就渴得越厉害,已经不是捧河水就可以止渴的了。但是夸父还没有跑到大泽,就在半路上被渴死了。
夸父临死的时候,心里充满遗憾,他还牵挂着自己的族人,于是将自己手中的木杖扔了出去。木杖落地的地方,顿时生出大片郁郁葱葱的桃林。这片桃林终年茂盛,为往来的过客遮荫挡雨,结出的鲜桃,为勤劳的人们解渴,让人们能够消除疲劳,精力充沛地踏上旅程。
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渴, 欲 得饮,饮于
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
弃 其杖,化 为 邓林。
竞跑,赛跑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想要到黄河足够往北到达遗弃成为桃林能够渭河他的在半路上走:古义:跑
今义:步行河:古义:专指黄河
今义:泛指一切河流大湖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译文]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还没有赶到大湖,就在半路渴死了。他遗弃的手杖,化成了桃林。文白对译1、你怎么看待夸父的 “逐日”? 夸父是一个有着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不怕牺牲,勇于探索;敢于挑战大自然;有理想、有抱负、有牺牲精神、意志坚强、甘为人类造福的英雄人物。失败de英雄屈原、项羽、荆轲、岳飞、文天祥…… ?合作探究“夸父逐日”这个成语怎样理解? 比喻人有宏大的志向和气魄,也比喻人类战胜自然的雄心壮志和顽强意志。 贬义褒义明知做不到还要去做,比喻自不量力。 这篇神话,表现夸父无比的英雄气概,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 顽强意志。文章主题2、对《夸父逐日》的结尾“弃其杖,化为邓林”应如何理解? 他遗下的手杖化为一片桃林,不仅表现他本领大,更丰富了这个英雄的形象,表现了一种勇敢追求、死而后已、甘为人类造福的精神,使整个神话更具有了浪漫主义的魅力。 我怀念上古的夸父,他追赶光和热,渴死在山谷。
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巴金 霍金是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和当代最伟大的科学家,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被誉为“宇宙之王”。 刘伟,10岁时因触电意外失去双臂,19岁时,成绩优秀的他放弃高考,开始学习钢琴;2010年7月,参加东方卫视《中国达人秀》,获得总冠军。2012年2月3日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获奖者并获得“隐形翅膀”的称号。
仿造例句,完成下面这个句子。
, 也是一种逐日
示例: 勇于坚持,也是一种逐日。坚持就是始终怀着一颗纯粹的心, 没有犹豫,没有退缩,没有后悔, 千百次摔倒,又千百次站立。神话中的“夸父”形象
《精卫填海》中的精卫
《女娲补天》中的女娲
《大禹治水》中的大禹
《后羿射日》中的后羿
《黄帝擒蚩尤》中的黄帝……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
其状如乌(乌鸦),文首、白喙、赤足,
名曰“精卫”,其鸣自啸。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
石,以堙于东海.
精卫填海在那里拓展迁移nì(淹没)通“纹” jiū zhè桑树huì(鸟嘴)它的叫声很像自己呼叫自己所以化作yīn填塞这也是选自《山海经》的一则中国古代神话,试分析两则神话的相同点。
女娃被东海淹死,化而为鸟,坚持以弱小的生命、微薄的力量,向浩瀚的大海复仇,这是何等的悲壮!
夸父和女娃的神话,讴歌了人类顽强的生命力,表现了古代人民挑战自然,征服自然的愿望。拓展延伸 从夸父这个神话人物的身上,我们得到了什么启示?树立远大的理想,
为实现理想不畏艰难,不懈努力!有一天我也要起程
像夸父一样长跑
追随心中的太阳
?
旅程寂寞而又漫长
黑暗、混沌并不能使我慌张
瓦砾、荆棘困不住我的步伐
疲累??? 也不能叫我缴械投降
内心总燃烧着一团火焰
我知道
太阳如启明星般
在前指引我方向老师寄语我们都是夸父共工怒触不周山
选自《淮南子·天问》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 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撰写的一部著作。在阐明哲理时,旁涉奇物异类、鬼神灵怪,
保存了一部分神话材料,像“女娲补天”、 “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等古代神话,主要靠本书得以流传。作品简介 不,表否定;周,周全,完整;山,高与地平面的自然隆起。不周山,就是不完整的山。这山一有名字,就不完整。共工氏怒触不周山,怒触的时候,这山就叫不周了。“不周山”何意? 共工: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天神, 为西北的洪水之神。传说他是二人首蛇身,满头的赤发,坐骑是两条龙。
颛顼zhuān xū :传说中的五帝之一,黄帝轩辕yuán氏的孙子。人物简介 据传说,颛顼zhuān xū是黄帝的孙子,他聪明敏慧,有智谋,他统治的地盘很大,在民众中有很高的威信。与颛顼同时,有个部落领袖,叫做共工氏。据说共工氏姓姜,是炎帝的后代。他对农耕很重视,尤其对水利工作更是抓紧,发明了筑堤蓄水的办法。 颛顼不赞成共工氏的做法。认为共工氏是不能自作主张的。于是,颛顼与共工氏之间发生了一场十分激烈的斗争。相关资料 要说这两个人比起来,力气上,共工氏要强;论机智,他却不如颛顼。颛顼利用鬼神的说法,煽动部落民众,叫他们不要相信共工氏。当时的人对自然知识缺少了解,对鬼神之事都极为相信,不少人上了颛顼的当,共工氏不能得到民众的理解和支持,但他坚信自己的计划是正确的,坚决不肯妥协。为了天下人民的利益,他决心不惜牺牲自己,用生命去殉自己的事业。他来到不周山(今昆仑山),想把不周山的峰顶撞下来,来表示自己的坚强决心。共工氏英勇的行为得到了人们的尊敬。三皇:伏羲、燧人、神农何谓“三皇”、“五帝”?五帝:黄帝、颛顼(zhuān xū)、喾(kù)、
尧(yáo) 、舜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
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
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朗读课文,疏通文意zhuān xū zhélǎo 从前做碰,撞绳子断所以在这里够积水泥沙归向,指流向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译文]从前共工与颛顼争夺帝位,(共工在大战中惨败)愤怒地撞击不周山,支撑着天的大柱子折断了,拴系着地的大绳子也断了。(结果)天向西北方向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向西北方向移动;地的东南角塌陷了,所以江河泥沙都向东南方向流去。文白对译1、“怒而触不周之山 ”中的“怒”字表现了共工怎样的性格特点? “怒”字表现了共工的豪气、勇敢;也反映出他性格的暴躁、刚烈。合作探究2、如何理解《共工怒触不周山》中结尾的两句话? 远古的人类显然还不能解释日月星辰运动变化的原因,对这一现象的最好解释就是借助于神话,通过大胆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解释“天倾西北”“河向东南流”的自然现象。神奇的传说中带有现实主义的色彩。(主题)怎样理解文章中的挑战精神? 原始社会父权制以后,由于生产力的 发展,私有制的出现,产生了氏族贵族,有了部落联盟的大酋长,他们不断发动战争,对弱小部落进行掠夺和压迫。共工不甘于压迫,他敢于向强大的颛顼挑战,怒触不周山,使天柱折,地维绝,连日月星辰的运转,也为之改观。不管胜利与否,共工的挑战精神留给了人们许多的思考。3、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原因是什么?他为什么要这么做?请你作一点推测。 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原因是“争为帝”,即争夺部落首领的位置。他的怒触似乎包含有失败的愤怒与不甘心,而且,似乎还夹杂着与对方同归于尽的想法。当然也体现了共工庞大的气势。表现了他的豪气、勇敢;也反映出他性格的暴躁、刚烈。 4、在你的心目中,共工是一个怎样的人?正面:勇敢坚强,敢于挑战权威,愿意牺牲自己来改造山河,具有自我牺牲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反面:性格暴躁刚烈、偏激任性、不计后果。5、夸父和共工共同的特点是什么?①夸父和共工都很勇敢、坚强,敢于挑战权威。 夸父敢于与太阳赛跑,共工敢于与颛顼争帝。
②夸父和共工愿意牺牲自己来改造山河。夸父死后弃其杖,化为桃林,为后人止渴;共工为了广大人民的利益,兴修水利,发展农耕,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 他们都是神话传说中的华夏民族的英雄。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神话的想象不是漫无天际的,而是来源于生活,并反映生活。 关于共工氏和颛顼争夺帝位,怒撞不周山的传说,已经流传了两千多年。在那个时候,我们的祖先尚不知如何解释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因此在自然面前是那样的无力,因此把各种疑惑归之于神的存在,自然之力被形象化,人格化。所以创造了神话传说,歌颂心目中的英雄,也就塑造了神话中盘古、女娲、黄帝等等传奇人物来。尽管他们都是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但在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英雄气概和为民造福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小 结知识升华 两则神话都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和美丽的向往,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名言警句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翟 作 业1、完成课后练习题。
2、发挥想象,描写共工与颛顼战争的场面。 共工与颛顼争夺帝位失败之后,败而大怒,心中十分不甘,运用联想和想象描述共工发怒的情状。(提示从心理、语言、动作、神态)
共工心想:同为帝皇之后,凭我的本领足以治好天下,为什么颛顼能夺取天下,他越想越气,脸气得煞白,青筋暴出,他巨嚎一声奋力一击,重重撞在不周山上。 请展开想象,具体描写共工“怒而触不周之山”的情形。 共工眼望着不周山耸立在云雾中的高峰,往后倒退着身子,“啊!”他大叫一声,带着惊天动地的怒号,飞跑着,猛然用自己的脑袋撞在怪石嶙峋、直插云霄的不周山上。霎时间,一声震天巨响,不周山立即拦腰折断,同共工一起轰然崩塌下来。 拓展思维训练: 《愚公移山》是个寓言故事,传统看法往往从愚公移山的目的、精神的角度正面肯定愚公为修建一条通往山外的通衢大道、改善生存环境造,福子孙后代的良好动机和不怕困难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锲而不舍的精神。
逆向思维:与其搬山,不如搬家;移山贻误子孙; “愚公移山,精神可嘉,方法不当” ;我们做事情仅仅具有满腔热情和锲而不舍的精神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科学的方法,三者结合,才能把事情办好。谈一谈对“愚公移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