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地球的面貌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地球的面貌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2-15 11:47: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同步练习
(
知识要点
)
一、认识地球
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依次是: 、 、
、 。 其中最早证实地球是球体的事件是
,但地球的真实形状是一个 、 的 球体。
2.地球的大小:表面积约 平方千米,平均半径约 千米,赤道周长约 千米。
3.经纬线与经纬度:
纬线(纬度) 经线(经度)
定义 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 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
形状 ( ) ( )
长度 ( ),由赤道向两极逐渐 ( )
指示方向
0 线 0 纬线( ) 0 经线( )
度数划分 以 为界,向南、向北增至 以 为界,向东、向西增至
符号表示 北增北纬( ),南增南纬( ) 东增东经( ),西增西经( )
半球划分 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
4.纬度区的划分:
二、海陆分布
1.世界海陆面积比: ;
陆地主要集中在 半球和 半球。
2.七大洲名称:A、 B、 C、
D、 E、 F、 G、
3.四大洋名称: 甲、 乙、 丙、 丁、
4.A、B分界线是 : 山脉 河流 海 山脉 海 海峡。
A、C分界线是: 运河;A、E分界线是: 海峡;E、F分界线是 运河。
三、世界地形
1.海拔(绝对高度):地球表面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如图中甲的海拔为______,乙的海拔为______。
2.相对高度:地球表面某一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如图中甲乙的相对高度是______。
3.等高线:在地图上________相同点的连线。
4.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表示坡度较_________;等高线稀疏,表示坡度较________。
5.由等高线的特点判断地形:(如图)
A______: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是中间____,四周____。
B______:等高线由____处向____处凸出。
C______:等高线由____处向____处凸出。
D______:位于两个________之间相对较低的部分。
E______:多条高度不同的等高线____的地方。
6.在地形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这五种地形类型。
地形类型 主要特征 共同点 颜色与地形(分层设色地形图)
海拔高低 地面起伏
平原 ____色表示平原
高原
山地
丘陵
盆地
四、海陆变迁
1.海陆变迁的例证:喜马拉雅山海洋生物化石;台湾海峡中的森林遗址;南极洲的煤田等。
2.大陆漂移假说:
① 大陆漂移假说是 提出的;
② 根据大陆漂移学说,下列四张图中,属于2亿年前的一张是 ,属于当今的一张是 。
3.板块构造学说:
① 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全球分为 大板块,几乎全是海洋的板块是 。
② 指出右图板块的名称:
A、 板块B、 板块C、 板块D、 板块E、 板块F、 板块
③如图地中海未来可能会消失,原因是 ;
红海未来变成大洋,原因是 。
④世界的火山地震带主要分布在 、 。
⑤ 分析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 。
(
练习巩固
)
1. 我们总是在东方迎来黎明的曙光,西方送走黄昏的落日,是因为(  )
A. 地球不停地自北向南自转 B. 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
C. 地球总是不停地自北向南绕太阳公转 D. 地球总是不停地自西向东绕太阳公转
2. 在海边观察远处驶来的轮船,会出现图中①至③所示的现象,这种现象反映的地理事实是(  )
A.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B. 地球是个球体 C. 地球绕太阳公转 D. 海平面上升
3. 下面四条纬线,最长的纬线是(  )
A. 20°S B. 40°N C. 0° D. 66.5°S
4.世界陆地和海洋的面积比例约为( )
A.7: 3 B.3:7 C.6:4 D.4:6
5.世界陆地主要集中在:( )
A.北半球、东半球 B.北半球、西半球 C.南半球、东半球 D.南半球、西半球
(
图1
)6.读下图,按非洲、南美洲、南极洲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②①③ D.②③①
读图2完成4-7题。
7.图中又称本初子午线的是(   )
A.A线 B.B线 C.C线 D.D线
8.图中构成东西半球分界线的两条经线是(   )
A.A线和C线 B.A线和D线
C.B线和C线 D.B线和D线
(

1
)9.图中B线穿过的大洲是(   )
A.欧洲、非洲、南极洲 B.欧洲、非洲、大洋洲
C.欧洲、亚洲、南极洲 D.南美洲、非洲、南极洲
10.南、北美洲位于( )
(
图2
)A.太平洋与大西洋之间 B.印度洋与太平洋之间
C.印度洋与大西洋之间 D.大西洋与北冰洋之间
11.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 )
A.亚洲、大西洋 B.大洋洲、北冰洋 C.非洲、印度洋 D.亚洲、太平洋
12.世界上纬度最高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 )
A.南极洲、北冰洋  B.亚洲、北冰洋  C.非洲、印度洋 D.南极洲、印度洋
某地理兴趣小组准备外出考察,地点如图3所示,为避免暴雨引发山洪而产生危险,要求同学们不能沿山谷行进。据此回答13~15题。
(
图3
)13.图中表示山谷的路线是( )A.①B.②C.③D.④
14.图中四条登山路线坡度最陡的是( )A.①B.②C.③D.④
(
图3
)15.量得甲、乙两桥图上直线距离是1.2厘米,则实际距离是( )
A.12千米B.1.2千米C.12米D.1.2米
某中学地理夏令营到野外考察,考虑到暴雨可能引发山洪而产生危险,要求同学们不准在甲地搭帐篷宿营。读图4,回答 16
~17题。
16.可能爆发山洪的甲地,其地形部位是 ( )
(
图4
)A. 山顶 B. 鞍部 C. 山谷 D. 山脊
17.小清河干流的流向大致是( )
(
图4
)A. 东北向西南 C. 由北向南B. 西北向东南 D. 由东向西
读图5,完成18~19题。
18.A山所在山脉的走向大致是(   )
A.北南走向 B.东北-西南走向 C.东西走向 D.西北-东南走向
19.图中小河B的落差约为(    )
A.500米 B.450米 C.400米 D.300米
20.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在太行山中发现许多海螺、海蚌壳等生物化石。这一记载说明( )
(
图5
)A.太行山今后将从陆地转变为海洋
B.太行山是从古老的大海里抬升起来的
C.海洋中的海螺、海蚌是从陆地上来的
D.古老的海螺、海蚌是生活在陆地上的
21.煤的形成需要有暖湿的环境与大片的森林。冰天雪地、号称“白色沙漠”的南极洲有丰富的煤炭资源,该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 )
A.气候变暖 B.人类活动 C.大陆漂移 D.植被迁徙
22.全球分为几大板块( )A.三 B.四 C.五 D.六
23.全球六大板块中,几乎全部在大洋之中的板块是 ( )
A.美洲板块 B.亚欧板块C.太平洋板块 D.非洲板块
24.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当地震发生时正确的避险方法是( )
A.在室内迅速跳窗逃生 B.在室内迅速抱头蹲在墙角
C.在室外迅速抱住电线杆 D.在室外迅速跑入建筑物内躲避
25.世界上火山地震带主要分布在( )
A.板块的内部 B.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 C.大陆内部 D.大河沿岸地带
二、综合题。
26、经纬网图,完成下列问题。(14分)
(1)写出甲、乙、丙三点的经纬度。
甲:( 、 )乙:( 、 )
丙:( 、 )
(2)从低、中、高纬度区判断,甲点位于 纬度区,丙点位于 纬度区,丁点位于 纬度区。
从东西半球来看,甲点位于 半球,其余三点位
半球;
从南北半球来看,甲乙丙丁都位于 半球。
(4)图中甲位于乙的 方向,丁位于乙的 方向。
27、读图7世界东西半球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图表示的是________半球(东或西),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________洲。
(2)赤道横穿的大陆有A ________洲和C ________洲。德国科学家魏格纳从B________洋的两岸轮廓相似而得到启示,创立了大陆漂移假说。
(3)①__________运河沟通了F 洋和B大洋,是E 洲和C大洲的界线。
(4) ②__________运河沟通了G 洋和B大洋,是D 洲和A大洲的界线。
28、读图8,回答问题。
(1)A处的地形部位是 ,位于村庄的 方向。
(2)B点的海拔是 米,B点与C点的相对高度是 米。
(3)根据因地制宜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甲区域最适宜( )。
A.修建房子 B.植树造林 C.水产养殖
(
图8
)(4)下列地形剖面图中,最能反映沿DE线地表起伏状况的是( )。
(
A B C
海拔(米)
西

500
0
海拔(米)
西

500
0
海拔(米)
西

500
0
)
29. (12分)读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上比例尺改为数字式1:________。
(2)甲山在乙山的________方向。甲山顶的海拔范围是________米。甲山顶与乙山顶的相对高度是_______米。
(3)图中山坡E和F的坡度相比,坡度较陡的是________。从A点或F点出发,更容易攀登到乙山顶的是_____点,原因是 。
(4)图中适宜进行攀岩运动的是 点。
(5)图中各字母处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称分别是:
A.________ B.________ C.________D.________
30.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地时间2023年5月5日这一天在日本本州西岸近海先后发生了一次6.3级和5.7级地震, 5月6日在日本北海道地区又发生了一次5.4级地震,两天内连续三次超过5级以上地震,日本地震专家推测,日本之所以会频繁发生地震,可能是在酝酿一次9级以上大地震。
(
图4
)材料二当地时间19日下午,新西兰北部海域发生7.7级地震,据美国地质勘探局消息显示,此次地震震中位于新喀里多尼亚洛亚蒂群岛东南约437公里处,震源深度达37.7公里。
(1)如图所示,北美洲主要位于
板块:印度洋板块包含 洋和太平洋两大洋的一部分及 洲和亚洲两大洲的一部分。
(
图5
)(2)日本和新西兰都位于
火山、地震带上。根据板块构造学说,日本和新西兰多地震的原因是日本位于太平洋板块和
板块的交界处,新西兰位于太平洋板块和 板块的交界处,地震比较活跃。
(3)我国也是多地震的国家,为了减小地震带来的危害,请你列举一条防震减灾的措施 。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同步练习参考答案
(
知识要点
)
一、认识地球
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依次是:盖天说、 浑天说 、
麦哲伦环球航行、遥感卫星图片。 其中最早证实地球是球体的事件是 麦哲伦环球航行,但地球的真实形状是一个两极稍扁 、赤道略鼓的不规则 球体。
2.地球的大小: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3.经纬线与经纬度:
纬线(纬度) 经线(经度)
定义 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 圆 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半圆
形状 ( 圆 ) ( 半圆/弧形 )
长度 (不相等),由赤道向两极逐渐 减短 ( 相等 )
指示方向 东西方向 南北方向
0 线 0 纬线( 赤道 ) 0 经线( 本初子午线 )
度数划分 以赤道 为界,向南、向北增至 90° 以本初子午线为界,向东、向西增至 180°
符号表示 北增北纬( N ),南增南纬( S ) 东增东经(E ),西增西经( W )
半球划分 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 和 160°E
4.纬度区的划分:
二、海陆分布
1.世界海陆面积比: 7:3 ;
陆地主要集中在 东 半球和 北 半球。
2.七大洲名称:A、 亚洲 B、 欧洲 C、 非洲
D、 大洋洲 E、北美洲 F、南美洲 G、南极洲
3.四大洋名称: 甲、 太平洋 乙、 大西洋 丙、 印度洋 丁、 北冰洋
4.A、B分界线是 :乌拉尔 山脉 乌拉尔 河流里 海大高加索山脉 黑 海
土耳其 海峡。
A、C分界线是: 苏伊士运河;A、E分界线是:白令 海峡;E、F分界线是巴拿马 运河。
三、世界地形
1.海拔(绝对高度):地球表面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如图中甲的海拔为1500米______,乙的海拔为___500米___。
2.相对高度:地球表面某一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如图中甲乙的相对高度是1000米______。
3.等高线:在地图上__海拔高度______相同点的连线。
4.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表示坡度较__陡_______;等高线稀疏,表示坡度较_缓_______。
5.由等高线的特点判断地形:(如图)
A__山峰/山顶____: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是中间_高___,四周_低___。
B_山脊_____:等高线由_高___处向_低___处凸出。
C__山谷____:等高线由__低__处向_高___处凸出。
D__鞍部___:位于两个____山峰____之间相对较低的部分。
E___陡崖___:多条高度不同的等高线_重合___的地方。
6.在地形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这五种地形类型。
地形类型 主要特征 共同点 颜色与地形(分层设色地形图)
海拔高低 地面起伏
平原 <200米 平坦开阔 地面起伏小 ___绿_色表示平原
高原 >500米 边缘较陡峭
山地 >500米 坡度陡沟谷深 地表崎岖不平
丘陵 <500米 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
盆地 中部低四周高
四、海陆变迁
1.海陆变迁的例证:喜马拉雅山海洋生物化石;台湾海峡中的森林遗址;南极洲的煤田等。
2.大陆漂移假说:
① 大陆漂移假说是 魏格纳 提出的;
② 根据大陆漂移学说,下列四张图中,属于2亿年前的一张是 A ,属于当今的一张是 C。
3.板块构造学说:
① 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全球分为 六 大板块,几乎全是海洋的板块是 太平洋板块 。
② 指出右图板块的名称:
A、 美洲 板块B、 南极洲 板块C、 印度洋 板块D、非洲 板块
E、 欧亚 板块F、 太平洋 板块
③如图地中海未来可能会消失,原因是 处在欧亚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挤压处 ;
红海未来变成大洋,原因是 处在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张裂拉伸处。
④世界的火山地震带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 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⑤ 分析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 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
(
练习巩固
)
1. 我们总是在东方迎来黎明的曙光,西方送走黄昏的落日,是因为( B )
A. 地球不停地自北向南自转 B. 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
C. 地球总是不停地自北向南绕太阳公转 D. 地球总是不停地自西向东绕太阳公转
2. 在海边观察远处驶来的轮船,会出现图中①至③所示的现象,这种现象反映的地理事实是( B )
A.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B. 地球是个球体 C. 地球绕太阳公转 D. 海平面上升
3. 下面四条纬线,最长的纬线是( C )
A. 20°S B. 40°N C. 0° D. 66.5°S
4.世界陆地和海洋的面积比例约为(B )
A.7: 3 B.3:7 C.6:4 D.4:6
5.世界陆地主要集中在:( A )
A.北半球、东半球 B.北半球、西半球 C.南半球、东半球 D.南半球、西半球
(
图1
)6.读下图,按非洲、南美洲、南极洲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D )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②①③ D.②③①
读图2完成4-7题。
7.图中又称本初子午线的是( B  )
A.A线 B.B线 C.C线 D.D线
8.图中构成东西半球分界线的两条经线是( A  )
A.A线和C线 B.A线和D线
C.B线和C线 D.B线和D线
(

1
)9.图中B线穿过的大洲是( A  )
A.欧洲、非洲、南极洲 B.欧洲、非洲、大洋洲
C.欧洲、亚洲、南极洲 D.南美洲、非洲、南极洲
10.南、北美洲位于( A )
(
图2
)A.太平洋与大西洋之间 B.印度洋与太平洋之间
C.印度洋与大西洋之间 D.大西洋与北冰洋之间
11.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 D )
A.亚洲、大西洋 B.大洋洲、北冰洋 C.非洲、印度洋 D.亚洲、太平洋
12.世界上纬度最高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 A )
A.南极洲、北冰洋  B.亚洲、北冰洋  C.非洲、印度洋 D.南极洲、印度洋
某地理兴趣小组准备外出考察,地点如图3所示,为避免暴雨引发山洪而产生危险,要求同学们不能沿山谷行进。据此回答13~15题。
(
图3
)13.图中表示山谷的路线是( A )A.①B.②C.③D.④
14.图中四条登山路线坡度最陡的是( C )A.①B.②C.③D.④
(
图3
)15.量得甲、乙两桥图上直线距离是1.2厘米,则实际距离是( B )
A.12千米B.1.2千米C.12米D.1.2米
某中学地理夏令营到野外考察,考虑到暴雨可能引发山洪而产生危险,要求同学们不准在甲地搭帐篷宿营。读图4,回答 16
~17题。
16.可能爆发山洪的甲地,其地形部位是 ( C )
(
图4
)A. 山顶 B. 鞍部 C. 山谷 D. 山脊
17.小清河干流的流向大致是( A )
(
图4
)A. 东北向西南 C. 由北向南B. 西北向东南 D. 由东向西
读图5,完成18~19题。
18.A山所在山脉的走向大致是( D  )
A.北南走向 B.东北-西南走向 C.东西走向 D.西北-东南走向
19.图中小河B的落差约为(  D  )
A.500米 B.450米 C.400米 D.300米
20.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在太行山中发现许多海螺、海蚌壳等生物化石。这一记载说明( B )
(
图5
)A.太行山今后将从陆地转变为海洋
B.太行山是从古老的大海里抬升起来的
C.海洋中的海螺、海蚌是从陆地上来的
D.古老的海螺、海蚌是生活在陆地上的
21.煤的形成需要有暖湿的环境与大片的森林。冰天雪地、号称“白色沙漠”的南极洲有丰富的煤炭资源,该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 C )
A.气候变暖 B.人类活动 C.大陆漂移 D.植被迁徙
22.全球分为几大板块( D )A.三 B.四 C.五 D.六
23.全球六大板块中,几乎全部在大洋之中的板块是 ( C )
A.美洲板块 B.亚欧板块C.太平洋板块 D.非洲板块
24.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当地震发生时正确的避险方法是( B )
A.在室内迅速跳窗逃生 B.在室内迅速抱头蹲在墙角
C.在室外迅速抱住电线杆 D.在室外迅速跑入建筑物内躲避
25.世界上火山地震带主要分布在( B )
A.板块的内部 B.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 C.大陆内部 D.大河沿岸地带
二、综合题。
26、经纬网图,完成下列问题。(14分)
(1)写出甲、乙、丙三点的经纬度。
甲:( 40°W 、40°N )乙:( 20°E、 60°N )
丙:( 60°E 、 20°N )
(2)从低、中、高纬度区判断,甲点位于中纬度区,丙点位于 低 纬度区,丁点位于高 纬度区。
(3)从东西半球来看,甲点位于 西 半球,其余三点位 东 半球;
从南北半球来看,甲乙丙丁都位于 北 半球。
(4)图中甲位于乙的 西南 方向,丁位于乙的 东北 方向。
27、读图7世界东西半球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图表示的是___东半球(东或西),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___南极洲。
(2)赤道横穿的大陆有A ___非洲 _洲和C _____南美___洲。德国科学家魏格纳从B__大西______洋的两岸轮廓相似而得到启示,创立了大陆漂移假说。
(3)①巴拿马运河沟通了F 太平 洋和B大洋,是E 北美 洲和C大洲的界线。
(4) ②苏伊士运河沟通了G 印度 洋和B大洋,是D 亚 洲和A大洲的界线。
28、读图8,回答问题。
(1)A处的地形部位是 山峰/山顶,位于村庄的 西北 方向。
(2)B点的海拔是 300 米,B点与C点的相对高度是
200 米。
(3)根据因地制宜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甲区域最适宜( B )。
A.修建房子 B.植树造林 C.水产养殖
(
图8
)(4)下列地形剖面图中,最能反映沿DE线地表起伏状况的是( A )。
(
A B C
海拔(米)
西

500
0
海拔(米)
西

500
0
海拔(米)
西

500
0
)
29. (12分)读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上比例尺改为数字式1:_50000。
(2)甲山在乙山的东南方向。甲山顶的海拔范围是(600——700)米。甲山顶与乙山顶的相对高度约为100米。
(3)图中山坡E和F的坡度相比,坡度较陡的是F。从A点或F点出发,更容易攀登到乙山顶的是A点,原因是A处等高线较稀疏,坡度较缓。
(4)图中适宜进行攀岩运动的是D点。
(5)图中各字母处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称分别是:
A. 山脊 B. 山谷 C. 鞍部 D. 陡崖
30.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地时间2023年5月5日这一天在日本本州西岸近海先后发生了一次6.3级和5.7级地震, 5月6日在日本北海道地区又发生了一次5.4级地震,两天内连续三次超过5级以上地震,日本地震专家推测,日本之所以会频繁发生地震,可能是在酝酿一次9级以上大地震。
(
图4
)材料二当地时间19日下午,新西兰北部海域发生7.7级地震,据美国地质勘探局消息显示,此次地震震中位于新喀里多尼亚洛亚蒂群岛东南约437公里处,震源深度达37.7公里。
(1)如图所示,北美洲主要位于美洲
板块:印度洋板块包含印度洋洋和太平洋两大洋的一部分及大洋洲和亚洲两大洲的一部分。
(
图5
)(2)日本和新西兰都位于环太平洋
火山、地震带上。根据板块构造学说,日本和新西兰多地震的原因是日本位于太平洋板块和 欧亚板块的交界处,新西兰位于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震比较活跃。
(3)我国也是多地震的国家,为了减小地震带来的危害,请你列举一条防震减灾的措施 地震演习;就近抱头躲在坚固墙角/桌子底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