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2月)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2月)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0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2-16 13:30:59

文档简介

天祝藏族自治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历史
全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75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5.本卷主要考查内容:选择性必修2 第 1-3 单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 小题,每小题3分,共48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孟子强调统治者要重视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墨子认为粮食的生产和储备关系到国家的存在,孙子主张粮食是战争胜利的重要保障,他们思想的共同点是
A.强调农业生产的重要地位 B.都主张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C.普遍对民生问题进行关注 D.认为农业生产应为战争服务
2.“土豆变成了欧洲大部分地区一日三餐不可或缺的食物,就和它们在安第斯山区的角色一样。……在土豆种植国,常常发生的饥荒几乎消失了,一条长达2000英里的种植带从西边的爱尔兰一直延伸到了东边俄罗斯的乌拉尔山脉。”由此可知,土豆的种植推广
A.推动了欧亚作物在美洲传播 B.维持了欧洲庄园经济的地位
C.解决了世界的粮食安全问题 D.改变了欧洲国家的粮食结构
3.杰里·本特利在《简明新全球史》一书中指出:1500年,亚欧大陆从黑死病的折磨中复苏,人口约为4.25亿。到 1600年,人口达到 5.45亿,1800年人口突破9亿,人口的增加大部分要归功于由全球交流带来的饮食营养的改善。材料反映了
A.工业革命推动人口增加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C.全球贸易体系有序发展 D.物种交流推动社会进步
4.“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据考证,古人将寒冰和荔枝一起放入带有隔温夹层的木箱中,快马加鞭又全程“低温”地进行运输,算得上是较早的“冷链”系统。由此可知
A.生活催生冷链物流 B.物种交流受到重视
C.长途贩运发展迅速 D.茶马古道开始兴盛
5.1979 年至2013年,我国化肥用量由1 千多万吨增加到近6 千万吨。 目前,我国农作物的亩均化肥用量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针对以上问题,我国提出了化肥使用量零增长的目标。这说明我国
A.农用化肥使用步发达国家后尘 B.农业科技现代化水平后来居上
C.注重兼顾农业科技和食物安全 D.大力提倡发展无公害绿色农业
6.战国时期,铁制兵器较为罕见,大多数只限于楚地。到西汉时期,铁制的长剑、长矛、环首大刀不仅能够被生产出来,而且如灯、釜、炉、剪等铁制生活器皿和杂用工具,都已被广泛使用。这一变化反映出西汉时期
A.铁器生产趋向生活化 B.冶铁技术水平的进步
C.政府重视铁器的普及 D.社会对铁器要求提高
7.冶炼金属是古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古人用锻打的方式制作小型金属器具时,使用的工具包括用来熔化金属原料的土炉、对金属原料进行打击的锤、磨平金属的锉等。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A.金属冶炼的工具复杂多样 B.古代手工业生产力水平高
C.形成了完整的手工业分工 D.中国古代手工业领先世界
8.在18世纪的英国手工工场里,每一件成品的生产过程都被分解成许多细小、单一操作的工序。如每织1尺布,平均需要14 道工序;生产1枚小小的胸针,则需要 18 道工序。这表明
A.工业生产操作日趋复杂化 B.手工工场专业化程度提高
C.提高生产效率变得非常紧迫 D.实现机器大生产已为时不远
9.1816年,英国棉纺织厂女工和童工的每日劳动时间长达14-18 小时、其间用餐时间只有 40分钟,劳动时间向夜晚不断延伸,还出现了轮班工作和“三班制“劳动方式。在引擎的轰鸣声中,工人忙碌而不停息。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工厂制度的出现阻碍了女性解放 B.机器生产使工业结构发生根本变革
C.生产方式的转变推动了社会分化 D.蒸汽时代手工工人的生活境遇恶劣
10.二战后航天技术有了飞速发展: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61 年苏联第一艘载人飞船飞入太空,1969年美国航天员第一次登上月球,1970年中国“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1971年苏联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空间站。这表明
A.航天技术是现代科技的中心 B.中国航天科技水平遥遥领先
C.航天技术领域国际竞争激烈 D.发达国家才能发展航天技术
11.新冠肺炎疫情中,人工智能技术和产品虽然尚处于初期探索应用阶段,但它们在疫情分析、图像识别、体温监测、病毒检测、辅助诊疗等诸多方面都发挥了巨大作用。这说明
A.信息技术改变了社会发展的趋势 B.人工智能提高了公共服务水平
C.现代科技是控制疫病传播的关键 D.科技推动医疗机构职能的转变
12.下图为明代正德年间的白釉矾红彩阿拉伯文、波斯文盘。这反映出当时
A.制瓷技术取得突破 B.朝廷外贸获利丰厚
C.海上丝路发展空前兴盛 D.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13.有学者对古巴比伦时期的租赁契约进行梳理后发现,其基本模式主要包括对房屋的描述(房主、面积等),房屋租赁的双方当事人、租期、租金、证人、契约签订的时间等契约条款。这些契约
A.适应了商业贸易的发展 B.加速了社会阶层的分化
C.推动了金属货币的流通 D.实现了社会的持续稳定
14.1531年,世界上最早的商品交易所在安特卫普开业,此后阿姆斯特丹出现了粮食交易所,伦敦也办起了综合交易所。1609年,荷兰建立阿姆斯特丹银行和世界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这些现象主要反映了
A.新型股份贸易公司在欧洲普遍建立 B.资本主义经营方式的重大变化
C.价格革命对欧洲封建经济制度的冲击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15.据记载,1900年创立的中国近代第一家百货公司——先施公司,其经营方式不同于传统营销方式,而是引进了西方的商场制度,出售的商品一律明码标价。这一新型营销方式
A.破坏了商业灵活定价原则 B.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C.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商品输出 D.使诚信经营逐渐得到民众认可
16.进入 20世纪 90 年代,跨国公司迅速发展,它们通过把世界各国纳入全新的国际生产分工体系,使各国的生产活动密切联系,相互依赖,相互渗透,连成一体。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的诞生,把贸易、投资和服务的国际化提高到新的水平。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
A.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 B.社会信息化速度加快
C.垄断组织的快速发展 D.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4分)
材料一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15世纪末至16 世纪初,原产于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甘薯、番茄、辣椒和南瓜等,由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带到欧洲,后来,传播到亚洲、非洲等。……美洲
作物向外传播的同时,也有很多欧亚作物传入美洲,主要有粮食类的小麦、大麦、水稻,水果类的苹果、葡萄、甜橙、柠檬,蔬菜类的黄瓜、豌豆等。
——摘编自威廉·麦克尼尔《世界史》
材料二 “在旧世界,没有哪个大规律的人类群体比中国人更快地接纳了美洲的粮食作物”。玉米可以在土质糟糕到令人惊讶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快速生长,其成熟时间比大麦、小麦和粟都短。甘薯则能在连玉米都不能生长的地方种植,它甚至不需要太多阳光。16 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是小冰期的两个高峰,福建在这个时候出现了饥荒。 陈振龙的儿子陈经纶向福建巡抚展示了甘薯,并受命进行实验性种植,结果“秋收大获,远近食裕,荒不为害”。如今,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甘薯种植国,产量超过全球总量的四分之三。
——摘编自查尔斯·曼恩《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6 世纪以来物种交换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外来农作物在中国传播的原因及影响。(8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 分)
材料 1732年出生于英国兰开夏的阿克莱特,被誉为“近代工厂之父”。 兰开夏地区的毛纺织业从业者,是在市场的刺激下转而从事棉纺织生产的。英国议会在1700—1721年间颁布多项法令,禁止进口和使用印度印花棉布,更促进了当地棉纺织业的迅速发展。阿克莱特曾是理发师和假发经销商,后来“发明”了水力纺纱机并于1769年获得专利。1771年,他建立了第一个水力纺纱厂,除招聘普通工人外,还专门招聘了技术工人。 他获得大量投资,陆续兴建十多个纺纱厂,创制了统一的工厂标准化管理体系。1790年,他引进了瓦特改良的蒸汽机。许多企业家向他购买生产纺纱机的许可权或机器,借鉴其经营管理经验。一系列成就,使阿克莱特受封为爵士,还当选过德比郡的郡长。
——摘编自张博《阿克莱特的工厂制投资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阿克莱特能成为“近代工厂之父”的历史条件。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工厂制度的特征及其推行目的。(6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4 分)
材料一 明清以来,“封贡制度”下的中朝贸易逐渐发展起来。 但壬辰倭乱后,中日长期处于国交断绝的状态,商船的往来也受到极大的限制。 同时,由于日本不在藩属之列,故没有向清朝朝贡以便乘机直接贸易的途径。但由于中国丝织物品质优良,因此日本国内需求量极高。 康熙元年(1662),荷兰失去中日贸易中介地台湾以后,进口到日本的只有在京丝、弁柄丝、波斯丝,同时,康熙二十四年(1685)日本的生丝进口特权,又被细分为白丝、黄丝、下等丝等类,并且同年生丝交易量只被分配为贸易总额的1/3,因此长崎的生丝进口贸易也急剧下降,根本不能满足日本国内市场的需求。 于是,从17世纪末至18 世纪初,日本需要通过与朝鲜的“中介贸易”,来获取所需的丝等中国货物。这样看来,作为一种特殊的供给途径,这条商路对日本具备独特的重要意义。
——摘编自段光达《东北亚地区各国间近代贸易关系的形成及其特点》
材料二 17世纪末18世纪初,在东亚封贡秩序下,由中、朝、日彼此需求的丝、银、人参等物品,串结起来而形成乃至繁盛的国际商路,将区域连接成一个整体,促进了区域国际经济文化的交流,但在当时国际环境束缚下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当维系商路的物品失去往日的价值,商人们便因利益的缺失而慢下了忙碌的脚步,随着商人们为追逐商品利益而另辟蹊径,这条商路亦便渐失往日的繁华。
——摘编自费驰《17世纪末18世纪初的东亚商路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17 世纪末 18世纪初东北亚地区商贸形成的原因及发展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17 世纪末 18 世纪初的东亚商路发展。(6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劳作方式的变化及人类社会的主要改变一览表
阶段 劳作方式的变化 人类社会的主要改变
古代 人类的农业生产工具经历了从石器、木器到铁器的演进 ①劳动工具变得多样化和精细化,人们开垦的耕地越来越 多,人口数量也随之增加 ②在农耕时代,人们开始借助畜力、机械力、自然力来提高生产能力
近代 工业革命中大机器生产的广泛应用 ①机器大生产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占据主导地位 ②工厂制度普遍实施 ③社会日益形成两大对立的阶级 ④工业化给民众生产带来消极影响
现代 新科技革命以来,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与推广 ①网上就医、授课、会议、购物、娱乐等 ②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 ③现代科技应用不当也会带来负面影响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表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逻辑清晰)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二历史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A三位思想家的理论中都涉及到了粮食,都强调农业生产的重要地位,A项正确:重衣抑商政策在材料中
并不是共同点,而且没有体现出抑商,排除B项:重视粮食不等于普遍关注民生,排除C项:D项仅仅与孙子
主张相符,排除D项。
2.D根据材料可知,土豆成为欧洲大部分地区不可或缺的食物,种植土豆的国家几乎不会发生饥荒,说明土
豆的种植缓解了世纪的粮食问题,同时也改变着人们的饮食结构和粮食结构,D项正确:推动欧亚作物在美
洲传播的是新航路的开辟,排除A项:维持了欧洲庄园经济的地位,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解决了世
界的粮食安全问题,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
3.D根据材料可知,新航路的开辟,促进全球间的物种交换和人口的迁移,世界各大洲之间的物种的交流,提
高了人们的饮食和营养,推动人口的增加,D项正确;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中后期,排除A项:资本主义世
界市场形成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排除B项:全球贸易体系是在20世纪40年代形成,排除C项
4,A根据“古人将塞冰和荔枝一起放入带有隔温夹层的木箱中”可得出人类对生活的需要催生了冷链物流的
产生,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物种交流,排除B项:材料强调物品的保鲜,而不是强调长途贩运发展迅速,排
除C项,“开始”的说法错误,排除D项。
5.C根据材料,我国提出在保证农作物产量的同时,降低化肥施用量,所以体现了注重兼顾农业科技和食物安
全,C项正确:根据材料“农作物的亩均化肥用量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可知世界上部分国家化肥施用量低,
但不知发达国家的化肥使用情况,不能得出中国农用化肥使用步发达国家后尘,排除A项:材料只是提出了
目标,不能体现农业科技现代化水平后来居上,排除B项:根据材料提出化肥使用量零增长目标,没有涉及大
力提侣发展无公害绿色农业,排除D项。
6.B材料信息显示,西汉时期铁器不仅在军事上而且在生活上也被使用,这说明西汉时期治铁技术水平的进
步和提高,B项正确:铁器工具被用于社会生活不意味着其生产有生活化趋势,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显示政
府对铁器普及重视的信息,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显示社会对铁器要求提高的信息,排除D项。
7.B从材料中可知,中国古代在锻造小型金屈器具时,工具复杂多样,本质反映古代手工业生产力水平较高,
B项正确:A项是材料展示的现象,不是材料反映的本质,排除:从材料中无法得出形成完整的手工业分工,
排除C项:从材料中无法直接得出中国古代手工业领先世界,排除D项。
8.D由材料“每一件成品的生产过程都被分解成许多细小、单一操作的工序。如每织1尺布,平均需要14道
工序:生产1枚小小的胸针,则需要18道工序”可知,生产的工序多,生产劳动的技术性相对被降低,操作变
得简单化,降低了操作难度的简单劳动使得机器可以胜任更多的生产岗位,机器生产应运而生,D项正确:材
料涉及的是分工的复杂,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专业化程度是否提高,排除B项:分工的复杂不代表生产效
率不高,排除C项
9.C18世纪后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生产方式的转变催生了工厂制的出现,在
工厂生产中,资本家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想方设法的剥削工人,延长工作时间,根据所学可推知这将会导致
社会贫富分化,出现阶级对立,C项正确:工业苹命推动女性的解放,排除A项:工业结构的变动是指轻,重工
业所占的比重变化,材料没有涉及,排除B项:蒸汽时代普遍采取机器大生产,而不是手工劳动,排除D项。
10.C根据材料可知,二战后,苏联、美国和中国等国在航天技术领域竞争激烈,推动了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
C项正确:材料不能反映航天技术是现代科技的中心,排除A项;当时航天科技水平遥遥领先的是美苏两
国,排除B项,中国不是发达国家,也发展了航天技术,排除D项。
11.B依据材料“但它们在疫情分析、图像识别、体温监测、病毒检测、辅助诊疗等诸多方面都发挥了巨大作
用。”可以看出人工智能的发展,为新冠疫情所产生的问题作出了贡献,提高了公共服务水平,B项正确;信
息技术会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影响,排除A项;C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医疗机构的转变,排
除D项。
12.D明代正德年间烧制出刻有阿拉伯文,波斯文的盘子,反映出当时中国与阿拉伯和波斯之间存在经济文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
24331B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