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14.两小儿辩日 表格式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下册14.两小儿辩日 表格式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15 14:00: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4文言文二则之两小儿辩日 教案
年级 六年级 学科 语文 主备人 使用人 语文组
课题 两小儿辩日 课时 共1课时 课型 精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培养学生疏通古文文意,说出故事内容。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理解故事所寓含的道理。
素养目标:能条理清晰地表达《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孩各自的观点,并知道他们说明观点的依据。
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疏通古文文意,说出故事内容。2.能条理清晰地表达《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孩各自的观点,并知道他们说明观点的依据。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理解故事所寓含的道理。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启 智课:翻翻卡、连线一、激趣导入1.翻翻卡出示车盖、盘盂、孔子图片,猜出图片上的人、物。了解孔子、列子。2.出示课题、解题:两小儿辩日、两个小孩围绕太阳进行辩论。3.出示学习目标4.连线预习检测,了解《两小儿辩日》语句的解释。
思悟 二、初读感知,自主探究1.初读课文,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疏通文意(1)学生自由读课文,凭自己的理解初步把握课文内容。(2)讨论:课文批注在文中勾画难读的句子,其他学生试着诵读,并说说句子的意思。2.自主探究感知故事内容:随机选人(1)说一说短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讲故事。还要关注学生是否理解了重点字词,并及时指导、纠正。)(2)两小儿为什么争辩?(太阳是远是近)三、合作探究,体会道理。1.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依据是什么?
2.他们辩论的结果是什么?3.对两小儿所持观点,你同意哪一种 为什么 (引导学生积极发表看法,激发他们大胆发表自己见解的积极性。)4.学了这个有趣的故事,你喜欢故事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5.总结学法:我们是采用什么方法学习这篇文言文的?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反复认真读课文——联系注释说文意——研读交流悟道理
展 四、交流展示:演一演:小组合作以辩论赛的方式再现两小儿辩日的情形。1.画廊:结合口语交际说说对辩论赛的了解。了解到辩论需要先选辩题再抽签决定正方和反方进行辩论……小组合作辩论,进行辩题是:太阳是早晨近中午远,还是早晨远中午近的一场辩论赛。3.结合下表辩论赛评价标准,在讨论区进行评价。
评 五、总结评价借助思维导图梳理《两小儿辩日》主要讲了两小儿围绕太阳什么时候离人近的问题展开辩论,连孔子也无法裁决的故事,表现了两个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也表现了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态度。告诉我们以后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做事要实事求是、谦虚谨慎的道理。
测 智课:全班作答随堂测验当堂检测:全班作答完成测试。一、补充课文并回答问题。一儿曰:“ ,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 , ,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1.按原文填空。2.两个小孩儿各持己见,是因为第一个小孩儿是从( )角度判断的。A.触觉 B.视觉 C.嗅觉 D.听觉 3.两个小孩儿各持己见,是因为第二个小孩儿是从( )角度判断的。A.触觉 B.视觉 C.嗅觉 D.听觉 4.科学证明,两个小孩儿的观点都是错的,因为太阳到地球的距离与太阳看起来的大小和日出、中午时感受到的温度无关。“孔子不能决也”正应了《论语》中的名句( )。A.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B.三人行,必有我师焉。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二、这则故事可以给我们哪些启示?
作业设计 1.背诵《两小儿辩日》。(必做)+5分2.以小组为单位排练课本剧《新编两小儿辩日》:一位现代少年穿越时空隧道,来到遥远的古代,巧遇两小儿辩日,两小儿请少年裁决……在特色时间展示,请为你认为演得最好的小伙伴投票并进行点评呦,看看哪个小组演得最好(必做)+10分3.用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拓展阅读分享的《夸父逐日》《愚公移山》《纪昌学射》《疑邻盗斧》等寓言故事。(选做)+15分
板书设计 晨 午 起因:两小儿辩斗 观点; 近 远 一儿 善于观察两小儿辩日 经过 理由: 大 小 善于思考 观点: 远 近 大胆质疑 另一儿 …… 理由: 凉 热 结果:孔子不能决也 学无止境、实事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