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读懂课文,理清文章的层次,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
2.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品味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句子,感受对比手法的表达效果。理解作者怎样逐步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的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形式。
3.感受巴迪心理活动的变化,体会心理活动描写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感受巴迪心理活动的变化,体会心理活动描写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作品题目:看几个作品的题目:
《醒着的梦》《聪明的糊涂和糊涂的聪明》《我喜欢这个不讨人喜欢的人》有什么发现?美国著名畅销作家巴德舒尔伯格的作品。他喜欢用反义词来起名字,这样的题目有什么好处?吸引读者,我们作文时也要动动脑筋起个好的题目。
出示课题:“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观察这两个词组,发现什么了?
精彩与糟糕是反义词,极了与透了体现程度深,是极端的评价。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2.引号最重要的作用是引用别说的话,你知道这都是谁说的话吗?是什么让父母产生出这样两种极端的评价呢?(一首诗)
二、理清课文脉络
1.七八岁时的这首诗引发了父母截然相反的评价,这件事从哪开始,到哪里结束?(1-14段)
2.后面还有三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呢?
注意观察每段中表示时间的句子。圈出来。有什么发现
(看来幼年的那件事,对他少年、成年的写作和生活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学习第一部分。
1.自读课文,分别找找妈妈和爸爸对我写的第一首的评价。
2.指名读。妈妈的评价。这是妈妈在鼓励他。注意引导关注标点,朗读指导。不仅写了妈妈的语言,还描写了她表扬鼓励我时的动作和神态。你从眼睛亮亮的,嚷、搂、拥抱感受了什么?巴迪也感受到了,面对母亲的鼓励,他的心情是怎样的?从书中找答案。(既腼腆又得意扬扬)
3.父亲的评价又是怎样的呢?我们从父亲回家的那一刻开始读起。这里有两个人物,分角色朗读吧。
找到父亲的评价了吗?生:“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听出来了吗?这是父亲在批评巴迪。对比对母亲的描写,除了语言描写外,对父亲只有一个动作描写,没有神态描写,请你发挥想象,父亲此时是什么样的表情呢?(皱眉、摇头、撇嘴、面无表情)
为什么作者没有写?从文章中找答案。(头低低的、眼睛湿润了,头也沉重的抬不起来)
实事求是的描写。我们看到,父亲的批评毫不留情,他的评价带给小巴迪的是——失望、痛苦。我们来看巴迪此时的心情:出示:从哪里看出巴迪的痛苦与失望。三个动词加上一个痛哭。
4.从妈妈那里得到的是精彩极了了鼓励,又从父亲那里得到了最严厉的批评,为什么父亲的批评让巴迪这样难过呢?读读中间的2-3段,看看你能找到多少答案?
A精心的准备。充满期待。想:巴迪一边认真誊写,一边在想象父亲回来会给他怎样的评价呢?描述他头脑中父亲的样子。
出示:“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放回原处。
可是,现实却是这样子,你能理解巴迪难过的心情了吗?
出示句子,读。(三个动词,一个痛哭)这一段为后文巴迪的难过做铺垫。
B第三段可以删掉吗?介绍父亲的身份的目的是为后文铺垫,父亲是专业的,以专业的角度在评价这首诗。是客观的而冷静的。
巴迪为什么这么渴望得到父亲的肯定?也因为父亲是专业的,得到父亲的肯定更有价值。
在专家看来,自己的诗不怎么样,说明诗真的不好,所以,巴迪难过成这个样子。读。
5.读到这,我都替巴迪难过,父亲这样评价儿子的诗,是不是太草率了,是他不爱自己的儿子吧?
不是。
出示:我把头埋得低低的。诗只有十行,可我觉得他读了几个小时。
在做出“糟糕透了”的评价前,他到底在思考着什么呢?
学生思考,表达。
七八岁的巴迪显然没有读懂父亲的心思。但长大后的巴迪会读懂父亲的心吗?下节课我们再研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