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选修一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导学案(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历史选修一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导学案(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5-10 20:22:26

文档简介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导学案
【知识导学】A级 (一)、变法的命运——曲折→废止
反对变法,对变法百般阻 ( http: / / www.21cnjy.com )挠和破坏;王安石提出“ ”的思想,坚持变法; 对变法的态度的变化; 做了宰相,废除新法,变法最后失败。
【思考探究】B级1、阅读P55【学思之窗】,从上述意见,你能看出他们对变法的不同态度吗?为什么又不同的看法?宋神宗的态度怎样?
(1)文彦博反对变法;王安石主张变法;
(2)变法会涉及到许多人的利益, ( http: / / www.21cnjy.com )会对他们产生不同的影响。阶级不同(或集团利益不同),对变法就会有不同看法和态度。文彦博代表了守旧保守势力,变法必然会危机其自身利益;王安石代表了锐意改革的革新派,主张变法,富国强兵;宋神宗作为最高统治者,希望克服封建统治危机、巩固统治。
(3)宋神宗支持变法。
C级 2、分析变法失败的原因
①改革的实质是对封建国家与大地主、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官僚利益再分配的调节,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②改革自身缺陷:变法的理念和措施脱离实际(理念违背经济规律,措施实施时过于激进);③触犯大地主、大官僚利益,遭激烈反对;④执行过程中用人不当引起民间不满;⑤宋神宗变法态度的动摇
C级 3、从王安石身上,你觉得哪些精神值得你学习?
(1)不拘泥于传统,勇于改革,大胆创新的精神;(2)敢于和旧势力斗争的精神;(3)关心国计民生,以天下安危为己任的精神。
【知识导学】A级(二)、二、积贫局面的改善
富国之法的措施 作用 成效 局限
农田水利法 广为修建,保证了灌溉; 增加,农业生产发展,政府税收增加。 (1)限制了 的剥削,有助于缓和阶级矛盾。(2)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农民得到一定的实惠。(3)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积贫”的现象有所改善。 (1)强制农民借贷;利息偏高,农民负担依然沉重(青苗法)(2)对贫苦人是沉重的负担,许多人为支付免役钱家破人亡( )
方田均税法 清丈出大量隐瞒土地,增加了政府收入;部分农民免除赋税,得到实惠。
青苗法 大大增加了政府收入;限制了 对农民的剥削,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
免役法 农民从劳役中解脱出来,保证了 ,促进生产发展;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市易法均输法 打破了 对市场的垄断;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知识导学】A级 三、积弱局面的改善
强兵之法的措施 作用和成效
加强了农村封建统治秩序,维护了农村社会治安;建立了全国性的军事储备;节省了大量的训练费用
武器质量和产量都提高
马匹的质量和数量提高;政府节省了大量养马费用
加强了军队战斗力
加强军队战斗力,节省了不少军费
【知识导学】A级 四、变法的评价
1、性质:
2、进步性:
(1)增加了政府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 ,加强了国家的 ,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 的局面;(2)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客观上 ;(3)对北宋的积弊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这种勇于改革和敢于斗争的精神,值得肯定。
3、局限性(1)是封建地主阶级 ( http: / / www.21cnjy.com )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进行的改革运动,它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 ;(2)变法以 为出发点,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的改变,负担依然沉重。
【思考探究】B级 1、我国古代改革的类型
按性质划分主要有:①富国强兵的改革:管仲改革 ( http: / / www.21cnjy.com )、王安石变法;②社会制度的根本改革:李悝变法、吴起变法、商鞅变法;③封建王朝内部调整统治政策的改革: “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④少数民族易“旧俗”兴“汉法”的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
【本课小结】 王安石的变法措施,前 ( http: / / www.21cnjy.com )后实行十几年:(1)经济方面,使农业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又抑制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兼并,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2)军队方面,节省了军费开支,也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有效的解决了冗兵的问题;(3)文化方面,改革科举考试的内容,有利于造就学以致用的人才;(4)王安石变法使得宋朝的国力由弱转强,一度扭转了统治危机,积贫积弱局面有所改变,短期内取得了富国强兵的效果。
【当堂检测】一、单项选择题 B级
1.以“天变不足惧,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精神对官僚和大地主特权加以限制改革是( )
A.商鞅变法
B.北魏孝文帝改革
C.庆历新政
D.王安石变法
2.宋神宗死后,废除新法的北宋宰相是( )
A.文彦博
B.王安石
C.范仲淹
D.司马光
3.王安石变法措施中使豪强地主隐瞒土地被清丈出来的是( )
A.农田水利法
B.方田均税法
C.市易法
D.均输法
4.人们对王安石变法措施中争议最大的两项是( )
A.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
B.市易法、均输法
C.青苗法、免役法
D.保甲法、保马法
5.王安石变法直接触犯大地主、大官僚利益的内容是( )
A.免役法、青苗法
B.免役法、方田均税法
C.将兵法、方田均税法
D.方田均税法、保甲法
6.司马光说:“中户以下大抵乏食……而州县之吏督迫青苗、助役钱不敢少缓。”司马光的这句话反映了( )
①变法过程中出现了地方官强迫百姓向官府借贷的情况②变法过程中一些不法现象成为反对派攻击变法的借口。
A.二者都对
B.二者都错
C.前对后错
D.前错后对
7.有利于改变北宋积弱局面的措施有( )
①保甲法②保马法③将兵法④设军器监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8.下列关于王安石变法的作用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
A.挽救了北宋统治危机
B.解除了辽和西夏的威胁
C.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面
D.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解除了财政危机
9.商鞅变法与王安石变法相同点是( )
A.都促进社会制度的改变
B.都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
C.都以富国强兵为目的
D.都重农抑商、奖励军功
10.王安石的理财新法中,青苗法和免役法引起的争议最大,主要是因为( )
A.严重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高利贷者的利益
B.对农民的剥削过重
C.方便了不法官员从中牟利
D.政府财政收入得到保证
11.王安石说:“国以任 ( http: / / www.21cnjy.com )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 ……何治安之世存之而能兴,昏乱之世虽有之亦不兴 盖用之与不用之谓也。”下列各项评述,符合引文内容与史实的是( )
A.他认为任用贤才是国兴关键,他注重任人唯贤
B.他认为任用贤才是国兴关键,但变法用人不当
C.他认为社会治安是国兴关键,他加强保甲制度
D.他认为社会治安是国兴关键,但变法只重经济
12.假设你生活在宋神宗熙宁三年,若参加科举考试,怎样才能被“高校”录取?( )
A.背诵诗赋词章
B.学习“四书五经”
C.联系实际,学习经义策论
D.依靠“恩荫”
13.对于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表述不正确的( )
A.改革都获得成功
B.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C.改革一帆风顺
D.改革使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14.从中国古代史上的变法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
A.国运艰难是改革变法的催化剂
B.人民群众是变法改革的主力
C.统一安定的政治环境是改革变法的社会基础
D.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在变法改革中才能前进、发展,否则就会停滞倒退
15.王安石变法措施中,收效最大的是( )
A.青苗法
B.募役法
C.方田均税法
D.农田水利法
二、材料解析题: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王安石)人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困乏,常在新陈不接之际,兼并之家乘其急以邀倍息,而货者常苦于不得。……昔之贫者举息于豪民,今之贫者举息于官,官薄其息而反救其乏,则青苗行矣。
材料二 (苏轼说)王介甫(安石)小 ( http: / / www.21cnjy.com )丈夫也,不忍贫民而深嫉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不知其不可也。……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
材料三 (王安石)臣以为,苟能抑制兼并,理财……不患无财。
——以上材料摘自邓广铭《王安石》
(1)据材料一、二,指出王安石变法中青苗法的实质。
(2)据材料二分析苏轼站在什么立场上评论王安石变法。
(3)综上所述,王安石和苏轼的对立属于什么矛盾?谈谈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大有三冗,小有三费,以困天下之财。……三冗不去,不可为国。”
回答:⑴材料一中所说的“三冗”具体指什么?
⑵为了改变“积贫”、“积弱”局面,王安石各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材料二 北宋中期,“积贫”、,’积弱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局面日渐突出,社会矛质进一步激化。王安石在上时政疏中指出:“方今朝廷之位,未可谓能得货才;政事所施,未可谓能合法度,官乱于上,民贫于下,风俗日以薄,对力日以困穷。”
⑶材料二中王安石变法为能得贤才”,采取了哪些措施
材料三 “及神宗朝,荆公(指王安石)乘 ( http: / / www.21cnjy.com )政……后人但言其法为百姓害。而不知共移气心,变风俗为朝廷之害,其害百姓者,可以一旦为更。而其害于潮廷者.则数十百年,滔滔之势一往而不返也。”
——《日知录·宋世风俗》
⑷材料三对王安石变法持什么态度?你是怎样看待王安石变法的?
参考答案
【当堂检测】
1、D;2、D;3、B;4、C;5、B;6、A;7、A;8、C; 9、C;10、C;11、B;12、C;13、C;14、D;15、D;
16.答案提示:(1)抑制大地主、高利 ( http: / / www.21cnjy.com )贷者,增加政府财政收入。(2)大地主、官僚立场上。(3)地主阶级内部的矛盾,都属于封建统治阶级,都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王安石通过掏“兼并”,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巩固了封建国家政权,有利于农民发展生产,也有利于封建国家的建设。
17.答案提示:⑴冗兵、冗官、冗费。⑵积贫: ( http: / / www.21cnjy.com )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 积弱: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设军械监;⑶取士之法: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⑷态度:否定(或认为变法危害甚重)。看法: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人,积贫的局面有所改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农民得到了一定的实惠;政治军事实力增强,积弱的局面有所改善。《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导学案
【知识导学】A级 (一)、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
(1)阶级矛盾激化
激化的原因: 、 、 、
激化的表现:各地农民反抗不断发生。正如欧阳修所说 “一年多于一年,一伙强于一伙”。
(2)民族矛盾激化(见教材资料回放)
原因: ;表现: ;
【思考探究】B级1、以往的农民的起义主要发生在王朝的后期,如两汉、唐朝,而北宋则在一开始时,阶级对立就十分突出,这又是什么原因?
汉唐:是在农民起义之后建立起来的王朝,统治者注意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着手调整统治政策,使当时的阶级矛盾有所缓和。
北宋是在兵变的基础上建立的,统治者为吸取 ( http: / / www.21cnjy.com )五代频繁军事政变的教训,只注意调整和缓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而作为封建社会经济基础的小农经济没有得到较大的恢复和发展,再加上纵容土地兼并的发展,阶级矛盾在北宋初年就十分尖锐。
【知识导学】A级(二)、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
(1)、加强中央集权措施
集中军权:①杯酒释兵权;②枢密院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 ,统兵将领有 无 ,互相牵制;③实行更戍法;集中行政权:将宰相职权一分为三, 分行政权、枢密院分军事权、三司分财权)
(2)、负面影响
①削弱了军队战斗力,形成 局面;(2) ,导致财政十分困难,出现 局面。
【思考探究】B级 1、分析三冗产生的原因
冗官 原因:官僚机构重叠;科举取士越来越多;“恩荫”法泛滥
影响:不仅降低了行政效率,更加重了国家的财政负担
冗兵 原因:对辽、西夏战争的需要;采取“荒年募兵”政策;军队战斗力低下所以扩充军队
影响:军费开支过大
冗费 原因:冗兵、冗官;每年送给西夏、辽大量岁币;
影响:政府财政收入入不敷出;百姓负担沉重,加深社会矛盾
C级 2、北宋建国后采取的加强中央集权措施有何利弊?
利①使中唐以来藩镇割据的基础得以铲除,维护中央集权的统一。②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持社会稳定。③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弊①机构重叠,官员数量庞杂,财政开支巨大;②调兵权与统兵权相互牵制,使军队作战指挥不灵,战斗力下降;③地方上财政困难,地方工作难以开展。
【知识导学】A级(三)、昙花一现的庆历新政(1043年)
背景: ;目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 ;措施:规定定期考核业绩;严格 制度;改革 ;慎选地方官吏;减轻徭役、重视农桑;中心措施: ;影响:王安石变法的前奏
【思考探究】B级 1、庆历新政—改革失败的原因
①目标没成功实现(阶级 ( http: / / www.21cnjy.com )矛盾、积贫积弱);②触犯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攻击;③措施“太猛”“更张无渐”;④思想动员不足,配套措施不到位(罢官无安置);⑤农民无获明显好处
C级 2、范仲淹在《岳阳楼记》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请问:范仲淹“忧”什么?与王安石变法的联系是什么?
范仲淹忧的是北宋政府面临的社会危机,忧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是改革的失败,他的忧虑正是王安石改革的社会背景,改革的必要性,也预示了王安石改革所面临的巨大压力和艰巨性。
【本课小结】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1)北宋中期土地兼并严重,赋税繁重,阶级矛盾激化,农民起义不断,社会动荡不安;
(2)民族矛盾激化,辽、西夏威胁;
(3)宋初空前强化君主专制集权,出现冗官、冗兵、冗费,形成积贫积弱局面 ;
(4)庆历新政失败,社会矛盾更加尖锐,改革呼声强烈,宋神宗任用富有改革精神的王安石变法。
【当堂检测】一、单项选择题 B级
1.北宋“杯酒释兵权”的皇帝是( )
A.宋太祖
B.宋太宗
C.宋仁宗
D.宋神宗
2.北宋中期以后,土地大量兼并的最直接影响是( )
A.农民反抗斗争不断
B.大地主、大官僚的出现
C.国家财税收入锐减
D.少数民族政权大量收编流民
3.北宋加强专制集权的措施不包括( )
A.经常换防各地驻屯的军队
B.设立几位宰相和参知政事相互牵制
C.设三司管财政,削弱宰相权力
D.首创皇帝制度
4.北宋加强专制皇权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包括( )
A.削弱了军队战斗力
B.降低了政府工作效率
C.增加了政府财政负担
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5.与北宋并立的建都今宁夏银川的少数民族政权是( )
A.辽
B.西夏
C.大理
D.金
6.签订“澶渊之盟”的双方分别是( )
A.北宋和辽
B.北宋和西夏
C.南宋和辽
D.南宋和金
7.宋仁宗任用范仲淹改革的根本原因是( )
A.维护封建统治
B.打击官僚贵族
C.提高官僚素质
D.增强军事力量
8.庆历新政主要针对( )
A.土地兼并严重
B.军队数量庞大
C.官僚制度腐败
D.军队战斗力不强
9.造成“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的主要原因是( )
A.官员数量增加
B.北宋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
C.豪强地主大量兼并的结果
D.政府赏赐大量田地给朝中大将
10.北宋建立后,首先集中军权,主要目的是( )
A.加强军事力量
B.抵抗辽的进攻
C.保卫皇室需要
D.防止军事割据
11.下列关于“澶渊之盟”的分析与认识,正确的有( )
①它是辽宋关系史上的由战到和的转折点②它是以牺牲人民利益换取和平的产物③就其客观影响来看是有历史进步性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12.北宋中期,“三冗”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有( )
①宋初为加强中央集权,增设官僚机构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分化各级官员权力②形成庞大军事体系,军费开支增加③对辽和西夏的战争耗费和高额赔款④地主兼并土地,隐瞒田产,逃避税收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3.出现国库亏空,导致“积贫”局面的诸多原因中,错误的一项是( )
A.养兵、养官所需的巨额费用
B.对辽和西夏的战争耗费
C.给辽和西夏的“岁币”
D.“计相”掌管财政,措施不力
14.庆历新政的中心内容是( )
A.加强军事
B.丈量土地
C.整顿吏治
D.奖励垦荒
B级 15、材料解析题:
宋开国时,设官分职,尚有定数,其后 ( http: / / www.21cnjy.com )荐辟之广,恩荫之滥,杂流之猥,词禄之多,日增月益,遂至不可纪极。真宗咸平四年(1001年),有司言减天下冗吏十九万五千余人。所减者如此,未减者可知也。
——清赵翼《廿二史札记》
回答:上述材料反映北宋政治上的什么现象?这一现象对北宋统治有何影响?宋仁宗时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后结果如何?
答案提示1、A; 2、C; 3、D; 4、 ( http: / / www.21cnjy.com )D ;5、B ;6、A;7、A;8、C 9、C;10、D;11、D;12、A;13、D;14、C;
15.反映了冗官现象。机构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臃肿,官员人数的增加,不仅造成了政府效率的低下,更加重了国家的财政负担。宋仁宗时任用范仲淹等人进行改革,主要针对腐败的官僚制度,史称“庆历新政”。由于遭到大官僚大地主的强烈反对,新政仅推行一年多就失败了。《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了解宋神宗掌权时的社会状况和王安石变法,引导学生深刻领会变法的迫切性和宋神宗起用王安石的背景以及变法主要措施、目的。
2、引导学生分析概括王安石变法的措施及目的,培养学生阅读、归纳、概括知识和分析复杂历史问题的能力。
【重点与难点】重点:王安石变法在经济、政治、军事、教育等方面的具体措施及目的;
难点:宋神宗起用王安石的原因及王安石变法每一项措施所解决的问题;如何调整封建国家、地主和农民关系。
【学习方法】引导学生采用问题探究、历史比较、概括阐释、情境再现的方法,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
【知识导学】A级 (一)、起用王安石
原因:① 失败后,社会矛盾更加尖锐,改革呼声又起;②王安石提出变法主张和设想;③宋神宗希望改变 的局面。
标志: 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主持变法。
A级(二)、富国之法
目的:改变积贫的局面、调整 , 和 的关系,发展生产。
措施: ,目的在于使农民在青黄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接时免受兼并势力的高利贷盘剥,并使政府的收入增加; ,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 ,由州县官府出钱雇人应役,按民户的富裕程度摊派“免役钱”,使原来享有免役特权的人户不得不交纳役钱; ,设市易务,收滞销货,短缺时卖出,以稳定市场; ,核实土地,按多少、好坏收税; ,政府采购物资,实行就近采购等原则。
【思考探究】B级1、“民不加赋而国用足”是王安石的理财思想,试结合变法的内容分析这一思想: 1.哪些措施有利于增加政府的收入?
青苗法、募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开源
2.哪些措施有利于节约政府的开支?
均输法节省了货款和转运费用——节流
3.哪些措施有利于改善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发展生产?
农田水利法——发展生产
C级2、材料一:王安石对宋神宗说:“今所以未 ( http: / / www.21cnjy.com )举事者,凡以财不足故。故臣以理财为方今先急。未暇理财而先举事,则事难济。臣固尝论天下事如弃棋,以下子先后当否为胜。又论理对以农事为急,农以去其疾苦,抑兼并,便趣农为急。此臣所以汲汲于差投之法也。”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20
材料二:(宋神宗)与王安石论助投事, ( http: / / www.21cnjy.com )安石辩数甚力。上曰:“无轻民事,惟艰。”安石曰:“陛下固知有是说,然又须审民事不可缓。”上曰:“修水土诚不可缓。”安石曰:“去徭役害农,亦民事也。岂特修水土乃民事?……”──《续资治通鉴长编》请回答:王安石认为,在有关理财的各项措施中,哪一项重要,为什么?
王安石认为免役法最重要。他认为,北宋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家贫困的症结,在于生产过少,也由于政府把繁重的徭役加在农民身上,徭役害农。而实行免役法,官府的各种差役,民户不再自己服役,改为由官府雇人服役。交纳免役钱,原来不服役的官僚、地主也要交钱。这样既增加了官府收入,也减轻了农民的劳役负担,利于发展生产。
【知识导学】A级(三)强兵之法
目的: ;
措施: ,政府把农民编为保甲,农 ( http: / / www.21cnjy.com )户十家一保闲时练兵战时入军; ,官马由农户保养; ,设“将”为军队编制的基本单位,由固定将官带军队; ,监督制造兵器;
【思考探究】B级1、阅读P53【学思之窗】,上述情况说明了什么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1)士兵素质低下,战斗力不强,形成积弱局面。
(2)北宋政府奉行养兵政策,士兵多 ( http: / / www.21cnjy.com )但良莠不齐;集中军权、更戍法直接削弱了军队战斗力。将不识兵、将无常兵、将帅指挥受制太多,其积极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士兵经常换防,缺乏训练,素质低下。
【知识导学】A级(四)取士之法
目的: ;
措施: 、 、 ;
【思考探究】C级1、王安石变法针对士、农、兵、商的改革措施各有哪些?
①士:改革科举制度②农: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③兵:将兵法、保甲法、保马法④商:市易法、均输法
C级2、比较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
(1)相同点①背景目的:都是为解决北宋中期严重社会危机,巩固统治而实行的②性质:地主阶级封建改革③结果:遭到大地主、大官僚反对而失败
(2)不同点①中心内容:庆—整顿吏治;王—理财②改革程度:庆-局部改革;王-全面改革
D级 3、从背景(具体的社会政治经济 ( http: / / www.21cnjy.com )形势)、目的(根本、直接目的)、性质(实质)、动力(支持者)、对象(针对哪部分人的利益)及结局等方面比较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点,并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1)相同点是①直接目的;②得到了当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最高统治者的支持;③触动了旧势力的利益;④变法者个人改革的意志坚定,失败后两人的命运基本相同;⑤都对生产关系作出了调整。
(2)不同点有①背景不同:发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在新旧交替的社会大变革时期;发生在北宋中期统治危机四伏时。②根本目的不同,从根本上废除旧制度,建立新制度;为了挽救北宋统治危机。③性质不同:是一场封建化的运动;是对封建社会内部矛盾进行局部调整的改革。④结局不同:是一场成功的改革;失败。
(3)认识:①改革不可能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帆风顺,要充分考虑到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②改革措施要针对实际情况,行之有效,推行改革过程中要用人得当。③改革家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本课小结】针对北宋中期的社会积弊,王安石 ( http: / / www.21cnjy.com )变法在理财、军事、教育三方面进一步实行了较全面的改革。改革虽然暂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北宋中期出现的封建统治危机是封建制度本身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且积重难返。王安石变法虽然为了维护封建统治,但由于改革阻力的强大而最终失败。
【当堂检测】一、单项选择题 B级
1.任用王安石变法的北宋皇帝是( )
A.宋太祖
B.宋仁宗
C.宋神宗
D.宋高宗
2.王安石认为国家贫困的症结主要在于( )
A.开支过多
B.生产过少
C.官员太多
D.军队太弱
3.王安石变法与庆历新政相比更侧重于( )
A.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B.整顿吏治
C、加强中央集权
D.减轻农民的负担
4.王安石变法的核心内容是( )
A.理财
B.整顿军队
C.富国强兵
D.科举
5.王安石大力推行青苗法所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
A.徭役繁重
B.高利贷盘剥
C.“冗兵”与“冗官”
D.“积贫”与“积弱”
6.王安石变法中,既有利于稳定物价和商品交流,又使国家收入增加的措施是( )
A.青苗法
B.农田水利法
C.募役法
D.市易法
7.王安石变法中对科举制度的改革不包括( )
A.废除死记硬背的明经诸科
B.规定进士科不考诗赋
C.设明法科
D.首创武举制度
8.王安石以“三不足”精神推行新法,遭到反对派的强烈抨击。王安石变法中触及大地主、大贵族利益的有( )
① 青苗法② 募役法③ 农田水利法④ 方田均税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9.王安石变法中,对农民的春耕、夏种、秋播具有明显保护作用的措施是( )
A.青苗法
B.农田水利法
C.方田均税法
D.均输法
10.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与唐代的“庸”相似的是( )
A.农田水利法
B.免役法
C.方田均税法
D.保马法
11.王安石颁行的青苗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主要解决的问题是( )
A.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B.限制大地主的利益
C.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D.巩固加强中央集权
12.王安石变法中,能起到“治安、御外、节支”三种功效的军事措施是( )
A.保甲法
B.保马法
C.将兵法
D.更戍法
13.王安石推行的旨在强兵的措施有( )
① 均输法②市易法③ 保甲法④保马法⑤将兵法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③④
D.①③⑤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财不足用于上而下已弊,兵不足威于外 ( http: / / www.21cnjy.com )而敢骄于内,制度不可为万世法而日益丛杂,一切苟且,不异五代之时。 ——欧阳修
材料二
材料三 宋代习武图
(1)材料一说明北宋中期面临怎样的社会状况,导致这一状况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三说明王安石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
(3)分析三则材料之间有何联系。
参考答案
1、C ;2、B;3、A;4、A;5、B;6、D;7、D;8、B;9、A;10、B;11、A ;12、A;13、B
14.(1)北宋中期面临积贫积弱的局面。原因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于北宋初年的中央集权措施(2)理财方面: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军事方面: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3)材料一反映的社会危机引起了材料二、三王安石在理财、军事方面的变法;而王安石变法又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北宋的社会危机